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天津专区向电气化迈进
  全党全民动手,半年兴建二千多个水电站
为生产提供了强大动力,使生活越过越好
本报讯 记者邓子常报道:河北省天津专区高举起农村电气化的旗帜。到目前为止,全专区群众已利用水力、风力、沼气建成大、小型发电站八百二十九座,正多快好省地实现农村电气化。
天津专区自从洼地改造成功后,农活用工大大增加,特别是大量旱田改为水田以后,仅按新开稻田三百五十万亩一项计算,就要比往年种旱田用工多二千四百万个劳动日,等于全区男女整半劳力四十天的工作量。水稻在种植时间上要求也比较严格,繁忙季节就是停止一切副业生产,全部人力投入突击农活,劳力还不够用。为了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农民们迫切要求实行机械化、半机械化。然而使用机械要靠动力,牲口虽也是动力,但不能设想用牲口去拉大机械和水泵,这就需要用电力带动。此外,今年贯彻工农业并举的方针,全区建立了四万多个小工厂,工厂的机器不能用牛拉,也急需解决动力问题。
中共天津地委决定利用洼地改造以后全区已组成一个排灌系统——到处有水,到处有落差的条件,号召全党动手,全民动手,用群众智慧和力量,开展一个以水力为主的发展小型电站运动。
今年初春,地委指派负责干部,带领没有作过电站设计的技术人员和铁、木、瓦匠一起,首先在静海县北五里庄进行兴建电站的大胆尝试。结果在一条渠道上,利用落差只有一点二公尺的流水修成了第一座水电站。为了探索在更低的落差下是否能建站,他们把落差降低到一公尺、九公寸、八公寸以至七公寸,也都发了电。落差的秘密被群众揭开了。短期内就出现了第一批十座小型水电站。有了电,农民们不仅第一次用上了电灯,更重要的是利用电力和水能来带动小钢磨、铡草机等,实现了人们从沉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愿望。
第一批电站建成的喜讯传遍了全区。大大鼓舞了人们用自己双手修电站的积极性。不但铁、木、瓦匠和一般社员热心搞电站,就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也投入建电站的热潮中。青县上伍乡的妇女,自动拿出她们纳鞋底等副业生产收入,十七天建成了一座十八马力的“三八水电站”。安次县的少年儿童们,把拣来的碎铁、牙膏皮、破纸等卖掉,又节省买衣物的钱投资三千元,建成了一座“红领巾水电站”。一个接一个的新电站,有的建在闸门、抽水机站、虹吸管等落差较大的地方,有的建在河流、渠道上。这些电站事先都没有成套的资料,也没有正规的图纸和设计,而是社员们自己动手,边研究,边建设,并且学会了管理和使用的本领。
群众认真执行了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勤俭建站的原则。除了要购买发电机、电动机等机器外,电站的主要部分——涡轮室,完全是用木料、砖、石代替水泥结构,而水轮机也是用木料作成的。买不到发电机就用电动机改装来代替,因此,花钱也不多。由国家兴修的团泊洼水电站,投资六十万元,发电三百九十瓩,折合每瓩成本一千五百多元;而武清县宝稼营群众自办的水电站,投资一万一千元,发电七十五瓩,折合每瓩成本才一百四十多元。任丘县鄚州乡三铺村新建成的一座十马力的水电站,投资一千四百元(不包括发电机),能带动石磨一天出面粉八千斤,以每斤加工费一分钱计算,一个月就可收入二千四百元。当地群众兴奋地谈论着:电站建成投入生产一个月,老本就都回来了。
天津专区在取得了建设小型水电站经验的基础上,还提倡和支持群众搞风力、沼气以及小型动力机械发电。到目前为止,全专区已建成水电站一百零六座,风力发电一百二十八座,沼气发电五百三十四座,大电站六十一座,共计完成八百二十九座。正在兴建中的还有一千三百三十九座。仅据最早建成的四十多座水电站统计,共有八百三十多马力。如果用来带动水泵,按一天十小时计算,就可以腾出摇水车的二千六百多个劳动力,灌溉稻田一万七千多亩,如果使之带动小钢磨,一天八小时能出面粉三十三万多斤,让三千三百多个妇女带着三千三百多头牲口从磨房里出来参加农业生产;如果用来发电照明,能使四万多个农家有电灯。现在天津专区人民的干劲更足,决心更高地举起农村电气化的旗帜,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动力,使生产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


