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2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继续苦战三月实现秋季全面大丰收
华北区粮食今年有大量储备
南方水稻会议总结出水稻增产的八项有效措施
据新华社郑州19日电 过去粮食产量最低的华北地区,粮食生产将迅速走向全国的前列。由于农业大跃进,今年这个地区的粮食不仅可以自给,并且还能有大量的储备。这是最近在郑州举行的华北六省、市农业协作会议上,在认真研究了当前农业大跃进的形势以后,得出的结论。
这次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谭震林同志主持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山西、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和北京五省、一市的省委书记和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会议历时八天,在14日结束。最后由谭震林同志在会议上作了总结性发言。
各省、市汇报,六省、市今年夏收粮食作物共二万四千三百万亩,总产量达四百九十六亿斤,比去年增产88%,等于1956、1957两年全国粮食增产的总和还要多。夏季空前大丰收,已成为推动人们解放思想的物质力量。冲天的干劲,加上自去冬以来各地在贯彻执行水利、肥料、种籽、密植、防治和根除作物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与工具改革等基本措施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明年农业大跃进的浪潮将必然要比今年更大、更高。
会议指出:要实现秋季全面大丰收,还要经过三个月的苦战;要保证明年的大丰收,还要经过今冬明春的苦战;实现全区人民丰衣足食的愿望,那就要苦战三、五年。因此,现在绝对不能有任何的麻痹自满。当前,除了做好防汛和秋田管理外,要特别注意抓紧工具改革,这是目前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的基本道路。这不仅是一项技术性措施,而且是一项政治性的措施。各级党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力争在今年内,普遍使用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来代替落后农具,提高劳动效率两倍以上。
会议还提出:必须要从现在起就要积极为明年的更大跃进进行准备。现在除抓紧水利、肥料、种籽等项准备之外,还要普遍开展一个大规模的深翻土地、改良土壤的运动,要求在大干一秋,加一个冬、春,把全部耕地都普遍深翻一遍。
会议着重讨论了在农业大跃进的形势下,应采取的政策措施。会议认为,随着农业生产高潮和农村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农村中已经出现了一支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队伍。他们不仅在保证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上起着骨干作用,而且在引导农民从单纯的体力劳动,走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共产主义道路,也将起着骨干作用。因此各级党委必须认真加强对于这支队伍的领导,使之不断发展壮大。
会议强调指出,政治思想工作是生产高潮的灵魂。“兵马未动,政治先行”,所有工作必须政治挂帅。按照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示,发现矛盾,解决矛盾;不断的鼓励先进,克服落后;不断提高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共产主义风格,和资本主义思想进行斗争,是在农业大跃进形势下政治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
会议还详细讨论了由于农业大丰收,引起农村新变革——个别地方已出现了一种比较高级的公社性的形式,这些在今天虽然还不是大量的,但我们必须预见到这点,及早着手调查研究和准备。
会议还讨论了在农业大跃进形势下,如何加强对极少数单干农民的教育和管理问题,以及今冬明春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农业社的消费和积累等问题。会议对于水土保持和水利化的标准等问题,也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据新华社成都19日电 南方水稻增产促进会议历时九天,16日在成都闭幕。以更高的速度发展水稻生产,是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
会上,南方十二个省、自治区农业部门负责人、科学技术人员、丰产区代表认为,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伟大历史时期的动力,调动了亿万人民不可估量的主观能动作用。一向低产的小麦尚能放出亩产七千多斤的“卫星”,并使单位产量增加68%,这就预告人们,享有高产盛誉、单产历来高过小麦的水稻,能以更高的速度向前跃进。
根据十二省汇报的实收和测产情况初步统计,面积占全国夏收作物28%的早稻,平均亩产量将由去年的三百二十三斤增加到四百九十斤,提高52%以上。只要在当前三个月的关键时期,抓住深耕、早播、密植、增施肥料、选用良种、除虫、防灾、加强田间管理这八个增产的关键,实现中晚稻的增产任务也是有把握的。
因此,会议着重地总结了近半年来各地运用这八个环节的许多新经验。不少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充分运用这些经验的做法。
会议认为,政治挂帅,进一步加强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是实现各项增产措施的根本保证。会议还按照“上季为下季、今年为明年”的精神,讨论研究了如何组织明年生产跃进的问题。


第7版()
专栏:

乡乡社社有科学研究站
浙江省普及科学技术研究网
本报讯 记者屠正峰报道:浙江省普及科学技术研究网。
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形势下,一个多月来,浙江全省已建立了各级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一万多个,特别是嘉兴、温州、金华、宁波、台州、建德等专区各县,已基本上达到了乡乡社社都有科学研究站、组,村村都有研究员。绍兴县越南区已有一个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五个乡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站,六十六个社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组,全区已有研究人员四百二十多人。
各地新办的科学研究组织大都由书记挂帅,广泛地吸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的劳动人民作为研究机构的成员。金华专区现在已有研究人员四万五千人,嘉兴专区有八万人,声势相当浩大。在农业社的科学研究组织中,大都贯彻了领导、技术员、农民三者相结合的原则。嘉兴专区的八万个科学技术研究人员中工农群众占90%,干部、教师、学生、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占10%。工农群众中有工农土专家,有泥水木工、饲养员、搬运工、话务员等各项工作中的先进人物、技术革新者和有生产经验的老农民。
这些科学研究机构的特点是:紧密地围绕生产,随时总结本地区工农业生产中的先进经验,解决当前生产中关键性的问题。据嘉兴专区工业、农业、手工业、交通、电讯、医务等各部门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的统计,在最近一个多月时间内已研究、总结、推广了生产中的革新项目四千五百种以上,其中农业方面已创造出新农具五百多种,主要的有木制插秧机、?泥船、施肥机、简易收割机、万能脱谷机、切桑机等,可以提高二十多项农活的劳动效率。已推广的新农具总数达八十多万件,平均每两个劳力即有一件,估计全区可节省劳力一千万工,大大地缓和了劳力不足的困难。这些由工农群众创造发明的工具,都经过群众反复修改和最后鉴定,因此既实用、方便,又便宜,完全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为广大农民所欢迎。衢县科学研究所除研究农具改革外,已开始研究积肥、水利、番薯的育苗管理工作、评选良种、制造细菌肥料等项目;在工业方面他们开始研究小型水电、动力和钢铁冶炼等。吴兴和嘉兴市的医学科学研究所都确定研究重点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流行病和职业病。瑞安县隆山农业社的科学研究所在土制化学肥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成绩,他们用氯化氨代替氨水,使肥效提高五倍。


第7版()
专栏:

低产区和高产区互争上游
广东省早稻产量普遍提高
本报讯 广东省的早稻绝大部分已经收割完了,丰收中发现,大批原来比较低产的地区和原来比较高产的地区齐头并进,竞争上游。
广东去年早稻的产量,以潮汕平原地区最高,平均亩产四百多斤;其他平原地区和山区一般三百斤左右;丘陵地区只有一两百斤。今年早稻收获的结果,不仅原来比较高产的潮汕平原出现了更高产的局面,突破了早稻亩产五百斤的大关,其他平原地区和山区也直赶而前。如珠江三角洲的番禺、顺德,粤东山区的连平、和平,粤北山区的连县、新丰等县,今年早稻的产量,都越过四百斤、突破五百斤,和潮汕平原各县并驾齐驱。番禺县早稻亩产五百五十斤的纪录,更超过潮汕平原,成为目前全省早稻产量最高的一个县。
大批落后地区赶上来的结果,全省粮食生产的不平衡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变。在全省七个专区、一个行政区和一个省属市中,去年早稻亩产量超过三百斤的,只有一个汕头专区,今年不仅汕头专区突破了每亩四百斤,佛山、韶关、高要三个专区和广州市,同样突破了每亩四百斤。在全省一百一十八个县(市)中,去年早稻每亩四百斤以上的只有八个,今年增加到五十多个;去年每亩三百斤以下的有八十个,今年每亩三百斤以下的只剩二十多个。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彻底粉碎“地区落后论”和“条件论”的右倾保守思想的束缚,坚决攻破水、肥、土和技术改革关,是这些地区落后变先进、低产变高产的根本因素。如“十年九旱”“赤地千里”的徐闻县,全县最大的河流才只有零点八个流量,年雨量虽有一千一百公厘(旱时八百公厘),蒸发量却有一千七百公厘;因此全县十六万亩水田,半数以上是采用撒种和?田(一次播下两造谷种)的落后耕作制度。1956年合作化后,县里决定修四个水库,“条件论”者就反对说:“徐闻下雨少,蒸发量大,修水库只是劳民伤财。”结果八个月时间只修成了两个小水库,共灌溉二千亩地。去年冬天,县委利用这两个水库保证了丰收的事实作教材,粉碎了“条件论”者的论调,发动了群众,苦战一百天修成了受益共二十五万亩的水利一千九百多宗,奠定了今年跃进的基础。春耕时,县委决定改变撒种和?田的耕作制度,可是有些农业社却采用旧办法撒下了劣种五十万斤。“条件论”者并提出四个“不能改”的理由来反对,他们说:水路田因过水不能改,深入田因水深不能改,溪边田因怕水浸不能改,受旱田因缺水不能改。县委又及时提出四个办法:水路田可以开沟,深入田可以加土,溪边田可以修高基围,受旱田可以修水利,和“条件论”者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并发动群众通过大辩论把撒下的五十万斤劣种坚决犁掉,从而取得早造的伟大胜利。(附图片)
河南省自6月27日到7月7日全省各地普降大雨,降雨量大部分在二百公厘到三百公厘,有的地区降到五百多公厘。由于河南省去冬今春大兴水利工程,这次汛期到来没有出现水灾。图为禹县山区鱼鳞坑一瞥。
新华社记者 唐茂林摄


