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跳出纱布圈子大办钢铁工业
江苏纺织厂充分挖掘企业潜力
本报讯 记者蒋青萍报道:江苏省纺织工厂打破围墙,跳出纱布圈子,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抽出部分人力,大办钢铁工业。纺织工业集中的常州、无锡、苏州三个市今年计划在纺织厂内白手起家,兴建炼钢炼铁炉两百多座,年产生铁三十多万吨、钢十万吨以上。
“炼铁炼钢是重工业冶炼工厂的事,我们轻工业纺织厂怎么能搞?”“我们一无设备,二无技术怎么搞法?”当各厂领导干部开始提出要在纺织厂内炼出钢铁的号召时,许多人思想不通,并提出了上述问题。有些工厂便采取大字报、座谈会等形式,发动群众开展辩论。辩论的中心问题是“党号召全民动手搞钢铁,我们纺织厂能不能例外?”“纺织厂有没有条件炼钢炼铁?”通过辩论才一致认识到钢铁是工业生产的统帅,是工业的纲,没有钢铁工业就不能实现总路线。他们说:大搞钢铁现在已是全省人民的最高意志,连机关干部、学生、店员、居民都能白手起家炼钢铁,为什么我们纺织厂不能打破常规?辩论中大家分析了纺织厂的人力、技术和设备潜力,一致认为只要破除迷信冲破常规,土洋结合、纺织厂里完全可能炼出大量钢铁来。
职工们思想解放后,大办钢铁工业的热潮便在纺织厂内迅速掀起。许多工厂的党委书记、厂长亲自挂帅,抽调一部分机械保全工人、科室管理人员和学徒成立机构,开始建立炼钢炼铁炉。常州市四十七个纺织印染、针织内衣厂,厂厂都搞炼钢炼铁,一个小厂搞不起来就几个厂联合起来搞,洋高炉没有条件搞就搞土高炉。全市纺织工厂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今年就准备建立八立方公尺以上的小高炉四十一座,三立方公尺以下的小炼铁炉七十八座,半吨小炼钢炉十一座。
常州民丰纱厂利用厂内的材料和设备已经建成了一座炼铁炉。有些纺织厂围绕解决炼钢炼铁设备,还办了许多卫星厂。无锡市的纺织厂已筹建了一个耐火材料厂,八个炼焦厂和三个鼓风机制造厂。无锡市公私合营庆丰纺织厂根据总路线的精神和市委的指示,大胆设想挖掘潜力,在不增加人力、不增加厂房的情况下,基本上利用本厂设备和下脚料,决定兴办漂染、帆布、炼铁、化学纤维、电机修配制造、造纸等十一个小厂。
各纺织厂在积极筹建炼钢炼铁炉的同时坚守纺织生产岗位的工人也大搞技术革命,使纺纱、织布和炼钢炼铁来一个并肩跃进。


第3版()
专栏:

广州造纸厂炼铁制水泥
据新华社讯 国营广州造纸厂工人利用大量的废弃物品做原料,炼出了生铁,制成了酒精、无熟料水泥。
6月底广州造纸厂“炼铁组”的职工们,在一个普通的冲天炉里炼出了第一炉用硫铁矿渣做原料冶炼出来的生铁。原来,广州造纸厂在生产供造纸用的亚硫酸钙药液过程中,每天有二十吨到四十吨硫铁矿渣当作废物弃掉。最近他们发现硫铁矿渣的含铁量相当高,就专门设立了一个“炼铁组”来研究,经过多次试制获得成功。这个工厂的硫铁矿渣如果全部加以利用,每天可以生产生铁十二吨到十五吨。
这个造纸厂的煤粉锅炉每天有七十吨到八十吨的煤灰,一向也是当作无用废物处理的。现在,这个厂已经利用这些煤灰配上石灰、石膏,生产出无熟料水泥,质量良好。这个工厂利用煤灰做的无熟料水泥,年产量可以达到一万吨。
广州造纸厂蒸煮化学木浆后的亚硫酸废液,每天大约有一千零八十立方公尺。造纸厂正在建造一个酒精厂,把这些亚硫酸废液全部收回,用来作为制造酒精的原料,每年可生产约三千多吨酒精。
广州造纸厂正在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装置,并且用小量的投资增加必要的设备,筹建炼铁厂、松节油制造厂、无熟料水泥厂、酒精制造厂等,这四个工厂今年都可正式投入生产。