第2版()
专栏:

  只要干劲足 不怕条件差
  甘肃省八十多万亩春小麦亩产千斤
据新华社兰州13日电 甘肃省今年春小麦获得空前大丰收。在收获的九百三十一万亩春小麦中,有八十一万多亩平均亩产一千斤以上。其中亩产二千到三千斤的有一千五百多亩,三千斤到四千斤的有三百五十多亩,四千斤以上的有二十多亩。
甘肃省出现的春小麦大面积丰收,有的是在平原灌溉区,如张掖和武威;有的是在干旱地区,如定西和东乡。它不但出现在沙漠地区的敦煌和安西,也出现在像玉门火烧沟那样被四周戈壁包围的土地上。火烧沟是历来出名的戈壁滩上低产地,今年因为生产大跃进,有一千零八十七亩春小麦亩产一千斤以上。
甘肃省春小麦所以能够丰收,是在指标和措施上不断革命的结果。今年这个省的生产情况是:指标高一尺,措施高一丈,用指标带动措施,又用措施促使指标的不断修改,使生产经常处在高涨状态中。
今年1、2月省党代表大会及各级干部、群众会议彻底地批判了“甘肃落后论”者认为甘肃自然条件差,生产只能慢慢来的谬论,解决了先进指标和落后指标之间的矛盾,把粮食生产指标进一步提高。
今年春小麦播种时期严重干旱,下不了种,群众和干部在去冬今春大修水利的基础上,为了完成播种计划,提出“抢种一分是一分,保治一苗是一苗”的口号,千军万马,一齐动手大力用担水、背冰、开沟引水等办法进行播种,结果播种工作做得很好,播种期比去年缩短了半个月,全部做到条播密植,实现了多样良种化。
4月,春小麦播种以后,发现许多地方措施赶不上计划指标,有些地方计划指标停留在社队,没有做到措施到地,责任到人,有些地区措施不先进,个别地方没有措施。这时,各地为了解决先进指标和落后措施之间的矛盾,发起“比苦干,比措施,比进度,比实效”四比运动,省委并专门检查评比了三十八个计划亩产四百斤的县和市,这三十八个县和市的耕地面积占全省的41.4%,检查后对全省小麦增产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各地进一步增加追肥、增加灌水、锄草和加强防治病虫害。大部分地区做到三水四肥、四水五肥,许多地区的三类田几乎绝迹,个别县几乎百分之百变成了一类田,因此才获得了大面积高产成绩。


第2版()
专栏:

  充分发动群众搞好田间管理
  广东决心夺回高产荣誉称号
本报讯 中共广东省委最近召开的县委书记战地会议,紧急地讨论了广东省粮食生产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会议决定,充分发动群众,大抓特抓田间管理。会议并向全省党组织、全省人民发出:“认清形势,去掉骄气,拼命奋战四月,重新夺回上游”的战斗号召。
会议严肃地承认在全国粮食生产大飞跃中,广东省是比较落后了。几年来,广东省粮食生产,一向居于上游,是我国增产较快的省份之一,但是在此次早造粮食生产中,广东省却暂时地落在别省的后边,退居中、下游。放高产卫星方面,广东省连个三千斤的都没有。早稻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湖北省每亩平均八百斤,江西、湖南六百斤左右,广东省早稻加春收作物也不过四百斤。增产幅度方面,江西、湖南二省均在一倍以上,湖北省也在百分之一百左右,广东省却只有63%。会议找出今年早造生产广东省暂由上游退居中、下游的根本原因是:各级领导思想上有骄气,老大,对全国对邻省的发展速度估计不足;群众发动得不够充分。此外,生产准备不够,也是重要原因。
为了夺回在早造粮食生产中失去的上游地位,会议一致决定:晚造要赶上去,年终评比时的“高产”称号必须保持,上游的荣誉地位必须夺回。
会议认为搞好田间管理,是决定晚造能否赶上去、能否再居上游的关键。在田间管理上,会议决定抓好追肥和大面积平衡增产两条重点措施。
会议曾经着重地专题讨论了充分发动群众的问题。一致认为这是能否贯彻晚造田间管理要求,实现晚造大跃进的根本保证和基础。
(杜导正)


