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乡乡社社都能造化肥
本报评论员
“劳动者最聪明”这条简单的真理,又一次被生动有力的证明了:山西、河南、青海、四川、吉林、山东以及其他很多地方的普通劳动者——普通工人和普通农民,自己制造出了化学肥料。
普通劳动者能够自己制造化学肥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件大事。它不仅为我国农业大跃进开辟了充足的肥源,为农业生产的更大跃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条件,并且从根本上破灭了化肥工业的神秘观点,打开了化学肥料大增产的大门。党中央提出“全党全民办工业”的方针时,有不少人抱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工业是科学,全民办工业,农民也能办工业么!”劳动者自己,由于千百年来的封建统治和奴化教育,对执行党的这个方针也有不少人信心不足,他们说:“咱喝的水还不如人家喝的墨水多,办工业恐怕不行吧。”
劳动者毕竟是劳动者,当他们受到了总路线的教育以后,当他们懂得了“事在人为,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个伟大的动力”的道理以后,很快便抛弃了统治者和帝国主义强加在自己头上的自卑感,以“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的雄伟姿态,顶天立地地站在生活面前了。数不清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建立起来了,数不清的农具修配厂和制造厂建立起来了,成千上万的煤窑、炼铁厂、小型钢厂出现在广大农村和最偏僻的山野。“嘴上没毛”的青年成了根治白蚁的专家,“目不识丁”的农民甚至被认为只会洗衣、作饭、生孩子的“家庭妇女”成了科学院的特约研究员。不久以前还被人们认为“神奇”、“不可理解”的同义语的化学工业如活性染料、化学肥料等等,也被普通的劳动者——工人农民发明和创造出来了。
建设速度的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摆在全国人民面前最重要最主要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又在我国全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占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几年来许多的事实已经在在证明:农业丰收就能促进工业跃进,农业歉收又会影响工业发展。加快农业发展速度依靠什么呢?依靠选用优良品种、深耕密植、防除病虫害和加强田间管理等等。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水和肥。人不吃饭便不能维持生命和健康,庄稼缺水少肥也不能茁壮生长。我国农民从来就非常重视水和肥的。去冬今春掀起的农业大跃进,首先以水利建设和积肥运动为中心开展起来,不是没有道理的。从已经获得的成就看来,我国水利问题的解决不会是太大的困难问题,去冬今春一个水利建设高潮,就扩大了灌溉面积三亿五千多万亩,再来它一、两个,三、两个水利高潮,农田的水利问题也就解决了。但在同样短的时间内能不能根本解决肥料问题,很多人心里就不托底了。的确,我们的积肥运动也收到了极大的效果,去冬今春一个积肥高潮,就积集了各种肥料三千一百亿担。这样的成绩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但是,为了争取我国农业生产的更大发展,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肥料,需要除自然肥料以外的更可靠的肥源。有机肥料和土肥、杂肥,是我国一种很重要的肥料,很重要的肥源,这种肥料的数量在最近几年中虽然增长很快,但是它毕竟是有限度的。只有化学肥料具备着这种优点,它不仅肥效比自然肥料大许多倍,也不像自然肥料那样受着那么多的条件限制,一年到头都能制造都能生产。
党和政府是十分重视建立我国的化学肥料工业的。但是,我国过去的化学肥料工业基础太差,而目前对化肥的需要量又很大,新建的现代化肥工厂不能一下子满足全国农田的需要。怎么办呢?唯一的道路仍然是依靠群众,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大办化肥工业。山西、四川等省很多地方的经验就是这样的,只要把这些经验普遍推广,我国化学肥料的问题也可以而且一定能够短时间内获得解决的。
各地自制化学肥料的成功,是我国农业技术革命中一个十分巨大的成就,它为我国从根本上解决肥料问题开拓了道路,为我国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山西清徐县乡乡社社办化肥厂,肥料问题便根本解决了。他们生产的化肥,一年就可增产一亿五千万斤粮食,够四十万人全年食用。我国共有十六亿九千多万亩耕地,如果都能像清徐县那样增产,共可增产多少亿斤粮食呢?一季作物就能增这么多粮食,那么两季、三季又能增产多少呢?制造化学肥料的原料在我国各地都很丰富,华北、东北和西北各地有大量的盐碱地,出产大量的硝土,只要推广清徐县用硝土制化肥的经验,就能获得大量的化学肥料;我国海岸线很长,沿海各省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只要推广山东用海水造化肥的办法,也能得到极多的化学肥料;其他如泥炭、硫磺、兽骨、草木灰、马粪以及其他许多能够制造化肥的原料,几乎全国到处都有,只要推广青海、四川等省的经验,全国到处就都能制造出大量的化学肥料。
各地自制化学肥料成功的意义,还在于它彻底地打破了对化学肥料工业的神秘观点。没有技术么?现在已经能够自制化肥的地方原来也没有技术,那些已经掌握了制造化肥技术的人,也都是普通的劳动者普通的工人农民。他们的事实已经证明,学会和掌握制造化学肥料的技术并不难,一个普通的农民,只需三、两天甚至几个钟头就可以完全学会了。没有设备、没有资金么?这也用不着什么特殊的设备,只要几个盛水的普通水缸,几口平常作饭的铁锅就行了。清徐县建一个日产六千斤到一万斤化肥的厂子,统共才需要三百元。
到处有原料,处处都能造;技术不神秘,人人都能学;不用添设备,不用多少钱——这就是各地自制化学肥料的先行者们为全国人民创造的经验。推广这些经验,使这些经验变成全国人民的财富,就能使我国的化学肥料大跃进,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肥料问题,就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生产以更高的速度向前猛进。


