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中共中央通知各地
今后三个月狠狠抓好秋粮田间管理
新华社3日讯 中共中央关于抓好秋粮田间管理的通知。全文如下:在8、9、10三个月内狠狠地抓好秋粮的田间管理,对于保证秋季更大丰收,关系甚大。中南、西北等地区农业协作会议已经提出口号:在这三个月内省、地、县、区、乡、社六级干部会师一律深入田间,和农民一起,搞好试验田、丰产田、带动农民搞好秋田管理工作,不实现全面大丰收决不离开田间。中央认为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希望各省、区、市的一切农村工作干部,部分财粮贸干部、政法干部、部分文教干部,尽可能地都仿照这个规定,一律深入田间(可以采取万人检查评比团的形式),尽一切努力,协同农民,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实现今年全面大丰收,并为明年的更大跃进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九五八年八月一日


第5版()
专栏:

采取革新精神 打破陈规旧矩
切实加强棉田后期管理
让九千万亩棉花实现高速度的跃进增产
新华社2日讯 目前棉花已到开花结铃盛期,棉田管理和棉花丰产正进入决战阶段。农业部发言人向新华社记者说:据各地报告材料和农业部工作人员下乡调查的情况:现全国九千多万亩棉田大部分生长发育正常,棉苗整齐健壮,棉株密度一般比往年加大;前期病虫害防治得好,为害棉田最普遍最严重的棉蚜,今年已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今年棉花生育期间虽遭遇到一些不利的自然条件,由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棉田管理工作,棉花生长显著比往年好,实现今年棉花生产的大跃进、大丰收,完全有望。
农业部发言人接着说:今年的棉花生产一般基础虽然较好,但目前在棉田管理工作上有着两类不同的情况:一类是管理工作抓得紧,切实贯彻执行各项增产措施的,棉花长得很好;另一类是管理工作和具体措施都搞得不够,因而棉花长得不太好并有部分棉田发生相当严重的板结和草害现象。这是当前棉花生产上的主要问题。这一类棉田如果不赶快赶上来,就会影响到全面跃进增产的要求。
农业部发言人说:棉花是增产潜力很大的作物,不能让棉花的增产速度落后于小麦和早稻,我们一定要力争今年全国棉花大丰收,要在棉花方面每个省以县为单位有若干“元帅”升帐,并且放出高额丰产的“卫星”。各地正在尽一切努力来保证其实现。现在,棉花的主要生育期还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力争全国棉花大丰收,关键在于加强这最后一个阶段的棉田管理工作。农业部发言人强调指出:往年,棉田一到8月以后,一般就放松田间管理了,这是过去在棉花生产管理工作上的严重缺点,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影响都很大。今年要求全面跃进增产,要求创造高额丰产“元帅”“卫星”,必须彻底打破过去忽视或轻视棉田后期管理工作的常规,采取革新精神,切实加强后期管理工作。
发言人说,加强棉田后期管理应抓紧以下措施:第一、防涝抗旱。秋涝在许多棉区是对棉花产量最严重的威胁,必须加强一切排水防涝的设施。有伏旱或遇到秋旱的地区,棉田也要及时进行抗旱灌溉。第二、继续彻底防治后期虫害。今年棉田棉铃虫第一代虽已治了下去,目前许多棉田第二代棉铃虫又已孵化为害,盲椿象、叶跳虫、红蜘蛛也在不少棉田蔓延为害,其他蕾铃期害虫也都有发生,今年棉田害虫发生的情况比往年重而多,我们决不能对后期虫害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必须加强虫情检查,严密掌握虫害发生规律,连续进行彻底防治,保证棉花全生长期不受病虫危害。第三、迅速消灭棉田草害和板结现象。棉田杂草和棉株争夺养分,棉田板结对棉株营养是极不利的条件,必须做到雨后、灌溉后及时中耕除草,消灭板结和草害,保证棉株有良好的营养环境。现在棉田虽然大部已经封垅,也要设法进去操作,将棉田中耕除草工作延续下去。第四、追肥补肥。往年一般棉花栽培,8月以后就不再追肥了。今年我们的产量要求不同,还一定要注意后期的追肥补肥工作。今年棉田施肥一般虽已增加,但追肥数量不足,棉花后期缺肥还是相当普遍现象,因此,应根据土壤条件和植株生长情况,因地因块适当补充后期追肥,既要保证后期不脱肥,又要防免不使形成徒长晚熟。第五、做好整枝管理工作。今年棉花的栽培条件和产量要求都比往年大大提高了,整枝的要求也应和过去有所不同。整枝要勤,要细致,要根据棉株生育情况,参照产量要求和季节条件,适当延迟打顶时间,多留果枝和果节。以上这几项后期管理的主要措施,总的要求是多结桃、少脱落,达到保桃丰产的目的。另外,在8、9月棉花开始吐絮以前,棉区农业社还要做好田间选种工作,普遍实施自留种,选留自己所需要的种子。
发言人最后说,为了切实做好棉田后期管理工作,各地必须政治挂帅,发动群众创造革新,因地因块采取合理的管理技术,做好劳力安排,创造和改进适于棉田后期管理的改良工具,保证各项措施的及时实施。各地要一步不放松地加强后期三个月的棉田管理工作,直到收花进仓为止。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尽一切的努力,来实现今年全国棉花高速度的跃进增产。


