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3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改良工具代替手工操作
黄平县仅薅秧一项可省劳动力八十八万个
据贵州日报讯 贵州省黄平县已实现田间管理的土机械化。现在全县已制造和推广薅秧耙二万五千个,平均一个半劳动力有一把;追肥器九千个,平均四个劳动力合一个;包谷人工授粉器七千五百件,平均五个劳动力合一件;喷雾器和喷粉器五千部,平均每个生产队有两部。此外,在抗旱中还制造了抗旱工具二万七千八百余件。
这些改良农具,及时地投入夏季田间管理后,代替了繁重的手工操作,一般提高劳动效率两至五倍。以薅秧为例,过去用手薅每人每天只能薅七分田,用薅秧耙,每人每天就能薅二亩田,提高效率近两倍。单是这一项,全县就可节省劳动力八十八万个。
由于推广了改良农具,大大促进了田间管理。目前全县薅、淋头道秧的工作已基本结束,其中有40%薅了两道;每亩追肥四千斤;战胜了五十天未落透雨的旱灾;扑灭了万余亩稻田内的螟虫。
黄平县实现田间管理的过程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没有学习和宣传总路线以前的一个短时期内,由于县委领导上对推广改良农具、对解决工农业大跃进后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和提高劳动效率的重大作用认识不足,存有等待改良农具十全十美而后推广的思想,并机械地把抓生产和推广改良农具分裂成为两回事,因而对改良农具推广不力,使这项工作陷于停顿状态,而广大农民群众却迫切地要求推广改良农具。
县委领导和广大干部通过总路线的学习,和了解到群众的迫切要求后,都深刻地认识到推广改良农具的重大意义与作用,下定了推广改良农具的决心。于是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推广夏季田间管理工具为主的农具改革运动。为了发动群众互相观摩启发,县委又在全县组织了二百二十二次有二万五千人参加的评比参观会,很快地掀起了一个推广田间管理的改良农具的高潮。全县二百三十个农业社,都抽调铁、木匠成立了万能农具制造厂,总计全县有六千人的一支大军为赶制农具而奋战。广大的农业社员群众,自动献出了铁、木料,并在原料和技术上开展了社与社之间的大协作。这样,就使推广田间管理的改良农具的运动雷厉风行,做到了大造大推。


第5版()
专栏:

江苏用快速收割器代替镰刀
据新华社南京29日电 江苏省各地正在赶制一百到一百二十万架水稻快速收割器,来全部替换旧式镰刀,迎接即将到来的秋熟大丰收。
使用这种收割器时,人只要用手握着木把往前推进,两行稻子就被割下倒在拦稻环里。每走几步,拦稻环就往左边一倒,割下的稻子就整齐地躺在一旁。这可以使农民从繁重的收割农活中解放出来,挺胸阔步地像使用割草机割草那样来收割水稻。
这种收割器构造很简单,由一块船底形的木板开两个叉,下面装四把长方半圆形的小刀片,支一根木柄,加一根横档制成,使用时只要一个人推动,割起来很轻快,一般人每天可割稻十二到十五亩,强劳动力可割十八到二十亩,比用镰刀提高效率十五到二十倍。据初步计算,十架收割器加上五台风力带动的打稻机,共计十五个人,就能抵上一台联合收割机。收割器推广以后,全省三千五百万亩水稻两天以内就可以全部收割完毕,比用镰刀可以提前五天完成,节省三千万个劳动日。秋收时间缩短,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就可以提前进行深翻土地等秋种准备工作,对更好地完成秋种有着重大的意义。
这种收割器除了提高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以外,还有许多好处:齐泥割稻,不但每亩田能增加百斤左右的稻草,而且能将靠近稻根茎中的螟虫随稻割起,便于防治螟害;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方便,全部构件只有一块木板,一根四尺长的木把,四张四寸长的刀片和一根铁丝或竹片制成的拦稻环,共合三元左右,社社会造,人人会用。
这种收割器是中共江苏省金山县委副书记杨忠和手工业工人根据福建创造的收割器的原理试制成功的。金山县已经制造了一百架,分送各地做样品。(附图片)
快速收割器草图(单位:公分)
侧面图
正面图