第3版()
专栏:

依靠群众用土法制优质化肥
清徐县用卤水制化肥年产量每亩地能施一百斤
零陵县制出硫酸铵和白垩铵含氮量超过英国同类肥料
据山西日报讯 清徐县化学工业社的职工,最近创造了一项全国罕有的奇迹——用土办法从卤水中提炼出了氯化钾、氯化镁和氯化钙等几种化学工业的原料,并用这些原料试制成功化学肥料和混合化肥。这种化学肥料经省农业研究所和太原化工原料公司化验鉴定,肥效很高,与用现代科学方法生产出的化肥的效能一样,每斤能顶十七斤人粪或畜粪,能增产二至三斤粮食。
清徐县的碱地很多,硝土到处皆有。若干年来,这个县很多村庄的农民就利用碱地的硝土生产卤水、火硝和土盐。但是从未有人想过从卤水中再提炼别的化肥原料。化学工业社的职工,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启发下,思想大大解放,他们想:“既然卤水能当作肥料上地,里面必定含有化肥的成份,为什么我们不能从这上边打点主意呢?”但是卤水里究竟含有些什么,怎样才能把它提炼出来,他们却不知道。正在这时,凑巧有湖南省供销社的一个采购员到清徐县采购氯化钾、氯化镁等化学工业原料。他们便问采购员:“氯化钾哪里有呢?”那个采购员讲道:“卤水里就可以提炼出来。”这一说使他们受到很大启发,于是便主动地向采购员请教,又四出访问、投师,积极着手进行研究。他们首先拿上原料请太原化工原料公司作化验,肯定了里面含氯化镁88%,同时又得知如果能够提高到96%,就可达到出口标准。这次化验鼓舞了他们的信心,马上又派人到天津新生化工厂进行参观。在那里他们初步学会了提炼办法,学会了制造氯化钙。一个高小文化程度的青年社员张殿文又从有关书籍、杂志上看了些技术资料,这样他们开始了试验,经过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大胆试验,终于试制成功了四种化学原料——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钙和硫酸钾。并利用这些原料又试制成了化学肥料和混合肥料。其中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钙都是由卤水中提炼出来的,硫酸钾是由植物灰中提炼出来的。
这种土制化肥经实地试验效果良好,它比马粪和人粪的效能要高十六倍之多。
这些化肥原料来源很广,投资少,技术设备简单,只需要几口铁锅、几个大瓮或木桶,只要五至八人就能办起一个日产三至五吨土化肥工厂,它所产的化肥造价每斤只需要九分多钱。
中共清徐县委已经作出决定,除一部分山地外,全县乡乡办化肥厂,社社办卤水厂,社厂供原料,乡厂搞加工。县建一个较大的中型化工厂,每乡建一个中型化工厂,社建化肥配制厂,全县共建中型化肥厂十一个、小型化肥配制厂一百二十个。每个中型化肥厂每日可产化肥三吨,再加上小型厂的配制,全县全年可产两万五千吨,全县五十万亩土地平均每亩可施化肥一百斤,按每斤增产粮食三斤计算,共可增产粮食一亿五千万斤,可供四十万人吃一年。这样便可以大大加快农业增产的速度,迅速地改变全县农业生产的落后面貌。
据新湖南报讯 湖南零陵县最近用土办法试制成功化学肥料硫酸铵和白垩铵,受到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的赞扬。
这两种化肥是在中共零陵县委副书记周年政同志亲自领导下,由县委组织部部长陈振国、工交部副部长吴开智、第四中学陈厂谷、零陵师范化学教师杨梅香,以及农业局、第一中学、汽车站等单位共三十余人经过三天的苦战,试制成功的。经过初步化验,含氮量约20%左右,均超过了英国的同类肥料所含氮15.5%的水平。
这两种化学肥料的制造过程并不复杂,主要原料都是烟煤。硫酸铵的制造方法是:把烟煤用锅炉或窑内密封装上导管,导管中间装一冷却设备,加热到一千二百至一千八百度左右,便会从导管内流出氨水,将氨水加上青矾(硫酸錏铁)或石膏(硫酸钙),经过过滤,将水份蒸发后便成为硫酸铵。
白垩铵的制造方法是:在土窑内装上烟煤密封,窑顶装上导管,中间装一水槽作冷却用,导管尾部再装一竹管引至放白垩土(即做碗用的白泥或其他泥也可以,土不宜过湿,亦不宜过干)的地方。窑内烟煤被加热到一千二百至一千八百度左右时,便发出气体,经中间冷却,一部分为煤焦油由管内流出,另一部分氨气则由竹管直通到白垩土,与窑底加热处发出的碳酸气直通烟囱到白垩土处相结合,则成为白垩铵。窑底加热处为了要使其发出碳酸气,在放煤时同时放上几块石灰石一起烧。(如附图)这样便一举几得,在生产白垩铵的同时,还可取煤焦油、焦炭、石灰等副产品。
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同志到衡阳视察工作时,邀请了零陵县的同志来汇报试制情况,大大地赞扬了他们这种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高尚风格,并指出,生产白垩铵的方法,在技术上、设备上比较简单,最适合广大农村大量生产,应立即大力推广。


