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让大字报永远发挥威力
邮电部各单位普遍建立大字报社
本报讯 记者袁木报道:邮电部采用建立大字报社的办法,继续有领导地把大字报这个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有力武器运用到今后的日常工作中去。到目前为止,这个部的二十一个司局单位已有二十个单位成立了大字报社。
各个司局单位的大字报社一般的都由本单位的党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担任社长,并由党、团和工会选派若干人组成编委会,在司局所属的处、科等基层单位,还挑选有若干积极分子作为大字报社的干事。有的司局还在处一级的单位中成立了大字报社的支社。大字报社的任务是根据各单位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同机关中的群众运动及存在的突出的问题相结合,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群众鸣放争辩,批评领导和进行群众性的自我教育,以达到活跃机关民主生活和改进工作的目的。大字报社还负责对大字报进行分类统计和综合整理,以便领导上及时整改,并且及时抓住对立面组织辩论。
这个部所属邮政总局的大字报社,根据本单位正在展开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正在人人进行整风思想总结和订立红专规划以及过去这个局不少人不大关心国内外形势的情况,最近特地组织了“人人献计个个献宝”、“又红又专红透专深”和“学习时事”等三个大字报专栏,发动群众在这三方面鸣放,并且把不同性质的大字报分类编排,编委会还写了简短的专栏发刊词,在重要的大字报前写上按语,因此使大字报中心突出,便于群众阅读和参加辩论,效果很好。譬如,汇兑处科员潘肇忠对几年来没有解决的改革汇兑制度问题提出了详细的改进意见,并且要求领导上立刻组织试点,他的建议已经被领导上接受。技术处科员侯晋源提出了如何以搞运动的方法开展业务的建议,并且要求领导上做一切工作都要抓住中心和及时评比,他的这篇大字报经过大字报社编委会写了按语加以推荐之后,各个处都根据这篇大字报组织了讨论,技术处领导上并且提出了8月份改进工作的初步计划,用大字报贴出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要求大家监督完成。在“人人献计个个献宝”专栏内,发表了邮票发行局提出苦战三昼夜搞好一项新邮票设计的跃进计划,其他单位也纷纷提出了新的苦战计划,这些大字报起了动员群众和相互评比竞赛的作用。
邮电部领导上最近对各单位的大字报社作了初步检查以后,发现有些大字报社还没有能够经常发挥作用,因此,他们除要对有些大字报社做一番组织整顿外,着重要求各单位党组织加强领导,要通过党、团和工会组织发现和培养一批能够经常运用大字报的积极分子,让他们起带头作用,并且要求各个大字报社要及时整理群众的批评和建议,提供领导上及时处理,以巩固和提高群众写大字报的积极性。


第4版()
专栏:

  “应当永远使用下去”
  一遥
伟大的整风运动即将结束了。一年多的整风运动,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现在,整风运动虽然即将结束,但为了持久而广泛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整风的精神还需要永远地保持下来,并贯彻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
在整风中,曾经发挥了巨大威力的大字报,就是我们需要继续保持的一个有力的武器。因为就整风运动来说,诚然是将要结束了。可是,就社会主义建设以至共产主义事业来说,这个空前巨大的运动却正在方兴未艾,它将永无结束的时候。在整风运动中,因为有矛盾、有斗争,所以大字报能够发挥作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同样有矛盾、有斗争,大字报为什么就不能够继续发挥作用呢?
不少的单位,在反右派和整风运动末期,大字报日渐冷落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原因是缺乏领导和具体的组织措施。在这方面,必须继续总结和创造新的经验。今天本报介绍的邮电部和四川省监委机关建立大字报社的办法,是值得各单位重视的。
建立大字报社,这在大字报的发展上是一个有意义的创举。和过去一样,大字报仍是大家写、大家办,针对工作中和群众思想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和争辩,密切联系机关中的实际。不同的是,大字报有了个“社”,就可以经常有一个机构来领导和组织这项工作,更集中、更有计划地讨论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以便将机关工作迅速地推向前进。这就为贯彻执行把大字报“永远使用下去”的方针找到了一条具体的措施。看了邮电部大字报社的例证,一些丢掉大字报这个武器的人应当受到启发,很好地将它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第4版()
专栏:

  大字报永不褪色
  罗运钧
在中共四川省监察委员会机关里,最近有这样一股风气:
哪个处需要知道什么情况,“到大字报社了解去。”
哪个人有什么意见,“到大字报社发表去。”
领导同志又提出了什么要求,“到大字报社看看去。”
党支部有什么新的活动计划,“到大字报社抄一份去。”
在这里,大字报使干部思想不断提高,大字报使机关工作不断前进。
省监委机关的大字报社,是在双反后建成的,它是整风中大字报活动的发展。
当人们跨进省监委机关大字报社时,“支部生活”、“红专”、“跃进”、“百花”、“测验”、“评比”、“鸣放”、“劳卫”、“创议”、“采风”十个大字报专栏,非常醒目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从书记到全体干部,都在这十个栏目里张贴大字报,各抒己见。在这个机关里,使人感到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生动活泼局面。
揭开一本封面上写着“董弼忱同志来稿登记簿”字样的本子,上面登记着三十多篇大字报的题目,从它的内容看,有对问题的探讨,有对工作的意见,也有谈工作,谈思想的诗、词、歌、赋。这便是省监委副书记董弼忱同志,两个月来所写的大字报的缩影。机关领导人对大字报重视,大字报就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巩固提高。省监委三个驻机关的专职副书记,平均每天都要贴出一张大字报。他们对大字报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兴趣,是因为大字报帮助了他们的工作,他们往往从大字报上发现许多重要问题,作为他们研究工作、指导工作的依据。7月上旬,在
“红专”栏里,出现了两篇对监察工作种
“试验田”问题的大字报,一篇认为监察工作种“试验田”很难保持永远先进,种试验田的作用不大。一篇认为监察工作没有种“试验田”的必要。这就引起了省监委领导人的注意,副书记董弼忱和钱寿昌同志,都就这个问题贴出了启发性的大字报,引导大家就种“试验田”问题开展鸣放辩论,逐渐统一思想认识,解决了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监察工作种“试验田”的问题,推动了业务工作,提高了干部思想。
机关领导人有许多事情都通过大字报和干部商量,有许多工作也通过大字报和干部讨论,大字报已成为省监委领导人贯彻群众路线的工具。一张用顺口溜编成的“工作日志”大字报,特别引人注意,这就是副书记石础同志到雅安工作时,每天的工作安排和活动,征求大家对她的工作提意见,对大家启发很大,特别是对下乡的干部有很大帮助。
特别使人关心的,要数“支部生活”栏。在这个栏里,有支部工作安排,有机关的学习计划,也有个人的红专规划。不久前,“支部生活”栏里贴出了一张有关干部理论学习安排的大字报,引来了不少抄写这个学习计划的人,也有不少人对这个计划提出了修改意见。这是机关支部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省监委机关支部的许多决议,就是用大字报经过大家讨论后,才作出决定的。大字报丰富了机关支部工作的内容,机关支部工作的活动促进了大字报永远前进。
省监委机关党支部书记李维实同志告诉记者:“我们的大字报之所以能永远前进,就因为它能使政治与业务相结合,不断提出中心,进行不断革命。”省监委建成大字报社初期,虽然有十个栏,但许多同志都热中于“百花”,谈文化艺术的大字报特别多,由于政治没有挂帅,大字报的内容显得贫乏,继而转向低潮。这是一个教训。5月下旬,机关中要抽调一批干部参加省委生产检查团下乡工作,大字报便紧紧抓住这个时机,组织大家以“下乡应作些什么”为中心,发动大家张贴大字报。这时,“中心工作与监察工作如何结合”,“当主人还是当客人”,“当主帅还是当参谋”等大字报像雨后春笋,展开了热烈的鸣放辩论,掀起了贴大字报高潮,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工作问题。这项辩论逐渐进入尾声时,又出现了一张批判机关里种的“试验田”庄稼长得不好的大字报,大字报社迅速把辩论中心转移到劳动锻炼上去,以掀起第二个辩论高潮。这不但使同志们对劳动观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全体干部经过三天苦战,改变了庄稼的落后面貌。紧接着,又以“学习南部县区乡干部的工作方法”,“怎样对待整风第四阶段”,以及“下乡干部是蹲点还是跑圈”等问题为中心,在大字报上开展了鸣放辩论。这样,大字报既务虚,又务实,既抓政治,也抓业务,大字报就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断革命,不断向前发展。
在这里,大字报已成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6月下旬,牟绪平同志贴出了一张以“报告自叹”为题的快板大字报,批评了各个处积压案件的现象,引起了全体干部的注意。档案审批处立刻贴出了五天清完积压档案,迎接党的生日的大字报,经过五昼夜的苦战,共清理案件一百件,申诉四十件,人民来信二十三件,并保证了案件处理质量,打破了历来一两天才办一个案件的惯例。工矿监察处和地方监察处也卷入清理案件的活动,并向案件审批处贴出了挑战书。
随着大字报的不断巩固和发展,省监委机关出现了日新又新的气象。
(原载四川日报)


