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充分满足明年良种需要
陕西决定“建立三道防线准备两套锣鼓”
本报讯 为明年丰收准备好种籽,陕西省正展开群众性的选种活动,加强良种的选育和繁殖工作,计划明年全省的主要农作物要基本达到良种化。
陕西省农林厅已决定今年要在种籽繁殖工作上“建立三道防线,准备两套锣鼓”,以便充分满足本省各地对良种的需要。这三道防线是:一、全省国营农场,以70%的土地繁殖良种,满足全省所有农业社种籽地所需要的种籽;二、农业社普遍建立种籽地,以便从根本上解决种籽不足的问题;三、县县建立良种基地。两套锣鼓是:农业社按需要留一套;国家储存一套。做到社有种籽地,县有繁殖区,省有储备种籽。
目前,各农业社正为给明年留好留够种籽,展开了大规模的选种活动。夏收较早的汉中专区,正在根据土壤、地形坡向、海拔高度以及虫害情况,用片选、块选、穗选和单收、单打、单藏的办法选留种籽。沔县的农业社,已经选出齐头红麦种一百五十一万斤,胜利油菜十九万斤。
各县还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子长等十二县成立了农家品种收集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检查收集工作。凤翔等四十二县,经过调查摸底,已经征集到各种作物农家品种三千七百一十一份。韩城等三十县,已收集到八百七十七份品种,其中不少是质量优良、产量高而稳定,且具有抗旱、抗涝、抗病、抗虫等性能和品贵稀有的品种,给今后因地制宜推广,提供了充足的资料。
陕西省各县普遍建立了良种繁殖基地,按地区自然情况和作物分布情况,建立了良种繁殖区或社。把给明年准备种籽列入了今年的生产计划和三包方案中。到现在为止,各地农业社已经建立起五百多万亩各种作物良种繁殖地。
陕西省是我国良种繁殖基地之一。1952年,全省的各种作物,良种面积仅有二十万亩。现在,全省麦棉良种的播种面积已经达到二千七百多万亩,基本达到良种化。这些良种推广后,增产显著,受到群众欢迎。据统计,小麦即比没有推广良种前增产二十四亿斤,棉花增产二十万担。但是,由于良种的育种工作赶不上实际需要,小麦品种有趋向单一化的偏向,在种植、收获等主要农事季节上给生产带来一些困难。近年来,经过各地调查,民间良种潜力很大。为此,陕西省的有关部门决定,迅速帮助农业社建立正规的种籽制度,充分利用农家品种,大力贯彻自繁、自选、自留和自用的方针。逐步建立新的作物品种组合,使主要农事季节和劳畜力安排上得到调剂,做到“丰年丰收,歉年不歉收”。
(刘斌)


第2版()
专栏:

  选种农谚
种子年年选
  产量年年添


第2版()
专栏:

