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我国一年内将建设上万座中小型高炉
产铁能力超过二千万吨
本报讯 在全国范围内正在出现一个史无前例的建设炼铁小高炉的全民运动,二十四个省、市、自治区将在一年内建立起上万个容积从三立方公尺到二百五十五立方公尺的中小型高炉,这批高炉的生产能力将超过二千万吨。
“手无寸铁,一事无成”,我国六亿人口组成的劳动大军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舞下,展开了向地球要钢铁的运动。今年以来,各地已经有几百座新建的小高炉投入生产,取得了经验。现在,河北、安徽、河南、山东都已经决定各建一千多座小高炉,大部分可以在今年建成。连在边远的新疆,偏僻的青海、甘肃,以及从来不出一吨铁的内蒙古,今年也将有几百座小高炉流出火红的铁水。
在冶金工业部今年4月间召开的地方冶金会议上,各地计划今年生产生铁二百多万吨,仅仅一个多月以后,根据最近召开的今年第二次地方冶金会议的统计,由于大批新建的小高炉陆续投入生产,今年地方工业(不包括原属中央的下放企业)有把握生产四百多万吨生铁,十倍于去年的产量。
在加快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同时,大量发展地方中小型高炉,可以使我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很少的投资实现钢铁生产的飞跃发展,赶上英国。这一批总生产能力达二千万吨以上的中小型高炉,相当于容积一千立方公尺的大型高炉四十座。如果单靠建设大型高炉,投资要大好多倍,时间要延长好多年。
小高炉设备简单,建造容易。四川乐山专区强华铁厂以七百元资金利用废旧材料在七天时间内建成一座容积一点八立方公尺的小高炉,年产生铁四百吨。今年四川省计划新建的四百座小高炉,绝大部分将采用当地盛产的天然砂石砌筑炉壳、炉衬,每座容积十五立方公尺的高炉只需一万元左右。这种高炉,炉腹以上部分可以连续使用十年,炉腹和炉缸部分(用耐火砖砌)可以连续使用一年到一年半。新疆今年计划除新建十座有机械设备的小高炉外,还将建造一百座土高炉,这种高炉的建设费用平均每立方公尺容积只需八十元,能炼出合格的铸造生铁。
遍地建设小高炉对于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意义,是无法用数字来表达的。人们指出:同样增加一百万吨生铁,在鞍山和在从来不出一吨生铁的偏远的地区,其经济价值是不能比拟的。因此,这批中小高炉的建设不仅使我国在短时期内以很少投资增加二千万吨生铁,更重要的是:它将根本上改变我国钢铁生产的分布状况,今后不再是只有少数几个基地生产钢铁,全国各省区都将建立起新的钢铁基地,目前已经作出了建立数以百计的炼钢小转炉和一批钢材加工厂的安排,有的已经动手建设。这样,可以依靠当地生产的钢铁,供应农业和其他工业的发展需要,大大促进全国各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加速发展。
遍地建设小高炉,又广泛地利用了我国半数以上的县都有的分散零星的铁矿资源。这些分散的小矿,往往都是品位较高的富矿,可以作为农业社的副业生产,手工开采,因此不需耗费矿山和选矿设备的投资。


第1版()
专栏:

