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2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尽信书不如无书
汪祖高
我们提倡认真地读些书,但也反对迷信书本。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有那么一部分人对书本崇拜得五体投地。他们不管这本书是好是坏,书中的原理、结论是对是错,是过时还是不过时,是适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还是不适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他们都奉为金科玉律,丝毫也不敢产生怀疑,更不用说去发展提高了。在这些人看来,古今中外的书上没有讲过的,没有记载过的,他就不应讲,因此也就不敢讲、不敢提。这些人的公式是:书上讲过的——没错;书上没讲过的——不能讲。总之,书本决定一切。
上海华孚金笔厂工人徐祖英要把金笔的笔套上的镀金成分从92%降下来,在颜色和光泽方面要赶上美国派克金笔的笔套时,该厂技术科长却说:“这在中外书籍里都找不到理论根据的”。你听,这口气多么理直气壮。只因为给他们撑腰的是书本。这些人的根据,不是活生生的客观实际,而是书本。
现实生活中却有更多的人,他们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不迷信书本。防治白蚁的专家李始美在北京大学的报告会上说:“我买了许多中外有关防治白蚁的书来看,发现书上说的许多地方与我观察到的实际情况不同,我就怀疑起来。经过研究,我没有完全信书上的结论。”李始美并没有被专家学者的著作所吓倒,而是通过刻苦实践的道路,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掌握了白蚁的生活规律,找到了根除白蚁的一套方法。李始美这种破除对书本的迷信,而去详细地占有材料,然后进行认真的科学的分析研究的精神,这种用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对待书本的精神是多么可贵。他没有从外国或本国的故纸堆中零星地捡些东西来,而是有的放矢,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解决了实际问题。
我们还有些科学家和教授的科学研究是“从杂志上来,到杂志上去”,这与李始美同志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迷信书本,书上没有说过的不敢说,没有提过的不敢提,这样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又如何得到发展和提高呢?新的书又怎能不断产生呢?又怎能更好地解决书上没有提过的而社会主义建设中迫切要求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呢?
我们对待书本(坏书除外)的态度应该是:既相信又不相信。凡是通过实践证明是真理的则相信,反之则不相信。我们还不能以此为满足,我们还要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地丰富书本上的知识。因此,我们就要敢于去想书上没有讲过的东西,只要我们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列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是可以从这些实际材料中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这决不是妄自尊大,胡思乱想。正是不作古奴,敢为今人的一种气魄。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第8版()
专栏:

