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掀起文化革命的风暴

甘肃第一个普及中学的县——永登
甘肃省永登县全民动手发展教育事业,目前已经实现乡乡有中学,成为甘肃省第一个普及中学教育的县。
永登县1949年时只有初中一所,学生七十九人,很多乡找不到一个中学生,是甘肃省文化落后地区之一。1956年增加了一所公办中学,连原有的一所,总共有中学生一千三百零二人,县里有许多高小毕业生都不能升学。在生产大跃进中,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文化上大翻身。4月间,普及了小学教育。5月间,第一所县办大学成立。这时,群众办学的热情更加高涨。全县二十二个乡就办起各类中学三十六所,其中位于山区的七千人的大乡——七山乡办起了十所中学。这个乡成立第一所农业中学时,全乡农民高举彩旗、敲锣打鼓地表示庆祝,同时还给学校献地、献旗、献羊。
这些中学有工业、农业、园艺、牧业、林业、水利、卫生和师范等专业学校。办学中群众发挥了高度积极性,纷纷腾房子,或献工献料盖房,有的农民自动给学校烧砖、烧石灰。清水乡农业中学无教室,农民们自己搭起草棚;没有桌凳,农民们就泥上土台代替。这些中学的兴办没有花国家一分钱,农民自己也花钱不多。
为了解决民办中学师资问题,永登县人民委员会还从全县九百多名小学教员中挑选中等师范毕业和高中毕业的二十四名,进行了短期集训,然后分配到各中学担任专职教师,教授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同时聘请优秀社员、医生、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干部以及工厂、煤矿、地质队的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员,讲授技术课;政治教员由各乡的总支书记担任。课本问题,文化课暂时采用一般中学的课本,技术教材由技术教员编写讲义,结合实习讲授技术理论。
这些学校一般是二年毕业,实行半工半读。 (新华社)


第7版()
专栏:掀起文化革命的风暴

欢乐的农民赛诗会
西安市坝桥区黄桑圃乡白庙农业社,举办了一次“农民赛诗会”,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歌颂今年的小麦丰收。在赛诗会上,农业社主任刘志诚当场编了一首诗,当作开场白:“大家都坐下,听我把言发,今天会议不一般,念诗又要说快板。歌唱今年大丰收,歌唱党的总路线。谁的诗歌编的好,现在就请出来念。”接着,赛诗者一个接着一个地站了起来,争着朗颂自己的诗歌。青年社员胡致富朗颂他的新作:“东方闪出一条龙,龙首就是毛泽东。腾云驾雾快如风,压倒西风超过英(英国)。”胡海明接着说:“天不怕,地不怕,流点汗水算个啥,为了实现总路线,拚上生命我也干。”这时,下放干部钱中良也马上编了一首题为“神仙思凡”的诗:“昔日三姐下凡间,只羡人间不羡仙。将来实现总路线,天上仙女更思凡。七个玉女奔人间,个个嫁给庄稼汉。不是神仙迷了心,人间比天上好万分。”
白庙农业社第二生产队的胡改兰和她的女儿李玲巧把赛诗会引到了高潮,十三岁的李玲巧在会上接连朗颂了她自己创作的三首庆祝丰收的诗,有一首写道“爸爸妈妈去生产,弟弟妹妹我照管;今年粮食大丰产,卖了余粮有零钱;爸爸妈妈心喜欢,给我缝套花衣衫。”全场的人都为这个十三岁的小姑娘欢呼鼓掌。
今年3月中旬,白庙农业社为了庆祝兴修水利的胜利,曾经举办过一次赛诗会。从那时起,社员们又创作了二百五十多首新诗歌。全社共有九十一户社员,家家户户都有新的诗歌。这次“农民赛诗会”,就是在群众要求下举办的。今后,这个农业社将不断地举办这种赛诗会,鼓舞全体社员的劳动热情。(新华社)


