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创造发明是为了推广应用
本报评论员
在全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中,目前出现的最大问题,是劳动力不足。在农村方面,这问题尤其突出。小麦空前地丰收了,收割工作也空前地繁重。而夏收又同夏种及许多大秋作物的田间管理、除草治虫等任务挤在一起。为了争取秋季大丰收,积肥、制肥和兴修水利、抗旱等运动又成为若干地区的突击任务。到了秋季,农事活动也是一样紧张繁忙。冬季呢?许多地区现在已经作了大修水利、深翻土地和大量积肥的计划,当然也不可能轻松。
因为劳动力不足,有的地区顾此失彼,耽误了重要的农活。该浇水的没人去浇,该锄草的没人去锄。或者是误了积肥,产生了弱苗。许多地区因为劳力不足,把黑夜当白天用,这在一定阶段是不可免的,但肯定不能持久。有的地方把做饭、缝衣、看孩子、磨面等工作集体化了,解放出许多妇女劳力,这是好的,但也还不能完全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是不是可以减缓一些前进的速度呢?减缓速度就会延长另一种更可怕的紧张——因贫穷和落后而造成的痛苦的紧张。
有没有办法克服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使我国农业不断地跃进再跃进呢?有办法的。最重要的就是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农具改革运动。只要我们能够在最短期间内把一切效率很低的旧式农具统统换成改良农具和新式农具,我们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目前劳力不足的困难,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农业的建设速度发展得更快些。
随着农业的大跃进,各地创造发明了大批的新式农具。我们国家所以能够在短期内兴修大量水利工程,做好许多基本建设;今年夏收作物所以能够获得空前的丰收,一方面是农民紧张劳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同工具改革分不开的。在水利建设高潮中,许多地区农民一开始只能一天做一个土方,以后由于工具改革,提高到一天好几方甚至十几方,就是最好的说明。
然而,有些地方在工具改革中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只管创造,不管推广,不管农民是否实际上在使用。麦收前各地发明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收割机和很多很多别的夏收工具,不少地方制造了很多很多的车子,但在麦收的时候却仍然是用镰刀收割,用扁担挑运。许多新创造的中耕除草和播种、插秧的工具和机械,也很少迅速地推广应用到广大地区。今年春天,由于浙江省同志们的努力,首先在全国恢复了双轮双铧犁的名誉。各省都纷纷制定了推广双轮双铧犁的计划。但是,夏耕中很多地方仍用旧犁耕地。一直到夏耕以前,全国推广双轮双铧犁的计划只完成了24.3%。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地没有抓紧领导。
“我们的革命就是为了最迅速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刘少奇)农具改革运动就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并不在于它有没有最先进的工具,主要的还是决定于普遍的大量使用着的工具。一个新工具的出现,只是出现了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可能性。把可能性变成现实,还是在这一新工具被普遍推广大量使用以后。欧洲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是由蒸汽机的发明引起的。但只是在蒸汽机普遍使用于工厂企业以后,产业革命才最后完成,才出现了“比先前一切世代总共造成的生产力还要宏伟众多”的社会生产力(共产党宣言)。我国群众性的工具改革运动产生了大量的效率很高的新式工具和机械,这些新东西如果还没有普遍运用到生产中去,我们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就不可能更快地提高。有些同志把农具改革运动的意义和目的局限于发明创造本身,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创造发明效率更高的先进工具所以很重要,只是由于它有用,只是由于它在被普遍推广和使用后能迅速地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曾说:“有些同志则仅仅把箭(指马克思主义)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这样的人就是古董鉴赏家,几乎和革命不发生关系。”