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1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争上游就是争第一
王朴
全国第一个办“土铁路”的山西盂县人民,最近又提出了新的英雄口号:按人口平均的钢铁产量,明年要压倒英国!
盂县是一个什么样的县呢?它是一个很小的县,全县只有十八万人口。它又是一个很穷的县,全县60%以上是贫瘠的山地,到去年为止,每亩平均产量从来没有超过二百斤;在1956年以前,这个县根本没有现代工业,只有少量的手工业。这样的一个县,竟胆敢提出如此宏伟的规划,把英国等资本主义大国完全不放在眼里,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盂县的人民在争上游争第一。
人越穷,革命的劲头越大。现在,公开说“一穷二白”是“坏事”的人似乎没有了;但是,真正信服和深刻体验到“一穷二白”是“好事”的人,恐怕还不很多。现在,不相信我们最终能够赶上英国的人不多了;但是,怀疑我们能够很快赶上英国的人,却还有人在。对于这些信心不足、目光短浅的人,盂县的人民给他们上了结结实实的争上游的一堂课。
这说明:历史上从来只是务农的“县”,不仅能办轻工业,而且能办重工业;不仅能办少量的工业,而且能办大量的工业。现在认为县不能办工业的人没有了,但是,认为目前县只能办一些简单的加工厂和手工作坊,办重工业一两年还谈不到的人,却不在少数。有的人认为,一个县,即使要办重工业,也不过是几个小小的土炼铁炉,几座小小的十来个瓩的水电站,一两个小小的手工操作的农具修配厂,充其量只能解决县里的一些小问题,成不了“大气候”。对于这些人,盂县人民也给他们上了结结实实的争上游的一堂课。小小的盂县,在短短的一年中,不仅办起了铁厂,而且办起了钢厂;不仅流出了铁水、钢水,而且要使按人口平均的钢铁产量压倒英国;不仅办起了农具修配制造厂,而且要把它发展到制造动力机械和工作母机,来装备自己的乡工业、社工业。看看这些事实,谁还敢小觑县工业!谁敢说县工业不能争上游争第一?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五亿革命的农民,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要支柱。我国的农民,不但是粮食和轻工业原料的提供者,不仅是工业品的巨大市场,而且是一支发展重工业的生力军。在没有工业基础、没有工人阶级的县里平地大办起工业来,这靠的是谁呢?靠的就是农民。县办工业,实质上就是农民办工业。据冶金工业部的材料,今年全国将要建设起一万三千多座小型的和中型的炼铁高炉,它们每年总的生产能力为两千多万吨,等于目前鞍山炼铁厂生产能力的四倍到五倍;今年全国将要建设起二百多座炼钢转炉,它们每年总的生产能力为一千多万吨,等于目前鞍钢炼钢厂生产能力的两倍到三倍。这些中、小型的高炉和转炉,主要就是靠农民办的。可是,现在还有相当多的人对农民在我国现实工业化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估计不足,特别是对农民在发展重工业中的作用估计不足。前面所说的那些不相信我们能很快赶上英国的人,不相信县里能够大办重工业的人,他们的“软骨病”的病源即在于此。盂县人民的英雄气概对我们的最大的启发,也在于此。
我们必须充分估计五亿农民的力量,必须充分发动五亿农民的力量。把五亿农民组织起来办工业,我们就可以把我国的工业以世人所想像不到的最高的速度推向前进。
所有的县都应当像盂县一样争上游,争第一!


