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58-07-15

1958-07-15新闻联播 文字版

颂共产主义大协作

第8版()<br/>专栏:<br/><br/> 颂共产主义大协作<br/> 宗义<br/> 据科学家谈,苏联发射人造卫星,是和各门有关科学,以及科学家之间的紧密协作分不开的。而这种协作,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则根本不可能。协作,对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将起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个人和个人之间,行业和行业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只要适当和可能,都应该,而且必须协作。<br/> 协作的风气,正在蓬蓬勃勃地发展。<br/> 新近,江苏农业部门几位到山西调拨麦种的同志,对山西省委赞不绝口。除了称赞该省各级干部,以及一般群众真诚待人,和蔼可亲,特别为他们的那种协作精神所激动。今年,江苏、山东等四、五个省向山西要小麦“早洋麦”种子。这是个高产良种,但山西本省生产还不多,群众需要量又很大;对外省要种怎么处理呢?是不是摇摇头答一句“没有”呢?不是。省委表示“宁可自己少种,也要支援兄弟省”。业务部门随即动了起来,热情满腔,千方百计地挖掘潜力。一方面,从本省保种量中,抽出适当部分拨给外省;又充分发动群众出售种子。群众拿出冲天劲头,口号是“一颗不吃,卖给国家,支援兄弟省”。问题解决的又快、又好、又圆满,皆大喜欢。<br/> 确实,这件事情充分体现了整风以后普遍呈现的那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产主义高尚风格。这种共产主义精神带来了共产主义大协作。使人们把别人的事情,完完全全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目标一致,干同一个事业,怎么分得出“我”和“别人”来呢?<br/> 当然,人们头脑中所存在的“各扫自己门前雪,休管他家瓦上霜”这样陈腐观念,要一下子完全扫尽,并不是很容易的。今天还是有不少人办起事来,不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通盘利益着眼,他们的思想已经远远地落在时代的后面了!<br/> 让我们颂扬共产主义大协作,并且将这种新精神在各项工作中发扬光大起来吧。

