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先作群众学生 再作群众先生
走出农业大学 开赴农村大学
北京两所农业高等学校全体师生下乡劳动一年
本报讯 坚决贯彻执行教育为生产服务,教育和劳动结合的方针,北京农业大学全体教师、干部和学生三千多人下放农村劳动一年,第一批一百多师生26日已开赴山西。
北京农业大学全体教职人员和学生下放一年是参加基层生产劳动,在劳动中改造思想,兴无灭资,建立和巩固工人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广泛了解所到地区大田作物和畜牧生产的过程,合作社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为将来改革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改革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参加丰产试验田的工作,深入总结农民的丰产经验;组织现场教学,拜“能者”为师,请劳模、干部、农民向师生做报告,并结合当前农业生产所提出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他们还将在各种农业技术和文化教育上给农村以大力的支援,例如传授抗生菌、固氮菌的生产技术,协助建立工厂、传授作物杂交选种技术,协助举办农业中学,红专大学,扫除文盲,等等。为了保证完成上述任务,他们将各个专业混合编队。他们将分别下放到北京郊区、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青海和宁夏等八个地区。少数师生留校继续办工厂和在学校农场从事生产劳动。
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干部对党委这一决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为这是办好农业学校和贯彻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重要步骤,是改造师生和干部思想,加速把农大办好的正确途径。许多人表示要放下架子,虚心拜农民为师,并且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农业经济系王玉琪等十八人写的联名信中说:“坚决响应党的号召,无条件的服从分配,自觉的改造思想,做到思想、劳动、学习和锻炼身体四丰收。”
北京农业大学在整风和双反运动中,批判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改革,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七个专业和班级到农场进行现场教学,教师也种丰产试验田。7月中旬,康生同志到农大视察工作以后,全校师生又掀起了一个以积肥和加强田间管理为中心的运动,苦战两个月,大搞农业丰产地,并大办工业,在一星期之内,利用原有的设备办起了生物制品厂、化工厂等中小型工厂二十五个,许多班级和小组也自己办起各种小型工厂。现在该校的固氮菌肥料厂和抗生菌肥料厂各日产十吨。与此同时,他们还有重点的进行科学研究,植保系师生苦战五昼夜,制出了赤霉素的结晶,现已进行大量的生产。但是,全国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对农业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来说还是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有脱离实际的现象,培养的学生也不能完全适合农业的需要。这次农大下放劳动一年,将会有效的克服这些缺点,加速教职人员和学生的思想改造,把学校办的更好。
本报讯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全体师生干部也将下放劳动锻炼一年。中共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委员会已在全体师生中作了动员,广大师生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该院共有师生员工二千三百余人,他们将混合编为四个大队,分别到北京郊区、河北、河南、湖北等四个地区参加生产劳动。少部分师生留在校内农场、工厂从事生产劳动。


第7版()
专栏:

  改变专攻一科 培养农业全材
西南农学院把生产劳动列入教学计划
本报讯 西南农学院在把生产劳动列入教学计划的时候,同时根据农业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科学的特点,重视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懂得多种农业生产技能的人。
西南农学院最近在展开教学改革的大辩论后,各系纷纷修订教学计划。把生产劳动教育当作一门课程列入了教学计划,规定每个教师和学生每星期至少有二至三个半天参加生产劳动。农业劳动是与种丰产田相结合,工业劳动就与大办农业机械、农肥、农药等工厂相结合。学校的试验田和工厂既是教室、又是实验室、科学研究基地、丰产田,也是马列主义思想教育的阵地。教师们把过去在课堂里讲授的理论知识,搬到试验田中去一边操作一边讲授。实验室的试验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实际操作进行。现在,师生们正在为争取晚稻亩产二万五千斤在试验田里作“防治晚稻病虫害”和秧苗高度密植以后施矽酸盐肥使苗秆变硬的试验和研究。农学系还订出了劳动课的考查制度,使劳动课与农学等课程平起平坐。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得多种农业技能的人,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规定基本科学基础课、综合农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三者不可偏废。要培养学生成为农业生产中的多面手,过去教师和学生往往是把技术基础课当作可学可不学的课程。学植物栽培的不重视土壤、农业化学课;学土壤的不重视病虫害和作物栽培等课程。因此,学生们毕业到农村去以后,学到的不一定马上能用上,而生产上急需解决的又没有学到。西南农学院根据上面这种情况,就在教学计划中决定把综合农业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进行交叉安排,使学生们从二年级开始到四年级都能学综合农业技术基础课。
西南农学院把生产劳动列入教学计划和根据培养学生成为懂得多种农业技术的人的要求改变课程安排,是经过了一场辩论和斗争以后才实现的。起初,“怀疑论者”和“观潮派”总认为生产劳动会使学生过于疲劳,影响上课,或说勤工俭学与理论学习时间上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会影响理论学习等。总之,就是怀疑勤工俭学会影响教学质量,是“得不偿失”。但是大多师生用具体的事实批驳了“怀疑论者”和“观潮派”的促退论调。教师和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以后,许多东西不讲他们也懂得了,并且还能熟练操作。在培养懂得多种农业技能的人的问题上,过去许多教师都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农业基础课,因此,排课时多排专业课而减少农业基础课。这次在修订教学规划时,才进一步明确农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人人懂得多种农业技能的重要性。(附图片)
华南农学院长、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长丁頴(左),和全体师生一起,脱下鞋袜,走进水田,进行稻秧密植。


