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促使优抚复员和社会救济工作的大跃进
内务部副部长 王子宜
民政部门的主要业务是优抚、复员、救灾和社会救济工作。除救灾工作以外,在优抚、复员和社会救济工作方面,全国烈属、军属、残废军人有二千一百五十二万人,复员军人有五百五十八万人,社会救济工作对象有八百七十万人,共计三千五百八十万人,对这些人的优待、救济工作,是属于经常性的工作。这些人当中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是很少数,大约有一百余万人,是由国家和合作社分别给予物质保证的。而绝大多数是有劳动能力和尚有一部分劳动能力的,要做好这些人的工作有两个中心环节:一个是如何发挥复员军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突击作用问题,一个是如何帮助生活有困难的人解决困难,为他们创造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问题。通过组织生产,多快好省地开展社会保障事业
在烈属、军属、残废军人和社会困难户中大约有一千三百万人是生活有困难但有一部分劳动能力的。这些人依靠救济只能是维持生活,他们不安于坐食救济,要求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由贫困变富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不论在城镇或者在农村的优抚救济工作中,几年来都有两种观点对立着,一种是由国家或集体单纯救济,一种是通过组织生产解决问题。
在解放初期,城市民政部门的大门口,经常排列着要求救济的队伍,天天救济,天天如此,依靠单纯救济很难彻底解决他们的问题。1952年有些城市开始组织他们搞手工业或小型工业生产,凡是参加生产的人都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活困难问题,因此1953年第二次全国民政会议从方针上肯定了这种作法。到1954年,这种社会保障性质的福利生产发展到全国所有的城镇,生产单位达到三千三百个,参加生产的达到四十七万人。可是到1955年底和1956年初的三大改造高潮中,我们有些同志在听到宣布我们的城市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声音之后,就认为今后不会有多少救济工作了,即使还有一部分困难户,发发救济款就行了,认为民政部门不需要再组织社会福利生产了,这时就有人主张停止组织生产,并要把已组织起来的生产单位设法分别交出去。
这样一股小风,将一千多个成型的厂、社不分情况的推出去了。其中有的是全部整劳动力组成的,那是应当交的,但也有一批是不应当推出去的,更重要的是那种做法影响到不少城镇的社会福利生产停止发展了,随之而来的又是救济户上门要求救济,工作陷于被动。有些生产单位交出后,因为那些残老半劳动力,不符合正规企业的经济核算和定员定额的规章制度,有关部门又把它们原封退回来了,有的是把部分残老半劳动力给辞退出来了,使这些人又不得不重新走上坐吃救济的老路。这一个曲折,虽然使这项工作受到一些损失,但是却给了我们以有益的教训。它帮助我们把第二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的方针,进一步地肯定下来,大多数同志承认了组织社会福利生产是解决城镇优抚、救济问题的一条正确的道路。因而从1956年下半年起,特别是在1957年,这项生产事业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1957年年底生产单位发展到八千多个,参加生产的人达到五十八万。
整风以后,特别是党提出全党办工业、全民办工业的伟大号召以后,民政干部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享受优待救济的人们,要求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这种形势使这项生产事业又来了一个飞跃的发展。这个组织生产的高潮,已经由大中城市遍及所有城镇,到处是层层动手,遍地开花,农村也开始了举办这种福利生产。许多城市苦战半月,就把优抚补助和社会救济对象全部组织到生产中来,许多城市如旅大、青岛、南京、郑州、张家口、唐山、徐州、南昌、沙市、黄石、宜昌、安阳、呼和浩特等,已经通过组织生产,达到优抚补助费和社会救济费的全部自给,而不再向国家领取这两项费用了;有的城市如沈阳、旅大、抚顺等,并且运用生产收益,举办了养老院、精神病疗养院等新的社会福利事业。对于这一发展,各地的党政领导大力支持,生活困难的群众欢呼雀跃,“家家忙生产,户户无闲人”,这对变消费人口为生产人口、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组织生产是变无用为有用,变贫苦为富裕的最好道路组织社会保障性质的福利生产,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只有一部分劳动能力的老、弱、残废人们,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方针的一个最好的形式,是使这些人从贫困到富裕的根本道路。这条道路是逐步形成也是逐步明确的。