第5版()
专栏:

在双千斤皮棉试验田里
我国主要产棉区之一的河南省,今年棉花生长得特别好,大部分正在开花、结桃。浚县卫贤乡繁荣一社去年有二亩丰产田亩产皮棉八百二十五斤。今年有一百亩丰产皮棉两千斤的试验田,现在棉株已长到三尺高,每株结了棉桃二十到三十个。这是社员们正在百亩双千斤皮棉试验田里锄草。 新华社记者 唐茂林摄


第5版()
专栏:

苏州专区又有七个千斤县
据新华社南京3日电 截至8月2日止,江苏南部苏州专区除金山县外,又出现了南汇、松江、常熟、震泽、昆山、川沙、奉贤等七个千斤县。这些千斤县的双季早稻平均产量都比去年增产200%左右。
南汇、松江、川沙、昆山四个县的早稻大部收割,平均亩产在一千二百斤以上。
奉贤、常熟、震泽等三县十九万亩双季早稻,预计全部双季早稻的平均产量都在千斤以上。


第5版()
专栏:

水稻生产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本报记者对湖北早稻高额丰产的评述
本报武汉3日电 记者评述湖北早稻获得高额丰产称:近日来湖北早稻纷纷突破万斤大关,截至目前为止,应城县春光一社一亩六分多田平均单产一万零五百七十九斤,孝感县朋兴乡和平社一亩一分多田平均单产一万一千二百零一斤,朝阳乡黄丝五社一亩六分多田平均单产一万三千四百零八斤,长风社一亩二分多田平均单产一万五千三百六十一斤。消息传来,人心振奋,都说早稻高产“卫星”越来越多,开辟了水稻丰产的新的历史时期。
去年湖北省早稻单产最高的是一千七百斤,今年同是那块土地还是那些人为什么产量就像飞的那样快呢?是人们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
自从夏季小麦高产的消息传出之后,人们满怀信心地想:小麦向称低产作物,还能亩产六、七千斤;水稻向称高产作物,为什么不能更加大量增产呢?于是他们提出“水稻超小麦,高产赶低产”的口号。长风社主任、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官木生首先在自己早稻试验田里订出了亩产万斤规划,各地很快掀起了早稻亩产万斤试验的浪潮。
当时“观潮派”和保守主义者对于早稻亩产万斤是怀疑的,他们说:“唐、宋、元、明、清,没有过水稻千斤(一亩),现在要想搞万斤,梦想!”但是,人们没有理会这些话,他们以冲天的干劲,大胆实行技术革新,战胜干旱等自然灾害,终于取得早稻丰收,并且大大超过原来的规划万斤指标。面对着这个活生生的事实,“观潮派”和保守主义者作何感想?
也许有人要说,这些高产作物,一定长在特别良好的田里。不!有些田的条件并不算好。例如亩产一万五千多斤的官木生的试验田,就是一块“死马肝土田”(土质不好的落后田)。为什么这样的田能够取得高额丰产呢?创造高额丰产的人们说得好,因为他们藐视自然界的一切敌对因素,不作自然的奴隶,相信自己和集体的伟大力量,相信“想到要超过而又敢于超过的,就一定能够超过”的道理,从而高度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当然这些在“条件论”者说来是难以理解的。
早稻高额丰产不仅对于“观潮派”和保守主义者是一副“清醒剂”,而且对于促进派也是很大的启发,启发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水稻生产从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目前全省各地提出“晚稻定要超过早稻”的豪迈口号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第5版()
专栏:

金星三社早稻亩产8657斤
据新华社讯 湖北省麻城县金星三社有二点三四亩早稻田,共收干谷二万零二百五十八斤,平均亩产八千六百五十七斤。


第5版()
专栏:

奇异的棉花品种
“胜利一号”
在新疆阿克苏绿洲上出现一种奇异的棉花品种。它根本不生果枝,也不长油条,花蕾直接长在棉株茎节的叶腋间,每一茎节腋间长着两个花蕾,由两片包叶托着,叶子比普通棉花大。由于它不长果枝和油条,所以不需整枝。
这种奇异的棉种,是新疆生产兵团阿克苏垦区胜利一场战士们发现和培育的,所以命名为“胜利一号”。阿克苏垦区胜利一场今年培植了二十亩这种奇异的棉种。据战士们试验观察,这种棉花在生长期间就显示出与众不同。它生长得快,成熟得早,同时期播种的其他品种棉花刚刚见蕾,它已经黄花盛开,棉株也比一般棉花长得茁壮。目前,每株棉花已经长出二十多个花蕾,开始结铃,铃柄粗壮,不易脱落。
“胜利一号”是1955年开始选育,1956年开始单独培育。根据两年的培育试验,纤维长度有所增长,现已由三十二毫米增长到三十四毫米,并有可能继续增长。由于吸收养分集中在主秆和棉铃上,成熟期比普通棉花约早半个月,相应增加了霜前花产量;在生产潜力上,这种棉花表现更为优越,因为没有果枝,每亩可以比一般棉田多留一千五百株到二千株。所以“胜利一号”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品种。(新华社)
“泛区棉一号”
河南国营黄泛区农场培育了一种新棉花品种。它的特点是果枝极短(约一、二公分)、植株所占空间小,不需要整枝打尖,所以特别适宜于机械作业,尤其是机械收获。大面积种植这种棉花可以大大的节省棉田整枝和打尖用工,也便于进行株行间锄草和实行密植。
这种棉花虽然衣分率较低,绒较短,但是一般每株有二十五个棉桃,每亩可植八千株,每亩可产籽棉约二千斤。
1954年该场工人发现了这样一种奇异的棉花,就开始在本场从一棵棉花培育起,今年已经繁殖了一百八十亩。该场命名这一新品种为“泛区棉一号”。
(李直 毛天铎)(附图片)
“泛区棉一号”


第5版()
专栏:

湖北用办水利的精神大改农具
松花江专区、哈尔滨市郊一两月内实现滚珠轴承化
新华社武汉2日电 湖北省全省将在今冬明春基本实现农业半机械化。这是7月31日中共湖北省委在召开各地、市委第一书记电话会议上提出和决定的。
在这次电话会议上,省委要求各地立即采取措施,贯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迅速在农村展开农具改良运动的指示。省委认为:今年的农具改良运动必须像去冬今春搞水利建设那样,做到书记动手,全党动员,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大规模群众运动。要以总路线为纲,通过算劳力账,现场参观,先进农具展览等方法,充分发动群众,调动群众的革命干劲和发挥创造精神。同时,要有关的工作部门、工厂和手工业社动员起来,分工协作,积极为农具改良运动服务。要求今冬明春,在双轮双铧犁、播种器、中耕器等田间操作工具,脱粒、碾米、磨面等加工工具,提水工具和运输工具四个方面,采用改良农具和新式农具,实现滚珠轴承化。
为了加强对农具改良运动的领导,湖北省委要求从省到专区、县、乡、社,立即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从上到下全面制订规划,规定指标,定期完成。
据黑龙江日报讯 中共松花江地委在7月28日下午召开了有肇源、双城、海伦、五常、巴彦、绥化、通河、肇州等八个县的县委书记参加的紧急会议,首先由省委书记兼松花江地委第一书记强晓初同志传达了中央关于迅速实现农业运转工具滚珠轴承化的指示。然后根据中央指示精神进行了讨论,会议最后决定:书记挂帅,依靠群众,大干两个月,在9月末以前基本实现农业运转工具滚珠轴承化。
会议指出,所以要在9月末以前基本实现农业运转工具滚珠轴承化,是因为从那个时候起紧张的秋收、秋翻、运转、水利建设等项繁重工作都需要齐头并进。如果完不成滚珠轴承化,就会顾此失彼,甚至有使大跃进指标落空的危险,从而也必将影响明年的更大跃进。因此,必须继续进行多快好省与少慢差费两条路线的斗争,开展辩论,打通思想,解放思想,破除对滚珠轴承的神秘观点,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迅速的行动起来,书记动手,依靠群众,千方百计,苦干实干,形成群众运动;必须边干、边学,向兄弟地区学习。用土法已经制成滚珠轴承的肇州、肇源、双城等县必须扩大生产,传播交流经验,互相支援协作。
当天晚上,中央松花江地委就这一问题召开了地区内各市、县的电话会议,进行了部署。参加会议的十五个市、县负责同志都表示一定能够如期实现这个任务。
又讯 7月28日,中共哈尔滨市委召开有各直属县委、郊区区委第一书记、市区区委书记和市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在传达中央关于迅速实现农业生产工具半机械化的指示以后,决定全市各农业社迅速掀起一个规模更大、声势更高的以农业运转工具轴承化为中心的农具改革高潮。到8月末全市农业社要基本实现农业运转工具轴承化。
会议要求,各县委、区委第一书记要亲自挂帅,立即行动起来,三天内提出具体规划,首先完成农村运输、粮谷加工等运转工具轴承化。


第5版()
专栏:

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阜阳县80%的农业社大造滚珠轴承
本报讯 安徽省阜阳县出现了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的制造钢珠轴承的生产大高潮。全县六十五个乡,三百三十一个社和九十六个铁木业社(厂、组),到现在已有五十七个乡、二百五十二个农业社,全部铁木业社都学会了制造滚珠轴承的土办法,已生产出钢珠二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九颗,轴承八千八百二十四套,使三百五十九辆改良大车,六万五千七百四十九部新式水车,二千零一十九辆马拉水车,二千零五十三盘改良石磨和二百二十七部双轮双铧犁安装了钢珠轴承,四个乡三十个农业社、七百三十六个生产队实现了新式工具轴承化。
阜阳县在6月上旬派人到界首县学习了制轴承的经验后,立即把制钢珠轴承工作列为县的主要工作之一,号召全县“土法上马,遍地开花,制造钢珠轴承”。现在,全县各区、乡和80%以上的农业社都学会了做滚珠轴承,基本上达到社社做滚珠轴承的要求。


第5版()
专栏:

官厅湖水首次灌田
据新华社讯 官厅湖水第一次流进了湖畔怀来县的农田。1日下午,当三营电力扬水站的机器把湖水抽上距离湖面六十多公尺高的渠道滚滚流入湖畔农田时,渠道两旁怀来县的农民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
三营电力扬水站是河北省怀来县修建的。这个县以民办公助的形式共在官厅水库边上修建了五个引用湖水的电力扬水站;还修了一个引用泉水的扬水站。六个扬水站都已完工。1日下午,施工指挥部在湖边三营村举行扬水站竣工庆功大会和扬水典礼,来自全县各乡参加大会的农民,还在三营村举行了庆祝胜利的各种联欢活动。
官厅水库四周都是步步升高的坡地,不能引用湖水自流灌溉。在湖畔建立电力扬水站,是引用湖水浇地的开端。湖畔五个扬水站都是多级的,每站都修了几座一级比一级高的扬水厂房,逐级向上扬水,把水扬进高处的渠道,再向低处自流灌溉。五个湖畔扬水站共有十六座厂房,安装有三十八到七十五马力的抽水机六十四台,各站扬程都在三十公尺以上。连同引用泉水的扬水站在内,六个站共能浇地十一万多亩,其中湖边的两万多亩涝洼地已可改种水稻。除灌溉外,从下花园起通到各个扬水站的高压输电线,在怀来县境内纵横相连,又为全县实现电气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5版()
专栏:

十三陵水库养鱼
明年有大量鲜鱼供应首都
北京市园林局昆明湖鱼种场的职工,在过去的三天里已经把三十万条鱼苗放养在十三陵水库里。
放养的鱼苗中,有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和鲤鱼等。
这些鱼苗是从汉口运来的。今年5月,还在水库建设期间,昆明湖鱼场职工就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加强培养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培养,这些鱼苗已长到二、三寸长。
放养的三十万条鱼苗,按照通常发育情况,明年秋季每条鱼即可成长到二斤,将为首都提供六十万斤鲜鱼。
据悉今年秋季还准备再继续放养一批鱼种。 (新华社)


第5版()
专栏: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棉花整枝
整枝是棉田管理工作中主要项目之一,它对保证棉田的丰产早熟起着重要的作用。
棉花整枝包括一整套的技术内容:当棉株上出现第一、二个花蕾时,将下部不直接开花结桃的徒长枝去掉,叫做“脱裤腿”;当主干各节或果枝上各节叶腋间,生出徒长枝的幼芽或小杈的时候,随时将这些幼芽或小杈除去,叫做“去赘芽”或“去疯杈”;棉株留够一定果枝数,摘去主干上部的顶芽,叫做“打顶心”;果枝上长够一定果节数的时候,摘去果枝尖,叫做“打边心”;后期枝叶太茂盛的棉田,适当打去主干下部的大叶和剪去没有蕾铃的空枝条,叫做“打老叶”、“剪空枝”。
棉花整枝的目的,是根据棉花本身的生长习性和发育规律,按照不同的栽培条件和产量要求,人为地控制棉株的生长发育,来达到人们栽培棉花丰产早熟的目的。“脱裤腿”、“去赘芽”、“去疯杈”就是及时除去棉株上这些不符合我们栽培要求的徒长枝,使养分集中到适合于我们栽培要求的果枝上。棉株主干上的枝条是螺旋形著生的,一株棉花上开花结桃和棉桃的成熟吐絮,是按由下而上由内而外的程序进行的。因此,愈是上部的果枝和愈是离主干远的果节,开花结桃愈晚;超过一定季节限度,就会完全成为无效的蕾铃,而且当棉株顶芽继续向上生长的时期,植株内部养分的分配就主要供给上部,使下部果枝上所需的养分往往得不到满足,因而容易形成蕾铃脱落。
“打顶心”“打边心”就是根据季节条件和营养条件,控制主干和果枝的继续生长,避免长出无效的果枝和蕾铃,防止徒长晚熟,并使植株内部的养分均衡地分配供应到已生长出的果枝和蕾铃上去,减少其脱落。
棉花整枝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技术。整枝工作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是“打顶心”。“打顶心”和“打边心”,直接决定棉株上果枝、果节的多少和成熟的早晚。棉花的有效生育期一直到见严霜的时候为止,根据各地一般见严霜的时间,再按棉株上着蕾到开花,结桃到吐絮所需的日数,就可以推算出当地棉花“打顶心”的最晚时限。棉花打顶的时间不仅要考虑季节条件,同时要根据棉田营养条件和棉株生育的具体情况,不同田块的产量要求也是要考虑的;合理的打顶时间,应该是按田、按株来适当掌握。过去,许多地区对棉花打顶有“立了秋,大小一齐揪”的做法,这对今天的更细致、更合理的打顶技术要求说来,是不妥当了。“立秋”后打顶,有一些地区可能是适合的,但不同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的棉田,不可能都适于在这个时期打顶;另外,不问植株生育的具体情况,大株小株同时一齐揪的打顶方法,也是不合理的。有些棉区,近几年来提倡早打顶,在过去一般棉田营养条件不足,栽培管理条件不强,多长果枝反而易使中下部蕾铃增加脱落的情况下,这样做是有一定道理的。今年大部棉田肥料增加,棉田的管理工作加强,产量要求大大提高,在这种条件下,再要实行提早打顶的办法就不应当了。河北、河南等省今年都提出要按照产量的要求整枝,要求根据棉田条件和棉株生育的具体情况,适当延迟打顶的时期。只要条件够,晚些打顶,多留一些果枝,多结一些桃,即使增产的棉花里面有一些“霜后花”,也是应该争取的。当然,我们栽培棉花的主要目的是多收“霜前花”,但是,在不影响多收“霜前花”的条件下,再增加一些“霜后花”,有什么不好呢?
今年棉田植株密度普遍增加,水、肥比较充足,许多棉田枝叶繁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细致的整枝工作,适当地打去旁尖,避免果枝过分伸长,注意后期打老叶、剪空枝等工作,以减轻棉田的郁闭现象,就更有重要的意义了。


