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今年每人千斤粮 五年产量增六倍
西北农业大跃进指标飞升
当前大力实现十项措施抓紧三个环节
据新华社兰州13日电 一向被认为农业低产的西北地区,现将迅速地变成为一个高产区。今年全区每人粮食产量预计可达一千一百斤,明年,每人可以达到二千斤,到1962年就可以突破三千斤的大关。这是西北地区第一次农业协作会议对于西北农业大跃进形势的估计。
参加会议的有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四省(区)党委管农业的书记以及陕西等省(区)农业部门的负责人。甘肃省一些先进专区、县也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正人主持,最后他并作了总结性的发言。
会议认为西北地区社会主义农业大跃进的新形势已经形成,并且正在继续高涨。估计全区夏收总产量可以比1957年增产62%左右。大秋作物生长良好。依此情况估计,今年西北地区每人平均可有一千一百斤粮食。这说明西北一向被认为是低产区的情势很快要全部改观。
如何保证今年秋田的全面大丰收,如何迎接明年农业生产的更大跃进,是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这方面,经过会议仔细的研究提出了以下十项措施:(1)保证完成今年兴修水地的计划,并准备明年扩大水地的任务。目前要注意预防秋旱,利用现有工程充分蓄水。(2)除大力增加农家肥料外,要乡乡社社队队立即动手普遍地突击办土化肥厂,解决肥料问题。(3)本年七、八两月要加强田间管理,保证及时中耕、灌溉、追肥、预防虫害以及消灭三类苗等。(4)大力改革工具,要求西北五省(区)在今年底基本实现改良农具化,运输车子化,山区高线运输化,以便把劳动工效提高两倍或更多,明年进一步改革工具的结果,要提高工效五倍以上。(5)夏收前后应选择丰产地区,召开小麦丰产会议,总结今年小麦丰产经验,具体布置明年小麦更大丰收的准备工作。(6)加强选种工作,充分准备各种良种,作到明年普遍推广。(7)应即准备伏翻地、秋翻地,今明年全区深翻地占总耕地面积的71%。(8)加强牲畜的繁殖工作,目前水草旺盛时期,作到大小牲畜肥壮,注意秋收前后充分准备饲草饲料。(9)所有在农村工作的干部,应采取省(区)、专(州)、县、乡、社五级干部会师的办法,继续深入田间,和农民一起搞好试验田、丰产田。及时开现场会,进行检查评比。(10)在今年秋冬开展一次整风整社运动,广泛进行社会主义总路线教育,检查马鞍形的教训,进一步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和资本主义倾向。在整风整社的基础上,并要普遍制定农业社的规划。
会议根据大跃进的新形势,提出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农业生产的初步指标。到1962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要增加六倍,棉花总产量要增加十一倍,油料总产量要增加七倍,那时平均每人要有三千斤以上的粮食。西北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因此也必须要注意发展畜牧业。
会议强调指出:今后要在坚决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基础上,抓政治思想领导、抓技术革命、抓群众运动三个环节。在政治思想挂帅方面,就是要无产阶级的思想挂帅,马列主义的思想挂帅。目前农业技术革命应以工具改革为主,同时注意加快农业机械化的速度,彻底改变干旱面貌。组织指导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的方法应该是:要有能够反映群众根本利益和觉悟水平的先进指标,找出先进的典型,树立起旗帜。召开现场会议是密切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必须要经常地举行。发动群众应采取大鸣、大放、大字报的形式,引导群众进行民主大辩论。检查评比是鼓足干劲、促进运动的一个有效办法,像甘肃等地组织的“万人检查团”,一年可搞两次,中间还可进行规模较小的检查评比。全面规划,充分准备,重点突击,造成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然后再转入经常性的巩固提高阶段,是完成每个重大措施的主要形式。乡与乡之间、县与县之间、省与省之间要发扬共产主义精神,进行全面的大协作。
会议并就土地规划、农业社的积累与消费、农村文教卫生、农业科学研究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为了继续不断地将农业生产高潮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会议还确定要加强西北各省区的协作,并且提出了多项协作的办法。(附图片)
在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银川平原上,甘肃灵武县新华桥乡二社社员们第一次插稻秧。今年该社试插秧二百四十多亩,明年将全部采用插秧方法。   新华社记者 黎枫摄