第3版()
专栏:

四川赶制百万吨化肥
许多工厂机关学校部队居民都卷入土法制化肥运动
新华社讯 四川省普遍掀起土法生产化肥的群众运动。各地争取今年利用当地分散资源,制造土化肥一百万吨,以保证目前大春作物和今冬明春农业生产的需要。
破除迷信,敢想敢作,发扬社会主义独创精神,是这个省在发展化肥工业中的特点。现在,全省利用一切可能造肥的资源,试制成功了五十多种土化肥。万县专区在短短的三四个月内,建成了一千二百多个大小化肥厂,目前已生产出硫酸铵、炭酸氢氨、镁磷肥、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钾和氮磷钾混合肥等化学肥料五千多吨,超过1957年这个专区从外地调进的化肥总量的一倍半。达县专区围绕实现农业丰收的中心,在全区掀起了创造化学肥料的高潮,要求在今年内生产土化肥七万吨。这个专区的中共开江县任市区委以区农业技术站等单位为重点,组成三个试验组,共同研究,互相协作。他们在制造氮磷钾肥时,没有硝水,就自己熬,制造硫酸铵没有动物毛,就用动物的皮肉和骨头来代替,经过十天时间,终于制成了五种化学肥料。宜宾专区兴晏硫磺厂还创造了一种制造硫酸錏的新办法。他们把井下的磺水抽起来,加石灰熬煮,一面取硫磺,一面造硫酸錏,每百斤可得一斤半到两斤半硫酸錏。
除了一些原来生产化肥的工厂和农业部门以外,目前四川省一切有条件的工厂、机关、学校、居民、部队以及商业部门都卷入了制造土化肥的运动。有的专区采用了全民大协作的方法,在自愿的基础上分配生产任务,如烧煤百斤就要生产硫酸铵三斤,产硝必须同时生产硝酸钾等。达县商业局局长带领四个干部,在这个局的食品加工厂里搭了一个灶,利用工厂废物生产化肥,一文钱未花,在两个多钟点内,就做出了硫酸铵。南部县不添人,不添设备,利用现有生产盐灶建立起三百六十九个小化肥厂,其中利用废盐卤制成的钾镁肥田粉,每年产量达两百万斤,用盐灶的煤烟制造的硫酸铵,每年也可生产三十多万斤。宜宾县供销社用杂骨头、废毛发、血粉、碎皮粉等,经过处理也制成了氯化铵、蒸骨粉等。


