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2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深耕深翻 大量增产
全国将掀起深翻和改良土壤运动
本报阜阳26日电 最近闭幕的全国深耕农具和改良土壤现场会议,提出从现在起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深翻和改良土壤的高潮。
目前全国已经深翻和改良的耕地达二亿七千四百多万亩。从各地种植的作物收获情况看,深翻土地对农业增产十分显著。以深翻土地闻名全国的长葛县,连续三年作的玉米、谷子、棉花、红薯、芝麻和烟叶地深翻和不深翻的对比试验,凡是深翻一尺到二尺的耕地,作物根系发育特别健壮,植株生长肥旺,产量高出未深翻的一倍或数倍。另外,河南省最近相继放出的三十几个亩产小麦三千至七千三百斤的高额丰产“卫星”的土地,耕作层都比一般地深一半左右。
会议根据这些事实,经过分析研究认为:深翻土地和改良土壤所以能够大量增产,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加深松土层,调节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状况,增加蓄水保肥能力,抗旱抗涝;改良土壤结构,死土变活土,坏地变好地,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发育,扎下深根,防止倒伏;根除杂草,消灭虫害。从而会议得出一个结论:在当前全国农田水利、肥料问题基本解决的情况下,深翻土地和改良土壤是农业增产的一项根本措施。
因此,大会经过讨论研究提出,从现在起要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一个像去冬今春搞水利化劲头一样的深翻和改良土壤运动。要求大干一秋,加上一冬一春,把全国需要深翻和改良的十六亿多亩耕地,普遍深耕和改良一遍。一般深度达到一尺五上下,丰产田二、三尺以上,并作到分层施肥,使不良土地全部变成良田。在作法上,各地应当认真总结与推广群众的经验,不同土壤不同对待。
会议认为,不管那种方法,在深翻土地和改良土壤中,都应掌握如下原则,这就是:活土在上,不乱土层,结合浇水、施肥,从根本上改良土壤,增强地力。同时还要因地因时制宜,不能千篇一律,总的目的是深耕深翻,大量增产。
为了胜利实现上述任务,大会建议各级领导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政治挂帅,动员全党全民开展一个深翻土地和改良土壤的大辩论,从而统一认识,克服右倾保守思想。二、层层制定规划,明确任务。要求从现在起,各省、市、县、区、乡、社采取相互结合的办法,根据不同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及耕作制度,进行土地站队,制定分期分批深翻改良土壤的规划。抓住秋种前和冬春两个关键性时期,组织专业队,大力突击。在夏收和秋收过程中,随收随翻,收一亩,翻一亩。三、大力改革农具,提高工效,解决劳畜力不足的困难。会议提出在秋收秋种前,各地应集中力量大搞深耕、深翻、播种、提水、运输等工具的创造、改制和推广工作。当前要把深耕深翻农具放在首要地位,同时,必须按照深耕深翻的标准(一尺至一尺五寸以上)进行。基本办法是依靠群众自改自制;而工业、手工业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支援。一切可以安装滚珠轴承的工具,都要安装滚珠轴承。四、及时总结典型,找出样子,现场开会,全面推开。
这次会议在河南长葛县召开,后移至安徽阜阳县。出席会议的代表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政部门的干部,有农业科学研究单位和工业机械研究制造系统的技术人员,共二百余人。中国科学院土壤学专家熊毅同志也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会议。农业部副部长顾大川对会议作了总结。   (曲明振)


第5版()
专栏:

粗和细
赵起
随着各种农作物的空前大丰收,在有些人的头脑中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误思想:抛撒一点儿粮食不算什么,反正影响不了整个产量,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因此,在进行收获的时候,便不是细收细打,而是采取了粗放的方法。
这种想法和作法显然是不对的,只要略为想一想,就会很清楚的:广大农民从春到夏到秋,从耕到种到收,费心费力贪早卖黑地劳动得到的粮食,哪怕是一粒抛撒在田里,都是极大的不应该。干部有这种思想,就是群众观点不强;部分社员有这种思想,就是集体主义思想觉悟不高。不论是干部还是群众,只要有这种思想,就是缺乏劳动观点,就是不珍惜别人的和自己的劳动。
大丰收了,抛撒一点粮食真的不算什么吗?过去已经有过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不是“不算什么”的小事,而是一件很值得重视的大事。去年江西南昌莲塘农业社田里的禾苗比邻近的彭家农业社好得多,可是由于彭家社收获细致,每亩早稻的平均收获量反比莲塘社多六十多斤。请看,这能说不影响丰收,能说是一件算不了什么的小事吗?粗收和细收在这两个社有这样大的区别,在别的农业社也会有同样区别。经过近几年来大力改革农业技术,许多人承认栽培技术的先进和落后直接关系到单位产量的高和低。岂不知单位产量的高低,还决定于收获方法的粗或细。
人们也知道,用粗放的方法收获就会抛撒粮食。但是在谈到抛撒数量的时候,竟觉得“吃罢饭碗里还短不了剩个米粒,一亩地抛撒几斤粮更算不了什么”。问题就出在这里,一亩地抛撒几斤或十几斤“不算什么”,那么百亩、千亩、万亩……呢,也不算什么吗?从本报今天发表的湖南常德专区的消息来看,如果按每亩田损失稻谷八十斤计算,全专区五百五十四万亩早稻就要有四亿多斤稻谷的损失。在这里还可以把计算范围再扩大到整个早稻产区,如果全国一亿六千万亩早稻,就按每亩抛撒十斤计算,损失多少呢?整整十六亿斤,足够四百多万人一年食用。这能说“算不了什么”吗?要知道,现在和过去不同了,每一个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既然是国家的主人,考虑问题时就要从全国出发,我们是一个大国,耕地面积很大,每亩只要抛撒一点点粮食,就要抛撒很多。别看抛撒的这几斤粮食同增加的产量比起来占的百分比很小,一算总账数量就很大了,就不是“抛撒一点算不了什么”了。
收获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栽培技术的改进,收获技术也应该跟着改进。改粗放为细致就是这种改进的具体内容。当然,要使收获工作有这样的改进,就必须先使人对改进收获方法的意义有正确的看法。人的行动取决于思想,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精收细打的好处,就很难在收获工作上克服大手大脚的粗放作法。现在正是早稻收获的季节,让我们来个快收快打、细收细打的竞赛,使丰产了的早稻得到全部丰收。


第5版()
专栏:

组织毗邻地区竞赛
改变生产落后面貌
本报讯 湖北省黄陂县组织交通不便的边远乡、社和邻县交界的乡、社开展红旗竞赛的办法,对扭转这些地区的落后面貌,争取平衡增产,很有成效。
黄陂县的建设乡在这个县的极北部山区,它和红安县的觅儿乡只隔一个山头。这两个乡所属的几个农业社过去都是乡里著名的落后社。今年春天,红安县觅儿乡红春一社向黄陂县建设乡中心社和新发社发出挑战书,开展了邻县的联社竞赛。近半年来,这三个社在竞赛中,根据每个生产季节及时参观、评比,大大促进了生产。现在都由原来的三类社成为一类社了。新发社去年小麦亩产只一百三十斤,今年亩产二百五十二斤。去年中心社二百六十亩早稻亩产三百一十斤,今年三百一十亩早稻估产每亩可达七百斤左右。新发社在竞赛前有三多:闹意见的多,讲怪话和埋怨政府的多,社员外流的多。现在也有三多,这就是:赶先进的人多,大字报出的多,交流经验访问的多。去年这个社的社员出勤率平均只70%,今年达95%以上。建设乡原来有五个落后社现在都变成一类社了,这个乡也由原来的三类乡成为一类乡。
根据建设乡的经验,这种两县相邻的乡、社竞赛,可以促使区、乡加强对交通不便的边远社的领导。中心社的群众曾经形容他们那里的状况是:“天高皇帝远,大事无人管;干部不来治,生产任意玩。”竞赛开始后,乡党支部批判了乡干部单纯怕麻烦、忽视改造落后乡、社的思想,指派了乡支部第一书记常驻中心社,乡长驻新发社,采取大鸣大放大辩论的方法,解决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使社员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带,往往有些工作落后的乡社。据黄陂县的与邻县交界处八个乡的调查,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一般低于全县平均单产30%。黄陂县自从推广建设乡的办法后,已经初步改变这些地区的落后面貌。现在这个县邻近的红安、新洲、大悟、孝感等县毗联的乡、社,都开展了或明或暗的竞赛,有力地推动了生产。(附图片)
四川荣县富南乡联合社早稻空前丰收。这是社员们在晒场。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第5版()
专栏:

早稻收割中的大问题
提早收割和收打不细的损失惊人
本报讯 中共湖南省常德地委召开紧急电话会议,指出禾把打得不干净和早稻没有成熟就收割,是当前收割早稻中要引起高度注意的新问题。
这个问题是地委负责人在常德县检查收割工作中发现的。16日下午,在前进社第一队检查二亩五分收割完毕的早稻田,发现拌过谷的禾把都打得不干净,当时就带回两个禾把重打一次,共打出十两干谷。这一丘田有六百六十一个禾把,平均每亩田即有八十斤左右的谷没有打下来。地委认为这是一个惊人的损失,全区五百五十四万亩早稻,如果禾把打不干净,就要有四亿多斤稻谷丢失在禾把上。而当地乡、社干部在田里来来往往,都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同一天下午,在常德市郊区皂果社,地委负责人看到社员在收割一丘还没成熟的早稻。据调查,像这样过早收割,每亩田要少收一百多斤干谷。
地委在电话会议上介绍了这两个社在收割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细收细打是争取早稻丰收的最后一个关键问题。为了迅速制止收割中的浪费现象,地委要求各县首先要从思想上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重视这个问题。各乡、社都要成立检查委员会,还要订出细收细打的奖惩制度。


第5版()
专栏:

为深翻地作好准备
河北河南等六省研究改装深耕农具
本报讯 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辽宁、吉林等省已经着手研究改良秋耕秋种用的深耕农具,准备适时大量推广。
这几个省今秋都要深翻土地。据河北、山西、辽宁、吉林等四省初步计划,深翻一尺以上的土地将达一亿亩。为了实现这个计划,这些省已经着手研究改良翻耕农具。河北省很多地区的农民、手工业工人和农村工作干部都在研究改装双轮双铧犁、新式步犁和旧犁,使它能够达到深耕的要求。保定、邯郸、沧县等县经过改装的犁,已经试验成功。山西省太原、长治等地区也改装成功了三、四种畜力深耕犁。吉林省计划在8月上旬在深耕农具改良较好的地区召开现场会议,加以推广,并布置秋耕工作。此外,有秋种任务的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省,还为普遍改良和推广密植工具、运肥工具等作了准备。


第5版()
专栏:

头季苎麻普遍丰收
总产量比去年增产八成
本报讯 今年我国的苎麻生产出现了一片新的气象,各地头麻普遍获得丰收。
今年春季全国扩大的苎麻面积已达四十八万多亩,夏秋两季还要继续扩大。预计今年全国苎麻的种植面积将比去年扩大一倍;发展速度之快,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今年预计头麻总产量比去年增产八成。头季苎麻虽然遭受几次风灾,但麻区广大干部和群众以冲天革命干劲,战胜了灾害,仍获得普遍大丰收。湖北省三十四万多亩麻田,头麻亩产比去年增产一倍。湖南省二十五万亩头麻平均亩产比去年增产八成。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头麻产量均比去年增加。
更突出的是各地创造了苎麻高额丰产的纪录。如湖北阳新县亩产千斤以上的有二十二点三一亩,红光一社一点七八亩麻地,头麻亩产高达一千三百二十五点八斤。是苎麻生产上从未有过的奇迹。
今年头麻获得普遍丰收,主要是由于各级党委加强了对苎麻生产的领导,群众干劲十足。去冬今春一般对麻田管理都搞得好,普遍增施了肥,培了土。如湖南省冬施底肥的面积比往年增加一倍,过去头麻一般不中耕,今年普遍进行了中耕追肥二、三次,并及时地开展治虫运动。湖北省冬季苎麻田的培肥管理已形成运动。四川省去冬施肥要比往年增加五成到一倍。
目前各地正积极抓二、三季麻的田间管理工作,力争苎麻全面丰收。