好经验
岳滩农业社育种选种工作介绍
本报讯 河南偃师县岳滩农业社今年一千九百五十三亩小麦块块生长得多头、穗齐、穗大、籽粒饱满。据目前情况看,全部麦田平均亩产约在六百到七百斤之间。全体社员都在喜气洋洋,积极准备迎接丰收。
岳滩社小麦今年所以生长得特别好,除水利、积肥和改良土壤三项根本的农业建设工作作得好以外,普遍采用良种是个很主要的原因。据实地调查,因采用良种就比当地一般种子增产30%以上。
岳滩社非常注意种子工作,自1952年引进碧蚂一号良种后,年年精选、穗选;1955年更建立起种子地,专门进行种子的培育工作。建立种子地好处很多,不只是显著提高了种子的质量,还节省了选种时间,减少了麻烦。根据他们实际试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种子地穗选的种子比在大田选的种子产量高九十斤左右;该社从1952年引入的碧蚂一号良种,虽然已达六、七年之久,到现在这个品种的质量,不但没有退化,而且有所提高。一斗碧蚂一号的小麦重量比其他地方同品种小麦差一斤半到二斤,色泽变得更好,面筋更大。
岳滩社多年积累起来的育种选种经验,主要有下面四条:第一建立选种组织,加强选种工作的领导,社建选种委员会,队建选种专业队。第二是作好宣传工作,明确选种要求,选种时要作到六要(要大穗、要主穗、要生长整齐、要成熟一致、要籽粒饱满、要籽粒紧密);七不要(地头不要、地边不要、倒伏不要、病虫害不要、过高不要、过低不要、小穗不要);四专(专品种、专地块、专人选、专场打);三单(单收、单打、单保存)和二不准(不准混杂、不准霉烂)。第三是作好种子的处理工作。在播种前将所有良种进行发芽试验、暴晒,用风选,用胶泥水漂选大田种子。对脊薄地区用小苏打浸种或用硫铵混播,并全部用赛力散拌种。第四就是建立种子地,加工培育优良品种。
现在他们正在着手迎接秋季作物的选种、留种和评选良种等工作,已开展起群众性的“双百”选种运动:选百样品种,选百粒籽的麦穗(现在已选三十七个)。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工作组)(附图片)
  岳滩农业社支部书记刘应祥向参观的人们介绍他们建立种籽试验田的经验。
  刘应祥(左)和佛滩头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干部在种籽田里检查他们自己用碧玛一号和白玉皮杂交的新品种——“岳滩三号”的生长情况。 谢延华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全国农作物良种面积不断扩大
  1949年  1952年  1957年  1958年
  一千万亩  一亿三千万亩  十三亿亩  十七亿五千万亩


第2版()
专栏:

  农民种子专家杨匡保
  本报记者 伊心恬
一个普通农民在短短几年的实践中,掌握了水稻种子的整套技术,成为种子专家。他的先进事迹在全国传播着,他培育出来的水稻良种正越来越广地在各地推广着。人们尊称他为种子状元、农民科学家。这位农民就是浙江省黄岩县路桥镇第一农业社主任、党支部书记杨匡保。人们从杨匡保成为专家这一事实,又一次相信了这样一个真理:科学并不神秘,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也能掌握科学技术,达到专家的水平。
杨匡保今年二十八岁,只读过两年书。他和他领导的农业社,几年来精选繁育了三十三种水稻良种,现在大部分已推广,今年这个社良种种植面积已由三年前的15%增加到98%,不仅做到了自育自选自留自用,而且两三年来还繁育了五十五万多斤良种支援本地和省内外,达到了繁育多、普及快、质量好、成本省的要求。现在这个社已建立了一套健全的选种组织和制度。社里有四百多男女社员参加了种子研究小组、种子专业队和选种突击队,他们都能认识各种品种特性,辨别合乎标准的稻穗。杨匡保和几个社干部已掌握了一套完整的选种技术。他们根据土质、肥力看田种植不同品种,根据品种特性采用相适应的先进耕作技术并进行品种合理搭配——随着肥力提高不断更换新品种。去年这个社一千三百多亩水稻平均亩产一千零八十一斤,比解放前增加近两倍,选用良种是增产的主要关键之一。今年社里规划亩产一千五百五十斤后,98%的稻田都播种了具有株粗穗大、粒粒饱满、抗旱力强、无稻热病等优点的良种,估计每亩能增产一百四十斤以上。
杨匡保在大胆繁育推广良种中不断受到了各种保守落后思想的反对,遭到许多讽刺打击,也碰到不少困难。但是杨匡保是具有这样性格的农民:当他相信是做对的事情,就不怕任何阻挠困难,一定要干到底。因此,一切阻挠、打击、困难都被他一一冲破了。
杨匡保还在十多岁的时候,他就对水稻品种很感兴趣。可是那时他家没田没地,根本谈不到繁育良种试验。土改后,杨匡保有了自己的土地,也就开始了种子研究工作。他家里壁上挂满了一束束的稻穗,桌上放着一堆堆谷粒,田里围起一块块的秧田,播种各种品种对比试验,这些活动从不间断。农业社建立后,他就提出了建立种子田,引种繁育503南特号等良种,但受到很多人反对。有的说:种了503,大水满到眠床间;种上南特号,吃掉子孙饭。还有人讽刺他是想当模范,争光荣。可是杨匡保并没有因此动摇,他坚信老辈农民说的:娘好囡好种好稻好的经验;他记住县里干部说的选用良种是重要增产措施。他想:你们不信,我要拿出增产的实例给你们看。他在社里建立了第一块种子试验田,引种了503南特号、大荆白等良种。这时老农民李赞清、林三妹不赞成,他们说:种田种了一辈子,不选种也年年收谷。他们种了土种和杨匡保比高低。不巧得很,杨匡保播种不久发生了烂秧和变态稻芒。有些人在冷讽热嘲他。这时,上级鼓励他,大多数社员支持他。杨匡保插下秧,细心培育,结果每亩比李赞清他们多收了一百八十二斤。社员们从此相信了良种增产的道理。李赞清也口服心服了,他们向杨匡保调换了一百五十斤良种。从此杨匡保体会到:对的事情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战胜困难,得到胜利。
杨匡保坚持选种得到很大成就后,他和他的农业社几年来连续被评为县、省和全国的爱国丰产模范。杨匡保并不满足于已有成就,他仍然不断地好中挑好、精益求精地挑选、培育更好的良种。