曾经有人认为这些残老半劳动力,不能通过生产解决多大问题。事实已经作了肯定的答复。他们在旧社会是无用的人,但在新社会就成了有用的人;他们在分散的状态下是无用的人,一旦被组织起来,就成了有用的人,并且成了一支不平凡的生产大军。他们在参加生产以前每月只能从国家领到四、五元的救济或补助,虽然在生活上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也只是维持较低生活而已,参加生产以后,每月就可以拿到十五元、三十元乃至四五十元的工资,变贫苦为富裕。例如,沈阳市废品再生厂,从垃圾堆里拣废品,进行加工生产。参加生产的九十多人,都是过去享受救济的残老人员,现在他们最低的月工资是十五元,最高的是六十多元,平均每人三十九元。青岛市盲人藤器生产组,二十九人过去也都是救济户,现在他们最低的月工资是二十元,最高的是四十五元,平均三十元左右,已有七人结了婚,业余时间有的拉唱,有的学盲文,过着幸福愉快的生活。一般城市生产单位开支的工资,等于城市优抚、救济费的好多倍。张家口市1957年各生产单位共开支工资一百四十三万元,等于张市全年优抚、救济费的二十二点四倍。这就是说,假若不组织生产而单纯救济,要把这些人的生活保障到现在的水平,就需要把城市优抚救济费预算增加几倍以至几十倍。因此,城市生活困难者都说:“救济有限,生产无穷”,对于组织社会福利生产极为拥护,对党非常感激,许多城市原来享受救济的人,参加生产以后,成了街道各项工作中的积极分子,并且出现了一批新型的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
也有人认为我国有的是劳动力,组织这些人参加生产无足轻重。这当然也是不对的。我国劳动力过去感到多,那是生产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缘故,生产建设一经跃进,就感到不足了。组织这些人参加生产,可以使一些壮劳动力从一些劳动强度较轻的岗位上抽出去,用到更需要他们的生产建设岗位上去,做到“人尽其才”。同时,组织这些半劳动力从事为工矿企业加工辅助性的生产,从事群众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可以补助大工业生产之不足,又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温州市共组织了一百八十七个生产单位,参加生产的有一万三千八百一十二人。仅其中二十二个大型生产单位,1957年的产值即达九百二十二万元,占全市地方国营工业总产值的64%,还有三十二种产品远销苏联、民主德国、英国和日本。南京社会福利钢铁镀锌厂,在大跃进中,试制成功了凡耳、克拉丝、十字节、钢帽、钢碗、接头、梅花钻、木螺丝钻、特光螺丝、自来水管、连结、湾头、三通等十三种工业必不可少的产品,其中梅花钻已超过日本水平,赶上英国水平,木螺丝钻已超过英国水平,接近美国水平,而这两种产品过去都是依靠进口的。南京市贾副市长说:“你们真不简单,我以为你们只是生产自救单位,真想不到你们能用手工业制造出这样高级的产品。”
还有些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要这些人参加一般工业生产而要组织社会福利生产呢?所以要组织社会福利生产是由于这些人的特点决定的。正规工业生产要求工人具备一定强度的劳动能力,并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生产定额,而这些人都是老弱残疾和有子女牵累的家庭妇女,没有参加一般厂矿生产的条件。据长春、济南、青岛、张家口、徐州等城市的统计,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内孤老残废和半劳动力占70%—80%。临清市社会福利麻绳生产合作社一百名生产人员中,拐子、聋哑人、盲人、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十八岁以下的流浪儿童占90%。徐州市社会福利席箔厂三百名生产人员中有二十一个盲人、六个白痴、七个神经病患者、二十个流浪儿童,三十九个青壮年残废,八十个老年残废,两个哑子,其余都是老弱妇女。因此,社会福利生产的经营管理方法,必须适应这些人的具体情况,与一般工厂有很大的不同。赚钱多的要生产,赚钱少的也要生产,只要比单纯救济强,就可以生产;能够集中起来的人,就集中生产,不能集中生产的人,就把原料送到家里去生产;在集中生产的单位内,能够站着生产的就站着生产,不能站着生产的就坐下来生产,能整日生产的就整日生产,不能整日生产的就半日生产;在生产上又要根据盲、聋哑、残老等不同的情况进行分工。如果要一般工厂接收安排这些人参加生产,对它们的生产是不利的。
不论城镇农村,都能组织社会保障性质的福利生产
