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天津大力支援外地工农业
本报天津28日电 中共天津市委最近对全市工厂与外地协作的合同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检查结果:执行情况良好,按期交货,产品规格质量合乎合同规定要求的占全部协作合同的81.7%;因临时增加新任务或原材料供应不及时而误期交货的占16%;没有执行合同的仅占2.3%。
今年以来,天津市许多工厂主动支援外地大办地方工业和农田水利建设,纷纷和外地有关部门签订了大批机械设备和工业器材的供应合同。广大职工除了完成国家计划外,并发挥了共产主义协作精神,保质、保量,按期或提前执行了供货合同。天津拉管二厂1至7月份,除全面完成了与外地签订的九十三项协作合同外,还按期完成了三百项临时协作合同。生产高压釜、粉碎机、制药机等产品的天津机械二厂,今年以来和山东、河南、山西、江西、贵州、吉林、内蒙古签订了七十多份供应合同,已全部按期完成。
今年以来各地大办地方工业和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后,纷纷派人来天津要求给予机械设备、工业器材等方面的支援,截至目前已接待了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前来的一万多人次。在国家计划以外通过合同、协议支援各地的各种车床、动力设备、发电设备、农产品加工机械等已有一万多部;盘条、玛钢、钢丝等一万多吨。对远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要求支援的器材物资,更努力设法满足他们的需要。
天津市还在技术上给各地多方面的帮助,供给各地的各种技术资料制造各种机器设备的图纸已达二十五万多份,还从各工厂中抽出四千多名技术人员,到各地帮助兴建地方工业,同时替各地培训了一万二千多名各工种的技术工人。(附图片)
  峨嵋山,高又高;比起共产主义风格来,只算一个小土包!
锺灵


第1版()
专栏:

  鞍钢无缝钢管厂
千里送宝
本报鞍山28日电 记者楼葆蘅报道:鞍钢无缝钢管厂职工高度发扬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最近把亲手制造的两套小型轧管机从生产现场拆下来,支援西南地区的兄弟企业,并且提出要克服一切困难,在机器设备减少的情况下,还要完成原订的比去年实际产量增产87%的跃进计划。
无缝钢管厂职工这种顾全整体利益的集体主义精神,受到鞍钢领导和广大职工的热烈赞扬。鞍钢经理袁振还特地给职工们写了一封表扬信和题了一首诗:“轧管机是心爱宝,左看右看实在好,为支援别人说献宝你就献宝,这真是共产主义风格高。”
这两套命名为“红旗一号”“红旗二号”、每套年产量达三万吨无缝钢管的小型轧管机,是无缝钢管厂职工在大跃进中经过一个多月日日夜夜紧张的劳动,利用废旧材料制成的。这两组机器不仅本身今年能轧出一万多吨钢管,而且由于它轧制的钢管规格较小,可以使这个厂原有的大型轧管机专门用来轧制规格较大的钢管,产量可增加一万多吨。在这种情况下,职工们就满怀信心地提出了比原有的跃进计划再增产两万吨的新的跃进计划。
8月初,正当这两套小型轧管机安装完毕,就要发挥生产威力的时候,上级要他们支援西南兄弟企业。他们感到这是全厂职工的光荣,但是也有些人对送走自己亲手制造的机器有点恋恋不舍,特别是耽心影响跃进计划的完成。但经过热烈的讨论后,职工们一致认为过去全国各地支援过他们厂的建设,现在也应该全力支援其他地区,并表示决心克服设备不足的困难,保证完成原订的跃进计划。接着,他们就愉快地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把这两套机器从混凝土基础里刨出来,送到云南、四川去,同时还决定派工人去帮助安装和传授技术。(附图片)
鞍钢第一炼钢厂的三个平炉工人在讨论炉前工作协作问题,使炼钢时间缩短缩短再缩短。  新华社记者 贾承滨摄


