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紧张和轻松
戴鸿
现在还有少数身穿绸长衫,手摇羽毛扇的人,老是哭丧着脸埋怨说:“好整以暇,宁静致远,慢工出巧匠呀。像你们这样急功近利,不但事情做不好,人也太紧张了。”
的确,我们的工作很紧张。在我们这样一个土地辽阔,人口众多,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新社会,不大大地加油紧干怎么行?然而可惜,这些大褂先生们只看到了我们生活的一面,即紧张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另外一面,即不紧张的一面,轻松的一面。他们几乎完全不了解,我们所以工作紧张,正是为了不紧张;紧张的工作里面就包含着不紧张;我们工作越紧张,我们就会变得越不紧张。
例如最近报上的消息说,河南省人民兴修水利,短短六个月内完成土石工八十亿多公方。工作之紧张,可以想见。但是其结果是全省从此基本上消除了水灾和旱灾。知道河南省历年水旱灾情的人,一定可以想像得出:比起以往那种紧张情况来,现在河南人民该有多么轻松愉快,多么不紧张。
当然,我们也并不是完全不要闲暇和宁静。但是,闲暇是对着繁忙说的,宁静是对着激动说的。在繁忙和激动之中,闲暇和宁静才有积极意义。无止境地闲暇和宁静下去,就是懒散。对事情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因此,我们广大的觉悟了的干部和群众总是这样:越遇到困难,越干得起劲;越干得起劲,越愉快轻松;越自我牺牲,越胸襟开阔;越苦思苦想,越头脑清醒。
这个道理,对很多人说来,早已成了常识。但是对于那些水旱灾害全不在意,人民苦乐与他无关,只觉得与其自己苦干还不如拿原料到外国去换点现成东西享受一番的人们,恐怕还是不能懂得的。
其实,有些叫嚷“紧张”很厉害的人,也并不是真需要闲暇和宁静。他们只是想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干点什么别的事情。
有这么几位大学教授,平时对工作的紧张都是颇有意见的。有一回,国家为了使他们迅速编出教科书,就全年免去了他们的教学任务。总算有暇了。炎热的夏天还特别在海滨给他们租了高级旅馆,让他们去避暑,也够宁静了。然而,光阴荏苒,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后,那编教科书的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一些青年助手的肩上。教授们却利用这个“闲暇”,为自己忙了个不亦乐乎。有的整理旧作,有的撰述新篇。只可惜匆忙写出来的东西,有的连明显的错误也不能避免,更谈不到甚么深远了。
由此可见,有些人不喜欢急功近利,只是不喜欢急社会主义之功,近社会主义之利。而个人主义之功之利,则是越急越近,越过瘾。
于是,处理实际工作时,就不得不大费一番心思。公而忘私罢,牺牲太大;私而忘公罢,舆论不容;与人合作罢,别人会分掉自己的功劳;自己单干罢,又得不到别人的好处;知识公开罢,有损独占;秘而不宣罢,又难以出名。真是进退维谷,左右为难。情绪之紧张,局外人是难以理解的。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叫苦了。
现在呢,形势逼人,过去叫苦的也要跃进了。要跃进,当然就要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紧张地工作起来。最初也许不太习惯,然而,要想解除思想负担,求得身心舒畅,变手忙脚乱的被动局面为从容不迫的主动局面,恐怕这还是唯一的途径。


第8版()
专栏:

新旧对比一百多
(河南禹县新民歌)
提起多,就是多,
新旧对比一百多。
旧社会,穷人多,
逃荒要饭人儿多。
受苦多,受难多,
妻离子散眼泪多。
卖儿多,卖女多,
荒年穷人饿死多。
派款多,派粮多,
倾家荡产人儿多。
抓丁多,拉伕多,
恶霸保长打人多。
借账多,欠租多,
地主狠心剥削多。
没穿多,没吃多,
没房没地人儿多。
害病多,死亡多,
没钱没势冤枉多。
鸦片多,赌博多,
杀人截路土匪多。
娼妓多,流氓多,
到处坑人骗子多。
文盲多,麻烦多,
不识字人作难多。
信神多,信鬼多,
封建迷信思想多。
坏人多,坏事多,
地霸罪恶多的多。
新社会,喜事多,
新型城市建设多,
工厂多,工人多,
工业产品出的多。
发明多,创造多,
生产纪录日日多。
电灯多,电话多,
收音喇叭广播多。
电影多,剧团多,
娱乐场所舞台多。
火车多,汽车多,
运输物资快的多。
公路多,铁路多,
柏油马路建筑多。
球鞋多,胶鞋多,
学习文化水笔多。
煤矿多,铁矿多,
地下宝藏出的多。
小学多,中学多,
学生年年都增多。
大学多,专科多,
各样学习人员多。
专家多,研究多,
科学技术进步多。
民校多,工校多,
业余学习人数多。
图书多,报纸多,
有文化人天天多。
邮局多,医院多,
福利事业处处多。
衣裳多,被褥多,
新盖房屋人家多。
打粮多,收棉多,
合作化后增产多。
牛羊多,骡马多,
养鸡养鸭副业多。
植树多,造林多,
荒山秃岭绿化多。
水库多,水塘多,
旱田变成水地多。
英雄多,模范多,
新人新事多多多。


