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3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社论

淮北人民的雄心
安徽淮北地区一千二百万人民,正在从事着一项从根本上改造自然面貌的伟大计划,就是要在三万八千多平方公里的辽阔平原上实现河网化,使淮北全部农田变成水稻田或水浇地,并使交通运输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从而为淮北农业生产大跃进和工业生产大跃进创造良好条件。这个宏伟计划的基本内容,就是进一步整修原有十五条较大河道,新开九条新河道,使淮北各较大的河流结成河网的骨干,在这些大的河网之间再开挖二千六百多条大沟(实际上也是河道,顶宽三十到五十公尺,深六公尺),一万五千多条中沟(顶宽二十公尺,深五公尺),十一万多条小沟(顶宽十公尺,深四公尺)。在这些河道、大中小沟之间,还根据不同地形,开挖小的渠道和塘、井,并圈圩,河沟塘井普遍下泉,达到三水齐用(即天上雨水、河中存水、地下泉水)。这样就把整个淮北织成稠密的水网。为了便于灌溉和交通,在河渠沟塘间将建设大大小小成千上万的涵闸、桥梁,加以控制,大雨则可以拦蓄大量洪水,五天内下雨四百公厘不涝;不雨则可以引水灌溉,七十天不雨不旱。这些工程建成以后,新旧河道可以通行一百吨到一千二百吨的轮船,大中沟通木船,这样就可以县县通轮船、乡乡通木船、社社村村通小船,大大便利于日益繁重的交通运输。同时,利用河网还可以发电,发展水产,达到全面治理,综合利用。假如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河网化的图景,就是中共安徽省委所提出的“把淮北变成江南”。
实现河网化,“把淮北变成江南”这就是淮北人民的勃勃雄心。这个雄心之所以伟大,是从原有的基础看。江南是富庶的鱼米之乡,而淮北历经七百多年的水旱灾害,人民在解放以前,长期处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困状态下。江南的农业单位产量因有水利保证,比淮北高出三四倍以上。现在要把淮北的农业生产水平也达到江南那样高,是前人所不敢设想的。再从工程来看,江南的水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淮河从宋代以来屡为黄河所夺,河床淤积,水系破坏,雨量分布不均,多下一点雨则涝,少下一点雨则旱,特别是内涝问题很不容易解决。在治淮过程中,曾经有人设想过从河南周口店开一条新淮河通到洪泽湖,来解决内涝问题,但现在的河网化,已不是一条河的问题,而是要开挖九条新河,把这些新开挖的河道和沟渠全部联结起来,总长度达十二万五千公里。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每平方公里所开挖的土方至少在二十五万公方以上,全淮北至少要做一百亿公方。开挖这样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少时间呢?淮北人民的回答是:两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在这样大的面积上彻底改变自然面貌,变千年水害为水利,这是古今中外没有先例的。从外国来看,名震全球的巴拿马运河全长八十多公里,前后开挖了三十三年;苏伊士运河全长一百七十多公里,开挖了十年。从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来看,淮北人民所要追赶的江南三角洲的河网,是从纪元前五世纪春秋时代的吴国开始的,历经两千多年、几十个朝代才逐渐开拓修补而成为今天的规模。我国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从纪元前六世纪开始挖凿,到元、明两代才完成。这里我们撇开过去统治阶级开挖这些工程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目的不谈,即以工程本身大小、时间来比较,都是难与今天淮北河网化规模比拟的。这就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之无比优越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一旦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创造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为了实现这个河网化计划,淮北人民从去年下半年起,已经大干一冬一春。他们克服严寒冰雪和技术力量不足的种种困难,以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完成近四十亿土方,开挖了大沟一千零六十二条,中沟八千零六十七条,小沟九万零六百九十条,大中涵闸五十八座,小型涵闸八千二百七十九座,从而大大改变了淮北面貌。全淮北已有八十六个乡,五百八十二个农业社基本上实现了河网化,根除了水旱灾害。这些水利工程经过半年来的考验,已经证明它们在抵抗自然灾害中的优越作用,当今春小麦受到霜冻袭击时,由于利用沟塘的水进行浇灌,没有造成灾害;后来当小麦发生锈病时,又由于沟洫起了便于排水作用,从而大大减轻了锈病的危害程度,保证了今年小麦的空前丰收。特别是今年淮北夏种是在半年来未下透雨的干旱情况下进行的,由于水利工程的作用,不但山芋等旱作物种得比往年多,而且改种了四百多万亩水稻,这在往年同样旱情下是不可能的。至于已经基本上实现河网化的地方,根本不发生抗旱的问题,他们不但完成了改种水稻的计划、保证了及时播种及时灌溉,且有余水支援友邻地区。
