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2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驳“外国承认论”
周赤光
迷信外国的,有各种各样的论调。所谓“外国承认论”者,就是其中的一种。
在文化大跃进中,某大学教师们插红旗:要在科学研究上,赶上甚至超过世界水平。这种破除迷信,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高尚风格,理应受到人们的尊敬和鼓舞。可是,有一种所谓“外国承认论”者,却不这样。他们冷言冷语地说:
“哼!世界水平,不是自封的。要外国承认,才能算数。”有的还说:“如果你的科学研究,不能解决世界的问题,对外国没有帮助,人家不翻译你的书,至少图书馆里没有你的著作,就不能妄称达到世界水平。”
按照这些人的逻辑,李始美发现白蚁的吸水线,解决了外国昆虫学家不能解决的根治白蚁的问题,并在我国南方消除白蚁危害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因为暂时还没有得到外国的承认,也没有解决外国的问题,就“不能自封”为已达到世界水平。只有当李始美的研究论文(不知李始美同志写过这种论文么?)被译成外国文,要外国人点了头,这才能够算数。
这种逻辑,何等荒谬、何等可笑啊!
当然,世界水平,不是自封的,但也绝不能依外国的承认与否为转移。科学研究的世界水平有它自己客观标准。这标准就是人民的实践。千百万人民的实践证明了是最正确的,它就是世界最先进的水平。我们的科学研究,不是为“世界水平”而“世界水平”,而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那些科学研究者之所以可贵,不在于他们的自封,他们也没有这样自封,而在于他们敢于把“世界水平”作为对自己科学研究的目标和要求,在于他们那种势如破竹的革命气概。“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谁敢断言,不会达到自己的目标呢!
按照“外国承认论”者的逻辑,我国人民不但不能在科学研究上达到世界水平,就是要在地球上生活下去,都很困难了。1949年9月21日,毛主席在人民政协会议上的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那些“外国承认论”者就会说:“站立起来”也不是“自封的”,要“外国承认”、点头,才能算数。但是,美国和它的追随者不承认中国,怎么办呢?我们就只好仍旧躺倒么?
这些所谓“外国承认论”,大部分来自资产阶级“名教授”、“老专家”。这原是可以理解不足为奇。因为,他们是靠外国的奶汁养大的,所以迷信外国,认为外国的天空要比中国的高,外国的月亮要比中国的圆。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出自自命为革命者之口。这些贾桂们的奴隶性是相同的。我们应该奉劝他们彻底革掉自己的奴隶性。
刘少奇同志在“八大”二次会议的报告中说:“我们的国家曾经遭受外国侵略者一百多年的压迫,造成许多方面的落后状态,现在虽然解放了,并在各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但是不少人的精神状态还带着被压迫者的烙印,头脑里还装满了种种迷信、恐惧和自卑感。”我想,少奇同志的话,正好说明了这些“外国承认论”者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第8版()
专栏:跃进之歌