第2版()
专栏:

  几个农家冬麦良种
“白蒲小麦”是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优良农家品种。由于它的适应性广、耐湿、抗锈、有效分蘖多,结实率高,因而很受群众欢迎,全省栽培面积约有二百万亩。“白蒲小麦”一般亩产三百五十斤左右,最高的在四百斤以上。白蒲小麦生育期较长,约二百一十天,宜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
“铜柱头”是江苏省常熟县一带的农家小麦良种。这个品种秆硬,较耐肥,不易倒伏,穗紧,粒多;成熟时遇雨,穗上不易发芽;特别是抗赤霉病能力较强,并能适当迟播。这个品种分布极广,在常熟、江阴、无锡一带有半数左右麦田都是这个品种。“铜柱头”增产潜力较大,在武进县产量高出“碧玉麦”25%。
“北流早熟麦”是广西省北流县群众评选出来的农家品种。“北流早熟麦”茎秆稍高而硬,不易倒伏,分蘖力中等;生长期在当地是一百二十天。由于它耐肥早熟和适于冬种,可以在两季稻地区种植,变两熟为三熟。广西各地已普遍引种。
“承宗22号”是陕西盩厔县甘河乡选种能手刘承宗在1958年选育出来的一个优良小麦品种。它的优点是:产量高而稳定,抗条锈病和吸浆虫的能力高于“碧蚂一号”。由去年起陕西省就开始了这个品种的繁殖工作,为今后的推广准备了条件。
“拉卜楞得”分枝小麦是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马尔康县的农家品种。它的适应力很广,在海拔二千六百到三千公尺的河坝、半山和半高山都能种植。它的根粗壮,富弹性,接近地面的节具有类似玉米气生根一样的根向下伸展,茎秆也高大粗壮而坚硬,因此抗风抗倒伏的能力特别强。它的穗大粒多,一般亩产六百斤左右,比当地小麦增产50%以上;高的达千斤。当地群众视为珍品。


