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58-07-11

1958-07-11新闻联播 文字版

向廖世刚学习

第8版()<br/>专栏:<br/><br/> 向廖世刚学习<br/> 江之水<br/> 重庆建设机床厂青年铣工共产党员廖世刚,是大跃进中为人们所注目的许多英雄人物当中的一个。在短短的四十天里,他的规划改了五次,两个月零七天半就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他已经成为青年工人当中一面鲜明的旗帜。<br/> 人们学习他,追赶他,果然就有人把他赶过了,然而一个真正的英雄哪里会甘居下游呢,他又创造了一项技术革新,又把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千六百多倍,于是他又赶到了曾经赶过他的人们的前面去了!他这面旗帜就这样一直在人们面前飘扬着,鼓舞着人们前进。廖世刚真不愧是一个共产党员!<br/> 我在报上读到这些消息的时候,深深地被他这种乘风破浪、奋翼前进的精神所感动,而当我最近读到他病中的消息的时候(6月29日中国青年报)又引起了我更大的激动和深思。我想到,人,真正的人,这是一个多么崇高的字眼!我们该怎样地对待生活才不辜负这最最珍贵的称呼呢?<br/> 不久以前,廖世刚因病住了医院。他在医院里看到医生用手摇钻给病人钻夹骨眼,既费时又费力,病人也痛苦不堪。他就和医生研究试制用电钻来代替,应用起来效果很好。医生又曾破例地请他看了一次给病人作腹部开刀的手术,结果他又提出制造了半机械化的“万能牵开刀”。其实,他自己也刚刚动过手术,但是枕边已经堆满了各种科技书、图纸、零件、练习本……谁相信,他在病中居然提出了二十多项技术改进,并和来探病的工友们研究和实现了十多项合理化建议!真是一个闹技术革命着了迷的人,他有着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啊!<br/> 在生活的激流里,他永远不做一个默默无声的旁观者。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也不管别人的态度如何,他总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本分,到处插上红旗,只要是党指点给他的,他就无所顾虑,以主人翁的态度为真理奋斗。这就是他为什么即使躺在病床上也一点儿不能宁静,搅得医院里也闹起技术革命来的原因了。<br/> 人有病住了医院,不做这些事情是无足怪的,然而廖世刚做了。这只有那些完全抛弃了自私自利的思想,不为个人得失计较的人,才能够做出来。他的行动向人说明了,在他的生活里,只有工作和党的号召才能占据他的心。他的思想纯洁得让人看不到一点杂质,他无时无刻不想把力量贡献给党的事业,他根本无暇去考虑个人的得失,或是为自己的身体担忧。<br/> 由此我联想到,目前有些人还透露出这样的论调,他们认为工作太紧张了,简直没有了个人活动的时间。说这样的话的人,实际上是嫌群众跑得太快,革命形势逼人,一心想“慢慢来”,这是个人主义者的心声。廖世刚在病中还闹技术革命的事迹对具有这种思想的人,是一服对症的良药。<br/> 让我们向廖世刚同志学习吧!