俄国芭蕾舞剧的明珠闪耀在中国舞台上
——写在北京舞蹈学校上演“天鹅湖”之前
苏联专家、功勋演员 彼·安·古谢夫
北京舞蹈学校由教员和学生演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在芭蕾舞历史上,从来没有一所舞蹈学校演出过整个舞剧“天鹅湖”。柴可夫斯基的这个舞剧被公认为是欧洲古典芭蕾舞剧的顶峰。它是世界各国芭蕾舞剧院上演剧目的基础,“天鹅湖”演出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剧团是否成熟的标志。
正因为如此,北京舞蹈学校的领导上在全校师生面前提出了排演这部舞剧,为今后在中国建立第一所芭蕾舞剧院打下基础。
这部舞剧是在今年2月20日开始排演的,经过四个多月短促时间就达到了演出水平。扮演“天鹅湖”主角奥杰塔、奥奇利雅的是两位十八岁的五年级女学生,扮演王子的是年青的芭蕾舞教员,他们也是刚刚从舞蹈学校毕业的。中国的编导李承祥、栗承廉、张旭和邬福康积极参加了排演工作。舞蹈学校附设的导训班同学也作为实习演员参加排演。
“天鹅湖”这部舞剧第一次是1877年在大剧院上演的。当时柴可夫斯基是应德国芭蕾舞编导列伊金格尔之请而写作的。据当时的评论说,因为列伊金格尔是个很蹩脚的编导,所以这个芭蕾舞剧的演出没有成功。
俄国的进步文化人士支持了柴可夫斯基,把他的第一个芭蕾舞剧看成是对音乐和舞蹈具有原则性意义的作品。
这一个台本是芭蕾舞演员格里采尔和剧院指导别基切夫合编的。它显然是取材于德国作家穆泽乌斯
(1735——1787)写的神话“天鹅池”。然而,在穆泽乌斯的神话中缺乏基本的戏剧性冲突——天鹅姑娘、王子和以恶鸟的形象出现的魔王之间的矛盾。而柴可夫斯基却揭示出中心的主题之一:在绝望的心灵的斗争中渴求真诚的幸福和爱情,从而肯定了全剧的主题:爱情的力量胜过死神。
柴可夫斯基通过“天鹅湖”开始了争取以后成为俄国舞剧的传统的那些戏剧性原则的斗争。1877年初次演出的失败使柴可夫斯基感到很伤心。以后这部舞剧很少上演,观众也不欢迎它。1880年芭蕾舞剧编导冈津曾经想作些修改,但是在1884年又遭到失败。从此舞剧“天鹅湖”就不再上演了。
然而,人们并没有忘掉这部舞剧的音乐总谱。芭蕾舞剧院也慢慢和柴可夫斯基接近起来。十年以后,他的舞剧“睡美人”和“胡桃夹子”获得了很大成功,他的创作也成了俄国音乐文化的骄傲。
在一次悼念柴可夫斯基的晚会上,演出了里夫·伊凡诺夫编导的“天鹅湖”的第二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一幕至今还是采用伊凡诺夫的排演方法)。因此,人们就想恢复整个舞剧;1895年在彼得堡实现了这一理想,担任该剧编导的是里夫·伊凡诺夫和马里乌斯·彼季帕。
台本经过了很大的修改,因此,音乐也由德里戈(作曲家兼乐队指挥)作了整理和改编。这个改编的总谱一直沿用到1952年。
“天鹅湖”的新台本编排是在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聂米罗维奇—丹钦柯音乐剧院的倡导下,在苏维埃的芭蕾舞界实现的。这一修改,是有下列原因的。
伟大的俄国舞剧音乐改革家柴可夫斯基在当时没有为同代人所理解,而在苏联芭蕾舞的舞台上应该让这位现实主义舞剧音乐的奠基人,为争取有思想性和丰富内容的芭蕾舞和富有思想情感的舞蹈而奋斗的战士发出响亮的声音。“天鹅湖”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宣扬道德理想的剧本和爱情战胜死神的凯歌。莫斯科音乐剧院力求揭示柴可夫斯基的意图,尽可能实现作曲家本人的理想。为此必须倾听和仔细研究作曲家的第一次手稿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盲目地遵循它。由于最初的编导列伊金格尔的缘故,柴可夫斯基的乐谱中也有一些错误的地方。为了理解柴可夫斯基的意图以及他独特的音乐戏剧结构,只能遵循他的结构,因为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内容十分丰富,而且音乐处处富有形象性。
音乐剧院力求揭示出这个叙述人的道德理想的音乐的思想内容,这个人无限忠诚于誓言和爱情,他是一个坚强不屈的人,在他看来,爱情和真理的力量胜过死亡。编导者努力使本剧的舞蹈富有充实的内容,这正是柴可夫斯基所要求的。柴可夫斯基在每个曲目中都加进了戏剧性的内容,尽管舞剧的台本很贫乏。
在“天鹅湖”的新演法中剧院尽可能地消除同柴可夫斯基精神格格不入的强加给他的一些东西,使得一切参加演出的人都能真实地在舞台上生活和行动,以便有助于现实主义地展示作品的思想。新的演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在苏联各家剧院的舞台上“天鹅湖”越来越多地基本上按音乐剧院的新演法来处理了。
北京舞蹈学校的领导上采取这种演法作为演出的基础,是正确的。当然,并非这个剧的一切情节,都是舞蹈学校学员所能胜任的。但不论怎样说,俄国芭蕾舞剧的这颗明珠,即要求艰深舞蹈技术和表演技巧、同复杂而又特殊的演法表演的“天鹅湖”将出现在北京。北京的观众将怀着兴奋的心情等待着这部舞剧的公演。
我们预祝北京舞蹈学校在这次大胆的创举中取得成绩,并且继续排演其他古典芭蕾舞剧,组织中国第一所芭蕾舞剧院,以至成立中国舞蹈研究院。


第8版()
专栏:伟大出于平凡

清代用切割法治阑尾炎的医生
张朝魁是我国清代的一位外科医生。他在二十岁左右时跟人学医,懂了许多外科方面的知识。一次,一个姓刘的人“患腹痛,卧地濒死”,他去诊病,判断病在大小肠。于是他把病人腹部剖开二寸许,用手指伸入腹内治理。几天以后,病人就好了。这就是现在人们说的急性阑尾炎。对这样的病例的开刀治疗,欧洲比较早的记录是在1887年(十九世纪)。而我国一位“出身低微”的普通人在十八世纪中叶(乾隆中)已经能做这种手术了。可惜张朝魁的治疗方法并没有流传下来,而被当时的封建制度扼杀了。