第7版()
专栏:

  只能叫好,不容怀疑
  伏牛
最近各地广大工农群众,大学哲学,大用哲学。这是一件应当举起双手来叫好的事情。
从各地工农学习理论的事实和当前的生产大跃进来看,完全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民群众中有最深厚的基础。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哲学生根发芽开花的土壤;而人民群众只有掌握了哲学这个武器,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彻底地解放,并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一切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就不能不热烈欢迎和重视工农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件事。
但是,说也奇怪,在任何一件新事物面前,总要出现一些“观潮派”,疾首蹙额,观望怀疑,工农要学理论了,在先有人以为他们缺乏文化,怎能学懂“高深的”理论呢?成千上万的人斗胆学了,各报刊介绍了大量的事实说明工人不但能学哲学,而且学了还会运用。这一怀疑不攻自破了。之后,又有人有影无踪地看出了“破绽”,竟然说工农所联系的实际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庸俗化”了,并慨叹地说“这是破坏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这多半是教条主义者,或具有教条主义思想的人发出来的嘘声。
教条主义者,习惯于用一条腿走路,从书本,到书本,最后还是书本。他们为学习理论而学习理论,无视实际,无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或者像未来派画家所画的人体一样,他们的身体“变成放在一副高跷上的装有两柄五齿耙的一个不像样儿的袋子”。袋子里装满了书本上的知识,头重脚轻,走起路来脚不沾地,一摇三晃。“五齿耙”只是摆摆样儿,吓唬一下麻雀,而不能耕刈。自然,他们就看不惯用双手劳动、两脚踏实的劳动者那种走路的架势,看不惯工农群众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方法。这就不难看出,所谓破坏科学性和系统性,无非是为了排除异己,故作刁难。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有着高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但教条主义者所赞成的,不过是那种脱离实践的、孤立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虚伪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与真正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大相径庭。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历史地运动的力量,一种革命的力量”。列宁在指出马克思的理论是把最高限度的严格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结合起来时,强调指出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价值全在于它“根本上就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可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理论,它是用来对实践进行革命的批判,指导实践并服务于实践的。而所谓系统性,无非是指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教条主义者不喜欢实践,把理论停留在书本上而不敢加以发展,又有什么资格来指摘别人呢?
上海和天津的工人,河南登封的农民和黑龙江的工农群众,在学了哲学之后,改进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大大推进了生产的事实,在在说明,他们学得好,用得妙,真正做到了学用一致,理论同实践密切结合,已经使理论变成了物质力量。从客观的必然走向了自觉的“自由王国”。就是天津南开区学了哲学的妇女,也收到了破除迷信思想,增强团结,改进街道工作的显著效果。大概最使教条主义者感到恼火的,要算是妇女们用辩证法来解决那些所谓婆婆妈妈的问题了。但生活中充满着矛盾,其中包括这些“婆婆妈妈”的矛盾,而唯物辩证法又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概括出来的,它完全应该“屈尊”来解决这样的矛盾。列宁就曾教导过我们,不要使科学变成时髦的空谈,而要使它“完全并真正变为生活底组成部分”。工农群众正是这样做了的。他们根本不理睬教条主义者那种玩弄概念的把戏,而使理论变成“生活底组成部分”。何来破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之说呢?
现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大普及也是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埋葬人类先史时代的时代了。对于工农学习理论的运动,只能叫好,不容怀疑和反对。用有加无已的热忱来帮助工农学好理论,是每个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


第7版()
专栏:

  彻底的变
  何作
农民种的小麦试验田亩产已高达五千、七千斤了,而高等农业院校小麦试验田的产量却远远低于农民;农民种的水稻试验田亩产已高达三万、四万多斤,而农业院校的试验田产量更远远低于农民。可见只有书本知识,缺乏生产实践,势必远远落后于实际。例如,书本上说,深翻土地会打乱土层影响作物的生长,但是河南省长葛县等地农民深翻土地的经验证明,不但没影响作物的生长,反而取得了丰收;书上说小麦施肥超过七千斤会造成倒伏,小麦每亩地播的种子超过三十斤就会减产,我国许多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也否定了这种学说。
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对自然的变革,如深耕、施肥、灌溉、选种、田间管理等方面的许多大胆创造革新,已经提出了许多新的经验。这些经验,需要从理论上加以阐释,需要进一步地去研究。例如密植怎样最适宜,如何合理地施肥,合理地进行土壤改造,合理地灌溉排水,合理地进行田间管理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改革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提高教育质量都有重大的意义。
现在,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采取一个坚决措施,将学校的全体教职人员、学生下放农村劳动一年,向生产实际求教,向农民求教,拜能者为师。这是教育和生产、学习和劳动、理论和实际密切相结合的好办法,也是推进我国农业科学的好办法;这可以说是一个彻底的改变。
有人可能怀疑这是不是轻视理论教育呢?我们说,这是丰富理论、提高理论水平的必由途径。毛主席说,无论学生和教师,都要勤工俭学,都要动动手,不动手也不好。这样,才能在生产劳动中去变革自然也变革自己。我们欢迎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的措施,我们希望这两个学校的全体师生能够在劳动中向群众学习,作群众的学生,努力改造自己。同时和群众在一起总结生产中的经验并加以系统化,再把这些知识编成新教材来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把我国的农业科学水平大大地提高一步,进而指导农业生产,推进农业生产。


第7版()
专栏:病人喜讯

  针灸治聋哑
用针灸治疗神经性聋哑,经上海中医学院附属第十一人民医院的中医师们一年半来试验的结果,已经证明疗效显著。
8月初,医师们又在市立第二聋哑学校选择了五十名学生作针灸治疗,到目前为止,部分学生的听觉开始恢复。现在,老师在他们背后喊:“立正”,“稍息”,学生们已能用正确的动作来回答老师了。
在这以前,上海第十一人民医院自从1956年11月到今年6月,已先后治疗三百零二个病例,其中聋子一百二十例,有显著疗效的三十四例,有进步的七十一例;聋哑一百八十二例,有显著疗效的五十例,有进步的九十四例。
住在西康路鸿安坊四十八号的周小龙,已经二十岁了,从前,只会叫:“爸爸”“妈妈!”去年夏天,开始到第十一医院作针灸。治疗两个月后,开始能听能说了,口齿虽不伶俐,语汇却慢慢地多起来。
住在北四川路新祥里七号的小学生朱琳琳,小时多病聋了耳朵,西医诊断是神经烧坏了,无法治疗。在学校念书要坐第一排,还要注意老师唇齿的动作,才能理解讲课的内容。今年6月开始用针灸治疗四次后,听觉就有进步。第六次时,听见无线电广播。到第九次时,临睡时她告诉妈妈,听见邻居在弹钢琴。第十次后,她告诉医师:“昨夜我听见雨声”。十六次之后,听觉完全恢复了。(附图片)
  (赵志方插图)


第7版()
专栏:病人喜讯

  无痛外科
上海市仁济医院全体外科医护人员,最近实施了“无痛外科”,使病人手术前后、引流、换药、拆线、注射、伤口都能不发生疼痛。
实施无痛外科时,医护人员首先政治挂帅,除了在病房进行绿化、香化、改善病房环境,分散病人对他们所患疾病的注意力外,又彻底改善服务态度,做到对病人亲如家人。在手术前一天,病房医师、护士先向病人解释手术的情形,消除病人对施行手术的顾虑。
医院医护人员在注射方面通过自己皮肤的试验,在两天内全部掌握了无痛注射。在静脉注射方面,他们采用局部麻醉冷敷、压迫结扎等方法避免疼痛。手术止痛方面,他们采用了静脉滴注0.25%麻醉药“奴弗卡因”的方法,在胃切除术、下肢静脉曲张剥离术、阑尾切除术等病例中都没有发生疼痛现象。在手术过程中充分利用辅助麻醉,对局部和脊椎麻醉者用耳机收听音乐,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和消除恐惧心理。对于伤口处理,已经采用暴露疗法,加速愈合,并消除病人因纱布凝血对伤口刺激所产生的痛苦。


第7版()
专栏:病人喜讯

  亮房透视
十多天来,爱克司光在浙江建德县医院明亮的房间里进行透视。透视房里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消除了多少年来病人感到透视暗房的空气沉闷,容易引起昏晕、恐惧等情况,小孩子来透视也不哭了;电灯、电扇等暗室设备都可以节省,工作效率比在暗室里提高了一倍多。过去体格检查一小时只能透视三十人,现在能透视六十五人。而且设备简单,可以在农村进行巡回透视,便利群众。
爱克司光透视技术方面的革新,是建德医院放射科青年技工王永森的创造。几年来,他在工作中,一直感到暗房工作给病人增加许多困难。自整风以来,王永森思想开始解放了。7月中旬,他看到有关白天放映电影的消息,受到了启发,第二天就在同志们的帮助下,进行试验。这项试验在头两次虽然失败了,但由于他继续钻研,终于获得了成功。(附图片)
  (毕克官插图)


