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田头估产记
稻王清晨起,
开眼吃一惊;
何来许多人,
田塍闹盈盈;
这个说:
一亩八千五,
那个说:
一亩一万零。
争来又争去,
难把产量定。
干部经验少,
去把专家请;
书上查不出,
急得脸通红;
再去搬救兵,
请来老农民。
老农看又想,
两眼直发楞;
祖辈种水稻,
谁见这光景:
稻丛密又壮,
稻头尺多长;
一穗靠一穗,
风来吹不动;
盘算老半天,
还是算不清。
齐去问稻王,
稻王笑脸迎:
你们大跃进,
争取上北京,
我的儿孙辈,
空前大繁荣;
究竟有多少,
我也蒙懂懂;
但等黄熟后,
收下称一称;
农学重新写,
编本“跃进经”;
晚稻超早稻,
金榜题大名。
(原载浙江日报)


第2版()
专栏:

林木栽培工作一大跃进
杉木成材期只要十年 油茶亩产量成倍增加
本报讯 随着春季造林高潮以后,南方许多地区掀起了群众性的林木速生高额丰产运动。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县历来以培育杉木成材快著名,有些杉木十八年就可成材,较其他地区约提早十年左右,因此有“十八杉”的称号。最近,一个以高速度培育用材林,争取杉木十年成材的丰产运动已经在这个地区兴起。锦屏县委领导干部深入访问了很多区、乡、社和林地,调查丰产情况和总结丰产经验,在一百三十多个社中,发现许多十年杉、十一年杉、十三年杉,说明十年成材是可能的。随后,县委便组织了三十三次现场参观,有一万二千五百人到万丰社、大同社、卦治社去学习和交流经验。经过参观,大家认识到只要做好整地、栽植、抚育、施肥等一系列工作,将杉木成材期缩短一半时间是完全可能的。湖南省会同县苏溪口有三十年生的杉木林,每亩木材蓄积量已达七十立方公尺,湖南省去冬今春就提出“学苏溪口、比苏溪口”的口号。
油茶的丰产运动也已经开始。全国油茶林亩产茶油平均不到十斤,但是浙江、福建、湖南等省先后出现了亩产五十斤、一百斤、一百五十斤等丰产的典型。浙江省各油茶林区已展开了“保茶果、争丰收”运动,大力进行垦复和抚育。青田县,夏季以来已投入了一百零五万多工,进行铲山、培土、施肥、整枝、除虫,同时还挖了六十五万多个鱼鳞坑,争取今年产茶籽二千万斤,比1949年增产十倍。此外,江西、湖南、广东等省也都大规模地开展了油茶垦复和抚育工作。 
(程崇德)(附图片)
湖南主要产油茶区——永兴县的丹坪农业社培植的油茶林像果园一样。估计每亩可产茶油四十斤。图为社员们正在垦复油茶林。 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劳力不足也要保证及时收种
嘉兴专区日夜赶制新农具
据浙江日报消息 浙江省嘉兴专区为了解决抢收抢种中劳力不足的困难,组织手工业工人和农业社内的木匠三万多人,夜以继日地赶制收割器、大镰刀、打稻机、连作耙、插秧机等各种抢收抢种工具,决心苦战二十天,抢制工具六十万件,使全区抢收抢种中大部农活都能使用新工具,保证抢收抢种获得全胜。
6月20日左右,地委连续召开了全区农具会议和农业、商业、手工业系统会议,分析了全区情况,决定重点解决收割、脱粒、耕作、运肥、提水等六方面的工具。要求大力推广那些制造简单、效率高、成本低、使用简便的工具。推广收割器和大镰刀三十六万件,达到队队有收割器,户户有大镰刀。增加和改装打稻机一万五千台,保证80%以上的水稻使用打稻机。推广五铧犁、连作耙三万台,插秧机三千台,各种运肥车、船十万只,改装封闭式水车十一万部。同时积极推广收割机,烘谷机,自动风车等新式工具。要求达到平均每户有三件新式工具。这样全区就可以节约劳力一千零五十万工。
为了解决制造技术问题,地委和各县举办了农具展览会,用技术传授训练班和现场会议传授技术,现已训练技术骨干一千多人。为了加速制造各种工具,手工业系统目前已赶制好打稻机、连作耙、插秧机等主要工具四万五千多件。商业系统已派出四百多名干部,分赴各地采购原材料及各种先进工具。各地还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利用收旧回炉、上山开采、利用代用品等办法来解决原材料不足的困难。