第8版()
专栏:伟大出于平凡

治水专家陈潢
我国清代平民出身的治水专家陈潢,根据实地观察发明了测水法。用今天的话来说,“测水法”就是测量水的流速和流量的方法。这在当时(十七世纪)是一项重要贡献。
陈潢曾经说:“遇到河面窄狭的地方,或是沿岸有城镇山岗不可开辟的时候,我就在其上下游勘察地形,多建滚水闸坝和涵洞,把过涨的水泄入沟渠。用测土方的道理转而测水,一定要使泄水的数量和过涨的洪水相等,这样惊涛怒浪就可以平缓下来。”这是一个精辟的见解。陈潢把一生的主要力量都放在治理黄河上,他的理想是:根治黄河,为千千万万人民谋福利。然而他的理想在当时并没有实现,只有在解放了的今天,根治黄河才有可能由理想变成现实。


第8版()
专栏:伟大出于平凡

创造飞桥的无名英雄
公元一千年左右,我国宋仁宗时候,山东青州有座洋水桥。那里每年到6、7月间山洪暴发,就把桥柱子冲坏了。当时一般修桥的总是用老一套的办法,在河里埋上柱子再修桥,而桥的柱子老是被冲坏。后来有一个残废的兵士,大胆地抛弃了在河中埋柱的方法,先用巨石砌在河的两岸,然后用几十根大木头在石上架桥,仿照‘虹’的形状架成一座环拱桥,当时称为飞桥。因为完全避免了洪水的冲击,据当时记载经过了五十多年还没有坏。可惜由于封建社会里歧视劳动人民,这位大胆的创造者竟连名字也没有流传下来,只是被人叫作青州卒。


第8版()
专栏:伟大出于平凡

十八岁发明了堰水车
袁秀贞,是我国清代的女青年机械发明家。她十八岁时就制造了一个堰水车,用这种水车来灌田很方便。后来她又制造一个搓爆竹机。这个机器能代替手工自动卷铁丝、加火药,一天可以制造爆竹十万个。搓爆竹机的零件都是她自己磨制的。


第8版()
专栏:歌唱总路线

骑上千里马
(外一首)
臧克家
骑上千里马骑上千里马,追赶约翰牛,噼啪尘烟冲天起,马儿在前牛在后。
歌儿唱不完
一举目望墙头,诗句照人眼;行走在街头,朗诵声音传;拆开来信封,飞来诗传单;东风撩人心,歌儿唱不完。
二过去的诗人,披着长发,戴着桂冠;今天的歌手,拿着斧头,拿着锄镰;过去读诗的人,只有几百几千,今天读诗的人,已经上亿上万,劳动人民开辟了生活的新天地,劳动人民创造了诗歌的新田园。
三创造热情冲心窝,到了嘴边化成歌,歌儿随着生活长,一天比着一天多。


第8版()
专栏:

“窦娥冤”及其它
伊兵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六十多个剧本,现存原著十八个。他一生艺术创造上的成果,无论从数量上或者质量上来说,都处在世界戏剧文化的高峰,而他所处的时代,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其时,民间的文学艺术家和普通人民遭受着同等的苦难,他们在社会上实际处于“八娼、九儒”的卑微地位,这使文学艺术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他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情绪,使他们和人民一起,站在斗争的前沿阵地,冲锋陷阵。元杂剧的许多优秀作品,代表了这一时代的呼声,反映了当时人民为生存为正义而斗争的不灭的火花,关汉卿的优秀作品则是这类作品中的高峰,他是这一代战斗的戏剧家的领袖和旗帜。
关汉卿的“窦娥冤”长期以来被人们目为最好的代表作品。在他笔下的窦娥是被压迫被摧残的最不幸的女人。她是个童养媳。由于她婆婆不听她的忠告,招进了恶棍张驴儿父子,后来受他们陷害,在楚州州官的大堂上受千般拷打。她为了免除婆婆受毒打,把赃官、坏人强加在她身上的罪名承担了下来,因此被判死刑。但窦娥并不屈服,她在临刑前对罪恶的封建制度作了控诉,她的怨气冲天改变了自然的规律:血溅上三尺白练,六月大雪,楚州亢旱三年,怨气使她死不瞑目,化作鬼魂也要报仇,最后胜利归于她,失败的是迫害她的敌人。
“蝴蝶梦”也是作者杰出的作品之一,作者塑造了一个贫苦的老妇人和三个贫苦青年的光辉的形象:王老头儿被葛皇亲无辜打死,他的妻子带着三个儿子去寻找敌人,为丈夫复仇,儿子们在气愤之下打死了恶霸葛彪,被地方抓进开封府抵命,包待制根据王法,不管葛彪打死王老头子这桩公案,而只问“百姓打死平人”(特权阶级)的罪名,把王家三兄弟严刑拷打,但后来包拯终于被王母正义所感动,释放了王家三兄弟。
作者在“救风尘”里,热情地歌颂了美丽、机智、大胆和侠义的赵盼儿,揭露了富豪恶霸周舍的贪婪、残暴和愚蠢,深深地唤起人们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恶心理。这是一出杰出的讽刺剧,这出戏和“窦娥冤”、“蝴蝶梦”和作者的其他杰作一起,表现了作者鲜明的人民性和战斗性,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反映在他的作品里,成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紧密结合的优秀风格。