第3版()
专栏:

要了解群众的需要
鄂文
从一个企业来讲,总工程师无疑是学问最大、阅历最丰富和职务最高的技术权威。但如果他不积极地联系群众,不了解群众的需要,不相信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那末他也就会像蚕子一样,被自己吐出的丝茧网了起来,结果在技术上就无所作为。相反,一个最初是外行而现在的技术知识也不多的干部,他生活在群众之中,并处处从群众的需要考虑问题,结果,他就能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大胆地革新技术解决问题。
长工出身的严齐家同总工程师之间的争执,就是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出发点上。一个从满足群众的需要出发,一个从现成的技术公式和技术规程出发。对问题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前者不管这个技术是否过时,只要适应当前的条件,满足群众的需要,他就积极地设法在旧有基础上加以发展,因陋就简地用很少的钱解决了过去要用很多的钱才能解决的问题,受到群众的欢迎。后者却强调这个技术过时,那个技术不是发展方向,消极地挑剔这不安全,那不合质量要求,甚至发展到漠视已经成功的事实。
关键在于从哪里出发。如果从群众需要出发,方向对了,哪怕学问再少,他也会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历史上有许多创造发明大都出自学问少、条件差和地位低的人们之手。今天本报发表的木工出身的邮电局长严齐家和机务员程瑞卿一起,利用“幻线”的原理,成功地作到了在一条线路上使电话与广播同时开放,证明走群众路线永远是革新技术的正确道路,否则,脱离群众,尽管过去是多么大的技术权威,也不会起多大的作用。


第3版()
专栏:

一厂多能 一物多用 一人多艺
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的方针指导下,全国各地县乡人民白手起家大举兴办了数以万计的中小型厂矿企业,在这同时,许多地方大厂和老厂的职工,也在大挖现有企业的潜力,除了出人、出技术、出设备支援县乡办工业外,并且大胆地打破了旧框框,跳出了老圈子,在厂内大搞“一厂多能、一物多用、一人多艺”,根据国家的需要,大办“卫星厂”,或大力进行多种产品的生产。毫无疑问,现有地方厂矿企业职工的这种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革命精神,对于进一步壮大地方工业的建设力量,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加快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速度,都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方厂矿根据具体情况大搞“一厂多能、一物多用、一人多艺”,好处是十分明显的。过去,像纺织厂这样生产上受原材料的限制、或火柴厂那样以销定产的企业,当原材料供应不足或销路有问题时,往往只好开慢车、少看台,甚至干脆部分停产一个时期,职工们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在全民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的今天,为什么不能运用这些闲置的设备和富余的人力,进行其他生产呢?这是职工们的普遍要求。过去只因某些人被“工业生产正规化、产品单一化”的框框束缚了思想,眼看设备闲置人力窝工,也不敢灵活运用一下。现在,破除了陈旧观念,解放了思想,结合各地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本厂的可能条件,加上职工们的革命干劲和钻劲,大办“卫星厂”或大搞多种产品的生产后,不但每个职工都可以痛痛快快地大干一番,更重要的是,加快了地方工业的建设速度,增加了国家生产建设急需的产品,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谁能说不是一件大好事呢?同样,许多带有季节性生产的工厂,过去往往是“半年生产半年闲”,现在,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鼓舞下,职工们也都不甘于这种“半年休闲”的状况。各地不少制糖厂的职工,就积极地利用现有设备制造出电石、水泥,利用制糖后剩余的废甜菜丝、废蜜,制出了尼龙的原料糠醛、酒精等贵重的物资。由于设备、人力、材料的综合利用,使季节性单一产品的工厂,变成了常年交叉生产多种产品的工厂,一个厂顶好几个厂使用,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件大好事呢。
不但一些生产任务不足的工厂大搞“一厂多能、一物多用、一人多艺”,各地不少生产任务比较正常的工厂,也在朝这个方向大挖潜力。北京清河制呢厂和太原造纸厂的修理车间,制出了毛纺织机和抄纸机。广州造纸厂不仅变修理车间为既能修理又能造抄纸机的工厂,而且利用本厂的各种“废料”,生产一系列有用的物资。这个全国最大的新闻纸厂打破了“工业生产正规化、产品单一化”的思想束缚后,一个厂摇身一变为九个厂,产品和产值都大大增加,谁又能说这不是件大好事呢?试想看,那个工厂没有这样一些“废料”和“废气”可以利用,那个工厂的修理车间和其他辅助车间不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呢。
当然,各个工厂如何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应该根据各厂的具体情况,不能强求一律。特别是要办那些“卫星厂”或进行那些产品的生产,应该在当地党的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并和其他工厂分工协作的条件下进行。举办了“卫星厂”或进行了多种产品生产的单位,一般说,也应该以原有的生产任务为主,不是搞了子厂丢了母厂,搞其他产品生产影响了主要产品生产计划的完成。在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原生产计划的基础上,挖掘现有企业潜力,能做到“一厂多能、一物多用、一人多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不是更好吗?
要进一步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在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原生产计划的同时,做到“一厂多能、一物多用、一人多艺”,并不是一点没有困难的,确是比过去要费劲得多。但是,敢不敢这样做、能不能这样做,就看对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如果真正认识到高速度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认识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意义,那么就会真正鼓足干劲,穷干苦干,什么困难也吓不倒我们的;真正认识到客观上中游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非上游即下游,非主动即被动,那么就会真正力争上游,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完全能够做得到,什么困难也能够克服的。
为了使现有大厂老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一步贡献力量,让我们进一步挖掘潜力,使一个厂顶几个厂,一台机器顶几台机器,一分材料顶几分材料,一个人顶几个人吧!  (摘自工人日报)


