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社论

土洋并举是加速发展钢铁工业的捷径
最近一两个月来,全国各省市先后召开了地方工业会议或钢铁工业会议,打掉了对钢铁工业的神秘思想,确立了钢铁工业的“元帅”地位,订出了发展钢铁工业的跃进规划和措施,吹起了全党全民向钢铁工业大进军的号角。一个以钢为纲,带动工业全面发展的工业建设的新高潮已经形成。转炉高炉遍地开花,钢水铁水到处奔流的日子,即将到来。要在一年内建成二百座中小型转炉,增加一千万吨钢,以及要在一年内建成一万三千多座中小型高炉,增加二千万吨铁的计划,不仅可以百分之百地完成,而且将大大超过。
钢铁工业是一切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支柱。要把全国经济都转到现代化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要实现劳动机械化,要实现城乡电气化,要使全国工业化,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以现代工具为主的四通八达的运输网和邮电网,在在都需要钢铁。同时,各个工业部门之间又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的,一方面,各种工业的发展要以钢铁工业为基础,另一方面,钢铁工业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其他工业,例如煤炭、电力、机械、石油、化学等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快,其他工业也跟着快;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慢,其他工业也跟着慢。如果说,整个工业组成一个网的话,那末,钢铁工业就是这个网的纲。纲举目张,抓住了这条纲,就可以把整个工业带动起来。
我国钢铁工业能不能以最高的速度,比如说,每年产量的增长率不是百分之几、百分之十几或者百分之几十,而百分之百甚至更高的比例发展呢?答曰:可能性是存在着的,问题是我们想不想、要不要高速度?我们想要,就有;不想要,就没有。也许会有人说:“要高速度就有高速度,是否有点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味道呢?”我们说,这里一点也没有唯心论,而是完全从实际出发,是有根据的。这里讲的实际和根据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炼铁需要大量的煤,而在我国二千多个县中,就有一千五百多个县有煤;钢铁的原料——铁矿石,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探明的铁矿储量已达五十六亿吨。第二,就是毛泽东同志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指出的:我们有党的领导和六亿人民,这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是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人多力量大。人民是这样形容自己的力量的:“我们一跺脚,大地震动;我们吹口气,滚滚河水让路;我们一举手,巍峨大山胆寒;我们一迈腿,谁也不敢阻挡;我们是劳动人民,我们的力量无敌。”
(上钢一厂民歌)六亿人民的这个无敌力量,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指导下,正以气冲牛斗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奔放出来。他们不仅可以在大旱之年争得粮食大丰收,还可以动手办工厂,找矿藏,开矿山,修铁路。因此,高速度是客观存在,要求高速度发展,正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完全可以这样说,要求高速度地发展工业的本身,就是一种激发六亿人民积极性的动力。
可是要把高速度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还必须认真贯彻大中小相结合、“土”“洋”相结合的方针。在这个问题上,现在人们的认识还不是完全一致的。大多数人主张在发展地方钢铁工业中,目前应该以建设小的“土”的为主,有重点地建设大型的和中型的。少数人则主张以建设大型的、中型的为主,而对于小的“土”的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说它们太落后了。有的地方愿意搞小的,但不愿搞土的。这就是搞小而洋的。但小而洋是并不经济的。这是两条不同的建设方法的争论。
我们赞成以小和“土”为主的主张。大型的中型的现代化钢铁厂的确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建设起来却要很多投资,很多成套的现代设备和建筑材料(主要是钢材),要很多技术骨干,要比较长的建设时间,因此非要中央或省、市、自治区来办不可。目前,是不可能普遍举办的。所以,提出以建设大型的、中型的现代企业为主,是不现实的。小的“土”的炼铁炉、炼钢炉,比起大型的和中型的现代化钢铁厂来,技术的确是落后的,但是却具有现代钢铁厂所没有的优点。这就是投资少、设备简单、技术容易为群众所掌握、建设时间短。以小型的和“土”的为主,我们就可以在目前技术骨干缺乏、钢材供应不足、现代设备供应不上、资金也不十分充裕的情况下,发动全党全民来办钢铁工业。在有资源的地方,不仅冶金工业部门可以办,而且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办;不仅工厂可以办;而且机关、部队、学校、街道、手工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都可以办;很快就可以做到高炉、平炉、转炉遍地开花,钢水铁水到处奔流。小高炉转炉遍地开花,非常有利于我国幅员广大、资源分散的特点,可以使全国各地经济能够比较平衡地发展。量变是质变的开始,小的多了总产量就一定大。一个小炉子炼出的钢和铁虽然不多,但是一万个几万个小炉子炼出来的就可以汇成滔滔的钢铁洪流。例如,河南省依靠群众力量,今年可以建成三万多个土高炉和简易小高炉,炼铁能力可以达到四百万吨,相当于现在鞍钢的生铁产量!我们不说每一个省和自治区都建成这么多小炉子,只说有四分之一的省和自治区做到吧,那不就等于我国多有七个鞍钢了吗?我国钢铁产量赶上英国的日子,不就可以大大提前了吗?
我们主张当前以小的“土”的为主,当然并不排斥同时建设大型的和中型的现代化钢铁厂。现代化的钢铁厂效率高,成本低,我们进行技术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全国经济(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统统转到现代化技术的轨道上来的。事实上,现在我国也正在着手建设武钢、包钢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各省也正在有重点地建设或筹备建设一批中型钢铁企业。而我们技术革命的最终的目标也是要实现洋的即现代化的大生产。然而这和大中小相结合一点也不矛盾,对各地方来说,以小的和土的为主有什么好处呢?土的小的高炉转炉建设起来,可以为我们生产足够的制造现代设备所需要的钢材,可以生产建设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可以为现代企业积累资金和培养技术力量。有了设备、材料、资金和技术力量,我们就可以扩大现代钢铁企业的建设规模,这样也就有条件实现以现代的钢铁企业来代替现在的土的和小的高炉和转炉。这就是小里有大,土里有“洋”;小中出大,土中出“洋”的辩证规律,也是一般事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辩证规律。有些人看不起“小”和“土”,说明他们还没有懂得这个辩证规律。可是为了贯彻党的总路线,那些对小的土的不感兴趣的人应当很快地弄明白这个道理,否则对社会主义建设是不利的。(附图片)
右图:武钢的一号高炉炉体砌砖工程,已经提前完成。这就为保证“十一”出铁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一号高炉外景。 新华社记者
杨礼门摄
上图:南京陈大垠、马杰、李奎、顾乃济、杨中健等五位教员经过一夜苦干,用土法造成的炼钢炉(焦炭坩锅炉)炼出了高铬合金工具钢及钼合金工具钢。
张九华摄