第3版()
专栏:

利用整体移动金属支架采煤
大通矿革新采煤技术
采煤工作面全部不用坑木支柱,简化了操作程序,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木材,避免了事故
本报讯 记者汤天真报道:煤矿工业生产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整体移动金属支架水平分层采煤法,在淮南大通煤矿研究试验成功。这一采煤方法的基本特点是:经济、安全和操作程序简单。这个矿南五槽采煤场初步试用这一方法,采煤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就由原来一昼夜产煤一百二十二吨增加到五百八十八吨;每工每天的生产效率,也由原来的三点四四二吨提高到十点一四吨;坑木千吨消耗率由原来的二十四立方公尺下降到一点六立方公尺;每吨煤的生产成本也由原来的两元七、八角降到八角。这种方法还可以保证安全生产。
这一方法对多快好省地发展煤矿工业有重大的意义。大通煤矿全部推行这一方法以后,今年在比去年增产七万吨煤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生产人员七百五十四人,占全矿现有工人总数的37%;全年的坑木消耗可比去年减少45%,共节省坑木九千九百零四立方公尺;工资和坑木的成本费用可以节省一百七十二万元,相当于去年工资和坑木成本费用的46.7%。仅是提高煤的回采率(由原来的84.8%提高到92%),一年就可以多为国家增产四万七千多吨煤。
整体移动金属支架是用普通的钢材做成的,安装在采煤工作面上代替坑木支柱作掩护。支架的背面做成滑板形式,上面安装一层铁板;滑板的前面用铁架子支撑,最上部做成近似半圆形,以便上部同假顶接触处容易滑行;架子下面做成雪撬模样,受力均匀,移动方便。整个架子是由一些小部件组合而成,便于井下搬、拆和安装。它的构造很简单,可以根据不同的煤层和地质情况设计。制造成本低,使用率却很高。如在一般小煤窑使用,架子用坚硬的木料就可以,成本费更低。
大通煤矿采用整体移动金属支架采煤,根本改变了采煤工作面的生产面貌。以前,每采一段煤,工人就要在采煤工作面打起许多支柱,这段煤采完以后,又把柱子一根根回收出来。不小心还会发生垮工作面事故。现在,采煤工作面完全不用坑木支柱,取消了支柱和回柱等笨重的体力劳动和繁杂的工作程序。每采完一段煤,只要在外面用牵引设备一拉,金属支架就向前移动,继续为新的采煤工作面做掩护。由于金属支架的抗压力大,可以严密地控制着顶板、底板,而且把已采空的地方同采煤工作面绝然隔开,避免了顶板垮落和矸石外窜的危险。工人站在金属支架内采煤非常安全。
过去采煤工作面消耗的坑木,占全部坑木消耗量的70%以上,现在采用整体移动金属支架,使每千吨煤的坑木消耗量大大降低。过去一昼夜三班工人的纯采煤时间只有六个半小时,其余十七个多小时都用在打支柱、回收支柱和下底梁等复杂的工作上;现在,工人可以全力投入采煤工作了。由于采煤时间增加,采煤效率最少提高两倍多。金属支架使外窜矸石不能混到煤里,因而也大大提高了采煤质量。
目前,大通煤矿的职工正在继续研究改进这一采煤方法。他们要把死的支架改制成自由伸缩的活动支架,使支架可以根据煤层的宽窄和高低而变化自如。现在要移动支架,还是用“神仙葫芦”在外面牵引,他们准备在支架里安装牵引设备;安装成功以后,采煤工只要在支架内按动一下电钮,它就可以自动地向前移动。职工们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继续不断地研究改进,它就能够使采煤工作面的生产全部机械化和自动化。
整体移动金属支架水平分层采煤法,是这个矿的党委书记刘立勋同志通过搞试验田同职工一起研究创造的。


第3版()
专栏:

鹏程万里 直上云霄
请看盂县人民大办重工业的壮志
钢铁产量按人口平均明年压倒英国
本报讯 记者张超报道:山西盂县人民在经过四个月的苦战,办起近八百个厂矿以后,现在又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按人口平均的钢铁产量,明年要压倒英国!
盂县是个贫穷的山区,1956年的时候,只有四十几个农业社在农闲的时候搞些手工业。全县仅有的一个生产焖铁的手工业合作社,因为赔本,经常停工。农民的犁、耙坏了,都要到外地去修。今年,盂县人民奋勇苦战,大办工业。他们白手起家建成了三座中小型高炉;苦战三昼夜建成了一座转炉;一个钱没花,开采了二十三处铜矿;用八千元办起了一座月产十多吨产品的火药厂;5月底试制成功土水泥,现在全县已经建起了一百多个土水泥厂。总计前后一百多天,全县一共建成了新厂矿七百九十三个,还修成了全国第一条土铁路。原来只能生产焖铁的铁业社,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十一台车床的动力机械修造厂。土专家和几百个农民配合组成的查矿队,在穷山里查出了铁、铜、石棉等五十多种矿藏。仅仅煤的藏量,已查明有四十多亿吨,铁的藏量已查明一千多万吨。
盂县人民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们办工业的劲头越来越高。最近,中共盂县县委根据群众的要求和资源条件,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规划:明年生产十万吨铁,每人平均一千一百一十斤;生产六万五千吨钢,每人平均七百二十斤。到1962年,铁产量达到二十万吨,每人平均二千多斤;钢产量达到十三万吨,每人平均一千四百多斤。除了钢铁之外,其他工业品的产量也要有巨大的增长。例如,到1962年,煤产量将达到一千万吨,赶上目前全国最大的开滦或抚顺煤矿的水平。
为了实现这个规划,中共盂县县委计划到年底再建十一座小高炉,连同今年上半年已建成的三座高炉,今年全县的炼铁能力将达到十万吨左右。以后逐年增建,到1962年,全县将拥有三十座中小型高炉,年产二十万吨铁完全没有问题。
在机械工业方面,他们将在现有工厂的基础上扩建起两个机械厂,一个生产小型的工作母机和农业水利机械,一个生产和修配小型的工业设备。他们还准备在明年内给每个乡都装备两台机床,使乡能够独立解决当地的农具修配和部分新式农具的制造任务。
在电力工业方面,盂县将在今年10月修成一条七十里长的高压输电线,把太原电力网的电力输送过来。同时,他们要在明年内建成七座小水电站和十一座小火电站,做到乡乡有电力。
这个规划实现以后,盂县将成为一个重工业的基点,盂县县城将变成一个中型的重工业城市。


第3版()
专栏:

盂县新民歌
干劲十足冲破天
一脚踢倒五台山
轻重工业大发展
保证建厂两千三
高炉浓烟冲云间
炼焦火焰红满天
钢花怒放盂县山
铁水奔流汇成川
铁轨载车绕地转
农民探宝遍山颠
不是鞍山和太原
原是晋东一小县
敢想敢干就能干
炼钢炼铁也不难
盂县人民举红旗
乘风破浪要争先
蓄住天上水
挖出地下泉
干劲加钻劲
智慧加勇敢
足踏黄河水倒流
搬倒泰山做枕头
大家拧成一股劲
不达目的誓不休


第3版()
专栏:

解放前民歌
山里姑娘下了川,
川里姑娘不上山,
如要不把光棍当,
卷起铺盖到太原。
阎王鼻子寨沟崖,
走过一回再不来,
大凶堑去割柴,
老婆在家做白鞋。


第3版()
专栏:

浙江发现世界少有的大铜矿
据浙江日报讯 一座大铜矿,最近在浙江某地发现。这座铜矿是浙江省第六地质队在总路线的鼓舞下鼓足革命干劲找到的。
这座铜矿,矿体长达三千公尺,矿区的远景储量很大,是世界罕见的大铜矿,根据现有资料,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铜矿。英美地质学者所谓“中国是一个贫铜国家”的谬论由此已彻底破产。
这座铜矿的含铜品位很高。经取样试验分析,含铜品位平均在1%以上。按工业要求含铜品位平均在0.5%即有开采价值。
铜是国家工业建设急需的矿物原料,在机械、电力工业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制造工作母机、发电机等,都离不了铜,这座铜矿的发现对我国工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3版()
专栏:

手工制造的精密天平
武汉市第一钟表仪器修理社社员陈钧梁,长期以来想学会制造一等分析天平。
他修理天平只不过三年,社里只有一部破车床。他得到党组织的支持,利用这些并不优越的条件,大胆地干起来了。半个月来,他终于做成了一等分析天平。
这个一等分析天平感应量是万分之一克,把一根短的头发或短细棉纱头放在天平盘上,也可以使指针敏感地颤动起来,告诉人们它们有多重。经国家鉴验,天平的质量已赶上上海产品。


第3版()
专栏:

三十层的象牙球
打破历史纪录的三十层象牙球,最近在广州市第一象牙雕刻生产社雕制成功。
这个象牙球比1952年获得国际巴拿马赛会荣誉奖的广州象牙球还多五层。它的直径有十七公分,球面雕满百花齐放的示意图,球内雕通三十层,其中有十六层都刻上精致的花纹图案。球下用一条六十三公分长的牙球柱支持,球柱下端是一座八角亭。


第3版()
专栏:

摔不破的玻璃杯
小孩子喝水的时候,妈妈们最不愿意让他们用玻璃杯子,因为玻璃杯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最近上海市干成玻璃厂试制成功了一种摔不碎的玻璃杯。这种杯子比一般玻璃杯稍厚一些,在一公尺高的地方摔下去不会破。这种杯子不久就可上市,大约七角多钱就可买一个。
另外,上海中华搪瓷厂也试制成功了一种不怕摔的搪瓷盘子。


第3版()
专栏:

香伏酿的美酒
烟台酿酒厂职工最近用野生植物——香伏酿酒成功。他们计划在今年下半年酿造六十五度的香伏酒四十七万斤,可为国家节约粮食一百多万斤。
香伏草生长在山上、地埂及其他杂草丛中。它的根部,生有含大量淀粉的许多疙瘩,这种淀粉的出酒率高达45%。用香伏草制出的酒,色透明,酒味甘美略带香味,十分可口。由于香伏是一种药材,用它制出的酒还有健胃畅心的功效。
烟台酒厂在用香伏制酒的同时,还蒸馏出0.5%的香伏油,用它可以制造高级香料。


第3版()
专栏:

用铝线代替铜线
五三厂技术人员和老工人在电机上试验成功
据新华社9日讯 五三工厂技术人员与老工人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鼓舞下,实现了在电机上用铝线代替铜线的办法,并且创造出用一般车床能够车出细细的铝线。
在试制中,铝线的来源是碰到的头一个大的难题。但是这个难题,被二车间的老工人李云超大胆革新和敢想敢干的独创精神解决了。他根据自己过去车铅丝的原理和多年的实际经验,在技术员韩长荣的帮助下,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克服了种种困难,只用一台普通车床、一把普通带有弧形钻孔的车刀,就把铝线车了出来。经过技术鉴定,用车床车铝线完全合乎质量要求。
在铝线代替铜线试制中碰到的第二个难题,是铝线的表面氧化和绝缘。一般铜线表面涂绝缘漆,只要涂六次便妥。但铝线涂漆的次数比铜还多,表面仍不能绝缘。他们经过五十多次的试验,铝线便完全绝缘了。
铝线代替铜线的试验成功,不仅可以给国家节约大量的铜,每台铝线电机可比铜线电机的使用寿命多三十年到四十年,成本也可以大大降低。


第3版()
专栏:

煤炭工业革新技术的一面红旗
本报记者 汤天真
向来人们就认为:“要想出煤炭,就要坑木换”。可是,淮南大通煤矿职工在党委书记刘立勋同志的倡议下,集体研究成功的整体移动金属支架水平分层采煤法,却冲破了这种陈规,创造了采煤工作面不用坑木支柱的奇迹。
共同的愿望
过去,大通煤矿的采煤工作面,80%以上都采用打柱子的竹笆假顶采煤法。采煤时,需要许多坑木支柱做掩护。今年2月份,这个老矿每采一千吨煤平均就要消耗三十一立方公尺的坑木,合两千二百多元。而且,这种采煤方法不安全,操作程序复杂,生产效率低。但是,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种“不能改变”的、“定了型”的采煤方法。那时的信条是:“风镐万能,采煤方法定型,坑木大减不行”。
生产大跃进的形势,使这一采煤方法的缺点暴露得更突出了。如何在安全的条件下,减少坑木消耗,多快好省地实现生产大跃进,是每个职工都在考虑的问题。3月底有一天下班以后,这个矿的党委书记刘立勋同志参加了采煤四队工人们的讨论会。老工人郭志昌说:“我们这里用打柱子的竹笆假顶采煤法,简直是拿坑木往里填,怎么能大跃进呢?”工人们纷纷提出:我们五槽的煤只有米把宽,可以用不打柱子、不下底梁的方法,人站在峒子口采煤,这样既省劲,又省木料。
不用坑木支柱采煤,这个大胆的念头把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吓住了。他们说:过去试验过,结果失败了,再试验也是枉然。可是,矿党委认为:既然工人都想这样做,就可能有一定的道理;即使试验失败了,也要把失败的原因找出来。
这时候,全国各地正开始轰轰烈烈地搞试验田。中共大通矿党委便组织了二十一名干部,在采煤四队搞起了试验田。他们既是想通过参加生产来更好地领导生产,也是想把这个队的工人提出的采煤办法进行试验和鉴定。
开始试验的时候,由于技术上掌握不住,连续几班都因为窜矸石而失败了。矿党委一再支持采煤四队的工人继续试验,帮助他们寻找矸石外窜的原因。搞试验田的干部一面和工人一起在现场劳动中进行观察,一面召开座谈会和个别交谈,发动工人进行分析研究。他们从多次失败的教训中,终于发现了矸石外窜的关键,采取了许多措施,制止了矸石外窜的现象。
窜矸石的现象是初步制止住了,坑木消耗也显著降低,但是生产不安全的威胁还没有消除。对工人生命负责的责任感,促使大家不停地设法解决这一问题。
经过一个时期的现场劳动和实际学习,党委书记刘立勋同志已经摸到了煤矿生产的一些规律,学到了一些生产知识。他从几次矸石外窜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中,产生了这样一种念头——做一个钢铁支架,抗住顶板和矸石,工人生产起来不就安全了吗?这种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想法,看来是朴素而简单,然而它却为煤炭工业的一项重大的技术改革勾画了一个雏形。
集体的创造
刘立勋把他的想法同很多工人进行了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做一个钢铁支架是防止矸石外冲和顶板塌落的好办法。工人们对这个钢铁支架的做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可是,令人忧虑的是:这个支架能不能向前移动?根据一般人的见解,支架在坑道里被矸石压住是拖不动的。但是,刘立勋经过反复地在现场观察和研究,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他从几次矸石外窜的情况中发现,矸石外窜时有巨大的冲力,借着这种冲力,再用牵引设备一拖,钢铁支架是可以向前移动的。这道理,很快就被工人接受了。说干就干,采煤四队的工人立即开始了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职工们又打破了许多陈规戒律,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呈报审批手续,充分发挥了矿上各部门协作的力量。职工们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快地使设想变成了现实。一个星期,试验就成功了。机电科科长王洪昌跑到井下去好几次,详细地观察了采煤工作面的情况,对金属支架的造形和结构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采煤二区技术员梁保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画好了金属支架的设计图。机电工人暂时停下了其他不紧要的工作,在一天多的时间内就把金属支架作好。金属支架一做好,四队工人就在采煤工作面安装起来。淮南矿务局驻矿安全监查组组长孙景标一天一夜没睡觉,在井下掌握安装和使用。
果然不错,在试验的头几班,这个金属支架就按着人们的设想向前移动了。消息传出,全矿轰动,工人们都欢欣鼓舞。可是,这时候也有人说:采煤四队采的是窄煤层,顶板、底板好,这个支架在其他地点就不能用了。采煤四队的工人便决定到地质条件最复杂、顶板底板最坏、煤层较宽的南八槽去进行试验。他们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把金属支架的结构做了一些改进,结果在南八槽煤层也顺利地使用了起来。
这一采煤方法试验成功不久,记者就赶到现场进行了参观。在采煤场子里,已经看不到林立的坑木支柱,只见一个钢铁结构的舱式支架矗立在坑道里。它严密地控制着顶板底板,在采煤工作面上,已经感觉不到顶板垮落和矸石外窜的威胁了。
工人们给这个金属支架起了一个爱称:
“小铁牛”。他们还编了顺口溜来歌颂它。有一首顺口溜道尽了它的好处:
“铁牛”真正好,出力不吃草,
安全有保证,操作程序少,
减轻劳动力,效率大提高,
坑木消耗低,灰分含的少,
这种采煤法,其他比不了。
大通矿职工创造整体移动金属支架水平分层采煤法,是革新技术的一面红旗。这面红旗上不仅书写着煤矿工人解决煤炭生产的一个重大问题——改进采煤工作面支架工作的胜利,还书写着劳动人民思想解放、企业干部向又红又专进军的胜利!


