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太阳问答
郭沫若
大跃进中有一首民歌是问太阳的,很有意思。
它说太阳睡懒觉,起来得太迟;晚上天不见黑,又收工得太早。
因此,大跃进中的农民向太阳挑战;要他来比赛一下,看谁更勤快一些。
我替太阳拟了回答,又让月亮和星星也参加了辩论。
最后是农民表示谢意,日月星农齐声合唱,使天上地下插遍红旗。 (1958年6月21日)
农民:
太阳太阳我问你,
敢不敢来比一比?
我们出工老半天,
你睡懒觉迟迟起。
我们摸黑才回来,
你早收工进地里。
太阳太阳我问你,
敢不敢来比一比?
太阳:
同志同志你问得好,
我举起双手投降了。
我因为要朝西方跑,
故有半天你见不到。
西方的情况真糟糕,
不劳动的人光胡闹。
超英,十五年不需要,
同志同志我敢担保。
月亮:
同志同志你问得对,
太阳下山,我来带队。
你可把太阳错怪了,
他在夜里并没有睡。
夜里让我来打灯笼,
光辉还是他的光辉。
但是同志你问得对,
是不该少慢而差费。
星星:
同志同志你问得奇,
星星听了都笑眯眯。
我们相隔得太远了,
但我们的关系很亲密。
白日和太阳在一道,
夜晚和月亮不分离。
虽然我们的光不大,
白日黑夜都照着你。
农民:
太阳星星和月亮,
你们的话儿开心肠。
我把太阳错怪了,
他的一笑多大方!
感谢你们的光和热,
处处都提高了亩产量。
小麦已亩产五千斤,
感谢你们,并感谢党。
合唱:
感谢党呵感谢党,
党是不落的红太阳。
东风永把西风压,
社会主义放光芒。
鼓足干劲争上游,
多快好省建天堂。
红旗插遍全世界,
红旗插在天顶上。


第8版()
专栏:

永无止境
黎少岑
近来从报纸上看到,小麦试验田的亩产量和武汉各纱厂试纺细纱的支数,几乎每天都是在刷新纪录;这使人兴奋又引人深思:是不是已经到了顶呢?是不是可能还出现更高的纪录呢?
在小麦刚出现亩产3215斤的纪录时,还有人不肯相信;但每天翻开报纸,却会发现一个比一个更高的数字。在出现3530斤和3786斤的数字之后,接着便突破四千斤的大关,连续出现4353、4535、4689斤等数字,而现在是已经又突破五千斤的大关了。这还不算,孝感朋兴乡的劳动模范官木生,竟说要在明年创造亩产万斤的纪录。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既然在一向贫瘠的山区和旱地都有可能亩产四、五千斤,在一向是比较肥沃的江汉平原又怎么能不出现亩产万斤呢?这就是说,尽管试验田的亩产量比一般产量超出好几倍,都还并没有到顶。
武汉各纱厂开始纺细纱,纺出了六十支的细纱都要算新闻,随后在十三天内连续由八十支、一百支,一百二十支增加到一百四十支,就有人以为已是到了顶了;但接着到第二天便由一百四十支跳到一百九十支,第三天又由一百九十支跳到二百三十支;最近又二百五十支、二百八十支,以至径向三百支前进了。武汉各纱厂都缺乏纺出细纱的设备,有些连机器都是陈旧的;武汉地方所用的棉花不是好棉花,往日还是拿这当作赶不上青岛、天津等地的纱厂的理由的;既然在缺乏机器设备的情况下用不够好的棉花都能纺出二百八十支的细纱,又谁能担保在更好的情形下不能纺出更细的纱呢。
最近又出现了早稻的纪录:开始在福建海澄县黎明社出现亩产1375斤的纪录,接着江西贵溪县花山社便又以亩产2340斤的记录远远地超过了它;这还只是个开始哩!
资产阶级学者曾给某些生产规定出不可能再高的极限,这些极限已经或正在给我们打破,并把它远远地丢在后面了。但突破了旧的定额并不等于完全突破了旧的思想上的限制;正如承认小麦的亩产量可能提高到几千斤,也并不等于承认小麦亩产量的增加是无有止境的一样。旧的局限是打破了;是不是会产生发展已是到顶的思想,又用新的局限来限制我们的发展呢?不能不是一个问题。
有人说,生产发展总会有个止境的,田亩总只有那样大,再密植些也终归是有限的。但是,小麦增加的因素多得很,甚至有许多现在还没有被我们充分认识。例如现在就已发现出可以刺激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它可能使植物成熟的更早、果实长的更肥大;假如将来有朝一日能用上这样的“肥料”,产量不是又会成倍地增加么?不用说,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增产条件,可能使小麦更大大地提高单位产量,增产是永远也不会到顶的。
小麦是如此,其他生产何尝不是如此?增产的前提,是思想要彻底解放,也就是要彻底粉碎一切这样认为可以“到此为止”的限制。生产的发展是无有止境的,跃进再跃进是可能的;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