要叫南方赶北方

第8版()<br/>专栏:跃进之歌<br/><br/> 要叫南方赶北方<br/> 康濯<br/> 跨过黄河跨长江, 跨过长江奔天上。<br/> 高举红旗总路线, 要叫南方赶北方!<br/> 这是河北徐水大寺各庄农业社刚刚提出的口号。由于这个口号的诗意和雄心,由于实现这个雄心的措施,由于这几个方面所表现的革命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就使得这个社的社长在几天以前,在他们村召开的全县人民向党的生日“七一”报喜和抗旱誓师的万人大会上刚刚提出这个口号,那火热熏天的会场突然间竟呆楞得哑静了一小会儿工夫,紧跟着可就是狂风暴雨的纷纷响应和振臂高呼,并且也就这样地立时便把这个口号传遍了整个的徐水。<br/> 大寺各庄是个一百多户的农业社。全社八百来亩土地,去年只收获三十万斤粮食。但在去年冬天大跃进开始以后,他们就把规划订到了亩产两千斤。而最近更在总路线的鼓舞下一浪一浪地继长增高,从保证三千、五千一直长到了提出上述口号时候的争取亩产万斤以上。<br/> 这些规划正像村支部书记阎义如说的那样,是完完全全的有根有据和铁板钉钉。麦收时节,我和社里的会计算过细账。全社有五十八眼砖井和新打成的五眼机井。自繁自养和不断增加的猪只已经达到三百口。还有年产四千万斤肥料的六十四个快速积肥坑,并能买化学肥料。今年小麦浇了六水到十水。春天小麦正要追肥,因为一时供不上粗肥和买不到化肥,社长就带头拆下旧房往地里送,会计就带头腾出好房让拆房户住,这就拆下几百万斤肥料救了小麦。这也就使得今年小麦平均亩产都超过了去年的丰产地,达到七百五十四斤;使得整个七百亩夏收庄稼一共拿到四十三万斤;使得今年比去年,一麦顶三麦,一季就超过去年全年将近半倍。此外,计划种山药五百亩。去年每亩万斤肥,收八千五百斤;今年肥料翻一翻,就算亩产万斤,四斤山药一斤粮,这便是一百几十万斤粮食。而总路线又恰好在小麦丰收的日子里传了下来,于是,社员们欢腾了一夜,并且只不过提出了多种点亩产四万斤的山药,马上就把整个亩产指标从两千长到了三千。<br/> 当然还有别的增产根据。阎义如说过:<br/> “最大的根据是政治。得坚决听党的话。党叫密植,叫消灭土地单干和实行间作,就都得大胆地做,只许超过,不许支应!光这一点呀,你就保险要什么有什么。”<br/> 阎义如四十来岁。大个儿,宽肩膀,一身乌油发亮的皮肉。说话办事都是立竿见影。他还给我说了一个“政治”。他说,比如要搞亩产两千,有个阎老志就叫喊:“那呀,粮食过秤的工夫把秤锤一摘,准能达到!”社员们就通过大辩论,用算账辩倒了他。这还不算。正因为有人反对这反对那,社员们在辩倒了人家以后也就气势更大和干劲更足。单说一个六十岁的老大娘谢国珍,见了干部就让人家大跃进大鏖战,说是谁若松劲她就要辩论谁。她在抗旱当中连明带夜看水车,在小麦过秤的时候非要叫阎老志去看看秤锤有没有摘下。此外,我还看到她在前几天向“七一”献礼的大会上登台讲话,说她起根儿就是大跃进,她人老心不老,他要永远当一面红旗,不光生产跃进,要跳舞都能跳……<br/> “你去看看社员们的政治思想,”阎义如不止一次地对我说,“那就是最大最大的增产根据啊!”<br/> 这里还只说到了亩产三千。6月19日,社长出席专区的庆功大会,很快就给社里刚安上的电话挂回了长途,说是他们社得了一等奖,并报告了安国出现亩产五千斤的小麦以及定县亩产十六万斤山药的计划和措施。于是,阎义如就在支部和社员当中酝酿再挖潜力,又根据县委的意见,决定在二十天内一面抗旱播种,一面大搞土地平整和迁坆,实现全面的园田化、规格化和标准化;并且再一次拉住郑金田算账,算出了个亩产五千斤。而这个规划又鼓舞得社员们谁都不愿意迁坆,都主张平坆堆;也鼓舞得县里的机关学校自动来了好几百人,帮他们突击平整土地。<br/> 两天两夜,全部完成了土地的平整和平坆堆。村南的六七百亩土地,刹时变作机器切成的一片大海。大海里面和边缘上都打了一些河堤似的地埂和灌溉垅道,真像村里街头诗描写的那样:“垅沟一条线,地平如镜面。”镜面上又挑起直溜溜望不到头的许多畦埂,畦埂上栽了单埂双行的或是一条埂道上下四行的山药秧,全都是上等菜园子一般的规格和标准。地里大道小道全部消灭,另修了三条大马路。五台机器在机井上不停地提水,两台拖拉机在最后一部分麦茬地里深耕。有一回,我正在垅道旁边深掘土地,阎义如忽然跑过来把我拉走,同时就悄悄密密地告诉我,说是他计划要消灭亩产四万斤往下的山药,另搞每亩上粪十万斤和收获十万斤的山药,再搞几亩人民日报登的亩产二十七万斤的沼气山药,搞大畦密植和株距一寸的亩产两万斤的谷子,搞二百斤一颗的徐水特产大白菜……<br/> “还再打三眼机井!”阎义如抓过披在肩头的小布衫一扬,又说,“县里叫一眼机井保二三百亩地,咱们来它个一眼保一百亩!什么旱不旱的,我就忘了它下雨这回事!我要叫天无朵云下透雨,从地底往地上下!”<br/> 我听得呆楞了半天。我想起这一带已经有一年多没下过透雨,可原来透雨就在手边……<br/> 阎义如又把郑金田找来算账。竟算出亩产可达一万五千斤!正在这时,社长带着满身尘土从专区回来,赶到地里就紧张地告诉我们,说是他在专区会议上算了算账,把社里的规划提到了争取亩产一万。<br/> “对!就这么办!”阎义如又把小布衫一扬,说道,“不能光是过黄河过长江!咱们就搞它个争取一万,也叫南方跟咱们学学!”<br/> 社员大会确定了最后这个数目,同时就提出了“高举红旗总路线,要叫南方赶北方”的口号,并且马上开始了十二级大风一般的新的日夜跃进,还在墙头写上了更多的新的口号。其中有一条这样写着:<br/> 总路线东风万里,<br/> 徐水县红旗盖天!<br/> 1958年7月3日于徐水。