第3版()
专栏:

一条电线又通话又广播
严齐家大胆革新解决一项重要矛盾
本报讯 湖北省云梦县邮电局局长严齐家以“为什么不敢想上天”的大无畏精神,和机务员程瑞卿一起创造出用“幻线”开放有线广播的经验,使县内的电话与广播同时开放,改变了长期存在的县内开放广播就必须停止各乡电话的现象。目前已有十六个省三十六个县(市)邮电局自动学习他们这个经验。
在农业合作化以后,各地普遍发展了农村电话与有线广播的业务,但有线广播是借用的电话线路,每晚开放广播就必须停止各乡电话。今年农业大跃进,各地电话业务大大增加,使电话与广播的矛盾加深。在严齐家等人创造这个经验以前,只有用增加一对线路的办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架设一对线路每公里得花二百五十元,同时也没有这么多电信器材。用严齐家等人的这个创造,连线圈和安全设备在内,只花五元多钱,就能使一对长达数公里、数十公里的线路同时开放电话与广播,使各乡电话日夜畅通无阻。
严齐家原是长工出身的区委副书记,1954年5月才调到邮电局工作。他刚去就遭到某些以内行自居者的冷淡与为难,说他“是个外行,拿钱吃饭,不能作事”,他从此下定狠心向群众学技术,使自己不仅熟悉生产过程,还能动手做一些简单的操作。今年年初,他响应县委号召,始终围绕“怎样支援农业大跃进”来考虑开展邮电业务,首先使全县做到了“乡乡总机化”。此后,他又发现电话与广播业务的矛盾在农业大跃进中大大加深,就根据“幻线”能使两对电话同时在一对线路上通话的旧经验,提出了用“幻线”使广播与电话同时开放的想法。最初,与他合作的程瑞卿也认为不可能,说他“想上了天”。但他就以“为什么不敢想上天”的大胆革新精神,动员程瑞卿和他一道试验,并在3月11日试验成功。


第3版()
专栏:

复员军人王副英创制简易会议电话机
据新华社讯 河北省昌黎县邮电局青年机务员王副英最近创造成功一种适合农村用的简易会议电话机,有关部门认为:在目前条件下,为我国广大农村迅速建立电话会议网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这种简易会议电话机构造简单,制造容易。它的外形好像一部收音机,是由两个小真空管、一个小变压器和一个扬声器等电器材料做成的。它利用原有县乡的电话机作为发电筒,干电池作为电源,能带上两三百小喇叭。这种小喇叭不仅可以收听对方讲话声音,而且可以利用它向对方讲话。这种简易会议电话机还可以代替普通电话机使用。
王副英是个复员军人,二十六岁,高中都没念完。去冬农业生产大跃进中,王副英在乡下检修电线,深深体验到农村由于没有电讯设备,党的号召和指示不能及时传达下来。于是他决心创造一种花钱少能办事的简易会议电话机。他废寝忘食地苦苦钻研和摸索了一个多月,才把它创造成功。