第3版()
专栏: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硝酸钾 硫酸钾 氯化钾
硝酸钾俗名火硝。纯的硝酸钾是白色结晶体,它是由硝酸根和钾素组成的,含有氮、氧、钾三元素。硝酸钾一般含氮14%左右,含氧化钾45%左右,是一种很好的肥料,也是制花炮(烟火)的原料。
硫酸钾纯净的是白色结晶体,一般工厂产品是灰白色或灰黑色,含有硫、氧、钾三元素,约含钾48%。硫酸钾易溶于水,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是一种好的钾肥,可单独施用,也可以和别的肥料混合用。
氯化钾纯的是白色结晶粉末,一般产品略带黄色,含有钾、氯二元素,一般含钾50%—60%。氯化钾能溶于水,作物能直接吸收,是一种速效化学钾肥。
马铃薯、甜菜、甘薯、烟草等是需钾较多的作物,在土壤钾素不足的情况下,应施硫酸钾,也可以施硝酸钾。氯对烟草有降低烟叶燃烧的性能,对块茎作物有降低淀粉含量的作用,所以,上述作物不宜施用氯化钾。


第3版()
专栏:

土法制化肥 群众经验多
就地取材 多方试验
青海农民用草木灰制化肥
本报讯 青海高原上的农业社纷纷用土办法制造各式各样的化学肥料。西宁市最近已经有四十八个农业社建立了土化肥工场;大通县在最近也可以达到一社一场;湟中、民和和循化、互助两县(自治县)也都在急起直追,争取短期内社社都能自制化肥。
各地在制肥中一面学习外地经验,一面发扬独创精神,就地取材,多方试验。西宁地区制肥的办法是把碱土、草木灰(或马粪灰)用开水过滤。捞出结晶体来掺水熬炼,加少量皮胶水摊和,凝固冷却即成。一百斤碱土和一百斤草木灰可提炼化肥二十到二十二斤,其中含钾素高达30%。大通县的农业社还试用其他六种办法制土化肥都获得成功。 (杨立本)


第3版()
专栏:

用海水提制氯化钾
本报讯 福建晋江县农民利用海水提炼氯化钾肥料已获得成功。
这种肥料经过在早稻田中试用,稻子长得穗大粒多,可以比施其他土杂肥料多增产20%。
晋江县二十一个沿海乡农民历来有提取盐卤的技术和用海土作肥料的习惯。今年春天衙口乡农民在制造颗粒肥料时,因化学肥料缺乏,发生停工待料。乡党委书记庄金树便根据当地资源的条件,又参阅了书上介绍的用盐卤制造钾肥的办法,经过深入钻研和大胆试验,终于从盐卤中提炼出氯化钾。
现在中共晋江县委决定在最近十天内兴建氯化钾肥料厂一千五百个,年产一万五千吨到二万一千吨氯化钾肥料,为秋季作物和明年农业大生产准备更多肥料。 (孙德籼)


第3版()
专栏:

韶关专区推广九种土化肥制造法
据南方日报讯 广东省韶关专署最近召开始兴、南雄等八个县市的土化肥专业会议,评选出九种制造土化肥的方法,并决定立即推广。这九种方法是:用青矾水和土制氨水制成硫酸铵;用青矾和草木灰汁制成硫酸钾;用生盐溶液和草木灰汁制成氯化钾;用老壁泥、生盐水、草木灰汁制成硝泥钾;用磷灰石粉和硫磺制成磷肥;用臭咸鱼、硫酸、生盐等六种材料制成咸鱼肥;用污水、生盐、硫磺、野草制成人造尿;用人尿、熟石膏制成硫酸铵液以及用生石灰、生盐、硫磺制成硫化石灰。
这九种土化肥的肥效都比较好,制法也简单,乐昌县农民去乐昌化工厂学习用土办法制造硫酸钾和氯化钾,两天就学会了。


第3版()
专栏:

江苏·安徽
出现三千斤小麦高产纪录
本报讯 江苏省也出现了小麦亩产三千二百六十三斤零七两的高产纪录。这是句容县西城农业社干部试验田培育成功的。
6月25日,江苏省农业厅副厅长、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小麦专家和中共句容县委负责人组成的考察组,在西城社丈量土地、核实产量后,举行了丰产座谈会。
这块试验田是丘陵地区的稻麦两熟田,面积一点五六亩,共收麦子五千零九十一斤,是社主任孔庆瑞、副主任刘正刚、社会计顾才仁、二十一生产队队长顾正荣等四个人的试验田。去秋做规划时,亩产订的九百斤。当地的小麦亩产通常是百十斤。有人说:这些人真是老虎胆,怎么想得出的?社主任、共产党员孔庆瑞说得好:要大跃进就要有老虎的胆,但做起来又要有姑娘的心。他们不管别人的议论,细致地安排了增产措施,扎扎实实地领着社员们苦干了一个冬春。
五十七岁的社员孔宪明当时就曾说过“想九百斤是在做梦”的话。他是场头保管组员。试验田的麦子单收单打时,他参加扬麦、过秤、负责堆麦。他兴奋地在座谈会上说: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事今天做到了,这下不能再老眼光了。
这一亩多田,六个女社员从早上四点钟开始,割到下午四点,又增加了七个人,割到六点才割完。
这块试验田耕了三遍,深六寸,分层施基肥四百九十担。选用早熟丰产的地方良种“火烧天”,用种量净重三十斤。后期追肥四次,每亩用水粪五十五担,河泥一百七十担,化肥十五斤。锄草、开沟排水、药剂治虫等也都做得早、做得好。结果每亩有一百五十八万穗,穗多、穗齐、穗大,秆子粗壮,大穗有七十多粒,平均每穗四十三点九粒。
小麦专家们帮助二十一队总结了丰产经验。他们认为由于耕得还不够深,肥料还不够足,磷钾肥还嫌少,还有轻微的秆锈病,因此子粒还不够饱满;如果在深耕、施肥、防治病害等方面措施再加码,产量还可大大提高。
本报讯 安徽肥东县是丘陵地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历年来小麦产量不高,去年小麦一般是丰收年,每亩平均也只收一百二十斤,全县最高的一亩达到五百斤。
今年石塘乡同合社小罗生产队,一丘田一亩二分南大“二四一九”小麦,实收三千六百四十八斤亩产三千零四十斤。
这块高产小麦田,是同合社共青团支部书记罗国建,支部委员罗胜瑾,社管委会委员桑朝清,生产队长罗国志共同培植的。土质是当地较好的油白土,前茬是早中稻田。


第3版()
专栏:

粮食收到囤里才算丰收
江西抓紧早稻收割前的管理工作
本报讯 江西省二千四百万亩早稻一类禾和二类禾占90%以上。许多农民说,今年早稻高得盖过人头,密得连青蛙想出来都找不到路。有人更以“投蛋其上,不摇不坠”来形容早稻的茁壮。面对一片丰收景象,绝大部分干部和群众头脑清醒,他们抱定“不打到囤里不算丰收”的决心,有灾救灾,无灾防灾,使丰收更有保证。
南昌专区和九江专区在5月份全力战胜了洪水灾害后,6月份许多地方出现旱象,于是这些地区的人民又紧张动员起来投入抗旱斗争。九江专区的彭泽、瑞昌、湖口等县,每天有七万多人、二万多架水车日夜抗旱,大部分受旱禾苗已经抢救出来。与抗旱的同时,一些未受旱的地区也动员起来做好了防旱准备。吉安专区和赣南行政区部分早稻发生了虫灾,受灾面积达三十万亩以上。这些地区抓紧时机、紧急动员,在几天内就基本消灭了虫灾。遂川县有一万多亩早稻遭到虫灾,全县马上出动了两万多人,逐丘检查,逐丘捕灭,三天内将虫害一扫而光。为了防治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兴国、信丰、南昌等二十几个县已经层层建立了防虫指挥机构,并准备了充足的药械,提出哪里发现有虫就把虫消灭在哪里。上饶专区的乐平、贵溪、波阳等县,最近乡乡社社认真地调查和估算了今年早稻的产量,认为今年早稻是空前大丰收。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这几个县已经动员起来,决定在收割前的二十多天中再搞一个突击运动:全力消灭三类禾,加强田间管理,做好防虫、防旱、防汛、防倒伏的四防工作,以争取更大的丰收。有些县鉴于往年稻子收到禾场里还遭受了风雨雹灾,现在已动手搭盖田间临时防雨棚和临时防雨仓库。


