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1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歌唱鸠山红专大学
劳动考试
田间工地是战场,
决心意志是力量,
扛起锨镢当武器,
大战苦干比钢强。
土地翻了二尺深,
十五亩地全翻完,
种上棉花争丰收,
百斤皮棉定丰产。
自力更生“三不靠”
半工半读办法好,
建窑来把石灰烧,
洗衣、育苗、打小工,
自给自足找门道。
副业收入二千三,
办学读书“三不靠”。(注)
(注)“三不靠”即不靠国家、不靠农业社、不靠家庭。
勤俭办学
天王山,红专校,
生活全凭自己搞,
山高坡陡羊肠道,
吃水也得下山挑。
挑水吃,不辞劳,
一人一天二十挑,
挖野菜,副食找,
节约粮食吃得饱。
做个有志气的青年
有志青年比决心,
建设祖国献青春。
立下大志要锻炼,
力争红透又专深。
苦学苦练头悬梁,
建设山区扎富根。


第7版()
专栏:

跳出原有的框框 冲破传统的束缚
大破大立 新代陈谢
北京师范大学实行党委、专家、学生三结合制定新的教学大纲
据新华社16日讯 记者魏文华报道:北京师范大学政治挂帅,群众动手,采取党委、专家、学生三结合的办法,进行教学大改革。第一仗取得重大胜利。
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学改革运动是在6月下旬开始的。全校十个系由党委会和十个总支六十六个支部挂帅,积极领导这一运动。改变过去修订大纲、编写讲稿由少数人包办的专家路线,放手发动全校所有的青年老年教师和四千多学生,大家共同搞这一工作。全校十个系的高年级学生共成立二百五十六个教学改革小组,他们到工厂、农村、学校访问,出入于科学研究机关、图书馆、资料室等,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一支尖兵。全校学生和教师合编的教学大纲有四十七份,占全校课程总数三分之一以上。
这一次教学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两条道路、两种方法的斗争是十分剧烈的。一种办法是党领导广大群众采取革命的办法,即跳出原有的框框,冲破传统的束缚,按照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大刀阔斧彻底地改,既要从原有的东西中肯定积极有用的,又要大胆否定消极无用以至反动的东西,这是大家所拥护的办法;另外一种办法,就是还有部分教师特别是老年教师,他们仍站在原有的框子里,瞻前顾后,扭扭捏捏,枝枝节节地修修补补,不作本质上的改变,引起许多人的不满。这样,学校就出现了热烈争鸣的场面,有的学生采取“打擂台”的形式,和教师就同一个课题分头准备提纲,然后在一起讨论,相互取长补短,共同编制一份新的教学大纲;有的采取“唱对台戏”的形式,同一课程由学生和教师各自制定一个或几个大纲,然后两方面摆出来,进行评比,开展辩论,选出其中较好的一个做基础共同修改定案。据不完全的统计,全校一百二十七门课程当中,学生集体研究后独立提出的教学大纲计有一百六十九份,教学计划四十七份。这些大纲和计划都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立场,贯穿着为政治服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这对全校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推动和促进作用,有的并已经过讨论吸收教师意见修改后作为正式的大纲了。
在这场斗争中,开始时教师们多数还只限于书本上抄抄摘摘,而青年教师和学生则既要在书本上找资料,更重视实际的资料,一批一批地到工厂、农村、学校中去和群众接触。斗争的焦点是教学要不要为政治为当前生产服务。物理系电工组的学生看了教师写的教学大纲觉得空,一时提不出意见,他们就在党的指示下去工厂找工人,不但找出过去教学脱离实际的原因,而且提出电工课新内容和建立工厂的方案。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的学生收集了历代大量的民歌和民间文学资料,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研究,和教师展开九次论辩,终于推倒以剥削阶级文学为正宗的旧教学大纲,建立了以人民文学为正宗的新大纲。现代文学教研组也经过辩论,集体找资料,改变厚古薄今的现象。其它地理、历史、教育、化学、生物、数学、俄语等系,都是经过辩论后,把教学大纲大大提高了一步。全校经过发动群众,开展辩论,教学改革工作进行得又快又好,总共一百二十七门课的教学大纲改革工作,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了,而且各门课内容都面目一新。
党委发动群众进行教学改革,对老教师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政策,和风细雨实事求是地辩论,批判教学中的资本主义思想,大立社会主义思想。对每一个问题都收集大量的事实,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讨论,根据群众意见,对应该否定的坚决大胆地否定,对应该肯定的予以肯定,有疑问的一般保留下来继续用事实来检验,做到大胆创造和实事求是相结合,既非全盘否定,也非皂白不分。许多教师从这次运动中进一步认识了自己,迫切要求改造,进步。教育系有的教师经过运动,自动提出准备和一个小学挂钩,加强对实际工作的了解。理科有的老教师看到青年教师和学生到工厂深入实际的成效,也不再单纯依赖书本,而找机会下厂了。中文系的辩论是最尖锐的,教师们普遍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社会主义教育,表示要加速思想改造,在党的领导下,和学生一起共同把讲义写好,教好课程。(附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四年级古典文学改革小组的学生正在和青年教师一起编写古典文学教学大纲 杨百顺摄