第26个新纪录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厂长 寒力
深夜,离丙班接班还有整整半小时。接班室里已经挤满了人,等着开接班会议。这个班的党小组还在接班前召开了小组会,决定每个党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带领群众,在本班创造出最高新纪录,向党献礼。
“同志们!先向大家报告一个消息!”
刚由调度室了解情况回来的值班工长,进门就向大家喊着:
“乙班又是一个新纪录!人家甲乙两班都创了新纪录向党献礼报捷,咱们丙班也一定要在今天夜里,创一个最高新纪录,向党献礼!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强有力的声音,掩没了门外??的轧钢机声。
接着值班工长分析了今天本班的生产条件,提出了注意事项,希望各小组认真讨论执行。
“我讲两句话,同志们!”
人群中是谁插上了话:
“加上今天乙班创造的新纪录,5月份我们整整是二十五个新纪录了!……”
一阵震耳的掌声打断了讲话。
“平均每天一个新纪录。另外,我们今天轧的是锅驼机管,这是最近为农业生产大跃进追加的紧急订货。党的总路线告诉我们: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轧好这一批管子提前交货,就是响应了党的总路线的号召。最后,预祝我们丙班在轧小管子上,再一次走在三班的最前面。我愿意天天抬大鼓。”
人们发出了哄然大笑。
原来讲话的人是这个工段的段长卢德新同志,五年前,他还是穿孔机的小组长。他今天也和厂里的其他负责同志一块跟班劳动搞“试验田”。他说他愿意天天抬大鼓,原来是有一次丙班创造了新纪录,厂里敲锣打鼓向丙班祝贺,抬大鼓的就是段长和工会主席。
说着,乙班的生产时间只剩下最后几分钟了。丙班所有的人都等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像进入决赛的运动员一样:各就各位,预备好姿势,只等令下。时针恰好指到26日零点,现场掀起了一片欢呼,乙班宣布了新纪录:一千八百七十根!就在这一瞬间,从加热炉、机器旁和所有操作台上,丙班手换手的接过了乙班手中的工具,连续操作,一秒钟也没有中断。钢管一根接一根的流着,哗?哗?的响声,像给大家呐喊助威。在轧管机、穿孔机旁的人,像医生诊断脉搏似的不时注视各自手表上的秒针,算算几秒钟轧出一根。电工们更是细致,他们计算着机器的每一个动作,连五分之一秒的时间都要计算。恨不得把钢管变成急水一样的流!
墙上电表的指针刚指到一点,穿孔机前就贴出了新大字报。上面写着:
“头一炮打响了!新纪录的苗子又来了!
谁英雄,谁好汉,生产跃进中间比比看!”
供生产联系用的喇叭筒里也发出了呼唤声:“第一小时二百四十根!……加油呀!”
气笛声短促地叫着,这是要加热炉加快来料的信号。
时间在前进。现场一直是一片欢乐、紧张的景象。每一个微小的成就,都受到鼓励表扬。每一处困难,马上都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关怀。在这里,大字报、漫画,都是极受工人欢迎的形式。今天的漫画多新鲜,画的是个举重运动员,仔细一看,原来举的是钢管,背心上“丙”字十分耀眼,还外加“冠军”二字。工人看了,从心里往外乐。
天亮了!一夜愉快紧张的劳动就要结束。二号操作台前人来人往。因为二号操作台上记录着生产数字,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集体劳动成果。
在二号操作台上工作的是女运转工李金芝。她五年如一日的在这个操作台上工作着。这个厂开工的第一根火红的钢胚就是由她操作从加热炉推出的。那时她只有十七岁,还是进城不久的乡下小姑娘呢,当她第一次在操作台上一按电钮,钢胚突的一下顺着辊道跑过来时,乐得她笑出声来。而今,这位姑娘已经是老师傅了。由她教出来的徒弟已是好几名了。不过人们仍然不习惯称呼她“李师傅”,还是亲热的叫她“小李子”。快下班这一会,“小李子”总是特别忙,忙于答复大家询问的生产数字。今天“小李子”更忙了。
终于时针指到八点,喇叭筒里传出了短促的呼喊:
“一千九百五十根!一千九百五十根!最高新纪录!……”这是李金芝的声音。今天,她又高声笑了!所有的人也笑了。
所有的机器旁边都沸腾起来了!这时,甲班同样的又从丙班手里接过工具,新的追赶又开始了。
丙班工人们兴奋的抬着献礼牌,敲锣打鼓的走出了厂房,向党委报捷——5月以来,他们创造了第二十六个新纪录!


第8版()
专栏:

一首动人心弦的赞歌
——推荐长纪录片“英雄赞”
丁峤
我看“英雄赞”不下五、六次,从样片到完成拷贝,每次看的时候,那怕是素材中的互不关联的几组镜头,也总是十分激动,有时甚至掉下泪来。壮丽的生活本身就具有无比感人的力量。“英雄赞”之所以动人心魄,感人肺腑,正因为它准确地、忠实地、朴素无华地反映了生活。
“英雄赞”是一首动人心弦的赞歌。它使我们重新看到中朝两国人民浸透着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感情的动人的情景,和英雄的朝鲜人民在金日成首相领导下,在强敌面前毫不退缩的英雄气魄。当战争的乌云已经压过了鸭绿江边,美帝国主义的炸弹已经在我国领土上爆炸,我国安全受到了威胁,远东的和平受到了威胁时,六亿人民发出了一个愤怒的声音:“不能置之不理!”为了抗美援朝,为了保家卫国,为了远东的和平,英雄的人民子弟兵——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向战火弥漫的鸭绿江彼岸进发。影片中出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镜头;怀着风暴般的愤怒向敌人发起冲锋的镜头;也出现了穿着白色民族服装的朝鲜人民,在硝烟中不顾生死抢救中国人民志愿军伤员的镜头;朝鲜妇女冒着枪林弹雨、沿着战壕给中国人民志愿军送水送饭的镜头。这是何等地动人心弦!
“英雄赞”是一首动人心弦的赞歌。它歌颂了英雄的中朝人民在顽强地击败了疯狂的侵略者后的胜利的欢乐;它歌颂了朝鲜人民的既不怕战争的艰难,又不怕建设的重担的英雄性格;它歌颂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提出实现南北朝鲜和平统一的建议和我国政府支持这个和平建议的实际行动,有力地说明了中朝人民的深刻、真诚的和平意愿,这又是何等地激动人心!
“英雄赞”确是一首动人心弦的赞歌。它真切动人地描写了中朝人民的亲骨肉般的友谊。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前夕,朝鲜人民家家连夜为志愿军赶制纪念品,难舍难分地和志愿军话别:用身体掩护志愿军伤员而牺牲的国际主义战士朴在根的家属,等孩子熟睡以后,为志愿军做纪念册;在战争时期失去了自己丈夫和三个儿子的支前模范具富力,带领上甘岭附近的居民,手拿鲜花,头顶甜米酒,走着战时走熟了的小路,上山和志愿军话别;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墓前的崔?;被“活的罗盛教”——黄治富救出的朝鲜儿童李春焕,紧抓着黄治富的腰间皮带不愿让他走;朝鲜的人民,把一株朝鲜的名花——无?花交给归国的志愿军战士,再三叮嘱带给黄继光的妈妈,请他老人家把这株花栽在门口,好让它代替朝鲜人民每天向这位英雄的母亲问候。朝鲜人民送别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向朝鲜父老、阿妈妮、兄弟姐妹们告别,那真是拥抱再拥抱,叮嘱又叮嘱,送过一程又一程,哭了一次又一次,中朝人民在同生共死的战斗中所结成的亲骨肉般的友谊,更是何等深切动人!
中朝两国人民的英雄事迹和骨肉般的友情,是千张纸万行诗写不完的,“英雄赞”以六本影片集中地、概括地把最壮丽最动人的片段传达给观众;同时影片也做到富有政论热情地突出地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为了和平的主题思想。看完了“英雄赞”,我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在这总路线光辉照耀下的伟大年代,让英雄的业迹,让英雄的高贵品质和浩荡的气魄,更鼓舞着我们前进吧!


第8版()
专栏:小常识

怎样保存食物?
炘之
食物所以腐烂,是有些酵菌、霉菌等微生物在食物里发育的缘故。这些细菌把食物里的糖分和蛋白质等物质分解成为它自己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排泄出它在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像发酵发臭的粘液和气体等,所以食物就变质了。这些细菌最适宜在摄氏20—40度的温度里生存,这正是夏季,所以食物更容易腐烂。怎样保存食物?大约有以下各法:
一、煮沸保存法:烹煮的目的,就是要将食物中有害的胚胎和细菌杀死。罐头食品的制造,一般都应用这个方法。先将食物装在罐内,用水充满空隙,只留一点小洞,以便排出空气。然后高温蒸煮后,将小洞用锡封闭就行了。罐内食物如消毒得不彻底,就会生出一种气体,使罐的一端朝外弯曲而膨胀。从这现象,也可以鉴别罐头食品的好坏。天热吃剩的饭菜,最好烧一烧,盖好放在透风的地方,就不会很快变酸变馊。
二、干燥保存法:经常食用的干果、干菜,都是应用这个方法。细菌要靠水才能繁殖,所以若想把食物干燥储藏,应尽可能烘干、晒干。日常不急需吃的食物,买回来后最好不要预先用水洗好,并注意不要破坏食物的表皮,保存的时间就能久些。
三、盐(糖)渍保存法:咸肉和咸菜就是用盐来保存的肉类和菜类,因为盐是食物(尤其是肉)的最好保存剂。糖,也可以保存食物,但糖液要浓。蜜饯果品就是用浓糖液熬的,能很好地保持果品的色、香、味。
其他像醋渍、冷藏,对食物都有一定的防腐作用。但醋渍限于食物的性质,不能普遍采用。冷藏却将随我们的电气化而日臻发达。上海正在兴建一所新的冷藏厂,冷藏容量将达一万五千吨,仅次于现有十多个冷藏厂的总和,建成后,一次就能藏鱼三十万担,一年四季还可调剂冷藏各种副食品,供应全国市场需要。


第8版()
专栏:

奇妙的事实
南美的热带森林中,有一种形似猴子的小树獭。由于它的毛发上寄生着一种极小的藻类植物,因此,除了尾巴以外,混身都是绿色,隐伏林间,和树叶无异。这种“寄生绿”,至死都不会脱落下来。
(渊浚)


第8版()
专栏:

“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昨日(6月26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本报评论员”评论,以“欲盖弥彰”为题,评铁托6月15日的演说,后面谈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同修正主义者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同修正主义者不能共处,所以铁托在演说中疯狂地攻击中国也就不足为奇。评论员在文章中引了两句屈原的楚辞:“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这两句诗出在楚辞“离骚”中,是一个比喻,意思是方形与圆形根本不同,又怎么能够互相通融,正如一个是直的、一个是曲的,又怎么能够彼此相安?
楚辞集注解释道:“周、合也、圆凿方柄不能相合,以其异道故不能相安。”合,是合在一起,假如我们凿一个圆孔,而要把一块方的木头塞进去,那又怎么办得到?因为彼此的道路不同,也就不能相安,这是中国一句古语,最早见于庄子。屈原是一个正直而纯洁的人,在前面一段里,他说他不能舍弃规矩而迁就错误;他不能违背绳墨而附和歪曲,所以这两句话,就是他坚决地要与奸邪之徒(屈原说这些人是“善淫”,是“工巧”)作斗争,所以他愤慨地说:谁能同异道在一起相安!他严厉谴责这些“邪淫”的人,坚持他正直的立场。
在楚辞九辩一章中,又有“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钼鋙而难入。”也是这个意思,也是说方与圆是格格不入的。(非)


第8版()
专栏:

百花齐放
郭沫若
97 蜀葵花箭茎条条直射,琼花朵朵相继,由下而上,直射不倚,相继有序。我们要做多快好省的花模范,我们要做力争上游的青云梯。超过英国,赶上美国,不算希奇,不仅六亿人民都有这种志气,万花万汇也都服从党的指挥;多么光荣呵,花开在“七一”佳期!
98 栀子花栀子开花的时节在春夏之交,我们的花期长,我们的香气高。我们的花色纯白,其后变为黄,果实可以作为染料、药料、食料。韩愈的诗句“芭蕉叶大栀子肥”,(注)用上一个“肥”字显出他的推敲;花瓣肉厚,叶和梗全都没有毛。种在庭园里,最宜配上簇芭蕉。
(注)见韩愈“山石”一诗。
99 腊梅花在冬天开花已经不算甚么希奇,掌握了自然规律可以改变花期。不是已经有短日照菊开在春天?我们相信腊梅也可以开在夏季。我们希望能够参加“五一”和“六一”,也希望赶上“七一”、“八一”、“十一”献礼。园艺家们,科学家们,请你们试一试,让我们能够与荷花、桂花开放同时。
100 梅 花在旧时代我们被称为花中魁首,说我们开在百花之先得天独厚,历朔是人为的,何妨是冬春夏秋?到底谁先谁后,时间是不断之流。在今天决不计较这种个人虚名,所谓冰肌玉骨已经陈腐得熏人。我们要把红旗插上世界的屋顶,问题是:要认真尽到自己的责任。
101 其他一切的花旧式的诗句:“花如解语还多事”,(注)咱们今天都成为了多事的花。一百张花的大字报怕人嫌多,咱们只鼓足干劲,不想再多话。大字报中有好几处提到了诗人,因为要重视批评和自我批评;希望新旧诗人们都不要多心,我们应该力争上游,不断革命。
(注)“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是陆放翁的诗句。
后记
“百花齐放”写了101首。(注一)
普通说“百花”是包含一切的花。只选出一百种花来写,那就只有一百种花,而不包含其他的花。这样,“百花”的含义就变了。
因此,我就格外写了一首“其他一切的花”,作为第101首。
我倒有点喜欢101这个数字,因为它似乎象征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里有“既济、未济”的味道,完了又没有完。(注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就意味着不断革命。
写这些诗是3月30日正式开始的。1956年做过三首(牡丹、芍药、春兰),除此之外,一共费了十天工夫。感谢全国生产大跃进的东风,这东风一吹,便使百花齐放了。
在写作中,感谢很多朋友帮了我的忙。有的借书画给我,有的写信给我,还有的送给我花的标本或者种籽。我还到天坛、中山公园、北海公园的园艺部去访问过。北京市内卖花的地方,我都去请过教。我在这里向他们表示谢意。
当然,我要特别提到“人民日报”编辑部同志们的鼓舞。我还要感谢他们动员了好些同志作插图。
我也要感谢一切的朋友——抄写、排印、校对、阅读……一切的朋友。
我也要感谢一切的花。他们的发言,我作了记录,恐怕记录得不大正确。原谅吧,百花同志,请让我日后再逐步仔细打磨。 1958年4月9日晨
(注一)后记写好后,查了一下目录,实际上写了104首。我把油桐花、真珠兰和王莲三首抽掉了。这样,他们也就被包含在“其他一切的花”中。
(注二)“既济、未济”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二卦。易经是以这两卦结尾的,意味着万事万物的变易是螺旋式进展,一环接着一环,完了又没有完,永远完不了。


第8版()
专栏:

陆地行舟(广州街头画) 何克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