农村能不能组织这种社会保障性质的福利生产呢?有些农村已经在这样做了。辽宁省建平县全县三十八个乡一个镇,已建立起福利生产单位九十八个,其中有一个是县营的,其他都是社、乡、镇营的。这些单位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小型多样,就地取材,投资少,收益大,容人多,主要依靠大家动手用优抚、救济费给以必要扶持。建立起来以后,生活困难的人大部分很快就可以达到生产自给。该县已经提出“1958年生产自给,1959年不用国家救济”的口号。河北省蓟县县委决定这种社会福利生产要做到“乡乡有工厂、社社有作坊”。安徽省多数县普遍实行了组织五保户集体生产的办法,如芜湖县鲤鱼社组织尚有一部分劳动能力并可以集中的五保户三十人集体生产,1956年除归还农业社的投资外,每人平均收入六十六点七元,1957年每人平均收入七十五元,超过了一般社员的生活水平,并且有了公共积累,今年打算种菜、种瓜、栽藕、栽菱角、养鸡、养兔、养蚕、糊火柴盒等,预计可收入五千五百元,县委除在全县推广他们集中生产的经验以外,并把这个生产队命名为“幸福老年队”。
我们原来认为农村组织社会福利生产有困难,事实证明是可以组织的。生活困难的残老半劳动力,除了经常性的农村副业生产以外,依靠参加劳动强度很大的农业生产不能解决问题,轻微的农业活计又不经常,而且收入很少。现在在全民办工业、乡乡社社办工业的情况下,农村组织社会福利生产有了广阔的门路。
要不要花很多钱呢?不需要。城镇组织生产发展到这样大的规模,一般的没有专门拨过钱。它们的生产资金是用三种办法解决的:第一,勤俭创业,白手起家,逐步积累,由小到大;第二,从银行贷款,定期偿还;第三,用一部分优抚、救济费作为生产投资。各地已经组织起来的生产单位大多数是白手起家的,这样的生产单位占全部生产单位的90%以上。例如蚌埠市光荣麻刀厂是由一把菜刀,一个木墩子起家,现在已发展为有工人二百四十多人,资金十四万元,年产麻刀三百万斤,并有电动机械装备的工厂。沈阳市最近一个半月组织起来二千七百三十人,建成的三十九个福利生产单位,政府未花一文钱。吉林汪清县烈军属服务社是1951年由五名残废军人用四十五元残废金建立的。他们用这些钱买了四只母鸡和一千零七个蛋,把孵出的小鸡养大以后卖了买机器,到1957年底已经发展为轧棉、缝纫、食品、铁工厂等十三个生产单位,拥有十三万元的资金,吸收了贫困的烈属、军属、残废军人等四百零七人参加生产。它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参加生产人员的生活困难问题,还买了和修建了一批房屋,命名为“荣军街”,无代价地供给全城关镇无房的烈属、军属居住,而且还供给十四名烈属孤儿上学,几年来共开支孤儿教养费八千多元,以上这些事例,充分地说明,只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他们是能够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的。
现在各城镇的口号都是“一年内实现优抚补助费和社会救济费全部生产自给”,农村虽然条件差一点,但这样办,两年内达到生产自给也是可以办到的。这说明,认为社会福利事业没钱不能办,钱少不能办好,是错误的。社会福利生产发展下去,所创造的财富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参加生产人员的生活困难问题,而且完全可能为国家和集体,提供大量开展其他社会福利事业的支出。这样,就会在社会福利事业上出现一种新局面:服务对象的生活由贫困走向富裕,集体的负担减轻了,国家的支出减少了。这就会在实际上体现少奇同志报告中所指出的关于解决福利问题的这些原则:“合理地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所有制”,“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城镇已经组织起来的和今年内将要组织起来的优抚、救济对象和盲、聋哑人,将达到一百三十万人左右。农村的社会福利生产也将得到很大的发展。以后,我们准备逐步地把企业内既不够退休条件,又不能从事一般厂矿生产的老、弱、残废的职工,组织到这种福利生产中去,通过生产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以减轻企业的负担;还可以逐步把机关、企业职工家属有劳动力而生活困难的人也组织起来。
社会福利生产事业实际上已经形成地方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当地整个经济规划之中,在党的领导下统一安排,同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许多地方过去就是这样作的,今后也必须这样作。
组织社会保障性质的福利生产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特别是组织残废者和盲聋哑人进行生产,更是一项长期的福利事业,因为致残的原因很多,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在组织这些人进行生产的时候,必须在不影响他们身体健康的原则下进行。同时还应该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力求运用科学技术成就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参加生产的条件。这就要:
第一,建立医务劳动鉴定的研究工作,即研究什么样的残废、丧失多少劳动能力的人,适合从事什么样的生产,以便逐步实现生产上的科学分工。
第二,逐步改善残废者的劳动条件,研究改良适合他们的生产工具、机械设备,从半机械到实现机械化,以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
第三,建立假肢工业科学研究机构,使我国假肢质量在三、五年内赶上国际水平,以便辅助残废者从事生产劳动。
第四,逐步开展残废人员的职业训练工作,帮助残废者在残废后能够迅速转入新的生产建设岗位。更好地发挥复员军人在建设中的突击作用
党中央曾经指出过,“复员军人是一批值得宝贵的积极力量”。在反右派斗争中,在基层社会主义大辩论中,确实证明了他们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可靠性,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中,又一次证明了他们是生产建设中的突击手。
在党发出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号召以后,复员军人精神奋发,斗志昂扬,争先恐后地制定个人跃进规划,上书表示决心。从城镇到农村,数千人,数万人,纷纷集会,挑战声,报捷声,响遍各地,他们发出共同的誓言:决心当大跃进的尖兵。接着,他们就在各自的岗位上,以战斗的姿态投入了跃进的高潮。先进的更先进,落后的也赶上来了。在战争中两次立下特等功的人民功臣吴森福,在上海大同铁工厂,以十七天的时间完成了五十三天的工作量。山西省河曲县城关乡奕二贵,原来不很先进,参加过县的誓师大会以后,担任了社的突击队长,白天领导九十多名妇女培地埂一千九百丈,夜间领导二百二十名突击队员“大战九娘滩”,七个夜间就修水田一百亩,种苇子四亩,植树一万八千株,现在已被评选为甲等模范突击队长。
在这样伟大的时代里,复员军人对于只是完成自己的生产任务是不满足的,他们要求“那里困难到那里去”,因此,纷纷组成四十勇士、英雄连、钢铁连、尖刀连、猛虎连、飞虎队等等,这种生产突击队的组织到处出现。河北省抚宁县复员军人挖了一条三十里长的水渠,中间有一条山岭阻挡,县委提出的计划是七天凿通,而复员军人组成的尖兵连一天一夜就凿通了。遵化县东陵乡的复员军人英雄连,为了实现“四好东陵乡”,首先用六天的时间完成了一个畜水库和养鱼池。接着又接受了一个扩修渠道的任务,乡计划半月完成,他们也只用六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现在遵化县的生产突击队已由一千六百三十四名复员军人串连二千七百六十名民兵,组成了五个英雄营,十七个英雄连,十一个英雄排,担负了二十六个水库、两个英雄坝和一个“万猪场”的修建工程。农村是这样,工厂也是这样。北京有线电厂五百多名复员军人组织了十六个突击队、尖兵队、跃进队,超额完成了第一季度的跃进生产任务,并且要保证全年为国家节约一万两黄金。
复员军人不只是建设中的积极力量,而且是一支突击力量
对于复员军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许多人是了解的,但也有过一些人不了解,甚至他们抓住个别复员军人表现不好的事例来否定绝大多数复员军人的积极作用。事实对这些人的观点作了彻底的批判。复员军人不只是建设中的积极力量,而且是一支突击力量。
复员军人能不能成为突击力量,关键在于是否充分地信赖他们,经常地教育他们,放手地使用他们。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党对他们的关怀,干劲愈来愈大;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永远保持高度的革命热情和旺盛的斗志。
要教育他们,依靠他们,使用他们,就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没有一定的形式,只是把他们和一般群众进行一样的教育,那是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的,也不足以发挥他们的作用。现在许多地方都是通过复员军人学习站、学习小组、座谈会、代表会等形式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经验证明,这是他们进行自我教育,是党教育、动员他们在各项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必要形式。河北抚宁县委提出“抓复员军人要像抓党团员一样”,所以他们在进行各项工作的时候,除了在党团员中传达贯彻以外,还要在复员军人中传达贯彻,并向他们提出具体的行动要求。抚宁县、遵化县的复员军人,在生产大跃进中,其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决定关键就在于县、区、乡各级党委,对教育和使用复员军人这一点非常重视。