第8版()
专栏:

褐色的帆
师田手褐色的帆,遮掩着天,成百成千,飞向港湾。港湾巨浪,无边无沿,老铁山石,满船运搬。石填大海,扩展港湾,百丈深港,停泊大船。大船万吨,中国自建,震动寰宇,人心狂欢。直赶英国,豪语动天,六亿人民,倒海移山。帆随风飞,势因人转,浩浩大千,瞬息剧变。万重海洋,鼓浪胜赞,和平中国,力大无边。海浪滔天,船行如箭,褐色的帆,勇往直前。


第8版()
专栏:家庭教育随笔

对孩子的要求应一致
景星
有人说,教育孩子并不难,难在家长们对孩子的要求的一致。我同意这种看法。
有这样一个例子,中午,吃包子,大家都爱吃,看样子包子是有点不够了。小冬冬“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手里的包子还没吃完,就一把拿走盘子里仅有的两个。父亲说:“吃完了再拿;不够吃还有炒饭哩。”妈妈却在一旁说,“你叫他拿吧!他爱吃嘛!不爱吃能拿吗?”父亲说:“你这样护孩子是错误的,会养成他自私自利的习惯”妈妈反口也说:“我看你的教育方法也不正确。”这时为了说明自己看法的正确,各人都努力设法说服对方而相持不下。小冬冬觉得爸爸的要求虽严格,但是可以不遵守,就满意地坐在一旁吃包子去了。
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对儿童的要求不能一致,不仅削弱了父母在儿童心目中的威信,达不到教育儿童的要求,相反地会产生许多极有害的影响。
当然,在儿童教育工作中,父母之间可以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但必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培养社会主义社会里的合格劳动者:遵循一定的原则——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一般原则,而且在进行教育时还要互相配合。
不过,由于每个人的出身、经历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对孩子的看法有某些分歧,这也是很自然的,重要的是要从分歧当中取得一致的方法。
从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父亲已经说不让冬冬拿包子(这本来是正确的),母亲就应该表示支持,即使不同意,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进行争论,或者互相指责。可以等事情过去了,背着孩子商量商量,取得一致的意见。在孩子面前,父母应互相维持威信。
要想做到对儿童的要求的一致,父母之间必须经常交换关于儿童的生活、行为各方面的情况,共同研究教育儿童的方法。
教育儿童是件复杂而又细致的事情,父母对孩子必须有严格的要求,但这些要求也只有在各方面互相配合,并坚决贯彻这些要求时,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第8版()
专栏:为什么?

鸡蛋会散黄
新鲜的鸡蛋,有一层透明的薄膜——蛋黄膜,把蛋黄液紧紧裹住,使它和蛋白分开。蛋黄膜共有三层,当中的一层由葫萝卜素组成,其余两层则由粘蛋白组成。蛋贮放的时间久了,蛋白中的一部分水分就通过蛋黄膜,渗进蛋黄液中,蛋黄的体积因此膨胀,蛋黄膜就趋于紧张状态。紧张过度,特别是受到震动的刺激,膜就碎裂,蛋黄与蛋白就流在一起。
新鲜鸡蛋的膜柔韧而富于弹性,所以比较坚固,但是陈蛋的蛋黄膜已很少弹性,所以更经不起蛋黄膨胀的作用。
好的鸡蛋,蛋白里存有一种溶菌酶,可以抵抗细菌侵入,会把从外面进来的细菌歼灭掉。而鸡蛋散黄之后,蛋黄与蛋白相混,蛋白中的溶菌酶失去了活动力,结果细菌就有机会在蛋内很快繁殖,使蛋变质,发出一股臭味,这种蛋就吃不得了。  (铃)


第8版()
专栏:

伐木工人 (雕塑)  张润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