对待革命理论,对待马克思主义如此,对待其他事物,对待农具改革运动也是如此。如果不把群众发明创造的新工具送到田里,在生产中普遍使用起来,而是把它摆在农具展览会上供人参观,除了说明我们的人民群众中有这样聪明的人,他曾创造了这样一个很好的新工具以外,对生产有什么用处呢?对提高社会生产力有什么作用呢?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提高和普及是对立的统一,是交互地作用着的。一件工作,一个运动,都有先进、中间和落后的三种状况。先进的经验普及了,中间和落后部分提高到先进水平了,工作就有了进步,运动就有了开展。“突破一点,推动全面”;“培养典型,创造经验,推动全盘”;参观评比;种试验田;办展览会等等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都是为了提高,也都是为了普及。正确地解决了提高和普及的关系,就能使工作顺利地向前发展。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推广改良了的新农具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能够提高当前的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完成大跃进的各项指标;它的意义还在于给新的提高、给新的发明创造开辟道路,打下基础,使农具改革运动向更高的阶段健康发展。而这一运动的每一发展,都将把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推向更高的水平。事实正是这样的。陕西省大荔县荔潮一社在原来的花生搓皮工具基础上,制成了花生脱皮机,比原来的旧工具提高效率六倍半;这件脱皮机推广(普及)到张家乡合升四社后,他们社又在机具上添了一个风车(提高),效率增加到八倍;后来,合升四社的风力花生脱皮机又传回(再普及)荔潮一社,该社又在合升四社改进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个筛子(再提高),效率又提高到九倍半,而且整个的脱皮工序都用机械操作了。我们的农具改革运动就是这样向前发展的:提高,普及,再提高,再普及,这样往复前进,终将把我国农业生产引向现代化机械化。忽视了改良工具的推广和普及,也就削弱了继续创造和提高的基础,也就阻碍和妨害了整个农具改革运动的发展。
很多地方创造和推广脱节,只创造不推广,一方面是由于对农具改革运动的意义和目的认识错误和片面,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严密的组织工作。注意了对先进分子创造发明的支持和鼓励,而忽略了对广大群众的政治思想教育,以致新工具虽然创造出来,有些群众却仍不愿意丢开那已经使用得“很顺手”的旧农具。许多新的农具发明创造出来了,由于没有组织好加工和制造力量,或力量虽已组织好,原材料又没有准备好,结果新工具只好孤零零的放在办公室或展览会上,不能大量制造大量推广。或者是,加工制造的力量也组织好了,原材料也准备下了,群众的保守思想也克服了,大量的新工具已经制造出来并且推广了,只是因为其他一些必要的条件没有准备好,还是不能使用。有不少地方的“车子化”就有这种情况,只是没有配合着“车子化”把道路修好,车子就只好仍放在家里,不能使用起来。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懂得这个规律,工作中必然发生“单打一”的顾此失彼的现象。要改进工作方法,要实现坚强的政治领导和周密的组织工作,就要注意和掌握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规律。这表现在对农具改革运动的领导上,就是创造和推广相结合,推广和使用相结合,提高和普及相结合,坚强的政治领导和周密的组织工作相结合。忽略了任何一面,都会影响农具改革运动的健康发展,都会影响和阻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都会影响和阻碍我国农业大跃进的速度更加加快。
有时候,客观上困难并不多,而仅仅是由于一种惰性,就使得推广工作拖了下来。为了克服这种惰性,各地领导上应当建立一个限期推广、定期检查和汇报的制度,表扬推广成绩好的,批评推广成绩不好的。安徽省阜阳地区的经验已经证明,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地把改良农具推广应用到广大群众的生产活动中去。