在特别需要的时候,组织各种形式的复员军人突击队,是适合他们的特点的,因为他们都具备高度的组织性,顽强的苦干精神,而我们党在生产建设的道路上又常常碰到“坚固堡垒”,需要大量的突击手;在平时则应该组织教育他们经常活动在一般群众之中,起带头骨干作用。河北遵化、抚宁对复员军人突击队是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办法,平时化整为零,带动群众生产,特别必要时化零为整,突击完成最艰巨的生产任务。
有的地方提出要注意防止对复员军人只使用不教育的偏向,这是对的。但是,对他们的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避免空洞的说教,只有组织和帮助他们参加实际工作和生产斗争,才能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才能对他们进行最好的也是最实际的政治教育。
少奇同志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所做的报告向全国人民响亮地提出了“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号召,这是我国人民今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任务。
对复员军人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应成为今后安置工作的中心任务
各地的情况表明,复员退伍军人在当前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高潮中也是一批积极力量。国营北京有线电厂喷漆工段的米恒福、张学龄,改变单干工艺分工为合作流水作业法,提高生产效率四倍多。运输公司汽车修理厂糜伯先,创造、改良八种配装汽车零件的工具,使用这些工具一年能完成二年半的生产任务。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三设计院杨铣,把比重分析法改为比重计和液移管联合分析法,使操作时间由四小时缩短为九十分钟。他还领导大家试制成功了一种双式洗瓶器,使工作效率提高八倍。杭州市邮电局机务员王培英改进操作方法,连续十一次刷新纪录,将整修一部电话机的时间从二百五十分钟缩短到三十五分钟。南京市电子管厂的李正标和他的战友们,苦干两昼夜制成“真空烤克脂”和“真空密封膏”,据南京报告,质量赶上了美国,成本仅相当于美国的三十五分之一,把英国抛在后边了。徐州市主要由复员军人组成的电器修理小组,创造了五用收音机(收音、录音、播音、放音并带唱盘)。山西省河曲县楼子营乡秦家梁村,十一户,只一人识字,退伍军人刘存厚把这个文盲村搞成了扫盲模范村。
全国五百五十八万复员军人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其中还有六十多万技术人员,如汽车司机,飞机驾驶,推土起重司机,航海轮机手,坦克手,电讯人员,医务人员,气象人员,雷达人员,设计人员,测绘人员,车工,钳工,焊工,铆工,旋工,电工等等各种各样的技术人员。复员军人不仅有干劲,而且都有一股子钻劲,在党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号召的鼓舞下,只要重视使用和有计划地培养,他们也一定能够成为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积极分子。
对复员军人的政治鼓动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应该成为今后复员安置工作的中心任务。但是对于年老病弱而有困难的少部分人的照顾也是绝对不能放松的,做好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第4版()
专栏:

树立民政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榜样
内务部奖励八十四个先进单位
新华社29日讯 在18日闭幕的第四次全国民政会议上,内务部奖励了八十四个民政工作做得好的先进县、市、市辖区和农业社。
毛主席推荐的河南省封丘县应举农业社,在会上得到一面写着“生产救灾的红旗”的锦旗。内务部还赠给应举农业社一部万能拖拉机。应举农业社原是一个地势低洼、土质盐碱、连年遭灾的老灾区。解放以前,群众生活极端贫困。解放以后,特别是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以后,他们依靠集体力量,人人献计,个个出力,经过两年的苦战,1957年已作到亩产二百斤。他们保证今年亩产八百斤,争取达到一千斤。现在这个社已把盐碱地改变为鱼米之乡,消灭了灾荒,摘掉了灾区帽子,从根本上改变了自然面貌和贫困生活的面貌。应举社的依靠集体力量战胜灾荒组织全面大跃进的经验,已成为全国生产救灾工作的一面旗帜。