第5版()
专栏:

支援我国农业生产大跃进
蒙古人民赠耕马一万五千匹
首批马匹通过千里草原已送交我国
新华社乌兰巴托29日电 今天从蒙古商业部获悉:蒙古赠送给中国的耕马和今年出售给中国的耕马中的第一批共二千四百多匹,最近已经在中蒙边境交给中国方面。
蒙古政府今年决定赠送给中国一万五千匹马,另外卖给中国一万五千匹。从6月初开始,蒙古有关部门就在十二个省份验马。7月初,验马工作结束,各地随即把马赶到中蒙边境的两个接交站。许多马匹要走过千里草原才能到达接交站。
为了支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蒙古牧民们把健壮的马匹销售给国家。现在正是牧草茂盛的季节,马匹在草原上边赶边放,膘肥将更加增加。


第5版()
专栏:小资料

蒙马
蒙古人民共和国为了支援我国农业生产,从1951年起开始,八年来共向我国输出马匹十七万八千匹。
这些马匹大部分供应到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辽宁、吉林等省。这些原来奔驰在蒙古草原上的马,现在已经为我国农业生产服务了。
蒙马具有:耐劳、有力、好饲养等特点,很受广大农业社的欢迎。有些人起初担心蒙马性子野,不会干活,其实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山东、河北等省许多农业社饲养的蒙马,训练七、八天就会干活了,并且比当地马还灵巧。
“把最好的马交给中国朋友”,是蒙古人民共和国牧民们的口号。因此历次进口的蒙马都是整齐、壮实、无病,有些母马并且怀驹。(附图片)
 右图是蒙马群


第5版()
专栏:

吉林、安徽、浙江等省人民
打井挖泉战胜旱灾
黑龙江湖南部分受旱地区已经下雨
本报讯 25日至30日,除山东、江苏、安徽三省大部地区未下雨外,其他各省都先后有雨。黑龙江北部和辽东半岛、长白山旱象已经解除,湖南省的部分受旱地区也可望缓和旱象。现在,吉林、安徽、浙江等省人民,正鼓足干劲,再接再励,消除干旱威胁,确保秋季丰收。
7月初以来,吉林省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通化专区最近下了雨外,其他地区普遍无雨,加以强大的暖气团带来历史上少有的高温(最高达到三十七度)气候,旱象更加严重。各种农作物的叶子普遍打卷、变黄,水田因缺乏水源逐渐干涸。而目前正是各种作物抽穗、开花扬粉,需要大量水分时期。因此,全省展开了抗旱运动。目前,全省每天有四百万人日夜同干旱作战,已打新井五万多眼,挖泉一万七千多个。浇了水旱田七百多万亩。
在此次抗旱中,各县都通过辩论会和现场会议,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并都强调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开展全民性的抗旱大协作。许多县的粮食、林业、公安、森工等部门的汽车,都下乡支援抗旱,吉林省各机关和群众团体,自7月25日起停止办公一星期,突击抗旱。全省已抽调数十万干部、官兵,由党政负责同志率领,分赴旱象严重的市县协助抗旱。大批市民和学生也自动下乡支援抗旱保收斗争,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安徽省大部地区仍未下雨。全省受旱面积已达二千一百多万亩,其中受旱严重、田地龟裂的有七百多万亩。但是,为保证秋季大丰收,安徽全省人民已展开了一个结合大量兴修水利、改革工具、积肥和田间管理的抗旱运动。目前全省投入抗旱斗争的农民有一千二百多万人,已抗旱抢种各种作物六千四百多万亩,比去年同期还多种了九百多万亩。全省已在抗旱中挖深沟深塘十六万多处,开引水沟二十四万多条,打井一百零四万多眼,找泉、下泉八十五万多处,并打拦河坝十四万五千多处。抗旱运动的开展,也推动了提水工具的改革。全省已有很多乡、社普遍使用改良的提水工具。桐城县经过七天七夜苦战,到7月6日已改制和新制各种新式水车四万八千五百九十部,望江县经过三昼夜的奋斗,就基本实现了用风力车水,用沟渠灌溉。
各地结合抗旱斗争,还采取多种多样的办法进行积肥和田间管理。
浙江省近半月来,北部西部宁波、嘉兴、金华等专区旱情也续有发展。全省受旱面积已经达到三百万亩以上。受旱地区为实现省委“半年无雨保丰收”的号召,正在挖掘地下水,大搞自流灌溉。
江苏镇江、扬州、苏州三个专区的人民也继续在同干旱斗争中。(附图片)
左图是辽宁盖平县太阳升社用拖拉机抽水抗旱,一天能灌溉六百多亩地;右图是在干旱八十天的情况下,依然长得粗壮茂盛的苞米。
新华社记者 高国权摄