河网化计划的实施改变着淮北人民的思想感情,在他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治水道路之前,因为长期水灾为害,形成怕水的心理,但是现在不同了,“水是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淮北人民在实现河网化的过程中才真正体会到这一点。他们现在不是怕水,而是爱水、想水了。现在的淮北,已经是河渠纵横,塘井棋布,虽无青山,已有绿水盈盈,虽无森林,已有树木成行,河网化的雏形已经初具。假如有人再用旧的概念来想像淮北,那就错误了。淮北的农业生产在飞跃发展着,旧的耕作习惯在迅速改变着,工业生产和文化、卫生工作也在飞跃前进着,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在不断地改善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已经永远成为历史。他们现在已不像过去那样到城市去逃荒谋求生计,而要生产出大量粮食供应城市的工人兄弟,携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淮北人民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他们有了治水的正确方向以后,更加鼓舞了干劲,他们决心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以更多的劳动热情,再大干一冬一春,基本上实现全面水网化。有了去冬今春治水大跃进的经验,加上今年早准备、早动手,并大力推广新式工具,提高劳动效率,淮北人民这一改造大自然的伟大雄心,是一定可以彻底实现的。
淮北人民找到河网化这条根治淮河的方针是经过许多曲折的。这里用不着回溯很远的历史,在蒋介石反动统治时期,人民在人祸天灾的交迫下,不知受到多少苦难,仅蒋介石在花园口掘口就淹死河南、安徽五十万人民,更多的人民则长期辗转于饥饿和死亡线上。所谓“导淮”只不过是替国民党官员们增加一个贪污私饱的门路而已。在那种时代,即使有些工程技术人员设想过要治理淮河,也因为他们受了资产阶级观点的影响,把人民的伟大力量抛诸视野之外,因而他们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可能是正确的。解放后不久,毛主席即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国家为了治淮,虽在抗美援朝的紧要时期,仍然拨出大量经费。八年以来,投资达十四亿五千万元。仅安徽地区即投资五亿六千万元,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直到去冬以前,由于某些同志对毛主席、党中央治淮方针理解不够,特别是对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缺乏正确理解,以致使治淮走了许多弯路。这里有两种思想在进行着斗争,即是以依靠群众为主,还是依靠政府为主?以小型为主还是以大型为主?以蓄水为主还是泄水为主?这是两个方针,两条路线的斗争,这个斗争以各种形式进行了八年,到去冬才取得了基本的胜利。中共安徽省委根据毛主席、党中央所指示的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路线,研究了治淮八年的经验教训,找出了根治淮河内涝的基本规律,坚决地推行了以群众自办为主,政府支持;以小型为主,大型支持;以蓄水为主,多蓄少排;防洪与治涝相结合;治水与改种相结合;政治和业务相结合的“三主”、“三结合”的方针,并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制定了河网化的十项规定,其奋斗目标,就是把淮北变成江南。由于坚持了这个正确的治淮方针,克服了与此相反的错误方针,就使治理淮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的弯路被拉直了,淮北人民在“把淮北变成江南”、“治好淮河吃大米”等口号的鼓舞下,充分发挥了巨大的潜力。他们艰苦奋斗,大干半年,完成了四十亿土方,除极少数技术性高的大型工程外,所有土方工程,包括河道沟塘涵闸桥梁在内,全部都是群众自己拿钱,自己设计,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奇迹,光辉地实现了多快好省的要求。实践已经证明,这条河网化的治淮方针是完全正确的。这个方针为平原地区的水利工程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几年来,凡是坚决贯彻了党中央“三主”方针的地方,水利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三主”方针的具体贯彻,随具体情况不同而各有各的做法。我们已经总结了天津改造洼地的经验,也总结了河南新乡专区治理漭河的经验,后来又总结了沙颍河的治理以及山区的治水经验,然而还没有找到一条比较完备的解决平原水利的经验,我们现在有了淮北河网化的治水经验,事实已经证明河网化是在平原地区解决水利问题的正确方向。淮北人民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这条良好的经验,其意义将远远地超出于淮北地区之外。
淮北人民长期以来遭受着剥削阶级和自然灾害的双重灾难,生活穷困,文化落后,生产水平低下,正因为如此,淮北人民要求改变现状的要求也更为强烈。正如毛主席所论断的:“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淮北人民原来就有革命的光荣传统,近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革命作出过许多杰出的贡献。解放以后,淮北人民更显出了冲天的革命干劲,在战胜自然灾害中,他们从来没有低过头。农业社是在团结起来战胜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发展巩固起来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们大显身手,模范地执行多快好省的方针,他们不仅在农业战线水利战线上干劲十足,在工业战线、文化战线上也干劲十足。淮北的面貌正迅速改变着,他们已处在一个历史性飞跃变革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要赶上江南,而且要赶过江南。多灾多难贫穷落后的淮北将要一去不复返了,崭新的工业化的和农业现代化的有高度文化水平的淮北,不久就要出现在祖国的平原上。