大家来写

第8版()<br/>专栏:大家谈<br/><br/> 大家来写<br/> 清华大学 张应传<br/> 人民日报7月7日刊登的周方同志的“一个想法”很好,我举起双手赞成。但我认为光靠诗人、作家来写是远远不够的。<br/> 目前,群众创造出来的超过国际水平的产品已不是数以百计,而是数以千计、数以万计了,而且还在以“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速度不断增加。光靠一些作家、诗人怎能完成这个任务呢?他们没有直接参加试制,没有和创造奇迹的英雄们共同战斗,即使花了不少时间也很难了解得很深入,要创作出好的诗来就困难了。<br/>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发动大家来写,让创造这些奇迹的英雄们自己来写,让他们周围的直接参加生产的业余诗歌爱好者来写,当然诗人、作家也可以写,也应当写。<br/> 光我们学校在三个月勤工俭学的过程中同学们自己就试制出了一百多种产品,其中有好几十种就达到或超过了国际水平,全国范围内有多少那就可想而知了,因而光靠人民日报副刊来刊登这些诗是不够的。我建议全国文艺刊物都开辟这样一个专栏来。更好的方法,我想是否可以把这些诗插在广告画中,让他遍布祖国的城市和农村,直接鼓舞人们的生产热情,而且能促进全国人民解放思想,更好地发挥干劲。

给“修理地球的人”(读7月8日人民日报八版的“修理地球的人”一文有感)

第8版()<br/>专栏:<br/><br/> 给“修理地球的人”<br/> (读7月8日人民日报八版的“修理地球的人”一文有感)<br/> 李广田<br/> 亲爱的同志,我向你祝贺,<br/> 因为你选择了最好的职业,<br/> 你的职业是“修理地球”,<br/> 这个队伍里有“你”也有“我”。<br/> 这个地球虽然出了毛病,<br/> 可是它早就有了新的生命,<br/> 新生命就是我们的阵营,<br/> 看东风已经压倒了西方的秋风。<br/> 把可以团结的都团结起来,<br/> 把我们的胳臂都连接起来,<br/> 把敌人的锁链都一齐打坏,<br/> 把受难的人们都解放出来。<br/> 把荒芜的土地都耕起来,<br/> 把污秽的东西都扫除开,<br/> 把工厂和矿山都建起来,<br/> 把庄稼和鲜花都种起来。<br/> 把地球的宝藏都挖出来,<br/> 把它怀里的乳汁都吸出来,<br/> 从没有人走的地方踏出大路来,<br/> 在不能居住的地方盖起大厦来。<br/> 帝国主义要来一场足球赛,<br/> 妄想把地球踢去又踢来,<br/> 他的算盘当然要失败,<br/> 地球上的事情要让“我们”来安排!<br/> 我们一定要把地球精心地修理,<br/> 要把它琢磨成一颗最亮的星体,<br/> 要把它在宇宙中高高地举起,<br/> 要叫它比任何星球都美丽。<br/> 亲爱的同志,我向你祝贺,<br/> 因为你选择了最好的职业,<br/> 让我们共同来作好这件事业,<br/> 这一行里有“你”也有“我”。

谁找的矿多!