第3版()
专栏:

航空邮资降价
新华社13日讯 邮电部为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通信需要,已自本月1日起,将信函、印刷品的航空邮资由每重十公分收费八分降低为二分。凡国内各地互寄的航空平信重量不超过十公分的,连普通邮资一共只要贴邮票一角;十公分以上不超过二十公分的,只要贴邮票一角二分。航空邮寄包裹,也已开始按民航局新订降低的货运价标准收费。


第3版()
专栏:

解决发电机原料困难的好方法
用黑铁片代替矽钢片
新华社南京13日电 人民解放军第一汽车拖拉机管理学校用黑铁皮代替矽钢片试制小型交流发电机成功。这种一点五瓩小型发电机,经十八小时连续试车,一切机件完全正常。这一创举,不仅解决了制造发电机用的矽钢片不足的困难,而且降低了成本,为大量生产适于农村小型水力冲动的小型发电机,开辟了新路。
用黑铁皮代替矽钢片试制发电机是这个学校实习工厂工人吕德铨学习总路线时提出的。这个主张迅速得到校方支持,派了两名工人一位教员,组成试制组。经过五昼夜的苦战和多次试运转、改进,最后才试制成功。经过技术鉴定,完全合乎要求,可以投入生产。


第3版()
专栏:

脚踏木帆船
安徽省青阳县最近出现了一种脚踏木帆船。
这种木帆船是青阳县木镇木帆船合作社用普通的木帆船改装的。他们在船的尾部安装一个脚踏螺旋桨,代替手摇的划桨。经过试验,载重十吨左右的木帆船用脚踏螺旋桨代替手摇划桨,每小时的航速可由五华里增加到十华里,撑船的人可由两人减少到一人,并且减轻了撑船人的劳动强度。脚踏螺旋桨主要是用木制的,每部造价只有三十元左右。


第3版()
专栏:

石头断了也能粘住
江陵机器厂理化室化工组,最近试制成功一种巨浪牌万能胶水。
这种胶水的质量很好,粘度超过国内各牌胶水。这种胶水甚至能够把一块断了的石头粘拢来,干燥后,就像生了根一样不动摇。


第3版()
专栏:

黄浦江泥的新用途
华东化工学院硅酸盐教研组在总路线的鼓舞下,最近试用黄浦江泥制成建筑用泡沫玻璃。这种泡沫玻璃有隔音、防热作用,成本很低。
它不仅可做墙壁、天花板,而且可供高温车间、播音室作防热、隔音之用。有了这种玻璃,不但可节约大量木材,而且它的价格也比木材便宜许多。


第3版()
专栏:

青年人的大胆创造
聪明的“结晶”
不久以前,轻工业部上海矽酸盐研究所的马继麟、李兴兰等五个青年人,合力试制成功了一种特殊材料——“结晶玻璃”。这种玻璃比钢还硬,比铝还轻,可以广泛用来代替钢铁制造各种切削工具、轴承等产品。他们做了两次有趣的试验:一次把结晶玻璃加热到摄氏八百多度,再一下子放在冷水里,玻璃竟不破不裂;一次用它划钢刀的表面,刀面上就被划出条痕,而用钢刀划玻璃,玻璃表面丝毫不损。
这五个青年人,两个是技术员,两个是助理技术员,一个是技工,年纪最大的只有二十四岁,参加工作时间最长的也只有三年半。去年,他们看到美国几本专业技术杂志上大吹大擂,说美国研究成功的结晶玻璃是世界上“独创无二”的。当时,这几个青年人就跃跃欲试,可是怎样制造,美国杂志却缄口不谈。所里一些高级工程师也认为,一无实物资料,二无设备条件,要试制有困难。这一说,也只得暂作罢论。最近,他们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敢想敢做的思想大大抬头,决心攻下这个堡垒。他们看到美国制成结晶玻璃的人是专门研究感光玻璃的,就猜想这两种玻璃一定有内在联系,而感光玻璃他们研究所已研究成功,有条件作进一步探讨。后来,他们又得到苏联一些资料的帮助,结果只花了三十六个小时就初步研究成功。经研究所和同济大学的检定,证明它的硬度达到了摩氏七级(高炭钢为六点五级到七级)。
现在,他们又在进一步提高这种玻璃的性能,并且研究它的实际使用范围。
“要让美国来赶我们!”
过去只有瑞士和美国会做烧结铝。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金大康等,试制成功一种新的性能良好的飞机结构材料——烧结铝。
烧结铝保持了铝的分量轻这个突出的优点,而且,由于它表面上有一层极薄的用高倍显微镜也看不出的氧化铝,所以具有比普通铝更高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能。
开始,这几位青年研究人员不敢相信自己的成绩,甚至怀疑材料试验机是否有毛病。后来,他们用三种标准金属材料来校正机器,发现机器完全正确。其实,毛病是出在他们自己迷信外国的思想还没有打破。在最近的大跃进中,青年研究人员们进一步破除了迷信外国和妄自菲薄的思想,重新试制烧结铝,经过四昼夜的苦干,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区研究所青年跃进大会上,金大康提出了热情的豪语: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一定也能做,而且要超过他们,我们一定要把美国抛在后面,让美国来赶我们!
(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同时织两匹布
杭州市胜利丝织试样厂工人改装成功的同时织两匹绸缎的织绸机,织出来的产品质量完全合乎标准。左图:织绸工人正用这种机器织绸。右图:梭道分处同时织出两匹绸。   新华社记者 章耕辛摄


第3版()
专栏:

锦屏磷矿选矿厂
年产三十万吨的锦屏磷矿扩建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扩建工程之一选矿厂已经提前半年在“七一”投入生产。这是选矿厂厂房。
  李训敦摄(新海连日报社稿)


第3版()
专栏:

他的路走对了
——记严齐家学习技术、革新技术
本报记者 曹葆铭
一张表报两条教训
严齐家学技术,是从填写一张表报开始的。
他到云梦邮电局两月后的一个上午,原来的张局长走进他房里说道:“我这几天忙得很,省局这个表要的很急,你把它填起来。”说完就转身走了。他把表格拿起来仔细一看,哎呀,竟是一张“机线统计表”,全印的是交换台、座席、杆程公里……他听也没听说过的技术用语。他顿时就气昏了:“向你要工作,你不给;一给却给个全不懂的,还不给讲一讲。这不是存心整人么!”
他生这大的气,有个来由。他原是长工出身的区委副书记,省委指示各地加强邮电部门的领导,才调来担任局长的。他头天晚上到局里,第二天早晨就主动找原来的张局长了解情况,谁知这个在邮电部门工作多年的妇女却只哭不讲话,给他吃了个“闭门羹”。他找她几次都是这样。后来县委将他两人叫去,决定由他管行政和政治思想工作,她管业务。但企业的行政和业务该怎么分工呢?他不懂。他再去找张局长:“你分点事给我做吧!”她从眼镜后面瞟了他一眼,冷笑了一下说:“没有什么事情。局里要有人扯皮闹问题,你就去做工作。要没出问题,你就去休息。党委不是说你有病吗!”他闲不过,又去找她,她仍然是那句老话:“没有什么事情。”他就这样拖了两个月没做什么工作,很苦恼。这时,跟张局长亲近的几个职员又传出话来:“党委派了个外行到我们邮电部门来,拿钱吃饭,不能作事。”他听了非常恼火:“闹革命还把自己闹成白拿钱吃饭的人了?”
本来,他也可以将表格交给机务组填去。但他想到县委书记前几天还笑着跟他讲:“老严呀,我问你,你是怎样由长工成了区委书记的?”“你刚参加区委的时候,叫你写个总结报告,你还急的哭哩!你后来不也写的挺不错。不懂就学嘛,天下还有学不会的事情?”他从前学文化真有股钻劲,每天晚上写下十五个生字,第二天见人就问,一遍不懂还问第二遍,也不怕人笑话。他拿定主意:“现在也得不怕丢丑,不懂就问群众去!”
他去机线组找到四十多岁的程瑞卿,这个干了二十多年电信的机务员诚诚恳恳地向他讲解:“电话机分总机和单机。总机又叫交换台。有多少个交换台,就叫有多少座席。容量是指总机有多少个门子。程式是指机子的牌号和型式。我们房里只有一部总机,是南京落地式……”他一边听一边记,不仅马上填好了表格,还学了一些知识。
他从此得出两条教训:一条是在企业工作必须学技术;一条是必须向群众学技术。除了从书本上钻研技术外,还去跟线务员一起架线,跟话务员值总机,跟邮务员分发信件,跟营业员卖邮票……一边作,一边问。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他不仅熟悉了生产过程,而且学会了上杆子、接线头、装单机等操作。他用分解操作的办法,同线务员一道算细账,使他们的架线效率由平均一个工架一根半线杆提高到三根。他和投递员一起检查邮路,绘出新的路线图,使全县十六个乡有八个乡能见到当天的省报。
怎样支援农业大跃进
春节后的一个深夜,县城的电灯早熄灭了。严齐家还点着蜡烛,在烟雾迷漫的小屋里走来走去,苦苦地思索着一个问题:怎么支援农业大跃进?
忽然,他想起他上月去伍落乡检查邮路,见那里打一个电话要一连摇七遍铃,还摇不通。他问这是怎么回事,邮电所长就跟他嘟囔开了:“还不是因为缺少总机。七个农业社的电话都搭在乡政府的一对线上,一处摇铃,七处同时响,只好用摇铃多少遍来区别要谁的电话。就这样,还常常摇一两个钟头也摇不通一个电话,很误事。”他当时就想:“农业大跃进,社社都会安装电话,这问题得解决才行。”
当然,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购置总机。他们已申请了十部总机,二十个门子的每部三百七十元,价钱大小暂且不谈,这些总机什么时候能到手呢?却是个大问题。
“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呢?”他的心情豁然开朗了。他1949年在义堂乡见过一个挺简单的“接线插头板”,当时电信器材缺乏,他们就用这玩艺代替总机控制了三四部电话,挺管用。而这个插头板就是局里的机务员程瑞卿制造的。
第二天,他去找程瑞卿商量,程瑞卿说道:“造插头板?还不如造小总机呢!这种小总机有塞孔、有牌号,外表跟大总机一个样,就是构造简单些。”这老机务员还能造小总机!这真使他喜出望外。他马上讲道:“那更好。我们把废材料清理一下,看差些什么,派人去汉口添置。”
他们一共花了五十九元,干了十二个日夜,便做出了五个门子的小总机十部,连同各邮电所的六部总机在内,使全县每个乡都分到了一部。他们后来又进一步用废料制出设备完全的大总机九部(其中有五部是二十个门子的),连同局存的一部旧总机,使得全县“社社通电话,乡乡总机化”。
为什么不敢想上天
夜晚,严齐家在总机上值班,县里开放有线广播,而商业局、粮食局好些单位都一再打电话来,说有急事要挂长途电话到乡里去。但是,县里的广播是借用的电话线路,每天晚上这个时间,全县各乡的电话都停止开放。他要他们等广播完了再挂。谁知两小时的广播刚完,县委又举行全县电话会议,这些单位一夜都没挂上电话。