第5版()
专栏:编后

给科学家出题目
西北农学院耕作教研组和土壤教研组的同志们到河南长葛县对群众深翻地的各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且根据科学道理作了分析研究,写成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我们相信,这篇文章对各地学习长葛县深翻地的经验有很大帮助;同时这也是科学研究工作为生产服务的具体表现,值得提倡。
为了更好地把科学研究工作和生产结合起来,我们建议,除了科学家有计划地制定有关的研究题目之外,最好也让群众向科学家提一些要求,出一些题目。我们相信,科学家对这个做法一定会表示欢迎。
这里,先把我们在编辑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提出来:现在各地对密植规格各有不同,有的地方提倡改小株密植为大株密植,有的地方又主张变大株密植为小株密植,还有的地方认为中株密植最能增产。究竟这三种规格各有那些利弊?在什么条件下应该使用那种规格?使用不同的密植规格时,在栽培技术上需要注意那些问题?希望各地科学家根据当地的做法和条件进行科学研究。


第5版()
专栏:农业知识

苎麻用种子繁殖好处多
苎麻种子繁殖,我国农民早已采用。在“农桑辑要”一书中(1273年)即已有记载。直到现在,江西宜春、广西平乐、广东乐昌、四川泸县、湖南永兴等麻区的农民仍是采用,并有丰富的培育的经验。但由于过去是个体经济,苎麻种植面积小,多采用种根繁殖,因而种子繁殖,还未普遍推行。但是目前苎麻面积迅速扩大,如用种根繁殖,已经赶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挖一亩老麻田,至多只能扩大十亩;而且运输不方便。挖多了影响麻的当年产量,尤其是新发展地区和种根不足的麻区,更不能采用这个方法。如用种子繁殖,一亩老麻田内选留十斤种子,育苗可供三百二十亩麻田用,比种根增加三十多倍。
自1952年起,湖南、广东等省即已推行种子繁殖,并已获得成功。几年来湖南省用种子繁殖扩大的面积已达四万亩,广东省仅乐昌一县即有二万二千多亩,四川达县有一万五千多亩。
当年新麻一般每亩可收三、四十斤种子,管理好的能收一百斤。群众反映:苎麻种子繁殖是花钱少,生长好,扩大快,运送轻便的好办法。因此,在今后扩大苎麻面积中,除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分根、分株、压条等繁殖法外,必须积极采用种子繁殖法。
有些人认为苎麻种子繁殖有发芽率和成活率低、变异多、麻皮薄等缺点,不敢大胆推广。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苎麻种子繁殖育苗,是一项技术性较强,而且比较繁杂细致的工作。只要在选好苗床、精细整地、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抓住下面几个关键,以上缺点是可以克服的。
(一)建立留种地,采选优良种子:苎麻是异花授粉作物,为了避免品种间杂交,要建立留种地,进行隔离品种;如不建立留种地,在现有麻地留种,必须严格进行去杂去劣,使种子纯度一致。留种麻要选优良品种,它的标准是当地产量高、皮层厚、品质好、耐旱、抗风的良种。
(二)早播种、勤管理:早播种,可以早移栽,是争取当年多收麻的关键。一般以惊蛰至春分播种为宜。播后搞好复盖保苗,揭盖后要勤间苗、勤除草、勤追肥,尤应注意浇水和拔去叶片浓绿畸形或者幼苗丛生的劣变苗,达到培育壮苗、良苗。
(三)早栽、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当幼苗长有十至十二片真叶时,在芒种前移栽,每亩栽四、五千穴。栽后必须加强田间管理。一般应在深挖土,开大穴,施足基肥的前提下,进行中耕、除草、追肥二至四次。还须做好补缺、防旱、治虫等工作,争取提高产量。


