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知识分子工农化 劳动人民知识化
工厂办学的潜力很大
沈阳各工厂办了学校一百六十九所
本报讯 记者温述仙、姚桂兰报道:沈阳市一百多个工厂大办学校,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就举办了一百六十九所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计划招收四万八千多名学生。
这些工厂举办的学校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半工半读学校,吸收本厂工人和干部入学,培养知识化的工人阶级队伍。目前这类学校在沈阳还不多,只有七所高等专业学校,六所中等专业学校和初等技术学校,有一千七百多名工人和干部参加学习。另一类是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中学,招收青年知识分子入学,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类学校发展很快,全市已有一百五十多所,招收三、四万名学生,目前开学的已有一、二十所;学制为一年到三年;课程一般有政治、文化和技术理论课;多半也采用半工半读的方法,使学习和劳动相结合;学生一般不住校;毕业以后,学校不负责分配工作,如果工厂和别的单位用人,可以优先录用和推荐,学生也可以按自愿原则选择职业或升学。
沈阳市各工厂所以要大办学校,是由当前生产大跃进、技术大革命的新形势促成的。根据这种新形势的需要,中共沈阳市委从今年5月以来,采取了积极措施,举行一系列会议,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教育方针,批判了认为搞工业的人不能办教育的迷信思想,以及怕麻烦、不愿意办学的保守观点,推动各工厂大办学校。许多工厂的党委书记也亲自动手,根据本厂的条件,迅速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校。
沈阳市各工厂的潜力很大,人力、物力、财力雄厚,大办学校是有充分条件的。新建一所学校需要的师资、设备、经费和校舍等,都比较容易解决。除了缺少文化教员之外,政治教员和专业课教员可以由本厂的党、政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兼任;车间就是实习工厂,不用增添什么设备;校舍可以挤出来,不花多少钱,就办成了学校。沈阳冶炼厂招收一千名学生,全年的经常费用和教师工资等,只需四万元就够开支。所以沈阳一些条件较好的大工厂,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在工厂里形成一个教育网;一些中小型工厂和手工业合作社,也都单独或联合举办了普通中学或职业中学;有些条件不好的工厂,也办了学习班,招收几十名学生。许多工厂举办半工半读学校,都充分利用工厂业余学校的潜力。几年来,沈阳市举办了职工业余学校三百多所。过去这些学校的潜力,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例如黎明机械厂原来就有一套从小学到大学的业余教育网,拥有教员和行政干部一百多人,有较完备的理化实验室。过去教员平均每周上八节课,最多十二节。现在,这个工厂不用增加设备和人力,就在业余学校的基础上举办了半工半读的工学院、中等专业学校、初等技术学校、普通中学和老干部班等,招收七百名工人、干部和职工子弟入学。
工厂大办学校是实现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方针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逐渐使得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方法。吸收工人参加半工半读学校,能够迅速培养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黎明机械厂半工半读的学校每天占用工作时间两小时,业余时间两小时进行学习,比在业余学校学习的时间,每周增加了十八小时。业余工学院过去学制为六年,现在半工半读只需三年,但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并不低于一般的高等专业学校。同时,他们是学生,又是劳动者,学到的知识马上能够运用和得到验证,既有利于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又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工厂举办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在培养青年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方面,具备了优越的条件。沈阳机器厂举办的拖拉机学校,招收了三百名初中毕业生。开学以后,学生们看到工厂、学校都很简陋;同时有一部分学生不打算到农村去当拖拉机手,因此学习不安心。后来他们知道就是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工厂里,职工们以坚强的意志试制成功了拖拉机,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因此90%的学生都安心学习了。(附图片)
沈阳黎明机械厂办了一所业余工学院。这是学员们用表面张力仪进行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 姜鸣摄(新华社稿)


第7版()
专栏:

苏联美术家作品展览会观后感
蔡若虹
在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个灿烂的多民族的造型艺术的花园;看到这些由苏联各族人民培养出来的艺术花朵,我们就深切的感到,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可以在同等的权利下共谋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艺术家,每个民族都能用艺术形象来表现他们的生活和理想,这种情况,在十月革命以前是不曾有过的事情;在世界各国中也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作到的事情。在十月革命以前,同样是多民族的俄罗斯帝国,就毫不存在为兄弟民族发展文化艺术的可能;文化落后和艺术贫乏的现象,在当时的很多民族区域中普遍地存在;不难想像,在阿塞拜疆的低暗无光的工人宿舍里,能不能有人去描绘南高加索的明媚的风光;而终年在帕米尔山区放牧的吉尔吉斯人,又怎能用自己的双手塑造一个大家所喜爱的英雄形象……这是不可能的;在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还没有消灭的地方,在多数人陷入饥饿和穷困的绝境而少数人掌握文化特权的地方,要想艺术在各个民族中得到同样的发展是不可能的;要想各族人民都能获得艺术欣赏的权利也是不可能的。当我在这个展览会的作品标签上看见很多加盟共和国艺术家的名字的时候,我的耳边就响起了这样的声音:只有社会主义的土壤,才能够使艺术的花朵在各个民族的园地里普遍开放和日益繁荣。这是真理。苏联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的光辉成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展览会给我另一个突出的印象,是青年美术家在全部作者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只要翻开目录看看作者们的诞生年月,就可以发现有很多作者是诞生在十月革命以后;更多的作者是由苏联美术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新人。这个情况充分说明了工人阶级一经掌握政权之后,就必然会从人民群众中间不间断地产生大批的艺术能手;他们是新时代艺术的开拓者,尽管在生活经历和艺术实践方面不够完全成熟,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为劳动人民利益服务、为社会主义祖国效忠的崇高标准;这是社会主义艺术事业必然取得胜利的保证,也是艺术创作获得空前的繁荣与发展的源泉。由于这样,走在共同道路上的中国美术家们,总是把苏联美术家已经取得的成就看作是我们将要取得的成就;并且,还要根据苏联美术家的创作经验,进行共同的研究和学习。
在这里,我想谈谈对这次展览的美术作品的感想。
在展出的作品当中,曾经引起中国观众注目的,是那些描写苏联的普通人民那种非凡的英雄气魄的作品(如沙达林的“穿过山谷、越过平原”、菲维斯基的“宁死不屈”、巴布林的“歌”、札道罗日内的“他们永垂不朽”……等等);中国人民不仅仅敬重这些作品中的人物,而且把苏联艺术家对于这些英雄人物的歌颂,对于这些在战斗中勇往直前、充满了胜利的信心、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的歌颂,当作是对全世界已经取得胜利和正在争取胜利的劳动群众的讴歌!这是应当给以高度的估价的;因为,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变化,就是劳动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变化;在我们的记忆里面,总不能忘记这样两个不同时代的图画;一边是被剥削被迫害的悲惨生涯、饥饿、疾病和死亡,“寂寞荒郊的送葬马车,孤儿的恐怖和寡妇的眼泪”……。这是十九世纪俄罗斯画家别罗夫曾经描写过的旧时代的图画,是劳动群众还没有摆脱奴隶地位的图画。而另一边,却出现了一幅全新的画面:是扭断了奴隶锁链的坚强的手,是解放了思想的当家作主的头脑,是飞奔在革命大道上的雄健的阔步……。这是新时代的图画,是劳动群众取得了国家主人公地位的图画,是已经胜利和正在争取胜利的劳动群众的战斗的图画。全世界人民都注视着他,因为他是人类未来的希望;因为他是鼓舞着革命前进、鼓舞着生活前进的巨大的力量。感谢苏联美术家在表现劳动群众的可贵品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且希望在美术创作领域中扩大影响,成为具有高度思想性的创作的榜样。