第1版()
专栏:编辑的话

  不失钢都本色
“雪里送炭”、“舍己为人”,在我国历史上从来就被传为美德。在有阶级存在的漫长的岁月里,尽管它的含义有很大局限性,却仍然像沙漠里的珍珠,永远闪着光彩。劳动人民的大革命,把剥削阶级连同它的利己主义哲学一起埋葬。在新的社会基础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产主义风格正迅速成长起来。它光芒万丈,像普照大地的太阳。今天登在这里的鞍钢无缝钢管厂的事迹,正是千千万万的这样注脚之一。
为着济人之急,鞍钢无缝钢管厂的职工,把自己亲手制造的心爱的两套眼看就要投入生产的小型轧管机,从混凝土基础里刨出来,慷慨地支援西南地区的兄弟企业,还要派工人去帮助安装和传授操作技术。他们并且表示要在机器设备减少的条件下,完成比去年增产87%的跃进计划。真是不失工人阶级的本色,不失钢都的本色!
无缝钢管厂的工人说得好,过去全国各地支援他们,现在他们也应该全力支援其他地区。这句话,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相互依存的协作精神。全国工业的大跃进,国家计划的完满实现,离开了这种协作精神,自然是不可想像的。


第1版()
专栏:

  西哈努克首相在给周总理的感谢信中说
有中国这样伟大国家的支持 亚非国家面前展现光明前途
新华社28日讯 诺罗敦·西哈努克首相给周恩来总理的感谢信,全文如下: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先生阁下总理先生:
在离开你们伟大国家的前夕,对你们给予我们国家代表团的隆重接待和欢迎,我向你表示最深切的谢意。同时,我特别感谢你对我的家属和我本人的热情和友好的接待。
由于你个人的行动,柬埔寨和中国之间的兄弟关系已经诞生,并且正在十分顺利地发展着。在我们的国家里,你被看作为我们两国之间合作的艺匠之一。今天,我们比昨天更相信,这种在万隆精神中的合作对我们国家是不可缺少的。通过我们两国之间关系的本身,你们作出证明:严格遵守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在今天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国来说,是最大的愿望之一。
有了像中国这样的伟大姊妹国家的支持和团结,我们深信,从此以后在至今还生活于自卑感之中的所有亚非国家面前展开了光明的前途。至于获得你们谅解、援助和支持的柬埔寨,总理先生,它对你们是无限的感激。
总理先生,请接受我最崇高的敬意。
         诺罗敦·西哈努克 1958年8月26日于广州


第1版()
专栏:

  河南动员全民冶炼 信阳推广土法炼铜
本报讯 据河南日报消息: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下,各方面要求机电设备急剧增加,因而所需铜、铝也大量增加,为了迅速解决目前铜、铝生产不足的问题,8月25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指示各地大力组织增加铜、铝的生产。目前,一个土法炼铜、铝的群众性生产活动正在各地形成。
河南省矿藏丰富,在三十六个县一百五十七处有铜矿苗,二十余县有土铝矿可资开采;同时,不少地区也有了土法炼铜、炼铝的经验,根据全党全民办工业办钢铁的经验,铜、铝生产是可以迅速发展起来的。省人民委员会在指示中要求各地加强领导,打破神秘论,全民动手,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劳动力。凡有铜矿、铝矿的地方,应即着手进行开采冶炼;并要求举办短期训练班,给以报矿找矿的技术知识,实行边勘探、边开采、边冶炼、边化验、就地开采、就地冶炼,以迅速做出成绩。同时认真总结土法炼铜、炼铝的经验,及时组织参观,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和加强收购供应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还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迅速制订一个以铜、铝生产为主的有色金属综合冶炼的规划及协作规划,并逐级上报贯彻执行。
在省人委指示以前,中共信阳地委曾在信阳县杜家畈铜矿召开了炼铜现场会议,总结推广杜家畈的土铜炉炼铜经验。
杜家畈铜矿建立了六种土法炼铜炉,集中了全国各地建铜炉的经验。如有信阳式的土法炼铜炉,它的优点是花钱少,建炉快。只用了七百元就建成了五个土法炼铜炉。平谷的坯炉,只用九块土坯,一根草绳,二十分钟就可建成;操作也很好学,两个小时就可“出师”,从上矿石到产铜,只用四十分钟。这里有灵巧机动的铁桶炉,两人就可抬动,哪里有铜矿就在哪里炼,以矿为家,充分利用矿藏资源。还有产量高(日产二百市斤)、投资少(二元)的东川式土炉;熔化快,自动流铜水,自动流铜渣的江宁式土炉,以及四川的焙烧炉。现在,这个铜矿已生产出铜一万二千多市斤。
信阳专区为了实现炼铜跃进计划,在现场会议上研究了具体措施。准备组织四万人的劳动大军大搞炼铜,并在杜家畈铜矿开办训练班,大量培养炼铜技术工人。
此外,省内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一些土法炼铜、炼铝的好经验。如地方国营鲁山冶炼厂职工,8月上旬苦战了三天零一夜,就试炼成功第一炉金属铜。其冶炼方法很简单,投资少,建炉快,建一座日产五十斤的炼铜炉只需投资二元五角,当天建炉,当天生产。其生产过程是:每五十斤铜矿石,配石灰石二十五斤,煤面二十五斤进行初炼,然后经过粉碎和水选,再配15%的玻璃,烧炼四小时即成。新乡市和平区工人西街妇女,最近也建立了一座“三八”冶炼厂,正式开工生产,日产铜、铝四百余斤。经鉴定,无杂质,无砂眼,质量优良。她们计划今年炼铜三万六千公斤,铝二万八千公斤,铁十万八千公斤。