第5版()
专栏:农业知识

苎麻上山潜力无边
苎麻是适于种植在丘陵山地的作物。我国目前80%以上的苎麻是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安徽、云南、陕西、河南、福建、浙江、江苏等十四个省(区)的丘陵山区,既不与粮食生产矛盾,而且每亩平均产量以一百六十斤计,可织布九匹,对充裕纺织纤维资源,有重大意义。
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山区辽阔,仅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五个省(区)的山地,据不完全估计就有三千多万亩,因此发展苎麻生产的潜力很大。
哪种山地可以栽苎麻?怎样栽?根据各地经验,以丘陵山地和缓坡山地最好。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坡度稍大一些的山地,也可栽苎麻。在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坡度三十至四十度以上的山坡都栽有苎麻,而且长得并不坏。如湖南省嘉禾县马坡寨农业社四十五度坡度的山地,也都栽了苎麻,今年头麻产量估计每亩可达一百二十到一百八十斤。所以在发展苎麻时,决不可受山地坡度的束缚,只要在不破坏水土保持,及经营上有利的原则下,坡度高的山地修成梯田,就可栽苎麻。坡度小的山地,实行等高栽植就可以。
较高较大山里,也有较平山腰、山谷、山窝,这些地都最适于栽苎麻。因为可与上面的树林相结合,减轻风害和增加湿度,更为苎麻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闲荒山地,土壤虽稍瘠薄,只要我们采取改良土壤措施,加强培养管理,当年就可栽麻收麻。
苎麻是适于向山区发展的作物,但是各地苎麻上山时,必须做好一系列工作:如进行上山土地规划,使苎麻不与林木争地;结合造防护林,做好防风防旱防虫工作,以及做好水土保持,加强技术指导。


第5版()
专栏:

长葛县深翻地的方法和科学根据
西北农学院土壤教研组 张君常 耕作教研组 钮溥
今年5月间,人民日报刊登了河南省长葛县委第一书记吕炳光同志关于深翻土地的文章后,我院为了提高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质量,曾派我们亲往长葛县参观学习了一周。这里就将我们所看到长葛县群众现有深翻、深耕地的方法和我们自己的体会介绍出来,提供各地参考。
十种方法
长葛县农民的翻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方法不同,增产效果自然也不一致,但是各种方法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增产。现分别介绍如下:
(1)鹞子大翻身法
它是最彻底、最全面的深翻土地的方式,翻地深度达二尺半到三尺左右,功效可维持三、四年之久,增产效果最好,适宜于在土地休闲时期内进行。它的翻土情况如图所示。
翻土步骤如下:1、开始起墒沟的宽度应为以后工作条幅宽度的二倍。当地起墒沟的宽度一般约为翻地铁锨宽度的四倍或六倍,共宽二、三市尺。第一次先将表层熟土(六至八寸)挖出,放置于沟左稍远之处,如图中的箭头所示。2、第一条幅中的熟土层挖出以后,用铁锨清底。在第二层上施入厩肥,用抓钩深刨八至九寸深,使粪土掺和均匀。3、第二层粪土掺匀以后,将它靠右边的一半挖出,放在靠沟岸左边较近之处。4、把第二层的右一半起出之后,再在所露出的第三层上施肥,再用抓钩深刨八至九寸,使粪土掺匀,铺平仍留置沟内。至此第一条幅的深翻工作,即算完成,然后进行第二条幅的深翻。5、第二条幅的宽度为第一条幅的一半。深翻第二条幅时,先将表层熟土(深度同前)挖出移置于第一条幅中第二层的左一半之上。6、然后在露出的第二层上施肥,用抓钩深刨,掺和粪土。掺匀后将它铲入第一条幅的右一半的第三层之上,作为第二层。7、在第二条幅的第三层上施肥,用抓钩深刨,掺和粪土,仍置原处。8、将第三条幅的表层移入第一沟的右一半作为第一层;第二层掺和粪土后移入第二条幅的第三层上作为第二层;第三层深刨掺和粪土后,仍置原处不动。就这样依次深翻,最后将第一条幅中挖出第一层和掺和粪土后移出的第二层,移入最后的条幅中(先移入第二层,后移入表层),仍保持第二层在下,第一层在上的位置。9、在深翻后土地的表层上施肥,进行浅耕翻肥和灌溉、耙耱等工作,以待播种。
这种深翻土地的方法是很科学的,也是非常有秩序的。它的特点在于:土地虽然翻的很深,但表层熟土仍然放置在表层,不会因为翻出生土影响作物的发育;逐层施肥,便于施入大量的肥料,使作物根系的范围扩大;便于杀虫、灭草;便于蓄水、保墒;尤其是在充分灌溉的条件下,更能溶化肥料,发挥肥料的效力,显著的提高作物的产量。例如:该县此种土地深翻方式的首创者胜利一社支书马同义同志,1954年运用此种深翻方法曾获得春玉米亩产一千零七十三斤的高额纪录,1956年亩产最高达到一千一百六十四斤,1957年曾达一千三百一十九斤。一般如此深翻的地较不深翻的平均能增产30%至一倍以上。
(2)沟翻条播法
此种深翻方式,最适合于宽行大株的作物。每次深翻工作面积仅占全部耕地面积的一半,可以节约劳力。增产效果虽不如前一种大,但也可增产不少。如1957年胜利一社采用鹞子大翻身法种植的玉米,最高亩产一千三百一十九斤;采用沟翻条播的六十七亩,平均亩产一千斤。它的工作步骤如下:1,先按照作物行距的宽窄在地上划行,按行进行沟翻。一般沟翻的宽度约为行距的一半。如玉米的行距为二尺,则沟翻的宽度常为一尺至一尺二寸左右。2,进行沟翻时,先将第一沟的表层熟土置于沟右,第二层的生土置于沟左(如图所示)。然后在露出的第三层土上施厩肥,用抓钩深刨,掺和粪土,仍置原处不动。3,在距第一沟岸左侧一尺或八寸处开挖第二沟,将第二沟的耕层熟土移入第一沟内的第三层上,第二沟内第二层的生土仍翻出置于第二沟岸左侧的垅背上。仍在第三层上加粪、深刨、掺和粪土。如此类推,直至最后一沟时,可将第一沟右侧的耕层熟土铺于第三层土。
