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充分反映大时代 热情歌颂大跃进
  山西日报干劲大进步快
  报社不断掀起跃进高潮 报纸内容形式出现巨大变化
本报太原13日电 记者马明、赵忠信报道:不断地组织报纸工作的跃进高潮,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报纸改革运动,从而把报社内部的高潮和社会上全面大跃进的高潮相结合,正在使山西日报的面貌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几年来,这个报纸在中共山西省委直接领导下,经过多次的改革,已成为全国先进报纸单位中的一个。但是,报纸真正能够适应大跃进形势的需要,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显著的变化,却是经过整风运动和不断组织报纸工作大跃进高潮以后出现的。
为了使报纸真正成为党委手中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报社编委会紧紧依据党委的指示和意图,并结合大跃进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来组织报道工作。因此,这个报纸现在几乎经常有好新闻、好评论、好标题和好通讯出现。并且,从报道内容到版面形式,给读者的突出印象是:把大跃进的气息和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代的特色,反映到报面上来了。密切联系实际、抓住各个时期最新的事物和新问题,集中系统地加以宣传,是这个报纸的特点。比如在发表“让山药蛋和粮食平起平坐”、“为三宝
(指推广金皇后玉米、扩大复播面积、推广新疆植棉经验)恢复名誉”、“驳紧张论”、“和‘秋后算账派’提前算账”、“以夏促秋,乘胜猛进”等社论的同时,都有新闻、文章、通讯、图片,组成一个突出的版面。这种报道方法对实际工作的推动作用很大。正如有些读者所说的:这个报纸不仅及时反映了大跃进的实际,而且能够站在大跃进形势的前面,推波助澜,发挥了党报当好大跃进促进派的作用。
内部跃进和外部跃进相结合
山西日报所以能够当好大跃进的促进派,是由于在大跃进的形势下,他们在报纸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首先是编委会领导成员解放思想,反对保守,把报道好大跃进运动与开展报纸机关工作的大跃进紧密结合起来。并把做好机关内部的政治思想工作,调动全社工作人员的积极因素,做为领导的首要任务。为了使全社工作人员做到人人政治挂帅,贯彻“以虚带实”的原则,报社的领导经常鼓励全社人员,要善于向劳动人民学习,善于向大跃进中工农群众所表现的那种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从中吸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来提高自己,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今年3月间,这个报纸为了在大跃进中学先进、赶先进,曾向全国省报发出了开展社会主义友谊竞赛的倡议,并且提出了“苦战三月,报纸面貌大改变;苦战一年,赶上省报最先进水平”的口号。但是,在开展报纸工作大跃进运动的初期,却遇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保守思想的阻力。一个是有些单位和个人对大跃进持观望态度,干劲不足,对和兄弟省报竞赛缺乏信心,甚至有的人暮气缠身闹个人主义。一个是迷信报纸工作本身不能搞群众运动,他们安于现状,强调所谓“新闻工作是个体劳动”的“特殊性”,否认思想觉悟、劳动热情和工作数量与质量都是可以比较的。
编委会和中共山西日报党总支部分析了这种情况以后,向编辑部全体人员提出:报纸要反映、推动全面大跃进,当好大跃进的促进派,编辑部就必须开展报纸工作大跃进的运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和工作热情。如果编辑人员的思想感情不能随着大跃进时代脉搏跳动而跳动,就不能在报道中体现时代的精神。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编委会从今年3月到现在已经组织了三次报纸工作大跃进的高潮。第一次高潮(三月份)着重解决指标问题,第二次高潮(五月份)着重解决措施问题,第三次高潮(七月份)着重解决质量问题。每次高潮的形成,都是经过充分地发动群众,根据各个时期的工作任务、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明确的口号、指标、措施。编委会在每次高潮中实行政治挂帅,抓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工作人员的一切积极因素,克服一切消极因素。