第7版()
专栏:

解放生产力 荒地变乐土
广西加速消灭血吸虫病工作
新华社南宁16日电 广西僮族自治区打破住院治疗常规,采用短程治疗和上门治疗等多种办法,使消灭血吸虫病的速度大大加快。现在,乐兰、环江、河池、大苗山苗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和平果等六个县,已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自治区1月到6月底,共治疗一万一千多名病人,其中5月份一个月就治疗了四千四百多名病人,相当于去年全区全年治疗人数的总和。在已经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六个县里,都基本消灭了钉螺,95%以上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粪便和水源都进行了必要的检查和管理。过去因患病丧失劳动力而荒弃的土地,现在已恢复种植。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日益增强。
许多医务工作人员在学习总路线以后,批判了保守思想,破除迷信,进一步端正了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因此多快好省地展开治疗工作。全自治区原有二十八个防治点,经过调整扩大到一百一十八个,每个防治点的工作人员由原来的十至四十人减少到三至五人,并且彻底破除长期住院治疗的陈规,简化治疗手续,全面推行三日和两日短程疗法,实行和建立上门治疗、夜间治疗、驻社治疗、驻校治疗等多种多样的办法和制度,既方便了病人,又节约了开支,使血吸虫病的治疗工作出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局面。
在消灭钉螺和管理粪便和水源方面,各地也打破了老一套的做法。例如过去用火烧或用化学药品喷杀钉螺时,不翻土,不铲净草皮,因此隐在表土下面的钉螺不能彻底灭除。现在,各地普遍结合兴修水利和积肥运动,挖新沟、填旧沟,或清除水沟污泥,铲除渠沟旁边草皮,然后喷洒药水、引火烧杀,使灭螺工作做到了又快又好。


第7版()
专栏:

学生对教学改革有发言权
柏生
最近,许多高等学校积极贯彻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以革命精神修订教学计划,拟订教学大纲和制定课程改革方案。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对于建设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培养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有重大意义。
我们要贯彻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就必须彻底粉碎资产阶级的脱离实际、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思想体系,重新建立起一套无产阶级的结合实际、结合生产劳动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体系。这是两条道路的斗争,是教育上的革命。要实现教育上的这种革命,就必然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决走群众路线,而不是光依靠少数教授和专家。
发动学生参加教学改革工作是一项创举,是群众路线的办法、革命的办法。在这次教学改革工作中,北京师范大学在党委领导下,发动教师、学生一齐动手,做到党委、教研室、学生三结合。青年学生打破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精神,展开了教育上两条道路的斗争,很快就集体编拟了教学大纲,给教学改革工作打开了走群众路线大改特改的一条大路。这一方向是正确的,精神是可嘉的。虽然说,他们编拟的教学大纲可能还有许多缺点,但无论如何这是根本革新的教学大纲。就以中文系来说,过去教研室编拟的教学大纲,存在着严重的厚古薄今、复古主义的资产阶级观点,散布消极颓废的没落情调,把学生引向“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境界,陷入“淡淡的哀愁”中。而与此相对立的是,这次学生们编拟的教学大纲,则是以政治做统帅,厚今薄古,有明确的阶级观点,引导学生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道路。两者相较,谁好谁差,不是明明白白的吗?
在高等学校中,至今还有许多人不相信群众,认为学生年青幼稚,又没有教学经验。一些专家和教授,迷信旧的思想体系,奉如金科玉律,不敢改革也不能改革。他们认为学生对教学改革根本没有发言权。可是,教学工作的好坏,对学生的关系最大,学生所受的感触最深。因此,学生对教学改革不仅能发言,而且可以从亲身体会出发,有的放矢。北京师范大学拟编新的教学大纲的事例,就证明了学生能够破除教条,发扬创造精神,又快又好地编出社会主义教育所需要的教学大纲。在事实的面前,许多只迷信自己、不相信群众的专家和教授应当从中上了深刻的一课。
群众路线是我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我们不仅在制订教学大纲中要走群众路线,而且在教学改革的各方面工作中都要走群众路线。只有党的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充分发动群众,让群众都来发言,人人献计,个个出力,才能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多快好省地建设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