第1版()
专栏:

全民办现代化交通事业的又一范例
天水出现城乡无轨电车
新华社兰州12日电 西北地区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在10日通车。它是甘肃省天水市人民利用代用品和旧器材修筑起来的。这条沟通城乡的线路全长三十公里,10日先行通车的一段有两公里多长。
天水市四周广大农村正在进行各项建设工作,原有的交通工具已不能满足沟通城乡的需要。天水市人民在听到渭源县农村修成土铁路的消息以后,决定群策群力,依靠本身力量修建无轨电车线路。他们用铁线代替铜线,修起了架空线路;汽车修理工人利用旧发电机和旧汽车车身制成了漂亮的电车;数千个街道居民、机关干部、农民和解放军官兵,也日夜苦战,为电车铺平了道路。
这条电车路以天水市为起点,大部分通行在农村中,最后到达天水县的北道埠镇,全线预计在国庆节通车。有些从外地前来参观的人们认为,天水市的经验为全民办现代化交通事业提供了一个范例,他们回去准备推广这一经验。


第1版()
专栏:

与三门峡工程比美的汉江关键工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今年兴工
这个水利枢纽将来担负特殊任务:
引汉水济黄河或济淮河
新华社武汉13日电 可以同施工中的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比美的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为适应工农业大跃进的迫切需要,已决定在今年汛期以后正式提前动工兴建。这个技术先进、规模宏大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将以最快的速度在大约三年多的时间内建成。
目前,工程的初步设计要点工作已经结束,设计人员正加紧进行扩大初步设计,他们决定争取在今年8月底以前完成这一工作。有关施工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汉江和它的支流丹江汇口处附近,是从根本上治理和综合开发汉江的第一期工程,也是最关键的工程。
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之一。它全长一千五百三十公里,流域面积为十七万四千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总量达六百亿公方。它的水力资源十分丰富,仅干流部分即有三百三十万瓩。但是,由于上游雨量大而分布又极不均匀(7月到10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65%),形成汛期洪水来量特大,而另一方面,它的中下游河槽的排泄量又很小,与洪水来量极不适应。因此,汉江中、下游地区历年来洪水泛滥成灾的情况频繁而又严重,近几十年来平均三年两遇,每次洪灾都要遭到不少损失。在解放以前,历史上的特大洪水,曾经造成过十多万人民淹死病死的严重灾难。雨量不均再加上流域区内灌溉系统零乱而单薄,还使广大丘陵区常常遭到旱灾的威胁,农产品的产量很低。同时,在雨少、水枯的时候,还出现河道浅、滩险多的情况,对航运极为不利,愈来愈不能满足流域区内运输量逐日增加的需要。
丹江口水利枢纽是一个在苏联专家帮助和指导下,由我国自行设计和装备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有拦河大坝、溢洪道、两岸副坝和电站厂房。拦河大坝高度达一百一十公尺,相当于二十八层楼高,是我国现时最大高坝之一;大坝和副坝的总长度是三千零六十二公尺。整个工程完成后,水库总容量为二百八十三亿公方,可以控制汉江洪水期集水面积的68%,从而能够彻底消灭汉江有纪录以来的最大洪水(约为百年一遇)灾害,保障中、下游数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丹江口水库的大量蓄洪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特别是对武汉市的防洪也有很大的作用。
在发展灌溉方面,按引水保证率80%的标准计算,水库建成后可从汉江引水灌溉汉江支流唐白河流域的属于河南、湖北两省的一千二百万亩农田,加上唐白河本身的径流,可使唐白河区域发展为一千五百二十万亩的大型灌溉区,预计每年可因此增产粮食七十四亿斤、棉花二百万担。
丹江口枢纽发电的装机容量初步计划为七十多万瓩,年平均发电量为四十多亿度,单位瓩的投资比三门峡水利枢纽还便宜。
丹江口枢纽建成后,还可以调节径流,使洪水流量大大降低,而枯水流量则可提高三倍以上,因此只要对航道略加整理,就能使中、下游的航运条件大为改善,其中从襄樊到武汉可终年通行五百到一千吨拖驳所组成的现代化机动船队。由于丹江口水库面积达九百平方公里,利用来养殖淡水鱼类,收益也将是十分巨大的。
丹江口水利枢纽还有可能担负起引汉(江)济黄(河)或济淮(河)的特殊任务。由于自然条件的优越,只需将从丹江口引水灌唐白河的总干渠延长,并增加若干过河建筑物,就可把这些水引到黄河或淮河去,工程并不太复杂。这对解决华北、淮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具有重大的作用。同时,还可利用总干渠开辟南北大运河,对发展南北交通极为有利。这一特殊任务将作为远景来安排,但据有关方面的负责人谈,所谓远景实际上也并不是多么遥远的事。
为了保证丹江口水利枢纽的胜利建成,丹江口工程委员会和丹江口工程局,已经在最近同时成立。这个工程委员会由湖北省省长张体学担任主任委员,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林一山和河南省副省长彭笑千担任副主任委员。