这有三种办法:一、正视客观存在的先进和落后的矛盾,在调查思想状况、摸底排队以后,运用表扬先进、批评落后的方法,促使落后向先进转化。编辑部各个专业部在开展群众性的批评和表扬上,普遍运用了出墙报的办法。和大字报一样大家办、大家看,批评、表扬具体有力。二、提倡报道什么就学什么、做什么,使内部工作和报道工作一齐跃进,互相促进。比如工农业生产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大协作和开展“多面手”运动,都已经在编辑部的各个专业部广泛开展,这样不仅克服了内部工作的不平衡状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而且使编辑人员进一步受到了工农业大跃进的直接教育。三、不断以工农业和本机关大跃进中出现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例教育全体人员。编委会发现食堂炊事员利用山药蛋代替粮食制作了一百多种味美可口的食品,便抓住这件先进事例,大张旗鼓地进行突出的表扬,发动编辑人员向他们贺喜。大力宣传食堂炊事员政治挂帅的结果——既为国家节约了大批粮食,又保证大家吃饱吃好的先进思想,并且号召全报社工作人员学习他们不知疲倦、刻苦钻研、敢于破格和大胆创造的工作精神。特别强调编辑人员要学习他们粗粮细作的方法:一个普通的山药蛋可以做出那样琳琅满目的主副食品,我们有那么多来稿来信,为什么不能把报纸编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呢?食堂的模范事迹使所有的人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教育,学先进、赶先进的跃进气氛更浓厚了。经过三次报纸工作大跃进的高潮,原来认为报纸工作不能搞群众运动的人,也把不断跃进看成是当前瞬息万变的时代的革命常规了。
人人要当“多面手”
山西日报把整风的经验和工农业大跃进中先进的经验运用于组织报纸工作大跃进,结果摸索到了办好报纸的新的工作方法。这些工作方法的广泛采用,极有利于反映和促进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大跃进。情况是这样的:随着工农业生产高潮的不断出现,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报纸采取各种形式迅速、准确地加以报道、评论,指导实际运动。但是由于报社在精简机构和干部下放以后,人员减少,现有编辑人员又在跃进形成高潮以后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冲破了原来的一套秩序和工作方法。因此一度造成了干劲很大、“乱劲”也很大;而对大跃进的形势则有反映不足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专业部运用墙报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发动大家解放思想,献计献策,制订保证跃进的措施。经济部提出的口号是:人人总结一件事,个个献出五条计。在大家献计的基础上,归纳了工作方法十条。其中有“人人务虚,以虚带实”、“人人要当‘多面手’,逐步实现‘三通’”、“人人出题目,人人写评论”等(“多面手”是一个人要学会编辑、采访,会做群众工作;
“三通”是指通工业、农业和财经)。把这些整风的经验和工农业大跃进的先进经验运用到报纸编辑部后,事实证明效果很好。目前,编辑部的大字报已经常化,每个部都有自己的鸣放园地(墙报)。经济部和政治部开展“人人要当多面手”运动以后,绝大部分人都学会摄影,并且已经有优秀的“产品”见报。经济部采编人员拍摄的图片,占到经济图片总数的30%。今年报面上出现了一些工业、农村记者写的社论或评论。记者分工过细的现象也正在改变着。编辑部还新生了一批善于编写小专栏的能手,雷健人便是其中的一个。他本来是经济部的干事,并不担负编辑任务。在报纸工作大跃进中,他看到报面上缺少小专栏、小镜头之类的东西,而大家又都在抓新的大问题。他除完成自己的专职工作以外,又从来稿、来信中精心地挑选出一批向来难得突出发表的稿件,编写成读者欢迎的“养兔”、“养鱼”、
“养蚕”等小专栏。他在编写“养蚕”的小专栏里,专门介绍了多、快、好、省发展养蚕事业的办法。为了解决养鱼小专栏发表时缺乏照片的困难,他就委托美术组的同志请人画了一张国画代替,使经济版上别开生面首次出现美丽的国画。他还设计了一套计算字数、安排版面的土仪器,有些编辑安排版面也来请他当“顾问”。人人都当“多面手”,不仅解决了报道任务繁重、采编人员少的矛盾,而且可以迅速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水平。
人人出题目,人人写评论,使缺乏撰写社论的队伍的难题得到解决。经济部二十五人中,动手写社论的有十六人,其中六人是今年开始学写的。从1月到7月23日,在经济方面登载的一百五十九篇社论中,94%是经济部门自己撰写的。开始学写社论的同志,对社论有神秘观点和自卑感,现在,大部分已经从不敢写到敢写,从领导出题到自己主动出题目,从领导帮助研究写什么、怎样写,到自己主动提出撰写提纲,形成了人人出题目,人人写社论的风气。因此,根据编委会今年给经济部分配的社论数量(每月二十篇),已经不是完不成的问题,而是如何平衡和控制的问题了。