第7版()
专栏:

春薯亩产两万三
海丰县五十七亩甘薯亩产量突破万斤
据新华社广州17日电 广东省海丰县今年有五十七亩春收甘薯平均亩产超过万斤。
这些丰产田出现在平原、丘陵、沿海和山区。其中,沿海的田墘乡外湖社,有三十三亩甘薯平均亩产达到一万五千斤,比去年亩产三千五百斤增产三倍多。在革命老根据地万福山区的万福社,今年有十一亩贫瘦的山坑田,平均亩产春薯一万二千六百斤。在公平山区的平联社,有四亩春收甘薯平均亩产达到两万三千斤,比去年增产九倍多。这些高产纪录,都是经过过秤和核实的。


第7版()
专栏:

汉江出现特大洪峰
据新华社武汉19日电 汉水上游陕西南部一带连日下雨,汉江出现入夏以来第二次特大洪峰。18日这股洪峰到达湖北省襄阳,水位猛涨到六九点三九公尺,比上次洪峰还高九公分,超过1936年以来最高水位一公尺多。由于上次洪水刚过不久,汉水底水位尚高,因此,这次洪峰出现对中、下游威胁较大。今天早上洪峰刚过襄阳,但下游仙桃、汉川一带已接近警戒水位。预计洪峰到达时,洪水将大大高出上次水位。
现在沿汉江各地已有数十万防汛大军紧张投入防汛战斗。大批防汛器材已连夜赶运上堤,一批险要堤段正在加固。


第7版()
专栏:

走群众路线普及科学研究
金文
一个工厂,一个农业社,一个乡,一个县大搞科学研究的事已经不少。一个省普遍搞科学研究的事也有了两个。一个是不久以前本报报道过的陕西省;一个是今天报道的浙江省。关于陕西省的事例,本报已发表了社论,进行过探讨。对于浙江省的经验,我们在这里再说几句,以引起各地各部门的注意。
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大搞科学研究,建立了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一万多个,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研究网。这充分说明了科学大普及不仅是群众所需要,也是可以办到的。问题是在于怎样去做?
走群众路线,无往不胜。人们都知道这是真理。可是为什么有的地区、有的部门应用这一真理发挥了很大的威力,使工作发生显著成效;而另外一些地区、另外一些部门还没有这样做,而把群众路线只停留在口头上呢?
没有走群众路线的人也认为“群众路线”是法宝。他们笑嘻嘻地称颂:“呵,好箭,好箭!”当作死教条去称赞,却不去实际运用它。他们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怕搞乱了,搞坏了,于是寸步难行,故步自封。
浙江省党组织对待普及科学研究工作的态度,却是采取了真正走群众路线的方法。他们把群众路线看作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他们决定要做,就马上去做。他们敢于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遇到困难,就找群众商量解决。浙江省党的领导、土专家、洋专家三结合,先上马,而后再设法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因而各行各业的土专家不断涌现,情绪极为高涨。
从浙江省的实践中,可以看到,政治挂帅,土专家作骨干,洋专家协助解决问题,就可以大大发挥科学研究的极大作用。浙江省党的领导在土洋结合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插上鲜明的红旗,坚持科学研究为生产服务的方向,结果是:书本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结合,大量的新型专家成长起来了。
走群众路线,党委、土专家、洋专家三结合,在普及科学研究方面是好办法,在文化革命的其它方面也同样是好方法,只要真正地去实践,就可以作出惊人的成绩来。


第7版()
专栏:

夜战洪水
——记花园口的防汛斗争
本报记者 张励中 刘健生
17日的夜晚,已经十二点钟了,从郑州通往花园口的公路上,一辆接一辆的汽车奔往花园口。
记者在车灯照耀中,看到车上装满草袋、麻袋、木材、发电机、电石灯等,平车工人支援的二百多辆平车,也装在汽车上。
大雨刚过,郑州到花园口的公路泥泞难走,市建设局的二、三百工人,包修了这条公路。记者坐汽车走了两个多钟头才到花园口。郑州市的党政负责人都在这里,他们彻夜不眠的和群众一起向洪水斗争。
在花园口大堤上,处处是灯火,防汛人员提着灯笼沿堤巡逻。
现在,黄河的水已经比堤外地平线高出四公尺。记者站在花园口大堤八挂亭旁边,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八挂亭是1938年蒋介石扒口的地方,黄河水从这个口冲出去,淹了五十八个县,仅河南省就淹死了五十万人。这个口虽经1948年堵住,但十几年来,从来没有经受过这样大的水。现在这里是这样的大水,郑州市的党、政、军、民全力以赴的支援这个地方。
郑州市本来准备组织一万人上堤支援,可是,市民、干部一下子就组织了三万人。他们还贡献自己所有的筐、铁锹、木材、照明设备等物资。
花园口农业社的社员们说:旧社会伪政府到这里来扒口,现在,人民政府的干部、官兵来保卫大堤。这个社,出动了两千多人上堤。
六个孩子的妈妈陈玉珍本来社里确定她在家。但她把家安排好,大孩子看着小孩子,也跟着上堤了。老汉栾桂川,本来叫他在家喂牲口,但他一天总要到堤上去几次,他说:“过去,蒋介石的兵拿枪逼着我扒开花园口,淹了自己的家,现在才正有权保卫自己的家乡。


第7版()
专栏:

牧民阿訇玛拉敢想敢干
塔城草原建成水电站
本报讯 维吾尔族牧民阿訇玛拉在没有任何技术人员帮助的情况下,在额敏县草原上建成一座小型水电站。现在,他的家里和磨坊都安装起电灯来照明。这是塔城专区草原上出现的第一座水电站。
阿訇玛拉是塔城专区额敏县一个牧民,他曾经作过一段汽车司机工作,懂得一点简单的发电原理,他一直在设想如何用磨面的水来发电。有一次他到额敏县俱乐部看到一部已损坏了几十年的十个瓩的发电机,便要求把这部报废的发电机交给他去试修。他把这部发电机弄到家里之后,千方百计地进行修理,用木头制了一个冲击式的水轮机,用土块和泥巴垒了一个帐篷形的小房子,经过一年多的苦钻和反复试验,终于发出了电。
阿訇玛拉这种大胆的创造精神和干劲,受到中共塔城地委和额敏县委的表扬。 (韩文慧)


第7版()
专栏:

变点线防御为全面进攻
江西战胜今年第一次洪水的经验值得重视
江西省采取山区、平原、丘陵,上、中、下游大协作的办法,取得了第一次防洪抢险的大胜利。
5月上、中旬,江西省各地连降暴雨,上饶地区平均达到五百公厘以上,个别地方竟超过了六百公厘,约占全年降雨量的三分之一,各河水位急剧上涨。由于抚河和赣江中、下游洪水同时上涨,加上罗山山脉山洪暴发,使赣抚平原地区远远超过了1954年特大洪水时期的渍水情况。
面对着洪水灾害的严重威胁,省委提出:不论汛区和非汛区,都必须充分发动广大群众全力以赴;上、下游通力协作,实行上游和非汛区大量蓄水防洪,下游和汛区加紧做好防洪抢险工作,以便由被动的单纯的点线防御,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全面的向洪水进攻。
为了贯彻上述方针和要求,各级党的组织立即动员全体干部和全省广大群众,除将全省所有的平塘、水库、湖泊等工程全部蓄满水以外,还充分利用全省三千六百万亩水稻田蓄水防洪,对于降低洪水水位收到了显著效果。如去年5月上旬信江上游降雨一百五十四公厘,下游水位达到二十五公尺,今年同期降雨量超过去年一倍以上,而水位只与去年相等。
在这次防洪抢险斗争中,全体干部和广大群众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高度的责任心。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亲自率领群众投入防洪抢险的乡以上干部共达一万二千多人。在汛区投入防洪抢险的群众共达一百八十万人,超过1954年特大洪水时期抢险人数的两倍以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全省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的防洪抢险高潮。各地防汛大军气势磅礴,斗志昂扬,纷纷提出:“为了大跃进,保堤如保命,不战胜洪水,决不收兵”、“只准水跑,不准堤倒”、“任凭洪水凶猛,我们也要丰收”等英勇豪迈的口号。这一次的防洪抢险斗争,由于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及时采取了紧急措施,在全省范围内贯彻了上、下游、山区、平原共产主义大协作和全省党政军民同心协力,奋勇苦战,终于战胜了洪水,确保了各大河流的干堤安全,抢救了被洪水淹没的农田三百二十多万亩,取得了今年第一次防洪抢险的巨大胜利。
这次防洪抢险之所以取得巨大胜利,主要有以下几条基本经验:
1、在洪水到来之前,及早地、充分地从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资上作好防洪抢险的准备工作是战胜洪水的一个重要前提。
2、大力贯彻执行上游蓄水,下游防洪排泄;非汛区蓄水,汛区防洪的共产主义大协作,这对于战胜洪水灾害具有重大的作用。经验证明,只要解放思想,打破陈规,跳出被动的点线防御的旧圈子,积极采取山区丘陵、平原、上游、下游大协作,与洪水展开总体战,就可以掌握主动,全面地控制洪水。这一措施,对于战胜洪水是一项新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措施。过去把防洪抢险斗争,仅限于各河道下游加高加固圩堤,严密防守险段,这些措施虽然是必要的,对于战胜洪水也起了很大作用,今后还应当继续做好,但是只有这些措施是不能彻底战胜洪水的。
3、四面八方,大力支援,也是战胜洪水的一项重要保证。今年第一次防洪抢险取得胜利,不仅上下游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而且各个部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力支援。如交通部门调拨了三十余艘汽轮参加防汛抢险斗争,商业部门和林业部门除临时调拨急需的木材六千四百多立方公尺,茅竹八万根以外,特前往天津、上海调进了铅丝,到江苏购进了草袋,这些邻省都给我们以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援。各地机关、部队、工厂、学校、居民也都作了充分的动员,踊跃地投入防洪抢险斗争。
4、依靠群众就地取材,是解决防汛器材不足和战胜洪水的重要措施。南昌、波阳、清江三县,贯彻了这个精神,不仅发动群众迅速清理出原有的大批防汛器材,而且在一个星期内依靠群众赶制了六十七万条草袋;丰城县连夜发动城镇居民、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六万余人,展开了“献器材”运动,在十五小时内即献出草袋七万四千多条,稻草两万八千斤,和大量的竹子、木材、门板等器材,保证了防洪抢险的需要。
5、防洪抢险与恢复生产密切结合是战胜洪水、减少灾害损失的一个重要环节。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在开始布置防洪抢险的时候,就同时强调了洪水退落后的善后工作,部署了恢复生产的措施。
(根据省委报告摘编)


第7版()
专栏:

处处蓄水 库库拦洪 以蓄为主 蓄而为用
保定专区让洪水为人造福
据河北日报讯 7月10日到13日保定专区连续降雨,各项水利工程初经考验,发挥了显著的拦洪蓄水作用。据初步统计,全区已蓄水七千五百万公方,杜绝和减少了洪沥灾害。
该区涞源、易县、涞水等县降雨较大,都在二百公厘以上;其他各县均在一百公厘左右。虽然降雨猛、雨量大,但由于全区数百万劳动人民经过一冬一春的鏖战,修作了各项水利建设工程,绝大部分洪水被拦蓄起来。经过这次大雨的考验,全区已修的三十二处中型水库、一千九百四十六座小型水库、六百九十二座平原作物水库和已经根治的二十五条支流小河,在这次连续降雨的情况下,都发挥了威力。已经根治的二十五条小河,虽遇到不同雨量,但洪水均未出川。沙河、唐河、中易水、拒马等四条大河,虽未完成根治,但洪水也显著减少。
处处蓄水,库库拦洪,以蓄为主,蓄而为用,调度洪水,为人造福,这是保定专区今年在防汛斗争中一个战略性的转变。