第6版()
专栏:

及时总结经验加快工业发展速度
青海省委批判“重洋轻土”思想
几个月实践证明:“重洋轻土”只能少慢差费,“土洋并举”才能多快好省
本报西宁7日电 记者程光远报道:“重洋轻土”,结果是“望洋兴叹”,“少慢差费”;“土洋结合,先土后洋”,才能多快好省。这是青海省办地方工业的实践中得出的一条经验教训。
自从“全党全民办工业”的口号提出以后,青海省在几个月内先后办起了机具修配、煤窑、采矿、土化肥、水泥等四千多个厂矿。这同解放前的“八大工厂”和解放后九年来新建或扩建的一百三十二个厂矿比较起来,是一个很大的发展;但是同本省农业的增产速度和工业发展应有的速度相比较,就显得少和慢了。中共青海省委在7月底召开的工业会议上,检查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地方工业不能办得更多更快呢?这里面有个思想问题——“重洋轻土”。它阻碍着地方工业的飞跃发展。有的人认为,既然办工厂就得办得像个样子,没有机器算什么工厂?有的人盲目地认为,炼钢炼铁就得有炼钢炼铁的设备,土炉子炼钢炼铁,会浪费劳力,成本也高。因此,他们就坐等机器,坐等高炉、转炉。等来等去,机器设备搞不到,洋的搞不成,土的也没有搞起来。这样便浪费了时间,使工业发展情况同计划指标有相当距离。有些地区注意采用土办法,效果都很好。例如,柴达木和海西等地区,用土法炼出了铅锌、钢、铁和钾肥;祁连县用土法炼出了质量很好的铜;亹源回族自治县沙河社几天的工夫就建起了一个农具修配厂。他们都花钱不多,收效很快。
青海省委批判了“重洋轻土”思想以后,各个州、县(市)都本着“土洋结合,先土后洋”的方针,大办地方工业。几天之内,全省就建起了几百个冶炼钢铁的土炉;制造滚珠轴承的工厂遍及各县和大部分乡社。