第5版()
专栏:农业知识

怎样防止棉花蕾铃脱落?
现在正是棉花开花结铃盛期,棉田株数已经固定,棉花单株结桃多少,直接影响棉田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以每亩五千株、每株平均收二十个成熟的棉桃计算,亩产就可以达到千斤籽棉。按照这样计算,如果每株平均多收一个桃,亩产量就能提高五十斤;如果每株平均少收一个桃,亩产就减少五十斤。可见保蕾保铃,保证棉花多结桃,少脱落,对棉花增产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棉花落蕾落铃是棉花生产上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过去一般的棉田的脱落率常在50%以上,严重的达到80%—90%。棉花落蕾落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气候条件异常和栽培管理没有适应棉花生理的需要,蕾铃营养不足或棉花授粉受到阻碍,棉花蕾、铃柄的基部就产生离层,最后脱落下来。受到害虫的侵害,也是形成脱落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也有一部分脱落是由于进行田间作业时,粗枝大叶造成的机械损伤。为了保蕾保铃,减少脱落,我们就应该针对落蕾落铃的原因,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性措施。今年棉花前期生育基础很好,今后只要加强后期的治虫、施肥、排涝等棉田管理工作,对保蕾保铃多座伏桃,多结秋桃,都有显著的效果。
一般所说的棉花“自然脱落”,实际上大部是由于营养不足或养分分配不调和而引起的。今年许多棉区为了使棉花产量有个跃进,已经大量增施了肥料,但是现在看来,还不能满足棉花生长的需要。许多丰产田早期肥分充足,大量出现桠果,现在却产生萎缩脱落现象,这就是证明。对这样的棉田,应该根据棉株生长情况,采取“少吃多餐”的办法,对缺肥的及时追肥补肥,以保证蕾桃养分的需要。
由于蕾铃期棉虫造成的落蕾落铃,也常占总脱落率的40%—50%。一个棉铃虫一生可以咬毁棉花蕾铃七、八个,多的可以达到十七、八个。盲椿象、红铃虫、叶跳虫等也都能造成棉花蕾铃大量脱落。1957年新乡等几个棉花大面积治虫示范区,防治了棉虫,就增产60%是很明显的例证。加强后期棉虫的防治,对保蕾保铃也有很大作用。
棉田历年因秋雨、秋涝造成的落蕾落铃的比重也是不小的。事先搞好棉田的排水系统,保证雨住田干,是未雨绸缪的办法。雨后要及时松土中耕,破除板结,改善棉根的生长条件也是很重要的事情。棉花培土,对保蕾保铃也有作用,据江西农学院对比试验,培土比不培土减少脱落2.5%。雨水灌在花里,也会造成霉烂,影响授粉,增加脱落。山东、河北等省许多农业社雨后摘败花,或雨后摇花盆,摆掉新开棉花里的积水,也是保蕾保铃的一个办法。
采取精细的因地因棵整枝和利用植物生长素喷射处理,对保蕾保铃也有一定效果。据1957年河北、山西等省几个点上试验,在盛花期喷萘乙酸二、三次,可以增产14%左右。今年湖北省宜城县喷射后五天调查,处理的比不处理的减少脱落3.5%。
在田间作业时,要尽量小心,避免一切人为的落蕾落铃。