第8版()
专栏:

为“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大声喝彩!
欧阳予倩
首都人民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以无比的社会主义干劲,超速完成了伟大的、具有全民的和国际意义的十三陵水库工程。诗人、音乐家、画家、电影工作者、戏曲工作者都在作品中有所反映,话剧舞台上岂能没有?感谢田汉同志以三五个不眠或少眠的晚上赶出了这样一个剧本,感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同志们以不到一星期的突击把它搬上了舞台!这次演出不仅发扬了中国话剧的战斗传统,而且有新的表现和成就。
这个戏是一篇波澜壮阔的史诗,也是一篇抒社会主义热情的抒情诗。作为一个话剧,无论编剧、导演,都打破了陈规,创造了新的形式,运用了新的手法。要把像十三陵水库工程建设者们的英雄形象表现在舞台上,不能不有大刀阔斧的气魄,打破陈规,创造新的形式。十二场戏——回溯过去,歌颂现在,预见将来,都能举重若轻,简练地一气呵成,成为一个整体,真是挥洒自如,可称大手笔。
戏必须写人与人的关系,忽略了这一点去写劳动过程必然失败。但是,怎样把四十万人的劳动热情,形象地介绍给观众却是一个难题。作者通过一个文化慰劳团贯串全剧,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相互交织起来成为一个画卷,成为一套交响乐曲。剧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写得真实,介绍彼此的关系也明快而动人。那些劳动英雄们都那么朴素、谦虚而纯洁,干起活来又那么勇敢而坚毅。他们互相合作,互相竞赛,互相挑战,又互相爱护,极为亲切而谐和。尤其是,我们看到集体,也看到个人。看了这个戏,可以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无保留地投入集体就能发挥伟大的作用。
剧中写了接受劳动锻炼改造自己的简教授,也写了如黄仲云那样的落后知识分子,还有胡锦堂那样堕落的作家,造成鲜明的对比。现代陈世美秦香莲那段插曲是有意义的,它使戏的进展更跌宕而多姿。
戏以二十年后的展望作结非常好,不是这样很难结得住。末一场戏充满着诗情画意,充满着希望和信心;在和谐美满之中仍然保持着警惕,并以不断革命的精神大踏步向更幸福的未来迈进。
这个戏的演出方法很适当。导演表现出了可爱的才能。这样的戏不宜受舞台框子的拘束,但是导演并没有把大部分的戏搬到框子之外;他运用了整个舞台所有的部分。远景和中景近景当场移动的办法十分恰切,不然就会把戏弄得断断续续不能一气呵成。
接连不断的报喜队从台下几个方面走上台去,很有声势,借此介绍各个组的英雄人物也显得简明而有力。台上布置了劳动场面——挑土、推车、打夯等交织起来,队形、地位和走的线路流走变化,同时也注意到服装颜色的配置,构成生动的舞台画面。满台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工农兵学商各种人物一队队一群群来来往往,一同劳动。打夯的歌好听极了!唱得人兴奋得想跳上台去和他们一同唱一同劳动。这种场面处理不当就很容易闷、容易板、也容易乱;但我们所见的却是色彩鲜明的图画,节奏整然的乐章。看上去花团锦簇,听起来玉振金和。啊,劳动的紧张愉快,劳动的美!有人问:是不是可以把劳动动作更夸张一些、更舞蹈化一些?我认为这究竟不是舞剧,像现在这样适当的加工就很好。如果过于突出舞蹈部分,可能使全剧的风格不易调和。
末一场写的是距今二十年后的事。这不是幻想,是有根据、有把握的事实,也许估计得还有些保守。那一首长歌处理得很好,曲子也很好。我不大同意“话剧加唱”的说法,因为很容易引起误解。这个戏里的几段唱是必要的,每一首歌都安排得适当,配置得很自然,可以增强戏的效果。响彻云霄的打夯歌就起了振奋人心很大的作用。但这个戏的形式还是话剧。话剧里可以在必要的场合尽量加唱、加音乐,但不必把话剧加唱作为一个固定的形式。在一个戏里如何运用器乐和声乐,这是作家和导演可以自由处理的。
十三陵水库的四十万英雄以冲天的干劲创造了奇迹,剧作家以冲天的干劲用三五天的工夫写出剧本;导演、演员、音乐家、舞台工作者等也以冲天的干劲不到一星期就把戏搬上舞台。戏是那么好,那么动人,谁敢说赶任务赶不出好东西!主要看你有没有政治热情,有没有革命干劲,有没有艺术修养。这次的演出是多快好省,力争上游的好榜样之一。戏完的时候,听见有人说:“作者真是天才”。毛泽东时代必定会产生许多天才的艺术家;党的培养,革命的锻炼,生产大跃进的鼓舞,群众的启发,个人的虚心学习,力争上游的干劲,这些就是天才的基础;离开这些条件,不可能有天才。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十三陵水库才能建成;关汉卿也才会得到正确的估价。时势造英雄,田汉同志的剧本越写越好决不是偶然的。演出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
劳动创造美,创造艺术,创造世界,中国六亿人民在党的领导之下,正以造海移山的伟力创造幸福世界。艺术家们必定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跃进中演好自己所担任的角色。我为“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喝彩,为社会主义的艺术创作欢呼!(附图片)
〔修建十三陵水库的劳动模范,二十年后向少先队员叙述当年的情景。〕