第2版()
专栏:珍闻

杉木王
最近在湖南省会同县疏溪口林农业合作社发现了一株生长一百二十年的大杉木,树高达十丈,胸高直径二百九十四公分,可产木材一百立方公尺以上。现在这棵树还很旺盛。


第2版()
专栏:

湟源农民大办食堂托儿所
大量妇女参加农业生产
本报讯 记者赵淮青报道:青海省湟源县各农业社普遍举办八大福利事业,很多妇女社员已从繁琐的生活问题中解脱出来参加了农业生产。
这八大福利事业就是:一、社社办集体食堂;二、办托儿所和幼儿园;三、办保健室和产院;四、修洗澡堂和理发室;五、成立缝纫制鞋组;六、成立供销部和信用部;七、逐步改善居住条件;八、开展文娱活动。目前,全县一百零二个农业社已经办起了一百五十五个集体食堂,五百四十个托儿所(组)和幼儿园,一百六十六个缝纫制鞋组,九十二个卫生保健站和产院,二百零四个浴室和理发室。五十八个社成立了供销部和信用部,修补和粉刷房屋的工作也正在进行。
举办八大福利事业受到了广大社员特别是妇女的热情欢迎。有了食堂、托儿所、缝纫制鞋组以后,妇女便从繁杂的家务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许多女社员说:“过去是:顾了生产顾不了家,衣服、鞋子穿不上,身在田里心在家,晚上回来娃娃成了泥疙瘩;现在是:生产学习有时间,妇女红专也不难。高陵乡蒙古道社算了一笔账,他们七十三户人家办起的食堂,每人每年可节约八十三斤粮食,全社可以节约价值七千八百八十四元的烧柴。社里成立了保健室、产院,乡上成立了医院,供销、信用部门下放到农业社,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湟源举办这些福利事业,国家除拨给三百元,办了一个示范性托儿所以外,全部都是由农业社自己解决的。设备因陋就简,人材就地发掘,真正作到了多快好省。
湟源县这种作法,受到了中共青海省委的重视和表扬,7月1日到4日由省委书记谭生彬主持,召开了农业区各县负责同志的现场会议,进行了参观和学习。目前,湟源县这种作法,正在迅速地在各地普遍推广。


第2版()
专栏:

从何着手?
林建
今天本报发表了贵州、湖南、福建、浙江等地开展林木速生高额丰产运动的消息,这是全民绿化运动的又一个重要发展。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一日千里的高速度发展的时期,很多建设事业、建设单位要求及时地供应足够的木材和其他林产品。林业生产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从来未有的高速度向前发展呢?答复是肯定的。各地发现的许多林木迅速成材和高额丰产的典型,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我们把这些速生高额丰产经验因地制宜地积极地推广起来,充分发扬广大群众的革命干劲和钻劲,掀起一个群众性的林木速生高额丰产运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取得比现在多几倍、十几倍的木材和林产品。就拿杉木来说吧,在过去的栽培条件下,杉木一般要二十至二十五年成材,如果都提早到十年或稍多一些时间成材,亩产木材达到四十、五十、七十立方公尺,我国的木材资原就会迅速由不足变为富裕。再拿油茶来说,如果油茶都能达到亩产油五十斤、一百斤或更多一些的话,我国食油供应状况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从现有经验看,开展林木速生高额丰产运动,首先要政治挂帅,深入宣传贯彻总路线,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充分发扬群众的共产主义精神,鼓足干劲,力争林木提早成材和高额丰收。各地发现丰产典型,应当立即加以总结,并运用现场会议、参观等形式,大规模地推广。其次,要按照林业生产的特点,踏踏实实地做好一系列的生产工作。这些工作包括选种育苗、深耕整地、及时栽种等;在幼林抚育方面,要认真进行除草、松土、整枝、防治病虫害,并进行必要的施肥、灌溉等。总之,政治与技术统一,领导与群众结合,是开展林木速生高额丰产运动的关键。
在林业生产上开展这样一个群众性运动,有没有什么障碍呢?主要障碍是思想问题。有些人不相信林木可以提前若干年成材,可以高额丰产,因此他们对群众的创造不热心,不去积极发现和总结高额丰产的典型经验。他们说,根据历史的经验,杉木至少要二十年才能成材,这是“自然规律”呀!然而在破除了迷信的人们看来,杉木成材并不是注定要二十年或二十几年。人们对于树木不能“拔苗助长”,但是可以按照真正的自然规律,精心培育,缩短树木的成材年限。过去杉木成材一般至少要二十年,这是事实,但那是个体经营时期的树木生长速度。只要肯下工夫,保证把树栽好,并且经常注意抚育,树木生长速度一定能加快,这已由最近发现的许多典型事例所证明。在林业生产上还有一种“自流论”,认为树已栽上,就让它自己生长吧,进行抚育管理似乎是多余的。他们不懂得,造林之后不认真抚育,树木连成活都没有保证,更谈不上林木提早几年成材和高额丰产了!有些人承认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但借口劳力不足,不去积极开展这项工作。这是一种消极畏难情绪。在轰轰烈烈的生产跃进中,劳力总是紧张的,问题在于是否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上半年造林那么多,劳力问题尚可解决,为什么现在幼林抚育所需劳力的问题就不能解决呢?要开展林木速生高额丰产运动,必须认真解决上述思想问题。我们相信,在群众运动的推动下,在事实的教育下,有上述保守思想的同志,一定会解放思想,冲破陈规旧律的圈子,鼓足干劲,成为林木速生高额丰产运动中的积极力量!


