1958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杜勒斯新造的假药
贾彦祯
正当侵略者聚精会神的从事中东侵略时,忽然发现拉丁美洲很不安静,于是便急于找一种新药来麻醉一下清醒过来的人们。为了这,杜勒斯新配了一付麻醉剂,跑到拉丁美洲去兜售了。据美联社报道,8月5日他在巴西大叫“无神论的、唯物主义的和侵略的力量……统治全世界。”他把美国对中东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侵略,说成好像就是为了“设法制止”这种统治。
杜勒斯有自己的打算,他以为中东和拉丁美洲信“神”的人多,只要把“无神论”、“唯物主义”和“侵略力量”几味药,用唾沫拌和起来,让他们吞服下去,就可以麻醉了他们争取民族独立的意识,而一任杜勒斯摆布他们去反对“无神论”、“唯物主义”和“侵略力量”了。
然而,任凭江湖骗子们卖假药谋财害命的愚昧时代过去了。尽管杜勒斯拌和得挺卖劲,而且还贴了“必备良药一服即愈”的金字标签,人们还不能不来考虑一下:无神论、唯物主义同侵略力量,果真是必然联系的东西吗?
倘真是这样,那末,为什么自称上帝的信徒的艾森豪威尔,却下令美国的军队到阿拉伯国家去,至今还不肯下令叫他们退出来呢?艾森豪威尔在对侵黎军士们发表的演说中,不是还大喊“愿上帝保佑你们”的吗?侵黎美军在启运之前,也曾跪倒在地上祷告上帝,牧师不也在替他们祝福的吗?难道只因为他们画过了十字,因此杀人就可以算是替上帝拯救世人,放火劫财也算是替天行道了吗?
自然,有神论者和唯心主义者并不都就是侵略者,但如今在中东进行侵略,在拉丁美洲进行殖民压迫的人并不是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这总是千真万确的。恰恰相反,站在保卫世界和平最前线的,正是无神论者和辩证唯物主义者。联合发出“坚决支持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的公报的两个巨人,也都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卖假药没有用,把上帝搬来作侵略者的盾牌,也无法掩蔽这真理。一切信神的和不信神的人,只要是反抗侵略和热爱和平的,都应该团结起来,狠狠地打击侵略者。
杜勒斯的假药,是无法迷住受压迫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真性的。我们等着看这个卖假药的江湖骗子,将是怎样的蚀掉本钱吧!


第8版()
专栏:

欢呼集
臧克家

一颗崭亮的政治卫星,
从北京升上了天空,
全世界人民拍手欢呼,
战争狂人看见心惊。

侵略者叫嚣战争,
人类历史到了紧要关头!
两个巨人挺立在一起,
向和平大道伸出了手。

天空里又出现一个新的太阳,
放射着万丈光芒,
战争乌云站不住脚,
人民战斗的意志昂扬。

两只大手握在一起,
金石一般的中苏友谊!
和平堡垒牢不可破,
社会主义的威力无敌!

世界上黄金最贵重,
“公报”上一字胜过千金,
它关系着脸前人类的命运,
它关系着我们的后代子孙。

战争贩子剑拔弩张,
和平巨掌把它按到桌上,
“把侵略军队撤出去!”
不照办,再也无法可想。

口里说出了千万人的希望,
声音永远留在历史的片子上;
伟大和平力量的化身呵,
呼唤着和平斗争的力量。

这消息是一个大捷报,
凭着东风到处传告,
飞遍中国,飞遍苏联,
世界被它卷起飞跑。
8月4日于青岛


第8版()
专栏:

我们向世界振臂疾呼
傅仇
我们高举和平公报,
我们向世界振臂疾呼,
为了千万母亲和孩子,
不再成为孤儿寡妇;
为了遍地的稻田
亩产一万五千斤稻谷;
为了在暴风雨中劳动的工人
完成最雄伟的建筑;
为了科学家全神贯注
研究到月宫去旅行的道路;
为了阿拉伯人民
不再受压迫和侮辱;
不准海盗横行,
把侵略者的枪口堵住!


第8版()
专栏:

我的铁锤
成都铁路管理局材料总厂 李仁政
天不怕,地不怕,
我的铁锤力量大。
美英强盗不撤兵,
劈头就给它一下!


