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美国侵略者的罪行欲盖弥彰
直接侵略者妄谈消除“间接侵略”
武装占领者却说外国广播是威胁
塔斯社指出杜勒斯黑白颠倒逻辑混乱
新华社2日讯 塔斯社莫斯科1日讯:塔斯社观察家波里索夫写道: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最近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确信最高级会议将会打消那种认为美国或英国侵略中东的“虚构的说法”。另一方面,杜勒斯认为,会议将会表明那里存在着联合国所经常谴责的“间接侵略的危险”。
既然如此,为什么美国从中近东发生冲突的第一天起就顽固地回避召开政府首脑会议来讨论这个地区的局势?这个问题的答案甚至可以在美国的某些有影响的报刊上找到:原来是,华盛顿在这次会议上将由于进行直接的、而绝不是间接的侵略而处在被告的地位。
有人在记者招待会上问杜勒斯他打算怎样证明存在着间接侵略,他对这个问题避而不答。的确也是,他能有什么可说的呢?难道重弹黎巴嫩和约旦的事件是“外部渗入”的结果的老调吗?但是,在美国代表团曾经投票赞成的派到黎巴嫩去的联合国观察团的两次报告中都否定了在美军登陆前有其他国家干涉这个国家内政的论调以后,甚至杜勒斯也无法再来重复这种谎言了。因此,他为了辩护美英的侵略,现在又强调另一个说法:中近东存在着间接侵略,形式是“从外部挑起内战”。这里,国务卿现在自己已不知不觉地承认,黎巴嫩的事件在干涉军侵入这个国家以前是内战,是内部的斗争,而任何一个其他国家只要考虑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要求,就不能也不应该进行干涉。但是热中于为美英的直接的和无耻的侵略寻找理由的杜勒斯先生,力求证明黎巴嫩和约旦的内部斗争是外部挑拨的结果。殖民主义者多年来一直企图把帝国主义殖民制度瓦解的不可遏止的世界历史进程说成是外部阴谋的结果,这是尽人皆知的老一套的荒诞的手法。甚至很多美国政客也劝告白宫不要闭着眼睛不看阿拉伯民族主义高涨的情况,要考虑阿拉伯人民已永远地、坚决地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道路这个事实。但是杜勒斯先生继续顽固地把这个斗争说成是某种“间接侵略”的结果,并且甚至说要监督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的无线电广播。
美国国务卿妄想说服世界,他硬说:中近东发生的事件不是美国和英国对黎巴嫩和约旦人民进行的直接、无端的侵略,而是一种玄妙的有人策划的“间接侵略”。这还不够,杜勒斯竟想使这种骇人听闻地歪曲当前事件的颠倒黑白的说法得到最高级会议的承认。他在记者招待会上大嚷说,我们应当使人们正视一个事实:现在由于有人采取间接侵略而造成的政治不稳定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危险。
杜勒斯甚至认为,要把承认这一点作为讨论近东政治和经济稳定的一切问题的先决条件。他威胁说,如果不承认这一点,那么“和平将受到真正的威胁”。换句话说,国务卿想让其他国家也同意扩大美英对阿拉伯东方的侵略。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讲的话的用意就是这样,但是这同各国人民一致要求立即停止美英对阿拉伯东方的侵略,让阿拉伯人民自己来决定自己的命运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
侵略者企图得到一份充当阿拉伯人民反抗侵略的保护人的执照。杜勒斯耍赖的用意也在于此。但是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不能同意他这样提出问题。


第2版()
专栏:

“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说
侵黎借口如果能够成立 美国就会到处干涉小国
新华社2日讯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28日发表社论,表示不同意艾森豪威尔为出兵侵略黎巴嫩所制造的借口。
这篇以“没有止境”为题的社论写道:“艾森豪威尔曾经解释说,美国所以要派军队去黎巴嫩,是因为它感到,不然的话,非共产党世界任何地方就没有一个小国家能够感到它没有面临任何来源的推翻政府的危险,不论这来源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共产党的还是非共产党的。”
这家报纸说,“如果这种道理是我们在黎巴嫩采取行动的理由的话,那么它的明白的含意就是:美国以后可能干涉任何国家,只要这个国家的政府感到它受到不论来自哪一方面的威胁。”
报纸指出,按照艾森豪威尔这种逻辑,美国在黎巴嫩事件中所采取的那种军事行动就可以扩大到全球了,这家报纸说,“全世界大约有百来个国家,其中许多是小国,许多国家的政府很脆弱,随时可能被革命所推翻。”“如果我们让黎巴嫩的先例确立了无止境的干涉原则,我们是要疲于奔命的。”