在受到奖励的地区中,有全面民政工作做得好的先进单位,也有几项或一项民政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全面民政工作做得好的,有湖南省长沙市、河北省抚宁县、陕西省宝鸡市、贵州省福泉县、广东省新会县、青海省湟源县等二十六个先进单位。长沙市的残老教养院、儿童教养院和盲人福利工作都作得好,全市已建立六个盲人生产单位,有将近二百名盲人参加了生产。长沙市几年来接收的复员军人已全部妥善安置,并很注意对复员军人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现已有90%以上的复员军人成为各个生产战线和工作岗位上的积极分子。截至5月上旬止,长沙市已建立烈属、军属、贫民生产单位二百二十个,八千六百多人参加了生产,预计全市贫民在今年内可以全部做到自给,不要国家救济。河北省抚宁县建立了复员军人学习站、短期训练班,进行了评比竞赛,加强了对复员军人的思想教育工作,目前全县已有43%以上的复员军人担任了乡、社和生产队的领导干部,95%以上是农业生产大跃进中的积极分子。这个县在生产大跃进中以残废军人、复员军人为骨干,以民兵为基础组成了八个生产跃进野战兵团,编成了“卫星”、“猛虎”等一百一十六个连队,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支援,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大跃进。抚宁县还帮助复员军人解决了很多具体困难,如对八百多名患慢性病的复员军人,组织中西医生给予巡回治疗,使他们迅速恢复了健康,抚宁县的“五保”和其他社会福利工作也作得较好,1956年就创办“五保”户、养老院,使鳏寡孤独的社员生活有了保障,长沙市和抚宁县都得到了内务部赠送的锦旗,旗上写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展开民政工作”。
几项或一项民政工作作得好的有五十八个先进单位,优抚、复员工作作得好的有吉林市、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县、安徽省宁国县、河北省遵化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江苏省射阳县等;残老、儿童教养工作和盲聋哑人的福利工作作得好的有广西僮族自治区南宁市、山东省临清市、福建省福州市等;救灾工作作得好的有湖南省衡山县、河南省封丘县、青海省大通县等;老根据地的经济恢复建设工作和对农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安排工作作得好的有四川省营山县、江西省兴国县、陕西省镇安县等。社会福利生产工作作得好的有徐州市、济南市、温州市、郑州市、襄樊市、蚌埠市、昆明市、上海市的长宁区、北京市的宣武区等。在社会福利生产工作作得好的地区内,已经全部或基本上把有劳动力的优抚补助对象和社会救济对象都组织起来参加了社会福利生产,出现了“家家忙生产,户户无闲人”的新气象。有些地区已做到自给,不要国家救济,使消费者变为生产者,消灭了贫民。社会福利生产工作做得好的先进单位都得到了内务部赠送的锦旗,旗上写着:“大力开展社会福利生产事业,消灭贫困,为实现人人富裕的城市而奋斗”。


第4版()
专栏:

周总理接见柬埔寨佛教代表团
新华社29日讯 周恩来总理今天下午接见了以胡达法师为首的柬埔寨佛教代表团。
接见时在座的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赵朴初,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丁西林,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章文晋和国务院宗教事务局秘书长余峥。
接见时,柬埔寨经济代表团团长杨安也在座。


第4版()
专栏:

锡兰新任大使威廉·高伯拉瓦到京
新华社29日讯 锡兰新任驻华大使威廉·高伯拉瓦和夫人,于今天晚上乘火车到达北京。
前往车站欢迎的有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俞沛文。
锡兰驻华大使馆官员也前往迎接。


第4版()
专栏:答读者问

志愿到边疆垦荒的人要具备那些条件办理什么手续?
今春以来,我们不断接到社会上青年男女的来信,有的还亲自来访要求到边疆去垦荒生产。这说明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办一切事情都应有计划。因此,大批劳动力的调配,需由劳动部门统一安排。根据这一精神,对于要求参加边疆建设的青年,应本着以下精神处理:
一、社会上失学、失业的青年,凡志愿到边疆去垦荒者,必须由当地人民政府和劳动部门统一考虑处理。在不影响当地劳动力有计划地组织调配原则下,志愿垦荒者经劳动部门介绍、农垦部同意后,即可参加垦荒。在职、在学的青年和农业社社员,原则上不吸收。如本单位和有关部门同意,并取得劳动部门的调动手续,可个别吸收。
二、志愿垦荒的条件是:政治面貌清楚,年满十八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的男女青年,无疾病,能吃苦耐劳,并愿长期在边疆安家生产者。
三、社会青年要求垦荒时,可与当地劳动部门联系,经当地劳动部门同意后,再由他们直接向各该省农垦部门或农垦部联系。去时,需要办好户口、粮食迁移手续,并带足行李衣物。路费原则上自备。