第2版()
专栏:

  压力和自觉
  林韦
许多人不喜欢“压力”这个字眼。这个字眼使人们联想到旧社会人压迫人的现象。其实,“压力”本身并不是坏的。对反革命分子和破坏革命法律的犯罪分子就都需要压力。不然,巩固人民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都是不可能的。除了无政府主义者,这种道理是人人承认的。
这里要谈的是另外一种压力——群众运动和高潮形势所造成的一种“形势逼人”的压力。
大跃进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都用“运动”来推进工作,在很短的期间突击完成大量的、在过去需要好多年甚至好多世纪才能完成的任务。从农村方面说,伟大的水利运动之外有积肥造肥运动,深翻地和改良土壤运动,农具改革运动,植树造林运动,除四害和卫生运动,扫除文盲运动,还有乡乡社社办工业的运动……。运动之多,规模之大,真是古今中外的农村所未有。收效之快,则一天抵得上二十年。前些时西南、东北和其他地区开农业会议,更进一步提到“周周运动”。这虽然不是说七天一定要有一个运动,但是如果按照农历每一个节令一个运动,也不过十五天左右。总之是要经常运动,不断运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不断革命”。
每隔一些时日就把群众的要求集中起来,提出响亮的口号,提出一项或几项奋斗目标和任务,组织广大群众性的运动来突击完成,尽快地取得确定的成果。然后再提口号,再组织运动。这应当说是一个很好的领导方法,是群众路线的发展。这种方法能够大大地加快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的速度,大大地缩短历史的进程。可是,有一些人却很不喜欢这样的领导方法,很不喜欢运动。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说运动容易造成一种压力,违反自觉的原则。各地情况和条件大有不同,而运动却有点“不由分说”、跑慢了就不光彩。
运动会不会产生压力呢?如果产生压力,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应当肯定,运动会产生压力。但这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在旧社会,人们各奔东西,各谋生路,干好事的也有,干坏事也自有一番“道理”,所谓“你也一是非,我也一是非”。那时候,现在这种压力当然没有,可是革命也没有,前途也没有,笼罩着的是反动统治呀!——这些已经太远了。说近一点,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在生产和建设方面是运动最少、压力最小的时候。结果怎样呢?从农村方面看,结果就是兴修水利和积肥工作进展很少,密植、复种、高产作物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的改革等许多方面,甚至后退了。1956年在特大自然灾害中所达到的生产水平,1957年只能略略超过一点。人民群众不愿意长期过又穷又白的生活,不愿意长期消沉下去,从1957年冬季起,他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重新掀起了生产建设的高潮,更大的高潮。结果怎样呢?无论在水利、积肥、改良土壤、田间管理、农具改革和其他方面,都取得了人们熟知的空前巨大的进展。夏收作物和早稻的增产,超过历史上任何年度。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规律:有了运动和运动的压力,我们的事业就会一日千里,势如破竹,冲决一切困难向前猛进。反之,没有了运动和运动的压力,人们爱干就干,不干就散,我们的事业就会迟迟不进,甚至向后倒退。
这里所谈的压力,是不是违反了自觉的原则呢?压力和自觉,是两个矛盾的概念。但是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考察,二者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界线。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正像辩证法所指示的那样,可以互相转化,统一起来。这一点,我们只要把压力形成的原因和它的结果考察一下就明白了。
这种压力是怎么形成的呢?概括地说,它的根源是群众的模范行动和先进的榜样。河南半年多就基本实现了水利化,淮北出现了四通八达的河网,湖北省并不肥沃的襄阳地区在小麦产量方面领了先,陕北榆林的风沙区出现了千斤沟,山西省清徐县农民自己生产了全部耕地所需的化肥……。当地的党和农民群众在创造这些奇迹般的成就的时候,他们并不一定想到要去“将”别人的“军”,他们只是想给人民创造幸福。但是,正好就是他们这些先进的榜样,向所有条件大体相同甚至条件更好的地区狠狠地“将”了一“军”。“人家能够做到,你们为什么做不到?”上级领导机关和广大的干部群众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出这样的质问。这样,一种很沉重的压力就产生了。
农民群众为着自身的利益而结成一体,苦干苦战,这是一种高度的自觉。这种自觉的努力创造了大量的奇迹,也就是先进的榜样。而先进的榜样却变成了对于其他地区的压力。简单说,就是群众的自觉变成了压力,这是一个转化。
这种压力产生什么结果呢?有很少的人会拼命地找出各种各样的外因、有利的客观条件以至一些偶然的因素来解释人家的成就。但是,大部分人将从先进的榜样学习到革命的干劲和正确的方法,根据自己的条件采取具体的措施,所谓学先进,赶先进。结果是工作大跃进,赶上以至超过原来的先进者,共同跃进。这样,原来较小部分的群众的自觉就发展成为更大部分的群众的自觉,原来不很深刻的自觉就发展成为更加深刻的自觉。把这个发展的进程归结成一个公式,就是“自觉——压力——更大范围和更深的自觉”。
这里可以看出,群众运动所产生的压力决不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强迫命令,而是革命压倒保守、积极压倒消极、朝气压倒暮气、红旗压倒白旗黄旗的表现。它标志着革命的向上的社会舆论已经形成,一切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歪风邪气已经失去市场。一切的革命同志,都应当举双手拥护这样的压力,热烈地欢呼和歌颂这样的压力。歌颂这样的压力,就是歌颂人民,歌颂人民的觉醒,歌颂伟大的革命高潮的到来。