第7版()
专栏:掀起文化革命的风暴

万人教 全民学
红都瑞金基本扫除文盲
江西瑞金县人民苦学苦战十六天,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解放前瑞金人民由于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摧残,衣食无着,有90%的青壮年是文盲,许多村庄找不到一个识字的人。解放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济生活改善了,有了学习文化的要求,几年内全县有一万多青壮年摘下了文盲帽子。去冬今春,生产大跃进,人民更感到了对文化的需要。中共瑞金县委抓住了群众对文化的迫切要求,5月份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的扫盲运动。在运动中全县出现了“万人教、全民学”的景象,全县所有识字的人都组织起来当教师,所有青壮年文盲都参加学习,许多红军老战士也投入识字运动。他们利用田间学,屋里学,早晨学,夜晚学,会前会后学。学习内容是做什么农活,学什么字。不少地方采用见物识字的方法,不仅易学,而且印象深、记得牢。这样,在5月下半月的十六天内,全县83%的青壮年都认识了一千五百个字,基本上扫除了全县的文盲。


第7版()
专栏:

化学研究所跃进再跃进
分离出十三种希土元素
本报讯 我国科学界又放一异彩: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析组的二十个青年科学工作者,经过十多昼夜的苦战,到目前为止,从我国的矿石中分离出了以往不能提取的十一个纯度达到“光谱纯”(国际标准)的希土元素氧化物,它们的质量都超过了英国、美国的水平,其中“氧化铒”的纯度超过了国际上有名的英国“约翰逊—史密斯”工厂的出品;还分离出了两个纯度达到90%以上的希土元素。这些青年科学工作者们,是在党的总路线光辉照耀下,解放了思想,鼓足社会主义的干劲和钻劲,打破常规,改变了传统的集体单干的研究方法取得这一成就的。
纯度达到“光谱纯”的十一种希土元素是:镧(La,音兰);铈(Ce,音市);镨(Pr,音普);钕(Nd,音汝);钐(Sm,音杉);钆(Gd,音嘎);镝(Dy,音滴);镱(Yb,音意);钇(Y,音乙);钬(Ho,音火);铒(Er,音耳)。纯度达到90%以上的两种希土元素是:铥(Tu,音丢);镥(Lu,音鲁;也有译作“镏”的,音留)。
目前已知的构成物质的元素共计一百零二种,其中稀有元素和有色金属元素占六十四种。上述十三种希土元素就是这六十四种中的一部分。希土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十分接近,因此很难分离。希土元素在近代科学研究上和工业上的用途日愈扩大。如钕,可以做喷气式飞机用的耐高温合金;铥,是做小型爱克司光机以及探矿机的原料;又如钆,是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材料,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上应用很多。我国是世界上希土元素储量最多的一个国家,只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矿一处就含有希土元素几千万吨。
国家早就把提取希土元素的任务交给化学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分析组从1956年下半年开始进行这项工作。但是由于保守思想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缘故,像老牛破车一样,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在整改开始的时候才分离出了两个光谱纯的希土元素,而且是最容易分离的。
经过整风运动,化学研究所分析组的青年科学工作者们树立了坚决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思想,破除了一切障碍跃进的迷信。他们在所里党组织的关怀和支持下,群策群力,终于用真理、用事实战胜了所里的保守派、怀疑派,在希土元素的分离工作上为我国科学事业增加了光彩。
(韩开玉)


第7版()
专栏:

按生产需要学技术 按技术要求学文化
江苏大办农民业余文化技术学校
本报讯 记者朱冰菊报道:江苏省大规模的群众扫盲运动进入新阶段,各地大办农民业余文化技术学校,在基本上扫除了农村中青壮年文盲的地区,继续向扫文化盲、扫科学盲进军,将文化、科学水平在扫盲基础上再提高一步。
江苏省创办农民业余文化技术学校是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大跃进的要求,适应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巩固扫盲成绩的新型学校,参加文化技术学校学习的,大部分是扫盲毕业的青壮年农民,也有老农和妇女。这种学校,一般采取晚班制,在不妨碍生产的条件下进行教学。在巩固扫盲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深受群众欢迎。这种学校把原有的农民业余高小和合作社新办的技术训练班的优点结合起来并且有了发展。农民业余高小按照正规高小的要求进行教学,和当前的生产不能紧密结合,不可能办得很多,合作社新办的技术训练班,以布置生产工作和传授生产技术为主,带有会议性质,缺乏长远打算。现在,各地将这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使技术学习和文化学习有了固定的形式,把学习技术和贯彻生产技术规格结合起来,成为群众所喜爱的学校。农民业余文化技术学校的学习内容是根据生产需要学习技术,根据技术要求学习文化。由于学习和生产、工作紧密结合,因此,不会因为农活忙而挤掉学习。学校教师一般由乡、社干部、老农、农业技术员和小学教师担任。学习方法采取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和劳动实践相结合。
今春以来,江苏省的扫盲运动一开始就以波涛汹涌的姿态出现。全省九百四十多万青壮年文盲在大跃进形势鼓舞下,燃起了愈来愈高涨的学习文化的热情。人们拿出了冲天的干劲,战胜了各种困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溧阳、邗江、江阴、靖江、昆山、淮阴等六县基本上扫除了文盲。全省还出现了三百多个基本无盲乡镇和四千多个基本无盲社。有二百万农民扫盲毕了业,其余七百多万文盲也大部分达到了半文盲水平。这些地区的青壮年摆脱文盲状态后,纷纷要求学习技术和文化。各地根据群众的需要办起了大批的农民业余文化技术学校。溧阳县已经办起了三千二百二十九所农民业余文化技术学校,参加学习的农民达五万二千多人,约占扫盲毕业学员的68%。江阴县三官乡办起了业余文化技术学校二十一所和二百十八个班,有四千四百多个农民参加了学习,做到了社社建校,队队设班。邗江、靖江、盐城等地已办了不少类似这样的学校;镇江专区也在进行准备工作。
这些已办起农民业余文化技术学校的地区,有些还初步规定了在三年内每个学员在业余文化技术学校毕业后,在文化和科学知识方面都提高到初级技术员水平。现在,大部分乡社都根据当前生产的中心任务,以生产技术为内容编印了课本。上课时间,根据目前农忙情况,一般每周上课两次。学员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文化和生产技术知识,又了解了党委对当前生产工作的要求,对提高生产技术和推动生产起了显著作用。很多地区的妇女进了业余文化技术学校后,都学会了栽秧和懂得了深耕密植的技术规格。靖江县义强社全社所有的秧田,都是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做的,一般秧田都能做到“田平如镜,泥细如浆,田无杂草,播种均匀”。过去有些社员见“1605”农药毒性大,都不敢使用,经过讲解后,懂得了它的性能,并学会了使用技术,消除了顾虑,积极加强防治病虫害。很多地区为了对学校加强领导,在县里以农业、文教、科普等单位成立了业余文化技术教育委员会;乡里以技术推广站为具体指导机构,设立了分会;社里成立了小组。
江苏省尚未扫除文盲的地区,正结合当前农忙季节的特点,由突击识字和集中学习转为分散学习。很多地区的农民在农忙中还制订了自学和复习计划。
(附图片)
江苏省溧阳县棣头乡农业技术站站长史彦年(左)是棣一农业社业余文化技术学校的教师,他发现这个社有些秧田不合规格立即来给学员上课。 本报记者 丁峻摄


第7版()
专栏:

陕西县区办大学
西安未央区业余农业大学开学
本报讯 西安市未央区成立的业余农业大学,在6月2日正式开学。在此以前,陕西省扶风县绛帐镇还成立了一所业余卫星农田水利学院。西安市雁塔、碑林等区也计划最近办起几所业余农业大学和师范大学。这些学校吸收具有相当高中文化程度的区乡干部、在乡学生和农业社社员参加学习。
这些院校的学生,都是边生产,边工作,边学习。参加西安市未央区业余农业大学的一百三十名学员,多是具有相当高中文化程度的区委书记、区长等区级干部,工作年限一般都在五年以上,还有一部分是参加革命一、二十年的老干部。第一年学政治、作物栽培、农业化学等四门课,三年学完十门有关农业科学技术课程,达到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程度。卫星农田水利学院一百六十多名学员的文化程度一般都在完小以上,并具备一定的生产知识。
在农业生产大跃进中,这些地区的中共党组织打破了对办大学的神秘观念,抛弃了怕区上办不了、怕没有教师、怕影响工作等等顾虑,依靠附近的高等院校,聘请这些大专学校的教师、农业厅技术干部等来校兼课,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干部作辅导员。政治课请党委书记担任。他们还计划请著名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王保京和西安市先进生产者、生产能手吴志良等到校讲课。在教学内容上,都以当地的风土、作物和生产中的问题为主,并且吸收外地经验和本区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教学。还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把试验田当作实验室,农业社当作实习农场。