第3版()
专栏:

千山万?遍传丰收喜讯
都安玉米一季顶全年
本报讯 “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广西省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民,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后,全县六十四万多亩早、中玉米呈现出空前大丰收情景。从山区到平原,一片一片的已经黄熟的玉米长得那样诱人。玉米秆高六尺到八尺,有些高达丈余,每株玉米结着一至二个肥胖的玉米穗,每穗长达六寸至一尺,粒粒饱满,在这个县到处可听到农民喜庆丰收的歌声:红旗插遍了千山万?,喜报今年玉米大丰收。
据该县的县、区、乡党委负责干部和农业社的社、队干部及老农组织的检查团深入田间逐块检查估产,全县六十四万多亩早、中玉米平均亩产达三百多斤,其中亩产八百斤以上的有五千四百多亩。预计今年夏收玉米总产量可达到二亿零三百多万斤,比去年同期增产70.17%,这一季玉米就比去年全年的粮食总产量还多2.89%。根据最近几天已收割的四万五千多亩产量较低的早熟玉米验收的结果,单位面积产量由去年的一百七十斤提高到三百十五斤。 (李益芳)


第3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农民科学家秦克己
方家文
农民完全可能成为科学家。谁要是不相信的话,就请看看秦克己的事迹吧!
作米丘林的学生
秦克己是山东省寿张县关门口乡和平农业社的一个二十七岁的青年共产党员,现在担任这个社的青年试验场技术主任。他从1954年开始搞试验。那时当地还是互助组,农民的耕作技术很落后,小麦亩产只有七、八十斤,玉米只产一百二、三十斤。秦克己想,要改变这种生产落后状况,必须采用新技术。可是我只上过一年初中,能行吗?有一次,他看了一本“米丘林的故事”,受到很大启发。他想,米丘林也没有念过大学呀,他做出那样大的贡献。可见只要肯学肯干,人人都能变内行。于是他下定决心学习米丘林,积极钻研新技术。
当他初次向农民宣传推广新技术时,谁也不相信他的话。他就在自家的二亩麦田里做了深耕、良种、施肥等三种对比试验。结果在同等的条件下,深耕七寸亩产四百零七斤,耕五寸亩产三百六十二斤,耕三寸亩产二百九十一斤;碧玛一号小麦良种亩产四百三十九斤,比本地小白麦多产一百四十二斤;施化肥的亩产三百二十五斤,施土肥的亩产二百九十七斤。事实教育了大家,第二年全村73%的麦田采取了新的技术措施,获得了大面积的丰收。
坚定的信心顽强的劳动
1955年成立了高级社,秦克己建议社委会搞几亩试验田,研究间种套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当地从来没有这个习惯,社干社员也怕他糟蹋土地。秦克己说:“什么都是人想出来的,什么都是人干出来的,过去没有过的事现在也能办!”社委会见他这样坚决,就拨给他二亩荒了三年多的场园地。常言道:“能种十年路,不种一年场。”但秦克己并没有灰心,他说:“就是给我二亩荒山也要搞试验。”他以顽强的劳动把荒场变成良田,虚心地学习了河北省一位劳动模范四作三收的经验;又跑到百里以外的梁山县,请教一位有经验的老农,然后在试验田上搞了一亩五种四收的试验。结果产量达到四千多斤。
这一来大家可信服了,第二年(1956年)全社就有三千多亩春地实行了间种套作。这时,社里拨出了十亩试验田和七十亩丰产田,三头牲口,一套农具,还有一百元钱,交给他办青年试验场。今年,试验场的试验田扩大到七十亩,丰产田扩大到一百七十亩。
试验场成了参谋部
几年来,青年试验场成了合作社技术参谋部,秦克己也成了合作社的技术顾问。社里推行的每项新技术,都先在试验田里试验,以后再推广。试验田和丰产田每年的平均产量,都比一般生产队的产量高出近两倍。去年试验田的小麦亩产量最高达到了一千一百九十五斤。全社每年的技术操作规程,都是由青年试验场制订和掌握。几年来,青年试验场仅推广优良品种一项,就培育了玉米、小麦、大豆等优良品种九种,共计一万六千多斤。此外,试验场还培植了多穗、多行玉米,药玉米、西藏红花、苏联绿豆等一百八十多种新品种。几年来,全县合作社的干部差不多都来参观访问过他们的试验场。秦克己由于在生产上创造出卓越的成绩,曾受到党、政府和团组织的多次表扬和嘉奖。