第5版()
专栏:

组织社会主义竞赛安排生产技术措施
中南地区力争晚稻赶过早稻
要求各乡社把一切运转工具安上滚珠轴承
据新华社南昌29日电 今年晚稻必须超过早稻,同时要狠狠地抓明年,加紧明年农业生产的准备工作,争取明年基本解决粮食问题。这是中南地区的农业协作会议对这个地区提出的要求。
会议由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正人主持。出席会议的有中共广东、湖北、湖南、江西四省负责农业的省委书记,广西僮族自治区及各省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会议开了九天,24日结束。
中南五省(区)今年春夏作物空前丰收。其中九千六百五十万亩早稻总产量可达四百四十五亿斤,比去年增长一倍以上,亩产平均四百六十斤。春夏作物的空前丰收促进了广大农民思想的大解放,力争上游、力争第一已成为群众性的运动。会议认为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晚稻超过早稻的要求是适时的,争取明年更大的跃进是完全可能的。
为了争取今年秋季作物的大丰收和明年农业生产更大的跃进,会议认为,必须在抓紧政治挂帅、搞好技术革命和群众运动的基础上采取如下措施:一、结合夏收和总结夏收丰产经验,做好争取秋季更大丰收的思想动员。经过夏收评比竞赛的总结,进一步鼓足干劲,继续开展社会主义竞赛。竞赛的主要要求是保证全面大增产,同时争取高额丰产的“卫星”上天。二、及时插好晚稻。晚稻密植蔸数,根据水、肥、土条件,可以增加到四万、五万或更多。三、充分准备防旱,大力搞好防汛。争取天不再下雨也能大部保证丰收。及早防治晚稻晚秋作物的虫害。四、突击搞肥料,除农家肥料外,乡乡社社队队要突击大搞土化肥。五、继续大力改革农具,在一切运转工具中安装滚珠轴承,在秋收前普遍推广到乡社。六、重视选择优良种籽,认真作好种籽的保存和调剂工作。建立各级良种机构。七、深翻土地。分年轮翻或分层逐步深翻,各地可因地因作物不同而制宜。八、秋后大搞以水利和制造肥料为中心的农业基本建设,争取再有一个冬春或两个冬春基本消灭一般水旱灾害。8、9、10三个月,由省到社六级干部应共同会师深入田间,同农民一道搞好田间管理,不实现全面大丰收决不离开田间。十、秋后进行一次以深入宣传总路线、宣传大跃进胜利、总结社会主义竞赛、制定远景规划为内容的整风整社运动。
会议具体地总结了今年春夏季作物大增产的经验。这些经验,在领导方面主要是政治挂帅、搞技术革命和组织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在目标鲜明、内容具体、思想发动充分的基础上,组织地区之间、集体之间、个人之间的社会主义竞赛,是发动和形成群众运动的主要形式。在技术措施方面,会议总结了扩大早稻种植面积、提早播种、推行密植、加强田间管理、普遍推行良种等方面的经验。
中南五省(区)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2%,而且大都是老革命根据地。会议提出:苦战三年,基本改变山区面貌,使山区的生产得到全面开发,使山区的经济生活赶上或超过平原地区。
会议并就深翻土地、推广粳稻、木材生产、工具改革以及整风整社、五省(区)农业协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最后一天,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到会作了指示。