第8版()
专栏:

红安偶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 赵鹤亭
最近我有机会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湖北的红安。在我二十几年的战斗生活中,无论是在为苏维埃红色政权斗争的日子里,在地道里坚持抗日斗争的岁月里,在解放战争时期奔走在前线的时候,作为一个志愿军的战士在朝鲜的国土上打击美国侵略军的时候,我的心头时常涌现出一股对于红安的追忆和怀念之情,想着她的过去,想着她的现在,也想着她的未来。
当我坐在开往家乡的火车的车厢里,倾心细听列车的铁轮有节奏的鸣响的时候,我的心飞向了家乡,沉入在儿童时还没有离开的红安。那时,幼小的我,穿着褴褛的衣衫,有一次,肚子饿得发慌,刚想去揭开锅盖,母亲用暗淡的眼光瞅着我,无力地重复那说过多少遍的话:“傻孩子,锅里是空着的!”人们就是这样生活着。共产党来了,解放的枪声震荡着每个人的心。农民们组织起来了,个个挺起胸膛,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人民的生活这才像个样子。可是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人民争取解放斗争的胜利,曾向革命根据地,向红安发动了猖狂的一、二、三、四次围剿攻势,红安的男女老少组织起来了,一致对付敌人。当时在国民党反动军队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小小黄安县(那时还没改为红安),事事你莫沾,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人打仗女人送饭。”后来,因为情况的变化和革命的需要,红军转移作战了。蒋介石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红安是鸡犬不留的,在那里实行了灭绝人性的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红安人民受了骇人听闻的残杀与迫害。我的父亲与母亲就是在这个时期死在国民党的屠刀之下的。
1947年秋天,我在二野工作,在转战的途中路经红安见到的景象是一片凄惨、荒凉。当年的大路已经成了野草丛生的小径,小径的痕迹已经寻觅不到了。山林被国民党砍伐掉,到处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树墩。田里见到的不是禾苗,而是蒿草丛生。丰沃的大地无人耕耘,白白地撂荒了。望不到人烟,望不到村庄,处处是废墟、残墙断垣、破砖碎瓦。
现在,我眼前将要出现的家乡,会怎样呢?在报上,我一直留心有关家乡的消息。红安是个千斤县,连续几年获得大丰收,人民的生产建设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的心是喜悦的。
我奔向我的家乡——潭河乡。在我眼前映现出一片繁盛的景象,这就是我那凄凉贫穷的家乡吗?这就是那遍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家乡吗?我几乎有点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了。十几年前那令人不忍目睹的惨状居然变得这般繁茂,这般有生气……田里一片青绿,麦苗茁壮地成长着,整齐得如同推子刚推过的头发一样。生产队的小伙子与年青的姑娘们头上带着草帽在铲草,都表现出生龙活虎般的劲头,谁也不肯落后一步。在紧张的劳动中不时腾起一片一片的劳动喜悦的笑声和相互鼓励的话语。刚刚还在眼前,转眼之间就干出老远,我只能瞅见草帽在麦垅间向前飘流。村村落落都是一排一排整齐的瓦房傲然的矗立着,间杂的几幢草屋恰好成为最好的点缀。在村路上我还到处逢到漫山遍野的畜群。那肥胖洁净的鸭子仿佛远迎久别的亲人,对着我连连欢快地哑叫着,然后展翅而去。
我的老屋湾村,在我离开那年有六十多家三百六十多口人,经过国民党反动派二十几年残酷统治期间的杀害,现在只有九户,四十二人。现在的四十上下的人他们的躯体上还遗留着当年反动派施以严刑拷打等种种摧残迫害的创痕。年轻人却不同了,他们更多的生命是在解放了的土地上度过的,身体都很结实。
红安全县都在欢欢腾腾地兴修水利、积肥。我到潭河乡恰好赶上乡亲们在干塘,把三个小塘合为一个水库,蓄水润田。老乡们都在说同样的话:“靠人不靠天”“人定胜天”,这体现出了人民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坚定信念。在这干塘修水库的场地上,劳动着的人们来来往往异常热闹,空筐跟盛满泥巴的筐穿梭而过,泥巴成为滋养庄稼的肥料。夜晚,我不错过跟老乡聊谈的机会。他们对于老红军战士很热情,谈起来无拘无束,倍述衷肠。扯到现在的生活,人人都喜笑颜开,说这是“靠了共产党和毛主席的福”,这些爽朗的人在简短的话语里透出了对于今天生活的满足和对于未来的满怀信心。人民的翻身与生活的改善,在这里体现得很深刻。人们穿的都还整齐,破衣乱衫的影子再也见不到了。供销社的百货齐全,都是适于勤劳朴实的农民使用的货物,销售得很快,人民购买力很强。自行车,过去在村路上极少见,现在却是跑来跑去。合作社有线广播安上了,各乡的电话也安上了。
我在家乡停留的日子很短,但是家乡的变化使我快慰,在我的脑际里留下了好多好多的记忆。“红”,象征红色政权,革命、鲜血……,意义深远。我深信红安的人民在今后会给这个红字增添更多的光彩。