此种深翻方式的特点,在于翻地深度一般也能达到二尺至二尺半深;如沟的第二层生土均放置在沟与沟之间的垅背上,便于进行熟化;翻后田面呈现一垅一沟的起伏形状,既可以阻止地面雨水的流失,也便于在播种前进行施肥及灌水。同时,在玉米或其他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不断以垅背上逐渐熟化了的生土向沟内根际培壅,直至原来的垅沟变为垅背,原来的垅背变为垅沟为止。如此,一方面可以促进土壤的熟化,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倒伏。第二年进行深翻时,将第一年已经翻过的垅沟改作垅背,第一年未翻动的垅背改作垅沟,如此一块地两年可以全部翻完,这是节约劳力进行土地深翻很好的一种方式。适合于棉、甘薯、高粱、烟草、洋芋、春玉米等作物地的深翻。尤其是在坡地或山地中,深翻沟的方向如能沿等高线进行,则翻起的垅背足以拦水蓄墒;作物播种在沟内更能耐风耐寒,通过培土可以防止倒伏;如能在沟内增加横档又可阻止降水横向的流失。所以,在山区或缓坡地上进行土地深翻时,此种方法值得参考。
(3)前犁后镢法
这是在畜力不足的条件下,加深耕层的一种方法。前面用八吋步犁翻地,后边紧跟一人向犁沟内撒施厩肥。撒肥后紧接着再由四、五人分段用抓钩在犁沟内深刨七、八寸深。如此一人犁地,需要八、九人配合工作。每日约能深翻三、四亩。这种方式翻耕及松土的深度,也可达到一尺以上。比较锨翻也可提高工作效率将近一倍。
(4)双层双铧犁深耕法
双层双铧深耕犁是该县增福庙乡选进一社社员王水旺用八吋步犁改制成功的。前犁翻土二十公分,后犁铲在犁底下层松土又可达十至十五公分左右,合计犁耕的深度可及三十到三十五公分,每日一人、二畜或三畜,可深耕地三亩到三亩半,比用人力翻地提高效率十多倍。而每张犁的改制成本仅七元左右。
(5)三犁冲脊深耕法
这是该县农民为适应在夏收夏播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进行土地深耕的一种方式。耕地时双轮双铧深耕犁和八吋步犁同时进行。先用深耕犁按照作物播种的行距进行三十公分以上的深耕,然后再用八吋步犁自两边把熟土翻入深耕犁的沟内。实质上这种耕作方法是每三犁形成一条播种行,行的中间较深,两边较浅(如图所示),将来播种或栽植作物于中间深耕犁的犁沟上。此种方法适合于玉米、花生、大豆、甘薯、烟草等作物地。
(6)中深两浅、隔格翻深耕法
此种方式,也是适应夏收夏播的紧张情况而变通的一种深耕方式。深耕犁和八吋步犁交互使用,形成一犁深、一犁浅互相间隔出现的情况(如图所示)。播在深耕后的犁沟上。
(7)生土不动、活土搬家深翻法
此种锨翻土地的方法与鹞子大翻身法颇为相近,不过这种方法只分两层翻土,深度一般在一尺半左右,翻得较浅,也较为省工(如图所示)。它的翻地步骤如下:1、在第一条幅的工作宽度上(约宽一至二尺)先把表层熟土(六至七寸深)翻在工作幅外的右边。2、在下层的生土上施厩肥,施后用铁锨或抓钩再深挖八至九寸深,使粪土掺和均匀,放置原处不动。3、接着在第一工作条幅的左边,翻第二条幅,宽度同于第一条幅。首先,把第二条幅的表层熟土移于第一条幅的生土之上,然后再施肥深刨第二层,以后再将第三条幅的表层熟土移置于第二条幅之上,施肥、深刨等依次这样翻下去,最后将第一条幅翻出的表土熟土,移置在最末的条幅之上。
(8)一生隔一熟,种后深锄翻土法
此法类似前述的沟翻条播。不过沟翻条播是翻三层土,翻后将第二层土置于垅背上,地面形成许多的沟和垅。这一种方法是分两层翻土,翻后地面仍较平坦(如图所示)。它的翻土步骤是:1、将第一沟的表层熟土翻出置于一旁,在第二层土上施肥深刨,使粪土掺和均匀。2、根据栽培作物行距的宽窄,在相隔一定距离处开挖第二沟,将第二沟的表层熟土移入第一沟,再施肥深翻第二层。如此类推,最后将第一沟的表层熟土,移置于最末一沟的上层。此种深翻方式,也是适合于行距较宽的作物。播种前在深翻的沟上施肥,然后播种。出苗后在行间深锄,通过培土,把行间改为灌溉沟。
(9)前犁后套深耕法