  铁花怒放铁水奔流
湖南山西山东遍建中小型高炉
本报长沙6日电 记者罗厚仁报道: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湖南省的地方冶炼工业,决定抛弃“坐等设备”和追求现代化的思想,采取由小到大和土洋结合的办法,加快建设速度,可使今年全省的生铁产量比原计划的三十多万吨增长近两倍。现在各地除正在积极兴建三百多座矮小高炉和中型高炉外,湖南省重工业厅决定再建两千座矮高炉。这两千三百多座大小炼铁炉全部投入生产后,今年生铁产量就可达到一百万吨,将比1957年的生铁总产量增加九倍多,明年就可达到二百万吨。
湖南省半数以上的县都有比较丰富的铁矿资源,很多地方对土法炼铁有悠久历史。今年各地原计划兴建的三百多座炼铁炉,大部分是用半机械或机械化的设备,而这些设备要靠外省制造。在目前全国各地工业都在大跃进情况下,供应发生困难,不能及时赶上需要。因此,有些地方就单纯坐等机器设备,不愿另想办法。这次党中央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后,照亮了大家的眼睛,决定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抛弃坐等设备的打算,走多快好省的路线,着重先搞小型的土法炼铁,适当地发展中型的机械化的炼铁。正在兴建的两百多座矮小高炉和计划即着手兴建的两千座矮高炉,在目前没有机器设备的情况下,就设法利用水力和人力来鼓风,采取土法冶炼,先行投入生产;等有了设备的时候,再安装机器用动力来鼓风生产,这样即可大大地加快建设速度。
本报讯 据山西日报消息:一个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发展钢铁工业的热潮,已在山西省各地普遍出现。一批中小型的炼铁高炉和“土高炉”陆续投入生产,大批的中小型高炉和“土高炉”正在加紧建设。
今年山西全省六十九个县市都要建设炼铁厂,在今年内要建成并投入生产的各种类型的炼铁高炉就有四百三十九座。在这些高炉中有三十至一百八十立方公尺的炼铁高炉十五座,有三至十三立方公尺的小高炉一百四十一座,还有用土法进行冶炼的“土高炉”数百座。三十至一百八十立方公尺的炼铁高炉由山西省工业厅直接负责分别在各地新建和扩建;一百四十一座小高炉在山西省工业厅的指导下,由各县自建;大量的“土高炉”则在山西省手工业联社的指导下,由各县和各县的手工业系统负责建设。
这些炼铁高炉(不包括土高炉)的设计能力总计是年产一百万吨生铁,预计在今年内就能够生产生铁二十四万吨,全部建成并投入生产后,不仅可以基本上满足全省机械制造工业的需要,而且将为进一步大规模地发展钢铁工业,在全省范围内建成强大的钢铁工业网创造条件。
山西省的铁矿蕴藏量很大,发展钢铁工业有着非常有利的条件。中共山西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在全面规划全省地方工业发展计划的同时,把发展钢铁工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作了安排,确定今年起要大规模地发展钢铁工业,逐步地在全省范围内建设起强大的钢铁工业网。
据新华社讯 钢铁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的山东省,力争在6、7月间在六十多个有铁矿石的县、市内,采取多种多样的办法建起一千多个小高炉和坩埚。这是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最近在莱芜县口镇利生翻砂生产合作社召开的六十一个县、市的小高炉炼铁现场会议上提出的奋斗目标。
今年,山东省在着手筹建和兴建一批由国家投资的中型钢铁厂的同时,非常注意推广和发展由地方自筹资金开办的群众性的各式小高炉和土法炼铁。发展这种小高炉的好处在于:投资少、设备简单、收效快。上述一千多个小高炉和土炉建成后,预计每天可以生产生铁一千五百吨左右,到年底共可产铁三十万吨上下。
参加口镇现场会议的各县、市的代表,在参观了利生翻砂社用简陋设备筑成的、能冶炼出二号灰口铁的一座小高炉的生产情况后,一致认为这种作法为普遍发展小土炉炼铁做出了样子,因此使不少人破除了对炼铁的神秘观念,扭转了“只想搞大的,不愿搞小的”、“伸手向上要”、“观望等待”等想法。他们表示:要立即行动起来,发动县、乡、社一切可以发动的人力和物力,尽速筑炉并使其流出铁水,务使小高炉或土炉遍地开花结果。


第1版()
专栏:

  马鞍山建设者的干劲如火山爆发
要把铁厂建成大型钢铁企业
本报讯 据安徽日报消息:马鞍山钢铁联合企业的两万多名生产建设者,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
下,又提出一个雄伟豪迈的建设计划。他们决心在投资总数不增加的情况下,将原来准备在1960年把马鞍山铁厂扩建成中型钢铁联合企业,改为在同期内扩建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这样就可使每吨钢的投资比新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降低60%,比中小型钢铁联合企业降低30%以上。到1960年扩建工程投入生产后,各种产品的年产量如下:矿石由原计划四百万吨增加到六百万吨,生铁由原计划一百五十万吨增加到二百至二百三十万吨,钢由原计划五十万吨增加到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吨,焦炭由原计划九十万吨增加到一百八十万吨。
最近,冶金工业部根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把扩建马鞍山铁厂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的全部投资,下放给这个厂包干使用。这给马鞍山建设者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力量。中共马鞍山市委立即向全体职工提出:紧急总动员,苦战二年半,投资一当二,产量加一翻,人学多面手,一人抵两人;机械多面用,一台抵两台;大小雨当好天,灯光下面当白天,处处少花钱,实行大包干的战斗口号,激发了大家旺盛的革命干劲,许多单位都表示决心要为提早建成这个钢铁联合企业献出最大的力量。
现在,这个钢铁联合企业的部分图纸已经交付,两座有效容积为六百二十立方公尺的大高炉和两组炼焦炉很快就要破土开工,还有一座或两座更大的现代高炉不久也将动工兴建。这个钢铁联合企业先期开工的五座中型高炉也已进入紧张的安装阶段。职工们保证这五座中型高炉比原订跃进计划再提前一个月投入生产。
本报讯 据安徽日报消息:为了迅速解决当前发展地方工业的原材料供应问题,安徽省新建的第一座年产五万吨钢材的安徽钢厂,决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建成为年产五十万吨生铁、三十万吨钢锭,并能够生产各种中型钢材、无缝钢管、中板、薄板、线材和大型锻件的钢铁联合企业。
这个厂原计划在今年10月底建成出钢的炼钢车间,也决定提前在8月底建成,争取在9月1日正式出钢。


第1版()
专栏:编辑的话

“众人拾柴火焰高”
山西省今年动手兴建四百多座各种类型的高炉,它们的产铁能力将达到一百万吨;湖南省计划建立两千三百多座炼铁炉投入生产后,生铁产量将比去年增加九倍多;全国成万座中小型高炉建成后,生产能力就能超过二千万吨。这样鼓舞人心的事实,证明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方针的完全正确。这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看吧!万座高炉平地起,到处铁花怒放、铁水奔流的壮丽图画,就将在短期内展开在我们面前,我国的钢铁工业就将飞速发展,赶上英国的时间就将更短了!


第1版()
专栏:

发挥群众威力征服大自然的范例
河南基本消除一般水旱灾害
本报讯 据河南日报消息:河南省遵循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精神,按照“以蓄为主、小型为主、社办为主”的治水方针,苦战一冬,大干一春,取得了水利建设的空前的伟大的成就。
现在,全省一百二十二个县、市已有一百零五个县、市基本实现了水利化。河南省委提出在1958年5月底以前基本实现水利化的要求,已经提前达到了。截至5月8日统计,总计共完成土、石方八十亿零四千四百一十五万公方,已做水利工程的蓄水能力达到二百五十四亿六千万公方,扩大灌溉面积七千四百七十一万亩,连原有四千三百万亩,全省水利建设灌溉能力共可达到一亿一千七百多万亩,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86.6%,其中自流灌溉面积达到四千六百七十五万亩。
由于取得了这样伟大的成就,全省大部分耕地可以消除一般水旱灾害。因为全省大、中、小型工程的蓄水能力大大增加,一次降雨二百公厘时,全省所可能产生的一百七十亿公方洪水在大部分地区可以得到基本控制。从而使低洼易涝地区的三千多万亩耕地,也得到了改造,因此可以解除普通涝灾的威胁。全省大部分旱地变为水地,结合积肥,改良土壤及其他农业技术上的努力,在全省范围内提前实现“四、五、八”就有了更大的把握。也为实现苦战三年,从根本上改变河南面貌的伟大奋斗目标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全省水利建设的这个巨大成就,是由于全省人民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结果,是共产主义思想高涨和推行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结果。在水利建设运动中,人们不但竭尽全力努力改造本县、本乡和本社的自然面貌,而且许多人离开家乡,支援山区和涝区,以及支援任务繁重的丘陵、平原上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支援外乡的三百多万人自带粮食、工具、树种、树苗以及山区或涝区人民所缺的物资,更重要的是带给友邻地区一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诚的心。支援的人们提出豪迈的口号说:种上社会主义树,结出共产主义果。
这次水利化运动,还充分证明“以蓄为主、小型为主、社办为主”的“三主”治水方针,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水利建设上的具体实现。解放九年来,河南省在水利建设上曾经发生过以排水为主、以大型工程为主、以国家兴办为主的指导思想,所以在八年多的时间内,国家投资五亿多元,每年动员数十万人去进行水利建设,只完成土、石方三亿六千万公方;但在去冬今春,由于彻底扭转了这种错误的指导思想,贯彻执行了“三主”治水方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国家仅投资三千万元,每天投入水利建设的人数是一千多万人,完成了土、石方八十亿公方。
在向自然进军的伟大斗争中,河南广大干部和群众表现了敢想、敢干、敢作、敢为的共产主义风格和忍苦耐劳、克服艰险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在治理任何一个山头、一条河流、一片洼地或一块平原时,无不是先由党委和政府依靠群众,带领着一批气吞山河的敢于设想征服自然的人们,作出气势雄伟、理想远大的规划,而且动员和依靠广大群众,不避风雪,不畏严寒,不怕各种困难,向崇山峻岭、向深沟荒山、向平原洼地、向沙碱荒滩进军,高歌猛进,势如破竹。人们悬空刻石,钻洞挖土,开闸引水,堵坝灌田,劈山作水库,开地修水塘,将河水、雨水、泉水引向从来没有进行过灌溉的土地上。
为了根治水旱灾害,彻底作到大雨不成灾,无雨保丰收,河南省目前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水利化的地区,已经或正准备加强对已完工程的管理养护工作,以确保质量,确保安全,充分发挥效益,战胜水、旱灾害,保证农业大丰收。而尚未实现水利化的地区正在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急起直追。
这个省的党政领导上,在领导人民取得水利建设的巨大成就的同时,还指出,消灭普通水、旱灾不是进行水利建设的终结,而只是水利建设运动的伟大的开端。今后全省的水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就是在彻底实现“三主”方针的基础上,以小型为基础,以中型为骨干,大、中、小型工程相结合,向根治各河流、水、旱灾害的目标前进。即是要把每条河流的洪水都设法“吃”掉,让落在土地上的每一滴雨水,都要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不仅仅要求从发展农业生产上考虑水利建设,而且要在航运、发电、防洪、灌溉等各方面出发,努力做好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即要努力达到灌溉自流化,水力电气化,修成河渠相通的水利网。