第7版()
专栏:

县委副书记、马铃薯专家郑广文
在南京农学院作学术报告
据新华社南京16日电 中共安徽省界首县县委副书记、马铃薯专家郑广文,应南京农学院的邀请,9、10两日向全院师生作了三次学术报告,受到热烈欢迎。
郑广文原籍山西,出身农家,从小种植马铃薯。1955年,省委和地委要求界首县成为马铃薯种子繁殖基地,县委委托他负责这一工作。他受到党的重托以后,苦心钻研,一方面注意向农民学习,一方面和县委委员种植试验田,在几年的对比试验和科学分析中,深刻认识到“界首红皮”马铃薯良种的特性,总结了完整的培植经验,对于解决南方马铃薯种子退化问题、春秋两季种植问题,有创造性的见解,在学术上和指导当前马铃薯生产上有很大的贡献。
郑广文在报告中,详尽地分析了“界首红皮”马铃薯良种的八大特性。
南京农学院师生认为,郑广文的报告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又红又专的报告,并且肯定界首农民创造的经验。


第7版()
专栏:

张永茂成了农学家
新华社济南16日电 山东省掖县先锋农业社主任张永茂被中国农学会济南分会吸收为会员。最近分会部分会员和济南农业科学工作者一百多人曾集会欢迎张永茂。
中国农学会理事秦杰在欢迎会上说,张永茂所领导的先锋农业社,几年来在农业科学研究上作出许多卓越成绩。他们能做农作物杂交、各种不同品种的播种试验等,而且能做玉米、大豆间作器和农作物六作五收以至十作十收的试验。他说,像张永茂这样的农学家加入农学会,使农业科学技术队伍增加了力量。
会上,张永茂介绍了先锋社防止小麦倒伏、十作十收、改良土壤等农业科学研究的经过和成果。


第7版()
专栏:气象台

台风减弱
本报讯 7月16日下午八时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发布台风消息。由西南太平洋上移动来的台风,已于今天上午十时左右在厦门附近登陆,并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今天下午五时中心位置在北纬二十四点五度、东经一百一十六点五度附近即福建西南部与广东交界处,强度已经减弱并将逐渐消失。台风附近仍将有大雨到暴雨。


第7版()
专栏:

工作好做了 思想开朗了
临洮县人人读报
据甘肃日报消息 甘肃省临洮县家家订报,人人看报的学习风气已经基本形成。据临洮县邮电局6月底的统计,这个县有四万三千四百多户,二十七万二千八百多人,7月份订阅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甘肃日报和甘肃农民报共达五万三千二百二十九份,平均不到一户或每五个人就有一份报。订阅各种杂志一万三千零七十五份,平均二十人一份。
临洮县非常重视报刊零售工作。这个县以前没有零售报,从今年6月开始,除每天固定零售甘肃日报三十份外,还扩大零售刊载有重要文件和当地重要消息、文章的报纸。仅5月份就零售刊载有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文件和定西专区技术革命促进大会报道的报纸十万余份,有力地配合了总路线的宣传。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全面大跃进和整风运动的胜利,广大干部和群众迫切要求学习政治、文化、时事和外地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很好地贯彻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因此迫切要求订阅报纸和杂志。为了满足群众这种要求,中共临洮县委和县邮电局在今年2月先后制定了报刊发行工作规划。接着,全县各级干部人人宣传,人人收订。邮电部门也改进工作,实行上门收订,大大地方便了读者。


第7版()
专栏:

这场对台戏唱得真好
——记北京师范大学修改古典文学教学大纲的一场论战
本报记者 魏文华
这些天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典文学教研组,在教学改革中,学生和教师为编制古典文学教学大纲而进行了一场热烈的辩论。在这场辩论中,青年学生高举红旗,勇敢地向旧传统挑战,拔掉古典文学阵地上的白旗,插起一面鲜红的旗帜。
老教授们,过去一直把古典文学这门学科圈为禁地,故意讲得高深莫测,利用古人的神秘来贩卖资产阶级思想。今年6月间学校开展教学改革运动,这一部分教师经过整风、双反运动,也着手修改了教学大纲。但由于立场观点未彻底改变,修修补补,改头换面,实质不变;个别的甚至抱残守缺,根本就没有认真地考虑修改,只把旧文抄在新纸上交差。这种做法,引起了学生不满,中文系三、四年级部分学生,破除了对资产阶级专家的迷信,决定白手起家,边干边学,自己动手编写一份新的大纲,作为对母校的纪念,也作为向党献礼。
这个意见,得到党的重视和支持,在系党总支直接领导下,成立“中国古典文学改革小组”。这时一些老教授们嘲笑说:“写大纲不能架空呀,你们肚里有多少材料?”有人甚至考问学生:“四大神物是什么?你知道四大传奇吗?”想用这些难题把学生吓回去。但学生们并未退缩,他们接受了老教授的挑战。在教研组四位党员教师的支持下,开始了新的工作。
他们首先用两天时间学习毛主席著作、党的文艺政策,又按照中国古典文学的阶段,把三十五个人分为八个战斗组,集中力量攻破被有些教师所嘲笑的薄弱环节,分头到学校和北京市有关的图书馆、民间文学研究机构等处找材料,抄材料,以现实主义的民间文学作主体,收集大量民歌,有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至今仍在湖北民间流传的菊花诗,有太平天国时代农民歌颂忠王的诗词。在四、五天中,四年级的二十六个人共看了二百九十一册书,有些书连老教授也未看过。到6月29日教学大纲初稿写成时,发现元朝文学这一部分不够满意,于是又分工看有关文学史材料、元人杂剧等,经过讨论,由三个人执笔起草,一夜之间重新赶写出来。经过苦战七天,完成了新的古典文学教学大纲。
这时,系的领导上把教研组教师和学生分别编写的两份教学大纲,印发出来,让全系四个年级十七个班的同学讨论,初步讨论的情况是:同学们认为教师的大纲虽比过去的旧大纲有某些改进,但由于未跳出旧圈子,仍以封建统治阶级文学为正宗。与此相反,学生编写的教学大纲尽管有某些缺点,但根本上它是一份面目全新的大纲,它贯穿着政治做灵魂、厚今薄古的精神,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了每一个历史时期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两种文化的对立,以现实主义为主线,把人民文学作为正宗,从先秦到清末,民间文学成为一个不间断的系统,使长期被埋没的劳动人民的创造重放光辉。这里有大胆的翻案文章,找出了一直被旧文学史捧得高高的古典作家王维、李后主、周邦彦、柳永、李清照等反现实主义的脉络,对陶渊明、苏东坡等人重新作了适当的估价,那些被旧文学史一直冷视的革命领袖黄巢和反映人民疾苦的白居易、爱国诗人陆游等,都在新大纲中占了重要地位。有些老教授坚决不同意。
一场大辩论便开始了。先在教研组,后来又在各班以及全系大会上,总共作了二十三次讨论和九次面对面的争辩。在讨论中,大家提出了不少意见,帮助学生改进大纲,但有的老教授在学生大纲中挑字眼,有人还从新大纲中挑剔三国演义没有分析关羽、水浒没有分析武松、桃花扇中没有分析侯方域。说这是学生畏难不敢分析这些人。有人提出凭他的“印象”,说宋朝词人柳永如何如何了不起。党总支便组织学生用一夜的时间把柳永“乐章集”一百九十多首词全部读完,并进行分析。根据研究柳永词内容颓废以及描写“烟花巷陌”的腐朽生活等,指出柳永是一个反现实主义的词人。
在一次小组会上,辩论汉代文学,三年级学生绍武,指出教师大纲中本末倒置,大讲宫廷文学汉赋,而对反映当时人民呼声的乐府民歌轻描淡写,连单独一节的地位都没有,提出“我们要为乐府民歌争地位!”中文系二年级第二班学生徐振宗代表全班同学在全系大会上发言时,指出教师大纲对历史人物的歪曲,他说:“例如杜甫的成就是他当时接近了人民,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而老师说他是受了儒家思想和人道主义的影响。我们全班同学都不同意教师这样来歪曲历史。”有的教师在编写的教学大纲中,确实也有马列主义词句,如有一位教授说他编宋词的大纲时已接受了同学的意见,但是没有蒙住学生的眼睛。四年级女学生孙一珍当场指出那位教授教学大纲中宋词的那一部分,仍在贩卖资产阶级思想,她举出被教授在大纲中推崇为有生活气息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当她读到“声声慢”一首词里的所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随即问教授:“老师!这算什么生活气息?这是一个贵妇人吃饱了没事干,发泄她那没落的颓废的感情。我们过去学词,已受了不少的毒,今天社会主义课堂上不允许再有这些东西!”
全系的教师、学生都卷进了这一场论战,大小会议上发言的有几十人,另外在每一个班级也作了讨论。这是一场严肃的斗争,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的原则争论。经过彻底的辩论,教师和学生都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主义课。讲师沈藻翔在15日最后一次大辩论会上发言时说:“这场对台戏唱得很好,我们老师是唱砸(拆台)了,因为我们唱的还是老词儿。我们现在才感到,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加速改造自己,用马列主义武装头脑,和学生群策群力,共同把这一门课教好!”
经过全系讨论,以党总支和一部分教师领导学生编写的大纲为基础,吸收教师意见加以修改,作为教研组正式的教学大纲。现在这个教研组的人,朝气勃勃,又提出党委、教师、学生三结合的办法,进一步批评资产阶级伪科学,大力发掘被压抑被埋没了的古代民间文学,让人民文学登上文学史的宝座,在最短的时期内,把古典文学教学质量提高到共产主义水平。


