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速度和主观能动性
阮延顺
有人对“宜快不宜慢”仍然有怀疑。他们问:“‘现在可以办将来的事’和‘现在只能办现在的事’两种说法,哪一种更积极些呢?同一般工人的情况比起来,苏广铭可以说办将来的事,不能说他‘只办了现在的事’。如果苏广铭只办了现在的事,别的工人又在办什么事呢?”
据说,所以提出这点疑问,是他觉得,既然存在着先进和一般的不同,要嘛就要承认先进者是在办明天的事,要嘛就要承认一般人是在办昨天的事,总不能说他们都是办的今天的事。那末,承认前者就是鼓气,是积极的;承认后者便是泄气,是消极的。
“气可鼓而不可泄”。但“鼓气”并不等于虚声呐喊,指以事实真象并不就是泄气。而且,一般的说,只有符合客观真理的思想,才是最有力地鼓舞人们前进的力量。
因此,我认为,当然还是“现在只能办现在事”的说法更积极。因为第一,它完全符合客观真理;第二,这句话也包含了一个比较完全的意思。它既包含着承认客观条件的决定性作用,又包含着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既反对思想上的墨守陈规,又防止毫不顾及实际可能的主观空想;既承认先进者的带头作用,又防止他们的骄傲和停滞。
用具体事实作例子也许说得更清楚一些。苏广铭用三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现在他又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跨进第三个五年计划去了。他自己订的1958年计划,先是一年内完成二十个月的工作;接着就修改成一年完成二十四个月的;接着,又修改成要完成三十六个月的工作量了。所以人们称他是“永远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同原有的计划比,他确实跑到计划时间的前边去了;同今天的一般工人比,也可以说他是在办他们将来才能办的事。但是,要同他自己今天所握有的能力,所面临的客观可能性来比,又怎么样呢?同一些生产能力更强,生产条件更好,因而生产量更大的工人来比,更又怎样呢?恐怕谁也不敢说,苏广铭今天已经算是天下第一了吧,更没有人敢说今天苏广铭的潜力已经挖完了吧?那末,怎么能够说他是在作他将来的事呢?又为什么不能对他说:“你只办了现在的事”呢?而且,还可以说:努力吧,你还可能比这办得更好!
苏广铭为什么能够走在一般人的前边?他苦干二十天,终于发明了一种钢背瓦铣斜卡具。这样就从每天做五块活跳到了每天做六十块活。他研究了放水冷却刀具,把别人试制了半个多月连一个也没有做成的活做成了,又创造了一种胎具,就又从一天只能生产二十个跳到七十个。有人问他,今年的先进计划有什么根据,有什么保证?他回答说“打算搞十五件工具改革。”
由“苦苦思索”到“研究”到“创造工具”。苏广铭正是这样:不断通过实践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又不断通过提高了的认识去变革现实(改造工具)。于是形成了不断飞跃的发展。这里的“苦苦思索”,正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苏广铭要想“永远走在时间的前面”,就要不断努力发展自己的认识解放自己的思想。
正是由于苏广铭善于结合实践“苦苦思索”,所以他能力强,我们承认他走在了一般人的前头,办着后边人将来的事;正是由于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要不断发展,而且永远也不可能一下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认识到,所以我们不承认苏广铭办的是他将来的事。客观存在要求苏广铭不断地去发展自己的认识。他一点也不值得骄傲自满。而且,扩大开来看,这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
这便是,“现在只能办现在事”说法的最大的积极意义。
这种说法还有一个积极意义。既然苏广铭用事实证明了,条件已经存在,那末,其他的人便没有道理不去提高自己的能力,来使用这些条件。于是大家便要起来赶,起来学从而把一般人的生产水平都提高一步。这就是工人们农民们所说的赶先进。先进生产者值得特别尊敬的,正是他们这种开辟条件的带头作用,而不是什么他们在“办将来的事了”。
“现在办将来的事”,当作一种认识方法看,不仅不积极,而且,还会有消极作用。它可以使一般的人说,走在前边的那个人是办的将来的事,我们无法赶也不必要赶。它可以使先进的人自己说我已经是在办将来的事了,那里还能再前进。过去有些模范因骄傲自满而停滞发展,而落后,大概和这种认识是不无关系的。


第8版()
专栏:

山歌唱遍内蒙古
韩燕如东风一刮水西流,不怕黄河不回头。山歌唱到毛泽东,眼看黄河要澄清。绵羊白,黄羊黄,山歌盘过十八道梁。横吹笛子竖打琴,山歌唱成一洼声。放下笛子拉胡胡,山歌唱遍内蒙古。


第8版()
专栏:

水桥
张让花
在一条五里来长的水渠上,人们已经战斗了几天,老锤和钢镐凿敲石盘的叮当声,仍在川里震天价响。人们虽然挥镐如飞,汗流如雨地在干,但又不时回头望望石盘,那眼光是在发问:“真能爬上去吗?”
贯屯农社的马社长把这些看在眼里,他放下十字镐,把胳膊一扬:“走,来几个人到坝上去,放水引水修。”二十几个青年人蜂涌着去了。坝上的水一放脱,就顺着新渠道缓慢地爬着。水在哪里爬不上去,人们就在哪里挖起来。挖着、铲着,一字长蛇阵向前迅速移动着,水终于爬上了石盘,哗哗向前奔去。
傍晚收工时分,人们都回去吃饭了,马社长却蹲在石盘上盯着流水出神。这山区,三年两头干旱的苦头他尝过二十多年了。一滴水一颗粮,水就是宝啊!
现在水渠里流水的哗哗声,就像粮食入仓时的响声那么动听!他望望对面的山,山上新修的层层梯田像卧龙拦住山腰;山脚下一条狭长的川地在暮霭中静静躺着;前些天刚安装在透河井上的水车,远远望去,黑乎乎的像个人蹲在东边的坪畔上。说起透河井,去年冬天,他和张老汉可吃了不少苦头。为了引河水上岸,变旱地为水浇田,他们一镐一锤凿开了石壁,虎口都震裂了,最后终于开出了一口二丈多深的井。那时候,人虽然熬得撑不定,但心里却很自慰:“社里有了二十多亩水浇田,这是世世代代没有的,熬一点算什么!”今年春天,他们又在西坪的崖下,凿石垒码子,架起了一座好几丈高的秤杆水,已浇水的六亩多地,是社里今年的千斤亩地,前几天播种的大麦已破土出苗了。
村里从来没有一分水田。现在社里修了三十来亩水田,按说他们前进的脚步不算慢了。但是,正在修的水渠一修好,宋家沟和韩家沟社能灌川地二百多亩,人家就跑到前面去了,他们被远远闪在后面。
他久久地凝视着宽宽的河岸。忽然一个念头闪动:把水从石盘上送到对岸去。石盘高,只要水过去,对岸的一片川地可以用自流水全部浇完。使他发愁的是眼前宽宽的河岸。水没有翅膀,飞不过去。这岸到那岸十来丈宽,河床距石盘一两丈高,修石桥吗?社小家底薄,修不起。即使修得起,一场洪水下来会推个精光。
回到家里,吃过饭躺下来,他翻来复去不能入睡,回忆着每年洪水的大小和水流的地势。有一年洪水最大,水也没有上石盘;小河里的水是顺着一个山崖的大湾冲到石盘崖下流走的,一般的洪水还上了河床里的高滩地。想着想着,终于找出了门路:高滩地上垒一座几丈长的石码子,河岸不是缩窄了几丈吗?河滩里有的是乱石头,不用买,不用请石匠,社员们自己背,自己垒。山里空心柳树有的是,砍到几棵,挖木槽接起来,这岸担在石盘上,那岸担在石码上,一定能行。南沟有一棵两丈多高的粗圪杈树,是根好顶柱,一柱能顶千斤梁,栽在河心槽子再重也能撑得住……。
他迷迷糊糊刚入睡,窗纸已经透亮了,上工修水渠的哨子响了,他爬起来扛起铁镐就往渠道上跑。
一清早,水利测量员老刘已跑遍了整个渠道,当他和马社长碰头时,马社长把昨夜想的计划告诉了他,问他怎么样,老刘一听,很是高兴:“这一招高,能成,试试看!”马社长请老刘抽空到河对面去,用水平仪照一照,看水能否放完那一片川地。老刘满口承应:“这不费难,办得到。”
当这条水渠的第一期工程快结束的时候,河对岸的水渠道已经测量好了。这边刚完工,贯屯社的社员们就马上动作起来:背石头、垒码子、推土、打夯;马社长和张老汉仍是老搭当,一起到山里砍树挖木槽,……不几天工夫,这里已出现了新的景象:长达六、七丈的水槽子雄伟地横跨在河的两岸上。过路的人们,走到这里,都不禁停住脚步,一边观看,一边赞不绝口:“今年这大跃进,真是你英雄,我好汉,人人都赛诸葛亮。龙王爷要有灵,看看这水桥,他不气得肚疼才怪呢!”


