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大字报在广西农村开花结果
横扫右倾保守和资本主义思想 大破观潮派
人人争上游社社插红旗 不断革命永远前进
本报南宁电 以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为中心的整风整社运动,正在广西僮族自治区农村全面展开。现在,无论山区和平原,都在出大字报,开辩论会,组织生产大检查、大评比,一个人人争上游、社社插红旗、大破右倾保守和资本主义思想的社会主义民主运动,已经开始形成。
自治区农村这次整风整社运动,是在大张旗鼓宣传总路线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生产进行的。具体做法是:组织民主检查和评比,树立对立面,边鸣放边整改,虚实并举。到6月28日为止,全区共贴出大字报二千四百一十五万二千九百九十三张,平均每个成年人约二点九九张。在僮族聚居的宜山专区和汉族聚居的容县专区,许多农村像百花盛开的花园一样。树上、墙上、门窗上和院落里,都贴满了大字报;田野上检查生产的干部和农民来来往往,到处都插着写有表扬和批评意见的红旗、绿旗或白旗。融安县已贴出的十几万张大字报中,表扬好人好事的占40%,批判三风、五气和资本主义思想的占40%,各种建议占20%。石龙县在大鸣大放、生产大检查中,普遍开展评“三游户”和“三游社”(三游是上游、中游、下游),村村社社热火朝天,人人赶先进,社社争上游。夏季积肥运动开始,县委要求在半月内完成四亿担,结果各族农民苦战四昼夜,超额一亿担突破了计划;后来,全县积肥计划修改提高到十亿担,6月15日,这个数字又被群众突破,积肥总量达到十三亿多担。为了争取在今年秋季到北京参加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向毛主席汇报生产成绩,全县二百多个农业社现又开展起“北京亩”(每亩产粮两千斤)运动。在“北京亩”运动推动下,各族农民在短期内开荒二十四万亩,扩大薯类种植面积。
各地在大鸣大放和生产大检查中,也发现一部分干部和农民仍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右倾保守和资本主义自发思想。“观潮派”、“中游派”、“过于紧张论”、“地区落后论”和“地区特殊论”,在一些地方还有一定的市场和影响。若干地区经过长期抗旱斗争,慢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疲沓厌倦思想。这些不符合总路线精神的各种错误思想和论调,都是各地大字报和辩论会的中心内容之一。天等县那花农业社过去在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矛盾时,多以“亏众不亏一”为原则,使不少社员的资本主义自发思想增长起来。全社早稻计划种植六百亩,只完成一百二十五亩,中稻插秧和晚稻播种都不及时,很多工作进度缓慢。这次整社中,社员们学习了总路线,全社六十一户共贴出七百四十六张大字报,开展集体和个人关系的大辩论,猛攻自私自利和怕吃亏等思想。接着,各生产队都建立了新的劳动纪律,制定新的生产措施和跃进规划,户户订立了爱社公约,出工率最近已达到100%。容县农村在鸣放中,开始有少数干部和社员错误地认为“共产党办事不知足,得寸进尺”,后来经过多次辩论,有这种看法的人逐步认识到敢想敢作,永不满足和不断革命正是共产主义的风格,应当好好地向这种风格学习。柳江、来宾、平乐等县有许多农业社社员在接受了“马鞍形”教训后,为了彻底挖掉资本主义自发思想的根子,不当“促退派”,自动把过去多留下来的自留地和饲料地,全部交回社里;把多养的肉猪投资到社里办工厂,一心一意搞好集体生产。
各地还有一少部分落后乡和落后社。在这些落后乡和落后社里,干部成分不纯,资本主义思想占上风,这里有先进与落后的矛盾,但主要的还是两条道路斗争的问题。为了帮助这些落后乡落后社拔掉白旗插上红旗,中共广西僮族自治区党委即将从自治区党政直属机关,抽调大批领导干部,深入农村协助这些地区整风整社,彻底改变落后乡和落后社的面貌。(附图片)
黄加尤画(原载广西日报)


第4版()
专栏:

一根红线
易槐
整风运动中,大家都集中力量大大地务了一次虚。以后怎么办呢?务虚和务实这两件事怎样安排才好呢?有的单位对这个问题作了很好的解答。他们说,整风运动只是务虚的开始,而不是务虚的结束。今后,要使务虚像一根红线一样,时时刻刻贯串在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
这提法很好。虚对于实,本来就像一根红线一样,贯串在实的各个方面,什么时候,这根红线一断,实就要失去了统帅失去了灵魂,就成为一块没有插上红旗的阵地,随时随地都有被插上白旗的危险。因此,这根红线无论如何是断不得的。
有些同志在感到务虚的好处以后,提出今后要用多少时间务虚,多少时间务实。这样说的用意自然是为了强调务虚,纠正过去有些同志只务实不务虚的庸俗作风。可是,这种说法毕竟是不确切和有毛病的,毛病在于把务虚和务实分裂开来,似乎务虚和务实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务虚的时候就不涉及实,务实的时候就不涉及虚。其实,我们所说的务虚和务实,应该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并举,以虚带实。最近,报纸上登出雁北地委决定要全区县、乡、社干部趁春季生产和夏季生产的间隙,通过总结经验,学会务虚,以便掌握大跃进的规律。这作法很值得提倡。我们就应该这样,在总结工作时、在接受新任务、制定计划部署工作时、在工作中碰到新问题遇到新困难或者是有了分歧的意见时……,随时随地,时时刻刻都不忘务虚,不忘以虚带实。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永远生气勃勃,沿着正确方向向前跃进。我们的阵地上才能永远红旗招展,而且红旗永远光采夺目,不会黯淡退色。
有些同志认为,有些工作可以务虚,有些工作就不好务虚。比如,有些做行政工作的、做服务工作的同志……,就认为他们的工作大多是事务性的琐碎事情,有什么虚好务呢?其实不然。不论什么工作中,都有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的斗争;从事任何工作的人都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解决用什么态度对待自己工作的问题,在每个人的思想中都或多或少地要有社会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行政事务工作,服务性的工作同样不能例外。天津车务段有一个青年妇女包乘组,过去,这个包乘组是“下地谈政治,上车是业务”,政治思想工作薄弱。小组成员中对乘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轻视劳动、轻视列车员工作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泛滥得很厉害。许多列车员不能很好地为旅客服务,有的列车员厌烦旅客的询问,甚至和旅客争吵。整风运动后,这个包乘组的支部上了车,变“下地谈政治,上车是业务”为“处处有政治,人人谈政治”,就树立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产主义思想。乘务组立即出现了新气象,列车员对老幼伤残和农民旅客照顾得无微不至,车上的文化娱乐和清洁工作搞得非常出色,使旅客在车上像在家里一样感到温暖舒适。由此可见,不论什么工作什么地方,务虚这根红线一经贯串在业务活动中,业务活动就会立即改变面貌。这一点,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没有例外的。


第4版()
专栏:

农村大字报
带头就是党支书
大家来看大家听,
上游干部大家评;
我社干部决心大,
带头就是党支书。
支部书记覃肇忠,
执行决议利如风;
用尽千方和百计,
领导工作有大功。
肇忠同志当好家,
坚持集体压自发;
全部收回私人开荒地,
消灭资本主义有办法。
(广西宜山县?达农业社)
自满不得
八队生产顶呱呱,
人人看见称赞他。
早造生产做得好,
可惜晚造备耕积肥差。
主要原因是自满,
经常都说胜人家。
若不力争上游起,
将来生产就会垮。
(广东怀集县诗洞乡六福社)
不要泄气
大字报上点了名,
有人心里实在不高兴。
他说“辛辛苦苦搞工作,
现在还要挨批评,
以后百事我不理,
任你将我去点名。”
劝声同志莫生气,
批评不是整垮你,
有了缺点能改正,
大家对你更欢迎;
勤劳生产工作好,
人人定会把你称。
(广东云浮县料洞乡农业社)
你说恼不恼?
我是宝中宝,
名字安得好,
人人都爱我,
得我如得宝。
惟有社领导,
待我如粪草,
老鼠来吃我,
吃饱唱着跑;
虫儿来吃我,
我真受不了。
大家来评评,
你说恼不恼?
(广西平乐县妙口农业社)


第4版()
专栏:

四川举行二届人代会首次会议
选举朱德、邓小平等为第二届全国人代大会代表
新华社成都4日电 四川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历时七天,在7月2日下午闭幕。出席会议的有汉、藏、羌、彝、苗等各民族、各阶层代表七百三十七人。
四川省省长李大章向大会作了省人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他指出,全省的工农业生产现在正进入一个飞跃发展的阶段。据今年1月至5月的统计,全省地方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6.57%,大多数主要产品的产量比去年同期有很大增长,如生铁增长37.06%,煤增长37.04%,发电量增长21.5%。由于贯彻执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发挥了全党办工业全民办工业的干劲,有力地把全省工业生产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在农业生产方面,自去冬以来,全省共完成水田增灌面积一千一百二十七万多亩,超过了解放前所有水利工程灌溉面积的总和;水土保持初步控制面积二千二百八十八万亩,为前两年完成数的四点六倍。基本上保证了早稻提前栽插和许多小春作物的大面积丰产,使今年的小春作物获得比去年增产15%以上的大丰收。报告中也提到了全省交通邮电和商业、文教卫生工作方面所获得的成就和四川省藏、彝族地区民主改革的情况。
报告中提出四川省当前和今冬明春的首要任务是:力争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争取在最短期内使地方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以此为中心来进行各项工作。具体要求是:应集中主要力量加速发展骨干工业,争取在短期间内炼钢和炼铁的生产能力分别达一百四十万吨和二百万吨以上;大力发展机械制造和电力工业,同时依靠各级各部门的力量发展化学工业、煤炭工业和轻工业;保证完成今年农业生产计划,力争粮食增产一百五十亿斤以上;交通运输和商业工作也要相应发展。报告中还特别提到展开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问题。
代表们在审查、讨论政府工作的时候,对于四川省一年来在各项建设事业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非常满意。代表们详细地研究了报告中关于今冬明春的工作任务,一致表示赞同,并且表示要以冲天的革命干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会议最后就李大章省长的报告以及提交会议讨论的其他报告作出了相应的决议。
会议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王维舟、王道周、王文彬、王海民(彝)、王寿才(藏)、巴金、邓小平、邓锡侯、邓芳芝(女)、田汉、田景琦、田一平、朱德、艾芜、卢子鹤、尼古果果(彝、女)、瓦渣木基(彝)、阳翰笙、刘承钊、刘昂(女)、刘文辉、刘星垣、刘希媛(女)、成晓法、任白戈、伍文才(彝)、安登银(彝)、李大章、李初梨、李伯钊(女)、李斯炽、李宗林、李劼人、但懋辛、余秋里、谷志标、何惧、何源海、沙汀、吴玉章、吴昱恒、阿侯鲁木子(彝)、阿旺嘉错(藏)、苏新(羌)、杨开渠、罗瑞卿、罗文才(苗)、罗世发、邵荃麟、陈彭年、陈书舫(女)、陈辛仁、陈文贵、陈晓岚、周泽昭、周钦岳、金锡如、郑绍文、林甲镛(藏)、果基木古(彝)、郎毓秀(女)、柯召、施复亮、侯外庐、侯光炯、侯德封、赵尔陆、张泗洲、张秀熟、张为炯、张文金、张利珍(女)、张际春、张经武、张文治、张天翼、荣科、胡子昂、降央伯姆(藏、女)、郭沫若、夏康农、夏克刀登
(藏)、袁志先、徐伯昕、能海、桑吉悦希(藏)、索观瀛(藏)、华尔功成烈(藏)、冯铉、萧则可、萧龙友、萧松立、蓝田、童小鹏、童少生、黄汲清、黄荣昌、黄鱼门、程绍迥、程子健、彭迪先、难从民、裴昌会、廖志高、廖井丹、廖苏华(女)、廖世刚、熊克武、熊尚元、阎红彦、赖际发、萨空了(蒙)、锺体乾、谢立惠、聂荣臻、谭文斌、龚饮冰共一百一十七人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出李大章为四川省省长,阎红彦、邓锡侯、赵苍璧、吴克坚、李斌、桑吉悦希、锺体乾、张秀熟、张韶方、康乃尔、童少生共十一人为副省长,以及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四十一人。会议还选出了赵方为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第4版()
专栏:

苏联青年代表团离京到东北参观
据新华社4日讯 苏联青年先进生产者和科学技术工作者代表团今天上午离开北京前往东北等地区参观访问。
在北京期间,代表团中的先进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曾分别到北京电子管厂、长辛店机车车辆修理工厂、京西城子煤矿、石景山钢铁厂等单位同中国青年工人座谈,并进行技术表演,传授他们的先进技术经验。明斯克汽车厂切削实验室旋工杰米多夫在电子管厂表演了快速切削,比这个厂原来的工效快六倍。在长辛店机车车辆修理工厂,杰米多夫给青年工人们表演了最先进的切削方法——强力切削。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这个厂的部分工人现在已掌握了这一先进的操作方法,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工程师尼基金在参观这个厂时还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代表团中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分别同各专业院校和中央专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者举行了座谈。代表团中的共青团干部在分别同北京市各级团的干部及团员座谈时,介绍了苏联共青团的工作经验。


第4版()
专栏:

我国红十字会捐给泰国红十字会霍乱菌苗
新华社4日讯 中国红十字会负责人今天宣布,中国红十字会为协助泰国扑灭在曼谷和附近地区所发生的霍乱而捐给泰国红十字会的霍乱菌苗,已经在6月26日从上海运往泰国。这批霍乱菌苗共五十万毫升,泰国红十字会在收到中国捐赠的霍乱菌苗后,在7月3日致电中国红十字会表示感谢。


第4版()
专栏:

首都街道上共产主义的萌芽
九万多街道居民组织起来参加生产
新华社4日讯 北京市已经有九万多名街道居民组织起来参加劳动生产,其中绝大多数是家庭妇女。她们在街道上大办缝纫、理发室、淋浴室、食堂等服务性行业,并且为一些工厂、企业担负辅助性劳动。
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北京市副市长张友渔今天在全市街道居民建设社会主义跃进大会上说,建设社会主义,已成为北京市广大居民自觉的行动,街道工作出现了以组织生产和为生产服务为中心的全面跃进新局面。他说,这是首都街道上共产主义的萌芽。
为了解放妇女劳动力,全市各街道托儿组织已经收托了十七万五千多名儿童,办起了二十三个街道食堂。在今天的跃进大会上,宣武区、朝阳区、东城区等各个区的代表汇报了他们组织起来参加生产和各种生活服务事业的生动事例。东城区桃条办事处第五居民委员会有一百八十二人已经全部组织起来参加了缝纫、装订等生产。同时,成立了托儿所、集体食堂、儿童理发室、洗衣组、缝纫组等。宣武区广惠寺办事处第二居民委员会居民们到废品门市部买了旧双轮机,苦战一夜,安装了十七台脚蹬麻绳机,现在已全部投入生产。
北京市街道居民社会主义建设跃进大会是3日、4日在北京体育馆召开的。全国妇联副主席李德全曾到会祝贺。


第4版()
专栏:编后感

集体和个体之间
农业合作社是集体生产组织,但又是由无数个体农户结合成的。
集体和个体,是矛盾的而又是统一的。统一,就是集体利益包括了个体利益,个体利益只能依存于集体利益。因此,对待集体和个体的关系,必须是在个体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原则下,适当照顾个体利益,而不能是“亏众不亏一”。因为,如果只照顾个体而不照顾集体,集体就不能巩固、发展,甚至有瓦解成为个体的危险。相反,如果个体服从集体,一心一意求得集体的巩固、发展,个体的利益也就会随着集体的发展而得到满足。
广西天等县那花农业社的社员,已经从这次整风整社中悟出了这个道理,纠正了“亏众不亏一”的做法。但愿所有在集体和个体的摆法上有问题的人,都能纠正“亏众不亏一”的想法和做法。


第4版()
专栏:编后感

光辉的榜样
一个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人,现在在农村中种田,这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是“划不来”的。因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呀!
把问题想得宽一点:我们革命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建立一个幸福的社会,使人民过幸福的生活吗!现在,我们已经取得革命的胜利,正在沿着繁荣幸福的道路向前迈进,这就是最大的“划得来”。
余光华同志经历了长征,也深刻理解了革命的意义,所以他在退伍之后,能积极参加新农村的建设。余光华同志的光辉事迹,对于那些斤斤计较自己“划得来”“划不来”的人,是一部生动的共产主义的教材。


