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向地要水 和天争粮
全国许多地区抗旱抢种大搞水利
人的本领无可估量 事实驳倒悲观论调
新华社28日讯 目前干旱严重地威胁着黄河流域中下游、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中下游和东北一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农民为力争秋季全面丰收,正以昂扬的意志开展一个规模巨大的向地要水、和天争粮的抗旱斗争。
抗旱抢种、抗旱保苗已经成为上述各省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河北省正以春季抗旱成功的经验,和当前的旱象斗争。旱象较重的天津、保定、石家庄等专区,二百多万人正在不分昼夜地开发水源,取水浇田。山东省目前每天有一千五百万人的劳动大军参加抗旱抢种、保苗的活动,到本月中旬止,抗旱播种的玉米、谷子等作物已达一千二百多万亩。河南省每天出动一千五百万劳力,以一天播种二百万亩的速度,向干旱进攻,现在全省已播种夏播作物五千多万亩,占夏种任务的64%多。安徽省每天也有八、九百万农民在抗旱。许多农业社还在田野里安营扎寨,夜以继日地轮番苦战,到目前,这个省抗旱播种面积已达四千多万亩,抗旱保苗七百五十万亩。他们说,“就是一年不下雨,也要争取丰收”。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湖北和江苏等省也开展了抗旱斗争。在抗旱斗争中,各地都千方百计地利用地上水和地下水。江苏省依靠群众打新井、整理旧井、找泉眼,发掘了大量的地下水源。干旱较重的徐淮平原上的沭阳县,经过大辩论驳倒了某些人散布的平原缺水打井不能解决抗旱的悲观论调,全县三十五万大军奋战五天打了四万眼井,使全县已种的二十四万亩玉米、大豆、棉花有了水灌溉。湖北许多地区正拦河筑坝,引水灌田。山东省泰安县农民在最近几十天的抗旱中,用挖山泉、挖水池、深淘旧井、打机井等办法,扩大灌溉面积十万多亩,完成了夏播任务70%以上。安徽省农民用加深沟塘,在塘底沟底打井下泉、找泉眼等办法寻找出大量的地下水源。
在抗旱斗争中,去冬今春兴修的大量水利工程发生了巨大的效益。河南省固始县久旱无雨,但去冬今春修成的“百里不靠天”工程——解放和跃进灌溉渠,现在渠道里清水直流,不仅使三十六万多亩水稻适时种上,而且使十五万多亩旱地也有了充足的水源。安徽省阜阳专区的三百多个实现了水网化的农业社,保证了扩大十倍的水稻栽秧用水。这个省的怀远县常坆乡,实现了水网化,全乡蓄水十二亿公方,除抗旱抢种用水七亿公方外,还余水五亿公方。
干旱这种坏事,正被英雄的河北、河南人民按照辩证观点转化为好事。这就是结合抗旱大搞水利运动,锻炼人们同自然斗争的本领。河北在二十多天中,机井、砖井增加了九万多眼,灌溉面积从八千多万亩增加到九千多万亩。河南仅信阳、许昌等四个专区,在抗旱中即修拦河坝和挖山泉各九千多处,开新渠二千多条,打新井、修旧井六万多眼。水利运动的发展,加快了这两省的夏季播种进度。
为了战胜干旱,河北、河南、山东、湖北等省党政领导机关最近都召开了各种会议或者发出了紧急通知,对当前的抗旱抢种、抗旱保苗做了部署。河北、山东还派出检查组到旱象较重的地区帮助工作。同时,这一时期,各地充分发扬了共产主义协作精神。在用水方面,本位主义变成互助的集体主义,抢水争浇变为有计划地协作用水,这样使水得到合理使用。


第1版()
专栏:

善于看到地方的力量 善于发动群众的力量
甘肃两条民办小型铁路通车
全省将尽快建成一个四通八达的铁路网
本报兰州28日电 记者马林周报道:甘肃省提出了建小型铁路一万公里的规划,给全国树起了全民办铁路的旗帜。
6月16日和18日,最先出现的两条民办小型铁路,已在渭源县的官堡镇和张掖县建成通车。渭源县的一条铁路长五公里,机车是用汽车引擎改装成的,可拖带八个车皮,载重四十多吨,时速三十多公里,每一列车可代替十几辆汽车。另一条铁路是张掖县的,长十一公里,机车是用十马力的汽油发动机改装成的,拖带五个车皮,载重十五吨。
这两条铁路都是依靠群众,就地取材建设起来的。渭源县的五公里铁路没花国家一文钱,依靠群众解决了铁、木原料和人力等问题,只用二十天就建成了。机车是用汽车引擎改装的,车皮是当地干部和农民仿照正规火车皮,利用当地铁木原料制成的。铁路用铁都是收集民间废铁烂铁,由当地翻砂厂铸制成的铁轨。这条铁路路基宽四公尺,石子厚三十公分,轨宽一公尺,每根轨重三十三公斤。技术简单,造价低廉。他们为了创造经验,除铁轨外,还铺了一部分木轨,上钉铁皮。经过试车证明,铁轨较好,决定今后大量采用铸铁轨。据典型调查,县内民间每户平均有五十斤左右的废铁,加上古钟烂铁,全县可以收集四百万斤,能铺设一百二十公里铁路。县内已发现的一处铁矿,已决定立即用土法开采、炼铁,以保证今明两年完成四百公里铁路的建设任务,用铁路把全县大部分工矿、乡镇和70%到80%的社连起来,形成一个铁路运输网。
6月18日,中共甘肃省委的常委委员在参加渭源县官堡镇小型铁路通车典礼之后,即举行了现场会议。会议认为,这种依靠地方依靠群众大办小型铁路是今后的一个方向,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建设小型铁路。通过这一措施,使全省铁路建设也大、中、小型相结合,争取很快地在全省内建成一个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在现场会议上,正式确定全省在今后三年内,依靠群众,就地取材,建设一万公里中小型铁路。会上,只是定西、张掖、天水、平凉四个专区,即自报建设八千一百公里铁路,而且要争取在明年年底完成。
甘肃省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给交通运输事业提出了愈来愈繁重的任务,古老的运输工具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很需要修建这样一种小型铁路。渭源县和张掖县两条小型铁路的建成,为民办铁路树立了一面旗帜。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同志在渭源小型铁路通车典礼大会上,全面分析总结了这种铁路的作用和意义。他指出:我国自有铁路以来,铺设铁路都是由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来办的;解放以后,也完全是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在一个县内,依靠群众力量建筑铁路,过去不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甚至连想也不敢想。但是渭源的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鼓舞下,打破了这种常规,破除迷信,敢于大胆设想,勇敢独创,做出如此亘古未有的奇迹。他说:这条铁路的建成通车,不仅标志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大跃进,而且是技术革命的一个大跃进。它给我们铁路建设事业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从此以后,不光靠国家投资修建铁路,靠群众力量也可以修建铁路。这样大、中、小型铁路相结合,就使铁路建设更多更快更好更省,既有骨干,又有脉络,使铁路交通运输网更快地形成。
(附图片)
渭源县小型火车披挂着彩旗在群众欢呼声中徐徐前进。  新华社记者 郝常耕摄


第1版()
专栏:

谁说白手不能办工业?
“穷山恶水,地瘠民贫”的盂县百日办厂矿三百个
经验是政治思想挂帅和坚持两条道路两种方法的斗争
本报太原28日电 山西省盂县人民在一百多天里,建成三百零七个厂矿,并且在6月6日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县办小铁路。这些厂矿中有硫磺厂、水泥厂、肥料厂、铁木农具加工厂、农副土产加工厂和石棉矿、铜矿、铁矿、锰矿、磷矿、水晶矿等。
盂县是个贫穷的山区,群众一谈起盂县,就用“穷山恶水,地瘠民贫”的话来形容它。过去,这个县的工业基础很薄弱,山地犁坏了都得到外地去修理。因此,当县委提出大办工业时,很多人说:一没钱,二没人,三没技术,办什么工业!不少干部和群众根本不相信盂县能办起什么工业来。针对这些思想,县委召开了三次有乡和厂矿的党支部书记、农业社主任参加的会议,辩论盂县能不能办工业、要不要办工业、如何办工业等问题。在辩论中,有些人算了工农业关系账:如果办起工业,今年农业跃进需用的化肥和工具就可以自给,反之,农业也不能跃进。他们认识到,一只脚走路是不行的,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工农业并举。但是有些人想不通,他们说办工业虽然重要,总不能白手办工业啊!经过辩论以后,中共县委书记张润槐总结说:我们没钱没技术,但是我们有一条——胆大,有干劲,干起来再说,不能等待!县委立即抽调了四十多名干部,成立了办工业的综合办公室。全县三十一个乡、三百三十九个农业社,也各抽一个书记和主任管工业。同时,县委组织了四个工作组,携带工具,分头深入各区进行宣传,发动群众报矿查矿。工作组每到一村,不是开大会就是进行个别访问,讲开矿办厂的好处和意义,教群众识别矿石。经过群众性的查矿找矿,先后已查出石棉矿、铜矿、铁矿、磷矿、煤炭等六十多种矿。现在,这些矿已大部分在开采。
群众发动起来以后,什么困难都迎刃而解。没有工具他们自带工具,没有原料就试用土料代替。这个县原来最耽心的是办工业没有资金,可是一经动员,农民们就纷纷取出存款,有的单位把暂时用不到的党费、行政医药费、工会会费都拿了出来。不几天,全县就筹集了二百四十多万元,建设工业需要的资金得到了解决。劳动力也有困难,但是,中共盂县县委认为农村的劳动力潜力还很大,只要想办法就能挖出人力来。他们试办了工厂和矿,摸清土法开矿办厂要多少人,一个劳力一天能干多少活。以后又帮助农业社计算,算农业社的工作量,农业社的男女劳动力,整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经过全面规划以后,每个农业社都可以抽出8%、10%到16%的人来。办工业的劳动力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向群众学习,再去指导群众,这不仅使领导对为数众多的新厂矿都能进行生产领导和技术指导,而且使很多疑难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盂县境内石棉矿很丰富,目前国家很需要,但是群众开采的效率很低,采出来的矿又没法加工。有些人就不愿开采。当工作组正急得没办法的时候,县委指示他们在产石棉量较大的石塘石棉矿试点研究解决办法。工作组和群众商量后,群众就创造了一种采矿工具,并将碾面的碾子加以改进,用来加工石棉,效率大大提高,情绪马上高涨起来。过去从不参加劳动的妇女也都争着碾石棉。
最近,盂县进一步研究了巩固和提高新厂矿的问题,决定在全县建立七个综合农具修配站,以农具修配站和已有的大厂矿为中心,负责新厂矿的技术指导和帮助试制新厂矿力不能及的新产品。现在,很多新厂矿已和大厂矿建立了联系。
(附图片)
盂县炼铁厂已建设起来了。 新华社记者 张瑞华摄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接见三个会议的代表和两个参观团
新华社28日讯 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今天下午接见了出席第四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第四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教育工作会议的代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国农具展览会参观团、四川省牧区民族参观团的全体人员。


第1版()
专栏:

张秋香——第一个农民出身的女研究员
据新华社西安28日电 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陕西省渭南县双王乡八里店农业社副主任张秋香,已应聘任陕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这是我国第一个农民出身的女研究员。
张秋香是一个贫农出身的普通农村妇女,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党的支持下,她在植棉技术方面经过各种大胆的试验,终于获得了连续三年亩产千斤籽棉的高额丰产纪录。她根据棉花各个时期的生长特征,研究出了从整地、播种到拾花、扫落叶等十大植棉经验,包括锄梦花(棉苗刚现行时节进行浅锄)、适当推迟定苗时间、手摇间苗、打防疫针(也叫洗脸,目的在于防旱)、五步整枝打卡、以及雨后倒花盒雨水等一百多种技术。中共陕西省委在决定推广张秋香植棉经验的指示中指出:张秋香亩产千斤籽棉的经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的、先进技术与农民经验相结合的植棉经验。现在,张秋香的植棉技术已经在陕西省遍地开花。以张秋香命名的一万五千块“秋香田”(棉花高额丰产田),完全按照张秋香的经验进行操作。今年,张秋香又在领导着一个务棉小组,在一块四亩五分大的棉田里,进行亩产千斤皮棉高额丰产试验。