第6版()
专栏:

普通市民设计出黄浦江大桥模型
据新华社上海7日电 上海一位卖酒酿的市民史隆裕,最近设计和创造了一座横跨黄浦江的大桥模型。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郭增望,访问了这位市民,并且赠给他一份礼物和一张奖状,鼓励他继续为国家建设多动脑筋。
史隆裕设计的黄浦江大桥桥型,成“丌”字形,它把引桥从主桥两端沿着河岸弯下来,同时提出了一种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抽屉式的活动桥面,使大轮船可以畅行无阻。这种桥型的好处是能节约建桥投资,避免把引桥伸向热闹的市中心,以减少建桥时拆迁房屋的损失。
史隆裕是一位不懂工程技术、识字不多的市民。他看到上海市区被黄浦江划成民东西两岸,想到应该建设一座大桥。当他看到报上登载上海市有关部门正在考虑这个问题时,感到很大兴趣。他到江边去实地观察和研究,经过四次修改,最后做成了一个大桥模型。虽然上海黄浦江上造桥还是造水底隧道的问题尚未决定,但是市政工程设计院认为,史隆裕的桥型设计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第6版()
专栏:

北京青岛新辟航线
本报青岛7日电 我国新开辟的北京——青岛航线在5日试航成功,10日前后即可正式通航。从此,祖国的疗养胜地——青岛,与首都及全国各大城市之间的行程就大大缩短了。
5日中午,中国民用航空局的伊尔十四型客机第一次飞到青岛上空,平稳地降落在青岛机场,它是当天上午从北京起飞的,中途曾在济南降落;全程七百三十多公里,共飞行两小时半。6日上午,飞机又安然直返北京。
这条航线开辟以后,从北京到青岛三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乘快车需十七个小时。这条航线的票价与火车软席卧铺差不多。


第6版()
专栏:编后

扫除障碍
力争高速度,是工业建设的关键问题。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一般说来,各地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切实检查一下,有的地区的工业发展速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快。
目前,加快建设速度的一个重要障碍,是“重洋轻土”思想。哪里有了这种思想哪里的速度就显得缓慢。因此,要加快建设速度,需要对“重洋轻土”思想进行严肃的斗争,坚决贯彻执行“土洋结合,先土后洋”的方针。
中共青海省委及时地总结经验,拿事实教育干部:“重洋轻土”,必然带来少慢差费,而“土洋并举”,就一定多快好省。这是少慢差费和多快好省两种建设方针的斗争。要切实贯彻执行总路线,就必须坚决进行这种斗争。


第6版()
专栏:

草炭里面宝贝多
黑龙江、广东从草炭中提炼出人造石油
本报哈尔滨7日电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双城县制酒厂最近用极简便的办法,从草炭中提炼出拖拉机使用的柴油和很好的土化学肥料。这为我国许多有草炭的地区解决农业机械化的燃料问题和普遍使用化学肥料找到广阔的途径。
根据已经试验成功的情况,每百斤干草炭可提炼出十三斤轻油和重油,这种混合油再经提炼,可以得到30%到40%的柴油,余下的是沥青。炼油过程中还同时生产出相当于六斤硫酸铵的氮肥——氨水。把这些氨水放到炼过油的炭渣中,又可以得到七十八斤混合有机速效化学肥料。同时,这一百斤草炭能发出相当于六斤到十斤汽油的沼气,而且用草炭发沼气一般只要三、四小时,比用牛马粪发酵取得沼气要快得多。根据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实验分析,所有炼炭可以提炼出的东西,都可以从草炭中提炼出来。综合利用草炭的设备非常简单,只要几根普通的铁管、铁桶和用白铁做的蒸馏设备就行。
现在双城县各乡各社正在大办草炭化学肥料厂,同时计划用草炭产生的沥青,把城乡间的土石公路改为柏油马路。省有关部门也组织了好几个单位在进一步研究综合利用草炭的简便制造设备,以及提炼柴油和制造肥料的方法,以便在农村普遍推广。
本报广州7日电 广东省合浦专署工业处技术人员用干馏的办法,从草炭中提炼人造石油成功,这个经验正在全专区各县、市推广。灵山县地方国营灵山榨油厂新建并投入生产的干馏炉,已干馏出两批人造石油。
广东省各县几乎到处都有草炭,开采也很容易,过去曾经用它作肥料或燃料。3月间,合浦专署工业处工程师区大昕等试验用草炭炼焦,发现草炭含油丰富,可燃气体很多,于是又用它提炼石油。
石油工业部最近派出工作组到合浦专区专门总结了利用草炭干馏人造石油的经验,认为这种办法成本不高,技术不大复杂,同时草炭很多地区都有,可以大力推广。