作为与风景画、静物画、肖像画等等相并列的风俗画,在十九世纪俄罗斯绘画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风俗画的实际意义,已经超过了表现人民日常生活风习的范围;进而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的描写,阶级关系的描写,以及对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所产生的罪恶的揭露;这在十九世纪许多大画家的作品中是很容易发现的。当十月革命成功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旧的阶级关系改变了,人的相互关系改变了,连社会生活风习也改变了;这种变化常常通过一个生活的侧面集中地表现出来,如果将它和旧社会的记忆作一个对照,就会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和无比的优越性;我认为这就是社会主义时代风俗画的思想基础;凡是那种体现了重大变革的生活场景,都是风俗画家的最好题材。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卡巴切克的“节日归来”很类似这种题材;他通过节日街头的那种错综复杂的景象,来描写那些生活上起了变化的集体农民的欢快。就在表现手法上面,也极力接近传统风俗画中那种朴实而又细致的风格。此外,格里果利耶夫的“红领巾”、科罗连科的“比赛”和齐加里的“幻想家们”,都是从揭露儿童们的精神活动这点出发,从而引导观众走到探索新的社会生活的实质这个终点上去;这三件作品虽然在思想深度方面各有不同,但都是在艺术上值得回味的作品。
苏联美术家在风景画和肖像画这两方面的成绩是十分可观的;尤其在风景画方面,几乎是信手拈来,都成妙趣;作者们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已经不只是自然风物本身,而且还渗透着作者们自己的感情。“初春”的耕地上还留着一小块残雪;“机车装配场”上轻飘着温暖的云烟;“阿加拉河上游”水面上跳跃的阳光,“春天的禾苗”的娇嫩的新绿;“德聂伯河上的黄昏”,苍茫暮色中的一盏河灯……许多例子是举不完的,这种优美的抒情诗篇,几乎每间展览室里都有,而且在表现技巧上都显示出不同的艺术魅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在肖像画方面,马留金的“别洛乌索娃肖像”,伊万诺夫的“共青团员”,阿达莫娃的“缫丝女工”,里哈切夫的“儿子的肖像”以及其它很多肖像作品,都是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的作品。
杰出的苏联插图画家维列伊斯基、库克雷尼克塞、科罗温、杜宾斯基等,在中国读者中都是比较熟悉的;他们作品的共同特色是:不仅用视觉的艺术形象体现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而且还体现了作品的思想深度,使作品的主题更为鲜明。这次展出他们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同样获得了观众的很高的评价。
当然,从展出的全部作品看来,由于作者们对于生活的认识和艺术技巧的锻炼各不相同,所以在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方面也很不一样;有些作品的主题思想不够明确,有些作品的艺术表现不够熟练;这从艺术的发展过程来说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只要不断加强生活的锻炼和艺术的实践,社会主义造型艺术不可限量的发展前途,是一定要在历史上出现的。