第2版()
专栏:当前农业生产上应注意的事情

  把选留的麦种保管好
为了给明年小麦更大的丰收做好准备,各地农业社正在开展小麦的评比选种活动,选好留足今年冬播用的麦种。如何把选好的麦种保管好,也是和选种留种同样重要的工作。
现在正是炎热的夏季,温度高,空气中的湿度也大,特别是南方的部分地区今年麦季雨水较多,小麦种子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吸湿发热或生虫。有些小麦品种因为休眠期较短,遇到这种情况还容易出芽,丧失做种的效能。选留种子是一件很费力气的事情,如果选出来就不管了,岂不是前功尽弃了吗?如果由于保管不好,影响种子质量,就失掉了原来选留种子的意义。
我国农民向来注意种子的贮藏保管,而且有很多办法。农业合作社的种子的保管虽然由分散转到集中,由小量变成大量,但是民间储存种子的一些办法还是适用的。总结这些经验,把它们运用到今天保管种子工作上,是每个农业社应当注意的事情。
现在的农业社一般每年都需用几万到几十万斤种子,怎样才能保管好这样多的种子呢?比较小的农业社大都是采取由社统一保管的办法;比较大的农业社一般是采取分队保管的办法;有的还同时采用把比较不容易保管的种子分散到户,由社员分别保管。从一些单位的经验看,分散保管的办法是有优点的。它的优点主要是:种子数量较少,检查翻晒容易,仓房也容易找到,同时分工明确。对分散保管的种子需要有专人负责检查。过去有的农业社没有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因此在保管种子工作里,仍有降低种子质量或损害种子的情况发生。这一点需要引起注意。


第2版()
专栏:

  葡萄
葡萄是世界上栽培很广,产量最多的一种水果。它几乎等于苹果、柑桔和梨的产量的总和。
葡萄按用途来分,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生食用的;一种是酿酒用的。从世界各国栽培目的来看,大部分葡萄是用来酿酒的。因为葡萄是最理想的酿酒原料,果实中所含的糖分和酸,就好像专门为酿酒而定下的比例一样。
葡萄的种类很多。单是抗病的葡萄就有二十七种,在这二十七种当中,亚洲占了十种,中国占了六种。至于谈到品种,那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葡萄一属的植物,在我国南北都有分布。东北山区所产的山葡萄就是分布较广的一种。当地群众多采来生食或送酒厂酿酒。现在市场销售的通化、长白山葡萄酒就是用山葡萄酿成的。作为经济栽培的葡萄品种,是在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从中亚细亚引入的。关于这一点,史记记载的很清楚。
葡萄在我国栽培的历史虽然已经很久,但过去由于葡萄生产不被重视,价格波动无常,销路没有保证,加以栽培投资较大,产品又不耐运输贮藏等原因,严重地限制了葡萄生产的发展。解放以后,经过国家的大力扶持,葡萄生产已获得了恢复和发展。1957年葡萄的栽培面积比1952年增加一倍多。全国的葡萄栽培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多,面积约占全国的一半,产量占70%。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次之。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宜葡萄的生长,并有较好的栽培基础,将是我国主要的葡萄产区。黄河以南,大别山、淮河以北的地区有着广阔的沙荒可以利用,冬季最低温度一般不超过摄氏零下十二度,葡萄植株可以露地越冬。葡萄在这些地区也有极大的发展前途。
我国葡萄品种多为生食种。新疆地区的吐鲁番盆地,以无核白(制干品种)为主;南疆地区以红葡萄为主。华北、东北地区以龙眼、牛奶、玫瑰香为主。此外,我国各地还有黑鸡心等二十多个生食品种。专门作为酿酒用的葡萄品种,我国目前还不多,近几年虽然从国外引种不少,但还在试种阶段。
栽培葡萄的地区,大体上分为城市、工矿区附近和丘陵地区。我国劳动农民创造的,在贫瘠的山区栽培葡萄的经验是十分可贵的。山西省清徐县的农民在含沙砾70%、有机质含量仅0.3%的山坡旱地上,栽种了大面积的葡萄,一般产量达到每亩一千斤,高产的能达二千斤。山东省平度县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利用石山坡地崖、水沟等处,支架葡萄,有的甚至在终年光秃的石坡上垒堰,并用人力或畜力从山下运土填成梯田来栽种葡萄。就在这样恶劣的土壤条件下,一般每亩可产葡萄一千五百到二千斤,最高有产三千七百斤的。许多在清徐或平度参观过葡萄栽培的人都说:这样的地方都能栽培葡萄,全国各地就没有不能栽培葡萄的地区了。
葡萄的繁殖,一般不经过苗圃育苗,多在秋末或早春剪取当年生的、充实的葡萄枝蔓,在新辟园地上直接扦插。葡萄的整形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棚架整枝,另一种是篱垣式整枝。生长势较强的牛奶、龙眼等品种多采用棚架整枝。生长势较弱的玫瑰香多采用篱垣式整枝。一般说,篱垣式整枝管理较方便,但产量不如棚架高。
(陶荣宗)