第5版()
专栏:

提前实现河网化,彻底消灭水旱灾害
淮北将要变成江南
本报讯 记者茀君、祥仁报道:安徽省淮北人民经过半年苦战,淮北实现河网化总规划要求做的一百亿公方工程,到5月底止已完成约40%。现在,淮北的自然面貌已开始改观。
淮北实现河网化,这是淮北一千二百多万人民与大自然进行的一场大决战。几百年来,淮北一直是个多灾的地区。历代虽经多次治理,但是始终没有彻底解决淮北的各种自然灾害问题。解放以后,开始治理淮河,并大力兴办农田水利工程,自然灾害大大减轻。但是由于有些人对淮北地区的特点认识还不深刻,只注意点、线的治理,对面的治理重视不够,只注意多做排水工程,对蓄水灌溉工程重视不够,因此,淮北地区虽然免除了一定的洪水灾害,但是旱涝灾害仍未彻底消除。
淮北为什么多灾?根据淮北人民长期与自然灾害斗争中摸出的经验,主要有两个矛盾没有解决。第一,淮北平原地处淮河中游,面积大,河床小,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加上淮北水系在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河床普遍淤塞垫高,因此,每年都要发生程度不同的内涝灾害。第二,淮北每年的雨量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而淮北过去完全种植旱粮作物,不能耐水,一遇到三、四百公厘的暴雨就发生涝灾。如果大部分改种水稻,那么雨水就不是太多,而是不够用。
中共安徽省委总结了淮北人民与自然斗争的这些经验和创造,认真研究了淮北的特点,认为:要彻底改变淮北多灾的面貌,必须实现河网化。实现河网化的方针是: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小型为主,大中支持,以蓄为主,尽量少排,河网化,水稻化,把淮北变为江南。淮北实现河网化的要求,主要是装住天上的水(降雨形成的地上径流),拦住外来的水(淮河干支流上游的来水),并挖出地下的水,充分利用这三种水源,把旱粮作物改为水稻,提高农业产量。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挖出地下水,如果不能挖出地下水,就很难解决淮北改种水稻育苗栽秧的水源问题。淮北地区三种水源总计有一百五十多亿公方。
根据省委提出的方针和要求,治淮委员会已经初步拟出淮北实现河网化的总规划。这个总规划的规模非常宏大。在淮北平原,除了要进一步整修原有的十五条较大的河道以外,同时将新开九条新河。这些新河与颍河、涡河、沱河、浍河、濉河等淮河支流互相沟通连接起来,作为干线,组成很多大网。在许多干线组成的大网中间,再大规模地开沟、挖塘、打井、圈圩,并在沟、塘、井底普遍下泉,使沟、塘、井三者结合起来,组成无数小网。这样就使整个淮北平原沟沟相通,塘塘相连,形成一幅巨大的水网。按照总规划,在所有新开的河道和经过整修的原有河道之上,在所有大、中、小沟之上,都将大量建造节制涵闸,把天上的水、外来的水和从地下挖出来的水全部拦蓄起来。这个总规划的工程十分艰巨。仅仅沟渠一项,就要求开大沟(顶宽三十到五十公尺,底宽六公尺,深六公尺)二千六百二十一条,中沟
(顶宽二十公尺,底宽四公尺,深五公尺)一万五千七百三十二条,小沟(顶宽十公尺,底宽二公尺,深四公尺)十一万一千零四十七条。新开河道和沟渠的总长度共达十二万五千公里。淮北实现河网化,总计要求每平方公里做土方二十五万公方左右,整个淮北要求共做土方约一百亿公方。河网化以后,沟塘的面积将占土地面积5%到8%,占耕地面积6%到10%。到那个时候,淮北地区五天降雨四百公厘可以不发生涝灾,七十天不下雨可以不发生旱灾。淮北四千三百多万亩耕地可有70%由旱地改为水田,改种水稻,另外30%的耕地也可以全部成为水浇地。在航运方面,新旧河道可以分别通行一百吨到一千二百吨的轮船,大、中、小沟可以通木船。一般可达到县县通轮船,乡乡通木船,社社通小木船。在发电方面,初步计划建造中小型水电站十六处,共装机容量二万五千一百瓩,年发电量八千万度。在水产方面,所有沟塘河道将普遍发展养鱼等水产事业。
淮北河网化的总规划已经变成为人民的行动。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规划,淮北人民从去冬以来,连续苦战了半年,战胜了冬季雨雪,克服了技术困难,解决了工具问题,使水利运动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到今年5月底,已完成大沟一千多条,中沟八千多条,小沟九万多条,开塘七万多处,打井三万多眼,圈圩六千多处,建造大中型节制闸五十八座,小型涵闸八千二百多座。全淮北已有八十六个乡、五百八十二个农业社基本上实现了河网化,约占淮北所有乡社的10%。
在抗旱斗争中,河网化的作用受到了初次考验。安徽省从去年10月抗旱种麦到现在很少降雨,特别是今年5月以后,旱情更加发展。但是淮北地区由于执行了边施工、边蓄水,并且大力挖掘地下水源,对完成水稻种植计划起了重大作用。据蚌埠专区八个县基本实现河网化的二百九十一个社统计,原计划今年改种水稻三百三十五万亩,到6月26日降雨前为止,已经栽植一百三十万亩。当地干部和群众非常自豪地说“有了河网化,旱涝都不怕”。


