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这件事要提倡
田连阡
湖南、福建等地一些农业社开办公共食堂,集体吃饭,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农村新事。它标志着农民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上的新发展,新趋向。在个体经济时代,农民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适应着这种分散的个体经济制度,吃饭也是一家一灶。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广大农村已经合作化,生产再不是以家庭为单位,而是以社为单位在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建设运动和广泛开展着的技术改革运动,使广大农村经常处于紧张的突击状态,劳动力普遍感到不足。集体的生产和紧张的劳动,必然要求有同它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由一家一灶发展成为公共食堂,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报纸上介绍过的农村托儿所,以及缝衣和磨面的组织,也都是适应集体大生产的要求而产生的。
开办公共食堂好处很多,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了生产劳动者和生产劳动时间。大量的妇女可以从烦琐的柴米油盐中解放出来,投入生产劳动。单身汉子的生产劳动时间也因为有了食堂而可以增加。一般劳动者吃饭时间一致了,就可以省得在生产时你等我,我等你,耽误时间。另一方面,是对改善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大有好处。从前在做饭和吃饭问题上发生的争吵将大大减少,人们的团结将日益加强。人们的智慧从个体生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了,就必然向集体事业和文化、政治方面发展。这对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也必然会发生推动作用。
根据各地举办公共食堂的情况,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进步的东西,应该提倡。但是,由于我国农民几千年来一直是生活在小小的家庭圈子里,对公共食堂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疑虑。所以各地在兴办时一定要详细地向农民群众交代政策和具体做法。据说,有的地方有些农民误认为公共食堂就是所谓“大锅饭”,在参加食堂以前就加紧挥霍浪费自己家里的存粮,甚至请亲戚朋友来大吃大喝。这说明他们还不了解举办公共食堂的道理。今后必须用加紧教育的方法来消除这种现象。


第2版()
专栏:

促进生产发展和集体主义思想成长
农业社办食堂一箭双雕
本报讯 最近湖南邵阳、桃源县,湖北公安县和福建安溪县部分地区的农业社,在农业生产大跃进、劳畜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根据社员自愿参加的原则,经过试点举办公共食堂,受到群众欢迎。
福建安溪县委合作部总结公共食堂有八大好处,主要是:一、吃饭时间一致了,社员出工、开会和学习都不再互相等待了,可以节省出许多劳力用于生产;二、可以把妇女劳动力从做饭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增加了一批劳动力;三、解决了单身汉做饭、喂猪的困难;四、家畜家禽集体喂养了,社里的轻微劳动就多一些,稍能劳动的“五保”户都可以参加工作,这样就减少了“五保”户,减轻社员负担;五、有计划地用粮,就可以消灭吃过头粮的现象,也没有人闹粮食问题了;六、便于发展集体副业;七、过去夫妇、妯娌、姑嫂、婆媳之间,往往因做饭、吃饭问题闹意见,现在这种现象没有了,家庭和睦了;八、人畜分居,卫生情况大改善,社员心情舒畅。把这些好处归结起来,就是增加了劳动力,减少了粮食问题的矛盾,团结了群众,提高了社员集体主义的觉悟。安溪县委合作部还专门总结了湖头乡高山社办公共食堂的成功经验,加以推广。
在开始这一工作的时候,这些地方都首先向群众进行充分的宣传教育,交代清楚政策界限,避免群众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疑虑。有些地方成立集体食堂后,有人说:“吃大锅饭可算平均啦!”还有的人提出:“实行集体吃饭、集体居住后,还要不要多劳多得、多劳多吃;是不是还有饲料地,猪、羊、鸡、鸭等是否还可以喂;生活资料是否还属于私人财产”等等。这些误解,经过解释后消除了。


第2版()
专栏:

新疆小麦空前大丰收
宁夏地区估计可比去年增产八成
本报讯 当全国各地小麦丰收捷报频传的时候,夏收季节较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一千一百万亩冬春小麦获得空前未有的大丰收。根据各地实收和田间预测,全区小麦平均单产可达二百一十斤以上,比去年增产三成左右,比历年单产最高的1954年增产13%以上,创造了新疆历史上小麦单产突破二百斤大关的丰收年。
小麦是新疆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疆粮食作物面积40%左右。由于小麦获得大丰收,今年麦子的总产量可达到二十三亿斤以上,比去年增产33%。6月中旬以来,早暖的南疆地区和吐鲁番盆地五百多万亩小麦已全面开镰,天山北部从玛纳斯河两岸到伊犁河谷千里沃野上也已一片金黄,7月中旬可以收割。自治区各地小麦长得比任何一年都好,秆高齐胸,穗大粒满,每亩植株都在三十万株以上。最近,各地丰收喜讯频频传来。新疆主要产麦区喀什专区二百多万亩小麦平均单产可达二百二十斤,比去年增加30%以上。和阗专区根据收获情况,单产都在二百五十斤左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百万亩小麦今年也将获得九年来最大一次丰收,根据鉴定,平均单产在二百五十斤以上。伊犁垦区二十二万亩单产可达到四百斤,并有一万五千亩千斤麦田。
自治区今年小麦大丰收是各族农民在党和各级政府领导下,鼓足干劲,在去冬今春艰苦奋战的结果。解放前,新疆小麦栽培技术很落后,产量也很低。1949年平均亩产只有一百二十斤,解放后产量逐年提高,但最大的丰收年——1954年单产也只有一百八十三斤。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鼓舞下,各族农民在去冬今春鼓足了干劲,全面改革了耕作技术,播种上的撒播现象已基本消灭,普遍实行了条播密植,80%以上的冬麦进行了冬灌。过去在小麦生长期间很少进行田间管理,草和麦苗一样高;今年大部麦地都进行了春耙保墒、追肥和除草。今年入春以来,南疆旱象较重,广大农民就展开打井抗旱运动,并采用勤浇浅灌办法节约用水,使所有麦地都浇了两次水到四次水,保证了小麦返青、拔节、孕穗和灌浆。(谈风)
本报讯 宁夏地区小麦开始成熟,在黄河两岸纵长达六、七百里的银川平原上,一片金黄色的麦海。今年全区二百八十多万亩小麦,据初步估算总产量可达到七亿四千多万斤,比去年增产三亿二千多万斤。现在回汉族农民正在积极赶制收割农具,有些地方还开展了夏收大辩论,提出“五天地净、半月场光”和“比快,比早,比细收,比净,比交公粮和完成统购粮”等六比口号,迎接这个空前大丰收。黄河两岸的银川平原上,据田间鉴定和预测,今年一百多万亩小麦平均亩产可达到四百七十多斤,比去年每亩增产60%多。 (马玉平)


第2版()
专栏:

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了
惠明深
在夏收夏种的季节里,我访问了因发明“地下瓦管灌溉渠”而著名全国的河南省偃师县东寺庄农业社。
这个社连续三年小麦丰收,一进村庄就给人一种崭新的印象。在东寺庄访问的几天中,我不仅看到青年、壮年妇女成了生产上的主力,而且年过古稀的老大娘们也干劲很足;妇女们怀着无限的喜悦,歌颂社会主义给她们带来的幸福,衷心感谢毛主席。
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是妇女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现在东寺庄农业社有了幼儿园、托儿所,有公共食堂,有动力带动的钢磨磨面,有缝纫组和做鞋组,一向由妇女承担的家务劳动大为减轻并得到合理组织。如果说废除了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是妇女的一次大解放,那么这又是妇女的一次大翻身,一件大喜事。
当我走进这里的幼儿园时候,一群天真活泼的小朋友围上来拉着我的手问叔叔好,唱歌给我听。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会了唱歌、跳舞、撑旱船;学会了拾柴、扫地、拔草;懂得了礼貌。虽然他们没有很多的玩具,但孩子们都是吃罢饭就自己到园里来了。
托儿所(抱娃娃组)的保育员都是老大娘,对待孩子和自己的一样。到吃奶的时候,就送孩子到妈妈劳动的地方喂奶。
东寺庄从去年就组织了幼儿园,现在已有两个幼儿园、九个托儿所。四个教养员二十七个保育员照看着三百二十五个孩子,占全社六岁以下孩子的94%。孩子送到幼儿园,一月出不到十个工分;在托儿所里的小孩,最多也用不到三个劳动日的报酬。
食堂是夏收前才办起来的,十个生产队每队一个。下工钟声一响,社员们就从地里、场上聚集到饭场上来,买上饭一家一堆的吃起来。一边吃着饭,一边听有线广播的祖国各地建设消息,悦耳动听的乐曲。队里还利用吃饭时间,给社员读报和布置生产工作。
开始办食堂,大部分社员们热烈拥护,但也有不赞成的。有的老年人认为人多没好饭,不会合口味;有的年轻妇女还害羞;还有人怕不分吃多吃少,一样摊粮摊钱。干部向群众解释了为什么办食堂,怎么办法,它的好处,不愿意到食堂吃饭的也不勉强。起初有些户没参加,两天以后都来了。全村三百零一户一千六百五十人除了产妇和病人以外,都到食堂吃饭了。社员们满意地说,没想到食堂做的饭还满好吃呢。
在食堂里吃饭很方便。一个管一百五、六十人吃饭的食堂,只用三、四个炊事员。吃饭发票,以户为单位,吃多少就出多少粮食。
现在,东寺庄社的妇女已不再推磨磨面。用锅驼机带动着两盘钢磨磨面,供全村一千六百多人吃,光这一项就节省出来四十个劳动力,四十头牲口。
缝纫组从成立以来,已给社员做衣服五百多件,做一身衣服只出五个半工分。
解决了磨面、做饭、看孩子、缝衣服等主要家务劳动之后,东寺庄社的妇女劳力便解放出来,达到了全勤生产。过去缠在家里经常不能下地生产的妇女全、半劳力一百二十七人,能去地生产但因家务劳动的牵扯要晚出早归的一百零一人,现在,她们中的大部已经投入生产。
我访问了青年妇女突击队的一排二班,班长刘仙娥告诉我,自从成立突击队以来,没人缺过一次勤,夏收中每晚都突击到十二点,她们帮助过五个队突击收、种。
妇女劳力解放了,社里劳动力增多了,也增加了社员的家庭收入。八队社员钟巧芳有四个孩子,又看孩子又做饭,经常不能下地,即使去地也老是落到别人的后头。现在,两个小孩送到了幼儿园和托儿所,一家人在食堂里吃饭,到夏季预分截止,已做五百多工分。她说:“我想着‘锅台转’尽转一辈子了,谁想到今天还能走出灶房门,真好极啦。”像钟巧芳这样情况的是很多的。
妇女们谈起现在的劳动生活来,总爱和没有食堂、托儿所以前比较,特别是那些孩子多、人口多的感受的最深刻。她们说,从前一年三百六十天,就没有睡过好觉,下地回来,连忙做饭,男人催,孩子哭,心急了就打孩子;饭不及时,男人嘟噜,几天一磨米和面,还有针线活。这都得打连晌,夜里赶,老是赶的慌。现在多好,孩子能照看好,大人也能休息了;吃着饭就能开会,还能听广播;说下地干活,一齐出动,谁也不用喊了。因此,她们都迫切地要求把食堂保持下来变成常年的。
过去因家务劳动而造成妯娌之间不和睦的现象,也是不少的。一队社员侯巧金的家庭就是这样。
她家十五口人,妯娌三个都有小孩。没有幼儿园、托儿所和食堂前,妯娌三个轮流做饭,磨面,担水。孩子顾不上哄,针线顾不上做,忙碌半天,还不能舒舒坦坦的吃顿饭。碰上做的不合口,还听七嘴八舌的闲话。巧金同三弟妹就这样积成了隔阂。从去年10月她们两人见面不打腔。自从成立了食堂和幼儿园、托儿所,巧金的家庭有了变化。孩子们都在幼儿园和托儿所里,婆婆在食堂里做炊事员的帮手,一家人都在食堂里吃饭,一起去地劳动。一到打钟开饭的时候,巧金回来的早了,就去买上饭给孩子们盛上,招呼三弟妹吃饭。她三弟妹回来的早了,也忙着去买饭和照顾孩子。一家人和气了,有说有笑,亲亲热热的。
妇女们从心坎上爱幼儿园,托儿所和食堂,她们总结出许多好处:集合齐,行动快,不误生产,不生闲气,饭能吃好,还能休息,孩子能看好,生产能搞好。她们谈到这些时,都自然的流露出喜悦,幸福的心情。(附图片)
东寺庄农业社幼儿园的孩子在地边歌唱 展潮摄