内容形式统一反映伟大时代
如何使报纸的形式和报纸的内容一样,烘托出大跃进的浓郁气息,反映出我们伟大时代的特色,这是山西日报在大跃进中进行报纸革新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方面,他们也已经取得重要经验和收获。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与辩论中,得出了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的结论。具体地说在版面处理上:现实主义要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大中小要相结合;并要逐步诗化、美化。这已成为全编辑部工作人员在处理内容与形式关系上的指导思想。在大跃进以前,报纸形式和报纸内容的关系,是这个报纸的编辑部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过去争论常常是形式无足轻重的意见占上风,因而报纸形式的革新,常常落在报道内容改进的后面。这个薄弱环节,在报纸工作大跃进中被突破了。最突出的是在今年夏季小麦高额丰产的报道上,从6月中旬开始,山西日报连续在11、14、16、24日共四期的第一版上,对夏收作了集中突出的报道。这一期间,小麦高额丰产的新纪录一次比一次高,编辑人员的感情受到极大的激发和鼓舞,从而使编辑部人员认识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形式产生于内容,为内容服务,而内容以形式为表现,应该从报道形式上把沸腾着的伟大时代的特色和气息,生动地反映出来。6月16日,编辑部人员听到河津县连续出现了五个亩产两千斤以上的小麦高额丰产新纪录以后,他们反复从内容上研究:这是总路线的伟大胜利,也是大跃进的辉煌成果,更是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民的力量和智慧的集中表现,当时这又是全省最高和在一个县的范围内出现最多的奇迹。怎样在形式上、版面上、标题上同时表现这几个方面的意义?经过研究,提出了几个方案,最后选择了其中的一个。河津县的消息全文不到一千字,却用了可容五千字的半个版面。形式上用了一面大红旗作底,上面登着河津的消息,这样处理是为了表现合乎这样事情的气魄。当天夜晚又收到新华社连续发出的五条三千斤到五千斤的兄弟省小麦高额丰产新纪录的消息,马上写了一篇“一亩地究竟能打多少粮?”的社论。在整个版面的安排上,除了本省的“河津五麦王”作了突出的处理以外,又以“天外有天”的标题,刊登了兄弟省小麦高额丰产新纪录的消息,这样既表达了新闻的事实,又开拓了读者的思路,易引起读者的联想。
不断革命不断跃进
总之,山西日报在大跃进的形势下,以不断革命的精神,不断地提出新的任务,组织新的高潮。按照教育者首先受教育的原则,不断地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经常用大跃进中出现的先进人物先进思想先进工作方法,来教育本机关工作人员。并在每次提出新任务组织新高潮时,都要进行大鸣大放大辩论,使干部的政治热情与工作积极性经常饱满充沛,思想认识赶上瞬息万变的形势。在“人人当总编辑、人人当部主任”的口号下,在各种工作中贯彻执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这样就把内部的跃进和外部的跃进,解决编辑人员思想和解决群众思想,高度的集中和高度的民主紧密地结合起来,就使全报社一直呈现一种蓬蓬勃勃的跃进气氛。
山西日报虽然在大跃进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有些重大问题和新事物还没有在报纸上得到充分的反映,或者抓得不深、不透、不及时,有些评论、文章、新闻质量还不够高,领导干部下厂下乡问题,群众工作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编委会的领导和内部工作方法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他们始终认为,报纸的现状,距离党的要求和客观形势的要求尚远。因此,他们一面派遣参观访问组外出学习了八个兄弟报纸的先进经验,一面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办法,开展群众性的检查总结和评比工作,并结合整风第四阶段在党内外进行深入的思想发动,酝酿和组织第四次报纸工作跃进高潮。
照片是本报记者张瑞华摄(附图片)
  这是7月25日山西日报一版版面。
  山西日报经济部专门办了墙报,剪贴各种报纸,以便学习各报优点。
总编辑办公室晚上就搬到工厂。图为排字组长王富礼(左二)和副总编辑赵正晶(左一)正研究花边。