第2版()
专栏:

树立典型 运用事实 指明途径
南充专区以农具改革为中心的技术革命运动开展得好
内江地委指出改革农具要有的放矢
本报讯 记者于竟祁、王焕斗报道:四川省南充专区各地中共党委,在以农具改革为中心的技术革命运动中,采取树立红旗的办法发动和教育群众,获得很大成绩。这种领导方法对在技术革命中怎样通过重点贯彻群众路线,提供了一些经验。
所谓红旗,是指在技术革命中走在最前面的一个农业社(现在看来,也可用在一乡,一区,或者更大些的范围)。这种农业社是在领导亲自动手下培养成长的。今年3月份以来,南充专区采取这种方法,以农具改革为中心的技术革命运动大大加快。全区各农业社建立了五千八百个工具制造厂,推广各种新农具、新工具达一百万件以上,约占全部新工具的三分之二。车子路修了五万四千多里,有两千多个社(包括一个整县)全部用车子运输。水电站建设已在四川省各专区遥遥领先,新建竣工的和正在修建的约占全省二分之一以上。现在,已有一万三千户农民点上电灯。
今年春天南充专区实行农具改革之初,大多数农民对新工具不熟悉,有各种疑虑,同时如何改革也缺乏经验和技术。为了加快运动的发展,根据党的长期群众工作经验,南充地委指示各地采取树立红旗的领导方法。随后这一经验又推广到水电站建设、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的改革等方面。树立红旗的基本作法是:各级党委亲自动手,选择有代表性的农业社,抽调较多的技术干部去帮助,各种创造发明和先进技术首先集中在这里推广,树立起旗帜。然后,再组织参观、召开现场会议,推动群众学习,鼓舞大家向这个榜样追赶。
这种方法的好处表现在:
(一)由于是用群众自己做出来的事实说话,因而在教育群众方面就具有无比的说服力。通过这些榜样,南充专区几个月来在提高群众对技术革命的方针政策的认识,打破保守思想方面取得了迅速的进展。例如,西充县开展车子化时有些人提出:“我们是山区,车子化不能太快”、“农活太忙,没有时间”。就是在这些人犹豫观望中,县委领导的“红旗社”——鹤鸣一社六天就修通了全社道路网,实现了车子化。因此,全县车子化苦战十天就实现了。
(二)在传播经验、传播技术中,由于是群众自己现身说法,现场讲解,因而具体、生动、易懂,也就能使经验、技术推广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南部县举办的十种技术训练班大都是在这些社的现场举办,群众边学边作,很快就训练了一万多人。4月份,全区通过这些农业社就培养出一万多能制造各种改良农具的铁、木工匠。
(三)由于各种新技术是首先通过“红旗社”集中、全面地推广,因而效果突出,远远超过全面开花零星分散的作法。
(四)通过树立红旗,还可以更好地推动评比竞赛。这样,一方面通过红旗促进后进,一方面又推动了“红旗社”本身更加跃进,从而形成了一个“后进追先进,先进更先进”的局面。
本报讯 记者刘宗棠报道:中共四川省内江地委最近发出指示,要求各县加强对农具革新运动的政治思想领导,把群众的创造改良热情引导到解决当前生产急需的工具上来;部分地区不因地制宜,不从现有条件出发的作法,必须迅速改变。
内江专区农具革新运动在4月份全面展开后,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全民性的运动。有些新农具能提高工效几倍到几十倍,直接推动了生产。据最近检查,由于各地对农具改革工作的方向不够明确,政治思想领导落后于群众的行动,结果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各地创造和改革了不少新农具,但在担水工具和播种工具两方面进展却很迟缓,有的甚至原封未动,而这两项正是当前占用劳力最多和今年增产关系最大的工具。部分地区甚至撇开了现有工具的基础,贪新求大,不切实际地企图一下就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如有的地方连电力问题都还没有解决,现在却花了很多人力去试制电动抽水机、电动粉碎机等。各县几乎都制造了一些目前无法使用的庞大复杂的农具。
地委检查团还发现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各地在农具革新运动中试制和推广、生产与分配、技术指导和群众创造等方面,存在有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有些工具已经试制成功,农民需要,却没有部门负责生产,不得不长期摆在展览会上;有的工具还在试制过程,反而成批生产。在价格、质量和规格上也较混乱。群众在创造过程中迫切需要技术指导,得不到有力的帮助。有些工具的改革早已为其他地区解决,不少地方还在埋头钻研,浪费许多劳动力。
中共内江地委认为上述情况如不及时改变,将会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影响农具革新运动的健康发展。地委在指示中要求各地迅速加强政治思想领导,既要爱护和积极支持群众的技术革新热情,又要善于把它引导到主要方面上来,做到有的放矢,各地不妨采用“出题目,做文章”的办法,在一定的时间内紧密结合当前生产,突击一两项主要工具,这样做能够达到时间短、收效快、成本低、功效大的目的。指示强调指出农具革新应该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改良现有农具出发,过渡到全部使用高级的机械农具。
为加快农具革新工作的进行,内江地委还提出下列几项具体措施:一、县、区、乡、社都要立即成立组织,负责统一领导改良农具的试制、推广、生产、分配等。二、调整、充实和发展改良农具的制造修配组织,逐步形成全区的农具网。三、各地应当设置一个技术研究小组,巡回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四、开展共产主义大协作,各地要主动交流经验和情况,相互支援、参观、访问,遇有重大问题可以全面合作去突破,使农具革新运动更加深入和广泛地开展起来。(附图片)
河南省改良工具运动已在全省普遍展开,仅长葛县就制造和改良了运输、收打、翻地、提水及小件农具十六万多件。图为长葛县增幅庙乡创造的手摇式打麦机。一个人摇、四个人续麦,每天可打二十亩麦。
新华社记者 唐茂林摄


第2版()
专栏:

广东抓紧改良农具推广工作
安徽阜阳专区扭转农具创造多普及少的现象
本报讯 广东省各地农民在夏收夏种大忙季节中,大搞农具改革,以解决季节紧迫、任务繁重、劳动力少的矛盾。
据截至6月24日的不完全统计,海南行政区和合浦专区继全面实现车子化之后,又制造和推广了双铧犁、五一犁、插秧船、打禾机、耙田机等几种新式农具近二十多万部。高要、佛山、韶关、惠阳、湛江和汕头等专区部分县推广和制造的打禾机、干燥器、插秧船、划行器、新式犁耙、运输车船等新式农具约一百四十六万多件。这些新式农具的推广使用,一般都可以把劳动效率提高一、二倍。例如琼东县往年在夏收期间每天要出动三万多人,今年广泛采用新式的夏收工具,每天只需一万八千多人,而且工作时间却比往年缩短了十多天。
夏收夏种历来就是全省全年农活最紧张、繁重的季节。全省各级党委抓住农具改革这一环来解决这个矛盾。从今年4月中旬到6月下旬的两个多月中,全省一百多个县、二千多个乡、三万多个社一共组织了五十多万人,前往正在广州举行的全省农具改革推广评比展览会参观学习。接着各地成立了农具改革委员会或工作组等机构,领导开展群众性的农具改革运动。全省绝大部分县、乡都举办和召开了本地区的农具改革展览会、铁匠木匠座谈会和积极分子动员会,向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不少县乡社组织了技术训练班,传授先进经验和有关的技术。新会、郁南、新丰等县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建立了数以百计的中、小型农具厂,组成了一个以县农具机械厂为核心,乡、社的小型农具修配厂为外围的农具修配网,广泛地进行分工协作。
本报讯 中共安徽省阜阳地委高举技术革命红旗,领导全专区人民迅速地推广了大量改良农具。
据6月16日到24日的统计,全区已推广了六十七万多件改良农具。其中提水工具十八万多件,改种水稻的和田机十六万多件,深耕犁五万多件。另外还有其他的改良农具。很多县、区、乡在打场、和田或提水等操作中,已基本消灭了旧式农具。由于推广了改良农具,大大加速了夏季生产的进展,在久旱不雨的情况下,全专区仍很快地完成了夏种任务的70%以上。
阜阳专区半年来创造和改良的工具种类很多,但有些地方推广得很少。6月中旬,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谭震林同志在阜阳指示地委,应立刻采取有力措施,把改良农具迅速推广。中共阜阳地委连夜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各地限期推广已经改良的农具,由于领导上重视,全专区很快就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推广改良工具的运动。
为了进一步推广农具改革,中共阜阳地委最近又召开了县委书记会议,要求在7月10日前,把提水工具、加工磨、运输工具全部改革完毕。到8月底,全区实现各种旧式农具新式化,特别是秋种中需要的深耕犁、密植耧要全部改良。同时并要求立即为今冬的水利运动着手创造更多的挖土、装土、运土工具。


第2版()
专栏:

边创造边推广
各地创造工具五万多种 推广二千八百多万件
本报讯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到目前为止,河南、湖南、甘肃、云南、浙江、江西、江苏、安徽、广西、山西、四川、辽宁、福建、贵州、黑龙江、北京、广东、上海、山东、河北、陕西、吉林、青海、新疆等二十四个省、区和直辖市的群众创造和改良的新工具有五万五千五百六十九种;十六个省区和北京市已经推广各种改良工具二千八百一十九万九千多件。目前,改革工具的重点,已转向收割、运输、打场、耘田等方面。
这一阶段中,工具改革运动是在更有领导、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央一级除举办了全国农具展览会外,农业、第一机械工业两部又联合组织一百人左右的农业机械工作人员下乡上山,支援工具改革运动。许多地区也都分别采取展览会、现场会、评比促进会等形式推动这一运动的发展。许多地区并且成立了技术改革委员会、工具改革办公室等专门机构,大力组织当地的地方工业和手工业大量制作新工具,其中以河南省的成绩最为显著。该省自1至4月共创造和改良工具二万一千一百零七种,制造推广了一千一百二十一万九千六百八十八件。这个省领导工具改革运动的特点是:紧密结合当前生产,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既保证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又促进了工具改革运动。
但是,也有个别省区的主管业务部门不仅没有采取积极措施,领导这一运动,甚至连当地工具改革运动开展情况都不了解。亟需改变这种情况,迎头赶上。
工具改革推广件数统计表(单位:万件)(附图表)
1958年5月26日(不完全统计)