第4版()
专栏:

  北京市人代会听取预决算报告
  今年预算支出的构成有显著变化
  经济建设费占支出总额四分之三行政费大大减少
新华社12日讯 北京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2日在政协礼堂开幕。
上午八时四十分,彭真市长宣布大会开幕。
北京市副市长张友渔在今天的会上作了关于北京市1957年财政收支决算和1958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的报告。他说,1957年北京市财政收支预算的执行情况是良好的。执行的结果,保证了去年国民经济计划的超额完成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张友渔接着谈到1958年的财政收支预算,他指出,为了把首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地和一个现代化的城市,1958年预算收支都大大增加了,而支出的重点首先是工业的投资,今年用于地方工业的支出比去年增加六点七二倍,用于配合工业建设的城市公用事业支出增加87.55%,教育方面支出增加14%,行政管理费支出则减少7.4%。报告说:今年预算支出的构成有了显著的变化。经济建设费由去年占支出总额的46.71%上升为75.98%;行政管理费由13.63%下降为5.49%,绝对数也减少二百零八万元。
大会接着由副市长程宏毅作关于改革商业工作的报告,他详细地报告了北京市商业工作进一步为生产服务,商业、服务业的跃进,调整商业网和改革经营管理的情况,提出了今后商业工作的任务。程宏毅说:北京市商业、服务行业的改革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用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标准来衡量还是不够的,还没有达到社会主义商业应有的、同时也是可能达到的更高水平,因此,绝不能有丝毫的骄傲自满,要推动全市商业、服务行业工作的继续跃进。
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六百零九位代表。下午代表们分成小组讨论这两个报告。会议将继续举行。


第4版()
专栏:

  抗议美蒋在台湾海峡制造紧张局势
  厦门市三万人举行水陆大游行
新华社厦门12日电 厦门市各界人民三万多人10日下午分别在水上和陆上举行示威游行,坚决要求美英侵略军立即从中东撤出去,并强烈抗议美蒋在台湾海峡制造紧张局势。
当天下午三点多钟,分别乘着轮船、帆船和舢舨的两千多名海员、渔民和航海俱乐部运动员们,从第一码头出发,在厦门海峡举行示威游行。同时,另一支由两万多名工人、农民、归国华侨、侨眷、学生和来自前沿村庄的扛着机关枪、步枪的民兵,以及其他各阶层人民,在市区举行了示威游行。中共厦门市委书记萧枫,厦门市副市长张楚琨、许祖义等党政负责人也参加了这支游行队伍。参加游行的人们情绪激昂,不断高呼“美英侵略军从中东滚出去!”“美国侵略军从我国的台湾滚出去!”等口号。
人们高举着的图表和模型,显示了厦门市人民以实际行动保卫和平的决心。厦门通用机器厂炼钢工人从开展“声援中东人民生产月运动”以来,每日的钢产量已比上月底增加了70%以上。同金门岛隔海相望的何厝乡的青年们,决心努力增产粮食,以增强祖国保卫和平的力量。
最近半个月以来,厦门市已有十七万多人签名反对美英帝国主义侵略中东的罪行。市民们还一致表示,随时准备支援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第4版()
专栏:

  朝鲜政府代表团离天津去唐山
据新华社天津12日电 以李周渊副首相为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今天下午由对外贸易部副部长林海云、河北省副省长马力陪同,离开天津去唐山参观访问。
贵宾们在天津先后参观、访问了天津市工业技术革命展览会,居民生产和生活全部组织起来的天津市鸿顺里,和海河建闸工程工地,天津新港、天津钢厂、天津染料厂、广开造纸厂,以及天津专区胜芳镇等。


第4版()
专栏:

  孟戴斯——弗朗斯和罗兰·杜马离北京回国
新华社12日讯 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来我国访问的法国前总理孟戴斯—弗朗斯和法国民主社会抵抗联盟议员罗兰·杜马,今天上午乘图——一○四飞机离北京经莫斯科回国。
前往机场欢送的有: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张奚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连贯,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等人。


第4版()
专栏:

  谴责英国当局迫害进步教育事业
  港九工人农民发出正义吼声
新华社香港12日电 香港工人、农民愤怒谴责香港英国当局无理强迫培侨中学校长杜伯奎离开香港和对中国人民爱国教育事业进行的迫害。
港九工会联合会昨晚特别举行全体理事会议讨论最近发生的事件。许多工会代表在会上对香港当局纵容美蒋特务分子所开办的学校进行各种敌视中国的活动,对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却进行迫害,纷纷提出了指责。理事会议表示港九工人坚决支持培侨中学坚持爱国教育的方向,并且表示要维护香港同胞举办爱国教育事业的权益。
11日晚,香港、九龙有四十四个工会派出代表一百多人代表港九工人前往培侨中学进行慰问。许多工会代表在慰问会上宣读了由工人们签名的慰问信。香港太古船坞华员职工会、港九摩托车业职工总会、港九纺织染业职工总会和香港洋务工会等十多个工会,连日都分别举行集会,向英国当局表示抗议,并且表示坚决支持培侨中学。港九劳工教育促进会10日晚上也举行了代表会议,出席这个会议的四十多个会员工会的九十多个代表愤怒地指出:香港英国当局企图用各种迫害手段来使香港的中国同胞不敢爱祖国,这种政治阴谋是徒劳的。
香港、九龙郊区的农民也集会声援教育工作者的反迫害斗争。在香港种植总公会9日举行的会议上,出席会议的各区农民代表六十多人愤怒地指出,香港英国教育司向来敌视中国人民爱国教育事业,例如曾干涉九所学校悬挂中国国旗、曾借口违反“教育条例”强行把青山农民识字班的工作人员“判罪”,这些都表明了香港英国教育当局以“政治”为幌子进行着不可告人的活动。九龙城和荃湾区的农民代表也表示坚决支持培侨中学和教育工作者的反迫害斗争。
11日,港九又有三十多所中、小学校的教师代表一百五十人前往培侨中学向全校教职员工进行慰问,许多学校的教师还写了慰问信。(附图片)
8月7日晚上,广州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医学院、广东师范学院的培侨中字校友和港澳学生,在华侨大厦慰问被香港英国当局迫害的杜伯奎(前排左起第二人)。新华社记者 王 南摄


第4版()
专栏:

  定居游牧 人畜两旺
  呼和淖尔牧民欢度新生活
本报讯 多年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如何达到“人畜两旺”?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呼和淖尔牧业生产合作社采取“定居游牧”方式,已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社位于滨(哈尔滨)洲
(满洲里)线右侧不远的呼和淖尔
(蒙语:兰色的湖)南岸,这里水草丰茂,交通方便。但由于过去牧民们赶着牲畜,带着蒙古包常年游牧在无边的草原上,经常受到风霜雨露的侵袭,疫病不断发生,因而严重地影响到人畜的安全。1954年6月牧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后,社员们响应了党和政府的号召,采取了“定居游牧”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一方面把老弱妇孺和笨重的家具放在定居地,进行定居地的建设,一方面由年轻力壮的男女牧民继续走“敖特尔”(蒙语:牧场放牧)。这样,便解决了“游而不居人遭罪,居而不游牲畜遭罪”的矛盾,通过定居游牧使人畜享福,并且达到人畜两旺。
这个社初建立时只有大小牲畜二千四百多头(只),经过定居游牧,改进饲养管理和改良牲畜品种,数年来除卖给国家牲畜二千多头(只)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外,现在大小牲畜已经发展到七千多头
(只),其中还有近千头(只)是第一代优良品种。这个社在定居地上搭盖了永久性的宽敞的棚圈,在为老弱幼畜搭盖的暖棚顶上抹了泥,棚圈的向阳的墙上还开了数面窗户,使牲畜拉下的屎尿能很快被风吹干,牲畜也不会受到暴风和雨、雪的侵袭,对牲畜的发育繁殖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由于实行了“定居游牧”的生活,老弱妇孺,特别是孕妇不再跟着畜群游动,促进了人口兴旺。据这个社近三年统计:三十一个妇女已经生了二十九个小孩,其中90%以上采用了新法接生。目前正在妊娠的还有四个妇女。牧民妇女色恩虎横过去曾怀孕和生产过九个孩子,由于经常游动,加上风雪雨露的侵袭,有三个孩子就在怀孕中流产了,其余六个孩子,也因为蒙古包里地上潮湿,或者传染上性病、疫病等病症而死去。解放后,色恩虎横在定居地上新生的两个胖娃娃都很健壮。最近,这个社正在定居地上为孩子们筹建一座托儿所。
随着定居游牧的实现,牧民们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起来了。现在,这个社的学龄儿童已全部入了学,其中由中学毕业的就有七个。此外,85%的青壮年已摆脱了文盲状态。这个社的文娱活动也比较活跃,社里有收音机、留声机、幻灯和胡琴等各种文化娱乐工具,社员们经常聚集在图书室阅读蒙汉文书报,收听蒙语广播和蒙古歌曲,过着和过去截然不同的新生活。(附图片)
这是呼和淖尔牧业社七十一岁的老社员吉纪勒在喂猪。她现在饲养着两口母猪,一口种猪。两口母猪已生十五个猪娃了。新华社记者
 向树廉摄


第4版()
专栏:

  走向定居的哈萨克人
  本报记者 王安 夏格尔
草原变了样牧场起新村
天山西部巩乃斯河上游,是一片肥美的草原。哈萨克人过去春秋两季,都在这里牧放畜群。几年前来过这里的人都知道:春天,这里上万顶哈萨克帐篷,沿河两岸星罗棋布;夏天,哈萨克人都随着畜群转移到深山游牧去了。这里剩下的东西只有寥寥无几的几间土房,和零零散散的几片无人照管的庄稼,草原上显得寂寞、冷清。旅行的人路过这里,如遇到草原上特有的狂风暴雨,往往连一个避雨的地方都找不到。
今年夏天,草原上却非常热闹。昔日哈萨克人饮马的巩乃斯河两岸,出现了一处处田连阡陌、鸡犬相闻的新村。村外,碧绿的小麦、玉米一眼望不见边;村里,宽阔笔直的街道两旁,排列着几十座、几百座玻璃窗房舍。这些房舍修建的虽很简陋,但刷得粉白。沿河走去,到处都在修盖着新的房屋,有的墙土还没有干,有的正在打着围墙。新源县定居得较早的卡拉阿希村九十户牧民中,二十户没有房屋的今年都盖了新房。加禾拜克老爹七十多岁了,盖房缺少人手,邻近的生产合作社就派人去帮他盖。一位白胡子老人告诉我们:原来游牧在巩乃斯河上游一万多顶帐篷的哈萨克人,近四五年来盖房定居的总共有八千户。河两岸牧场上已经出现了几十处从几十户到五百多户的大大小小的哈萨克新村。
生产发展的花 生活改善的果
过了千百年住帐篷、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的哈萨克人,盖了房子定居下来,参加农业和副业生产,过着有文化的生活,这是草原上极其深刻的变化。我们在草原上也看到一些倾颓的土房子,据说那是若干年以前,反动统治者强迫牧民定居时修盖的,以后牧民由于生活困难,不得不仍然游牧在外。房屋没有人住,就日渐坍倒。为什么在近四五年来,哈萨克牧民大批自动的盖房定居呢?新源县一区二乡乡长都斯木汉回答记者说:在他领导的那个乡里,刚解放的时候,零散的耕地不过五千亩,定居的人不过二十户,今年全乡粮食播种面积已经超过了一万四千亩,平均每户哈萨克牧民已有三十多亩耕地和二十几头牲畜。牧民买里格衣扎拉,过去是一个只有一匹马和一头牛的贫苦牧民,解放后,人民政府贷给他十五只羊,1951年他才开始种一些庄稼,到1956年时,大小牲畜已经发展到近三十头,耕地四十亩了,一年能收两千多斤粮食。牧民看到了经营农业生产的好处。现在,这个乡的五百多户拥有耕地的哈萨克“牧民”,已全部盖了房子定居下来。
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改善,也促进了牧民的定居。卡拉阿希村光明生产合作社主任沙纳特的两间房子里,就摆着两张木床,一只箱子,还有被褥、衣服、瓷器、茶炊、缝纫机等。这些家具,几乎都是最近几年新添置的。他说,解放前他一家人一顶帐篷搬家时,只要五头牲畜驮;现在家具器物一顶帐篷放不下,七头牲畜也驮不了,他笑着说:“现在也不想搬家,也搬不动家了啊!”
  合作化给定居铺平了道路
巩乃斯河两岸的哈萨克牧民从1953年就有人盖房子,开始定居下来。但是,当时少数“定居”的牧民在夏季又不得不到深山去牧放牲畜,常常随着牲畜游牧几个月,而荒芜了农田。1956年大规模的合作化运动在草原上开展起来以后,才解决了农业牧业生产不能同时兼顾的矛盾。合作社开展了多种经营,增加了社员的收入,同时也抽出劳动力大量修建房屋,成批的牧民也就真正定居下来。卡拉阿希村1956年只有十二户牧民“定居”,1955年组织了合作社后,今年九十多户牧民已全部定居。阿希期阿訇去年没有入社时,夏天为了赶着自己的十头牲畜到夏季牧场放牧,三十一亩庄稼因为没浇上水,几乎全部旱死,只收了四百五十斤粮食。今年他早早参加了合作社,牲畜由社里放牧,他参加了社里的农业生产,盖了三间新房子定居下来。光明生产合作社的一百多户社员没有入社以前,家家户户夏天都在深山游牧。今年,全社的一千五百多头牲畜由九户社员组成的畜牧队赶到深山去游牧,其它大部分社员都定居参加了农业、林业、养鸡、淘金等多种生产。光今年新开荒地就有六百多亩,全社三千七百多亩地计划要达到亩产粮食八百斤,林业收入就等于二百多只羊,农业和副业的收入大大地超过了牧业收入。这个社成立两年多以来,除了给没有房屋的八十多户社员盖了房屋以外,还修了办公室、学校、俱乐部、仓库、图书室和招待室等公用房屋。
新生活新风俗
定居了的哈萨克牧民,已经开始过着一种崭新的生活。完全定居了的卡拉阿希村,九十多户牧民的五十多个学龄儿童都上了学校,四十多个初小学生上了本村生产合作社办的学校,十六名初中生和高小生每天骑马到新源县城里上学。我们走进光明生产合作社女社员艾里木汗的家,老妈妈正在玻璃窗前绣着一方花头巾,笑哈哈地听她刚从小学毕业的女儿欧姆特汗读着苏联哈萨克诗人江布尔的诗集。两间住房上下粉刷得雪白,显得明朗、宽畅、凉爽。艾里木汗过了四十多年游牧生活,她说那种跋山涉水的生活,特别是妇女在搬家时又要照管孩子,又要拆帐篷、搭帐篷、挤奶子、做饭……那种生活,和今天简直不能比。(附图片)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一区二乡,是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新建起的一个大村落。这个乡已经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牧民定居了下来。图为这个村新盖的一部分房舍。
新华社记者 武纯展摄


第4版()
专栏:

  周恩来总理八月六日在郑州参观了冀、鲁、豫、陕、晋、苏、皖、京八省市滚珠轴承展览会。参观中,周总理连声称赞土法制造的滚珠轴承好。魏德忠摄(新华社稿)
  周总理在展览会的实际操作馆,亲自拿起工人们锻造轴承用的铁锤,试试它有多重。魏德忠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