第4版()
专栏:

  湘西各族人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努力革新技术直追先进民族
本报讯 记者龙文明报道:中共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委根据山区和民族地区特点,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领导全州各族农民在今年生产大跃进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学习外地经验,努力革新技术,实行精耕细作,直追先进民族。
湘西历来就是一个粮食产量很低的偏僻山区。解放前,聚居在这个丛山峻岭中的七十多万土家族、苗族农民,耕作非常粗放,每年播种过后,既不中耕锄草,也不追施肥料。有一部分地区还保持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习惯。因此在解放前,这个山区的稻田一般每亩只收一百多斤,旱地一般只收四、五十斤。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族农民学到外地很多的先进耕作经验。去年全州的粮食产量已增到十一亿三千万斤,平均每亩收三百九十一斤。但是,这些先进耕作经验,多半在山谷小平原和丘陵地区推广,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大山区就推广不多。
今年,自治州的各项建设工作,也同全国各地一样飞跃发展。在这新形势的鼓舞下,各族农民提出“苦战三年,改变山区面貌”的战斗口号,并决定今年全部革除耕作粗放陋习,二百一十万亩水稻实行密植,六十万亩包谷推广宽行双株密植,复种面积扩大到200%,争取今年大丰收。
从去冬开始,地委领导各族农民学习汉族地区兴修水利的经验,大修水利。经过一冬一春的苦干,全州兴修的水利工程就达九万六千多处,超过解放八年来所修水利工程的总和。这个在解放前有三分之二是干旱梯田的山区,现在已有70.3%的稻田能抗旱三十至六十天。今年春天,地委又领导各族农民学习醴陵“四勤八有”的积肥经验,首先把全州的六十万亩瘦田,铺上一层厚厚的污黑肥泥,全部变成肥田。密如星斗的凼肥,今年第一次布满在自治州的田里。这个在解放前没有施肥习惯而去年每亩平均只施五十担肥料的山区,今年平均每亩达四百八十六担。为了深耕密植,全州今年共推广双轮双铧犁一千六百五十七部,创造木质双铧犁五百九十九部,旧犁改新犁、各种改良犁十四万七千七百五十五部,普遍从去年的四寸左右深耕到六、七寸。
自治州在半年多取得的巨大成绩,主要是由于采取了这样几项措施:(一)天天读报,日日革新,掀起学习外地经验的高潮。去冬以来,地委号召各族干部和各族农民,人人看报,个个读书,扩大眼界,学习技术,把读报作为推动生产大跃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天天读报,首先是由中共花垣县龙潭乡委员会和第一书记吴元生(苗族)开始实行的。这个乡的干部在他的影响下也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他们从报纸上学到了外地的许多先进经验和领导方法。他们为实现千斤乡已做到90%的稻田水旱无虞,每亩施肥七百担,“试验田”由丘跃进到示范区,有力地促进了这个苗族山乡的全面生产大跃进,解决了长久难以解决的乡干部的学习问题,提高了干部和群众的政治思想,使人人思想得到了解放。4月中旬,地委根据这个乡的经验,组织全州开展“人人要看三份报,个个要读两门书(文化、科学)”运动,指示各级党委书记必须亲自挂帅,带头学习,全党动员,来一个比指标、比措施、比干劲、比智慧、比学习、比技术革新、比政治思想领导的革命竞赛。现在,在全州范围内,乡乡(部分社)有人民日报,社社有新湖南报,队队有团结报。不管在田间或工地,只要一休息,读报员就掏出报纸朗读。