第2版()
专栏:

莆田再传高产纪录
大豆亩产936斤
福建省莆田县乌坨社青年生产队长陈亚林、团员陈文斌等种植的一点一七七亩大豆,实收一千一百零二斤八两,平均亩产九百三十六斤十一两,比这个县的柳卓社新近创造的亩产大豆八百九十五斤十一两的高产纪录多四十一斤。
陈亚林等取得的大豆高产经验是:早播密植,“雨水”前播种,每亩用“大黄”种三十斤,施土杂肥一千担(比往年多三倍)、细沙二百担,深耕六寸,同时作到合理灌溉和消灭虫害。因此,秸株高大粗壮,颗粒饱满,平均每株结夹六十一个,一千八百粒就有一斤。


第2版()
专栏:

联合社出现万斤薯
浙江省新登县联合农业社有一亩马铃薯收了一万二千一百六十四斤。这一亩马铃薯是联合社的干部和社员在一块荒地上种植的。一共种了六千多株。最多的每株有三斤多,最大的每个有十二两。收获时乡人民委员会进行了验收。
(戈天择、黄琦)


第2版()
专栏:

胡耳社蚕豆高产
湖北省宜城县胡耳社有四亩蚕豆,平均亩产量达一千三百三十三斤。
这个社获高额丰产的蚕豆,连同这四亩在内共有五十亩,平均亩产达一千零五斤,比去年提高近二倍。
据初步总结,这五十亩蚕豆获得高额丰产的原因,主要是贯彻了深耕密植的先进技术,而且施肥充足。


第2版()
专栏:

“双喜稻”
中共江苏省太仓县委第一书记袁锡志在西郊乡太兴社种的二亩七分三厘的双季稻早稻试验田中,发现有五枝结了双穗的“双喜稻”,每穗有六十粒到七十粒。西郊乡生产检查队发现这一奇迹以后,立即做了标志。许多人赶到这块田来参观,他们都说:“这是今年早稻大丰收的喜兆。”
这块田是袁锡志在当地老农指导下播种的,原来计划亩产一千斤,根据目前长势,预计每亩可收一千八百斤左右,成为这一地区双季稻早稻高产旗子。


第2版()
专栏:

大小水并重 黄黑白兼捕
舟山渔场夏汛大丰收
本报讯 在总路线的灯塔照耀下,我国渔业中心之一的舟山专区五万渔民,乘风破浪地转战在五百多里长的东海上,获得了夏汛大丰收。据浙江省水产公司最近统计,已捕到大黄花鱼、墨鱼、鳓鱼等一百七十多万担。夏汛虽然尚未结束,但已比去年夏汛总产量一百零四万担增加了60%以上。
今年舟山专区夏汛生产具体体现了总路线的精神。中共舟山地委根据今年多种鱼类同时并发和鱼发时间地点交叉的新情况,提出了大水生产和小水生产并重,黄(大黄花鱼)黑(墨鱼)、白(鳓鱼,又名快鱼)、红(海蜇)兼捕的新方针。结合这个方针,广泛开展以机帆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运动。同时,渔场上又展开了大规模的总路线宣传活动,出海渔民举行了两百多次讨论总路线的船头会(几只渔船头碰头地集在一起开小组会),以地委代书记王裕民为首的各级干部还在下海时积极推销报纸。因此,广大渔民不仅斗志昂扬,而且打破了小水生产无可为的迷信思想,旧历4月初小水的出海人数即比去年增加一倍,捕鱼四十五万担,比4月初大水增产一倍多,而这次大水又比去年同期增产六倍多。
地委总结了这一时期的经验,号召全区渔民继续贯彻上述方针,使大水生产和小水生产密切配合,互相推动,争取夏汛全胜。


第2版()
专栏:

合作化带来牧业生产大丰收
锡盟牲畜纯增率等于去年十倍
据内蒙古日报讯 我国三大牧场之一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传遍了畜牧业大丰收的喜讯。据初步统计,今年锡林郭勒盟各种牲畜纯增了10%,等于去年纯增率的十倍;牲畜总头数已从1957年的三百三十三万头,跃达三百六十六万头。
锡林郭勒盟在今年春夏期间,组织了千余人的生产建社大军,放手发动群众,深入实际,从5月中旬掀起了全盟性的牧业合作化高潮,仅仅经过五十五天,全盟就基本上实现了牧业合作化;合作化的蓬勃发展,又直接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大丰收。例如,连年遭受自然灾害的苏尼特右旗敖干西勒牧业社,就一变减产为丰产,由1957年度牲畜下降23%的严重局面,一跃为今年纯增牲畜21%。
解放以来,锡林郭勒盟畜牧业生产得到了空前飞跃的发展,但是,近三年的情况是两头高中间低,形成了马鞍形。1956年,随着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试办了牧业社和公私合营牧场,大力发展了牧业常年互助组,开展了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增产保畜运动,畜牧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到了1957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当时有些干部右倾保守,对牧民的觉悟估计不足,主张合作化的速度慢比快好、合作化的发展少比多好,强调锡林郭勒盟落后、特殊、条件差,因而缺乏革命干劲,具体措施也没赶上生产发展的需要,牲畜纯增率便骤然下降到0.96%。去冬今春,中共锡林郭勒盟委员会,根据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比较彻底地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打破了落后论、特殊论和条件论,迅速地掀起了合作化的高潮,终于获得了今年的大丰收。
现在,锡林郭勒盟广大牧民,正在基本上胜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在打响第二个五年计划头一炮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决心在今后五年内把全盟牲畜发展到一千万头。


第2版()
专栏:

在各级党政部门大力支持下
浙江推广新农具290多万件
新华社杭州7日电 浙江省农村在耙田、播种、中耕、插秧、运输、治水、积肥、治虫、提水、收割、脱粒、饲料加工等操作方面,都已经有了新农具。这是半年来各地大搞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的成果。
这些新农具,除少数正在试验以外,绝大部分已经推广。据初步统计,全省共已推广了二百九十八万多件。农业社社员反映:新农具不但具有制造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特点,而且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提高农活质量。例如嘉兴县创造的手摇捻泥机,两人一天能捻泥一千五百担,比旧的捻网快十多倍,而造价只一百多元。据有关部门计算,全省推广的新式农具投入生产以后,可以节省四千五百到五千万个工。
新式农具的创造者和改良者,都是普通的农业社社员、手工业社社员和一部分基层干部。解放前还是个讨饭的孩子、没有读过书的崇德县永秀乡陆巧生,今年连续创造了水力水车,发明了水稻蒸气育秧法,创造了六行和五行条播机,这种条播机比人工播种快六十倍。桐乡县有个十九岁的袁子福,解放前是给富农放牛的小孩,没有读过书,也不懂木匠活,今年为了创造,经常上街到木器社门口看木工操作,偷学技术,回来就练,一练就到深夜,饭也时常忘记吃,终于练出了一手好本领,半年来共创造和仿制了运泥机、封闭式水车、播种机等七、八种先进工具。
浙江省各级党政领导部门都采用各种办法大力支持新的创造,并且迅速地推广行之有效的新农具。中共浙江省委、各地委和县委的许多负责干部,或亲到现场支持新的创造,或带头研究、试验新农具,或担任农具改革委员会的负责人。各地还不断举行现场会议、新式农具展览会等加以推广。


第2版()
专栏:

赞美双铧犁
(一)
两牛拉犁急如风,
双铧翻土快如龙;
谁说新式农具重,
姑娘扶起脸不红。
(贵州江口)
(二)
双轮双铧翻地深,
除草灭虫地有劲;
水肥技术跟得上,
增产粮食千万斤。
(辽宁昌图)


第2版()
专栏:

宜章早稻每亩可收七百斤
丰收事实教训了“怀疑派”和“观潮派”
本报讯 记者胡坚报道:湖南省第一个开始收割早稻的宜章县,根据已经收割的实例和未收割地区逐社逐丘的估算,今年全县十万多亩早稻,平均每亩可收七百多斤,比受虫灾最严重的去年增加两倍半,比常年产量增加一倍多。
今年春天,中共宜章县委提出今年要来个农业大跃进时,好些人都不相信,认为这个在去年早稻平均亩产只有二百零五斤、虫害在湖南数第一的山区县,怎能跃得起来呢?早稻大丰收给怀疑派碰了一个大钉子。
从各地收割的实例来看,今年早稻不仅平田丰收,山冲田也丰收,不仅好田增产,瘦田也增产。全县四百六十一个社,已发现有二十五个社光早稻一季就能实现一千斤。留览社已收割的几亩田,是群众认为“天晴一把刀,落雨三团糟”的死黄泥田,今年每亩收了八百零五斤干谷,比去年增加三倍。今年全县扩大双季稻,提出早稻进山冲时,很多上中农算定会收“一把草”,但是目前山冲里的一万五千多亩早稻,一般可收七、八百斤。
宜章县历来是个“虫灾”县,去年稻飞虱只有十一天就蔓及全县,受虫灾减产一千四百多万斤稻谷。今年全县早稻在清明前(4月5日)就开始插秧,4月中旬结束,较去年提早二十多天。许多上中农对此也不同意。公开提出插得早,起虫早,将来会落得大家没有过年米。事实好像给这批人“看中”了。稻飞虱等虫害比去年果然早来二十多天。5月30日检查,90%的早稻田发生虫害。于是很多上中农站在旁边冷嘲热讽起来了:“丰收,丰收,这下‘风收’(他们说南风起虫)了!”“你们看大方,早插送给虫吃!”
但是,观潮派未免高兴得太早了。6月3日晚上,县委向全县发布了向虫害进军的总动员令,接着全县十多万人就连夜出动治虫。这样,前后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治虫战役,全县办起土药工厂四百多个,采制土药二百九十多万斤,土药洋药并用,基本上消灭了虫害。观潮派不得不承认:“共产党说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提早二十多天插秧以后,就碰上连续二十多天的阴雨和两三次寒潮的袭击,加上有些田基肥不足,造成禾苗发黄,不转青。5月中旬统计,全县早稻三类禾苗占17%。这时,观潮派又谈论起来了:“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早插禾一定遭殃。”全县出动七万多人,突击中耕追肥,“医治”三类禾苗,平均每亩又追施速效性肥料七十多担,禾苗很快转青了。
丰收的浪潮把许多怀疑农业大跃进的保守派,从睡梦中冲醒了。现在农村谈亩产千斤粮,已不在话下,好些人自动提出向亩产二千斤、三千斤、四千斤进军的口号。过去硬说“稀禾谷,密禾草”的人,现在,自己出来总结密植有不倒伏,抽穗齐,线子长,成熟早,多收谷等五大好处。丰收已成定局后,农村中出现“三种后悔人”:没有密植的人后悔,没有提早季节的人后悔,该插双季早稻而没有插的人后悔。这些后悔的人,主要是比较富裕的单干农民,现在也都承认人多力量大,纷纷要求入社。最近全县有四百五十多户单干农民自动申请加入农业社。


第2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密山农垦局职工
创制了一系列的农具
黑龙江省密山农垦局职工在北大荒土地上创造了多种开荒播种和收获机具。
这个地区土壤含水量大,开荒时陷车、堵车等障碍常使作业不能正常进行,往往一台机车一天完不成一垧地任务。农垦局职工设法给拖拉机的链轨和五铧犁轮子上安装上宽木块,就犹如给人穿上了木履,拖拉机和五铧犁就再不调皮了,每台车每天可完成六、七垧任务。荒地上丛生着的灌木,一个人一天只能挖掘十几棵到二十几棵,严重影响了开荒速度。于是,职工们创造了灌木清除器,把这个器械安装在拖拉机前的推土机上,一天就清除灌木六千到九千棵。改装的开沟排水犁,也同样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劳力。这种犁由拖拉机牵引,一天开沟四十里,而原来一天三十人才开沟三百公尺。为了使春天开的荒地全部播上种子,职工们在五铧犁上设置一个播种箱,犁尾安上个座位,农具手就可以坐在座位上摇动播种箱的扶手进行播种。这是用胶轮大车改装的多种作业车,也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这种车是在大车上安种子箱、厩肥箱、陇作器,由大车胶轮带动,就可进行播种、施肥、起陇,他的作业效率比木犁高一倍(用六匹马拉,两个人操纵)。到秋收时,北大荒的气温常到零下二、三十度,繁重的脱谷作业延长一天就有无法计算的损失。为了解决这一带有关键性的问题,他们又用木料试制了5—55脱谷机,对提早脱谷起了重要作用,它比原有的MK—1100脱谷机提高效率40%。