第1版()
专栏:社论

县的建设力量究竟有多大
在山西省盂县自办的小铁路试车之后,甘肃省渭源县和张掖县自办的小铁路也已通车。甘肃省并决定在今后三年内依靠群众动员各县的力量自建一万公里的中小型铁路。这是我国铁路建设事业中一项重大的创举。
这种铁路,可以叫做简易铁路。在铁路技术上当然不是先进的,但在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下,却是一项值得注意的先进经验。
和我国的其它建设事业一样,为了从根本上进行技术改造,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铁路的建设也必须尽可能采用世界上最新的技术成就
(例如,铁路的电气化、自动闭塞、内燃机车等等),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来发展现代化的铁路网。然而,这种最新的技术成就、现代化的铁路网,还不可能马上普及到全国每一个角落;而全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新形势,又迫切要求运输工作能及时跟上来,否则就可能影响生产的迅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和兴建现代化铁路网的同时,举办既经济又能迅速收效的小型铁路,就有十分迫切和现实的意义了。以甘肃省渭源县为例,由于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大跃进,今年粮食亩产量由二百一十斤提高到五百斤,地方工业产值由不足千万元上升至八千万元,一年即超过农业总产值一倍多。这样,全县需要流动的十四种物资,如粮食、肥料、燃料、农具、工业产品、生活用品、各种原料等,约十二亿四千万斤,等于去年运量的两倍。如果用汽车,需要载重四吨的卡车一百辆,连续运送一千五百多天。如用兽力车,需要载重四百斤的车一万辆,不间断地运输三百多天。如果用人背、肩挑、牲口驮,根本无法完成运输任务。渭源县还不可能立即取得大批汽车,也没有那样多的兽力车,更没有那样多的人力、畜力。这样,生产迅速发展和落后的交通运输状况之间,发生了矛盾。渭源县大办小型铁路,提出了全县两年内运输铁路化的规划,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从山西盂县和甘肃渭源、张掖两县自办小铁路成功的事实中,从甘肃省决定今后三年内建设一万公里简易铁路的计划中,人们应该懂得一个问题:究竟一个县的建设力量有多大?这对于许多人说来,是需要做一番正确的估计的。
简易铁路虽说简易,但毕竟是一条铁路,是一桩办起来颇不容易的工程。一个国家能不能自己建设铁路,有多少铁路,并不单纯是一个铁路事业是否发达的问题,而且是整个国家建设力量强弱的问题。一个县能不能自己建设铁路,也是对这个县的建设力量的考验。我国有二千多个县,但这些县大多数过去没有工业。县的财政收入和技术力量也是有限的。因而,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县的建设力量总是微小的,依靠县的建设力量,“办不了多少事情”。渭源县在酝酿办小铁路时就有人说:“这是太不量力了。”现在,小铁路建成了,事实摆在面前,证明了县的建设力量非常可观;忽视这种建设力量,或对它作过低的估计,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
盂县和渭源、张掖等县原来都是工业很落后的地区。为什么他们有这样强大的建设力量能够自己办铁路呢?他们的建设力量从何而来呢?最主要的是他们的思想解放了,是他们依靠群众、善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在盂县简易铁路的建设中,解决了浇铸铁轨和改装小火车头等重大问题的,不是什么第一流的现代化企业,而是一个刚由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组成的铁业加工厂。在几天时间内完成全部路基、枕木和铺轨工程的,也不是什么施工专家,而是二百多个临时被组织起来的普普通通的人。当怀疑派不相信群众力量的时候,中共渭源县委把办铁路的事交给群众辩论,结果绝大多数人都同意。农民们表示:“保险办成,铁路吗,有铁就成。”于是大家想办法,用废铁铸造铁轨,用手工打道钉,搜集各种木材做枕木,只用了二十天的时间,就修成了一条五公里的铁路。可见当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被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以后,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尽管是一个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都很有限的县,一样可以产生强大的建设力量,来完成像办铁路这样比较复杂的工程。有人说,这是奇迹,我们说,是奇迹,也不是奇迹。是奇迹,因为历史上确实没有一个县自己办过铁路;不是奇迹,因为只要相信群众和发动群众的力量,别的县也能做到。
遗憾的是,县的这种强大的建设力量,并不是人人都看到了的。尽管县办铁路,县建高炉等“奇迹”不断出现,仍然有一些县对自己的建设力量缺乏信心,抱有自卑感。他们的眼睛总是向着上面、向着外面,而看不见自己的力量。我们的编辑部曾收到许多产品销售部门的读者来信,诉说他们被采购员“包围”的苦恼。第一机械工业部销售局的一位同志来信说:我们每天接待要机器的人几十个,每天办公室都是满满的。在这些要机器的人们当中,有县委干部、合作社主任、农业战线上的生产能手、生产队长、中央下放干部。他们的决心都很大。有的说:“买不到机器不回去”,有的说:“头可断,血可流,搞不到机器不罢休”。这种精神固然可嘉,但由于大城市的机械工业一下还无法满足全国各地的所有要求,结果有些人跑遍全国各大工业城市,还是没有买到机器。这位读者建议各地今后“不要到处乱闯,应积极贯彻就地取材、就地加工的办法”。
读者的这个建议是正确的。固然,上级有责任来帮助下级,兄弟地区之间也应该互相支援。任何官僚主义、本位主义都是要坚决反对的。有些县工业的重要装备,也的确需要大工业供给。但是各个县的建设,毕竟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什么有些县忙于“到处乱闯”,甚至撞遍全国各大工业城市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只看到上级的力量,别人的力量,而没有看到自己的力量、群众的力量。盂县和渭源、张掖县自办铁路成功的“奇迹”,对这些同志是一个很好的启发:为什么这几个县有这么大的建设力量能够自办铁路,而自己就没有力量制造一些普通的机器、生产一些普通的农具呢?是果真没有这种力量,还是没有把这种力量动员出来组织起来呢?事实告诉我们,只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只要依靠群众,发挥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各县地方工业大跃进中的许多困难就完全可以解决。这一点,甘肃办小铁路的“奇迹”可以说明,许许多多其它“奇迹”也可以说明。而问题的关键在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把群众的力量动员出来、组织起来。