此种方式也是加深耕作层中较为节省人力的一种方式。前面用八吋步犁耕翻十八至二十公分,后面紧接着再用不带犁镜的独犁在同一犁沟中再加深松土十至十五公分。如此二人四畜,每日也可深耕三、四亩,比较人工翻地提高工作效率七至十倍。
(10)结合熏烟法
此种方法的特点是在进行沟翻时,结合熏肥,以增加肥料来源。在进行沟翻前,在垅背上先开一浅沟,其中置一丈余长的竹竿。在沟翻时将沟中挖出的土块,堆置竹竿上,外用细土封住。封好后将竹竿抽出,中置湿柴草进行熏烟。熏好后将土块打碎施入沟中。
所有以上十种深翻土地的方法,充分说明劳动人民的惊人的智慧和伟大的魄力。今年该县的三十三万亩大秋地,大部分都是去冬运用(1)(2)两种方法深翻的,每亩普遍施肥两三万斤,加以目前全县业已实现水利化,今年玉米就生长得秆粗叶茂,平均产量可望在千斤以上。今年夏收后,该县又动员群众,采用其他八种不同的方法,突击深耕,深翻了五十万亩,力争夏季复种的各种作物达到丰收。
五大优点
(一)翻地的时间、缓急、人力都能进行充分的调节:长葛深翻地的形式是多样化的,这种多样化正说明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耕作方式和不同的耕作季节,所以在翻地的时间上也是比较从容的。例如鹞子大翻身和沟翻条播可以在冬季进行,人力得以充分的调节,不致发生人力与工作的矛盾现象。
(二)松土层较厚,可以扩展作物的领域,容易达高额丰产,较深的松土层可以扩大作物增产的领域,并能使农作物加深根基防止倒伏。例如长葛县在深翻一公尺到一公尺五深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亩产红薯二十万斤的指标,猛一听似乎是骇人听闻,根据科学理论的分析,肯定是可以达到的。因为深翻到一公尺以上,在层层施肥的基础上,由于作物的向食性可以深入到土壤下层发展,红薯的形态发展不只是圆形而是长形,这样一来,每株红薯不只是十斤八斤而是五十斤六十斤,每亩若以四千株苗计算,每亩二十万斤的产量指标肯定可以达到。
(三)分层施肥是改良土壤结构的好方法。在分层施肥及年年施肥的过程中,土壤中蓄积有大量的有机质,它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它不但是作物吸收养料的主要源泉,而且也是建立巩固团粒结构的重要因素,这两种东西都是保证作物稳定丰产的必要条件。深翻土地是造成土壤下层嫌气条件的良好方法,在分层施肥的基础上,微生物中嫌气细菌在嫌气环境里进行活动和发展,就可以产生大量的褐色腐殖酸,在土壤的下层就可以创造出优良土壤结构(团粒结构)。在深翻地的作用下(二年或四年一次),使结构良好的土壤由较深的土层搬运到表层来,上层结构比较差的土壤再翻下去,进行恢复团粒的工作,这样就会使土壤永远保持优良的结构,对于保蓄水分养分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加速熟化的良好方法。
(四)在盐碱地区深翻土地,可以防止发生盐渍化的作用。长葛地区地下水位很高(一般在离地表两公尺至三公尺),水质含盐分很多,在裸地露晒时间,蒸发量很大,很易引起毛管水的迅速上升,以致土壤形成了盐渍化的现象。利用这种深耕的方法,就可以消灭这种情况。因为深耕可以截断毛管作用,使地下水中的盐分不能大量上升;再利用地上泉水、渠水适量的予以灌溉,就不致引起大量盐渍化的扩展。
(五)不易发生浇墒现象。关中土壤所以时常发生浇墒现象,是因为土壤中粘粒较多、腐殖质过少的原因。一经扎地或机耕,如遇雨水来的不适宜,就发生了浇墒,影响了增产。长葛翻地的原则是活土死土(即熟土,生土)必须按照原定层次再行复盖,即活土在上死土在下,作物在活土层上扎根,这样不致把坚实粘化的下土翻上,而且施有大量的有机肥料,大大的减轻了粘化现象,所以就不易发生浇墒现象。      (原载陕西日报,本报略有删节)
(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