第8版()
专栏:歌唱总路线

总路线,是什么?
总路线,是什么?
路上标,船上舵;
总路线,是什么?
开山斧,拦河索;
总路线,是什么?
金银书,万宝册;
总路线,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冲锋号,
资本主义的送葬锣!(黑龙江哈尔滨 王书怀)


第8版()
专栏:歌唱总路线

金桥银桥金银桥金桥银桥金银桥总路线铺起幸福道天堂有路我们走又白又穷永甩掉
(河北唐山 冯土)


第8版()
专栏:歌唱总路线

神仙我们当学了总路线,雄心比天强,上天游月宫,下海降龙王。命山神献宝,叫土地交粮。奇迹我们造,神仙我们当。
(北京 宛青)


第8版()
专栏:歌唱总路线

碰上总路线“河水”碰上总路线,摇头摆尾上高山。“高山”碰上总路线,双膝跪倒把家搬。“龙王”碰上总路线,丢盔卸甲海底钻。
(山西闻喜)


第8版()
专栏:歌唱总路线

沿着总路线沿着总路线,全党拚命干。亩产千斤粮,一定要实现。干劲和钻劲,赛过金钢钻。就是硬钢板,也要把它钻。
(山东广饶)


第8版()
专栏:

推荐现代题材戏曲剧目
闽剧“海上渔歌”的创造
俞琳
“海上渔歌”这个戏,几年以来在很多戏曲剧种中不断上演,一直受到广大观众喜爱。人们可以从这个肃奸反特的小戏里,受到教育,提高警惕;同时,也是由于这个戏的题材能够穿插丰富多采的戏曲舞蹈动作,海上行船或是水中搏斗等场面,都可以给观众不少艺术上的享受。
不过,由于剧种和演员条件不同,运用传统表演程式表现现代生活的认识程度也有出入,演出风格和质量便不很一样。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这次到北京演出了这个戏,最突出的特点是:创造性的根据老渔民、橄榄姑娘和两个蒋匪特务在海上相遇、误救、见疑、格斗、捕获……等场景,设计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艺术。父母行船的“圆场”,安排了几种不同的形式,其中表现小渔舟在惊涛骇浪之中颠簸动荡的舞蹈动作,配合上带水音的打击音乐,是最为出色的,使人置信不疑;特务出场走“蹲步”,也是表现小舟的飘忽不定,同时也刻划了这两个鬼鬼祟祟的人物;船上肉搏是有选择的运用了传统戏曲中的水战动作,符合规定情景,有节奏感,非常优美。在这出戏里基本上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与统一。可以看出,导演和演员是有创造地进行了艺术构思。他们没有被所谓“生活真实”局限住,而是大胆地运用了我国戏曲艺术独特的夸张手法,包括动作夸张与情绪夸张,而真实地表现了人物,突出了主题,大大增强了戏剧效果。整整一出戏都是紧紧地扣住观众的心弦,显示是我国戏曲艺术的巨大魅力。
闽剧“海上渔歌”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在百花齐放的我国戏曲艺术园地中,需要有赫然扬名中外的“三岔口”,更需要有表现时代英雄人物的“海上渔歌”。


第8版()
专栏:小常识

杏的种类
翁心桐
杏是我国许多原产果树中的一种。管子一书(约在公元前685年)里有五沃之土宜杏的记载,总结出杏树可在不同土壤种植,可知远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的栽培着杏了。在杜牧的名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句里,更可以推测到当时已有成村的大面积杏的栽培了。
杏树的栽培比较省工,因为它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高,所以在我国北部,不论平原、沙荒、丘陵或高山,都有杏的踪迹。但是杏树喜欢干燥的气候,所以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等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都盛产杏或杏仁。淮河以南地方,虽然也有杏树的栽培,但是南方地区高温多雨,正在生长的果实往往就落掉了,成熟了的果实又容易腐烂,存下的果实品质也较差,所以,愈往南杏树的分布就愈少。
国外栽培杏多作鲜果或加工用,我国是分为仁用杏、肉用杏、兼用杏三类。
仁用杏的果肉很薄,多纤维,不堪食用。但是杏仁大而饱满,营养丰富,有的含蛋白质达25%以上,含油量达47%以上。这种杏在过去和现在都有大量出口,经济价值很高。抗日战争前每年出口值达银百万两以上,占各种干鲜果出口的第二位(核桃仁为第一位)。这种杏的栽培条件也很低,一般只在山地甚至荒山上种植就行了。著名的品种有“白玉扁”、“龙王帽”(河北产)、“壳拉拉”(陕西产)等。
肉用杏的分布比仁用杏更广,除了作鲜果用外,还可以加工制作糖水或果酱罐头和杏脯等。这种杏在我国的品种十分丰富,如山西清徐的“沙金红”,陕西三原的“曹杏”,河北昌黎的“银杏”和“麦黄杏”,北京的“香白杏”等,品质都很优良。又如“金钢拳”、“大偏头”、“关老爷脸”、“大节杏”等品种,果实很大,重量多在八十公分以上。其中“大偏头”(兰州产)中大的果实,有重达一百三十公分以上的。这样大的杏子,据说在国外是找不到的。
兼用杏是果肉和杏仁两用的品种,比较好的有河北省密云等地的“水扁”、“一串铃”,陕西华县的“珠宝子”、“野生子”等。这种杏多在山地栽培。它的杏仁是甜仁,果肉也可以晒干,但是比起优良的仁用杏的仁和肉用杏的肉来,都差一等。所以这种杏的栽培目前并不很多,需要进一步选择和研究提高。
此外,许多山区还有不少野生或半野生的山杏。它的果肉不堪食用,它的仁很苦,却可以榨油,还可当药用(仁内含苯甲醛,可作镇咳剂,但仁内含?化物有剧毒,需加工提取),所以亦有一定价值。农业大跃进后,许多地区已将山杏改接成为仁用杏了。