第7版()
专栏:在高速度前进中

宁夏新建工厂近两千
本报银川19日电 宁夏地区的地方工业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正在快马加鞭,突飞猛进。从今年3月到目前,全自治区已经办起将近两千个工厂,其中有一千四百多个已经正式投入生产。
这些工厂包括电力、煤炭、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工业、金属制造、燃料加工、食品、纺织、建筑材料等九类;生产生产资料的工厂约占50%。这些工厂中,专区和县办的有六百六十多个,其余是乡和农业社办的。小型煤矿也在全区十九个县(市)兴建起来。大多数乡都有了农具修配厂。八个县办起了土法炼铁厂。中宁、平罗两个县建成的土法炼铁厂,已经炼铁一万多斤。
自治区办的骨干工业在飞跃发展。现在已经开始建设和即将开始建设的工厂有十三个。其中包括:年产九万五千吨铁、五到十万吨钢、四万三千吨钢材的联合钢铁厂,年产两千吨合成氨的氮肥厂,一万绽的亚麻纺织厂,日处理甜菜一千吨的糖厂等。原有的银川电厂、毛纺织厂、汽车修配厂、石嘴山瓷厂、汝箕沟煤矿等,也在扩建或改建。
宁夏地区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截至1957年,全自治区只有三十一个厂矿,而且规模小,积累少,设备陈旧,多半是手工操作。全区工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6%。全区只有八个工程师,大部分是1956年提拔起来的。开始大办地方工业的时候,不少干部思想上存在着自卑心理,认为宁夏地区落后,无法大规模举办地方工业。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委员会批判了这些看法,要求解放思想,大胆发展工业。各级党委都由第一书记亲自挂帅,把办工业抓了起来。冶金工业部、建筑工程部、化学工业部、轻工业部,也派来工作组,对许多重要工厂的规划设计进行了支援。
各地在办工业的过程中,发动各族人民,解决了当前技术力量、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发现矿点一千多处,普遍出现了全民办工业的热潮。最近,中共宁夏工委又提出了进一步大办地方工业的计划,并在为明年更大规模的跃进积极进行准备。预计到1962年,宁夏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将大大超过农业总产值。
(王得温)


第7版()
专栏:在高速度前进中

青藏公路沿线出现大批厂矿
本报讯 记者郭超人报道:青藏公路交通运输管理局的全体职工,两年来白手起家,在青藏高原的千山万水之间创办了大批小型工厂和矿场。这些厂矿每年能生产出各种工业品数十万吨,大大减轻了国家对这些地区物资供应的负担。
创办小型工业是从1956年开始的。尽管当时有人说这些职工“不务正业”,但是他们仍旧一面修筑和养护公路,负担起日常交通运输任务,一面派人寻找矿藏资源,建厂建矿。在很短时间内,他们先后建成了硼砂厂、炼铁厂、皮革厂、砖瓦厂、木材加工厂、石灰窑和许多个煤矿,以及具有相当规模的农场、牧场。
这批厂矿的兴建,大部分没有花钱。开始时,大都采用工人自己设计和创造的“土工具”、“土方法”,获得一定利润以后才逐步增添新的设备,逐步扩大规模,改进和提高生产。这批厂矿的另一特点是没有专家、工程师,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和智慧,“外行”变成内行。
现在,青藏公路沿线地区修建房屋不再用草皮和石块,人们可以住上砖瓦盖成的平房了。汽车上部分器材和零件,汽车修配厂可以用昆仑山上的铁制造;皮革厂正在为职工们生产许多价廉物美的皮制品……。这里出产的硼砂和盐已经出口到国外。这批分布在长达数千公里公路线附近的各种厂矿,开始改变了高原的荒无人烟的面貌。
目前,这个局的职工正在着手兴建炼钢、石油、水泥、铜矿、石棉、电厂等重工业的小型厂矿,和洗毛、纺织等轻工业小型工厂。他们要争取在比较短的期间内,使青藏公路沿线各项基本建设不再依赖外区支援,使高原逐步成为生产性的地区。


第7版()
专栏:在高速度前进中

化工部的试验田
本报讯 化学工业部的试验田——一座现代化的磷肥厂在洛阳专区临汝县寄料区动工兴建。
这个厂共分三个车间,9月初可以建成。这个厂全部投入生产后,年产过磷酸钙一万一千三百吨。化学工业部将在这里总结经验,向全国各地推广。
(周士贤、程振平)


第7版()
专栏:在高速度前进中

岷江大桥架钢梁
四川省宜宾市的岷江大桥,是内昆铁路最大的铁桥,桥长三百五十一公尺。这座大桥自6月11日开始拼梁,原计划在10月底完工,大桥建设者们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鼓足干劲,力求提前在9月中旬全部完工。这是大桥工地采用苏联先进的悬臂架梁法在架设钢梁。 
李申摄(四川宜宾农民报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