第2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七旬老农杨秀河
抚育杉树九年成材
贵州天柱县最近发现了一片五百余株九年成材的杉木。
这片杉木是该县芹香农业社社员杨秀河在1949年冬季种植的。据这位年已七十的老人谈,他这片杉木的种子是在霜降前后三、五天,从树叶茂盛、球果圆大、树干通直的三十年的母树上采集的,比一般种子好;育苗的土壤是朝阳的黄沙土,这种土壤最宜杉木生长;林地是含碱很少的黄泡土和黄沙土,在造林前全面挖土五至八寸,开始三年还进行林粮混作,不但收了粮食,还垦复了林地,促使杉木的成长。
6月上旬,该县林业局对杨秀河这片杉树进行了鉴定,杉木的年轮有九道,证实树木的培植确系九年,胸高直径六寸至六寸三,树高四丈,合乎砍伐,并初步总结了他的栽培经验。在这里的省委检查团的一位负责同志认为,这是贵州省林业生产中的一项新发现。


第2版()
专栏:

名词解释
成材:
按照收购部门一般的收购标准,树木离地面三尺九寸高的地方,直径(过心)达到五寸四分,就算成材。一般杉树从种植到成材需要十五年到十八年。


第2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司徒舟用横枝育成桑苗
广东化县桑蚕育种站技术员司徒舟,利用过去一向被认为是废物的桑条横枝和苗枝培育成了桑苗。经过试验,一亩苗地可育十六到二十万株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6月11日,湛江专区亚热带资源开发委员会在化县召集各县蚕桑技术员,发展蚕桑重点农业社的副主任,专业队长等进行育苗训练,推广了这一育苗方法。到会同志一致认为:用这种方法育苗数量多,成活率高,成长快,而且省工。实验证明:横枝插下后,五天左右出芽,八天至十五天长叶生根,三个月即可移植。
湛江专区是蚕业的新基地,过去都要依靠老蚕区调进种苗。全面推广横枝育法后,将可基本解决全区蚕桑大发展的需要。该区现有桑地面积桑条横枝枝数计算,全年反复育苗到明秋共可培育出扩植桑苗二百三十多亩。这一重大创造解决了长期未能解决的种苗供应与蚕桑发展速度,数量之间的矛盾,并且大大节约了从外区购置种苗的费用。湛江专区现正在全面推广这一育苗方法。


第2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波浪式”花生堆
四川资阳县龙潭乡农民试种一种“波浪式”花生堆,可以使一亩地当一亩半以上使用。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只要在花生地里挖土填成一个接一个的见方六尺、高三尺的锥形土堆,再在土堆的斜面坡级上一层层地种上花生。
这种栽培方法的好处是:一、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计一亩地可作一百九十个堆,一堆可种七、八十窝,共种一万二至一万五千窝,比一般花生地多种四至七千窝,产量也能提高半倍至一倍。二、作到深耕细作,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为要在同一块地里挖下一尺五寸深的土才能填成三尺高的花生堆,这就把以往不易深耕到的熟土挖了出来,不仅起到松土作用,并且增加了花生堆的肥力,使花生根子扎得深,花生针容易插入土内。三、能保水保肥:地里堆与堆之间都留有小沟,便于排水、蓄水,堆是上小下大,只要经常适当地从顶上浇水和施粪水肥,就能使堆四周的庄稼都能接受水份和肥料。(附图片)
波浪式花生堆示意图
其中一个花生堆


第2版()
专栏:

湖南醴陵县王仙农业社准备架设十里路的活动木轨道,从田野四面八方通向打谷场,解决抢收抢播中的运输问题。张云龙摄(新湖南报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