第4版()
专栏:下放干部来信

我们又经受了一次考验编辑同志:
在这次紧张的夏收夏种中,冶金工业部下放到河南郑州庙李乡的二百多位干部经受了一场下放五个月以来在体力劳动上最剧烈的战斗。在广阔的黄金色的麦地里,在各个堆得高高满满的打麦场上,以及在其他战线上,他们和老社员一起,夜以继日地顽强战斗着。
夏收夏种,特别是割麦,对许多下放干部来说,都是从来没有干过的一项新的工作;但是由于他们鼓足了干劲,困难很快就被克服了。有些同志在一天甚至几小时内就掌握了割麦技术,割得和老社员一样快。下放到陈寨村的傅毅杰等同志,在割麦的四、五天当中,有两个晚上一直割到天亮,第二天仍继续劳动。王广滨同志生了重病,同志们让他休息,但他看到大雨快来了,不愿意让辛勤劳动半年的果实被雨糟蹋,坚决和其他同志一起冒雨抢垛麦堆,夜里还一再起来巡逻护麦。王熙春,是庙李村第七队的生产副队长,他在夏收的最后一天,发现还有七十亩小麦没有割完,不能按时完成割麦任务,就带动大家从头天上午一直苦战到第二天上午,提前半天完成了收麦任务。
在打麦场上,下放干部同样没有示弱。每天夜里,几乎在每一个麦场上都有下放干部在护麦。许多同志是白天劳动、黑夜护麦。下放到十二里屯的李春林、杨绍雄等同志,他们把铺盖搬到打麦场里,昼夜守卫着麦场。他们在打麦的一个月当中,从没有回家住过一宿。
被选为王寨社副社长、不久前被评为郑州市模范团支部书记的下放干部吴萍同志,在积极参加夏收以后,就立即组织第二生产队的青年突击队抢种水稻。为了解决稻地的用水问题,她经常天刚亮就到地里去修渠引水,整天不回家。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她还开动脑筋想出了分片插秧办法,合理调配劳力,开展劳动竞赛,而且注意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因此在她领导下的十八个青年,从打埂、拔秧、插秧,一个下午就种了三亩多地,使劳动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为了解放妇女劳动力,保证及时完成夏收夏种任务,还有几十个下放干部,在劳动余暇,帮助农民办农忙食堂、托儿所、幼儿园。现在,几乎每一个生产队都有下放干部协助农民办起的农忙食堂、托儿所。许多同志为了办好食堂,往往忙到深夜还不休息。十二里屯的陈新福同志,还把铺盖搬到食堂去住,他白天帮忙挑水、挖菜、分馍分菜,半夜里还起来帮助和面……。由于成立了食堂、托儿所,妇女劳力的出勤率由40%到50%提高到80%以上,许多村甚至达到100%,有力地保证了夏收夏种任务的完成。
河南郑州庙李乡庙李村农业社新社员 陈济民 赵志芳描图(附图片)


第4版()
专栏:

关怀群众利益,不计个人得失
——记老红军余光华的感人事迹
本报记者 李久泽 刘光辉
今年1月间的一个夜里,江西省赣县优良农业社召开社员大会,动员和组织社员突击挑塘泥积肥。社主任说:“今晚我就把红旗插在塘中心,明天哪个生产队最先挑到红旗边,就扛红旗。”坐在前排中央的老年社员余光华,听后心里火辣辣的。他寻思:“怎样扛到这杆红旗呢?”全神贯注的用心思,社员们起身走时,他才知道散了会。
第二天天没亮,余光华就去叫醒了生产队长,又分头叫起了全队队员。来到工地,人们马上开始了战斗,余光华好像开动的机器一样,抡起锄头用力挖。队员们受到余光华的感染和鼓舞,劲头更大了,干到中午,第六生产队果然最先挑到红旗边。队长扛着红旗,队员们高兴得用劲鼓掌,这时,余光华高兴极了。
余光华今年六十一岁,是位解甲当农民的老红军战士,有二十三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现在,他是社的监察主任和保管员。
二十年前的春天,村里的苏维埃政权遭到了白匪围攻,青壮年农民纷纷投军上前线。就在这时,三十四岁的余光华离别了妻子和未满周岁的儿子,投入了革命队伍。整整二十年,在革命队伍里余光华一直做着炊事员工作。在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时,他给战士们烧过水,煮过草根。为了赶做饭菜,他经常熬夜,因此患上了眼疾。
全国解放后,领导上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决定让他做点轻微的工作,或者去休养。但他没有同意。他说:“我不愿意要党和国家白白养活我;我是农民出身,请允许我回家劳动生产。”领导上在他坚决的请求下,同意了。于是,在1950年冬季,余光华背着一个小背包,带着八十万元(旧币)复员费,回到了江西赣县老家。
余光华到区政府办理安家手续时,区长见他是年过半百的老革命同志,决定让他在区里做点工作。余光华说:“区长同志,我回家是参加生产,建设家乡的。”区长没办法,为了给他安排生活,最后坚决给了他买二百斤大米的补助费。因为解放不久,当时群众的生活还很苦,余光华拿着二百斤大米的钱回家后,马上借给了贫农叶增其、刘斌等几个困难户。群众称赞地说:“老红军真是好!”
余光华回家时,土改运动已近尾声了。他和群众一样,分得了三间房屋和一亩多土地;他不要一点特殊照顾,就用八十万元旧币复员费安下了家。
在解甲归田的八年中,群众最敬佩这位老红军的是:踏踏实实的革命干劲,克己奉公的共产主义精神。
1955年12月间,社里决定在新山(地名)修一个能灌溉一千亩水田的水库。这是成立高级社后兴修第一个水库。社委会决定要提早在阴历年前完工,号召社员夜晚上工。冬夜大雪纷纷,寒风刺骨,有些人思想搞不通。
“怎么办?”余光华心里念叨着。“共产党员带头!”他记起了过去部队上共产党员带头冲锋陷阵的情景,马上有了办法。
夜里,大雪纷飞,北风怒吼。余光华和社干部等几个共产党员带领着几个青年人冒着风雪上工了。余光华第一个脱下棉衣,卷起衣袖和裤脚,抡起锄头刨开冰雪挖土。在他带动下,几个人也都纷纷脱下棉衣,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第二天这件事在全体社员中传开了,他们说:“老余这么大岁数都出工了,我们更应该出工!”这天晚上出工的人增加到四十多。余光华夜夜和社员一齐上工,他挖土、挑土、抬土,样样都干。路途崎岖不平,再加上他的眼睛不好,有时挑土失足摔倒了,他不声不响地爬起来,挑起土箕又往前走。许多社员疼爱他,劝他回家休息,说:“现在来了这么多人,少你一个也不要紧呀!”他不听,说:“多一个有一个的力量嘛。”
水库终于提早完工了。第二年,这座水库灌溉的一千亩水田,避免了秋旱,获得了空前的丰收,人们感激地说:“这多亏老余带头干。”
一年四季,余光华每天是这样度过的:天不亮便起床到野外捡野粪,回家后给社里的一条牛喂草;天一亮他就去叫社员起床,接着就出工干活。中午,社员们歇晌了,他还要上山割牛草。回来后又一起出工;夜里,不论是炎热的夏天或者是寒冷的冬天,他一定要起床一、两次,给牛喂草、喂水。
“老余回家后,天都亮得早了。”村子里的人经常这样说。