第8版()<br/>专栏:大地的秘密<br/><br/> 谁找的矿多!<br/> 石工<br/> 谁找的矿多?是地质专家还是群众?<br/> 乍一问,容易想到:当然是专家,矿埋在地下,没有专家怎能找到。其实不然,我们不妨查查历史,算算账,就会发现群众找到的矿远比专家找到的多得多。<br/> 在我国,许多著名的矿山都是“古已有之”,像抚顺煤矿、大冶铁矿、东川铜矿、个旧锡矿、锡矿山锑矿、水口山铅锌矿……等等,都是早就被发现,有的在明清两代已大量开采了。虽然发现这些矿的人的姓名已不可考,但是可以肯定发现者多半是普通的劳动人民。这在关于赣南钨矿发现经过的材料中得到证实:江西南部有许多钨矿,这些钨矿,没有一个是专家发现的。像大吉山钨矿,是两个从广东来的挑盐小贩发现的。他们偶尔在溪中发现了钨砂,便沿着溪流追索,终于发现了矿山。铁山垅钨矿是一个姓华的樵夫发现的,还有几处也是过路的矿工发现的,更多的是当地农民发现的。<br/> 在解放前,群众找矿的积极性经常受到反动政权的打击与迫害,在“奉天矿产调查书”中,还保存了这样一段话:“本处(下夹河)之铁矿系同治元年土人(剥削阶级对土著的劳动人民一种轻视的称呼)王成所发见,近来年年以农余之暇前往采掘,卖与田子付沟之铁铺,至光绪十二三年,为永陵守护大臣所闻,出示严禁,其后遂绝无人采掘。”发现著名的黑龙江漠河金矿的劳动人民,遭遇还要不幸一些。在金矿已被群众开采起来以后,清朝政府便派兵前往屠杀,赶走了采矿的人,把金矿霸占了。<br/> 国民党反动统治时代,更是变本加厉,连人民原来已经自行开采的小矿,也因受不了反动政权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迫害,纷纷倒闭荒废了。<br/> 解放后,群众找矿事业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几年来,群众提供的矿产情报地已有四万多处。甘肃西部的镜铁山铁矿,就是一个藏族猎人首先发现的。其他像广东某地的水晶矿、河北涞源的石棉矿等由群众发现的小型矿产地就更多了。在党提出全民办工业、全民办地质的号召后,群众找矿已开始了大跃进。6月13日人民日报刊载了河北平谷县组织“土勘探队”上山,发动群众找矿,很快就找到一百四十六条矿线,并且立即开采冶炼。七年前,也曾有地质工作人员在这里调查过,但当时并未发现多少矿产。<br/> 事情很清楚,专家纵有成千上万(目前全国大专院校毕业的地质工作人员还不到万人),但是如果把他们分散在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国土上,也就显得太稀少了,因此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找到更多的矿产。也只有与群众密切联系的专家,才能对我们的找矿事业作出最大贡献,创造历史的归根到底还是群众。

借推子

第8版()<br/>专栏:<br/><br/> 借推子<br/> 刘子威<br/> 我正坐在理发馆里等着理发,忽然街对面那个守水果摊子的赵老头进来了。他进门就打招呼;“喂!和你们商量件事情。”<br/> “什么事?” <br/> “借把推子用几天。”<br/> 人们都很诧异,一个理发工人说:“还没听说过向理发馆借推子的。我们一个人只有一把。”<br/> “借推子干什么?”<br/> “干什么?……”老头没有急于回答,转身坐到凳子上。然后不紧不慢的对大家说:“今天我到挖水渠的工地上去了。唉,人们都使劲的干。一个小伙子,一趟担四筐土,那么结实的榆木杠子都给压断了。还有一个更能干,六个钟点的土方,他一个钟点就挖完了。你们知道,泰丰布店的老店员李先生也去了。他扯了多半辈子布,连铁锨都不会使,这次也干了个欢。”<br/> 大伙都静静的听着,脸上泛着兴奋的表情。当老头说话停顿的时候,一个工人带着几分开玩笑的口吻问道:“想必水果也卖了不少?”<br/> 老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别提啦,人家都为大伙儿的幸福流汗,我心里实在有些过意不去。我想:建设社会主义的事,我怎么能偷懒呢?可是自己年老了,干活也插不进手去。想来想去,有了。干活的人,满脑袋弄的都是土,头发长的才难受呢?我又会点推头的手艺,倒不如把水果摊子收了,到工地上去一星期,给大伙推推头,这也算为社会主义尽点心思吗。”<br/> “好!”大伙都不约而同的喊道。紧接着是全屋的一阵议论。<br/> 一刹那间的宁静后,一个青年工人说:“老头,来,凭你挑。那把最好你拿那一把。”