这个情况又触动了他的思想:大跃进使各单位的业务增加了,都像今天这样有了紧急事情通不了电话,叫人咋办呀?他在“电信建设”上看到有一节专门谈“幻线”的文章。他们局里从前也用过“幻线”。这种办法是:一对线上本来只能有一对话机同时通话,但在线路两头各加一对转电线圈,便能利用电感应的原理,使两对话机在一对线上同时通话。电话能用
“幻线”,那广播也该能用“幻线”呀!他就想利用这个办法使各乡电话能在广播时间里开放,使全县的电话都日夜畅通无阻。
他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程瑞卿,这个老机务员便吓了一跳,反问道:“你记得当初成立广播站时,省里的电台提了什么要求?”
“广播线和电话线平行时,要相距六十公尺。”
“对呀,两对线路都得隔这么远,怎么能搞在一对线上?”
“他说的是他的规程,我想的是我的想法。”
“那你真想到天上了。”
“咳,就得想上天。苏联的人造卫星早就上了天,将来还会到月亮上去!我们为什么不敢想?”
他第二次去找程瑞卿研究,程还是因为广播与电话的电压相差太大,认为不可能。他说:
“虽然书上没讲广播能用‘幻线’,但它也没有讲广播不能用呀!”程还是不同意。“这人大概是胆子小,怕出了问题负不起责任。”他就直截了当提出:“过去没有人做过,我们就试验,先用一对旧单机试验。我们还分一下工:如果试验失败,烧了转电线圈,由我赔偿。组织上要处分,也处分我,跟你不相干。如果烧了单机的线圈,由你修理。”
他们的试验便从3月6日开始了。第一次试验就证实了电话和广播可以在一对线上同时开放,对线路、机器都没有影响,只是“串音”大些(广播的声音串到电话里了)。这时,程瑞卿积极起来了,并想出了用“双股线圈”减小串音的办法,将串音降到比单线电话还低。他们一共试验了四次,最后一次是3月11日,两下相距十公里,结果情况正常,听话很清楚。
他们的创造成功了!县委书记亲自来祝贺他们,要他们赶快总结推广。省邮电局县内电话科的刘科长也来做了测定,表示要上报邮电部。紧接着,黑龙江、广西、四川、浙江一共有十六个省的三十六个县(市)邮电局,都写公函、拍电报、挂电话来,要他们介绍这项经验。河南舞阳更干脆派了人来就地学习。
给技术权威上了一课
但是,当刘科长兴冲冲地回省局汇报的时候,省局祝总工程师却说他缺乏经验,疏忽了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大家一议论,可不正是这样:幻线是个过时了的、没有前途的技术,他们的建筑规章连电话使用幻线都不允许,怎么能用幻线开放广播呢?这样就出来两个问题:一是幻线有串音,通话质量不好;一是广播电压高,如果线路断了,便可能发生事故,电死值机员。祝总工程师还同冯副局长一起字斟句酌地拟了一个发给全省各县局的电报,首先肯定云梦局的创造“是好的”,然后才说“可能发生人身安全事故,目前暂不推广使用”,
“待省局研究改进”。
4月23日,刘科长带着仪器来测定了。这时候,全县六个邮电所都推广开了,最长的线路有二十八公里。县里的审干汇报、农业请示和许多工作都是在晚上通电话,很方便,而他们一年也可因此增加收入二万五千多元。严齐家向他解释:“我们原来就装了熔线管(保安装置),一个多月都没出问题。”但他仍然坚持总工程师的意见:“不安全,有串音,这都是技术规程不允许的。”回局后又发来一个文件,硬说他们的串音很大,讲话听不清楚,而且会出问题。
正在两下难分难解的时候,在北京参加全国邮电干部会议的李代局长遇到了两桩事情。一桩是“中国邮电工人”报转给他一封读者来信,这是云梦县报记者写的,批评他们省局压制下面的创造。一桩是河南省邮电局将舞阳县试验的结果上报邮电部了,部长在会上大大表扬这种创造精神。李代局长这时被闹的真尴尬,但也只好一方面硬着头皮去见部长,声明电话与广播同时开放的经验是湖北云梦局首先创造出来的,并检讨自己感觉迟钝,一方面通知局里马上派负责人去云梦实地了解究竟存在什么问题,赶快帮助解决。
以外行自居的省局党委的成员们这时也感到问题严重,决定由办公室主任同祝总工程师去云梦检查。出发前,祝总工程师心里还有些打忤:“安全和串音的问题都很大,而两下的关系又闹僵了,怎么能说服云梦局呢?”但他们刚到云梦,严齐家便请他们亲自在机上通了一番话和作了一番测定,他们才发现“问题”都不像他们在家里想的那样严重,那样难解决。严齐家问他们串音大不大,祝总工程师感叹地说:“我们有电话的人,没有体会到没电话人的迫切需要。我们只在家里听汇报,希望一点串音也没有。省局应该负责。”
6月3日,祝总工程师又和新来的张局长签署了一个发给全省各县局的通知,要各地组织人员研究和试用云梦局的创造。祝总工程师还向张局长讲:“再不走出办公室,再不深入下去,对许多新的技术问题都无法理解了。”(附图片)
(罗枫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