失败就是经验
秦克己对自己的每一项试验都有十足的信心,勇往直前,百折不挠。他前年试验春化小麦,麦苗连节都没拔。有人劝他不要再试了。他说:“不怕,一次失败再试第二次,失败一次就得一次经验。”去年又进行了第二次的试验,经过四十天的苦钻,找到了种子春化处理的正确办法,试验成功了。结果一亩春化小麦比当地冬小麦的一般产量高四十斤。
秦克己想的大胆,干的也大胆。去年他做了两种惊人的尝试,一种是夏播秋收小麦,一种是能割了一茬再长第二茬的小麦。到秋天,这两种小麦都拔了节,抽了穗,只是没结粒。他打算今后继续试验,先找出它为什么不结粒的原因,再进一步研究怎样使它结粒。他对这个试验充满了信心,他想:“在终年炎热没有严冬的地方能种小麦,我们夏天也就能种小麦。”
秦克己的试验活动是多方面的。他在革新工具中也做出了不少贡献。今年他创造了风力水车、手摇抽水机、追肥器、人工降雨器和降雾器等七种新式农具。最近他还创造了能储藏井水和发展多种经济的“万宝水库”。
敢想敢干苦学苦钻
秦克己的大胆试验,是建立在刻苦钻研和扎扎实实学习的基础上的。他非常重视理论学习,他自己拥有农业技术、理论书籍达一千六百多册,其中包括较深的生物学、米丘林、李森科的学说等。这些书最少的他读过一遍,多的已读过六遍。他自己还订了六份报纸和刊物。他不但认真向书本学习,还非常注意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三年来,他到过济宁、泰安、滋阳、临清、阳谷、莘县、范县、梁山、聊城、济南等二十多个县市的农业社和科学部门,学习先进经验,采集优良品种。去年秋天他听说本县刘魁斋社的玉米长得好,就马上跑到那里,绕着那片玉米地转了三圈,从地边看到里,从里看到外,用放大镜详细观察,回来后又认真钻研,并决心在今年使丰产田的玉米达到亩产三千三百斤,另外还搞了二亩双万斤的玉米试验田。有的社员给他编了一段顺口溜:“克己有个迷信病,提起技术不要命,听说哪里生产好,白天黑夜往哪跑”。
由于秦克己的热心活动,现在他们的青年试验场,与全国各地二十多个农业科学研究部门、五十六个农业学校、机关、二十七个农业社、四十多个试验场和一千多个人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几年来,秦克己还用自己劳动的结晶,设置了一个内容相当丰富的研究室。研究室里有各种仪器、书籍、图表,还有一百七十五样种子标本、七十六样作物标本、二百多种害虫标本。秦克己就这样孜孜不倦的学习,成了土生土长的农业专家。


第3版()
专栏:

清徐县制成优质化肥
山西清徐县化学工业社的职工,打破几千年硝土只能生产卤水、火硝和土盐的旧圈子,用硝土制成的卤水提出化学原料,并利用这些原料制成了优等质量的化肥。请大家看看他们的生产工具和场地吧:右图就是这个工业社的设备--两口大锅、一盘石碾,上图就是他们的露天配料工段。这一切都是简单不过的,然而革命的人民却利用它们创造了振奋人心的重大成就! 梁毅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煤烟里取肥田粉
本报讯 四川省三台宾顺制盐厂,利用含硫2.27%的广元县煤碳熬盐,利用烟囱内的煤烟和盐水,炼出了硫酸铵(即肥田粉)。
这一重大发现,对增加我国化肥产量,起到巨大的作用。单从这个盐厂的情况来看,如以每百斤煤碳从煤烟中取硫酸铵四斤计算,全厂每年就可在煤烟里炼出一百三十吨硫酸铵。如果在全县盐厂盐灶中推广,每年就可炼出硫酸铵三百吨左右,以每亩施肥十斤计,就可肥田六万亩。 (陈世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