第6版()
专栏:

广州五百多种新产品投入生产
据新华社广州7日电 广州工人想尽办法,使新产品尽速投入生产。据市计划委员会的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广州市试制成功的一千五百多种新产品(包括新品种)中,有五百多种已经正式投入生产。
已投入生产的五百多种新产品,绝大部分是社会迫切需要的。其中钢铁工业有工具钢、矽钢、高炭钢、中炭钢、低炭钢等十多种。机电工业有珠江二十七型拖拉机、一千公厘螺浆泵、剥麻机、滚珠轴承等九十六种。五金建材工业有车床、马达、钻床等六十一种。化学工业有细菌肥料、氧化汞、氯化汞等一百五十五种。轻工业方面有空气电池灯、手提收音机、微孔胶底拖鞋、无缝电筒等多种为消费者服务的产品。
许多工厂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互相支援配合,是使新产品能够迅速投入生产的原因。新华电机厂7月间试制成功鼓风机,但正式投入生产时缺乏四百多公斤一分厚的钢板。泰安厂、荣安厂的领导干部知道这一情况后,便把自己的一些钢板挤出来,帮助兄弟厂解决了新产品投入生产的大困难。


第6版()
专栏:创制更多更好的新产品

巨型震动式打桩机
蔡家岗矿山机械厂试制巨型震动式打桩机成功。这种现代先进的打桩机械,虽然自重不过一万一千三百公斤,但是它的震动力有十六万公斤,能将直径五公尺的巨大钢筋混凝土管柱,打入各种类型的土壤中去。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就是用这种震动机把一些尺寸巨大的管柱打入河床的。
这种打桩机在大型工业、民用建筑,以及煤矿井筒的建设中,有广泛的用途。例如在砂层中开凿井筒时,比通常采用的冻结法施工的速度加快六至八倍,建井成本可降低80%多。


第6版()
专栏:创制更多更好的新产品

国产料碗
浙江省绍兴磁厂最近试制成功缫丝工业用的“料碗”。
我国使用的“料碗”,一向从日本进口,这个厂试制料碗成功,日本岸信介破坏中日贸易协定,也不能阻挠我国缫丝工业的发展了。现在这个厂已经接受杭州订货,今后将大量生产。 (陈松财)


第6版()
专栏:创制更多更好的新产品

小型X光机
一种机头式(即组合式)的小型X光射线机,最近在武汉市的湖北省商业厅精密器械厂试制成功。这种X光射线机小巧轻便,适合于中、小县城和广大农村医疗需用。


第6版()
专栏:创制更多更好的新产品

城乡适用的无线电万能机
一台既适用于城市又适用于农村的无线电万能机,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无线电装修部制造成功。这台万能机是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修理工人赵永忠、侯创业、张荣生、柳春寿、赵福全、郭玉永等研究制造出来的。
这台无线电万能机能收听广播,又可以放唱片;能作为大会用的扩音器,又可作电话会议用的播送机,能带四十多个小喇叭当有线广播机用。它还可以录音,并且能把录下来的播送出去。如果安上电话号码盘,接到电话线上,还可以当电话机使用。这台万能机,可用交流电,也可用直流电。


第6版()
专栏:

这是什么?
下面这个庞然大物是什么?它是沈阳重型机器厂制造的一千零三十三立方公尺容积的高炉炉顶,有十六点八吨重,直径四点二公尺。这种产品试制成功,就为我国制造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所需要的大高炉,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新华社记者 李基禄摄