金银花

第8版()<br/>专栏:小常识<br/><br/> 金银花<br/> 洪希<br/> 金银花是蔓生于田野间的小灌木。椭圆形的叶子,绿蔚蔚地凌冬不枯,所以又叫作忍冬花。初夏开小白花,两三天就变成黄色,民间管黄色花叫金花,白色花叫银花。一枝之上,黄白相映,非常好看,金银花的名字因此响亮地叫在民间了。<br/> 金银花产地很广,我国大江南北,如浙江、广东、河南、安徽以及山东等地,都有大量出产。把含苞未放的花蕾摘下来,放在通风处吹干,就成一种出色的药材。花里含有纤维糖,茎含有皂素,叶含有鞣质。它的治疗效用很广泛,具有利尿、解热、杀菌、驱霉的功能,可以去暑止渴,清火解毒,而且是治疗痢疾的良药。据说,我国梁代有名的药学家陶弘景的母亲得了很重的痢疾,就是用了一味金银花煎的水治好的。金银花药性平和,并且具有一种淡微微的清香味道,可以用作夏天的饮料,这里介绍四种作法:<br/> 1.金银花茶:每次用三钱,和茶叶一起,用开水泡作茶喝。<br/> 2.金银花粥:每次用五钱,放水煮出两大碗汁,加进高粱面或大米面、小米面煮粥喝(可以适当加点白糖)。<br/> 3.金银花饮:金银花一两,黄连五分,姜一小片,和在一起用开水冲成一碗,等水色见黄,就可以喝了。这可以连冲二次喝。<br/> 4.金银花饯:准备好金银花二两、山楂片二两、红糖三两。先将山楂片用微火炒五分钟,放进红糖再合炒五分钟,然后再放进金银花,合炒成糖饯的样子。炒成后可分四次用。每次把四分之一放在瓷壶里,用开水冲了当茶水喝,接连着还可冲二、三次。<br/> 以上四种饮料,前两种具有去暑解热和治疗腹泻的功能,后两种可以防治痢疾和消化不良。特别是第四种,酸甜可口,又能去病,值得一试。

老爷爷的话

第8版()<br/>专栏:新民歌选<br/><br/> 老爷爷的话<br/> 黑龙江拜泉县中起社农民 祝智财<br/> 新社会,真正好,<br/> 想不到的都看到了:<br/> 有线广播墙上挂,<br/> 社里已经有电话,<br/> 县里召开广播会,<br/> 坐在家里全记下。<br/> 有位爷爷说的好,<br/> 这个匣子真是宝,<br/> 刮风下雨它先知道,<br/> 国家的大事每天报,<br/> 会唱歌,能奏乐,<br/> 相声、快板说的妙。<br/> 都说有神又有宝,<br/> 这下我可不信了,<br/> 劳动人民就是神,<br/> 科学东西都是宝。

高山顶上荷花开

第8版()<br/>专栏:新民歌选<br/><br/> 高山顶上荷花开<br/> 卷起裤子脱了鞋,<br/> 要把龙往山上抬,<br/> 山腰拴上银河带,<br/> 高山顶上荷花开。<br/> (陕西镇巴)

好花越开越香

第8版()<br/>专栏:新民歌选<br/><br/> 好花越开越香<br/> 好花越开越香,<br/> 合作社越来越兴旺;<br/> 生产越搞越好,<br/> 幸福越来越长。<br/> (浙江兰溪)

打湖底(图片)

第8版()<br/>专栏:<br/><br/> 打湖底(套色木刻)<br/> 梁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