第7版()
专栏:

尚马朝敢想敢干创奇迹
培育出“两层楼”植物和黑棉花
据山西日报消息 山西省解虞县卿头小学六年级学生尚马朝,敢想敢做,大胆试验,把蕃茄与马铃薯嫁接成“两层楼”植物;又把棉花接在向日葵幼苗上,培育出黑色的棉花。现在成活的“两层楼”植物与黑色棉苗长得很茁壮。
尚马朝今年十四岁,少先队员。从小跟着父亲在果树园里干活,十分热爱园艺工作。十一岁时曾芽接成功梨树和棠梨树。上三年级时,他学了“伟大的园艺家”一课,米丘林的事迹鼓舞了他研究科学的兴趣。他把莱子树嫁接在苹果树上,在一株果树上可以生出两种果子。他的爸爸曾把苹果棠梨嫁接两次都没有成功,马朝苦心地钻研出新办法,把接的马蹄面,加上了树皮筒,终于嫁接成功了。
大跃进的号角振奋人心,尚马朝在红领巾小农场里劳动也格外起劲。有一天,他浇马铃薯,发现地里有几苗野蕃茄,他想:“马铃薯是结在下面的,要能再给它‘盖上一层楼’——把蕃茄结在它上面,一株植物同时收两种作物,多好啊!”他把这个想法告诉辅导员,得到辅导员的赞同和支持。
开始嫁接时,就遇到了难题:马铃薯茎软枝弱,接上蕃茄能不能撑住呢?这个问题书上也没有。他就找本队队员张成全一起研究。他们用根茎嫁接,把蕃茄茎用小刀削成马蹄形,再劈开马铃薯根茎,插在蕃茄茎上,然后用树皮扎好接口。经过防风、防雨、防日晒等辛勤管理,结果嫁接了五株,成活了四株。马朝又用同样方法,把向日葵和洋姜嫁接,接了四株,全都活了。秋后人们将会看见上面结着蕃茄(或向日葵)下面长着马铃薯(或洋姜)的“两层楼”植物。
有一次,马朝和成全想:棉花开出来就是黑色的,织成黑布那该多好。于是他们把棉花嫁接在黑向日葵上,嫁接三株活了两株。他们还把棉花和红凤仙嫁接,要培育出红色棉花。另外,又把辣椒接在蕃茄上,可以培育出六两重的大辣椒。
最近,卿头乡党支部正组织农业社学习尚马朝的革新精神和方法。(附图片)
俞洁插图(原载山西日报)


第7版()
专栏:

“奇异的泉水”之谜解开了
据新华社海拉尔4日电 新华社记者白树廉报道:自从本社5月13日报道了“奇异的泉水”这一消息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领导机关陆续收到全国各地很多来信,询问泉水的地址、医疗效能以及是否出售等问题。有一些患者并要求前来治病。于是,呼伦贝尔盟人民医院院长便带领药师等人,在7月初到“奇异的泉水”的发源地,进行了为时十多天的化验研究。他们在初步确定泉水的成分以后,又拿到哈尔滨市药品检研所再次进行化验。现在,这一眼“奇异的泉水”之谜已经解开了。经过化验证明,它是碳酸泉和碳酸铁泉的混合泉。每一百毫升泉水中含有:二氧化碳一五九·六毫克,酸性碳酸盐四二·一二毫克,铁二·四六三毫克,还含有微量的钙盐、硫酸盐、镁盐、磷酸盐等。能治疗胃病、肺气肿、肾炎、贫血、病后虚弱等十多种疾病。但肺结核、消化性溃疡等病患者禁忌服用。
据盟人民医院调查,肺气肿患者苏永生二十多年不能劳动,服用泉水后痊愈。胃病患者白喇嘛腹疼腹胀、食欲减退,用泉水治疗后每餐能吃三四碗饭,体力大大增强。目前,这个医院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同时,“奇异的泉水”已经进入了商品市场。呼伦贝尔盟医药公司,正准备在它的发源地兴建一座泉水加工厂,来满足患者的需要。


第7版()
专栏:

白昼电影
本报讯 武汉市电影机器修配站和洪山、汉桥电影放映队共同协作,已经将白昼电影试验成功。连日在中原等电影院试映,效果很好,深受观众欢迎。
白昼放映与普通在暗室放映不同。暗室放映时,放映机是对着银幕的正面,镜头紧对着银幕,这样影片的画面通过镜头然后放大送到银幕上去。白昼电影则是将放映机放在银幕后(幕布约一百三十公分宽、一百一十公分长),机器的尾部或侧部对着银幕,在放映机的镜头前放一面小型水银镜,角度六十,放映时影片上的画面映在水银镜上,利用光学折射的原理,然后射在银幕上。


第7版()
专栏:

加速培养工人技术骨干
重庆建设机床厂创办青年科学院
本报讯 重庆最大的建设机床厂,最近创办了一所青年科学院。
中共重庆建设机床厂委员会副书记担任院长,著名的先进生产者廖世刚和团委书记担任副院长。
创办青年科学院,是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加速培养工人技术骨干的一项重大措施。随着技术革命运动的开展,青年工人中不断涌现大批的革新人物。他们有冲天的革命干劲和钻劲,但科学技术理论知识不够,青年科学院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创办的。
青年科学院设有机械加工、工具创造、机器制造、热锻铸等专业。第一批四十五名研究员都是由各车间推荐出来的革新技术有出色成就的人。在青年科学院成立大会上,青年铣工、副院长廖世刚发言说:“我们一定要联系实际,从书本上吸收更丰富的知识,创造出更高更多的科学奇迹,把平地变成高峰。”接着他针对本厂目前试制元车、龙门刨床等大批新产品的艰巨任务,提出刀具夹具制造、金属切削和工艺规程的设计原理基础等十个研究项目,让研究员们自己挑选。
 (平兰)


第7版()
专栏:

把自己锻炼成为钢铁战士
上海十五万人参加国防体育活动
据新华社讯 入夏以来,上海已有十五万名工人、学生和机关干部参加了各种国防体育活动。
两个星期前,约有五万工人度过了一天的军事夏令营生活。白天,工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海边的大堤上和郊区的公路上行军。在营地,工人们向解放军战士学习有关军事知识。黑夜里,他们还和解放军战士一道放哨。继工人野营活动以后,全市大中学生的一周野营和三日军事夏令营生活又开始了。同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的学生们,在军事夏令营里,倾听着红军老战士讲的长征故事,听空军战斗英雄讲的在朝鲜战场上打击美国空中强盗的经过。夜晚,学生们还向解放军战士学习观看天上的星座来辨别方向。
全市各个在通向射击场的路上,常常看到背着小口径步枪的射击爱好者们骑着自行车,三五成群地奔赴射击场去练习。到现在为止,全市已有三万多青年掌握了射击技术,新的射击手们说:如果帝国主义胆敢扩大战争的话,我们要是瞄准侵略者的鼻子,就保证打不着他的眼睛。
在许多工厂学校和机关中,学习驾驶摩托车和摩托艇,练习跳伞等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一个星期以来,参加跳伞的人数激增了两倍。全市学校放假以后,有八个区的青年要求参加跳伞活动。
参加国防体育活动的青年们说:我们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钢铁战士,一旦祖国号召我们去消灭侵略者,我们就到前线去。


第7版()
专栏:

徐水七天掀起体育运动高潮
本报讯 河北省徐水县是全国生产模范县。由于生产大跃进的需要,全县人民迫切要求开展体育活动。中共徐水县委为了满足群众锻炼身体的要求,号召全县在七天之内掀起体育跃进的高潮,在基层中普遍组织运动队;开展广播操和各种体育活动;除中、小学外,在六个乡先推行劳卫制,总结经验在全县推广;每乡建立一所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各乡立即响应县委的号召,经过七昼夜的苦战,在麦收、抗旱、播种、修水库等生产紧张的浪头上,出现了体育运动高潮。全县二十四个乡和大部分社建立了体育协会,生产队建立了体协小组。广播操在班前、班后、田间广泛地开展起来。大王店等四个乡,训练领操员四百六十多人。各社在不花钱,少花钱的原则下,新建和修复小型运动场六十二所,自做了许多体育器材。有些青年在月光下打篮球,妇女组织了长跑队、短跑队。现在全县已办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三所,学生一百二十多人。


第7版()
专栏:体育运动

广州居民干劲高
一天建成三个游泳场
本报讯 广州市珠江区东南堤段发动居民义务劳动,苦战一天,建成了三个游泳场。其中两个长二十五公尺,宽二十公尺,一个长五十公尺,宽三十公尺。三个游泳场都是利用河堤,就地取材,没有花一文钱修建起来的,可同时容纳四、五百人游泳。游泳场建成后,东南堤段居民还举行了落成和开幕典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