第8版()
专栏:读者中来

抢救国家财产的演员
5月12日,江西省话剧团第二演出队在上高县演完戏以后,突然山洪暴发,锦河里的水猛涨,很快就要淹进百货公司的仓库里面去了,这时话剧团的演员们,为了抢救国家的财产,顾不得连日来演出的疲劳,就跑去仓库里抢运物资。七个女演员,并不亚于男同志,一百多斤一包的水泥压在背上,还跑得飞快。把仓库里的货物都搬到安全的地方以后,他们又忙着去搬别的东西了。
江西省上高县公安局 熊开强


第8版()
专栏:读者中来

表演魔术不要宣传迷信
最近河南省南阳市魔术杂技团在湖北监利县演出“掉换人头”和“一人分成三截”节目时,演员吹嘘说:“这是我团几十年来最高的道法,只要将符水一喷,就能斩断人身,也能衔结人头。”表演后有些老年农民和封建迷信思想浓厚的社员就信以为真了。邹铺乡农民吴先均头颈不正,当即找到幕后求他们发符水诊治。姜王乡先丰社女社员陈金枝的小孩是个跛子,也要求使点法,把她的小孩的跛脚治好。希望今后表演魔术时不要宣传迷信思想。
中共湖北省监利县委会 张自松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希望各行各业都这样做
6月10日人民日报七版以“历史的证明”为题,发表了第一机械工业部提供的两百多年来机械电气技术史上四十一个主要发明家的材料。这个材料雄辩地说明了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大都是从劳动人民中产生出来的,大都出于那些社会地位低、学问少、条件差的人们。我们读了以后,更加提高了革新技术的信心和勇气。希望各行各业都能提供这样的材料。
山西省交通厅 王灿然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很受感动
读了5月26日八版上王震将军写给徐先国同志的一封信和郭小川同志“关于‘永不放下枪’”一文后,我深受感动。我所以感动,不仅因为徐先国同志写的“永不放下枪”是一首好诗,充满了人民解放军的革命风格;更因为我们的将军如此重视战士的创作,能和普通战士同呼吸共歌唱。
过了几天,我又在6月1日第四版看到了陈毅元帅为孩子们写的“儿童篇”。我虽然对诗的好坏说不出个道理来,但是单是我们的元帅能给孩子们写诗这一点就使我感动极了。我把它朗诵给我的孩子听,他们也都感到高兴。
吉林公主岭市读者 程润田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孩子们的希望
我们很喜欢6月1日第四版上刊登的诗——“儿童篇”。我们一群小朋友聚拢在一起,把它念了一遍又一遍,越念越觉得亲切。
我们都知道,“儿童篇”的作者陈毅伯伯是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他工作那么繁重,还抽空给我们小朋友写了这么好的诗,我们多么高兴和感激呀!我们很希望作家和诗人叔叔们也来多多关怀我们,多写些又短又好的儿童作品给我们阅读和朗诵,满足我们的迫切要求。
河北定兴明星农业社一群孩子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不要写“广西省”
我们广西早在今年3月5日就正式成立了“广西僮族自治区”。可是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在信函上用“广西省”这个名称。甚至中国青年报5月26日第一版的新闻、6月9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编辑的话”也用了“广西省”这个名称。这是不应该的。 南宁市第三初级中学 郑际浩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消除使用度量衡单位中的混乱现象
现在我国很多报刊对于度量衡单位的用法未能统一,给读者带来不少麻烦。例如尺度方面的“公厘”,有的叫“毫米”,有的叫“粍”,有时错误地把它叫作“米厘”。有时更把公制单位与市制单位混用。3月16日人民日报一版“树皮变棉花,稻草纺成纱”专栏中,提到遵义县的人造棉“纤维长达一寸二至一寸五”,紧接着在同一报道中又提到“而遵义专区的棉花纤维只有九公厘”。究竟一寸二比九公厘长多少?恐怕非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不能计算出来。此外,亩与公顷并用,毫克与两并用的情况均甚常见。
建议全国报刊都把度量衡单位统一起来,这样会给读者很大便利。 张鸿志


第8版()
专栏:

描花样(年画) 周令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