第7版()
专栏: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厚古薄今倾向
张毕来
中学语文教学,一向包括文学作品和汉语知识的讲授。“文学作品”这个词儿是广义的,包括富有文学风趣的政论。汉语知识并不单独讲授,一般是结合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讲授。1956年秋季起,全国中学开始用分编的文学课本和汉语课本。新编的文学课本,可以说是向来的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部分的扩大,同时又是缩小。扩大,指的是增加了分量;缩小,指的是把广义的文学作品变为狭义的文学作品,基本上只限于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扩大文学作品的分量,同时也就扩大了其中的古典作品部分。以“五四”为界,以前的作品算是古典作品,以后的作品算是现代作品。初中文学课本,古典作品占全部课文的三分之一。高中文学课本,古典作品占全部课文的二分之一。初中和高中的文学课本各有六册。初中,古典作品散见于各册。高中,由于采用了依文学史系统从古到今地编排作品的办法,古典作品集中于第一、第二、第三册。过去的语文课本,初中的没有古典文学作品,高中的有一些,也只是全部课文的十之三、四。现在的文学课本,比起过去所用的语文课本来,古典文学作品可说是大量地增加了。高中的文学课本,由于依文学史系统从古到今地编排作品的缘故,古典作品不但大量地增加,还集中讲授。配合课堂教学的“课外阅读参考书目”,初中部分,有“水浒”,有“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的节选。高中部分,有从周朝到清末的重要作品二十多种,其中有“乐府诗选”“西厢记”“红楼梦”,连“警世通言”和“京本通俗小说”也包括进去了。
文学课本中的古典文学作品大量增加,除了引起教师备课困难、学生学习吃力等等问题而外,还产生了下面这些弊病。
第一,在学生所获得的社会生活知识和所受到的品德影响两方面,都有极大的偏差。文学作品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学生从文学作品的形象受到感染,一方面扩大社会生活知识的范围,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之间提高品德修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学的思想教育作用。正确的文学教学,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帮助他们认识和评价表现在作品里的社会生活现象,批判地吸取作品中有益的东西,扬弃其中的糟粕。可是,即使文学作品的教学目下能够很好地完成这样的任务,而古典文学作品过多,教学效果仍然是个大偏差。学生诚然需要扩大社会生活知识的范围,社会生活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怎样的人在怎样的社会环境里思想感情会怎样发展,可是,认识现代的社会生活状况(现代人所从事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活动)和现代人的心理状况,比起认识古代社会生活状况和古代人的心理状况来,无疑地是更为重要的。例如读一篇“陌上桑”和读一篇“小英雄雨来”(都是文学课本里的课文),所获得的知识的实用性和所受到的情感影响的健康程度,都很不同。读“陌上桑”,认识罗敷这样一个古代女子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从而感到她那样的坚贞不二的精神之可贵;读“小英雄雨来”,认识雨来这样一个少年在日寇各种各样逼迫下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从而感到他那样的人在党的教育下培养起来坚定不移的革命立场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之可贵。比较起来,后者对于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无疑地是更有好处的。读“陌上桑”这样的作品固然如此,就是读杜甫、白居易等作家的最好的作品,比起读现代的作品来,得到的知识的实用性和受到的感情影响的健康程度,差别仍是很大的。我们既然要把后一代培养成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那末,越是现代的作品,其教养作用和教育作用就越大。古典作品和现代作品在分量上的比例,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知识和品德修养的比例。厚古薄今,显然是脱离国家需要脱离学生实际的,是非政治倾向的表现。即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即教师都能很好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教学的情况下,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效果,也仍然是事倍功半的。大量地教学古典文学作品,就成了脱离政治脱离实际的教学活动。何况事实上相当多的教师目下并不能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教学呢!文学课本,既已过多地选编古典文学作品,又过分强调文学史的系统,片面地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忽视作品的思想内容,选入了“诗经”的“关睢”篇,六朝乐府,柳永的“雨霖铃”,“红楼梦”的“诉肺腑”等等,结果就使这个偏差成为政治思想教育上的严重损失。