第2版()
专栏:珍闻

无核葡萄一年两熟
河南省延津县西老河寨社员韩梦贤培植的葡萄树一年能熟两次,产量比一般葡萄高一倍。这种葡萄无核,味美可口,适宜制做葡萄干。两熟葡萄第一期成熟在8月,第二期成熟在11月。经过当地繁殖推广,这种葡萄已由两株发展到一百六十七株。


第2版()
专栏:农业高产志

两个青年队
创葡萄产量新纪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第三红花园艺高级合作社,有由六十二名男女共青团员组织的两个青年突击队,共有一等葡萄二百八十墩,每亩收一万一千二百一十四斤水葡萄(四斤水葡萄折一斤干葡萄,共收干葡萄二千八百零三斤)。二等葡萄七百一十墩,每亩收水葡萄九千一百四十二斤;三等葡萄七百三十二墩,每亩收水葡萄七千五百六十斤。其他地区,葡萄的每亩产量一般为八百斤到一千斤水葡萄,所以,这两个队不论是在产量上质量上都是全国最高纪录。


第2版()
专栏:

双季葡萄
 解廷勇
当我确实知道有双季葡萄的事情以后,曾经问过很多人:“你们听说过葡萄一年能结两次果实吗?”他们都惊奇的回答:“有这种事?”
双季葡萄产在江西省九江市陆军医院里,是这个医院院长游全举中校栽培的。游全举的家乡在河北深县,盛产水果。游全举从幼年时代起就对园艺感到兴趣,直到现在还是这样。自从他调到九江陆军医院任职开始,不断地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全国著名的果树,栽植在靠医院北面的大约有二、三十亩面积的荒山岗。经过几年的经营,这里现在已经布满深州蜜桃、河南杏、天津鸭梨和辽宁苹果。双季葡萄也栽在这里。他为什么这样热心园艺工作呢?正如他自己所说:伤病员们需要幽美环境,如果他们躺在病床上,打开窗子,就可以看到绿树、红花和闻到果香,对他们是多么需要呀!有了果园,炎热的夏天他们还可以到葡萄架下乘乘凉。秋收季节,他们还可以吃到最新鲜的水果。
双季葡萄的品种有紫玫瑰,也有红玫瑰和白玫瑰。在游全举家乡虽然叫它们为“三季葡萄”,但是在那里每年只收一季。1955年春天,他把从家乡带回来的葡萄枝条扦插在土里,1956年就结了果,但不很成熟。
1957年葡萄完全成熟了,3月开花,7月底就吃到了香甜可口的葡萄。不料收完这季葡萄不到半个月,这些枝条上又开了一串串的小花,11月第二季葡萄又成熟了,颗粒、味道同前一季的完全一样,只是产量低了一点。根据他们计算,两季葡萄的总产量,每亩有七千多斤。
现在这个医院栽种的双季葡萄由原来的一百棵扩大到五百棵。今年春天,九江专署、九江蚕场和云山、雾山、毛山头等农场都要到了双季葡萄的秧藤。这些单位准备进一步推广这个品种。


第2版()
专栏:

八百里秦川展开夺麦战
关中地区农民昼夜冒雨抢收小麦
本报讯 连日以来,陕西关中地区的农民全体总动员和阴雨战斗,昼夜抢收小麦。截至目前,小麦成熟较早的潼关、朝邑等县已基本抢收完毕。渭南、临潼和西安地区,抢收大军正在紧张抢收。西安以西的兴平、武功、郿县、宝鸡等县也已开始搭镰抢收。
现在,八百里秦川地区大摆战场,千百万农民群众挥动镰刀,与雨争粮。各地城镇有数以千万计的干部、工人、战士和学生,也不避风雨,帮助抢割麦子。成千上万的各种车辆,从四面八方、穿梭不停地把新割的麦子运回场上。仅近两天不完全统计,各地割倒拉回的麦子已有五百多万亩。
5月26日以来,关中地区阴雨连绵,部分地区的早熟小麦,已出现发霉和出芽现象。为了及时抢收,各县的党、政领导机关,分别召开紧急会议,许多干部连夜下乡,发动群众全面掀起战胜风雨的抢收小麦运动。
各地在抢收中发挥了共产主义协作的精神,互相帮助。鄠县山区各农业社的社员纷纷跑下山来,帮助平原地区农民抢收。截至6月2日,全县已收回成熟的小麦四万多亩。兴平县迟收地区的农民也支援早收地区抢收小麦。长安县子午区四百多个治山基建队,已转为抢收突击队,下山帮助农民抢收。(王永)


第2版()
专栏:

  想方设法力争夏秋双丰收
四川大力加强秋田管理 山西扩大夏田复种面积
本报讯 四川在小春作物大丰收的基础上,一个力争秋季大丰收的生产高潮又在全省范围内形成。
目前四川省早、中稻都已进入田间管理阶段,晚稻也抢播完毕,早稻播种面积达一千九百万亩,比去年扩大了一倍。
这次生产高潮是在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鼓舞下开展的。5月上旬,中共四川省委在小春丰收的情况下,根据党的总路线的精神,向全省人民发出跃进再跃进的号召后,全省农民立即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生产大检查运动。本着力争上游的精神,各地农业社都反复研究、寻找各种办法,千方百计地力争提高今年增产粮食的计划。许多县、乡和农业社豪迈地提出了今年实现“双千斤”(粮食亩产)、“双万斤”(红苕)的规划。各地边规划、边行动,不到半个月,生产就形成高潮。
抓紧查苗、补苗、全苗的保苗斗争,加强秋收作物的田间管理是这个高潮的重要方面。各地的口号是“勤检查、勤管理,一定让秧苗长好,保证大春丰收”。泸州、南充等许多专区农业社都普遍制订了田间管理的计划,薅草、施肥的次数和施肥数量都比去年增加,积极准备消灭任何虫害。从5月中旬以来,由于气温变化和施肥不足等原因,各地都有部分早稻和玉米等苗稼生长较差,各地采取了薅除杂草、增施追肥、改善灌溉方法等措施,先后开展了消灭三类苗运动。泸州专区出动一百万人,日夜突击,不到十天就使全区几十万亩三类苗“升级”改观。
为了保证足够的肥料供应大春作物追肥和为冬播做准备,各地相继开展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夏季积肥运动。
抢时间抢栽红苕和扩大红苕栽种面积,是这次生产高潮的另一个内容。按照计划,今年全省要扩大五百万亩红苕,只这一项就可以增产粮食二、三十亿斤。各地利用一切空隙土地,创造出“堆堆苕”、
“墩墩苕”等十几种扩大面积的办法,栽得又多、又快、又好。内江专区荣县创造的堆堆苕(用土堆在田边、空地甚至路边种红苕),几天内就在全区推广,只此一项就可以扩大三十五万亩面积,最少可增产一亿多斤粮食。(于竞祁)
本报讯 山西省准备扩大夏季复种面积到九百万亩,争取一块土地夏、秋双丰收。这项变一年一作为一年两作或两年三作的改革,对完成今年粮食增产任务,对今后发挥耕地潜力、合理使用耕地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目前,这项工作已随着小麦收打在各地紧张展开。绝大部分地区已制定出扩大复种计划和提早着手准备。洪赵、夏县和河津等县为复种地平均每亩准备了五、六千斤肥料,绝大部分已经送到地头。各地正在加紧筹备种籽、用具,开展技术训练传授。麦收较早的永济、芮城等县农业社统筹安排了夏季农忙用工,并固定了专业队伍,随收麦随展开复种。由于各地重视这项工作,今年的复种普遍是动手早、准备足、行动迅速,而且计划宏伟。晋城县四十一万亩麦田计划全部夏种;临汾县复种计划达到了麦田面积的70%。按照全省复种九百万亩的计划,今年复种面积占到了全省适宜复种面积的一半左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全省复种地产量将达到全省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山西省适宜复种的耕地占全省耕地四分之一,过去复种面积很少。几年来各地的经验证明,进行复种好处很多:一、山西省大部分麦田一年一作,形成“半年闲”,利用休闲时间增种一季作物,当年就能增产大量粮食;二、可以缓和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矛盾。麦田实行复种给棉田轮作创造条件后,除能提高棉田产量,还可扩大棉田;三、目前主要产麦区由于种植作物单调,牲畜饲料、肥料得不到解决,农民吃食也很单调,扩大复种对解决饲料、肥料和改善农民生活都将起很大作用。
1955年中共山西省委经过考察把复种作为经济作物区的增产关键,大力提倡推广,曾获得很大成效。但是在1956年反对所谓“冒进”中,不少地区有“两季不如一季收”的说法,使复种面积大大减缩。去冬以来各地在整风运动中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才为这项经验恢复名誉,并列为实现农业大跃进的主要措施。 (杨义)