第8版()
专栏:

银幕上的“两姊妹”
林陵
“两姊妹”是阿·托尔斯泰长篇小说“苦难的历程”三部曲里的第一部。这部小说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写到1920年全俄第三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列宁提出的电气化计划。这是俄罗斯人民的重大历史时期: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内战、恢复经济。这六七年的伟大时代的描绘,阿·托尔斯泰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这三部曲被称为苏维埃时代巨大的作品之一。
作者主要是通过卡嘉、达莎两姊妹和她们的丈夫罗申、杰列金在这大时代的经历,写出俄罗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改造过程。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的改造,是一个苦难的过程。阿·托尔斯泰写这四个人物,经历了艰苦的复杂的道路,终于了解他们周围所发生的事变,走向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新生之路。
由阿·托尔斯泰来写知识分子的改造是很适当的,因为他本人就是经过思想意识的改造才从“伯爵”转变成为苏维埃作家的。“苦难的历程”所以得到如此巨大的成功,原因就在于此。
电影“两姊妹”同样也是成功的作品。
“两姊妹”是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是“1918年”和“阴暗的早晨”),应该从整个三部曲来看它,不能孤立地看。因为“两姊妹”是写十月革命以前的事情,写卡嘉和达莎这两位知识妇女以及她们的爱人——两个知识青年的动荡的生活。这几个人在旧社会里是善良正直的人,他们虽然没有被战前和革命前资产阶级颓废绝望、荒淫无耻的生活感染得堕落下去,随着资产阶级的毁灭而毁灭,但是他们和当时的革命斗争并没有直接联系,他们所追求的是个人幸福,他们经历着爱情的悲欢离合。影片处理得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处处绘画出时代的背景,毫不渲染地写出他们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因而也作出鲜明的对照:在大时代的大事变中,这几个人物的思想感情竟完全局限在个人悲欢的狭小圈子里。
如果我们从整个三部曲来看,如果我们知道杰列金、罗申和他们的妻子,都将从斗争之外的世界里渐渐地觉醒起来而走进斗争里,我们愈是看到他们在“两姊妹”里的彷徨,就会愈加懂得为什么他们在“1918年”里要受到那样痛苦的考验,愈加明白他们在“阴暗的早晨”里走上新生之路的欢快。
片中处理得最成功的还是几个群众场面:游行示威,战壕里的兵士,俘虏营里的搏斗,愤怒的士兵群众击毙资产阶级的政治委员等等。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苏联电影艺术的优良传统。
影片的每幅画面都是美丽的,处处看到导演和摄影师煞费苦心的安排,并且采用了好多新的手法(如用影子、切脱等方法来加强气氛)。这是巧妙地透过血的斗争的背影来描出的画幅,窗户外面的马赛曲,大街上走过的波罗的海舰队的水手,拿着标语旗游行的工人队伍,处处说明伟大的十月革命就要来到了。达莎在向自己的爱人杰列金透露她已怀孕的时候,一阵大风吹开了他们的窗子,外面世界的风冲破了他们室内平静的生活,象征他们必须投进斗争里去锻炼,——影片就这样暂时告了一个段落。


第8版()
专栏:

和平人民说了算!
如今东风压西天,
和平人民说了算!
美英恶魔快滚蛋!
再要侵略胡蛮缠,
把你打个稀巴烂!
不信你就试试看!
(新华印刷厂 王世惠)