第7版()
专栏:

浙江省吴兴县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办起了一所专门培养农业中学师资的高等学校——湖州师范专科学校。这所学校是根据勤俭办学的原则,充分利用了湖州师范学校原有的设备和人力办起来的。这个学校的学员大部分是农村小学教员和社会青年,他们学习的课程也是根据农业中学的需要而设立的。图为他们正在上珠算课。右下角是在向农民学习农业技术。 王友生摄(新华社稿)


第7版()
专栏:

“英雄赞”纪录影片25日陆续在全国上映
本报讯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长纪录片——英雄赞,将于6月25日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沈阳等十个大城市上映。随即在全国各地陆续上映。
“英雄赞”影片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军为主要内容,反映了中朝两国人民在战斗中用鲜血结成的深厚友情。影片纪录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场面。志愿军各部队从前沿阵地撤下来了,欢送的人们送了一程又一程,友谊的双手握了一次又一次,珍贵的眼泪流了一回又一回。
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影片,它的上映对加深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团结将有积极的意义。


第7版()
专栏:

苦学苦钻 顽强不息 文盲成专家
曹依秀掌握老鼠生活规律
本报讯 据云南日报报道:中华医学会昆明分会最近举行了一次引人入胜的关于老鼠生活习性的学术讲演。主讲人是一个六十四岁的、没有念过书的傣族妇女曹依秀。听讲的人有昆明医学界的四十多个高级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与曹依秀一同作报告的还有汉族青年农民范永镜。
这天下午,在昆明南郊的一块田边,主讲人扛着十字镐和听讲的人一起走进刚刚收割过的麦田里。曹依秀边走边说。她说,季节不同,老鼠的住地也有所不同。曹依秀接着说:当我们找到了一个老鼠洞时,怎样才能从洞口的迹象,判断有没有老鼠?有多少老鼠呢?
他们来到地里发现了一个鼠洞。听讲的人问道:“这里有没有老鼠?”曹依秀答复说:“一定有”。听讲的人又问:“有多少老鼠?”曹依秀看了看鼠洞,说:“只有大老鼠。最多有一只到两只。”听讲的人有些怀疑。曹依秀说:“好吧,那么现在就挖开来瞧。”果然在洞内捉住了两只大老鼠。听讲的人问曹依秀为什么能够作出这样准确的判断,她回答说:第一、鼠洞口有很多松土,土很新鲜、光滑,洞内没有蜘蛛网,洞口旁的小草也被压倒,这说明一定有老鼠出入;第二、洞旁有水,刚收割过的田埂上有粮,这说明老鼠有可能住下来。听讲的人又追问为什么能断定只有大老鼠呢?她说:最常见的鼠洞都有前、后两个门,后门多在隐蔽的地方。老鼠生儿后要用松土把前门阻塞起来,一则怕蛇偷吃存粮,侵害小鼠,二则走前门易被人发现。现在这个洞没有阻塞,可见只有大鼠。
人们又来到了一个筑在污水沟旁边的老鼠洞前,洞前残留着几根枯草,洞旁的青草被咬断了许多。曹依秀有风趣地说:这个洞里的老鼠快要“合作化”了,如果老鼠没有出去纳凉,就一定在洞里为即将出世的小老鼠做窝。这时,范永镜跳下污水沟,用土块堵住了后洞,抡起十字镐从前面挖起洞来。人们站在两岸聚精会神地看着,洞越挖越深,人们的心越扣越紧,蓦地两只肥大的老鼠从镐锋边惊惶地跳出来,它的头刚露出就被捉住了。人们用手摸摸那雌鼠肥大的肚子,估计再过一个星期就有十来只小鼠出世了。
曹依秀关于老鼠生活习性的丰富知识,是从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最初,她对老鼠的生活习性所知有限,促使她研究老鼠的,是为了扑灭鼠疫。她的家乡梁河县在1945年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期间,极为残酷的帝国主义者曾经放出了大量老鼠、散布鼠疫,许多村寨发生“痒子病”,经常死人;1951年,党和政府派来了鼠疫防治人员进行抢救,这时才知道“痒子病”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用老鼠散布的鼠疫,要消灭鼠疫,必须消灭老鼠。从此,曹依秀几年如一日地在早晨外出工作时,就一定要带着锄头去,沿路留心看有无鼠洞,发现了立即就挖。后来她又想到,要彻底消灭老鼠,必须摸清它的生活习惯,以后在每次挖洞前,她就留心观察洞口周围的情况和自然环境、洞内的情形等等,顽强地进行研究。从1951年至现在,曹依秀一共消灭了一万多头老鼠,进行了细心的比较观察。在1956年党提出除四害的号召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人民政府专门给她雇了一匹马,让她骑着这马经常去梁河、陇川各村、各寨,向干部、群众和学生们讲解传授灭鼠的经验,并作实际操作表演。
这次听讲的昆明医学界的高级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都感到收获很大。对于曹依秀和范永镜已掌握到的关于老鼠生活习性的知识,他们从科学上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从而感到今后要好好向土专家学习。