第5版()
专栏: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增产经验
程浦
全国小麦大丰收之后,紧跟着又来了早稻大丰收。不论小麦或者早稻,从它们的小面积的和大面积的高额丰产的经验来看,都有一条重要的技术措施,就是高度的密植。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亩产几千斤的高产纪录不跟密植有着密切的关系。密植,并不是新经验,老早以前就有这做法了,不过在小农经济时代,它不可能被普遍地运用。农业合作化以后,密植被当做一项重要的增产经验来推广。几年前,最流行的密植方法是“小棵密植”(有的地方也叫“小株密植”),人们认为这是最适当的密植方法。但是,今年许多地方所采取的密植方法,并不是一般的密植,而是高度的密植,密度比过去增加一两倍甚至好几倍。这样一来,过去人们关于密植经验的观念就被打破了。这个新变化使很多人解放了思想,进一步认识到土地的巨大增产潜力,增强了实现生产大跃进的信心。但是这个新变化也使另一些人困惑不安:过去提倡过的东西,现在又被否定了,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任何一项生产经验都是一定生产条件下人们的生产实践的产物,生产条件因主观或客观的因素而不断地变化,人们关于生产的规律的知识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因此,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不但会获得新的生产经验,而且也会有一些生产经验被否定(由于原来这项经验并不符合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或者由于这项经验不能适应已经改变了的生产条件),还会有一些生产经验进一步发展和丰富起来。密植的旧的密度标准和规格的被突破,就属于后一种情形。
有人会说:前几年所推广的“适当密植”的方法,不是已被证明是能够增产的吗?是的,这种方法确是促进了生产的,过去推广这种方法,是成功的。但是,过去的密植,只是与从前个体农民所采用的落后的稀植比起来是密度增加了(它的进步性也在这里)。但是,今天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采用密度更大的密植方法,可以更多地增产。本来密植这一措施的精髓,就是充分地利用阳光和地力,尽量增加单位面积上的作物株数、穗数(并且要求每穗上的籽粒多而饱满),从而获得更高的收获量。而密植又跟灌溉、肥料等条件有密切关系。在农业生产高潮出现以前,由于水利、肥料等条件较差,人们所认为的适当的密植,实际上并不算密。今天,水、肥、土等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密度更大的密植方法去代替过去那种密度较小的密植方法,就能更多地增产。
那么,密植的密度到底有没有个限度呢?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单位面积上的作物的密度当然不可能是无限的。但是,现在一般农田的农作物的密度还不够,是个事实。那么究竟密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限度了呢?这恐怕现在很难轻易下个结论。现在,广东、福建和其他许多地区都要大力推广高度的密植,各地采用的密度标准和规格,种类非常多(如大株密植、中株密植、小株密植、单株密植、三角丛植、畦作密植、复式密植……),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差别不小,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争艳斗妍。也许有些密植做法不尽合理,但这也无关紧要,经过不断的实践,经过人们对于土地增产潜力的不断探讨,经过人们对于各种密植方法的不断比较,各地总会找到更加适合于本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最能促进增产的密植方法。
从密植经验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增产经验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各种增产经验。哪怕是过去行之有效的增产经验,在条件发生了重要变化的情况下,也需要依据生产实践重新加以考察,看看哪些东西是仍然适用的,哪些东西是需要修改、补充和发展的,哪些东西是已经过时、需要淘汰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