第8版()
专栏:大家谈

束缚城市发展的城墙
王启贤
生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如果不能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改进,就不仅不能促进生产,还束缚了生产。然而生产力是最活动最革命的,你要束缚也束缚不住,最后终于被它突破。
城墙的情况也仿佛如此。它在过去对城市的建设也起着促进和保护的作用,但是现在显然已成了城市发展中的障碍了。以北京城为例,如今到处都是豁口就足以说明。
城墙开了几个豁口只是点的突破,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彻底清除。特别是在目前节约建筑用地的号召下,城墙却占用了大量土地,这是可以充分发掘的潜在力量。
要拆城墙,特别是要拆北京的城墙,从保护文化古物的角度来说,不免容易产生一种婉惜甚至抵触的情绪。我想这里需要清醒地估计一下,文化古物需要保护,但也要看它的价值有多大,无论如何总不能影响当前的发展;天安门前面的三座门,还有各式各样的牌楼,不都已全部拆除了吗?那末对于一座到处是豁口的城墙又有何足惜呢?
让我们用大家喜爱的义务劳动的形式,拔除这个障碍物吧!


第8版()
专栏:

荒岛鲜花开
方石
这是真正的荒岛!陈飞龙下士去年5月,带着他的生产组来到中心洲的时候,满山遍野都长着一人多深的杂树野草,地上堆着石块砂砾,一条一条的大蛇从身边爬过,甚至,鸟见了人都不飞跑。没有人走的路,甚至没有能喝的水,这里只有一个水沟,水是红的,里面爬着很多小青蛙。而他们八个人的任务,就是要在这里住下来,开出荒地,喂猪种菜,供给在岛上守卫的战友们。
夜晚,围着熊熊的篝火,共青团小组召开了一个扩大会议。他们畅谈着面前的困难,各人的决心、计划。越谈信心越高,劲头越大。他们一致表示,要用自己的劳动,使这个荒岛变成富足的乐园,并且,不要国家拿出一个钱。
第二天,他们砍伐木材,割野草,选择一块避风的地方,搭起一间草棚。“家”安下来以后,放一把野火,烧掉那些杂树野草。“建设”就这样开始了。
开出一分荒地都是十分困难的。站在荆棘丛里,迈不开步,弯不下腰,要砍掉它,手一抓,刺得满手流血。衣服挂破了,脸上是横一道竖一道的血痕,手上打满了血泡,才开出一小片地。就在这一小片地上,还堆着大大小小的石块。于是,几个人一齐推,把一个个的大石块,推到大海里。
土质硬的很,带来的两个洋锹,没几天就磨秃了。陈奀仔握着秃秃的锹把,对着土地狠狠地说:“你能磨秃铁锹,但磨不秃战士的决心。”
不到一个月,他们已经开出五亩菜地,种上了大白菜、小白菜、萝卜、生菜、西红柿……。
菜子发出嫩绿的幼芽,给这荒岛上带来了一片春色。忽然一阵台风,把草棚卷走了,把菜苗连根拔掉了。由于风大不能来船,粮食没有了,两天没吃上饭。
“刮跑了,咱们再种!”风一停,团小组长全广明就带着几个同志,把菜田全部又种上。不久,又被卷走,再种。终于,菜苗慢慢长起来了。
年底,他们第一次把蔬菜运到部队,当一万四千多斤鲜嫩的青菜,从岛上一船一船运走时,战士们的心情自然是愉快的。不过,他们正为新的、更大的任务而激动着。新的一年里,他们将开出更多的地,繁殖更多的牛、猪、鸡……。


第8版()
专栏:舞台与银幕

“难忘的岁月”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四幕话剧“难忘的岁月”,是描写1931——1935年党在上海的地下斗争的故事。这出戏生动地刻划了在过去苦难的岁月中,知识青年在白色恐怖下所经历的各种不同的道路,也通过尖锐的对敌斗争和党内对错误路线的斗争,揭示出共产党员那种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把一切献给党的高尚品质。 (任)


第8版()
专栏:舞台与银幕

“北京的明天”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导演系三年级的学生,这几天正在实验剧场上演“北京的明天”。李伯钊同志在大跃进中用了几个小时,就写成了这个戏的初稿。后来边排边改,到排练结束只用了十八个小时,这是戏剧学院的大跃进。戏的内容是描写五年后北京的新面貌。
(凡)


第8版()
专栏:舞台与银幕

精彩的魔术表演
上海张慧冲巨型魔术团从8月6日起在首都劳动剧场演出。共有四十余种大小不同的节目。其中最精彩的有“一定要解放台湾”和“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空中立人”、“刀遁”和“电流奇术”等。“刀遁”是一个惊险精奇的节目,看来引人入胜。
(文林)


第8版()
专栏:

迎幸福
(包兰铁路通过三盛公草原)
尤有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