(二)经常派人外出取经探宝。聚居在深山里的少数民族农民,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他们对新的事物非常讲究实际。为了巩固他们从报纸上学到的经验,把眼界扩得更大,思想解放得更透更深,地委曾好几次组织参观团到醴陵和红安等地参观。缺乏积肥保肥习惯的自治州各族农民,自从去醴陵学到“四勤八有”的积肥保肥经验回来以后,全州收集家肥工作获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到红安学了种试验田的经验回来以后,县、乡、社、队干部都种了试验田。
(三)重点示范,全面推广。一件好的外地经验拿到落后的山区来推广,需要慎重从事,既要使少数民族农民懂得它的好处,又要有推广的办法。为此,自治州各级党委书记层层建立了丰产试验基地,创造和推广经验。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州建立的各种试验基地有一千六百四十处。如水稻密植,在插秧前半个月,地委和县委就先在基地用芭茅、稻草作了试插,取得经验后,各县县委立即召集乡党委试插,然后再推广到一般干部、社队干部和青年、老农中去,仅在半个月时间内,全州就培训出各族密植插秧手十多万人,保证了全部稻田按时按计划密植。
(四)用开现场会议的方法,以成功的事例在群众中进行自我教育;这在讲求实际的自治州各族农民中,特别行之有效。
(五)为了进一步使耕作制度革新工作成为群众性的运动,自治州各地先后成立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技术讲授团”,由具有农业技术知识和实际生产经验的干部、技术员、老农担任团员,采取“干什么讲什么”的方法,分散到各个山寨给各族农民讲授农业技术革新知识。
(六)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学习外地经验,自治州各县、乡都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担任主任委员的山区技术革新委员会,吸收干部、技术员、老农和手工业者参加。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级技术革新委员会的帮助和推动下,全州各族农民创造、发明、仿造的车辆、犁、密植器等共有四十一万多件,基本上解决了今春农忙时劳力不足的困难。
  ·编辑的话·
  变落后为先进
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比起汉族地区来,确实是要落后得多。但是,不管少数民族地区过去如何落后,今天,少数民族兄弟和全国人民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走社会主义的路,过幸福美满的生活。
少数民族地区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但要看到少数民族地区落后这个特点,而且更应该看到各族人民共同的、本质的要求。但光是看到还不够,还应该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来领导少数民族人民实现这个共同的要求,变落后为先进!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委,就提供了一个典范。他们不但看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和共同的要求,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帮助少数民族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努力追赶先进民族。结果,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就改变了山区的面貌。这是正确的促进派的做法,值得其他地区学习。