第2版()
专栏:

美国为首脑会议预设障碍
杜勒斯企图洗刷侵略中东的罪责
并公开对印法两国采取排斥态度
新华社2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卿杜勒斯7月31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明了美国政府关于举行有政府首脑参加的安全理事会会议的态度。
杜勒斯表明,如果举行这个会议,美国不会在会上提出任何缓和中近东紧张局势的建设性计划。相反,美国只准备作两件事情:第一是竭力洗刷美国武装侵略中东的罪行;第二是捏造在中近东地区有所谓“间接侵略”。杜勒斯说,他“肯定并不认为在这种会议上可能以一种决定性方式来处理中近东地区的大问题”或者对一些问题取得
“决定性的结果”。他说,在美国心目中,这个会议要“打破关于美国或英国进行武装侵略的虚构说法”,并且应当“采取步骤以便能够通过联合国或者某种国际机构来消除间接侵略”。
杜勒斯无法回答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他怎样能够证实这种“间接侵略”是存在的。但是他仍然说,美国将坚持要讨论“间接侵略”问题,并说“如果苏联不想打仗,那么它几乎必须同意使这种间接侵略行为受到联合国的某种控制”。杜勒斯这种强词夺理的说法证明了美国正是打算用贼喊捉贼的手法在政府首脑会议上掩饰它的侵略者的被告地位。同时,美国还打算盗用联合国的名义来对阿拉伯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继续进行干涉。
谈到会议的日期问题,杜勒斯说,美国认为8月12日这个日期是
“可以接受”的,虽然这样一个日期还“嫌早了一些”。至于地点,究竟是纽约还是欧洲某些地方好,美国“倒没有固定的意见”,但是美国不愿意会议在莫斯科举行。
杜勒斯表示,美国不愿意邀请印度参加这个会议。他说,印度的参加会使得会议“不得不邀请另外许多国家”参加,从而产生“严重的问题”,使会议变得“实际上无法掌握”。
有记者问杜勒斯,如果法国总理戴高乐拒绝出席最高级会议是否还会举行。杜勒斯回答说,美国和法国对于举行最高级会议的问题是有“分歧”的。他认为“只要有其他政府首脑来了”,会议就可以举行。
杜勒斯还谈到黎巴嫩问题。他说,他对于黎巴嫩选举已经进行感到“很高兴”。但是这件事本身是不是将对撤军发生影响他“说不上来”。他说,美国是否撤军,将“决定于新政府可能采取什么态度、决定于联合国可能作些什么事情。”他说:“有很多事情将影响美军在什么时候撤退”。
杜勒斯还进一步说:“我们可能不认为撤出来是明智的,但是在那种条件下我们是会撤出来的:在依法组成的黎巴嫩政府要求我们撤出后,我们就不会待在黎巴嫩。大体上,我们认为,在我们撤出时应当比在我们开进去时有着更大程度的政治稳定,那将是我们的希望。”杜勒斯的这一番话极其露骨地说穿了美国在从黎巴嫩撤退军队问题上玩弄的阴谋。
杜勒斯还表示,他希望能够成立联合国常设部队,这支部队可以开到中东去,开到黎巴嫩或者约旦,去接替美英占领军。他把这个做法说成是撤退美军的一个“国际条件”。
谈到伊拉克,杜勒斯暗示,鉴于伊拉克共和国政府的日益巩固,美国政府将不得不重新考虑它对这个新政府的政策。他承认,在伦敦“巴格达条约”组织开会期间曾经讨论过承认伊拉克新政府的问题。


第2版()
专栏:

美驻黎大使公然表示
美军要赖在黎巴嫩
据新华社2日讯 贝鲁特消息: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麦克林托克今天在贝鲁特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公然表示,美国侵略军打算以“保护美国侨民的生命和财产”和“保证黎巴嫩的完整和安全”等老一套的借口继续占领黎巴嫩。
他说,美国军队将继续执行这个“任务”。他还说,美国军队要等黎巴嫩政府要求它撤离的时候再撤退。
在同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美国驻中东部队司令霍洛威承认,又有一千八百名美国侵略军今天在贝鲁特登陆。这批侵略军是在1日运抵贝鲁特港的。至此,美国在黎巴嫩的侵略军已达约一万二千人。他说,还将有三四千名侵略军随后继续登陆,继续登陆的还将包括一些坦克。
据西方通讯社透露,今天在贝鲁特登陆的一千八百名美国侵略军是从西德布来梅港由美国运输舰运来的,其中包括两个工兵营。据透露,美国还打算把七十多辆坦克运进黎巴嫩。