第1版()
专栏:

县委书记炼铁
风化褐铁矿出头了
新华社福州13日电 中共福建省三明县委第一书记侯林舟在吉古铁厂工人的帮助下,用风化褐铁矿炼出了质量相当高的铁。
福建各地都有很多风化了的褐铁矿,仅三明县已找到的一处储量就有二十万吨以上。据化验,这种铁矿石含铁量在40%以上。但是这些资源过去没有利用。最近省内各地掀起大办钢铁工业的热潮以后,侯林舟想:褐铁矿既是铁矿,怎么不能炼铁呢?他把自己的想法提出同有炼铁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研究,技术人员都认为褐铁矿内二氧化锡成分很多,同时土炉子的温度低,没有把握把它炼出铁来。后来县委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专门研究试炼方法,侯林舟提议用石灰石去中和褐铁矿内的二氧化锡,进行试验。吉古铁厂的工人按照他的建议,在7月2日进行了三炉的试验,结果流出的铁水一炉比一炉多。这时,原来认为用风化褐铁矿炼不出铁的炼铁技术员,都心服了。


第1版()
专栏:社论

土专家和洋专家的经验汇流
在技术革命中,各行各业的土专家不断地涌现出来。这些土生土长的专家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最近河南、湖北、浙江、江苏、陕西等八个省市的农业丰产能手们应全国科联和北京科联的邀请,到北京同农业科学工作者们一起座谈,在科学实验室里、在试验田里互相参观作物生长的情况,一起研究问题。他们还互相挑战比今后试验田的亩产量,展开社会主义的竞赛。这表明,土专家和洋专家、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有生产实际经验的劳动人民和有书本知识的知识分子,两股技术革命的力量正在汇流。
科学是人们继承前代生产实践经验,经过分析研究所得的成果。科学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科学又应当直接或间接地为生产实践服务,指导生产实践。科学水平的提高必须依赖生产实践。它的规律是:实践、提高;再实践、再提高,不断地前进。我们的奋斗目标,是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希望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但是现在的社会条件暂时还不能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因此,当前的办法应当是土洋结合,土洋协作,土洋汇流。
有的科学工作者认为,现在搞技术革命了,土专家的贡献愈来愈多,到处都可以听到人们对土专家的赞扬,这是不是说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洋专家不重要了,甚至不需要了?我们认为,技术革命离不了中外知识。特别是当我们进行技术革命的时候,人们感觉到,我们的洋专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洋专家们的知识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特别是洋专家的实际知识更是太少了。人们要求洋专家的是踏踏实实的干,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为生产服务。我国的洋专家们对生产实际和对群众的接触都太少了,他们过多地看重了书本知识,习惯于把自己关在小小的实验室里。在土洋汇流的活动中,他们开始受到了震动。他们中的许多人开始消除了对土专家的怀疑,亲眼看到了小麦亩产几千斤的客观事实,这并不是丈量亩数的尺子大了,或称麦粒的秤小了,而是生产的巨大跃进。生产能手们所谈的经验中,有许多东西翻遍中外大厚本的精装书,都找不到根据。这是生产上的世界最先进水平。从这种生产方法中分析研究出它的规律来,这就是科学上的世界最先进水平。学习土专家们的经验,总结、提高他们的经验,是洋专家们无可旁贷的责任。洋专家们根据“最先进的科学理论”进行的试验,亩产只有几百斤;农民不懂“最先进的科学理论”,而试验的结果却是亩产几千斤。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无怪许多洋专家听了土专家的经验报告以后,感叹地说:“我们受了生动的红与专的教育”;“我们的思想解放了”。他们表示,要进一步到现场去学习、总结土专家的经验,他们满怀信心地把自己的试验田的产量指标提高起来。土专家鼓舞了洋专家的革命干劲,这是好事。这是土洋汇流的重要收获。