第8版()
专栏:

草原上的红旗
金人
这一次我们真的到了草原上,而且是塞北的草原。
初夏的时候,我们从张家口出发,翻过了拔海一千八百多公尺高的狼窝沟,很快就到了坝上。坝上就是张家口专区的草原地带。
草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我们坐着车在草原上飞驰,就像坐着小船在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里破浪前进。向远处望去,有些星星点点的活动的东西,那是在草原上牧放的牲口群。有些地方好像凸出一块,那是一些小村庄。不管是牲口群和小村庄,如果不走近是很难看清楚的。
我们听别的同志讲过,从前草原是很穷苦的地方。风沙大,气候寒冷,土地硗薄,没有燃料,没有粮食,人民的生活非常苦,所以草原上的居民也比较少。解放以后,草原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子过得和从前完全不同了。
我们的汽车在草原上飞速地前进。不久,就远远地看到了一面红旗,高高地飘扬在一个土岗上。一位跟我们同行的同志说:
“海流图水库到啦!”
土岗上的红旗越离越近,渐渐地看到了工地,看到了水坝,看到了工地上的人群。
几千名男女农民,都在忙碌地工作。挑土、掘土、背石头、打夯,他们真是鼓足了干劲,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改造草原的面貌。
我们在指挥部里看到了修建这个草原水库的英雄们,这些英雄有一大半是妇女。这里有铁老太太、铁姑娘、有穆桂英队、花木兰队和杨排风队的队长,我们还看到了绰号“铁牛”的背石英雄安占元。
铁老太太的名字叫李友,她已经五十七岁了,两只小脚,完全是一个旧时代农村妇女型的人物。但是她现在却成了新时代的英雄。
她从今年阴历正月初五,在零下三十八、九度的天气里就参加了修水库的工作,一直到现在没有停过工。最冷的时候,草原上刮着六、七级的大风,手都难以伸出来,有人劝她回家去休息几天,她回答说:
“冻手冻脚,冻不了我的心;就是用针尖挖,我也非得把水库修成不可。”
我紧紧地握着铁老太太的手,问她:“您怎么会有这样一股子干劲儿呢?”
她说:“这算啥,我的劲儿还没有用够呢。我在草原上住了五十年,没有吃饱过,没有穿暖过,只有共产党来了才使我过起了幸福的生活。从前俺们这儿一亩地只打四五十斤粮食,除了征租纳税,哪儿还能剩多少粮食给俺们吃呢?1952年修了一道大渠,头一年就使俺们的粮食一亩打到了二百十三斤。俺们现在修好水库,还要叫草原上的粮食赶上江南呢,有毛主席领导着俺们,一定能办到!”
铁姑娘刘步兰插嘴说:“俺们还要绿化草原,要把草原变成森林,要把草原上的气候改变;从前俺们只能种莜麦和山药蛋,以后俺们就要种小麦,种稻子,吃大米吃白面啦!”
背石英雄安占元是一个虎背熊腰、身材高大的农民,我看着他那种英气勃勃的样子,想到他一次可以背动四百斤重的石头,真不愧有“铁牛”的绰号呀。
我和安占元并排坐着,他一面抽着烟,一面对我说:
“俺们草原上的人从前的日子真是苦透啦,别说是烟卷,就连一盒洋火都没地方去买。俺们如今的日子是从前做梦也想不到的。俺们一定听毛主席的话,不但要在草原上多打粮食,还要叫牛、羊、马布满草原,还要开矿,办工厂,过两年你再来看吧,俺们这儿就再不像草原啦!”
我被这些热情的话所鼓舞着,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指挥部走出来,又看见了土岗上的红旗,正被风吹得哗啦啦乱飘。
“他们已经把红旗插在草原上啦!”