第2版()
专栏:

  大倡协作 大改农具
  江西正组织更大规模的农具改革高潮
本报讯 目前江西省在农具改革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记者最近就这一问题访问了江西省农业领导部门的负责人。
负责人说,自去冬以来,江西至今共发明创造各种农具一万零五百八十件,已推广了二百多万件,农具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根据总路线的精神和要求来检查,还需要大干、特干一翻。在目前有这样几个急需要解决的:
一、领导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农具推广工作跟不上创造发明的发展。至今,许多专、县虽然成立了农具改革领导机构,却没有专人负责领导、一抓到底。一般是在开始时组织一下,号召一下,形成高潮后就放任自流了,以致发明创造多,推广使用少。有些创造出来的很好的农具,也没有大力组织推广;有的虽然推广一些,由于使用中又碰到技术问题,或者与群众使用习惯有矛盾,又被搁置了下来;有的农具接近试制成功,因为没有专门机构组织协作来帮助解决最后一道难关,使得无法进行推广。例如:全省各地创制的插秧机有五十余种,普遍存在有漫秧和分秧不匀的问题,由于没有组织协作共同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至今全省推广的还不到一千部。
二、部分地区由于看到今年全省计划生产一批拖拉机,便产生轻视小农具,等待机械化的思想,错误地认为:很快就要机械化了,搞小农具多此一举。新建、玉山、铅山等县派人上工业厅、农业厅坐等拖拉机,但积存在手里的双轮双铧犁却没有推广,农具改革也没有大搞起来。
三、由于手工业制造部门没有很好配合进行协作,造成:铁业社制造的农具全是铁的,木器业社制造的农具全是木的。许多木器社制造的改良耙轴、耙齿都是木的,不仅容易损坏,耕作质量也很差。星子县铁器社制造的盘耙的座位、耙架全是铁的,每个三百斤重,使用、运输都不方便,又浪费了许多铁。
四、部分承担制造农具的工厂对制造小农具不感兴趣。今年原计划工厂制造七万部打谷机和新式水车,现在工厂只承担一万一千部。
中共江西省委正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着手组织一个新的、规模更大的农具改革高潮。并已初步确定:力争今年内全省农业基本实现半机械化,能安装滚珠轴承的农具全部装上滚珠轴承。 (刘光辉)