第2版()
专栏:

  消灭三类禾 一造顶两造
广西湖南努力争取早稻大丰收
本报讯 广西开展“一造顶两造”增产运动争取早稻大丰收。经过加强田间管理和大力消灭三类禾以后,大部早稻生长茁壮,一片葱绿,少数三类禾已由黄转青,欣欣向荣。季节较早的容县专区,早稻已孕穗开花。
广西前一时期抗旱插秧和抗旱保苗取得很大胜利,早稻插秧已完成今年种植计划86%,比去年扩大了一百多万亩。为了弥补受旱损失,争取早稻丰收,中共广西僮族自治区党委提出:“减亩不减收,无雨保丰收”,普遍开展“消灭三类禾,一造顶两造”的超额增产运动,要求把早稻产量提高,达到去年早晚两造的收成。
为了完成超额增产任务,全区自上而下的进行了思想动员,普遍开展了检查、评比和大辩论,通过检查和辩论,批判与纠正了干部和群众中存在的“早稻已成定局”和盲目乐观思想,明确了田间管理的内容,因而“消灭三类禾,一造顶两造”的超额增产运动蓬勃展开。
在消灭三类禾的同时,各地还注意了消灭虫害,因天旱,很多地方发生程度不同的螟虫为害,各地普遍采取“一人二把火”诱杀等法突击消灭虫害。如容县专区几天之内稻螟等害虫已基本捕灭。
(宫敬之)
本报讯 在总路线的光芒照耀下,湖南各地农民正抓紧早稻的中耕追肥工作,努力争取丰收。连日以来,趁久雨新晴这个大好时机,每天突击出工的有一千三百多万社员,经过一番努力之后,两千多万亩早稻已是青葱满田垅,一般生长良好。季节较早的湘南、湘东部分地区,早稻已有两尺多高,开始满行圆脚,有的已经怀苞抽穗了。
目前,全省大部分早稻正处在分蘖时期,需要充足的养份和阳光。各地正抓紧日夜突击中耕、追肥和除虫,促进禾苗分蘖成长。现在,全省早稻一般中耕追肥一次,湘潭、郴县等专区已中耕追肥两次。
今年,湖南省早稻种植面积虽经过一场大雨的袭击,仍按原计划超额完成,比去年增加八百多万亩。因此,争取早稻丰收,对保证全省完成今年粮食增产计划,将起决定作用。(胡坚)


第2版()
专栏:

  这山望见那山高 英雄好汉能攀到
       伍益辉作(原载湖北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