第1版()
专栏:

  云南十万农民上山炼铜
本报讯 “铜是副帅,是有色金属中的钢铁”。这是云南省委提出的行动方针。最近云南省组织十万农民上山,大建土炉,大搞土法炼铜。
云南省一百二十六个县中,已有一百零二个县发现有铜矿,找到的矿点已有四百六十多处,省里很多群众有三百多年的祖传炼铜经验。云南省组织十万农民上山,在7、8两个月内,建成日产一百公斤的土炉二千座,今年产铜两万吨,明年产铜八万吨。
土洋并举、以土养洋是云南省自力更生地发展铜工业所走的道路。云南省确定在今、明两年内,粗铜的生产90%以上(今年是百分之百)依靠土法;各专区、县的铜产量将占全省铜产量66%到82%。丽江、大理等专区决心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使铜产量和全国闻名的东川和易门铜矿并驾齐驱。
为了解决土法冶炼中资源品位较低、对矿石特性没有摸熟、铜的回收率低和部分单位炼不出铜等问题,云南省经过组织经验交流,决定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土法选矿。发动群众坚持手选,提高入炉品位。广泛推广马拉鼓风机、水推鼓风机和风力鼓风机,设法改变人推的办法。二、组织滇南、滇北、滇东三个协作区,要求历史较久、条件较好的单位支援条件较差的单位。组织留学,以厂带厂、老厂包新厂,共同跃进。三、就地调查和发动土专家。还准备从东川抽调五十名老师傅,由云南冶金局负责组成十个巡回小组,到基础较差的地区进行指导。各地并组织现场培训,包教包学,培训土法炼铜人员。
云南丽江区各族人民到7月底已用土办法在全区建成了二十九个铜厂、六十四个炼铜炉子,其中四十九个炉子已投入生产,并已炼出了一百多吨铜。(附图片)
左图:四川省高县炼铜小高炉日夜在生产铜。炉前看火的两位工人,就是刚刚放下锄头不久的农民。右图:中共高县县委委员、财贸部部长黄汉武(左二)正在矿山上检查采矿的情况。  新华社记者
 游云谷摄


第1版()
专栏:

  不许损害记者荣誉
国际记协抗议香港英当局暴行
新华社布拉格28日电 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处今天打电报给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表示谴责香港英国当局殴打中国新闻记者的暴行。
电文说,香港发生的事件使我们十分震惊。我们同你们一样对这次事件感到十分愤慨。必须认为,这个由香港英国当局唆使的殴打正在光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的中国新闻记者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挑衅行为,它不仅是针对着人民中国的新闻记者的民族尊严和荣誉的,而且也是针对全世界民主新闻工作者的。
电文中说,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处已经向香港英国总督发出了一份坚决的抗议电报,向英国外交大臣发了一份电报,并且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了一份电报,在致这个组织的电报中,我们谴责香港英国当局的暴行,要求这个组织立即干预这件事,并调查这次粗暴破坏新闻自由的案件。
新华社布拉格28日电 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处向香港英国总督发出一份抗议电报,坚决抗议香港英国当局殴打中国新闻记者的暴行。
电文说,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处代表所有民主的新闻工作者,对香港英国当局对于执行职务的中国新闻工作者所进行的非法的和前所未闻的暴行表示最坚决的抗议。香港英国当局的行为是对新闻自由的粗暴挑衅,它不仅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工作者,而且也是对全世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尊严和荣誉的粗暴挑衅。因此,我们要求彻底调查警察殴打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事件,严惩这一令人震惊的严重罪行的凶手。