第6版()
专栏:工业常识

玻璃钢
子佩
在北京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最近航行着两只特别引人注意的“玻璃钢”小艇,其中一只是快艇,一只是救生艇,都是建筑工程部赠给北京少年科学技术宫的。
这两只小艇的主要材料,就是我们每天都见到的一敲就碎的玻璃。但是,把玻璃拉成很细很细的、比人的头发还要细的丝,然后织成玻璃布,或者直接用丝加上塑料粘结在一起,就制成各种形状的玻璃钢。
玻璃钢具有很多优异的特性。轻,是玻璃钢的特性之一,大致只有钢铁重量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只有制造飞机用的铝合金的重量的二分之一。例如用切短的玻璃丝做成的玻璃钢同软钢比较,在承受同样拉力的时候,玻璃钢的断面积需要比钢大三倍,但是由于它轻,重量却只有钢的五分之三。同时,玻璃钢耐冲击强度很高,在受冲击时很不容易碰坏。半寸厚的玻璃钢板,轻机枪子弹也不容易射穿。
可塑性,是玻璃钢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它可以做成各种复杂形状的整体,而且可以根据各部分所受力量的不同,把一个地方加厚一点或减薄一点,既不浪费材料,又可减轻产品重量。这是其他材料很难和它相比的。例如塑料,虽然可以塑制成任何形状,但是强度比较低,尤其在低温的时候常要变脆,而玻璃钢在低温时强度还稍有增加。
玻璃钢的耐热性能也很好。它在热绝缘性能方面要比金属好得多,比钢要高二、三百倍,比铝要高一千多倍;它受热后的膨胀情况和金属差不多,所以能够和金属相连接。一般的玻璃钢可以耐摄氏一百度以下的温度,特殊的可以耐热二百五十度以上。
玻璃钢不会因为气候的变化而变形,也不怕潮,不需要防腐,不需要防锈,也不怕一般化学药品的侵蚀。在电绝缘性能方面,它可以和塑料相比,但它弥补了塑料强度低和不耐热的缺点。它比用塑料和普通纤维压制的绝缘材料能耐高几倍的电压。
玻璃钢能透光。如用聚酯树脂做成的透明薄板可以透过70%—80%的光线。
玻璃钢由于具有这么多优异的特点,它的使用范围一天天在扩大。因为它具有体轻和强度大的特点,人们便用它来做飞机的翼尖、油箱、间壁和导管;制造导弹也用它。玻璃钢的电磁性能和机械强度高的特性,使它特别适合于制造雷达的外罩。由于它的耐冲击性强,可以用来做钢盔、防弹衣等国防用品。
用玻璃钢制造的小汽车外壳和底盘非常轻便,整个底盘可以用一只手举起来。用玻璃钢制造公共汽车外壳和其他各个部分,如散热器外罩、仪表盘、脚踏板等,比使用铝板还要轻。
用玻璃钢制造船壳具有很多优点。它可以做成一个整体,减少加工工作量,并且不会渗水,不锈不烂,不怕冲碰,损坏后也可以修补,因此维护费用很低。在一般木船外面铺一层玻璃钢,就能大大地延长使用寿命。
用玻璃钢管做的煤矿支柱,比木材支柱耐用,比水泥支柱轻,便于移动。用玻璃钢还可以做水力采煤的高压管道和矿车等。
因为玻璃钢具有不怕腐蚀和强度高的特点,它可以做化学和石油工业上用的各种容器和管道,代替贵重金属材料。玻璃钢还可以做钻探机的钻杆,做电机工业上用的各种电绝缘材料,如绝缘板、绝缘电圈等等。
在日用生活方面,用单层或夹层玻璃钢板可以做成装配式的房屋,既能隔音又能隔热,而且只有砖瓦建造的房屋的重量的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用玻璃钢建造楼房,因为重量轻,可以不需要很大的基础。透明的玻璃钢特别适合于建造不能开窗但又需要阳光的仓库。玻璃钢还可以做安全帽,做家具、电冰箱和洗衣机的外壳、自行车架,以及手提箱等。
我国从开始试制玻璃钢,才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已经制出了许多种玻璃钢制品。我们相信,这个在最近十多年才出现的被认为是尖端技术之一的新兴工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我国开出灿烂的花朵来。(附图片)
北海的玻璃钢小艇 本报记者 孙 光摄