目前,很多国营农场都在大力发展,一般均须补充劳动力。湖北、江西、云南、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需要劳动力更为迫切。农垦部的重点垦荒区是黑龙江省的密山和佳木斯以东地区,荒地面积约六千多万亩。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黑龙江地区计划开垦荒地两千至三千万亩,因此需要劳力数量较大。
农垦部办公厅


第4版()
专栏:

残老孤独者歌唱社会主义
——全国优抚救济社会福利事业生产展览会参观记
本报记者 王濯非 朱敏之
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的歌声,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来自青年人和健壮的人,也来自鳏寡孤独废疾者。
内务部举办的全国优抚救济社会福利事业生产展览会告诉观众:目前全国共有儿童教养院、残老教养院四百五十所。在旧社会,丧失了劳动能力而又无依无靠的老人,晚年的生活只有流浪、乞讨和冻饿。现在,在我们社会主义的祖国,贫苦无依的老人再也用不着为他们的晚年担忧了,他们在残老教养院里过着安定的幸福生活。
在旧社会到处可以看到流落在街头的孤儿,他们孤苦伶仃,忍饥受饿,过着悲惨的、暗淡无光的童年。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孤儿们有了温暖的家,也有了欢乐幸福的童年。儿童教养院就是孤儿的家,也是孤儿的学校。为了儿童健康的成长,儿童教养院设有专职的护理人员,有医药设备,还定期为儿童检查身体。在儿童教养院内,对学龄儿童按照普通小学课程进行教育,小学毕业还可以进中学。在儿童教养院内也有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有的还组成了剧团。正在北京演出的河南省儿童教养院的一个童声豫剧团,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些孩子们满怀感激之情地唱道:
“千年古树开了花,
流浪孤儿有了家,
共产党毛主席就是自己的亲父母,
教养院剧团,就是自己温暖的家。”
展览会还告诉人们,解放以来,国家共拨出基建费五千六百多万元,为残废军人修建教养院二十四所、疗养院十一所、学校十所。革命残废军人学校负责把有轻微残废的文化水平低的军人,提高到初中水平,然后再分别送他们参加工农业生产和其他各项工作,或送他们到别的学校继续深造。国家建立的残废军人教养院,有一部分是在风景优美的地区。教养院内学习、文娱、体育等方面设备都很齐全。四川省革命残废军人教养院有一位切去右手右足的一等残废军人杜双全,写了一首快板诗,称教养院是“荣军乐园”。他在这首诗中描写了教养院的“丛丛森林绿一片”的优美的环境,描写了教养院为残废军人安排的“有篮球场、排球场、跳舞场、奶牛场和奶羊场,这一场,那一场,不为同志们身体健康为那桩”的愉快的休养生活。
社会主义制度也把幸福带给了在旧社会被人遗弃的或被人看作废人的盲人和聋哑人。我国有聋哑人一百三十万,盲人一百六十万,他们都已结束了悲惨的命运,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获得了同健全人同样的社会地位、劳动和学习的机会。解放后我国盲人、聋哑人的福利事业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全国聋哑人生产单位有二十三所,聋哑学校七十所,聋哑中等技术学校一所,聋哑人俱乐部四所。盲人生产单位有八十五个,盲童学校十九所。现在有些地方已把有劳动力的盲人、聋哑人全部组织起来参加生产,其余大部分地区都计划在今年把有劳动力的盲人、聋哑人全部组织起来参加生产。聋哑人、盲人获得了新生活,也在歌唱社会主义。长沙市盲哑学校的一个学生写了一首诗,表达了他要歌唱社会主义、歌唱毛主席的心情。诗中说:
一只小鸟出了笼,
能不鸣叫吗?
一株海棠花得了雨水,
能不怒放吗?
我离开了黑暗的深渊,
能不感激救命的恩人吗?
救命的恩人是毛主席,
这种恩情比山高,比水深。
在上海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队伍中有一支由三十多个盲人组成的宣传队,他们在街头表演了国乐、越剧等十多个节目,在他们的节目中,有歌颂总路线的,有歌颂盲人新生活的。他们说:“总路线照亮了盲人,我们也要歌唱,也要宣传。”
多少年来人们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在我们这个时代实现了。随着社会主义所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们的生活还会一天好似一天,他们同过去的悲惨生活对比起来,怎么能不歌唱呢?
(附图片)
河北省革命残废军人休养院风景优美,图为休养员们在花园池旁钓鱼。 新华社记者 时盘棋摄
聋哑人曾山东雕塑的“边防战士” 新华社记者 杜修贤、白 媖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