第2版()
专栏:

半年扩大灌溉面积一百多万亩
宁夏各族农民乘胜挺进
本报讯 宁夏地区回汉族农民掀起的水利建设高潮,半年来已扩大灌溉面积一百一十二万多亩,相当于解放前几千前来所发展水地面积的74%。现在各族农民正在乘胜挺进。
宁夏地区雨量稀少,特别是干旱山区地面水和地下水都很缺少。今年水利建设高潮以前,很多人存在着“山区无水论”的保守思想,即是在引黄灌区的银川平原,也有“水利到顶”的论调。从今年以来,由于打破了这种保守思想,水利建设便汹涌澎湃地开展起来了。
在占全区一半以上的干旱山区,回汉族农民披星戴月,穿山凿壁,跨沟越岭,大干特干,已经使五十三万多亩旱地变成了水地。中宁县人民经过了两个月的苦战,修成了能灌溉十万亩地的“跃进渠”。
在黄河两岸的银川平原上,过去当黄河枯水时期,农田常常保证不了灌溉;今年回汉族农民创造性的在黄河上修筑了一道“潜力滚水坝”,即是遇到黄河最枯水时,也能保证农田适时适量的灌溉。
目前,宁夏地区除了积极准备兴修即将开工的青铜峡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外,在干旱山区主要是引水上山,同时结合水土保持综合利用开发境内的黄河支流——葫芦河、泾河、清水河等。兴修二十多个大、中型水库、水坝,形成山区渠库相连的灌溉网,彻底改变山区干旱面貌。平原上除了继续兴修排灌系统外,还要在中卫县兴修一个电力扬水灌溉工程,加速腾格里沙漠的绿化工作。现在这些工程很多已经动工。 (马玉平)


第2版()
专栏:

石门发现栓皮栎
最近,在湖南石门县的子良、太平、河口、文化等乡,发现了大批的栓皮栎。据县林业局初步调查,生长面积有五万七千二百二十多亩,其中栓皮栎纯林有一千八百九十多亩,目前可以采伐的有一十二万三千多株,最大的有八尺多围口。
(覃恢黄)


第2版()
专栏:

林粮混作能加速杉木成长
肖明
杉木是相当好的建筑用材。它身高、体圆、上下通直,材质坚固而量轻,防腐防虫性能很强,连侵犯木材的恶敌白蚁在杉木面前也无能为力。贵州省清水江流域所产杉木,身更高,耐腐性更强,成为木材市场上著有盛名的苗岭杉。
过去杉木最快的成材期是十八年,一般的是三十年左右,慢的也有六十年的。在木材行话里称十八杉、三十杉、六十杉就是以生长多少年区分的。六十杉多是在高山深谷中自生自长的。十八杉必须有人工抚育,促进其生长才行。而林粮混作正是促进杉木成长的一种好方法。据锦屏县三江镇调查,同时栽的杉木,混作地上栽的已长到三尺高,挖坑栽的还不足一尺。锦屏县最近在一百三十个农业社里,发现了许多盖过十八杉的十杉、十三杉、十五杉等。而这些十杉、十三杉等又都是生长在林粮混作土地上。
目前锦屏县正掀起群众性的破除十八杉的迷信,变十八杉为十杉、十一杉的运动,给国家供应更多的建筑木材。
约在二百年前,剑河、台江一带苗族人民就开始了林粮混作。混作的方法是在整地栽苗以后,在树苗的空隙中播种玉米、豆类或薯类作物。以后又发展成在杉木空隙中栽种油桐油茶等经济林木。根据一般情况,粮食作物可收三年;到第四年,油桐或油茶开始收桐子或油茶籽,约可收五、六年,这时杉木已挺身高耸,即废弃桐茶树,到第十八年杉树成林。现在有些地区正研究在桐茶籽收入停止后,种植耐阴作物,使土地年年有收益。
这种林粮混作的好处有三:一、幼林抚育与粮食中耕锄草相结合,节省劳动力;二、给粮食作物施肥对林木有好处,能促进林木迅速成长;三、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并使农民的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相结合,既助长了林木,又收入了粮食。
如果我国所有产杉木地区,都能把杉木成材期缩短到十年以内,那么我国用材木的供应情况,一定能在短期内起很大变化。苗族和侗族人民的这项宝贵经验,今年在贵州省得到大力推广,全省目前约有一千万亩林粮混作地。铜仁专区今夏准备垦复三百万亩野生林,混种薯粪作物,既能增加粮食收入,又能促进野生林的成长。


第2版()
专栏:

半月农情
“夏至”(6月22日)——“小暑”(7月7日)
在“小暑”以前,各地的棉花除了少数三类苗以外,已陆续开花。各棉区在麦收以后普遍加强了棉田管理。湖北省的棉田已全部锄草二到三次;中耕一到二次;一般追肥一次,部分追肥二次;普遍治虫二到三次,40%棉田已防治三次以上。河南、江苏、河北、山西等省的绝大多数棉区,也在这个时期里突出地抓了这项生产。
一类棉田随着田间管理的加强而增多了。据湖北、江苏、山东6月中、下旬检查,一类苗和二类苗的棉田占棉田总面积的80%到90%。河南安阳、汤阴等县到6月底,一类棉田已有果枝七——十二个,着蕾十四——二十个,生长茁壮,现蕾提早。
花生、大豆、胡麻、芝麻等油料作物在这半个月里仍处在紧张的田间管理阶段。各地早播的花生已进入盛花期,晚播的也开始现花。从部分地区情况看,今年花生的开花期较往年略早。山东、河北等省的花生产区农业社,都在进行花生田的中耕、追肥。
各地大豆一般生长茁壮,春播的已经开花。吉林等省的少数地区发现大豆蚜虫,但不严重。
内蒙古、甘肃等地农业社,在这个期间继续加强对胡麻的田间管理。各产区早种的水地胡麻已开花。
在这半个月里,一些季节较晚地区的冬麦也陆续成熟了。新疆、甘肃、辽宁等省区都开始收获冬麦。这些地区今年的冬麦也是普遍丰收。新疆一些地区冬麦的单位产量比去年提高了30%—40%。辽宁南部的冬麦,今年虽然受到较重的干旱,但是收成一般不错,一些生产单位出现平均每市亩产麦四、五百斤的纪录。
为了增加复种指数,这些冬麦区都抓紧在收麦以后抢种上各种晚秋作物。新疆早收的麦田已播种了玉米,辽宁正在麦田里播种蔬菜、早熟玉米和作种用的马铃薯等。
北部地区的春麦已大部抽穗、灌浆,部分接近成熟,丰收在望。内蒙古托克托县从九万三千多亩春麦目前生长情况估计,今年总产量和单位产量都会出现空前纪录。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九十二万亩春麦,预计一般田亩产量可到三百五十斤,丰产田可到六百斤以上。就要开始收割的辽宁辽河两岸的春麦,今年的收成也优于去年。
部分春麦区在6月中、下旬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害、虫害。这些地区都及时地开展了扑灭病虫害的战斗。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春麦锈病,在普遍喷射药剂以后,已经控制住病情的发展。


第2版()
专栏:

把能养鱼的水面都利用起来
今年淡水放养面积可达三千万亩,比去年翻一番,比1952年增加五倍多。放养品种比过去增多,放养质量也有所提高。目前各地正采取一切办法,力争淡水鱼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一倍以上,达到二百五十万吨,其中养鱼产量超过去年的三倍多,达到二百万吨左右。
今春国家提出了依靠群众,以养殖为主的水产生产方针后,群众性的淡水养鱼事业就广泛地开展起来。各地放养水面几倍、几十倍地增加,有些地区将一切可以养鱼的水面——河荡、湖泊、池塘、水库等尽量利用起来。湖北省今年的放养面积计划由去年的二百七十万亩突增到八百万亩;河北省安新县领导机关号召农民大胆创造,鏖战三十天,全部消灭白点坑,已放养了一万六千余亩,比去年扩大了四十四倍,目前还在继续开拓放养水面。今年许多地区还从小面积养鱼发展到大面积放养。各地普遍地开展以乡为单位组织几个农业社的联合大放养。江苏金坛县组织了全县三十万亩的联合放养。
今年各地群众打破了生产到顶的保守思想后,生产指标一再跃进。到目前全国已有无锡、南昌、沁阳等四十八个县市提出要成为产鱼千斤县、市(即塘鱼亩产一千斤),河北省安新县提出要成为双千斤县。
淡水养鱼是一项投资少、收效快、收益大的事业,它的发展前途很大。据估算,目前我国淡水可养水面达一亿亩。如利用八千万亩水面养鱼,按每亩平均产鱼四百斤计算,每年共可产鱼一千六百万吨,因此,水产部正在大力推广淡水养殖事业,争取1962年基本利用全部可养水面。


第2版()
专栏:

海水变成了“聚宝盆”
我国水产部门在以养为主发展水产事业的思想战胜了保守的以捕捞为主的思想后,海水养殖正在迅速发展。
从水产部获悉,今年海水养殖面积已比去年的九十四万亩扩大了一倍左右,估计产量有三十五万吨,比去年的产量增加近三倍。
今年水产部门打破了过去的迷信思想和清规戒律,大胆地把生长在南方的贝类移到北方沿海养殖,北方的海带、海参、鲍鱼等移到南方养殖。过去仅能在广东养殖的贻贝(淡菜)现在遍及全国沿海。因此,沿海渔民都热爱海水,称它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
我国目前人工养殖的主要是蛏蚶、蛤、牡蛎和各种鱼虾、海藻,为了扩大养殖品种,今年水产部又新建了十几个国营养殖场,试验养殖经济价值较大、营养丰富的海蔘、珍珠贝、海马、海兔、紫菜等珍贵品种,为今后大规模发展养殖做准备。
在生产大跃进高潮中,沿海各省为了很好地利用海水生产财富,正在进行海水资源调查和制定养殖规划。各地发展海水养殖的劲头很大,厦门市提出了到1962年要做到“贻贝遍洋、牡蛎满海、鱼虾满塘、浅海藻林化”。
我国沿海有优越的养殖条件:一万二千公里长的海岸线,有一千五百万亩适于养殖的海面,而利用的只有十分之一。能养殖的品种也有一百多种。这些海产都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副食品,许多东西还是工业、医药制造业的贵重原料。


第2版()
专栏:

海带丰收
沿海各省收获海带基本结束。今年我国人工养殖海带丰收,比去年增产了三倍。
今年是我国大面积人工养殖海带的第一年,从北到南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七个省养殖海带的一百多处大都丰收,总产量达到了四万吨以上。亩产一般在四吨到八吨之间,最高的亩产达十二吨。过去人们认为根本不能生长海带的福建、广东等高水温地区,也得到了很好的收成。福建今年密植的海带亩产量高达八吨。
过去有些人认为养殖海带的技术复杂,群众难以掌握,大规模发展有困难。今年沿海四十多个渔(农)业合作社养殖的海带,产量也不亚于国营养殖场。群众不仅很快掌握了养殖技术,有些合作社还创造了土养殖方法,充分利用代用品降低成本。福建省长乐县长山乡群众用葫芦、坛子代替竹筏,用当地出产的油草、稻草代替棕绳,使成本比国营养殖场降低了一半。


第2版()
专栏:

海南岛养非洲鲫鱼
去年中国渔业代表团从越南民主共和国带回一批非洲鲫鱼,广东海南行署水产局鱼苗场试养了六尾。现在已繁殖到几万尾。
这是一种热带鱼类。它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能在池塘产卵,能生活在淡水和海水
(盐度千分之三十至四十度)中,抵抗力强,是杂食鱼类,饲养管理也很方便,这是海南岛热带最理想的一种饲养鱼类。目前在海南岛鲢、鳙、鲩、鲤等鱼苗缺乏,不能满足群众饲养需要。为此,海南行署水产局将在全区推广繁殖这种鱼,计划到年底实现社社有非洲鲫鱼。
 (云林)


第2版()
专栏:

“神鱼”落网
广东惠来县澳角村前锋渔业生产合作社生产队长黄角元的高产试验船,在6月27日用胶丝浮莲网(流刺网)捕获乌鹅白鹅鱼(或称“乌忌白忌”或“海猪”)四条,共重五百七十多斤。
这种鱼经济价值很高,味美可口,含有丰富油脂,可以提炼高贵的滑机油、飞机用油等。但是,这种鱼在渔民传说中历来认为是“神鱼”。如果一条鱼上了网它们就会集结一大群来把你的船翻沉。因此,渔民们过去一见“神鱼”就避开。偶然捕到,也不敢食。这次前锋社捕到“神鱼”,渔船却安全回航。


第2版()
专栏:

帮助边远地区养鱼
国家以人力和物力帮助东北、西北、西南等边远地区发展养鱼事业。
为了解决有水缺鱼、没有养鱼基础的边远地区的人民吃鱼问题,国家最近先后拿出几百万元给黑龙江、陕西、贵州、山西、云南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这些钱将主要做为这些地区的养鱼基金和建立鱼种场等用。与此同时,国家还从江苏、浙江、广东等省调出六、七十名有经验、有技术的养鱼技工,到上述地区进行养鱼典型示范和传授技术。为了发展养鱼,甘肃、陕西等边远省份也派出农业社社员到养鱼有基础的湖北等省学习养鱼技术。


第2版()
专栏:

社办林场 发展山区
中共湖北省黄梅县委书记 张绍良
黄梅县位于大别山之南麓,长江之北岸,全县共有十个山区乡(占总乡数29%)、二十个丘陵乡(占总乡数36%),山区丘陵区有四百一十九个农业社(占全县总社数48.6%),全县每个劳动力负担不到五亩地,每人平均只有耕地一点六二亩,而大山乡向蔡、大古、望江,每人只有耕地零点八亩左右。光靠发展农业生产来增加社员收入,毕竟是有限的,必须开发山区财富,开展林、牧、特多种经营生产。近年来在林业生产上虽有所发展,但领导不强,没有林业基层组织,不能把林业工作经常化。有些地方虽然有了专业队,平时进行林业生产,在农忙时也抽光了,形成林业无人问。近年来造林虽不少,但成林不多。因而少数山区居民不安心于山区生产,想下平原。
办“三场”,造“五林”
去年,根据中央山区生产座谈会精神,县委对山区生产作了充分讨论,明确了山区工作的方向,及时建立了专职机构,加强了对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林、农、牧、特等多种经营生产的领导。同时,提出了1958年到1962年山区生产规划,并提出1958年要做到“苗(树苗)满园、树满山,多种经营翻一番,粮食争千斤,每人收入一百元”的奋斗目标。这一规划鼓舞了山区干群的干劲,树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山区的信心。
如何领导山区人民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山区生产呢?经过去冬在山区重点向蔡乡摸索,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提倡社社办“三场”(林场、畜牧场、手工业加工场)、造“五林”(用材林、竹林、油林、经济林、果木林),坚持以林业为主,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县委总结了永安乡永安社社办林场的经验,又帮助停前乡五星二社和向蔡乡十月社在专业队基础上试办林场,并及时通过现场会进行参观总结,动员合作社办林场。
自去冬以来,全县社办林场已发展一百六十八个,共抽出长期固定劳动力一千二百二十五人,并发动群众投资九万一千八百元,经营山林面积约十七万五千亩。在以林为主的前提下,实行农林间作,计农林间作面积达三千三百八十亩,林场开荒一千七百五十五亩(利用平坡开荒)。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三场”的优越条件,紧紧抓住去冬今春大搞造林运动,掀起了建设山区高潮。林场在绿化运动中起到了组织核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超额完成了造林任务。全县去冬今春共造林十一万八千多亩,超额完成了上级分配任务的三倍多,相当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造林任务总和的120%强,全县荒山基本消灭。在造林运动中,干群干劲大、热情高。不少林场白天造林,晚上开荒。群众说:党的领导真正强,改善生活真有方,建立五林和三场,今后再不受饥荒。并提出:是山都要打扮,是水都要灌田,是土都要利用,是地都要高产。各乡、各社、各场均制订了自己的远景规划。向蔡乡提出“遍洼皆楠竹,远山用材林,近山果木密,平坡油茶林,社社办林场,牛羊成万群。”过去申请五次一心想搬下山住的向竹轩,现在不想下山了。
社办林场好处很多
根据我们的初步体会:社办林场对发展以林业为主的山区生产有很多好处。
第一,社办林场是依靠群众发展林业生产的良好形式。就经营小块山地来说,它比国营林场更方便。
社林场不要国家拿钱。大部分房屋以旧整新,生产工具由社调剂,生活用具由社员自带,花钱少,办事好。如停前五星三社,只花六元五角钱就办起了一个林场。又如十月社林场实行“自采种、自育苗、自造林、自找枯木、自嫁接”的“五自”办法,不仅解决了缺苗、缺子困难,而且节省了大批资金。
社办林场是在党支部和社管委会直接领导下的生产单位。由社的副主任或支部副书记担任林场场长,遇到问题易于及时解决。
社办林场是与农业社统一经营,在收益分配上贯彻“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原则,这样就使林场生产与社员生活息息相关,经营林场的人的积极性很高。
社办林场是专业性的林业基层组织,有单独生产规划及各种制度,能有计划、有安排的去进行生产,克服过去那种“造林轰一阵,农忙抽光尽,保栽不保活,死活无人问”的现象。
第二,从我县去冬今春造林情况来看,各区、乡、社、场都是按照国家计划,以用材林为主,相应地营造了各种经济林,超额完成了各项造林任务。同时,林场又能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牧业、特产,也能充分利用土地,进行农林间作,解决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矛盾,做到以短养长。我县已办起的一百六十八个林场中,除大深山九个场专门搞林业生产外,其余林场都是包括林业、农业、特产以及畜牧、手工业的混合场。这样,林场就有条件做到自给有余。如永安乡永安社林场在1957年实行林农间作,获得了两丰收,不但营造和培育好四千六百亩松、杉、楠竹,二百一十亩的油茶、油桐和二千三百株梨桃,而且在林行内间作的农作物有米麦、豌豆和洋芋、红苕,收入折粮三万九千多斤,花生、芝麻一万三千斤,做到自给有余。
第三,有了专业林场,进行专业生产,就能做到自采种、自育苗、自栽植。同时由于有了一套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又能保证林业生产质量,提高了林木成活率,加快了绿化速度,改变了过去“造林轰一阵,造后无人问”、“年年栽树,不见成林”的偏向。向蔡乡去冬移栽楠竹的时候,有不少的社都做到有定额有包工有奖励。所以我县去年冬季移栽楠竹成活率几乎达百分之百。去冬今春造林成活率一般达90%左右。目前正在对新造幼林进行中耕施肥工作,这是过去少见的。
第四,有了社办林场,有计划地安排林业生产,有效地解决了林业生产上的许多矛盾:(1)由于林场安排和固定林业所需要劳力,解决了以往农林生产上的劳力矛盾。(2)有了社办林场,各社对山林进行了全面规划,合理地划出了牧场,解决了造林与牲畜放牧的矛盾。如畜牧支援林业生产所需要的肥料,而林业生产又可以支援畜牧所需要的饲料。(3)有了社办林场,有了造林、育林和砍伐的计划,建立与健全了山林管理制度,实行合理采伐,提高了木材利用率,基本制止了滥砍滥伐现象。
第五、社办林场是集中生产,集中生活,便于加强对社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过去训练技术员,没有固定的人,林业技术不易在群众中扎根。现在林场有专职技术员,他们学到新技术后,又传授给林场社员。现在一般的场有五、七、八名技术员,会采种育苗嫁接培育。还有些社办了林业技术夜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