第7版()
专栏:

  求新造船厂工人学哲学的新发展
全厂抓主要矛盾
据新华社讯 上海求新造船厂工人学哲学、学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厂内最近成立的哲学研究学院和造船大学,将全厂职工的辩证法和唯物论学习、科学技术学习和生产跃进再跃进紧密结合起来,从思想上、技术上解决大跃进中的关键问题,有计划地把工人培养成为具有高度政治自觉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型劳动者。
求新造船厂哲学研究学院最大的特点是,每一个哲学原理的学习,都密切结合着厂内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
各个哲学小组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矛盾论”,明确了什么是矛盾和抓住主要矛盾就能更好地推动事物发展的道理,接着就分析出工厂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主要产品二百五十马力混合式拖网渔轮,需要非常迫切而生产周期太长,必须集中主要力量实现将造船周期由三百五十一天缩短为八十二天的跃进指标。
这样一来,职工们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一切为了八十二天!”的口号响亮地提出来了。修造车间冷作工段的工人们起初认为自己工段主要是修理打捞上来的沉船,渔轮任务只占整个工段任务的20%左右,因此别的工段轰轰烈烈,他们冷冷清清。有人还说,缩短造船周期没有必要,这样会打乱他们修理沉船的计划。讨论主要矛盾的时候,工人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争论。许多工人指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中有不同矛盾存在,其中必然有一个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他们根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指出,缩短造船周期到八十二天,正是带动厂内一切工作的纲。在认识一致的基础上,冷作工人们也积极行动起来,使原来有脱期危险的修理沉船的工作也跃进了一步,不致于脱期了。
与此同时,造船大学也从缩短造船周期为八十二天开始讲起,说明为什么过去造一条渔轮要三百五十一天,现在只要八十二天就够了。求新造船厂党委会已对职工哲学和技术学习作了初步规划:哲学研究学院学员以二年时间学完辩证法、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加强理论宣传,使全厂职工一年左右懂得哲学常识;造船大学学员按各人专业在两年至三年内达到中等技术学校学生水平,六年左右达到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水平。


第7版()
专栏:

  一边学 一边做 运用自如
工人唐梓山刻苦学哲学
本报讯 记者平兰报道:重庆建设机床厂青年装配工人唐梓山刻苦自修哲学,五年来每天利用两、三小时的业余时间读书,从未间断,总共读了一百多本马列主义理论著作。
唐梓山说,工人不但能够学哲学,而且更容易学懂和运用哲学。在开始学习的时候,他听别人说哲学很奥妙,非专家不能学,因此信心不大,偷偷地学,怕别人见了取笑。后来他想:我是一个工人,接触大量的实际知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既然是工人阶级生产和斗争经验的总结,那就不会学不懂的。唐梓山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他大胆、热情地阅读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费尔巴哈论”和“矛盾论”、“实践论”等经典著作。一边学,一边运用。他说,愈联系实际去学,就愈不觉得神秘。例如:过去订个人计划不注意考虑客观条件,当懂得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后,在订计划前就重视对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在他作检验工的时候,由于生硬地执行检验制度,对不合规格的产品只简单地退回就了事,与生产工人产生很大的隔阂。后来他学习了“矛盾论”,懂得解决问题应该抓主要矛盾,他就冷静地分析检验工与生产工之间产生隔阂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看问题片面,错误地以为检验是决定产品质量好坏的关键,没有认识到主要的环节在于搞好生产。于是,他就找生产工人一起研究,仔细寻找有的产品质量不好的原因,帮助他们解决,结果不仅同志之间的关系改善,生产工人产品的质量也提高了。
唐梓山还结合当前斗争写了不少文章。如“论工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生活与作用”、“论先进、比干劲、力争上游,大胆革新”、“论多快好省的辩证关系”等文章。这些文章都发生了良好的效果。
几年来唐梓山主要是注意学习毛主席的著作。最初,他按照高等学校的教学大纲来学,感到文件深,不易懂,时间花得多,收效却小。后来他直接自修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感到举的是一些实际斗争事例,都是本国的、现在的,非常亲切易懂。他不但自己学哲学,还鼓励、帮助其他工人学。他现在是车间工人自学哲学小组的副组长。
恩格斯说,进入社会主义以后:“人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真正的和自觉的主人翁,因为他们成了自己的社会关系的主人翁。……只有从这时起,人们才开始充分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是人类从必然的王国进于自由的王国的飞跃。”(“反杜林论”)(附图片)
坚持了五年学习哲学的重庆机床厂装配工人唐梓山。这是他下班后正在宿舍自学的情形。
新华社重庆分社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