第3版()
专栏:

县委书记
本报记者 张超
中共盂县县委书记张润槐是一个身上带着马达的人。他今年三十九岁了,但还像是朝气勃勃的青年。在县办铁路通车的前夕,我们去访问他,他已经是整整三个昼夜没有睡觉了,但是除了带着血丝的眼睛以外,再看不出有半点倦意。他满头大汗,浑身尘土,一会儿去钉正道轨,一会儿钻到火车底下,检查修整的情况。还没等我们开口,他就笑着说:“我们原先是试试看的,没想到一下试成了!”
张润槐是盂县本地人,从小就喜爱大山。抗日战争时期,他是民兵,成年累月同伙伴们出没在大山里,大山帮助他们挡住敌人的视线,使他们能够巧妙地伏击敌人,他对山的感情更加深厚了。他见到山上长的树也高兴,见到山上的红石头黑石头也喜欢。他觉得盂县特别美。一个社会主义的盂县的图景经常在他的脑海里闪烁着。他和同伴们说:“盂县多好!建设社会主义,要什么有什么。”但是,有的伙伴的看法却和他不一样。他们说:“兔子拉屎还找个有草的地方呢,这穷山挡枪弹还行,建设可不行!”这些泄气的话一点也没有动摇张润槐的心。盂县解放以后,张润槐决心和盂县人民共甘苦,一定要把盂县建设好。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这时候,张润槐已经担任中共盂县县委书记。国家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声音,使他一刻也不能平静。他一有空就骑上牲口,到山里踏看;往家走的时候,总是驮着各色各样奇光异彩的石头回来。
张润槐办起事来总是雷历风行;他看不惯用缓步走路的人。但是,他并不指责别人,而是用自己的革命胆识和实干精神去影响别人。他帮助清城乡铁业社改革沿用千年的落后的焖铁罐子,就是一个例子。这种落后的生产方法,要经过二十八道工序,焖三天才能出铁。焖铁的罐子是用干土做的,用水和干土的时候,工人要赤着脚踩。冬天里,工人的脚常踩得血淋淋的,踩得年数多了,人就会成残废。张润槐想:用这种方法虽然能生产出铁来,可是太伤人了。他每次想到工人们用脚踩泥的情形,就着急地说服手工业社主任发动工人改革旧办法。但是,这位主任觉得多少年来都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从来没听说过有什么别的新办法可以代替,一直没有和工人们研究。于是,张润槐决定亲自下水。他到铁业社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决意打破旧罐子。他把技师和工人找到一起,用他刚学到的土高炉配料方法,帮助工人配了料,用一口旧钢锅和一个大铁筒,支起了一个圆炉,用锅驼机带动鼓风机,马上就炼起来。结果,两小时就出了铁。工人们都敬佩地说:“张书记真了不起。他没焖过铁,反倒创造出了新的焖铁方法。”
今年春天,中央提出了县办工业的号召,盂县县委很快就制定了规划,决定一年内建设二百三十五个厂矿。但是县里没有人懂得怎样办工业,也没有现成的设备、资金、原料和技术力量。大家都觉得这是件神秘莫测、困难重重的事。这时,县委决定派张润槐去挂帅办工业。张润槐一去,办工业不神秘了,困难也好像不见了,仅仅一百多天就建设起了七百八十九个厂矿,而且都是些炼铁、采矿等“重头货”。5月初,榆次地委召开办县工业的经验交流会。