让首都成为诗画之城

第8版()<br/>专栏:读者中来<br/><br/> 让首都成为诗画之城<br/> 前些日子,我有机会随以郭沫若为首的中国文联参观团到张家口专区访问。沿途,我们看到了“万首诗歌写满墙”和到处是壁画的群众创作热潮,它激起了诗人和画家的灵感,大家热情地写诗作画来歌颂人民的劳动创造。郭老亲自带头上街题诗。画家们在创作中更是发挥了集体主义的精神。吴作人、叶浅予、蒋兆和、邵宇、萧淑芳这几位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画家,在短促的时间里创作了大幅的宣传壁画,显示出画家们的跃进作风。<br/> 可是,当我们回到首都以后,从前门车站出来,经过天安门广场、东长安街、王府井等交通要道,不觉如有所失。我们看不到在怀来、涿鹿等地城乡中所见到的那种大幅激动人心、喻意深刻的宣传壁画和意志高昂的劳动赞歌。回想画家们一块儿设计那幅请郭老题作<br/> “叫山献宝,叫水听命,工农业大跃进”的壁画时,大家曾想像着:如果北京天安门两旁也有这样的大幅宣传画,而不只让电影广告、商业广告在那里争取观众,岂不更有意义?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全北京市人民正以无比干劲争取五年内把首都变为现代工业化城市,群众中产生了许许多多动人事迹,需要首都的诗人和画家来描绘。<br/> 最近几天,本市陆续出现了一些中型的壁画。令人兴奋的是,我在王府井南口看到一幅富有民族色彩、宣传总路线的大壁画。这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全体教师合作的,它引起了往来行人很大的注意。我衷心地希望中国文联、北京市文联和有关单位,能够组织首都的诗人、画家一齐动手,把宣传总路线和歌颂首都工农群众干劲的最好诗篇和振奋人心的大幅壁画送上街头,让首都也成为歌颂劳动人民的诗画之城。<br/> (吕珉)