第二,在语言教学上严重地脱离实际,这种情况,尤以高中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上学期为然,因为这些时候所用的文学课本里全是古典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教学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主要就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还应该以提高学生语言修养为任务。文学作品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其作用有要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才能发生的,有可以比较快地发生的,视作品的语言而定(看它是古代语言,还是现代语言)。学生既然使用现代语言,那末,所读的是用现代汉语写的作品,其影响更直接,作用也就更大,学生的语言修养就可以比较快地因阅读这样的作品而提高。古典作品,既然所用的语言是过去的语言,作为学习语言的典范,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要整篇作品的语言特点在学生语言修养的提高上发生更大的作用,即使在教学工作进行得非常好的情况下(例如有有系统的作文教学同古典作品的语言教学配合;讲授古典作品的时候,能够很好地讲解作品的语言和篇章结构的特点……),那作用也是要在比较长的时期内才能发生,比起现代作品来,差得很远。由于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上花很多时间因而相对地减少了现代作品的教学时间,如果古典文学作品再教得不好,就连这一点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可能发生的作用也会没有,相反,暂时还可能影响学生的语言,使其杂乱。应该正视这样的现实:现代汉语本身,还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使其逐渐规范化;中学语文教学,目下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问题;社会建设的飞跃发展,迫切地要求中学毕业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迅速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又因此相对地减少了学习现代文学作品的时间,就语言学习而论,当然害多利少。
第三,过多地讲授古典文学作品,除了上面两种偏差而外,还有一种不良后果,那就是学生当中慢慢地养成一种对于祖国文学的“颂古非今”的态度,认为古代的好,现代的差。古典文学作品也好,现代文学作品也好,当然都有好的,都有差的。哪些好,哪些差,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必须一篇篇作品仔细分析,而且得把每篇作品放在它所处的时代环境里去评价,不可一概而论,如果要一概而论,拿古典作品同现代作品相比,泛论其优劣,那末,就作品的思想水平说,现代作品中即使水平最低的,也一定比古典作品的高。彻底的民主主义思想,同国际主义结合的爱国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等,都是古典作品中所没有的,而我们从任何一篇好的现代作品,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受到这些思想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就作品的艺术水平说,也一样。如果一概而论,泛泛地拿古典作品同现代作品比较,说现代作品的艺术水平一般地低于古典作品,也是一种违反历史的武断。例如作品结构的完整性,无论如何,现代作品一般地强于古典作品。可见泛泛地说古典作品好而现代作品差,固然不对,就是单从艺术水平着眼,泛泛地说古典作品好而现代作品差,也不对。“颂古非今”,就思想基础而论,是忽视政治思想教育的表现,就文学观而论,是把作品的艺术性同作品的思想性分开来评价,是一种单纯技术观点,除了一样地是忽视政治思想教育的表现而外,又是用绝对的形式主义方法观察文学作品。总之,让学生养成“颂古非今”的态度,也就是使他们养成缺乏阶级观点的为人生而文学的观点,养成以非政治倾向为基础的为文学而文学的观点,这都是资产阶级文学观点。这种错误态度和错误观点的形成,原因当然很复杂,然而,文学课本中编入过多的古典文学作品,也有相当大的责任。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这种厚古薄今的错误,其思想根源,主要的是下面两个。
第一,对教育方针和中学语文教学目的任务认识不明确。我们的教育方针,毛主席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演里说是“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前此,国务院的指示是“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无论现在或过去,教育方针都要求学生受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有社会主义觉悟,有建设社会主义必需的文化知识,不是泛泛地要求他们掌握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知识,认识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接受各种各样的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影响。