第8版()
专栏:

两本“红旗”
毛锜
在前些时我的床头上放着两本“红旗”杂志,每天当我从田间劳动回来的时候,总要拿起来翻几页,尽管两本都同是第一期。
说起这两本“红旗”来,倒有一段小小的插曲哩!5月尾上,我就从报上看到“红旗”创刊的消息,接着不久又看到了那幅醒目的广告,“介绍一个合作社”是我们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写的文章,其他还有陈伯达、张闻天、周扬等同志的文章,光一看标题,就知道其丰富和重要了。这个“红旗”无论如何也非订一份不可,于是我抽劳动之暇,连忙跑到附近小镇的邮局去预订,不料邮局还没接到具体通知,还不订,落得个扫兴而归。
在回来的路上,我一劲地想,自己是下来劳动锻炼改造思想的,改造思想?:就得插“红旗”,可是连党中央主办的理论刊物都看不到,多伤脑筋,这个时候,我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毛病又来了;内心嘀咕着:下来劳动?;再臭再重的活都能干,就是这个“文化食粮”不如城市那么方便。这一天,我若有所失,虽然劳动,但心里老还是想着“红旗”。
第二天,有一个县报同志来约我写稿,我想这是个好机会,托他为我在县城里买一本该多好。可是转念一想,目下,各方面都在跃进,人人都在跃进,让别人代劳。想来想去不便启齿,但又焦急的不行。终于在谈完正事之后,就硬着头皮把自己这个愿望告诉了他。“红旗!能办到,能办到,我也准备马上回去就订阅哩!”这真使我喜出望外。
这以后的几天,我就在日思夜盼。6月12日下午,我割了一下午麦,腰疼腿酸,蹒跚地朝回走,刚走到村头,邻居的小学生像报告好消息的向我说:“毛同志!毛同志!有你的信,还有两个书卷卷呢!”我听了浑身是劲,疲劳全忘了,一个箭步就蹦了回去。第一个就先拿起一个书卷,上边有县报字样。我高兴的连忙打开,果然不错,正是我想望的“红旗”。一翻开我就读毛主席那篇文章,房东老大妈看了我的神气,打趣的问:“你看啥呀?那么用心,莫不是媳妇又来信了,天黑了,看不见了!”这时,我才意识到另一个书卷上的来信地址是交通大学,准是我爱人寄来的什么杂志,于是我才把手里的“红旗”放下,拆这一卷。一拆我真高兴的笑死了!又是一本“红旗”!友谊、爱情是多么温暖啊!?然而更大的温暖——真理的太阳——“红旗”,不正在照耀着我的心灵吗!?
当然,不能像我前边所说的,把两本“红旗”都老放在自己的家里,很快,我就把另外一本送给了一位对“红旗”渴望已久的朋友。如果说我收到“红旗”的时候是万分高兴,他呢?自然也是一样。


第8版()
专栏:

沉李浮瓜吃冰果
晓东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瓜果丰富的国家。早在诗经时代,便有“七月食瓜”和“报之以李”的诗句。三国时代,曹丕给吴质的信上写道“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自此以后,便有了沉李浮瓜吃冰果的典故。至今北方农村,仍常有汲取井泉凉水,用来冰冷瓜果的。
北方常见的李子品种有玉黄李、鸡血李、朱砂李等。熟透后的李子,含糖量几乎和樱桃相近,比杏子多一倍以上;含维生素乙特别多,约为桃子的三倍;还含有苹果酸、蔗糖、钙盐、磷盐、铁盐等。李子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滋味甜酸,韩愈有“冰盘夏荐碧实脆”的赞诗。李子可以当作夏季冰果,也可以作李干、李果酒、李果膏、蜜饯李。
北方常吃的瓜主要是西瓜和甜瓜。西瓜品种很多,瓜形圆或椭圆,皮色分浓绿、淡绿、二白、蛇纹、花皮等,瓜瓤有浓红、淡红、橙黄、雪白等色,瓜子有乌黑、褐红、黄褐、黄白、赤红等色。甜瓜品种也很多,大致可分为黄金瓜、碧玉瓜、白皮瓜、花皮瓜、淡青瓜、香瓜、醉瓜等,果肉也有青有白,质地有脆有软,带有天然甜香。西瓜和甜瓜都是夏天解渴润喉的清凉食品,冰镇或泉水浸泡后,更觉凉爽可口。瓜类皮肉也是作菜妙品,去掉外皮及内瓤,可作凉菜,也可制成瓜干、酱瓜、糖瓜片,瓜瓤还可制美味酱豆。
在我国夏天的日子里,除了古人所赞美的朱李碧瓜外,还有美味的菠萝(凤梨)、水蜜桃、扁桃、杨梅、秋杏、无花果等,都是夏天的佳果。由于食品工业的生产发展,我们在夏天可吃到用各种水果当原料作成的清凉饮料。
各地山区还有说不尽的许多野果。河南、陕西的山区有“七月羊桃八月瓜”或“七月扬桃八月楂”的说法,这是指猕猴桃和木通科的野果。山莓和野莓也是丰富的山林资源,可作夏季的冰果。
最近大量上市的黄瓜和番茄,价廉味美,营养丰富,既可以作成各种可口的菜蔬汤羹,又可以生食代替水果。夏夜在工作劳动之余或读书学习之后,用自来水洗几个番茄或黄瓜吃一吃,觉得比沉李浮瓜还要有味。


第8版()
专栏:

奇妙的事实
△新的太阳摄片,发现了一系列前所不知的科学现象。例如太阳气体所形成的涡卷之大,直径能达一千一百公里!
△太阳光环发射的气体,迷漫整个太阳系,无线电波能从几千里的高空反射回地球,就是这些气体的力量。
△冥王星距太阳大约六十亿公里,这要比地球离太阳遥远四十倍光景。如乘时速两千公里的喷气式飞机前往,需要飞行三百五十年之久。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教育人民经常保持警惕
我是做公安工作的,我觉得人民日报对公安工作报道的较少。希望能够时常从报纸上看到公安人员怎样为保卫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努力工作。希望报纸适当地揭露美蒋特务分子以及残余的、坚决与人民为敌的反革命分子阴谋破坏的罪恶活动,以教育人民经常保持警惕。希望报纸报道公安机关如何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的模范事例。
天津 张梦周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清除官气的良药
7月1日人民日报第二版所载“幸福的会见,巨大的鼓舞”,生动地报道了毛主席接见应举社社长崔希彦的故事。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虚怀若谷的风度和他对祖国前途的描绘,深深地激动人心。读后感到毛主席所接见不只是崔希彦一个人,而是接见了全国人民。
在这以前,人民日报曾登载过这类通讯,都深受读者欢迎。这类文章鼓舞着我们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奋勇前进,而对于那些还有低级趣味的人,则是清除官气的良药。
解放军某部 真在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爱读小小说
6月23日第八版发表的作家吉学霈的小小说“越墙记”,形式新颖,笔调浑厚,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一首歌颂大跃进中的农民的赞美诗。这篇小小说在我们单位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大家从中吸取了精神养料。为什么同志们这样喜爱这篇作品呢?除了小说写的活泼生动、引人入胜而外,还因为它短小,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就可以读完,这种短小的作品很适合于报纸刊载。
桂林 笑兵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应当反映机关新气象
每天打开报纸,都能看到从工农业战线上传来的捷报,令人兴奋、激动。我是一个机关工作者,也渴望从人民日报上看到反映机关生活的通讯,从中获取力量,得到启发。然而报纸上这方面的报道寥寥无几。是不是机关工作没有什么值得写的呢?不是的。经过整风,机关生活也是生气勃勃。但愿人民日报能够适当反映。
外交部文书处 罗耀庭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对“思想评论”的希望
人民日报第七版的“思想评论”专栏,自增设以来深受读者的欢迎。这一栏刊登的文章批判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向读者进行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有帮助的。如6月份发表的“扫除灰色人生观”、“学会‘解剖一个麻雀’”、“后来者居上”等,对我都很有启发。我要求以后多登这类文章,并希望篇幅不要过长,语言要更通俗些,以满足各种读者的要求。
徐州 张忱


第8版()
专栏:

主任也学会了给牲畜治病〔国画〕 陈铮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