第2版()
专栏:

杜勒斯出口侮辱印度印度
舆论深表愤慨
新华社新德里2日电 “印度斯坦时报”在今天的新闻评论中说,杜勒斯在纽约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拒绝让印度参加讨论中东问题的政府首脑会议的谈话引起了这里巨大的不满。
“印度快报”说,十分明显,印度不赞同杜勒斯关于拟议中的政府首脑会议的范围和参加成员的问题所抱的态度。
当有关杜勒斯的谈话的消息传到这里的时候,许多新闻记者愤慨地说,这是对印度的侮辱。
这里的观察家们说,印度担心,杜勒斯的顽固态度将对于会议本身的前途引起严重的反响。这里认为,他的谈话是美国为阻挠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所设置的许多障碍之一,并且是美国没有诚意的证据。
这里的舆论对于杜勒斯表示要在会议中讨论关于“侵略和间接侵略的指责”这句话特别表示轻蔑。这里的一位新闻记者说,杜勒斯本人就对印度进行了间接侵略,他把印度的领土果阿说成是“葡萄牙的省份”。
这里的报纸还刊载国外发来的消息说,杜勒斯已经向麦克米伦保证,“美国不会近期撤出”黎巴嫩。这些报纸还刊载了美国增派军队到黎巴嫩的消息。


第2版()
专栏:

大马士革报纸评黎巴嫩局势
美国撤出占领军是当前急务
谢哈布当选总统并不能解决问题
新华社大马士革2日电 大马士革“光明报”1日发表评论说,
“谢哈布将军的当选(总统)不会解决黎巴嫩问题。主要的问题是美国占领军撤出黎巴嫩领土,恢复独立和主权,洗雪夏蒙给予黎巴嫩的耻辱。”
评论在分析黎巴嫩的局势时说,自从夏蒙的继承人当选以来,帝国主义的宣传工具发动了大规模的宣传运动来歪曲黎巴嫩问题,目的是想使黎巴嫩人民相信,他们一直在争取的事业随着接替卖国贼夏蒙的新总统的当选而结束了。但是帝国主义是不会成功的,因为黎巴嫩人民比美国侵略者所想像的更为清醒和更为警惕。
“舆论报”1日就谢哈布当选黎巴嫩总统一事发表社论说:“不要希望对谢哈布将军当选共和国总统一事过早作出判断,因为谢哈布的行动和行为会作出判断的”。
这家报纸又说,“我们从黎巴嫩得到的消息使人们没有理由感到安慰或安心。这些消息表明,虽然谢哈布总统打算遵守宪法,他并没有保证他打算立即结束美国对黎巴嫩的占领,领导黎巴嫩走上符合它的起义的人民的意志的道路”。
社论指出,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7月31日晚上在谢哈布当选总统以后发表的声明是值得注意的。这项声明表明:“占领黎巴嫩的美军为了达到深远的侵略目的,仍然驻在那里,威胁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和中东以及世界的安全;其次,美国占领军并不满足于监督新总统的选举,而将继续占领,以便把符合帝国主义者的目的而完全违背大多数起义的黎巴嫩人民的意志的某种政治地位强加在黎巴嫩身上。”
“呼声报”1日指出,谢哈布曾经答应把使美国军队撤出黎巴嫩作为他的第一项职责。“呼声报”接着说,“我们认为局势不会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迅速地明朗化,因为谢哈布可能已经提出的保证尚待付诸实践。”
“火炬报”1日说,谢哈布并没有公开保证履行反对派的条件,因为一切讨论都是在幕后进行的。它说,“这意味着黎巴嫩的斗争还没有结束,除非外国军队和夏蒙离开这个国家,这样才会使黎巴嫩成为国际国家的阴谋宣告失败。”
“胜利报”在社论中指出,“假如谢哈布要黎巴嫩人民忘记他是在美国占领的阴影下当选的,那么他的任务应该是使美国人撤走。”
新华社开罗1日电 据中东通讯社援引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负责人士7月31日就谢哈布当选黎巴嫩总统一事发表的谈话说,美国政府曾经在1958年5月20日同纳赛尔总统接触,讨论黎巴嫩局势问题。纳赛尔当时曾提出由谢哈布将军继任总统职务。这位人士说,最后发现的解决办法还是“纳赛尔总统所提议的那种办法”。