第5版()
专栏:

内蒙古春小麦增产一倍
宁夏中宁县创650斤大面积丰产纪录
新华社呼和浩特29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八百万亩春小麦普告丰收。据预计,今年全区小麦总产量能达到十六亿斤以上,平均每亩二百多斤,比去年增加约一倍,超过内蒙古历史上任何一年。目前除气温较低的大青山北麓、察哈尔盟尚未麦收外,从黄河后套到西辽河流域广大地区已全面收割,有的已基本结束。
正在收割的各族人民,连日来不断地向自治区党政领导部门报告高产纪录。到27日止,已经突破内蒙古小麦亩产历史最高纪录(一千一百十三点四斤)的有:临河县达木头乡永盛农业社一亩三分三厘小麦亩产二千零七斤;临河县小召乡星光社二亩小麦亩产一千一百五十二斤;凉城县六苏木乡新民社二亩一分小麦亩产一千一百四十九点六斤。巴林左旗二十一个乡镇的二万五千亩小麦,亩产可以达到一千斤左右,磴口县渡口乡新华农业社已有十四点三六亩小麦平均打出八百四十二斤。
据自治区农业厅分析,今年内蒙古丰收的特点是:密植多,生长好,麦收质量比往年大为提高。同时,各族社员在收割中注意了细收细打。麦收已经基本结束和即将结束的巴彦淖尔盟、乌兰察布盟许多旗县农民,正加紧翻麦茬地,复种荞麦、小青糜等作物。
本报讯 宁夏地区的中宁县今年种植的八万五千多亩春小麦,获得了大面积丰产,实打结束,总产五千五百多万斤,平均亩产六百五十斤。涌现了不少高产“卫星”,有亩产四千六百二十六斤的一亩一分,亩产四千四百一十三斤的一亩零三厘等,全县初步统计亩产三千斤以上的十二亩,一千至二千斤的二千四百亩。丰产的事实鼓舞了人们的心,全县人民正以万马奔腾之势,夜以继日地苦战,力争秋作物全面大丰收。 (中共中宁县委)


第5版()
专栏:

湖南早稻平衡增产
江西桂湖社举行丰产庆祝会
据新华社长沙29日电 湖南省已经收割脱粒的五百零三万四千亩早稻,平均每亩收干谷六百零一斤,比去年每亩增产二百二十八斤。目前,平均亩产一千斤以上的乡、社和四、五千斤的小面积丰产纪录正在不断出现。
湖南省今年共种植二千一百零八万二千亩早稻,从已经收割的情况看来,今年丰收的特点是禾苗整齐,产量均衡,不论平原、丘陵以及大山区,都在齐头跃进。季节较早的五岭南北一带的郴县专区,一百四十七万亩早稻已经收割完毕,平均每亩收干谷五百六十一斤,比去年增产一倍。历来遭受严重干旱威胁的邵阳专区,今年由于大力兴修水利,使全区二百四十五万亩早稻获得丰收。已经脱粒的七十多万亩,平均每亩收干谷六百五十三斤,较去年每亩增产三百零二斤。
据新华社波阳29日电 江西省波阳县桂湖农业社28日举行早稻高额丰产庆祝大会,庆祝早稻亩产九千一百九十五斤十三两的最高纪录。
参加大会的有桂湖农业社的全体社员和波阳县各区、乡的党委书记、各农业社代表共一千多人。
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委员会、中共上饶地委、上饶专署、中共波阳县委、县人民委员会也都派代表赶来祝贺,并向这个社授奖旗。
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委员会代表、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王大川在会上致词祝贺。
在各地代表的要求下,高额丰产试验田的领导者、桂湖农业社主任黄河清介绍了他们的丰产经验。
会后,各地代表参观了桂湖社的试验田,并与桂湖社的社员们仔细座谈了丰产经验,准备回去后在晚稻上推广。


第5版()
专栏:

新繁、赤水早稻丰产
本报讯 四川新繁县的三万一千多亩早稻,已收割二万八千多亩,经过中共温江地委验收团核实验收,平均每亩产稻谷一千零十三斤,比去年亩产五百零五斤增产一倍。在收割后的田野里,蔚绿色的晚稻已经栽下,农民们正在为实现双季稻双千斤而努力。
据新华社成都29日电 四川省郫县今年种植的八万五千多亩早稻,平均亩产超过八百斤,目前已经收割的六万多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二斤,比去年早晚两季稻合计的产量还要多一百六十多斤。
新华社贵阳29日电 贵州省北部边远山区赤水县五万多亩早稻,平均亩产九百一十七斤,单产比去年提高一点二倍。复兴区林归乡共收二百二十点五亩早稻,平均亩产干谷一千五百一十二斤。
赤水县早稻的全面大丰收,是全县人民战胜几十年未有的旱灾后取得的。在耕作上,赤水县今年也打破了许多陈规,贯彻执行了中共贵州省委提出的“早、深、密、肥、改”农业增产要求。


第5版()
专栏:

乘长风破万里浪
——湖北孝感长风社万斤水稻试验田的诞生
本报特约记者 方纪
今年的小麦高产,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想像。尤其对于农业战线上的人们。湖北孝感长风社主任官木生,是首创水稻千斤丰产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大跃进以来,到处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他就想:“我拿?事跃进?过去水稻最多只收得三百几,现在收到三千,增加了九倍;再来搞个亩产万斤怎么样?”
他想了,但不敢讲。觉得要搞不成,还算得个啥模范哩!他决心搞试验,但只搞了五分田。挖得尺二深,施了不少肥。旁人看他有些怪,就问:“官主任,搞试验哩?多少?”
起初他还是不肯讲,因为他记得当初搞千斤稻时,就有不少人讲他的怪话。当时还有人给他编了歌:“唐宋元明清,没见过水稻产千斤;我们社出了吹主任,要收一千一百斤。”现在搞万斤,搞不成,更成“吹”主任了。问他的人越来越多,不讲不行了,他就索性把牌子打出去:
“官木生水稻试验田,五分,亩产一万零六十斤。”
这可把人们吓了一跳,大家都来看这块牌子——牌子虽小,可不简单。敢讲话的,一个没有。
人们不讲话,原因也复杂。讲怪话的,不敢了,大跃进嘛!响应,一万斤,不那么容易,要考虑考虑。
那知正在这时候,一天早上,官主任的田旁边,也插了一块牌子,数目是一万零一百斤,又多出四十斤。挑战的是八个水稻姑娘,为首的是赵翠云、余小英。牌子上还写了四句诗:
亩产万斤声如雷,
电光闪闪好惊人!
姐妹们来加把劲,
一定赛过官主任。
两块牌子面对面站着,两块田边挨边连着。这一来,全社轰动了。青年、妇女、老人、连小孩子,都来搞万斤田,都来赛官主任。
这一下老官心里有了底,没想到五分田发动了群众。
这里别的人先不讲,单讲一群孩子的故事。
长风社第六生产队有一个小孩叫胡春林,十二岁。社里搞起万斤稻以后,他感觉生活有些两样,到处找不到一个同他耍的,全社的人白天黑夜都长在田里。他便找了九个孩子商量好,一道去找生产队长要田,要搞万斤稻。这位队长的思想那时还没有彻底解放,还有点瞧小孩子不起。便说:“你还没有谷子高,搞的什么万斤稻!”一句话把小孩子气恼了,说:“大人干得,小孩子也干得;大人搞大田,小人搞小田嘛!”他们一赌气走了。他们不但没有泄气,没有吓倒,反倒决心更大了,非搞不可。
于是他们到处找地。地都种满了,连道旁田边的小块荒地也种上了——现在的农村,哪里会有闲地?他们没得办法想,便决定去挖老坟。白天怕大人骂,而且工具都占着,拿不到,只好晚上挖。
第一晚挖到半夜十二点,一分地,只挖得五寸深。第二天便挖不动了,因为是老荒坟,天又旱,地板着实硬。同时,又被大人发觉了,骂他们“搞万斤田连祖宗也不要了!”硬从田里拉他们回来。
第三天晚上,他们搞到下一点,抬了一百二十桶水,把又干又硬的老荒坟,硬是泼松了。这一来,挖得就顺利了,一直挖到尺半深,方才住手。
社里知道了他们的事。官主任和区委书记拿出三毛钱,买了糖,找他们来开会。糖嘛,每人分得两块,区委书记开玩笑说:“一块糖五千斤,两块糖就得搞到一万斤,行不行?”
孩子们很是出乎意外,高兴得一齐笑起来。
这时,区委书记才问:
“你们搞万斤田肥料哪里来?”
“我们自己捡嘛!”一个孩子回答。
“化肥呢?你们的田可不算好……”区委书记又说,他明明是想帮助他们,却又不直接讲。
孩子们互相望了望,胡春林不好意思地开口道:
“请社里帮一点子……”
官木生拍拍他的肩膀,立刻给开了一张三十斤化肥的条子。
这一下,孩子们劲头更足了。
区委书记又问:
“技术呢?搞万斤田光凭干劲还不行,要技术,你们不懂……”
“不懂学嘛!”孩子们不等他说完,一齐接上去。“我们向官主任学!”
说得官木生好笑起来,连说:“教,教,教。”
这一来,孩子们的事传开了。可是还有人不服,有人问他们要口号,“你们的口号哩?”他们事先没想到,只得说:“现在不告诉你!”到晚上,他们开了个会,第二天,也在田里插起一块牌子。上写道:
不要良田不要(豆)饼
每亩要收稻万斤
少年英雄赛罗成
一定压倒官主任
很快,县委也知道了这件事,觉得不简单。和官木生一商量,决定召集一次社员大会,让胡春林出来作个报告,讲讲他们搞万斤田的故事,一来鼓励孩子们,二来也鼓励大家。那知这个大会一开,胡春林跑上去一讲——可不得了,许多人说:“难道活得不如个孩子了!”当场一百多人签名,决定挖五亩田,搞万斤试验。三天挖了尺半深,人下去走不动,牛下去兜肚皮,双轮双铧犁也没有办法,只好人拉了犁耕。拼命干,耕了两天一晚上,秧子栽下去。
这样,在党的领导和鼓舞下,长风社真像是乘长风破万里浪,大搞起万斤水稻来了。试验田从五分发展到五亩,从五亩发展到一百五十亩;这还不算,又从双季收万斤,发展到单季万斤。
全体社员干劲冲天,队与队,人与人,父子、夫妻、兄弟,展开了大规模的劳动竞赛。
一亩田收一万斤稻子,好不简单,也是“唐宋元明清”从来没有过的事。大家明白,有了干劲,还要有钻劲,学技术,掌握水稻的生长规律,让稻子按人的意志长才行。
经县委倡议,社里和技术推广站合作,办了一所“万斤大学”,官木生当校长,已经有学员二百三十六人在学习,报名的还很多。学习的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面听讲,一面下田。毕业的条件是:种得出万斤稻,讲得出万斤道理。
在万斤大学门口,题了一首诗,还有一大幅讽刺性的连环画——
万斤大学开学了,
保守思想吓得跑,
洋博士他吓得跳,
农民喜得哈哈笑。
只要干劲加钻劲,
亩产双万也做得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