第4版()
专栏:

  周总理接见印度尼西亚和平代表
新华社13日讯 周恩来总理今天下午接见了印度尼西亚和平代表团的六位代表:苏洛梭、佐迪·贡多古苏莫、曼梭尔、萨蒂尼·苏巴托、阿赫迪亚特、苏格里斯诺。他们是在参加斯德哥尔摩“裁军和国际合作大会”后应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在9日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
接见时,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楚图南和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维约普拉诺托也在座。
晚上,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和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举行酒会招待客人。


第4版()
专栏:

  朝鲜政府代表团回北京
新华社13日讯 以李周渊副首相为首的朝鲜政府代表团,今天晚间由我对外贸易部副部长林海云陪同从唐山乘火车回到北京。
贵宾们在唐山先后参观了唐山钢厂、用水力采煤的唐家庄煤矿、刘屯街道民办机铁联合厂和唐山铁道学院等。
我国驻朝鲜大使乔晓光,朝鲜驻中国临时代办文在洙等人到北京车站迎接贵宾。


第4版()
专栏:

  参加亚非作家会议筹委会议
  作家刘白羽郭小川去塔什干
新华社13日讯 中国作家刘白羽、郭小川已经离开北京前往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首都塔什干,参加将于8月15日在那里举行的亚非作家会议筹备委员会会议。
根据苏联、中国、印度、日本、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作家代表今年9月在莫斯科举行筹备会议的协议,亚非作家代表大会将于今年10月1日到5日在苏联的塔什干召开,这次筹备会还决定邀请苏联、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伊朗、土耳其等国的作家组成大会筹备委员会。


第4版()
专栏:

  北京市人代会听取工农业工作报告
  今年工业计划已完成70%以上,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新华社13日讯 北京市副市长贾庭三今天在北京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说,北京市工业今年1至7月已经完成国家计划的71.2%,比去年同期增长44%,上半年全市试制成功的新产品共达三千三百多种。工业基本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
贾庭三在会上所作的工业工作的报告中说,为了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跃进计划,首先必须政治挂帅,放手发动群众,继续深入宣传和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各个工业企业必须召开一次全体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发动群众大鸣大放,检查工作,人人献计、献策,在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两条战线上继续苦战。
贾庭三接着谈到了要继续反对保守思想的问题。他说,有保守思想的人是不可能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他们满足于既得成绩,不可能鼓足干劲,不是力争上游,而是安居中游(实质是下游),不是多快好省,而是安于少慢差费。这种保守思想在某些工厂表现为骄傲自满,在另一些工厂则表现为妄自菲薄的自卑感。有些同志不是强调自己企业设备陈旧,人数不多,没有什么潜力可以发挥,就是强调没有什么新产品可以试制,要做什么就是伸手要钱、要人、要设备。有些人不是实实在在地干、而是空喊空叫。有些秋后算账派和观潮派对于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是满腔热情地支持,不是同群众站在一起想办法克服困难,而是站在旁边指手划脚,当主考大人。贾庭三说:这是工业生产和工业建设方面两条路线、两种方法的斗争。我们一时一刻也不允许放松这种斗争。
贾庭三表扬了许多企业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他说,很多老厂抽出大批干部、工人帮助新厂进行建设,全市十四个国营工厂负责筹备十八个地方国营新厂。大工厂拿出多余的物资、设备,调派技术人员,提供技术资料,帮助小厂改进生产。汽车制造厂制造的井冈山牌小汽车得到了全市十个兄弟工厂的帮助。大家把协作任务看得同自己的任务一样重要,有的厂党委书记和厂长甚至亲自带领工人到协作的工厂去帮助生产。科学研究机关、高等院校、中等技术学校也同工厂组织了广泛的协作。贾庭三认为这种不分你我,不计名利,互相帮助,为建设祖国的工业贡献出一切力量的精神是值得表扬的。这是首都工业生产、建设能够不断跃进的重要保证。同时,贾庭三也对只要求别人帮助而不愿意帮助别人,只考虑本单位利益而不考虑整体利益,只顾自己方便而不管别人方便,闲置和多余的物资不愿意支援别人,甚至抗拒上级调拨,虚报、多要或抢购、争夺物资等等本位主义思想,提出了批评。他要求存在这些问题的单位拔掉这面资产阶级思想的白旗,插上红旗。
贾庭三最后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大干、特干、穷干、苦干,以更高的工业建设速度和全面完成跃进计划的成绩,迎接国庆,争取今年首都工业的全面丰收。
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农林水利办公室主任赵凡在会上作了关于郊区农业生产的报告,他列举了今年上半年郊区农业生产中的成绩和缺点以后,表示要进一步鼓足干劲,争取今年秋季和明年的大丰收,使郊区的农业生产能够站在全国最前列。为此,必须改变领导农业生产的工作方法,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抓紧搞试验田和一切通过群众辩论这两个环节。要通过试验田,放手创造各种先进的典型经验,以推动农业生产的不断跃进。一切有关农业生产的各项指标和措施,都必须在每个乡、社、队、组里充分展开大鸣、大放、大辩论,由群众自己制订本乡、本社、本队、本组的增产指标和措施,使这些指标、措施成为群众自己的要求,变成广大群众的实际行动,不能简单依靠行政命令办事。他指出,过去某些指标、措施不能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在群众中充分展开鸣放、辩论,有些地方的群众甚至不知道他们那里的增产指标和措施。赵凡最后说:我们必须通过几场大鸣、大放、大辩论,使郊区广大干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防止与克服任何命令主义倾向,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使各项工作都成为广大群众自觉的行动,郊区农业生产进一步的大跃进,才会有可靠的保证。
会议将继续进行。