第2版()
专栏:

伊拉克农业部长谈土地政策
准备限制私有土地 把土地分给农民
新华社日内瓦2日电 这里的“团结报”在7月29日刊载了伊拉克共和国农业部长马哈茂德向这家报纸记者发表的关于共和国政府土地政策的一篇谈话。
他说,共和国政府现在正在研究限制私有土地的计划。但是最高的限额尚未确定。随后将把土地分配给农民。马哈茂德说,政府还在计划修建灌溉工程,以灌溉干燥的土地。
马哈茂德在谈到农民过去的地位时说,伊拉克农民占全国人口的70%,但是他们过去没有自由,没有在城市中生活的权利,如果他们企图从他们的教长的土地上逃走的话,他们就会受到惩罚。罚金最终夺去他们的全部收入。在旧政权下,农民们建立了原始的自卫手段。他们决定不把他们之间的纠纷提交教长的法庭去解决。他们设立了特别基金来帮助受到惩罚的农民。
马哈茂德说,英国人在侵占伊拉克以后,曾经把土地分给教长们,以便赢得他们对帝国主义的支持。这样,伊拉克最好的30%的土地就成为教长的财产,其中有一百个教长占有这30%土地中的三分之二。小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土地只占全国土地的2%。
新华社贝鲁特2日电 美国总统的“特使”墨菲今天早晨离开这里前往伊拉克共和国。
这位美国的阴谋老手在贝鲁特导演了“总统选举”以后,又到约旦和以色列进行了阴谋活动,并且在昨天回到这里。
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麦克林托克今天早晨在宣布墨菲去伊拉克这件事时说,墨菲将会见伊拉克共和国总理卡塞姆和其他领导人。


第2版()
专栏:

伊拉克共和国政府
逮捕在油库纵火嫌疑犯
其中有美大使馆守卫人员
新华社大马士革2日电 巴格达消息:伊拉克共和国政府在1日宣布,政府逮捕了一批7月30日在巴格达一座油库纵火的嫌疑犯。据西方通讯社报道,被捕的人中有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的两名海军陆战队守卫人员。
据巴格达电台1日晚上广播,在7月30日发生的这场大火已经快要扑灭了,发火的原因将在调查完毕后公布。


第2版()
专栏:

美国拉拢侵略帮凶
以色列同意充当空中桥梁
墨菲前往伊拉克进行阴谋活动
新华社2日讯 据塔斯社特拉维夫1日讯:美国总统“特使”墨菲8月1日在这里结束了同以色列领导人的谈判。
报纸强调指出,墨菲访问以色列是他同约旦国王侯赛因的谈判的直接延续。“每日卫报”认为,在墨菲同以色列总理的谈判中提到了经过以色列领土把美军运往约旦的问题。
特拉维夫新闻界人士指出,墨菲提出的利用以色列“空中桥梁”来实现这些目的的建议得到了以色列统治集团的“充分谅解”。两周以来这座桥梁已经用来运送英国伞兵到约旦去。“每日卫报”写道,作为交换条件,本—古里安“提出了关于为以色列提供美国武装的问题”,并且要求美国政府给予以色列以“安全保证”。
各报指出,特拉维夫还达成了关于一旦约旦的局势尖锐化以色列将进行武装干涉的协议。“人民呼声报”强调指出,“在这方面,本—古里安及其亲信已经准备了行动计划”。


第2版()
专栏:

约旦傀儡王朝风雨飘摇
侯赛因正在运走珍贵财产
新华社2日讯 塔斯社开罗2日讯:据当地报纸报道,英军对约旦的干涉使这个国家的政治局势紧张到了极点。国内抗议英国占领和英美傀儡侯赛因国王的行动风起云涌。
据报纸报道,侯赛因在同西方国家驻安曼代表的谈话中不止一次地承认,他对国内当前局势没有把握,并且说,只有英军驻扎在约旦才能维持国内的君主政体。
据“金字塔报”报道,侯赛因国王抱怨自己目前的地位摇摇欲坠,他对一个西方外交人士说,如果英国决定从约旦撤军,他的情况将会毫无希望。
这家报纸报道,侯赛因国王正在把王室的贵重物品以及国家的珍贵财产运往塞浦路斯岛。报纸指出,为了运送这些东西,使用了由英国飞行员驾驶的国王私人飞机。