第7版()
专栏:

布依族地区举办布依文训练班
本报讯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布依族地区举办布依文训练班和推广布依文试点。目前,册亨、望谟、惠水、罗甸等十一个县举办的布依文的训练班,已相继开学,共有学员二千三百多人。这些学员中,除一百五十人是在职民族干部和小学教师外,其余都是农业社保送的具有初小以上汉文水平、熟悉布依族语言的青壮年积极分子。他们经过三个月学习后,即回农村担任布依文扫盲教师,开展扫盲工作。此外,分设在布依族农村的四十多个布依文推广试点,最近已有十二个试点开始上课,参加学习的都是青壮年农民,共约两千人。
中共黔南州委会决定“三年完成民族文字扫盲,实现学校网”,今年将要在布依族聚居区内组织十万青壮年农民学习布依文。这些布依文训练班和试点受到了广大布依族人民的热烈欢迎。罗甸县一区波球寨和长顺县古羊寨的布依文试点,原计划每个点只收五十个学员,但报名要求入学的布依族农民都在二百人以上。


第7版()
专栏:

人人动手 个个动口
各地积极推广普通话工作
本报讯 山东、湖南、上海等地积极开展推行拼音字母和推广普通话工作。山东省的青岛市,在“五一”节的前夕,全市教师都学会了拼音字母、并运用拼音字母进行教学普通话。该市顺兴路小学全体师生还召开了普通话现场会议,展开了竞赛活动。该校还召开了家长座谈会或进行了家庭访问,争取家长和社会群众支持这项工作。
山东省除青岛市外,还有烟台、莱阳、济宁、泰安等十余县市,也在推广普通话。像莱阳师范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每人都订了学习普通话大跃进的具体规划。
湖南隆回县党、政非常重视推广普通话工作。县委会和县人民委员会向全县教师发出推广普通话的动员令:要求各级学校在整风、双反运动胜利的基础上,大张旗鼓地推广普通话,造成人人动手、个个动口,无论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都说普通话的风气。
上海市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上也是一马当先。该市中等、初等全体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保证:要在半年内学会普通话,一年内学好普通话。并保证在暑假前给高中、初中、小学的毕业生做好拼音字母的补课工作;从下学期起,全市学校各科都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此外,他们还向江苏省、浙江省、广州市中等初等学校教师提出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社会主义竞赛倡议书。
目前福建、湖北、陕西、浙江、山东、河北等省都在积极筹办全省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并将广泛宣传,大力推广普通话。
(杨居辰)


第7版()
专栏:

关于野鼠的生活习惯和活动规律
傣族 曹依秀
家鼠和野鼠
老鼠会传播痒子病(鼠疫),糟蹋庄稼,偷吃粮食,咬坏衣物,破坏建筑物和水利建设,害处很大。要消灭老鼠,光把家里面的老鼠消灭了还不行,必须要连野外的老鼠也一起消灭。因为,在野外的老鼠,也可迁移到家里来住。光除尽了家鼠,而不除掉野鼠,家里的无鼠成绩,就不能巩固;田里的庄稼和水利工程也免不掉老鼠的祸害;痒子病的祸根就不能挖掉。
野外灭鼠的方法很多,其中挖捕的方法,最适用于广大群众。因为只要有一把锄头,就可以进行挖鼠。
掌握野鼠生活习性的经过
从1951年到现在,八年来,我共消灭了一万零六百六十三只老鼠,绝大部分都是用挖捕的方法捕获的。最初挖捕野鼠时,因为没有经验,见洞就挖,常常落空。有一次,我挖一个鼠洞时,挖了很深,但是不见老鼠,我就停下锄头,观察周围的情况。结果,发现在不远的地方有一只不大会跑的小老鼠,在它的附近有一个洞口,这个洞与我正在挖的那个洞是相通的。于是我才知道:没有挖到老鼠的原因,是我在这边挖,它的爹娘已经领着其他幼鼠从后门逃跑了,剩下的这一只,是最小而弱跑不动的。这就是我第一次发现老鼠还有后洞口的经过。还有一次,我看别人挖老鼠,他们也挖不着。这时,我看到附近的草长的都很好,只有一小片草完全枯死了。我就用棍子捣了一下,才发现这些枯草长在很薄的土上,土层下面是一个老鼠洞。挖开一看,原来有好几只老鼠躲在里面避难。从这一次起,我才知道老鼠还有避难的暗洞。从此以后,我在挖野鼠之前,总要先看看洞口的情况,再看看附近周围的情况;边挖边用手摸摸,看洞分岔了没有?挖完了之后,再想想为什么这个洞有老鼠,那个洞又没有老鼠。时间长了,挖的多了,我就摸到了一些有关野鼠的习性和规律。
野鼠的住地、繁殖和搬家
野鼠居住的地方与地形有关。一般来说,野鼠的洞多在干而近水、杂草多、小树丛生的地方。洞口多在向阳处,田埂近上缘处,或灌溉沟壁的近岸处,这是为了便于晒太阳让暖气流入,而且避免水淹到的缘故。凡是低凹潮湿和水能淹到的地方,太阳晒不着的背阴地方,光秃无草和离水太远的地方,就很少有鼠洞。所以找鼠洞时,要考虑到地形。
野鼠一年四季都有繁殖生育,但繁殖最多是在每年的4至6月和9至10月。在这两个期间,挖十窝就有七至八窝有幼鼠。每窝的幼鼠一般是六、七个,最多十二个,最少也有三、四个。野鼠在春秋二季繁殖最多的原因,是春季有小春作物成熟,秋季稻谷又成熟了。庄稼成熟的时候,老鼠不但有吃的,而且田地中没有水了,也好打洞、做窝、居住、生育。
老鼠的搬家,也多在春秋二季。庄稼快要成熟的时候,家里的老鼠有些就搬到田野里去了。等到庄稼收割完毕,犁田、放水的时候,老鼠又多搬到村寨屋内,草堆中,高坎、高埂和河坝上,山脚下和竹林、树丛中。这一方面是它跟着粮食的转移而转移,另一方面是怕水淹。
所以,我们如果能够在春秋二季人人动手挖捕野鼠,一定可以收到很大的效果。如果等幼鼠分散以后,再来消灭,就要花更大的力气。同时,寻找鼠洞时,也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到不同的地方去找,才能消灭更多的老鼠。
鼠洞的构造和识别