而目下的文学课本,正是泛泛地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知识,认识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接受各种各样的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影响。古典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最进步的也只是人道主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反封建特权的民主主义……。这些,诚然是我国文化思想中的优良传统,可是,不是目下中学生所急需的东西,也不是中学生易于正确地接受(因为要正确地批判)的东西。以这些思想为基础而创造的文学作品,其中也的确有好些是我国可贵的文学遗产,可是,对读者的感染,不是社会主义思想感情的感染,而是各种各样的非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的感染。尤其在没有正确的批判的情况下,古典文学的思想教育效果,是与“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方针背道而驰的,也是与“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的方针背道而驰的。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基本上是死的语言。学会这种语言,其用处在于直接欣赏古典文学,研究遗产。可是,学会这种语言,直接欣赏古典文学,在中学生是不可能的,而研究遗产是学者的事,不是青年学生的事。为了更好地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学生急于掌握的,是人民口头上的活语言,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目下的中学毕业生,没有很好地掌握现代语言;目下的语文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语言的工作上,还有许多尚未克服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地教学古典文学作品,尤其因此相对地减少教学现代文学作品的时间,显然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
第二,这种对教育方针和中学语文教学目的任务认识不明确,是与为人生而文学、为文学而文学的资产阶级文学观点和主观主义的工作作风分不开的。古典文学作品表现着封建士大夫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那些消极的出世思想和没落感情,固不用说,就是李白的鄙夷权贵,杜甫、白居易的同情劳苦人民,辛弃疾的爱国忧世……等等,同社会主义革命中的蓬勃生气和快乐情调放在一起,也不甚融洽。我们刚刚从旧的文化思想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一方面,封建士大夫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依附在中年人的身上,还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年青的一代。另一方面,年青的一代,有许多又出身于剥削阶级的家庭,本身就具有易于同旧的思想感情共鸣的因素。此外,文化思想上的敌人还在利用落后的思想感情腐化年青的一代。在这样的情况下,古典文学中那些具有消极的出世思想和没落感情的作品,显然是目下社会上落后思想感情的同盟军。即使是那些比较进步的作品,其积极作用也难于发挥,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正确地批判地接受的时候,还会发生消极作用。因此,强调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尤其是毫不批判地大量地进行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事实上是脱离政治,是为文学而文学,甚至是迎合社会上的落后势力。既然脱离政治,则片面地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向学生灌输脱离政治脱离作品思想内容的艺术评价,就是很自然的了。而这一切乃是资产阶级思想在文学教学中的反映。
两年来的实际经验,证明中学语文教学中是有厚古薄今倾向的。当然,如果正确地进行教学,古典文学作品在扩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领域,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学生思想和品德几个方面,都可以发生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应该厚古薄今。此外,还要注意对象,不应该从初中一年级起一律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可以考虑初中不讲古典作品,高中讲一些;要注意选材,不应该选那些在思想教育上有副作用的作品;要注意教法,不应该毫无批判地颂扬。
祖国文学的研究和介绍工作一定要从厚古薄今的错误方向转过来,坚决执行厚今薄古的方针。古的应该薄,今的应该厚;研究和介绍古的,目的也在于发扬今的。中学语文教学也应该这样。我们一定要克服缺乏阶级观点的为人生而文学和以非政治倾向为基础的为文学而文学的观点和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作风,把厚古薄今的错误路线变为厚今薄古的正确路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