第5版()
专栏:

“十全十美”从何而来
苏蔚
有一种叫做“十全十美”的思想,正在妨碍着改良农具的推广。不信么?请看事实:贵州省黄平县的同志们被“十全十美”思想束缚着的时候,全县改良农具的推广工作完全陷入了停顿状态;一旦抛弃了“十全十美”的思想以后,改良农具的推广工作就在全县迅速开展起来了。他们只用了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就在全县的范围内把夏季生产中最大量的农事活动:薅秧、追肥、灭虫等等方面的工具改良了。由于这些改良农具的普遍推广,劳动效率提高了两倍到五倍,从而使全县的夏季田间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秋季大丰收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十全十美”的思想实际上是最不全最不美的思想,有了这种思想不仅要妨碍目前的改良农具的推广工作,还会妨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大业。因为这种思想本身就是从根本上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我们知道,世界上任何事物总是由不完美向完美不停地发展着的,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发展的。完美是由不完美发展起来的。谁瞧不起今天看来还是低级的然而却正在向前发展的东西,谁就永远得不到高级的完美的东西。没有过去的手工工业,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现代化大工业。工业如此,农业也是这样。看不起改良农具,一定创造不出更高级更先进的农业机器;轻视农具改革运动,也就一定会推迟农业机械化更早的到来。何况世界上从来只有相对的“十全十美”,没有绝对的“十全十美”呢?
马克思主义教导说,一切要从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出发。我们现在的时间、地点、条件是什么呢?是1958年的中国。这一年我国开始了各项建设事业的大跃进,出现了劳力普遍不足的现象。而我们的条件又不能马上把一切工具,特别是农业工具都换成机器,以提高劳动效率,解决劳力不足的困难。请看,是普遍推广改良农具,从而保证大跃进的实现,并为进一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好呢?还是像“十全十美”论者为了等待“十全十美”的改良农具,从而使大跃进的步伐停滞下来,并终至推迟农业机械化的到来好呢?


第5版()
专栏:

杂粮增产幅度能超过小麦
马矍翁
今年夏收作物空前丰收,一向被认为低产作物的小麦、油菜等丰产典型大量涌现;早稻丰收喜讯不断传来,高额丰产纪录已经超过了小麦。
但是在我国粮食作物面积中占40%以上的谷子、高粱、玉米等,能不能跃进,确已成为今年粮食产量能不能高速度增产的一个重要关键。
玉米一向被认为是“铁杆庄稼”,是以产量高、产量稳定、增产潜力大而著称的高产作物。过去几年来的全国平均产量或高额丰产典型,都大大超过小麦:1957年全国小麦平均亩产量为一百一十四斤,而玉米是一百九十斤;小麦最高丰产纪录是一千五百四十斤,而玉米是二千五百二十斤。今年小麦既能一马当先,增产68%,玉米比小麦增产的潜力大得多,当然可以更上一层楼。
谷子、高粱的产量历年都比小麦高。从作物的特点来看,谷子小抗旱能力很强,高粱不但抗旱又能抗涝;从生长性状上来看它的增产潜力很大,各种条件都比小麦优越。优越条件多,本来是好事情,有些人却由此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他们认为小麦还能跃进,谷子、高粱更没问题了,因此放松了努力。其实一切作物产量的增加,是决定于人为的努力。麻痹大意,放松田间管理,只会给今年粮食生产带来很大危害。如果谷子、高粱不能跃进,就会拖住总产量的后腿,影响今年粮食的增产。
谷子、高粱在广大地区与农民生活有密切关系。小米、高粱米是不少地区的主粮,谷草是骡马的良好饲草,高粱秆除作燃料外还是农村建筑用材和手工业副业的原料。轻视谷子、高粱等作物,不积极领导群众争取谷子、高粱丰收,就是不关心群众生活,就是缺乏群众观点。
谷子、高粱能不能跃进呢?根据过去和现在的事实,回答都是肯定的。辽宁省凌源县是个干旱瘠薄的地方,1957年谷子获得大丰收。该县的联合农业社二百二十九亩谷子平均每亩产六百一十二斤。河北省抚宁县东升农业社一千九百九十三亩高粱,平均亩产七百三十四斤,有三十三亩多穗高粱亩产达到一千三百零二斤。这些地方所以能够获得高额丰产,主要原因是重视对谷子、高粱的各种栽培管理:进行了深耕,精细整地,多施基肥和适时追肥,加强了中耕锄草和灌溉。
今年杂粮作物跃进增产的条件,要比小麦好得多。去年小麦是在大跃进的形势到来以前播种的,各种准备工作如深耕、基肥等等方面都不太好,今年小麦的丰收主要是靠加强了后期的田间管理,而谷子、高粱、玉米等,则是在全国农村跃进形势下,水利建设和积肥、改良土壤等等方面已获巨大成绩的情况下播种的。这许多有利条件,为谷子、高粱、玉米的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年大部地区的杂粮作物播种都比过去早、快、好,基肥足,如果在田间管理上再加一把劲,毫无疑问,一定可以取得比小麦更大幅度的增产。


第5版()
专栏:

未来的玉米(河北遵化县壁画) 陈兴华画


第5版()
专栏:

糜谷也要放射“卫星”
陕西农民加强田间管理争取全面丰收
本报讯 记者朱波报道:陕西省各地农民加强糜子和谷子的田间管理,提出要在今年秋季摘掉糜、谷是低产粮食作物的帽子,并决心放射糜、谷高产的“卫星”。糜、谷是陕西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省共播种九百多万亩,约占全省秋季粮食作物总面积10%以上。尤其是陕北地区,糜谷种植面积最大,约占全省糜、谷播种面积的80%左右。因此,提高糜、谷产量,对陕西省(特别是陕北地区)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过去,陕西省糜、谷产量很低。陕北的延安、榆林等地区亩产只有四、五十斤,土地肥沃的关中平原地区的糜、谷,亩产也只有百斤左右。目前,各地的农民正在加强对糜、谷的田间管理,争取今年的糜、谷全面丰收。延安专区对一百四十多万亩糜谷的生产指标,重新进行了修改,提出全区亩产翻一番(其中糜子由去年的亩产九十斤提高到二百斤;谷子由去年亩产八十三斤提高到一百五十斤。)来保证完成今年全区每人一千斤粮的增产任务。延安专区的甘泉、延安、洛川、黄龙、黄陵等县的农民,按照新的增产措施,开展对糜、谷的加工运动。他们的口号是普遍地施追肥五千到一万斤,普遍的进行中耕锄草三至五次。各地农业社和干部普遍建立糜、谷高额丰产试验田,他们下决心创造糜谷丰产的最高记录,放出全国糜、谷丰产中最大的一颗“卫星”。延安县东方红农业社大面积丰产谷共有七百三十六亩,计划亩产三百三十九斤,比去年高两倍以上。糜子丰产田共五百五十二亩,计划亩产四百四十九斤,比去年高三倍以上。高额丰产试验田十三亩,计划亩产一千二百斤以上。


第5版()
专栏:

边采伐 边造林
大兴安岭林区将掀起森林更新高潮
据新华社牙克石30日电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党委和行政领导机关,7月20日至25日在伊图里河林业局召开森林更新跃进大会,扭转更新跟不上采伐的形势。大会决议:今后要认真贯彻执行采伐与更新同时并举和造多于砍的方针,发动林区广大职工和家属迅速掀起森林更新高潮。
在这次森林更新跃进大会上,各林业局党政负责人根据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乌兰夫要求作到“一手采伐,一手造林”,“左手砍树,右手栽树”的指示精神,检查和批判了前一段时期重视采伐而忽视森林更新,认为采伐必须多快、更新可以少慢的片面地执行林业生产方针的错误;负责森林经管的干部,批判了更新工作中的右倾保守思想;同时批判了让采伐等一等更新的消极平衡的想法。大会提出要统筹兼顾,使采伐和更新做到双跃进。在这方面伊图里河局作出了榜样,这个局实行了采伐与更新连续作业法。人手不足,他们改变单项作业劳动组织为混合协作的劳动组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抽出一部分人投入更新,并动员大批家属参加更新。在更新工具方面,他们采用了一部分机具代替手工整地。到会人员实地参观了伊图里河局的作法以后,都表示要学习这个局的各项先进经验,并赶上或超过他们。
会上还交流了采取野生苗移植方法,多快好省地进行人工造林的经验,交流了火烧枝芽等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有效办法;并且决定掀起群众性的革新工具的运动,使更新工作逐步转为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作业,以加快更新进度。


第5版()
专栏:编后

坏事正变成好事
吉林、安徽等省目前的旱情受到全国人民的关心。但是,这些省区的广大群众和各级干部怀着保证增产的坚强信心,在抗旱斗争中,大兴水利,拦河水、提湖水、找泉眼、挖沟塘,取得不小的成绩;与此同时,各种抗旱用的改良工具也以极高的速度在创造、在推广,群众中间的共产主义互助协作精神更得到大大的发扬。冷心的天公企图给这些人民带来一场灾难,但不屈的群众却抖擞精神,鼓起干劲,把坏事正转化为好事。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当群众面临困难的处境的时候,精神是怎样的昂扬,斗志是怎样的坚强,力量是怎样的巨大!在中国人民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第5版()
专栏:

十万大山种橡胶
广东省东兴各族自治县的十万大山深处,首次出产橡胶。7月9日,国营火光农场的职工们十分兴奋地第一次割了一百八十株橡胶。每株都流出胶液,其中最多的出胶七西西。
十万大山自古没有种过橡胶。1952年起,火光农场才开始种植橡胶。1954年冬的严寒,曾使已种的树苗受伤,但在职工们的日夜辛勤护理下,受伤的树苗继续迅速成长着。他们还不断在大片的山岭播下橡胶种子。现在,在火光农场周围的十几个山岭上,已经绿叶成荫。目前动手割取橡胶的树,都是1952年种下的。 (新华社)


第5版()
专栏:

你怀念延安的小米吗?
本报记者 胡季委
多少人怀念着延安的小米。小米加步枪,就靠这个物质基础,我们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小米哺育过我们的领袖和千百万的革命战士。小米在革命中立过大功。人民怀念着延安的小米,它现在的情况怎样了呢?小麦在大跃进中已经摘掉了低产作物的帽子,小米是不是也应该换上高产作物的头衔呢?在全国人民千方百计争取秋田大丰收的行列里,延安的人民是不是也在争取小米大丰收呢?
在延安住过的人,把谷子和糜子米统统叫作小米。谷子和糜子是不是低产作物呢?陕北地区谷子平均亩产不到一百斤,很多县仅仅在五十斤左右。但是去年延安县在春寒、伏旱、秋冻的多灾多难的条件下,十一万零八十二亩谷子,仍然得到了空前的丰收,平均产量达到一百二十一斤九两,比前年增产38.5%,超额完成陕西省提出的一百一十一斤的指标,得到“谷子丰产县”的光荣称号。而且还出现二百斤到六百斤的谷子高额丰产田八千六百三十三亩。延安农业试验站每年大面积丰产试验田平均亩产也在三百斤到五百斤之间。四百斤以上的大面积丰产田,在延安专区各县都有。1956年延安县的临镇星光社,一亩一分二试验田亩产一千零三十五斤,得到中央农业部的金星奖章。糜子比谷子的产量,一般都高一些,1956年延安县甘谷驿区的红旗社有三亩糜子也达到亩产一千零四十三点七斤。靠近延安的安塞县的黎平社二亩糜子去年亩产一千零八十七点二斤。1955年甘肃西固县兴隆社也有亩产糜子一千零三十七斤的纪录。苏联的谷子有亩产二千六百八十斤,糜子亩产二千七百六十斤的最高纪录。同志们,我们怎能说谷、糜是低产作物呢?
小米的产量为什么一般是很低的呢?你应该了解它的处境,它是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生长着啊!因为它是一种抗旱耐寒的优良品种,它的主要产区都在气候寒冷、空气干燥、雨量稀少的地区。就在这些地区也有比较好的土地,但是它不像其他作物那样娇气,一定要肥饱水足的好地,因而人们总是把好地留给稻子、玉米和小麦,总是把它
(特别是谷子)赶上高山坡洼。那里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瘦薄,人们一年只给上三两布袋(一袋百斤左右)粪,有的根本就不上粪,不浇水,增产那就根本是妄想了。小米,正像那些具有优良品质的干部一样,党把他们分配在最艰苦的地区,他们仍然信心百倍地努力工作。他们的工作成绩,仅仅从抽象的数字指标来看,似乎并不怎么突出,如果你设身处地去了解一下他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你就会惊叹和钦佩他们的伟大。小米,正具有这种优秀的性格,这是伟大的延安性格!
小米一直是陕北人民的主要粮食。拿延安专区来说,1957年水稻占粮食播种面积0.4%,产量占粮食总产量1.5%;玉米面积占9%,产量占17%;小麦面积占34%,产量占28%,要知道,它们在土地、肥料、水分、作务等方面都比较受“优待”;而我们英雄的小米,占粮食播种面积26%,但是粮食产量却占了32%。小米的总产量和亩产量都在逐年上升,虽然增长的数字指标并不大,却一直是陕北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功臣。
小麦不断放出高产“卫星”,对延安人民争取小米大丰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延安县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使今年小米的平均亩产量比去年翻一番。在整个延安专区,今年的糜谷基本上消灭了硬槎下种,基本上消灭了落后的拿粪撒种,施肥量比过去增加一倍左右,现在正在忙着追肥和锄草。现在各县很多合作社都有谷糜千斤的试验田。延安东方红农业社,去年受灾,六百七十多亩谷子仍然亩产一百二十多斤,五百五十多亩糜子亩产一百六十多斤,二十四亩丰产田亩产谷子四百三十七点五斤,十三亩半亩产糜子八百斤以上。今年七百三十六点五亩谷子争取亩产三百三十九斤,五百五十二点一亩糜子争取亩产四百四十九斤,谷糜合一起算,今年小米亩产量就会以增长200%的速度一下跨过黄河。得过金星奖章的延安星光社,计划今秋一百亩丰产田亩产七百斤,其中二亩达到一千五百斤以上。延安地委在七里铺种了一亩糜子试验田,争取亩产四千斤。在解放战争时期得到过有名的蟠龙大捷的蟠龙区,区干部种了一亩二分谷子试验田,原计划亩产五千斤,现在,谷子苗长到快三尺高,比附近同时下种的谷子苗高一尺左右。同志们的干劲越来越高,他们决心再加一把油,争取亩产一万斤。这将是小米方面的一颗卫星,我们预祝这颗“延安小米号”的卫星到秋收时胜利上天,祝贺再一次的“蟠龙大捷”!
小米能够高额丰产,只要给它比较好的生长条件。没有低产的品种,只有低劣的耕作方法。让有艰苦奋斗传统的小米得到良好的土地,充足的水和肥,得到人们精耕细作的抚育,小米一定能够大跃进!让延安人民能够获得更丰富的小米,而且让全国各地怀念着延安小米的人们,也能吃到那黄澄澄、香喷喷的延安小米饭,正像陕北土话说的,那就是“美得太太的”了!


第5版()
专栏:名词解释

穈谷
穈就是黍稷,有些地区叫穈子为糜子。穈子一般分软、硬两种,软的(即黍)有糯性,硬的(即稷)似小米。穈子植株似谷,但穗疏散,籽粒比谷略大。
这条消息里的谷是粟,不是稻谷。谷子经过碾制去皮就是小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