张润槐曾在会上说:“办工业没有啥窍门,就是要大胆不怕羞!”我们这次到盂县看见了实际情况,体会到张润槐所说的大胆不怕羞正是他办工业的最宝贵的经验。就拿开铜矿这件事来说吧,省里去年就着手设计、筹划了,但是直到今年3月还没有动工。原来计划要投资十一万元,张润槐对群众说:“要什么资金!我们 先拿镢头去刨起来再说。”群众因为是省里要开的矿,不敢去乱开,张润槐说:开出问题来县委负责。当省里有关部门闻讯赶来的时候,他们已经采出了很多矿石。省里的同志觉得他们开得很好,就和他们一起开采起来。
中央提出:县里要工业化,就要办采煤、炼铁、化肥、发电、机械、炼油等六种工业。其他工业盂县大部分已经建立起来,只有煤炼油厂的建设发生了困难。有些人主张有困难的工业暂时不办,或者让中央和省来帮助办。但是,张润槐一定要办,而且主张马上就办。他说:“求人不如求己。有困难就往上推,上面又往哪里推呢?”别人说:“可是,煤里怎么能提出油来,谁也不知道呀!”张润槐说:“没办法就找办法,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他信心十足地到处访问,写信给过去一起工作过的老战友,派人出去学习,终于打听到了煤炼油的秘诀。于是,他就和县炼焦厂党委书记宋乃粹一起动手研究从土焦炉中提油。开始炼出的油,给识货的人一看,说是焦油,只能铺马路用。张润槐听到这个判断,一点也不泄气。他想:焦油,汽油都是油,能炼出焦油就能炼出汽油来。他发动工人砌了一个大土炉子,把冶炼的温度加高,进行炼制。结果,果然把柴油、汽油都炼出来了。
今年,因为大办工业,大兴水利,水泥的用量特别大。于是,县委决定自己造水泥,并且责成一个农业社先试制。不料,这个农业社的干部说没有安装设备的水泥,要求县委给解决。张润槐听了,生气地说:“这点困难都不能克服,还能革命吗?”他立即找来几个小伙子,在县委会门前挖了两个池子,又运了些制造土水泥的原料来,亲自下手试制。很快,他们就把土水泥试制成功了。很多农业社知道以后,都自己办起了水泥厂。
一年前,盂县还是个贫瘠而冷落的山区。现在已变得满县春色,热闹非凡。我们一踏进盂县郊区城关镇,就看见新建的盂县铁厂和桃园铁厂遥遥相对。桃园铁厂的左边不远,就是最近刚通车的全国第一条县办铁路——盂县铁路。拉着焦炭、木料的火车飞快地奔驰着。我们走过很多乡村,村村都建设着新的工厂和矿山。傍着绿油油的农田的道路上,装运工业原料和各种工业产品的汽车、马车、小手车,成排成行。盂县人民自豪地说:“我们县发展工业的速度,是世界上第一流的!”
盂县县委会和张润槐同志,并不满足现有的成绩。7月初,在县办铁路通车的这一天,县委又开会订出了一个宏伟的规划:按人口计算,钢产量明年压倒英国!
这样的县委书记,人民怎么能不拥护呢?我们在盂县,到处都听到群众在兴奋地谈论着张润槐。人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的张润槐书记理想高,气魄大。我们有这样的县委来领导,真是太幸福啦!”(附图片)
中共盂县县委书记张润槐(左第二人)和工人一起改装火车头。
 本报记者 周树铭摄


第3版()
专栏:

夜幕降临时,盂县石店炼焦厂像一片美丽的火海。
 新华社记者 张瑞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