第2版()
专栏:

洛克菲勒王朝的政策
苏联 阿·列昂尼道夫

目前洛克菲勒财团在国际政策方面所持的立场,是由下面三个原则决定的:
1.为投入军事工业的数十亿美元而开放死亡市场。
2.继续奉行争夺整个中东石油的政策,使已经奋起的阿拉伯世界屈服(“杜勒斯—艾森豪威尔主义”)。
3.防止威胁着亿万富翁们的霸权的社会主义思想在西方和全世界的传播(麦卡锡主义)。
洛克菲勒主义是集美帝国主义现代的一切“主义”的大成。上述洛克菲勒主义的三个原则,可以构成“战争边缘”政策的纲领。这个政策已成为整个洛克菲勒财团的主导旋律和疯狂思想。他们找不到另外的道路来开动自己的巨大的利润机器和扩大自己的帝国。亿万资本在叫喊着:“死亡!”,亿万富翁们在拨动国务院的发条。
现在提一下最近几个月和最近一些日子发生的几件事。众所周知,1957年12月,艾森豪威尔任命的所谓关于国防问题的“盖瑟委员会”在秘密报告中向总统报告说:如果美国不增加八十亿美元的年度军事开支,则将面临“不可挽救的灾难”。实际上“盖瑟委员会”的领导人,就是前国防部副部长福斯特,此人就是奥林·麦奇逊化学康采恩的副董事,而公司的共同所有人就是劳伦斯·洛克菲勒。报告的起草人还有:前国防部长、现洛克菲勒基金会财政委员会主席罗维特,前美国驻德高级专员、现洛克菲勒的“曼哈顿大通银行”董事长麦克洛埃等人。
1958年1月,发表了关于国家安全的一份新的报告。这份报告坚持向政府建议,在最近四年中扩大军事开支三百亿美元,使美国军事机器全部作好战争准备,以便进行“总体战争”和“有限战争”。新报告的主要起草人是艾森豪威尔前任心理战略专门助理纳尔逊·洛克菲勒。在起草人当中还有他的兄弟劳伦斯·洛克菲勒。
4月间,被认为是国务院喉舌的、权威的纽约杂志“外交季刊”发表了一篇文章,主张进一步在外国建立美国火箭基地。文章的作者就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特别研究组的负责人基辛格。
今年春天艾森豪威尔不断受到旨在阻碍召开最高级会议的压力。总统又被迫接受了关于空中监察问题的更加不可调和的“开方天空”方案。他们打算靠这个方案破坏关于制止冷战的协议。方案的作者之一,就是纳尔逊·洛克菲勒。
6月间,西方以匈牙利法庭判决伊姆雷·纳吉集团作借口,发起了一个疯狂的运动。这次运动的最积极的组织者,就是掌握“自由欧洲”电台的纽约“自由十字军”委员会。该委员会的领导人,就是新泽西美孚油公司经理尤金·赫尔曼。
7月间,美国军队在黎巴嫩登陆,美国把拳头伸向整个阿拉伯东方。于是发生了世界冲突的危险。甚至美国报刊都写道,对中东的武装干涉是遵照洛克菲勒财团的指令行动的,洛克菲勒财团及其同伙在这个地区的油田投下了十五亿美元的资本,他们打算靠牺牲阿拉伯国家的利益发更大的财。
据英美专家们计算,再过几年以后,中东的石油年产量将开始达到四亿吨。在这个产量中,美国所占的份额虽然只有一半,同时每吨石油所得的纯利按十三美元计,洛克菲勒财团每年就可以从中东榨取到二十五亿美元以上的利润。从财政寡头的观点出发,为了这样一笔利润,是值得对黎巴嫩进行干涉,向八千万阿拉伯人挑衅的;甚至值得向那处于第三次世界大战深渊边缘的悬崖再推进一步。
在白宫周围的一批“战争边缘”政策的极端拥护者是些什么人,这在美国对于任何人说来都不是秘密了。通常首先可以举出这样一些人的名字: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前任主席、美国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这个杜勒斯的兄弟、洛克菲勒财团的过去的律师、美国特务机关的头子艾伦·杜勒斯;一个非常接近洛克菲勒财团的人、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上将雷德福;不久以前在总统身边服务的纳尔逊·洛克菲勒。最后一个是约翰·洛克菲勒第三,他是现在这个王朝的头子,他被认为是美国侵略亚洲政策的主使人。
这是第一号金融帝国的主宰者。属于这同一个倡导者集团的还有另外一些反动的美国政客、军人、垄断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但是,主要的决策人是在纽约洛克菲勒广场门牌三十号的办公室里。
近来的事件,是洛克菲勒政策在行动中的鲜明例证。洛克菲勒金融帝国机器的全部发条都显露出来了。洛克菲勒财团投在石油方面的数十亿美元,促使美国在中东对阿拉伯人进行“有限战争”的冒险。他们投在军火工业上的数十亿美元,把国家拖下水,走向“总体战争”。美国的那些完全附属于石油垄断资本的政客们,采取了对远离美国数千公里地方进行干涉的决定,而丝毫也不理睬各国人民的权利、明智的意见、世界舆论的警告以及美国人民的担心。美国的外交家把干涉说成是保卫美国的国家利益。
整个机器都开动起来了。几年前,纽约的“指南针日报”在提到这个机器时写道:
“国务院的政策是在美孚油公司的办事处里产生的。这个政策从这里转到国防部,在那里由陆军和海军的领导人予以批准。当这个政策送到国务院时,便成了政府的政策……。”
从石油和原子生意到挑起新的军事冒险,这就是洛克菲勒财团亿万美元的运动规律。但是,在今天的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更强大的运动规律,这就是各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意志的规律。它可以把洛克菲勒王朝的政策化成一纸空文。 (续完)
(原载1958年第30期苏联“新时代”杂志)