第2版()
专栏:编后

  敢跃进就能跃进
夏收以来,高产纪录不断出现,道理何在?很简单:人们的思想解放以后,敢于提出跃进指标,敢于采取先进措施,经过苦干实干,真的就跃进了。如果思想不解放,不敢或不想跃进,即使客观条件再好,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江苏的太湖地区过去由于满足于“高产地区”的称号,几年间粮食递增率只有3.49%,去年的平均产量只有五百多斤。丢掉思想包袱以后,今年的产量就成倍增加,一下出现了十来个早稻千斤县。
广东今年早造虽然增产,但增产幅度不太大。现在广东人民在省委领导下,决心去掉骄气,苦干四个月,力争年终评比时再居于上游。这种雄心是可嘉的,这一愿望经过努力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第2版()
专栏:农业珍闻

  一谷双米的水稻
一粒谷里面包有两、三粒米的水稻,在广东高要县禄步镇马腌农业社试种成功了。现在试种的禾苗平均每蔸有十三穗,每穗平均一百七十四粒谷,每粒谷里一般有米两粒,多的三粒,米粒大小像丝苗米。
这种谷种是该社社员林爱去年从广西省梧州带回来,今年由青年生产队试种。


第2版()
专栏:农业珍闻

一个甜瓜十六斤
山西平遥县净联农业社第四生产队的一块四亩大的甜瓜地里,长着一株又粗又壮又长的瓜蔓。这株瓜蔓上边结着三个大甜瓜,其中一个最大的重十六斤,另外两个一个十斤,一个九斤。
这块瓜田每亩施基肥一百二十担;先后追肥六次,每次每株二斤;中耕锄草三遍。
这三个大甜瓜,已送到平遥县农业展览馆展出。


第2版()
专栏:

  这是事实,这是奇迹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 郑建楠
我很荣幸地参加孝感早稻丰产验收工作,我亲眼看到长风社早稻亩产一万五千三百六十一斤的高产奇迹。
7月30日这一天,社主任官木生和青年突击队员们种植的一亩二分一厘高产田收割了。我和一百二十多位验收代表一道了解了这块田的土壤性质,检查了这块田的植株密度,穗数和粒重,验收了这块田的稻谷产量,证实了这一切都是事实,都是奇迹。
首先,从这块田的土壤性质来看:这块田是“死马干土”,这种土壤性质是“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团糟”。过去常年产量百把斤,而今他们变死土为良田,变低产为高产,产量翻百番。这是事实,这是奇迹。
其次,从植株密度、穗数和粒重来看:这块田的株距一点四寸,行距一点六五寸,亩插二十五万九千四百多蔸,每蔸平均十一点三五穗,多的二十一穗,少的七至八穗,每亩有二百九十四万零八百穗,每穗平均有实谷八十八点六粒,每斤粒数一万七千粒,如按一平方市尺面积计算,就有五百穗,可收干谷二点五斤多(植株、密度都留有标本)。他们创造出史无前例的高度密植增产典型,这是事实,这是奇迹。
第三,从获得高产的技术措施来看:他们的经验是“掇秧全苗,早、密、肥、深”,他们主要掌握掇秧密植,根外追肥这两个主要环节,增加密度,保证穗数、粒数,提高粒重,获得高额丰产。在具体做法上:(1)掇秧密植,他们创造性地发扬了传统的掇秧经验,采取稀植掇秧(掇秧密度每亩约七万多蔸,比一般掇秧稀一半),延长掇秧秧龄(计四十五天,比一般掇秧时间约长一倍),这样在掇秧田内保持通风透光,供给足够的肥份,增加每蔸的有效分蘖,完成秧苗的营养生长并进入到穗形成阶段,保证了每蔸穗数和粒数。到6月17日打苞时,把同品种、同秧龄的掇秧补植在另一掇秧田内,采取行间加行,株间加株,小蔸补大,缺蔸补齐的办法,增加每亩蔸数。(2)根外追肥,在掇秧移入本田后,他们也成功的应用连续根外追肥的先进技术,从6月20日至7月5日的期间内,连续根外追肥十二次,每次用过磷酸钙一斤,草木灰五斤,人尿一桶(约四十五斤)加水一百斤,满足在高度密植情况下营养需要,从而提高粒重,使千粒重提高到二十九点四克,比同品种的一般田粒重增加15%左右。他们这样创造性地运用传统经验和先进技术,以及大胆首创在秧苗打苞时的移栽办法,这是事实,这是奇迹。
这块田虽然获得一万五千多斤的高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这里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如
(1)在掇秧田采取措施,抑制无效分蘖,把粒数少的小穗培育成大穗,或改用早粳16号或其他粒数、粒重较高的品种,用同样的密度,产量还会提高。(2)在现有密度基础上,再增加蔸数,产量更可大大提高。
这个奇迹告诉我们什么呢?
这个奇迹告诉我们:只要政治挂帅,人们思想大跃进,就必然带来了生产大跃进。长风社的青年突击队员们,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在各级党委具体领导下,突击队员们思想大解放,拿出冲天的革命干劲,因而创造出这个高产奇迹。
这个奇迹还告诉我们:“事在人为,人定胜天”这一条真理。长风社创造这个高产奇迹,他们没有什么好条件,也没有什么特殊工具,更没有什么“专家”指导,他们有的是钻劲和干劲,信心和决心,就这样创造出奇迹。这对“观潮派”、“怀疑派”、“条件论”者、“生产到顶论”者以及反动的资产阶级的“土地报酬渐减论”等等的谎言谬论,是一个有力的驳斥和回击。
这个奇迹又告诉我们,长风社的掇秧密植经验有着重大的生产和科学意义。他们创造性地发扬掇秧经验和运用先进技术,更大胆地首创秧苗在打苞时移栽的成功事例,这为高度密植保证每亩获得最高穗数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遗留下来的掇秧田还可补插一季晚稻,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增产更多的粮食。
这个奇迹又告诉我以及我们所有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者,新的农业科学已经在农村中、在农民群众的丰产田中不断涌现,今天出现的奇迹已经不是三千斤、五千斤,而是一万斤、两万斤甚至更高。我深深感到这个形势逼人,不容许我们再缓步挡车或彷徨不前,而要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要我们走出研究所,走向农村,深入生产实践,虚心地向农民群众学习,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又红又专、红透专深的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真正做到农业科学为生产服务,这是我在这次验收中获得的最大启示和教育。


第2版()
专栏:

  科学研究工作要奋起直追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植物生理研究所副所长 殷宏章
在一个星期里,我们在安徽枞阳县连着参加了两块高产早稻的丈量和收割,亲自看见亩产万斤以上的水稻“卫星”上天,感到无比的兴奋和鼓舞。
万斤以上的稻田一看就与一般的不同,真是“远看像城墙,近看像稻场”,一片密密麻麻的,金色穗子堆起一尺来厚。一块一亩左右的田,原想几个人半天可以搞完,结果百多人整整搞了五个多小时才完。
每亩万斤的产量,不仅没有看见过,国际文献中也没有过。在收割后,几位科学技术界的同志取了一些标本,回来作了一些简单的观察分析。第一块田产谷一万零一百四十二斤,测出草秆干重约合六千斤,加上谷产去水,每亩总产干物质约在一万四、五千斤左右。以每个分蘖三个叶子来测定,估计每亩“叶面积”总数合到二十六亩多,设想生长旺期为九十天,“净光合率”每平方公尺叶面每天计五克,每亩累积一万五千斤的干物质是完全可以获得的。第二块田产量更高,达到一万六千二百二十七斤十三两。我们也取了样,叶面积还没有测定,初步估计,比第一块还要高,总干物质要在二万斤以上。
这样的高产在生产中显然有重大的意义,打破迷信,解放思想,起了带头作用;在科学研究工作中也打开了一条新道路。一般国外的产量分析研究,丰产的谷类作物,每亩叶面积不过四亩,总干物重不过两千斤,产量不过六、七百斤,一切的研究也是在这个圈里打转。现在这个高产的一切的数据都超过了它们六、七倍至十几倍,这是一个新领域,其中有新的技术和新的理论,等待我们深入探讨,再进一步提高。
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显然是落后了,必须奋起直追。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已经决定把作物高产生理基础列为最重要的研究任务,计划总结高产经验,开展试验田,作一系列有系统的研究,在植物生理学中开展一个新的道路,配合生产,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劳动人民以盖世的革命气魄,冲天的干劲,无穷的智慧,创造出来这样的巨大成果,替我们打开新的途径,科学工作者必须虚心地向他们学习,跟他们结合一起,共同前进。他们的生产成就已超过国际水平,我们科学研究也要争取世界首位。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兴修水利要注意保护通信线路
自去冬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大量地兴修水利。在这汹涌澎湃的运动中,有少数地方对通信线路的保护注意不够。如河北冀中某地,修一条渠道与电线相距仅五公尺,平行达二十余公里,挖出的土将电杆根部埋二至三公尺,有几处线条距积土仅两公尺,这样使线条易遭损坏,电杆容易腐烂,线路移动很困难,排除积土更困难。有的在设计水库时,电线需要迁移,但事先不与有关单位联系,水库开工了,临时通知,要求很急;有的本来可以避开线路而没有避开,将电杆挖倒。以上种种情况,给通信线路的维护造成了很多困难。
保证不间断的通信,对国家政令的传达,经济建设和国防的巩固都是十分重要的。如通信线路遭到损坏,虽然是很短时间,但也能造成严重的后果。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今后水利建设的规模将更大。因此,建议各地在兴修水利中,要注意保护通信线路,并提出如下意见:
一、在勘察设计水库或渠道时,如发现有电线通过,应事先与有关主管部门取得联系;能够避开线路的应尽可能避开。
二、在动工前,应督促有关单位对线路采取措施,或迁移,或升高加固,因为架线人力的调遣,器材的筹运,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些主要干线,技术要求高,必须事先筹备。
三、各地人民委员会和农业社,应经常教育广大社员,注意保护电线,如发现有损坏,立即设法报告有关业务部门,并协助迅速修复。
解放军通信兵司令部工程处
张文东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垦荒积肥莫忘保持水土
我们在湖北北部曾发现有许多高丘或低山(坡度10°—15°),比较平缓的顶部或腰部目前已经耕翻垦荒利用,并且大部分是顺坡开,我们认为在这样瘠薄粗骨性山丘地上开荒(表土仅5—10公分),不太适宜。有的把岩石半风体都耕翻于地面了,这样不但对作物生长不利,相反会促进冲刷和水土流失。
我们还发现好多社员都在一些低山地大量铲草皮做堆肥。铲下草皮做堆肥当然是有肥效的,但是从长远利益来考虑,我们认为这样积肥不恰当。这一带丘陵地的土层极薄,林木极稀(日寇破坏掉),有的全为荒草地,而且坡度较陡。如果把草皮破坏,将来会引起更严重的面蚀和沟蚀,加剧水土流失。据野外土壤调查观察到好多山地和丘陵,由于植被破坏,现在已成为岩石裸露的光山。这种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将来后果的山地利用办法是不合理的,同时与党和政府号召绿化山地及水土保持是相违背的。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加剧,这两个问题值得当地政府和农业生产合作社注意。
         中国科学院土壤队 周明枞 王关禄


第2版()
专栏:

江苏省金山县各手工业社制造了大批“跃进牌收割器”在早稻收割中推广使用。
下图是民主社社员在使用这种收割器抢收早稻,它比镰刀的效率要快十四、五倍。
新华社记者 汪文华摄
  金星木业社的工人在赶制“跃进牌收割器”。


第2版()
专栏:

  打谷场上(木刻) 吴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