第8版()
专栏:歌唱总路线

有了总路线
张志民
有了总路线,眼望千里远,
从春瞧到秋,一眼看十年。
有了总路线,两腿赛如箭。
这步过黄河,下步长江南。
有了总路线,手快如闪电,
往日十年工,今日半天完。
有了总路线,头脑胜神仙。
办法千万条,困难都滚蛋。
有了总路线,干劲冲破天,
力拔千斤石,手推万丈山。
有了总路线,心比天还宽,
红旗心中笑,喜歌唱不完。


第8版()
专栏:

·推荐现代题材戏曲剧目·
时代的感情和声音
凤子
我看了河南省豫剧院三团大小三个戏,即“朝阳沟”、“刘胡兰”、“比比看”。看过“朝阳沟”和“刘胡兰”,发现饰演胡兰子的祖母的就是“朝阳沟”中饰演银环的马琳同志,人们像发现了自己的亲人一样,禁不住相互谈论着演员的才能。演员的表演艺术那样受到观众的喜爱,是因为演员艺术家们以戏剧的语言、音乐的语言演唱出了时代的声音和感情。饰演胡兰子母亲的高洁,也是“朝阳沟”中饰演银环的婆母,同样都是母亲,但所处的时代不同,遭遇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自必不同。而在不同中却有一个共同处,那就是她们都是劳动人民的母亲,她们对女儿、对媳妇的母爱是伟大而无私的。
高洁是一位有非凡才能的演员。她有好嗓子,这是歌剧演员不可缺的条件之一。更重要是她有生活的基础,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情,她具有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激情,因而她能创造出普通的劳动妇女的形象。而这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却生活在一个不平凡的时代里,她具有对新社会的热爱,对党、对领袖的热爱。当她听说未过门的媳妇要下放到本村来劳动锻炼,便满心欢喜的不知如何接待才好;媳妇闹思想问题、装病,她心疼媳妇是累病了。灯下探视假睡的银环的一长段唱和道白,真实而生动地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对新社会热爱的感情传达给了观众!全场观众真是鸦雀无声地欣赏她的演唱艺术;也就在这个时候,时代的感情和声音启发着激动着观众们。
同样,当胡兰子就义前五分钟,母亲来了;即将生离死别的这一时刻,割舍不得十六年骨肉之情的母亲,将要亲眼看到女儿遭受敌人的残暴毒手,这时候,母亲唯一的愿望是保护自己的孩子,甚至想代替女儿去死。残暴的现实告诉她,敌人是野兽,母亲的心被撕裂成一片片,母亲这时的悲愤是说不完也哭不尽的。高洁的表演真可说一句一啼、一字一泪!观众们几乎不是看戏,而是参与了这一壮烈的事件。
当然,个别角色创造的成功和整个演出的艺术处理是分不开的。就“刘胡兰”“朝阳沟”两个大戏来说,艺术创造上有它异常感人的力量;这就是劳动的气息、生活的气息、革命的气息。两个大戏群众场面处理的那样生动,有力,戏的节奏感很明快,整个演出调子是激昂的。“朝阳沟”最后一场的艺术设计,像把观众带到劳动的现场中去了似的;这些大胆的创造,也就加强了艺术的效果。
小戏“比比看”是生动而又大胆的创造,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人民的精神气概,是古今中外无可比拟的。整个作品渗透了这个时代的自豪感,连历史上的英雄们也分享到这个自豪,全剧充满了乐观的浪漫主义的情趣。写这个戏的杨兰春、赵借身的合作经验也是值得重视的。一位是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一位是有经验的戏曲作家。当豫剧院三团到十三陵进行慰问演出,十三陵工地的劳动热情感动了他们,立即产生了这个小戏。事实说明作家们到生活实际中去,到斗争中去,一定会产生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来的。这个剧目的成功是值得重视和推荐的。