第4版()
专栏:大跃进中的小镜头

新型留学生
7月12日晚上,四川阆中县五马乡前进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驻社干部冯国清接到县委通知,要他连夜赶回县城,接受紧急任务。他赶到县里,县委负责同志笑着对他说:“县委开会研究决定,派你去留学,当留学生。”冯国清一时摸不清头脑,便问:“什么留学?到哪里去留学?”回答说:“到南部县去学习晚稻田间管理,到西充县去学习红苕栽种经验,时间是三天到五天。”
7月13日一早,冯国清乘车来到了南部县。他先到中共县委会同负责同志谈了一下,了解到这个县晚稻田间管理的一条突出经验是种试验田。这个县今年的晚稻要超过早稻,要平均亩产千斤,用什么来保证呢?他们采取的办法是:全县全体党员、团员、社干部都种晚稻试验田。这样一来,就保证了今年晚稻产量能够超过早稻。他又了解到南部县办土制农药厂有突出的好办法。他们趁伏天草苗争长的时候,采来许多毒草,如酸密草、臭牡丹、野棉花等等制成四合剂、六一合剂,为稻田治螟。接着他又赶到建兴区,了解到这个区各乡社的宣传鼓动工作有一个特点,就是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鼓足群众干劲,如点将台、招贤榜、明镜台、跃进鼓动台等等。于是他连夜把学到的这三点写成了书面汇报,发给了中共阆中县委员会。
15日,冯国清来到了西充县。这时中共西充县委员会正在召开红苕会议。他了解到这个县根据一、二、三类苕苗情况,分别采取追施钾肥、磷肥、提藤、疏枝、排水防涝、隔行填沟等办法也很好。
16日早晨,冯国清来到了中共西充县委的重点社之一——晋新乡鹤鸣一社去参观学习,看红苕的生长情况。这个社的红苕,亩亩长得藤粗如指,叶大如掌,全社无一亩三类苗。便又把他们的经验、措施密密地记在小笔记本上,准备回县后当面向县委报告。


第4版()
专栏:大跃进中的小镜头

社员新村
有一天,一位胸前飘着一部白须的老人,拄着拐杖,来到四川西充县虹溪乡烽火农业生产合作社一分社新建的九十幢楼房前面。他仔细地来回打量着这两排整齐的黑瓦白墙的房屋,用大磨石砌成的坚固的墙基,宽阔的门窗,以及集体食堂、公共厕所等等,连连点头,不住地自言自语:“共产党真是好,既说到就做到。”
这些房子是虹溪乡基本建设大队盖起来的。他们把原来分散在各处的破烂不堪的旧房拆掉,利用了部分旧材料,在这里建起九十幢一楼一底的新房。另外还修了五幢社办公用房,一座水力发电站。现在烽火一分社全体社员都搬进了新房。基建队俱乐部和分社办公室,为了庆祝社员乔迁之喜,举行过晚会。在会上社员们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唱了一首动人的歌谣:
想从前,住烂房,眼泪汪汪。
晚上睡觉看月亮,一家大小挤一床。
遇到大风到处响,碰到下雨就抬床。
到而今,喜洋洋,家家户户住新房。
砖石柱头玻璃窗,灶房寝室和礼堂。
永远不忘毛主席,永远跟着共产党。(附图片)
  董福章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