第1版()
专栏:社论

  河南人民做出了好榜样
河南省人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半年苦战,完成土、石方八十亿多公方,灌溉面积由四千三百万亩扩大到一亿一千七百多万亩,占全省耕地的86.6%,全省基本上实现了水利化。这是河南人民的伟大胜利,也给全国人民做出了好榜样。
河南省是我国历史上水旱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解放前,每一次大水和大旱,都造成大量人口的死亡和流离失所。尽管全省人民同水旱灾害斗争了几千年,然而水旱灾害总是十分频繁。现在,一个巨大的历史性变化发生了:全省大部分农田已经可以免除一般的水旱灾害。四千八百万勤劳勇敢的河南省人民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做出了过去几千年做不到的事情,对全国人民是一件大喜事。全国人民从这里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只要大家努力奋斗,在不久的将来,其他地区也能赢得同样伟大的胜利!
自从去年冬季全国掀起汹涌澎湃的水利建设高潮以来,河南省一直是走在最前面的地区之一。去年下半年,河南省各地农村中进行大鸣大放,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两条道路的大辩论进行得比较彻底,以富裕中农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思想和干部中的右倾保守思想,受到了比较彻底的批判,共产主义思想的红旗在农村中高高插起。这就为大规模地进行水利建设扫清了思想障碍。正因为这样,全省广大农民就能以“踢破地球冲破天”的磅礴的英雄气概,在冰天雪地中向自然猛烈冲击。他们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斗中表现出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愈战愈强,所向披靡。去年冬季以前,河南省还只治理了一条漭河;现在,全省各地高度发扬共产主义的大无畏精神和协作精神,建设了大量的多种多样的水利工程,把全省除黄河以外的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按照漭河的样子初步“管理”起来,使它们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泛滥成灾了。在黄河边上还兴建规模巨大的引黄灌溉工程(其中有的工程是同河北、山东共同兴建的)。河南省人民在水利建设中有许多宝贵的创造,例如可以大大加速打井进度的跃进锥,能够省水、省地、省工的地下灌溉渠道网等创造,都已闻名全国。至于其他水利施工工具和提水工具方面的创造,更是层出不穷。河南省人民在水利建设中,不但善于创造,也善于学习。河南省各级领导机关,不但大力推广了省内的先进经验,而且虚心地学习兄弟省区的先进经验。只要人家创造了好的经验,他们马上就派人去学,没有一点自满,没有一点架子。这种虚心学习的精神,使他们能够不断地吸收别人的长处,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地前进。
谈到河南省水利建设的胜利时,不能不提到去年冬季中共河南省委在中央直接指导下召开的两次治水会议:先是漭河治理座谈会,后是沙颍河治理座谈会。在后一次会议上,确定了有名的“以蓄为主、小型为主、社办为主”的“三主”方针。现在这个方针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河南省和其他地区半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个治水方针的正确性。解放后的前八年中,由于没有掌握“三主”的指导思想,虽然国家在河南省的水利上投资了五亿多元,每年动员了数十万人去进行水利建设,但是只完成了土、石方三亿六千万公方。去年冬季以来贯彻执
行了“三主”方针,在短短的半年中间,每天参加水利建设的人数达到一千万人,完成了土、石方八十亿多公方,而国家仅仅投资三千万元!由此可见,“三主”方针能够使我们的水利建设进行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要求。这也说明,不论改造自然的事业是多么艰巨,只要我们善于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充分依靠群众,就一定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河南省苦战半年基本实现水利化的事实,更加增强了我们对于农业生产大跃进的胜利信心。大家知道,水浇地和水田面积太小,经不起水、旱灾害的袭击,是我国北方地区农业产量不高的最主要的原因。现在河南省首先实现了基本水利化,使大多数农田摆脱了普通水旱灾害的威胁,这就为实现农业生产大跃进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我们希望北方各省都加倍努力,争取在一两年或两三年内使大部分农田变成水浇地和水田。做到了这点,这些省就完全有可能在最短时期内使农业产量“跨黄河,过长江”。我国南方各省,雨水条件一般比北方地区为好,但是,也常常遭受水旱和山洪灾害的袭击。我们希望南方各省,也像河南省的人民一样,充分发挥革命的干劲,在最短期间基本实现水利化,摆脱普通水旱灾害的威胁。这对于提前实现和超额完成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亩产量的指标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应当指出,河南省基本实现的水利化还只是可以应付普通水旱灾害的水利化,也可以说是初步水利化。要战胜更大的水旱灾害,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努力。从现在起,河南省的水利建设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就是在贯彻“三主”方针的基础上,“以小型为基础、以中型为骨干,大、中、小型结合”,继续进行大规模的更高水平的水利建设,为根除比普通水旱灾害更大的天灾而奋斗。我们预祝河南省人民在水利建设上获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