第2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农民陈大兑制成新农药
杀虫功效超过“六六六”
江西南康县上芫乡星光农业社副社长陈大兑最近用烟茎、山椒树叶制成了一种功效赛过“二二三”乳剂及“六六六”药粉的杀虫农药,一次可使稻飞虱、螟蛾、桀叶虫、稻蝗等十多种水稻害虫全部丧生。
陈大兑今年四十一岁,共产党员,小学未毕业。他根据用烟茎防止糯子田发生虫害和用山椒子树叶水擦牛身驱逐蚊子苍蝇的经验,决定将这两种原料放在一起,进行试验。5月初,他将一百二十六斤三两烟茎、四百八十三斤八两山椒树叶,放在洁净的粪窖里,倒了四十担清水沤上。每天下午翻一次,到十天后,水就发出了浓臭味。又过几天,顶上冒出白沫,水就变成了桐油一样浓黄。
5月14日,南康县人民委员会派技术员李成林到星光社,选了一丘一分六厘各种虫子都有的田,进行了试验。当日晚上六时三十分,陈大兑和李成林将一百斤烟椒药水掺入三十斤清水和三两“六六六”粉,把稻田水放到“地皮水”后,把药用粪勺子扬到田里。当夜一时,虽落了一场大暴雨,但到第二天早晨检查时,除少数浮尘子还未全杀死外,稻飞虱、螟蛾、桀叶虫、稻蝗等都被杀死了。由于药性过烈,田里的泥鳅、青蛙、蚊子也都被毒死了。同时,由于烟椒农药是由两种含肥极高的植物汁合成,所以它不仅有奇特的杀虫效果,而且对于禾苗生长有极大好处。估计每百斤烟椒药可抵一百斤小肥。
南康县不少农业社正按照陈大兑的试验进行仿制。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研究烟椒药水对防止稻热病和消灭钻心虫的效果。


第2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快速收割器
一把两块钱 一天收十亩
福建省农具试验厂创造一种快速收割器,一人操作一天,能割稻子八亩至十亩,比镰刀割稻效率提高十倍以上。各地准备大力推广。
6月20日傍晚,农具试验厂把这种新创造的快速收割器拿到福州市郊华大农业社田里表演,由该社女社员张凤英操作。当她把刀口对准稻行迅速往前推行时,一束束稻子就安卧在盛禾袋里,当场博得广大参观者的赞扬。
快速收割器分单行和双行两种。收割部分系由两片半圆弧形的锯齿薄铁片装成喇叭形的夹角,底部和两边均系木制的船形滑板和分禾器,上面用铅线和麻布装一盛禾袋和一把竹柄。一般剪刀铺、镰刀店和木匠都会仿造,成本只有两元。(附图片)
单行快速收割器双行快速收割器


第2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百果园”
甘肃省武都县强华一社有一位“米丘林”。他的名字叫张世清,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社务委员和技术员,年岁已经四十开外了。
张世清种了一块试验田,这是社里拨给他专门进行试验的。这里长有十三种不同的小麦,其中有白川麦,玉皮和碧玛一号杂交的玉交麦,红疙瘩和金皇后包谷杂交的红金麦,玉皮和苏联米包谷杂交麦,还有碧玉麦、新疆麦、矮粒多、白浪散多种。
从合作化高潮那年起,张世清就试种了许多果树新品种。社里给他八分地作试验,在这块果园里,有他亲手栽培的樱桃、葡萄、橘子、核桃、无花果、北京李、西安杏等二十种果树。他用其中十二种果树,互相嫁接了五十种果树。如樱桃树上接桃、杏、苹果,桃树上接苹果、枣,梨树上接樱桃、葡萄,桑树上接梨、桃,枣树上接核桃等。
另外,社里还给他五亩大的一块园子,让他把试验成功的果树栽到这个园子里。目前,这个园子里有七十种、三百六十株已经试验成功的果树。张世清正准备栽枇杷、石榴和板栗子,并继续嫁接没有进行嫁接的果树。到1960年计划试验成功一百种,实现“百果园”。
(摘自甘肃日报)


第2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追肥器
过去,提到追肥,不能不在我们面前出现这样一幅图景:人们在烈日下,提着粪筐,弯着腰,一把一把地用手将粪抓放在苗旁;或者是,把大粪汤一勺一勺地从粪桶里舀出倒在苗旁。一个人一天累得要死,也追不上二亩地肥,而且追的不均匀,浪费许多粪。
农民迫切要求改变这种落后的追肥方法。迈宁省康平县五星社社员孙殿臣就是其中一个。今年春天,在社里铁匠的帮助下,制造出一台小巧玲珑、轻便适用的追肥器。这台追肥器是根据喷雾器原理创造的,专门用来追人粪尿等液体肥料。追肥器由储肥箱、活塞、唧筒和带孔的锄铲等部件组成的。使用的时候,将液体肥料装入储肥箱,把锄铲插入庄稼根旁土中;然后推、拉提杆,使粪肥由储肥箱经过唧筒,把液体肥料注射到土中。使用这种追肥器,一个人一天就可以追五亩地,追一垧地可以节省五个劳动力。不仅省肥料、追的均匀,还可以保住液体肥料的效能。这个追肥器全部是薄铁制成的,目前已在五星农业社和康平县推广。(附图片)
1、拉 杆
2、支 架
3、肥料桶
4、活塞桶
5、水阀座
6、锄 铲
7、活 塞
一追之功  (摘自辽宁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