老鼠洞的构造很复杂,常常不只一个洞口,最常见的是前后二洞,前洞洞口有较多的松土,后洞则很少或没有松土。有的后洞很不明显,或者没有完全打通,还留着一层薄土盖着,但土上的草因为根被咬断了,所以都枯死了。这后洞就是暗洞,当它受到“敌人”侵害时,首先躲在这里避难,等躲不住的时候,用力猛一冲,就可逃脱。田埂上的鼠洞,当埂子薄时,后洞可能是在埂的另一面开口;埂子厚的时候,前后洞口多在埂的一面。前后洞口的距离,一般只有一到二尺远,最远的也不过五尺左右。灌溉沟壁上的鼠洞,后洞常常通到岸上的田地边去,有时很不好找。由于各种老鼠的身体大小不同,所以洞口的大小也不同,有的有鸡蛋那末大,有的只有大拇指头那末粗。洞的构造很复杂,里面弯弯曲曲,常常分成三至五道岔路,通向它的粮仓、草窝、后洞或暗洞去。所以,找鼠洞时,不但要找到前洞,而且要连后洞、暗洞一起找到。在挖的时候,也要先把后洞、暗洞一起堵住,然后从前洞向里挖。同时,在挖的时候,还要不断地用手去探索鼠洞的方向,有没有分岔,以免遗漏了暗洞等叫它躲了过去。
鼠洞口都有一堆松土,这是发现鼠洞的重要标志。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鼠道,老鼠来往常有一定的地方,尤其是水沟壁和才放干水不久的稻田边容易看到。顺着鼠道追踪就可以找到鼠洞。鼠道是老鼠经常来往时脚爪踏上的脚印子,是很多成排而细小的窝窝,好像用火柴头戳上的洞洞一样。
找到洞以后,要辨别是真鼠洞,还是假鼠洞。因为有一种会刺人的大蚂蚁洞,和小点的野鼠洞大小差不多,但大蚂蚁洞口的松土颗粒很细,大小形状与小米粒差不多。而老鼠洞口松土的颗粒,一般都有大米粒那么大,少数有豌豆那么大或小米粒那么小。因为老鼠挖洞时,用嘴咬和用前后爪扒土,连滚带揉,土的颗粒形状已呈不规则的圆形,表面弄的有些光滑了,所以一望可知这不是一般蹋下来的小土堆。
怎样判断有鼠无鼠和鼠多鼠少
找到鼠洞以后,还要判断里面有鼠无鼠。判断的方法是:如果洞口有很细的蜘蛛丝,或有成片的蜘蛛网;洞口不整齐、不光滑;洞口长了小草芽;早晨洞口的杂草上仍有露水珠;洞口没有老鼠走的新鲜脚迹;或洞口松土已很陈旧,等等,这些现象说明老鼠已久不出入了,洞里就没有老鼠。如果洞口有新土,但是数量却很少,说明这个洞正在打,并且打的还不深,老鼠是夜里来这里工作的,白天很少在里边。有时在洞口就可看见老鼠吃剩的谷壳等,也有新鲜的老鼠脚迹,但是洞口的松土很陈旧,这证明是老鼠在里面休息、吃东西,但不在洞里居住,所以这种洞内白天是没有老鼠的。洞口很光滑,但洞口松土很陈旧,常常是蛇或青蛙占居的旧鼠洞。只有洞口光滑、洞外松土较多(一到二碗)而新鲜,没有蜘蛛丝(网),也没有才出土的小草芽等现象,洞里才一定有老鼠。
断定洞内有鼠,怎样才知道鼠多鼠少呢?洞口新鲜土多(一碗至一升),而且用松土把洞口堵住的,里面一定有老老小小的一窝,少则四至五只,多则十几只。因为老鼠生育后,多由很隐蔽的后洞出入,或在洞内吃存粮好几天不出来,而把洞堵住,以免有蛇或其他敌人发现侵害。如果在初挖时母鼠就跑了出来,捉住它加以观察也可判定洞内鼠多鼠少。如果母鼠的奶头是膨胀的,证明洞内一定有幼鼠。且由其膨胀奶头的多少,还可判定洞内幼鼠的数目,假使所获幼鼠少于膨胀的奶头时,仍应继续挖找,以免遗漏。如果一窝中,只挖到了幼鼠,也应继续挖找,这时大老鼠常常也是在家的。
如果洞口新鲜松土不多,洞口也没有用松土堵住,证明只有一到二只大老鼠居住,不会有幼鼠。洞口周围有被老鼠咬断的草,说明老鼠正在衔草作窝,准备生育,所以只有大老鼠而没有幼鼠。
在挖鼠的时候,除了以上所提及的以外,并且要边挖边防备老鼠跑出来,要出来一个就消灭一个。如果已挖到了老鼠的草窝,可用手摸一摸,如果有温暖的感觉,就一定有老鼠。有时一窝老鼠都被逼到后洞或暗洞里去了,应该有决心挖到底。(原载云南日报,本报略有删改。本文由谭毓通整理)(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