第1版()
专栏:社论

  必须综合利用薯类
今年我国薯类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栽种面积比去年增加50%左右,达到二亿四千万亩左右。在党的总路线鼓舞下,广大农民发挥了冲天干劲,薯类作物生长特别好。初步估计总产量将比去年增加三倍左右。这是全国人民一件大喜事。但是,这样大量的薯类如何消费和加工利用才更有利于国计民生呢?这个问题是急待解决的。解决得好,可以增加农民和农业社的收入,改善广大人民的生活;可以大大促进我国农业和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解决得不好,就会打击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影响工业的发展,造成政治上和经济上莫大的损失。这是一件复杂的经济工作,也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
薯类营养价值高,全国大部地区的人民都有吃薯类的习惯,很多地方甚至是以薯类作为主食。在处理薯类问题的时候应该尊重人民的习惯,满足人民的需要。粮食和商业部门进行薯类的经营,也要注意这两点:既要充分满足薯类集中产地的人民需要,也要保证城市居民和不种或少种薯类地区的人都能吃到一定数量的薯类,以调剂和改善人民生活。但是,食用总是有限度的。除了食用以外,还要想尽方法充分利用薯类。有一部分可以用做饲料,特别是猪饲料;还有大部分就要充分地进行综合利用。
薯类综合利用的好处很多,既能增加农业社的收入,又能促进工农业的发展。很多地方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山西省五寨县的地方造酒厂,从马铃薯中制造出淀粉、白酒、醋、酱等十类一百五十种产品。这样综合利用的结果,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工业用粮,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还使农业社增加了大量收入。今年该县的剩余马铃薯进行综合利用以后,每个农业人口能够收入二百五十九元。这个数字比去年全年每人总收入八十元多两倍多。薯类是多种用途的工业原料,能造酒、能制淀粉。淀粉、酒、淀粉渣再经过加工,还能制造酒精、人造橡胶、塑料、染料以及炸药等等。大约每八斤鲜薯,可以出一斤淀粉;一百斤淀粉渣可以出十五斤酒精。今年我国薯类种植面积为二亿四千万亩,如果以其中的一亿亩,亩产五千斤的薯类来造淀粉,可出淀粉三千一百多万吨;这些淀粉的粉渣可以提出酒精四百六十多万吨。酒精的用途非常广泛。在苏联,酒精已经有一百五十多种用途。酒精可以代替汽油作为液体燃料,可以制造人造橡胶,可以作其他化学工业原料,如人造纤维、塑料、染料、农药以及卫生医药等等。有了充足的酒精和大量的人造橡胶(更不要说其他产品了),我们便有了充足的燃料和轮胎,就可以进一步推动工农业的大跃进,为高速度发展工业创造条件,并且促进农业机械化早日实现。
发展薯类的综合利用事业,发展以薯类为原料的酒精工业有没有困难呢?有困难的。薯类收获期很短,很集中,加上薯类体积大、水分多、皮薄骄气,容易感染病害,运输困难,保存不易。大量的薯类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处理完毕,才能避免霉烂等损失。而我国现有的淀粉工业和酒精工业又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这就是困难。但是只要我们遵照党的总路线办事,坚决依靠群众,贯彻土法先上马“土洋并举”的方针,这些困难是完全能够克服的。
我国农民对薯类的经营已有悠久的历史,累积和创造了很多经验。在鲜薯的储藏和保管方面,群众中就有窖藏、密闭、袋贮等多种;在薯类加工去水方面,有干制薯片、薯丝、加工淀粉以及压榨脱水法、磨浆流入土坑脱水法和磨浆空吊脱水法等等。只要我们深入地把群众中的经验发掘出来并积极地加以推广,对于薯类的保管和初步加工问题是能够基本解决的。把大量的薯类妥善保管起来,使它避免霉烂和损失;并及时地把鲜薯加工成薯干、薯丝、薯粉和淀粉,这是第一步,作到了这一步,我们就为薯类的综合利用创造了条件。在发动群众对鲜薯进行初步加工的时候,必须反对那种看不起土法,说土法不科学不卫生等错误观点。土法的确存在着一些缺点。在没有大量现代化技术设备的目前情况下,土法仍然是可以充分采用的。何况群众的“土法”里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呢?河北省唐山专区群众用土法制出的淀粉,不必经过漂白,已经赶上国外一级品的标准。总结这些经验,把这些经验加以整理提高,就会出现又科学又卫生的方法。
在推广群众经验,土法先上马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国家现代化设备的能力,帮助薯类产区群众,大办简易的薯类加工工厂和综合利用工厂。我国现有的酒精厂和数千个白酒厂是一支巨大的力量,应该在发展薯类的综合利用中起主导和骨干作用。但是现有的设备加工能力同巨大数量的薯类比较起来,是很不相称的,必须大力发展地方的造酒工业和以薯类为原料的其他工业。在薯类集中的产区,乡乡社社都应该建立起自己的薯类综合利用工厂和造酒厂,这样才能根本解决薯类的综合利用问题。我国大部地区的农民都有用粮食和薯类造酒的经验,很多的村庄也有简单的造酒设备。只要把地方工业充分地动员和利用起来,在关键性的设备上给以帮助,造酒厂就能大量建立起来。有了造酒厂,制造酒精的问题也就不难了。据各地已有的经验,普通的白酒厂不增添任何设备,就能蒸馏出七十五度的酒精。如果再增添简易的蒸馏设备,便可直接制造出九十五度的酒精来。这样看来,酿酒和造酒精是乡乡社社都能办的。一般的化学工业如人造橡胶等,也可以由县来办;少数高级的化学工业,则由专区和省来办。这样,全国各省就将形成一个有着巩固的生产基础、原料基地和销售市场的日用化学工业网。一方面它可以适时地收购本地区的薯类及其他农副产品(如稻秸、米糠等),另一方面它又能适时地供应农业和地方工业以燃料、原料、饲料及其他生产和生活资料,使农业和工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薯类的综合利用是一件新的复杂的工作,它关系到农业、工业、商业、粮食和交通运输各个方面。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才能把这个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的工作做好。山西省委把各个有关部门、企业统统动员和组织起来,在省委的统一计划和领导下,分工负责、互相支援、密切协作,把全省的薯类综合利用问题全部解决了。山东、四川等省是种植薯类作物较多的省份,他们也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全部薯类的综合利用问题解决了。我们相信,任何地方只要加强领导,及早动手,充分发动群众,也一定能够把这一工作作好,使薯类在改善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在离薯类的收获期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了,薯类产区各级党委和一切有关部门应该抓紧时间,作好一切准备工作,以便在薯类丰收之后立即动手进行综合的利用。