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任何时期的技术革命的先行者,都是生产实践中的劳动人民。他们是技术革命的主力。历代的剥削阶级污蔑劳动人民最卑贱,可是我们要说:卑贱者最聪明!因为这是真理。中国农民创造的小麦亩产七千多斤的高额丰产田,震动了全国,震动了全世界。这是技术革命洪流中的主流。谁要不相信它,就是不相信群众,不相信几亿劳动人民的智慧。
土专家们的书本知识确实是不多,他们由于热爱社会主义,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刻苦奋斗得到了成就;他们的经验还不系统、不完整。通过土洋汇流的活动,土专家们到科学研究机关参观、座谈以后,他们的小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的,他们记下了许多新肥料的名称和使用法,记下了许多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害虫的名称和防治法。他们提出的问题,有些从洋专家那里得到了解答。他们准备回到自己的农业社以后,向社员们报告从科学家的实验室里看到的新鲜事。他们准备把从北京农业大学带去的“抗生菌”放到湖北、河南、江苏、浙江、陕西等地的土地上去试一试,看它对生产能起什么作用。他们也说:“我们的思想又进一步解放了!”他们提出,小麦应当在百亩、千亩的土地上大面积丰产;他们提出试验田的亩产指标应该不再是几千斤,而是几万斤。他们的信心很足。原因是他们更多地认识了大自然的规律。他们希望、也相信今后将得到洋专家们的更多的支援。
土专家和洋专家们在这次会面中谈论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让亩产几千斤小麦的经验在大面积土地上推广,在更多的产麦区推广,如何试验更高的亩产量。现在全国小麦平均亩产量是一百八十斤左右。在土洋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小麦产量将会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也将随着产量的提高而增长。这些也是关系世界农业科学的水平问题。现在我们小麦亩产几千斤,是世界小麦生产的最高水平,如果把其中的科学规律找出来,那对于世界农业科学的发展将有重大意义。
在这次土洋汇流的活动中,土洋专家们开展了竞赛,他们的试验田的亩产量指标一加再加。他们共同的感觉是“生产没有顶”。生产没有顶的看法,是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发展生产力、使农作物不断增产的道路多得很;土办法多,洋办法多,土洋结合办法就更多。顶在那里,永远是未知数。形势逼人。事情不再按照人们原有的经验发展,也不再按照书本上的定律发展,而是飞跃再飞跃地发展。形势逼使我们的思想要解放再解放。土专家在异想天开,洋专家也在异想天开;土洋交织,相得益彰。什么“秋后算账派”或“明年算账派”都不能不认输了。明年的新胜利,将给“秋后算账派”和“明年算账派”以新的更沉重的打击。
这次土洋专家经验交流的会,是个成功的会。会上土洋专家都信心百倍,准备着向更高的亩产指标前进。这种会值得大大提倡,这是当前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好形式之一。这种作法,将大大有助于生产的再跃进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再跃进。