跳出圈外

第8版()<br/>专栏:跃进之歌<br/><br/> 跳出圈外<br/> 天津织染厂工人 万国儒<br/> 一跃进,保全组的活儿不够“吃”了,大伙满身干劲没处施展,就光拿组长老安头撒气。<br/> “我们混身憋的难受,你当组长的看不见吗?跃进,咱们简直是泄劲!”<br/> 其实,任务不够干的,老安头比谁都着急,只不过他是一组之长,硬把火压在心里罢了。<br/> 今天保全组又开“家务会”,这个会开得很糟。因为下月份的任务下来了,一安排有八个工作日没活可干,而且,负责技术革新的霍师傅又把两项新建议提出来。这两项建议都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措施。一项是用机器代替人工锉扁螺丝;一项是“双车锉扁法”。这样一来,下月份的活就更不够干了。经过测算要有十二天敷余工时,就是说,要有十二天大伙得挨“饿”。<br/> 于是,大伙就不再正正经经地讨论计划了,一对一句的刁难起组长来。这个说:“这月份就闲得我骨头节疼,下月还让人呆着?”那个说:“用什么办法制我都行,就是三天不吃饭也可以,可是不给活干,我受不了!”<br/> 大伙正七言八语发牢骚,忽然院外有谁又敲起报捷的锣鼓来了。从跃进以来,这是种新风俗,那个组搞出点什么事迹,都要锣鼓喧天大闹一番,就像得着理似的,把鼓敲得雷响,让人听了心血往上冲。<br/> 可是,这火暴的锣鼓声音,对于保全组说来是扎心的。他们还没有一次敲锣打鼓的在全厂人们面前光彩过,抬着大红牌向党委报捷。因为活不够干,他们都觉着比别的小组矮一头,就连看热闹的勇气也不大了。<br/> 说起保全组活不够干的事来,前两三个月就发生了。<br/> 在此以前,他们干的尽是磨坊驴——听喝的活。比如,人家生产小组机器坏了,找他们来,他们才拿鎯头找扳子去修,又慢又耽搁人家生产。<br/> 跃进后,他们也跃进了,变被动为主动,实行起循环修机法,由等活干变成找活干。可是他们跃进,人家生产小组也没小步跑。生产小组除了本工作上改进外,又想出一个跳出圈外的办法;机器出了毛病,自己动手修理,不再去找保全组,把保全组给甩了。<br/> 这一甩,管修机的就没活可干了,他们找各生产小组去打架,说人家抢走了他们的活。可人家生产小组的理由很充足:自己开机器自己修、又快又拿准。没办法,他们只好把专门修理机器的人调到机件制造这部分来。可是机件制造的任务也并不怎么忙,原来二十来人,专给本厂制造机器零件就不够忙活的,这人一增多,就更显得人多活少了。再加上人们闹革新技术,今天他改进这个,明天他改进那个,三下五除二,离月底差七八天就把任务“吃光”了。<br/> 因为吃不饱,组长老安头曾找过车间主任白永义好多次,可他没想到,主任也正为任务不足急得脑袋胀呢。<br/> 过去,老安头找到主任,主任说:“你们的工作性质不同,你是辅助工序,明白吗?主要是维护机器,修理好不停车,做到这一点就算百分之百完成任务了。至于活不够干,咳,这是好现象,这足以证明你们的工作干得倍棒,活少,就轻松点吧,你们和消防队员一样,呆着是光荣的。”就这样连说带哄,把老安头就哄弄走了。<br/> 这回,老安头跑到主任办公室,见屋子里满喳喳一大屋子人。这是夜里十点多钟,屋里灯光被烟雾染成黄白色,屋子里的人都是找主任增加任务的。声音很嘈乱,好像在打架。<br/> 主任白永义,被人们包围着,哑着嗓子喊:<br/> “昨天你说提高产量20%,今天怎么又多了?”<br/> “这能怨我吗?”听语音,老安头知道那是缝纫组长谢明,“昨天一学习总路线,今天大伙就实行了快速接布法,于是产量又大大地提高了。”<br/> “这不能算数。”主任说,“以后谁要是提高产量必须提前登记。如果谁偷偷干了,到月底活供不上,就要他负停工的全部责任。”<br/> “可我们这是今天提高的呀?”<br/> “那也不行,批不准。下边谁谈?”主任冲着别人喊。<br/> 老安头轮在最后,心里急得直冒烟。好容易挨上了,可主任一见是他,忙把手一摆说:“老伙计,你的问题解决不了!”<br/> “为什么?”老安头按不住火了。<br/> “不是说过几次了吗?你们组的工作性质不同。”<br/> “又来这一套!”老安头吼着,<br/> “今儿说定了,要再不给我们解决问题,我这个组长不干了!”<br/> “可是,这有什么办法?”主任咂着牙花子,“你说怎么好?”<br/> “我们也要跳出圈外!”老安头把还未成熟的想法,脱口说出来,“现在不跳出圈外不行,你看,生产小组硬抢走我们保全的活,这不是跳出圈外吗?咱们是染厂,今个染土布、沙发布,这不也跳出圈外了吗?我们保全组也要跳出光制造本厂机件这个圈,对外加工,给别的工厂做机器。”<br/> “什么?”主任大吃一惊,“咱们是染厂,不是铁工厂,制机器?你想到哪去了?”<br/> “现在要打破常规,能干什么就干什么。”<br/> “可是咱们能制造机器吗?”<br/> “怎么不能?”<br/> “人家谁有机器让咱们制造?”<br/> 这句话问得老安头不吱声了。真的,到哪找造机器的主儿啊?<br/> 就这时候,只听院外一阵大乱,有人跑进屋来喊到:<br/> “天大的喜事,不用染料染棉布试制成功了!”这一喊不要紧,人们再顾不得吵什么了,像潮水一样,向车间奔去。<br/> 屋里就剩下老安头自己了。他一把没拽住主任,就一个人生起气来。对于不用染料染布的消息,尽管他是外行,可也明白,这是人家小组又创造了新的奇迹。结合这些,他想到自己的小组,就越发气恼起来:“给他张大字报!”他在气头上,看到桌子上摆着笔墨,抓过纸来,就写开了。<br/> 他本想批评一下主任的保守思想,但写着写着就走题了。他写起小组“吃不饱”的经过来了。越写越多,心里还有点难过,不知又怎么委屈上来,写下六句顺口溜:<br/> 空有冲天劲,没活难上难,<br/> 擂台不敢上,比武没有咱,<br/> 同在大跃进,向谁去诉冤?<br/> 写完之后,他把大字报贴到院里最明显的地方,就回去睡觉了。<br/> 他醒来就又想到他们保全组的事,正想着,见精炼组长赵旺,像阵风似的闯了进来。<br/> “你这老家伙,写了大字报倒没事了。”<br/> “有什么事呀,我们的活全让你们给抢走了,没活可干,只能睡安心觉呗!”<br/> “你这家伙,别光老挖苦人!”赵旺大声说,“你知道我是干什么来了吗?”<br/> “跃进突出,美的,闲着没事蹓吧。”<br/> “你是想错了。我是来告诉你一件大喜事。”“是这样:今个早上一下班,大伙就看见你那张大字报,觉着你提得对。本来吗,你们这么多人,光给厂子制机件,是没法把劲全使出来,也应当找些计划外产品。大伙一讨论,觉着你们组‘饿’得太可怜了,连困劲也没了,分头为你们找路子‘打食’去了。”<br/> “找什么路子?”老安头这时一?碌坐起来。<br/> “你听我说呀,我们下夜班的全部人马一齐出动,个人去个人认识的工厂去打听,你猜这一打听怎么样呀?”<br/> “有没有?”老安头瞪着眼问。<br/> “有。有的是,”赵旺不再故意的使老安头着急了,“很多厂子都在扩建,缺机器,缺零件,正找铁工厂加工找不到碴呢。”<br/> “是真的吗?”<br/> “谁诳你!”<br/> “好了!”老安头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翻下来,连鞋也没顾得蹬,穿着背心就往外跑,可巧,外面也慌慌张张进来一个人,两人正好撞个满怀。<br/> 来人正是车间主任白永义。只见他捂着撞酸了的鼻子喊:“你这老家伙,为什么事先不登记呀?现在你快到厂子看看去吧,乱了营啦,不少厂子的厂长、书记全来啦。厂长要我赶快找你去。听说,他们是向咱们厂求援,做零件做机器。他们的耳朵也不知怎么这样长,怎么知道咱们没活干?可是,咱们究竟有多少敷余工时呢?除了做工厂的零件,能给厂外做多少,都能做什么?……”<br/> 他光顾自己捂鼻盖脸地喊,老安头早跑得没影儿了。