第6版()
专栏:

百折石挠的人
本报记者 冯健
新华社报道,杨德重抹灰工小组是武钢工地上一面光辉的旗帜。从1951年到现在,他们连续四十四次被评选为先进小组;他们创造、改进的喷浆器和其他二十多种先进工具,基本上实现了抹灰操作机械化。……
这是在1956年的春天。
从北京开往哈尔滨的客车在原野上奔驰。寝车厢里倚窗坐着一个面如红枣的老工人。夜已经深了。旅客们都已经入睡,不时发出轻微的鼾声,只有他凝视着窗外青色的夜空和远方的点点星火,陷入深深的沉思。
他是著名的抹灰工杨德重,他在思索些什么呢?他在反复回味几天前自己在全国重工业系统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上的倡议:
“我们抹灰工,世世代代都是一抹子、一抹子干活,一天到头,累得直不起腰,抬不起胳臂。我们决心要实现抹灰机械化。……”
杨德重和他的抹灰工小组,从解放以后不知已经出席过多少次劳模会了,进北京也不是头一回了。这一回他心情有些紧张,是因为他们小组提出实现机械化,虽然大伙劲头很大,谁也不知道所谓“抹灰机”应该是啥样子。但是,就在这年春天,建设工程纷纷上马,手工抹灰眼看着跟不上建设需要,形势逼着人要闹工具革命了。
从北京回哈尔滨后,杨德重就领着几个徒工,挑起了实现机械化的担子。几个人像着了魔似的,白天想,夜晚想,整天在工地打转转,看到一台转动的机械,就停下脚呆呆看它几分钟。
一天,徒工范同全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一把拉住杨德重往工地走。原来一个水暖工正在用风力洗管子。强劲的风从喷嘴里喷出来,刺刺地响,一会儿把管子里的铁锈、泥砂洗刷得干干净净。杨德重一看,笑起来了。他想,利用风力喷浆,代替手工抹灰,一定也很省力。他决定画一张草图试试。
但是,杨德重面前有一个拦路虎。他从十四岁起当学徒,做了三十多年工了,千百张蓝图从他手里经过,千百座建筑物从他手里装饰起来,可是他并没有进过一天学校。今天要自己动手画图,一支笔仿佛特别重。心里想出了个轮廓,也画不出来。
杨德重决心以共产党员顽强的学习,冲破这个难关。他日夜不停地画,画一次,不像,撕了再画。星期天他也坐在家里画。晚上画到深更半夜。一连画了上十天,总算画成了一张喷浆器的草图。他又用秫秸秆扎骨架,用马粪纸和“格被”作了一个模型。
在齐工程师和机械工、电焊工的帮助下,经过几次试验、修改,一台空气压缩喷浆器利用废铁废料制出来了。一个晴朗的初夏天,喷浆器进行试喷。
喷浆器由范同全开动。他一口气开足了七个气压。刹那间,喷浆器响了起来,砂浆从胶皮管里汹涌地喷出来,像喷泉一样。正在大家喜笑颜开的时候,猛地一声刺耳的爆裂,喷浆器的灰浆桶沿着焊缝的地方炸开了。陆技术员当场被打得脸青眼肿,范同全、杨德重也溅得浑身是浆,像个泥人。机器的响声停了,胶皮管像条死蛇一样躺在地上。
大家眼看着陆技术员被抬到医院去了。一个个低头不语,瞅着杨德重,拿不出主张。杨德重在石凳上坐下来,不住用手捻着他那已经开始花白的短须,额角上冒出了一粒粒黄豆大的冷汗珠。
他回忆起自己大半生辛酸的经历:沿家乞讨的童年,纱厂把头的毒打,闯关东时流离失业的困窘,被饥饿攫走了生命的爱子……。他想:“受了半辈子苦,都没有灰心,现在自己是共产党员,难道就这样算完了?这次机器失败了,可我的思想没有失败!”
他严峻地站了起来,对徒工们说:“失败一回,得一回经验;收拾收拾,下次再干。”
在齐工程师帮助下,试验继续进行着。陆技术员在医院住四、五天就回来了,脸上还绑着纱布,就来帮助。喷浆桶爆裂的原因找到了,他们把喷浆器改了三次,安上两支气压表和自动控制气压的阀门,喷浆器初步成功了。但是,它只能喷民用建筑的白灰浆,只能喷水泥砂浆。还得继续改进。