余光华辛勤劳动生产,1956年得了两千七百个工分,去年他虽患病两月没有出工,仍得了两千个工分,比社里最强的劳动力只差五百个工分。去年冬季,社里提出生产大跃进的任务,他的干劲更大了。他天天和社员一起出勤,打早班、夜班,没有一次少了他;在积肥运动中,他积了近四百担肥料,是社里的积肥模范。
“余光华是社里的一把锁!”“社里的东西比他自己的东西还保管得好。”社员们都这样称赞保管员余光华。
去年秋天,社员们把收获的稻谷、花生,摆在离房屋较远的一块宽绰的草坪上晒。白天晒,晚上收回来,晒一天得挑去挑回两趟,第二天晒又要这样做,很费工;不收回吧,又怕丢失了。怎办呢?余光华有办法,他向社主任要求:“晚上把庄稼放在坪里,我去看守。”
主任怕夜间天凉,搞坏他的身体,但想到他是说到做到的,只好答应了。
秋夜,旷野间一片寂静。余光华躺在小草棚内,注视着草坪上小山似的谷堆,不时擦擦眼睛,不使自己入睡。
季节到底是深秋了,夜里一阵阵凉风吹进草棚。余光华翻身起床走出棚子,发觉正在飘露水。“这不会把谷子淋湿了吗?”余光华蹲下来一摸谷子,湿漉漉的。他立刻把棚子上盖的稻草取下来盖到谷堆上。他就在谷堆旁边坐到天明。
余光华是社里的老养牛模范。在1956年春天的一次社员大会上,分配社员饲养耕牛。社里的二十多条耕牛都分配完了,剩下的只有一条异常瘦弱的水牛。因为怕它死去,谁也不愿饲养。
“算我的!”余光华用手指着那条拴在树上的瘦弱的水牛说。
余光华把牛牵回去饲养了半年后,完全变了样,长得膘肥腿壮,社员们说:“死牛都给养活了。”
余光华有养牛的秘密吗?没有。要说有,那就是:对公共财物的无微不至的爱护。
在冬天里,余光华煮温水给牛喝,晚上也和夏夜一样,照例起床两次给牛喂草。在夏天,他每天傍晚给牛熏蚊子。春耕、秋耕、冬耕时期,他坚持每天割一、两担草喂牛;每年春耕最忙的时候,还把自己吃的番薯省下来给牛吃,以增强牛的体力。极有趣的是:这头牛被别人牵去犁田时,经常调皮,而余光华用它时,却非常服贴。人们说,这是因为这条水牛同他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
余光华无时无刻不在默默地为大家工作。1956年的秋天,青年突击队从地里摘回三百六十多斤湿棉花,在会计员的账本上记了笔账后,就把棉花 摆在社办公室的角落里,再也没人管了。年终分配时,大家以为这些棉花早霉烂掉了,根本没有人提起这笔收入。事情出于大家的意外,余光华从保管室悄悄地搬出那些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棉花,原来是他发现后晒干保管起来的。就这样给社里添了一百多元的收入。
有一次,接连下了三天三夜大雨,社里的一口养鱼塘被洪水冲破了个缺口,鱼随水逃出塘外。余光华耽忧山洪冲破水塘和田埂,天一亮就扛着锄头赶来了。他一发现鱼塘缺口,立即下到水里,把缺口堵上。又卷起裤脚下到稻田里,把逃出来的鱼一只只捉回鱼塘去。人们吃完了饭,他才颤颤抖抖地走回家。他的衣服被雨水淋湿了,腰也酸痛了。但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这件事。
余光华平时对待乡亲们热心诚恳,肯帮助别人,因此同群众的关系非常好,人们很欢喜同他谈谈心。有的人见到他这样用力劳动过日子,曾经半开玩笑地对他说:“老余啊,你干革命二十年,吃过很多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又这么老了,何必拼着干?没有吃的就到县长那里去要救济,还怕他们不给你!”余光华笑了笑说:“我还不算老,现在能劳动就要靠劳动过日子。国家当前也很困难,如果你也要,他也要,国家那有那么多的救济钱?”还有的人对余光华说:“你真划不来啊,干了二十年革命又回家生产,还是个老样子!以前吃苦现在还是吃苦。你看别人都当上大干部,你还不去县里走动走动,搞个工作做总比种田好。”逢到这种问题,余光华便直截了当地说:“有什么划不来呢?过去我种地主的田地,受剥削受压迫,祖祖辈辈受穷;我参加革命,打垮了敌人,现在回到自己的田地上劳动生产,建设新农村,这是划得来的事!”接着他又向人们解释:“当干部也不是享福,是给人民服务。我们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需要:过去需要我在部队上,我就一心在部队上;现在需要我种田,我就一心种田。”
周光玠插图(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