第2版()
专栏:

包藏祸心的“承认”
本报记者 潘非
7月30日,英国女王为伊拉克前国王费萨尔哭丧,在伦敦的教堂里举行了一次沉痛的追悼会。在英国基督教的教堂里,为一批已经上了断头台的回教徒招魂,这在英国历史上是少有的怪事;由此也可以看出,英国政府是作了多么煞费心思的安排。
两天以后,英国政府忽然羞答答地宣布:它承认了伊拉克共和国。
这真是个富有戏剧性的转变。
不过,英国采取这样一个外交步骤,早在巴格达条约会议之前,就开始酝酿了。英国统治集团是沿着这样的思路来考虑问题的:第一,承认伊拉克新政府,有没有可能使它同阿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疏远”一些呢?在巴格达条约会议上,美国和英国并不隐讳它们的心情:或许有朝一日,伊拉克仍然会“浪子回头”,投到它们的怀抱里来。“泰晤士报”记者在评述巴格达条约会议时说:会议声明第三条说,条约和组织的重大改变,以及条约是否按目前形式继续下去,正由有关政府考虑中。事实上表示这个侵略性的军事集团“仍然向伊拉克开着门的”。第二,如果不可能马上从外部用军事进攻的方式来推翻伊拉克共和国,能不能用另一种方式,从它的内部来加以“改变”呢?一些老有“经验”的阴谋家,无疑地对于他们过去在中东制造政变的一套手法,自认为是十分高明的。第三,如果不同伊拉克很快地建立外交关系,英国在那儿的经济势力,会不会被它的西方同伴取而代之呢?英国报纸对于西德垄断资本的动向,已经表现了无法掩饰的焦虑。“每日快报”写道:“西德的企业家们把这个革命和激烈的反美反英情绪,看作是把英国赶出伊拉克经济生活的绝妙机会。在巴格达的德国人,现在已召开紧急会议,向阿登纳打出电报,要求承认新的军政权”。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英国政府决定比美国抢先一步,承认伊拉克共和国。当然,英国能够认识到伊拉克新政权的巩固,认识到不可能用降落伞部队在今后的几天之内把卡塞姆政府推翻,这本来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被迫地承认伊拉克共和国是一回事,决心“放下屠刀”又是一回事。只要英国军队仍然赖在约旦,美国军队仍然侵占着黎巴嫩,武装进攻伊拉克的可能性就不会减少,中东的战争危机也不会消逝。8月1日,美国军队一千八百名又在黎巴嫩登陆。据估计,目前美英在中东地区集中了七万军队和一百二十艘军舰。低估在中东的战争危险,显然是错误的。英国承认伊拉克共和国,以及美国在黎巴嫩导演总统选举,只是说明它们在中东正软硬兼施、军事政治双管齐下而已。
(8月2日伦敦电)


第2版()
专栏:

美式“自由神”
苏联 里索戈尔斯基(原载苏联“劳动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