第8版()
专栏:小常识

夏至杨梅满山红
许世津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泸南荔子深。
这是古人赞美杨梅的诗。杨梅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果树。树形优美,高二丈左右。叶子长卵形,聚生在枝的顶端。花小单性,春季开花。“夏至杨梅满山红”,果实在夏至时候成熟,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说“其形像水杨子,而味似梅,故名”。果色有紫、红、白三类,紫种最好,白种也不错,红种品质最次。杨梅滋味好坏,普通都从果肉外表上察看。一般都是甜而略酸,很可口。它含有丙种维生素很多,能助消化增营养,还有治神经炎和预防坏血病的功效。它除了可以鲜食外,还可以制成烧酒、杨梅干、杨梅脯、糖渍杨梅等。这种果树的皮还可以用作褐色染料,木材可以用作细工或薪炭。
杨梅原产我国南部,浙江、江苏、江西、广东等省都有栽培。世界各国分布不多,多系野生。作为果树栽培,只有我国最盛。1956年中央农业部从绍兴萧山采集了一批杨梅秧苗,运往苏联栽种。绍兴萧山,以及杭州塘栖、苏州洞庭、温州茶山等地所产的杨梅,是远近闻名的。我国栽种杨梅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经验证明,这种果树不但结出优良果实,同时根部生有根瘤,和豆科绿肥一样,能增加土壤肥力(所以森林学上特称它为“肥料木”)。现在国内新开辟许多杨梅山,漫山遍野,一望成林,还有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山区的作用哩!
杨梅性喜温暖湿润和土质深厚的砂质土壤,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种在倾斜山岙阴谷间。它的寿命很长,活上一、二百年不算多。丰产的每株可摘果二、三百斤。不过杨梅有大年小年之分,因为结果多的一年枝条生长不好,第二年结果就少,而结果少又有利于枝条生长,到第三年结果又多,第四年又少,就这样一年多一年少。但是,我们可以在结果多的那年用增施肥料和修剪疏果的方法,限制结果数量,来消灭这种大小年现象。今年是杨梅丰收年,浙江萧山,今年估计可产一百二十万斤,将创历史上最高记录。温州茶山杨梅,今年也满树累累,丰收在望。
第二个五年计划,要大量发展果树,要“果树上山”,面向山区。杨梅本来生长山区,大量栽种,不但不会与粮食争地,并可以绿化山区,保持水土。在不久的将来,祖国南方各地,定会出现更多美丽富饶的杨梅来!


第8版()
专栏:

英雄的赞歌
锺秀
“红旗”杂志的创刊号上,刊载了广西僮族自治区的一首民歌,题目叫做“真正英雄看今天”。
这首民歌很短,但它深刻地揭示了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真实面貌,生动地反映了我们这些英雄人民的革命风格。
听吧:“要说大来天最大,我们干劲要冲天;要说能来神最能,我们智能赛神仙;历代豪杰成过去,真正英雄看今天。”这是多么宏大的气魄啊!广大的劳动人民,已经从奴隶状态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然界的真正的主人了。他们怀着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不再迷信自然、迷信神力,而深信自己能够排除万难、征服自然、改造世界,敢于同一切陈旧观念和因袭势力宣告决裂。
事物总是在比较和斗争中发展的。这首民歌的三个分句,隐藏着三个“比”字。干劲之大,跟天比;智慧之大,跟神比;成就之大,跟历史上的一切英雄豪杰比,真个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三个“比”,就是英雄的自白。充分表现了他们的敢想、敢说、敢做的崇高风格。这种新风格,正是新的生产关系所要求的。


第8版()
专栏:街头巷尾

“新栽的树就怕晃”
早上,我匆匆忙忙地赶着去上班,在一家菜铺门口,不留心把一个老太太的菜碰撒了。我赶忙弯下身来拾撒在地上的青菜,嘴里连声说对不起。
老太太不来拾菜,也不理我。我抬头一看,她正用两只手抓着路旁那棵叫我撞得来回摇摆的小树,自言自语的说:“新栽的树就怕晃”。
从那天起,我深切地爱护着北京城的小树,尽自己的力量保护它:给门前的小树浇水,绑支架,把淘气的孩子从幼苗旁叫开……
北京航空学院 王荣贵


第8版()
专栏:街头巷尾

张婆婆的铜佛
张银花老婆婆家里有一尊祖传下来的铜佛,她很爱惜它,把它当宝贝一样。
这次县大办地方工业,居民委员会开了会,还组织群众去参观本镇的鱼粉厂、船厂和机器修配厂,老太婆也去了。参观回来以后,她家里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她的儿子孙子都订出了投资的计划。张婆婆也把她的铜佛拿了出来,说:“这就算是我的投资吧!”  中方


第8版()
专栏:街头巷尾

“礼拜桥”
山洪暴发把唯一的交通要道——一座便桥冲垮了。隧道七小队队部立刻召开了抢修便桥的会。第二天早晨,党支书便率领全体小队干部去修桥。经过七小时的紧张劳动,一座长长的便桥完工了。因为是礼拜天抢修的,人们管它叫“礼拜桥”。 筑路工人 江定久


第8版()
专栏:

梦见盖楼房
(新民歌)
五月麦子装满囤,
秋后玉米挤满仓,
老头半夜合上眼,
梦见社里盖楼房。
(陕西醴泉)


第8版()
专栏:

洋绣球(诗集“百花齐放”木刻插图) 刘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