第1版()
专栏:努力攀上科学技术的高峰

化肥工业遍地开花的关键设备
铸钢高压容器制成
化肥厂的关键设备——高压容器最近在上海四方锅炉厂用铸钢制造成功。
氮肥工业中的基础原料合成氨,是在高压高温条件下,由氢气和氮气化合而成。高压容器就是使这二种气体在高压的情况下进行化学反应的设备。制造这种高压容器,世界各国都一直采用锻钢、多层包扎、绕带等办法,需要大型设备,生产过程复杂,周期长,用料多,成本高。采用铸钢制造高压容器,是世界上许多工程技术人员不敢设想的事情。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技术文献都规定:凡是在五十大气压以上的合成容器,都不容许用铸钢制造。因此,当上海化工研究院提出铸钢容器的时候,就遭到一些工程技术人员的反对;主管工程师提出没有技术根据而拒绝签字。后来在党的领导下,加上化工部的支持和各方面的协作配合,经过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制造成功。根据各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认为上海制造的铸钢高压容器质量达到要求,爆破压力都在一千五百大气压以上,五倍于实际工作压力,在高压下也没有渗漏现象。
铸钢高压容器制造成功,具有极大的国民经济意义。它解决了我国各地独立制造成套化肥设备的问题,为化肥工业多快好省地在全国遍地开花提供了重要条件。据化学工业部初步规划,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每个县都要建立两个年产八千吨的氮肥工厂,需要三万多个高压容器。假若用钢板多层包扎的方法制造这些高压容器,则需要八十个一千工人的工厂生产一年;而采用铸钢制造,十个一千工人的工厂一年就可以完成。用普通转炉炼的钢铸造高压容器,成本只有多层高压容器的八分之一。
(新华社)


第1版()
专栏:努力攀上科学技术的高峰

光学经纬仪地形一号
长春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接受国家测绘总局的委托,试制成功了国产第一台光学经纬仪地形一号。测绘总局和有关单位组成鉴定委员会对这台仪器进行了室内和野外的二十多个项目的鉴定,其中包括部件检验、测角、校正检查和振动等试验,证明它的精度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
这种经纬仪应用范围很广,可以适用于四等三角测量、地形测量和矿区、勘探、农田水利、城市建设、国防建设等各种测量工作。它的复测机构比外国经纬仪都有改进,水平及垂直度盘直接读数一分,估计读数六秒,玻璃的读数分划板上的刻划线只有普通头发的十七分之一。它的特点是操作方便,转动灵活,性能稳定,在野外观测中曾遇六级大风,其归零误差最大未超过○·二分。
地形一号的试制成功,为我国自制各种自动高精度测量仪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地形一号即将由西安光学厂大批生产,不久即可满足国内需要,还可以向外国出口。  (新华社)(附图片)
光学经纬仪地形一号


第1版()
专栏:努力攀上科学技术的高峰

真迹电报机
我国第一台真迹电报机最近在北京市长途电信局试制成功。
使用这种电报机传送电报,只要把写好的电报底稿放在电报机上,对方就可从收报机上直接收到原稿的真迹。这样,不仅可以省掉译码、凿孔、打字、传出、再译成汉字等繁复的手续,还可以彻底消除发报差错。  (新华社)


第1版()
专栏:努力攀上科学技术的高峰

下:赶上美国的三种产品
天津市公私合营永明油漆厂青年技术员王含英,经过三年多苦心钻研,先后经过三百次以上的试验,改进了“铬黄”“铬绿”“铁兰”三种颜料,使这些颜料在色泽鲜艳和耐晒度方面都超过了美国“依肯司兄弟”公司的产品。图为王含英(中)和工程师鲁慕颐(左)在观察颜料结晶形的变化。 新华社记者 田明摄


第1版()
专栏:

广东合水水库风光
合水水库好风光、洪患旱灾两不愁,十里青山溪水流、灌溉田园十万亩,鱼虾肥大水中游、千社万户保丰收,鲜花佳果满山头、农村美景胜天堂。
这是广东兴宁县的一首民歌。右图为合水水库全景。农场工人正在逐步将水库周围的坡地建成美丽的果木园和风景区。
  新华社记者 陈福北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