内蒙古随笔

第8版()<br/>专栏:<br/><br/> 内蒙古随笔<br/> 林伯渠<br/> 京包道上<br/> 向晨一觉车中梦,万马奔腾过大同。<br/> 正是草原生意满,人间到处有东风。<br/> 呼和浩特市<br/> 呼和浩特大跃进,远胜归绥新旧城。<br/> 新建筑三百万米,都为工农商学兵。<br/> 布塔旗乡民族联合社<br/> 小型车站亦堪夸,能力七点五千瓦。<br/> 带动加工厂三处,照亮全社九百家。<br/> 包头即景<br/> 黄河之北青山南,包钢融融火烛天。<br/> 五百万吨如反掌,鼎足大冶与鞍山。<br/> 钢铁近讯<br/> 高平炉建大中小,吨量年产百万千。<br/> 莫道超英需十五,看来业已着先鞭。<br/> 经济协作<br/> 正因北斗七星高,为渡银河起鹊桥。<br/> 万事安排当面好,不任盾牌阻前茅。

三伏天从何推算而来?

第8版()<br/>专栏:小常识<br/><br/> 三伏天从何推算而来?<br/> 钟侃<br/> 7月12日,是今年三伏天的开始。在我国各地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大都是在“三伏天”。人们常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br/> “三伏天”究竟是怎样推算来的?在我国农历中,“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以后头一个庚日为“末伏”。所谓庚日,也是我国农历中的一种干支纪日法。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大天干;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地支。把天干地支连接起来,便构成了一个日序。比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这些日序是以六十天为一个周期的,周而复始,没有间断。这种纪日法,自春秋战国时代以来,已在我国使用了。至于干支纪年法,使用年限稍晚一些,相传是后汉时候开始。<br/> 从天文年历中,可以找到农历每年正月初一的日序,然后按序排列,就可以推算出三伏天的起始日期。比如今年农历正月初一的日序是“丙寅”,从而推算到农历五月初七(阳历6月22日)夏至那天的日序恰好是“庚午”,因此第三个庚日(每十天有一个庚日),就是农历五月二十六日(阳历7月12日),这一天的日序是“庚寅”,初伏便从这天开始了。再数到第四个庚日是“庚子”,那就是农历六月初六(阳历7月22日),便叫做“中伏”。继续数到农历六月二十三日(阳历8月8日),这一天是“立秋”节气,日序为“丁巳;因为丁日过后第三天便到庚日,于是农历六月二十六日(阳历8月11日),就是末伏了。<br/> “三伏天”是在我国盛夏时期,它的天气特点,在江南一带,梅雨天气已经消逝,海上吹来了晴热的东南风(夏季风),天气亢旱,有时还遭到台风的侵袭。至于华北一带,往往是在天气炎热之日,雷雨时行,造成了夏雨集中。总的说来,在这一段时间里,根据历史纪录,全国各地日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都是一年中的最高纪录。