就在这时候,1956年的深秋,杨德重小组从哈尔滨南下到武汉,参加武钢建设去了。
杨德重小组一到工地,几个公司里这边干几天,那边干几天,落不住脚,抹灰活不多。从哈尔滨千里迢迢邮来的那台喷浆器,因为没有空气压缩机,无法继续试验。小组到一公司,杨德重跑进经理室,要求买一台空气压缩机,一位经理摇摇头说:“新买一部花钱太多,工程一完,又用不上了。”到了二公司,杨德重又去找工长、科长、经理,他们合计了一下,对杨说:“好,等我们开会研究一下吧。”半个月、一个月过去了,也没见下文。
试验就这样搁了下来。一转眼几个月又过去了。
一天,杨德重到武钢总公司党委会找到了蒋副书记。
党委会支持杨德重小组的要求,把他们调到了三公司。因为杨德重小组在哈尔滨时就是在这个公司,当初热心帮他们试验的齐工程师、陆技术员都还在这个公司,他们乐于到三公司去继续试验。总公司徐副经理也专门从仓库里拨出一台旧的砂浆输送泵,给他们改装试验喷浆器用。
一天天过去了。但是试验经过几个反复,每一次仍然不如理想。第四次试验的时候,喷管开关崩断了,擦着杨德重后脑冲出去,把他戴的柳条盔甩了一丈多高,险些儿打伤了后脑。
这时候,杨德重小组里很多人对试验动摇了。
他们小组有一个老传统:从1951年起,不论干计时活,计件活工资收入一向是打乱按技术等级平分,大家同甘共苦,亲密无间。现在,日子一天天过去,试验总没有头绪,组里干计件活的人纷纷抱怨起搞试验的人来了。
杨德重,这个作了三十多年工的老工人,在旧社会里千辛万苦,很少流过泪;现在,当自己亲密的伙伴对自己的事业失掉了信心,跟自己渐渐疏远的时候,他禁不住哭了。一连好几个晚上,他在床上翻来滚去,瞪着眼送走漫长的黑夜。
痛苦咬啮着杨德重,冲突在他脑子里翻腾。一个消极的念头闪过他的脑际:“算了吧,试验不成,垮就垮吧。”但是,一想到抹灰工腰酸臂痛的繁重劳动,自己庄严的倡议,心里又像针扎似的不安起来。他问自己:“试验就这样垮了?模范小组就这样到了尽头?不,不能。”
正当这危难的关头,党组织专门派了一个党员工长来领导杨德重小组,小组里也开始了整风运动,“务虚”,谈思想。杨德重、孙树林、刘树文和其他人,互相进行了真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政治挂了帅,人们的思想敞开了,小组里团结得比以前更紧了。
试验重新开始了,这以后又经过五次失败,五次改装,喷浆器完全成功了。搬到几个工地上实地操作,向建筑物防水层里喷浆、挤浆,向管桩里压浆,向闸门缝里灌浆,都能得心应手,又快又好。人们管它叫“三用(水泥砂浆、白灰水、白灰砂浆)喷浆器”。
不久,春天又来了。这是1958年大跃进的春天,人们的理想和智慧展翅高飞的春天。杨德重小组听说冶金工业部正在研究新技术“压力灌浆混凝土”,跟他们两年来摸索试验的压力喷浆的道理很有些相同。他们立即派人到北京去学习。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去学习的人回到武钢工地以后不久,他们就创造性地用喷浆器试验“压力灌浆混凝土”成功,在混凝土技术上首先实现了一项重大的革新。
杨德重爱说一句口头禅:“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专。”事情正是这样。两年前的春天,他们怀着实现抹灰机械化的理想播下的种子,到今年春天,他们就收获了。(附图片)
沙更思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