第1版()
专栏:

纪念伟大戏剧家关汉卿
首都和上海举行盛大纪念会
据新华社28日讯 世界文化名人、中国伟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纪念大会28日下午在北京政协礼堂隆重举行。
纪念大会是由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举办的。
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出席了纪念大会并且讲了话。出席纪念大会的还有北京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各地来北京参加现代戏汇报演出的代表等共一千二百多人。
应邀出席纪念大会的还有各国驻华外交使节,以及在北京的外宾共一百多人。
纪念大会由郭沫若、田汉、刘芝明、阳翰笙、周扬、欧阳予倩、夏衍、康生、张庚、梅兰芳、楚图南、郑振铎、翦伯赞组成主席团。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郭沫若主持纪念会,并做了题为“学习关汉卿,并超过关汉卿”的讲话。郭沫若说,关汉卿是我国十三世纪的一位民间戏剧家,他也是拿着艺术武器向封建社会猛攻的杰出的战士,是一位有民主主义精神的伟大战士。关汉卿用杂剧这种艺术形式作武器,勇敢地、无情地抨击着罪恶的统治阶级,毫无畏惧地把笔锋插入了封建统治者的胸膛中去。
郭沫若说,关汉卿不仅是中国的关汉卿,而是全人类的关汉卿。郭沫若说,我们非常高兴,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各国朋友们都在纪念他,并把他最宝贵的艺术介绍给全世界人民。
接着,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做了题为“伟大的元代戏剧战士关汉卿”的报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郑振铎做了“中国人民的戏曲家关汉卿”的报告,他们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关汉卿的生平和他的创作。
应邀来我国参加关汉卿纪念活动的苏联人民艺术家、普希金话剧院总导演彼得洛夫在会上作了热情的讲话。他说,关汉卿开辟了中国戏剧的新时代,使戏剧艺术同人民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关汉卿不仅是十三世纪的中国伟大戏剧家,他是属于世世代代的,他的作品是全人类最美好的文艺遗产的一部分。彼得洛夫深深喜爱中国戏剧,他领导了西厢记、雷雨在苏联的演出工作。他说,莫斯科的文艺工作者希望他向大会转达一句共同的话:关汉卿永垂不朽。彼得洛夫的讲话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郭沫若在会上代表大会主席团向今天到会的外宾表示感谢,郭沫若并同彼得洛夫紧紧握手。这时全场再一次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纪念会上还由北方昆曲剧院演出了关汉卿的名剧“单刀会”。
据新华社上海28日电 上海市文化界今天举行盛大集会,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伟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创作活动七百年。熊佛西在会上作了关于关汉卿生平的报告。会后由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了田汉编剧的话剧“关汉卿”。


第1版()
专栏:

关汉卿创作纪念演出周开始举行
新华社28日讯 关汉卿创作纪念演出周今天起在北京和全国各地开始举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今晚在北京公演了剧作家田汉的新作“关汉卿”,受到一千多名中外观众的热烈赞扬。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毅和北京各界著名人士出席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的时候,周恩来总理等上台同演员和导演等见了面,祝贺他们演出的成功。
应邀来观看演出的还有各国驻华使节和外宾二百多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