哈尔滨机车修理厂工人诗选

第8版()<br/>专栏:<br/><br/> 哈尔滨机车修理厂工人诗选<br/> 考老伴<br/> 王师傅,笑哈哈,<br/> 手拿报纸跑回家,<br/> 见了老伴开口问:<br/> 有件大事知道吗?<br/> 王大娘,更喜欢,<br/> 开口就说总路线。<br/> 王师傅,发了呆,<br/> 你怎么知道这么快?<br/> 哎呀呀,别惊奇,<br/> 我们家属也学习。<br/> (检查科 张福山)<br/> 开天辟地<br/> 干劲冲天,<br/> 钻劲辟地,<br/> 干劲加钻劲,<br/> 开天又辟地!<br/> (机车间 张秀丽)<br/> 小木匠<br/> 我是一个小木匠,<br/> 手握斧头把马上,<br/> 不怕黄河把路拦,<br/> 不怕高山将马挡,<br/> “时间”!咱俩比一比,<br/> 看谁先把苏广铭撵上。<br/> (客车间 王宪曾)<br/> 新徒弟<br/> 车间来个新徒弟,<br/> 跟着工人来学习。<br/> 不怕苦,不怕脏,<br/> 待人和蔼又谦虚。<br/> 人人都夸他是好徒弟,<br/> 他就是市委林书记。<br/> (检查科 张福山)

煤精雕刻

第8版()<br/>专栏:<br/><br/> 煤精雕刻<br/> 时峰<br/> 抚顺露天矿的参观台上,陈列着一些精美别致、乌黑发亮的雕刻。这些雕刻的原料,不是木质也不是任何石头,是用抚顺的一种特产——“煤精”雕刻而成的。<br/> 抚顺煤精雕刻已有五十年的历史了。它是由从前的一位北京木刻老艺人——赵坤升创始的。在旧社会里,赵坤升无法从事自己爱好的木刻艺术,被生活所迫流浪到抚顺作了煤矿工人。他在劳动中发现了“煤精”,经过研究试验,他第一个用煤精作雕刻原料了。从此抚顺有了自己特殊的艺术品——煤精雕刻。<br/> 解放以后,这门艺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扶植下得到了新的发展。现在以号称“煤精王”的王继昌的煤精雕刻技术最佳。几年来,他雕刻了表现1956年的工业生产高潮的一座单胎双匹奔驰的骏马等许多优秀的作品。最近他又雕刻了一个脱下皮鞋、穿上靰鞡准备下乡劳动锻炼的青年干部的动人形象。<br/> 煤精雕刻,美观别致,但是它怕严寒和高温。如果遇到了奇冷和酷热,或用开水烫、烈日晒,都会破裂。要想保存好煤精雕刻,就应该注意避免大冷大热,最好再给它涂上一点香草油。这样就会使煤精雕刻越放得久越发亮好看。(附图片)<br/> 下放以前<br/> (煤精雕刻)<br/> 王继昌作

图片

第8版()<br/>专栏:<br/><br/> 群众:这里有火柴,何必费这事!<br/> 保守者:不!我只相信它,因这是多年的老经验了。<br/> 工人 窦汝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