第1版()
专栏:

  湖北 早稻千斤省的新星
据新华社武汉28日电 继安徽、江苏之后,湖北省全省的早稻也获得了平均亩产千斤以上的大丰收。这个省的四百六十二万七千亩早稻共收了稻谷四十七亿七千七百万斤,平均亩产量为一千零三十二点五斤,比去年提高139.1%。总产量比去年增长了209.85%,比过去五年早稻产量的总和还多六亿三千三百万斤。
湖北省六个专区中种早稻最多的孝感和黄冈两个专区,早稻面积约占全省的60%。这两个专区的早稻产量都很高。孝感专区一百四十万一千亩早稻平均亩产一千二百一十二点四斤;黄冈专区一百三十七万五千亩,平均亩产一千零八十点五斤。全省共有七十一个县,其中平均亩产量在一千斤到一千八百五十五斤以上的,有孝感、应城、麻城、蕲春、汉川、汉阳、黄陂和浠水等三十个县。据黄冈、孝感、荆州、襄阳四个专区的不完全统计:平均亩产一千二百斤到三千一百斤以上的乡共有五百七十一个,其中孝感县车站乡平均亩产三千一百九十二斤多;平均亩产一千五百斤到四千一百斤以上的社共有三千零七十二个,其中孝感县万金社平均亩产四千一百二十点八斤;平均亩产三千斤到五千斤的高产田有五万七千三百五十一亩,五千斤以上到一万斤的有八千五百八十三亩,一万斤以上到二万斤的有二百七十六亩,二万斤以上的有一四点一二六亩,其中麻城县建国一社创造亩产三万六千九百五十六斤的高产纪录。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今年湖北省早稻大丰收的最大特色是:不仅有高额“卫星”,而且作到了大面积平衡增产。全省各地升起了大批大面积平衡增产的红旗。大面积平衡增产的幅度也很大。
几个月来,当农民提出要在小面积土地上创亩产两千斤到三千斤以上的纪录的时候,“观潮派”、“保守派”和“秋后算账派”分子都摇头。现在,这些看不到形势发展,看不到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创造会产生不可抗拒的威力的人已经把所有的“资本”也都输光了。
目前,湖北省各地群众正高举着早稻大丰收的胜利红旗,满怀信心继续乘胜前进,大抓大秋作物的田间管理,为争取大秋作物的更大丰收而斗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