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社论

美国侵略军必须从南朝鲜撤退
6月25日这个日子,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是难于忘记的。八年前的今天,美帝国主义者发动了血腥的侵略朝鲜战争。战火很快就蔓延到中国东北边界,严重地威胁了我国安全。美帝国主义妄想用武力扼杀年轻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而把侵略矛头指向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方打开一个缺口。但是,侵略者完全失算了。奋起捍卫祖国的朝鲜人民,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支援之下,经过三年的英勇战斗,终于把美国侵略军打退到它发动侵略的原地——三八线,并且迫使美国接受了停战。这是美帝国主义有史以来的最大的一次军事失败。
朝中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戳穿了美帝国主义这只纸老虎,使人们认识到: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是完全可以打败的,而为自己的独立、自由和民族主权而斗争的人民则是不可战胜的。朝中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证明了一条真理:对待帝国主义的任何侵略,决不能采取软弱畏缩的态度,而必须坚决地、勇敢地给以打击。如果软弱畏缩,帝国主义侵略者就会得寸进尺;如果坚决予以痛击,帝国主义侵略者就会被迫住手。朝中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不仅打乱了美国称霸世界的侵略计划,而且大大地鼓舞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尤其是反侵略反殖民主义的亚非各国人民。
但是,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并不甘心于它在朝鲜和亚洲的失败。在日内瓦会议上,美国顽固地拒绝了朝鲜、中国和苏联等国提出的一切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使朝鲜问题的谈判陷于僵局,并不断加强它在南朝鲜的殖民统治。美国所执行的分裂朝鲜,阻挠和破坏朝鲜和平统一的政策,是它力图制造和保持亚洲紧张局势的整个阴谋中的一部分。因此,朝鲜停战实现虽然已经五年了,但是朝鲜和平统一问题仍然不能解决,朝鲜人民仍然遭受祖国分裂的痛苦。三千万朝鲜人民已经越来越不能容忍美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为了打开朝鲜问题的僵局,在朝中人民几年来作了许多努力之后,今年2月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又提出了从南北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和和平统一朝鲜的各项建议。中国政府立即在2月7日发表声明,支持朝鲜政府的这些适时的和现实的建议。朝中两国政府经过磋商以后,又在2月19日的联合声明中宣布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于1958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的决定。朝中方面所采取的这一主动措施,不仅为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开辟了新的现实的途径,而且大大有利于缓和远东和世界的紧张局势。这是对整个和平事业的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撤退,成为世界注目的中心事件之一,博得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热烈支持和赞扬。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在今年4月30日以前从朝鲜撤出第一批部队,共六个师八万人。现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又发表第二批撤军的公报,决定从7月11日开始到8月20日以前再从朝鲜撤出六个师及其他特种兵部队共十万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又一次看到了中朝两国政府和人民对于和平的真诚愿望。现在他们要问:美国和侵朝的其他各国政府究竟打算什么时候从南朝鲜撤出他们的军队?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是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首要前提条件。当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批又一批地撤出朝鲜的时候,美国绝对逃避不了它在世界人民众目睽睽之下所应负的义务。
美国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从朝鲜撤退以后,仍然倒行逆施,顽固地拒绝从南朝鲜撤退它的军队。这就使全世界的人民看到,究竟谁在致力于和平,谁在继续制造紧张局势。美国拒绝从南朝鲜撤退它的军队,并且把原子武器公然运进南朝鲜,继续炫耀它的“实力政策”。但是,这是丝毫也吓唬不了人的。美国的“实力政策”早在朝中人民面前破产了。朝中人民既然能在几年以前打败美国侵略者,那么,当中朝人民力量更加强大、国际形势更加有利于和平阵营的时候,美国胆敢重新发动侵略,那就一定要失败得更惨。美国企图依靠刺刀长期维持在南朝鲜的殖民统治,也是不可能的。南朝鲜人民要求和平统一祖国的愿望,同朝鲜北部人民一样强烈,而且美国殖民者的血腥统治,也将日益激起南朝鲜人民的反抗。现在,殖民者在世界上不可能找到什么“安乐乡”,而只能坐在火药桶上。美国坚持在南朝鲜维持它的殖民统治,拒绝从南朝鲜撤退军队,只能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证明它是全世界最反动的侵略势力。
朝中人民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维护和平的共同事业中携手合作,共同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反抗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同朝鲜人民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人民同朝鲜人民是互相支援的兄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挠我们共同的社会主义事业和和平事业乘风破浪地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破坏我们两国人民伟大的和不朽的友谊。中朝两国人民将用一切力量继续巩固和发展我们的伟大友谊。中朝两国人民的团结力量,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维护远东和平的可靠保证。


第4版()
专栏:

要革自然的命必先革思想的命
甘肃决定发动群众六破六立
破少慢差费论,立多快好省论;破天时第一论,立人定胜天论;破科学技术高不可攀论,立人人可以掌握科学技术论;破增产到顶论,立潜力无穷论;破厚古薄今论,立厚今薄古论;破形而上学和唯心论,立辩证法和唯物论。
本报兰州讯 中共甘肃省委于6月2日至13日召开了第八次全体委员会(扩大)会议,根据总路线精神,检查了领导思想。
这次会议是一次深入的整风会议,也是坚决贯彻总路线的会议。会上着重研究了“马鞍形”的经验教训。甘肃和全国各地一样,三年来在社会主义建设速度上,经历了“马鞍形”的过程,即跃进——缓进——大跃进。这个“马鞍形”的教训,深刻地教育了大家。与会同志严肃认真地检查了自己在“马鞍形”中的思想状况。认为在“缓进”中,除党内外右派分子兴风作浪外,在党内若干领导干部中也存有严重或比较严重的右倾思想,看不见群众的力量,对社会主义发展速度估计不足,犹豫动摇,打击了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以致延缓了建设速度。与会同志一致认为,“马鞍形”最深刻的经验教训,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时刻反对右倾保守思想,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要革自然的命,必先革思想的命。没有人的思想解放,没有人的积极性的发挥,要贯彻总路线是不可想像的。因此,会议提出,必须在人们的思想上普遍插起无产阶级的红旗,拔掉资产阶级的白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各级领导机关和广大群众中展开大争大辩,大破大立,兴无灭资。根据甘肃情况,需要六破六立。即:破少慢差费论,立多快好省论;破天时第一论,立人定胜天论;破科学技术高不可攀论,立人人可以掌握科学技术论;破增产到顶论,立潜力无穷论;破厚古薄今论,立厚今薄古论;破形而上学和唯心论,立辩证法和唯物论。树立有宏伟的志愿,有丰富的理想,敢作敢为的共产主义风格。
会议认为实现六破六立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彻底打掉官气,充分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当前我们正处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代,插红旗寸土必夺,赶先进分秒必争。若不发动群众,就作不到这些。因此,必须充分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各级干部必须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打掉官气,把心交给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向群众学习,首先是学习群众中先进的积极的东西,即主流的东西。领导主意从何而来?是从积极的群众中来。把群众意见集中起来,再贯彻下去。许多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群众便可以得到解决。如大办地方工业,改变干旱面貌,就是发动群众解决的。有人虽然口头这样说,但由于立场不对头,没有真正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因此在他们的脑中只反映了消极的非主流的东西。要抓住主流和本质,要掌握客观规律,首先就要把群众发动起来。不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引洮河上山的规律是掌握不了的。归根到底人是决定的因素。政治是统帅,思想是灵魂。做好人的思想改造工作,破除迷信,解放了思想,才能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会议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基础上,通过了一个“高举无产阶级的红旗,向技术、文化进军”的决议,号召全省人民动员起来,向技术和文化进军,掀起声势浩大,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广阔持久的群众运动,使技术革命、文化革命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决议指出:工业化是革命的首要目标,又是全面开展技术革命、文化革命运动的物质基础,必须继续坚决贯彻全党全民办工业的方针。各级党委必须右手抓农业,左手抓工业,认真依靠群众,发动全民办工厂,使地方工业产值在1962年超过农业产值。并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建成全省的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石油、化工、机械、建筑材料、纺织、轻工业等十个工业网,建立二十多个新的工业城市。决议要求必须把钢铁工业放在最突出的地位。决议对加速水利化,实现机械化,以及培养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文教、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科学技术人员都提出了具体计划。
决议指出:向技术、文化大进军,必须政治挂帅,必须由党来领导,必须走群众路线。要组织省、专区、县、市、乡各级一齐来干,要动员千百万群众和广大知识分子一齐来干。要实行国家力量和群众相结合,提高和普及相结合的方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多、快、好、省。各级党委都要作出规划。有规划,有措施,边规划,边行动。以规划指导行动,在行动中再补充和修正规划。
决议号召甘肃全省人民乘风破浪,沿着总路线,高举无产阶级红旗奋勇地向技术、文化进军,把甘肃省工业、农业、手工业,很快推进到现代化的大生产水平上,争取在赶上和超过英国的斗争中有更多的贡献。


第4版()
专栏:

首都各界人民公祭柳亚子
新华社24日讯 首都各界人民今天上午公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柳亚子。
公祭大会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中山堂内一片肃穆气氛。柳亚子委员的灵柩停放在鲜花之中。灵柩前面柳亚子委员的遗像上披了黑纱。堂内四周摆满了国家领导人员和各民主党派、各机关团体送的花圈。在柳亚子委员灵柩两旁,摆着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送的花圈。中山堂内墙壁上还有一些挽联。在柳亚子委员逝世以后,他的家属还收到了宋庆龄副委员长、何香凝主任以及他的一些生前好友的唁电。
公祭大会由刘少奇、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毅、黄炎培、李维汉、吴玉章、陈叔通主祭。
参加公祭大会的,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各部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负责人,北京市副市长以及柳亚子委员的亲戚和生前好友等。
参加公祭大会的共有六百多人。
公祭大会开始时,乐队奏哀乐。主祭人刘少奇委员长向柳亚子委员灵柩献花圈。
接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吴玉章致悼词。他说,亚子先生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和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者,是敢于坚持真理、爱憎分明的。1926年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组织所谓“中央特别委员会”暴露了他背叛革命的阴谋,亚子先生同宋庆龄、何香凝、彭泽民等坚持“三大政策”,坚决加以反对。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了全面的抗日战争,亚子先生积极拥护。1945年,先生到了重庆,目睹蒋介石制造分裂,企图投降的罪行日益显露,更加强了先生的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信念和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在重庆新华日报创刊的纪念会上,他公开宣称:“世界的光明在莫斯科,中国的光明在延安”,并且吟出了“世界光明两灯塔,延安遥接莫斯科”的诗,寄给毛主席。
吴玉章还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变本加厉地进行卖国独裁的罪恶勾当,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公开发动反人民反革命的内战。先生先在重庆同国民党内部的爱国民主分子发起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后来,又在香港参加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发起工作,并担任秘书长的职务,积极响应了194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1949年,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亚子先生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且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在第一届国庆节的时候,先生在天安门上曾吟诗一首:联盟领导属工农,百战完成解放功。此是人民新国庆,秧歌声里万旗红。这首诗表达了这位爱国诗人对人民革命胜利所感到的欢欣鼓舞和热情歌颂。
吴玉章最后说,几年来,亚子先生纵然因健康限制了他的政治活动和诗词创作,然而他仍然奋力参加重要的会议,无保留地拥护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一直到他最后一息。
十时半开始起灵,执绋的有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和其他参加公祭的人员。
十一时半,柳亚子委员的遗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葬。
(附图片)
公祭毕,柳亚子先生的遗体起灵移往八宝山公墓安葬,刘少奇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等执绋。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第4版()
专栏:

阿联驻华使馆举行记者招待会
驳斥美国对阿联的诬蔑
新华社24日讯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参赞谢宾尼今天严词谴责美国关于诬蔑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干涉”黎巴嫩内政的谰言。他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事实上正是美国和巴格达条约国家在干涉黎巴嫩的内政。
谢宾尼说,美国政府正以包括飞机在内的各种武器供应黎巴嫩的法西斯组织。目前黎巴嫩使用的喷气机都是由美国、英国和约旦的有经验的驾驶员驾驶。一部分约旦军队已向人民武装部队投降,这更证明巴格达条约国已经参加了战争。
谢宾尼说,由于英美在黎巴嫩进行的干预,甚至一些北大西洋集团的国家都表示了他们的厌恶和不安。
他说:“情况若因英美在黎巴嫩的干涉而发生恶化,反对党可能因此要向所有阿拉伯国家征求志愿军的援助,往后的局势则将难以控制。”
谢宾尼又说,美国支持夏蒙来对抗黎巴嫩人民的外交策略“正将中东引向战争的边缘”。
谢宾尼最后说:黎巴嫩目前的情况完全是内政问题,应该由黎巴嫩人民自己来解决,任何别的国家都不应该进行干涉。


第4版()
专栏:

在辽宁省的朝鲜战灾孤儿
第一批八百多人开始回国
据新华社沈阳24日电 辽宁省第一批朝鲜战灾孤儿八百多人23日晚上开始陆续离开锦西、营口、熊岳等地路经沈阳回朝鲜。这一批儿童将在6月底以前全部返回朝鲜。
在辽宁省的四千四百九十四名朝鲜战灾孤儿,除了有一部分继续留在我国学习和进行生产实习外,将在今年9月底以前分三批全部回朝鲜。


第4版()
专栏:

高举红旗回祖国
新华社记者 周思义
要做最可爱的事,才配成为最可爱的人。记者在即将归国的志愿军某部访问中,到处发现这种豪迈的战斗风格。它就像矗立在保卫东方和平前哨上的一杆迎风翻飞的红旗,激励着志愿军官兵们胜利的前进再前进。
当我到达这支志愿军部队的时候,从部队首长到战士,都在紧张的进行撤离朝鲜的准备工作。朝鲜人民军和别的代表团一批又一批前来部队驻地依依话别。中朝军民的歌舞联欢,往往直到深夜还难分难舍。
在凯旋归国前夕,这支部队的官兵,特别感到自豪的是五年前参加过著名的金城反击战,这是迫使美国侵略者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的最后一战,在这次战斗中,这支部队组成几个箭头,猛插敌人纵深,攻下了大片坚固设防的阵地,继而苦战九天十夜,奋勇击退了数量上占优势的疯狂反扑的敌人,确保了新占领的阵地,并歼敌七千六百六十二名。
胜利的金城反击战给这支志愿军部队增添了荣誉,同时也为最可爱的人作最可爱的事,树立了榜样。从朝鲜停战实现以后的五年来,这种战斗风格,贯穿在这支部队所执行的各项任务中,深深扎根在每个官兵的心坎上。
他们在朝鲜的土地上,既是保卫者又是建设者。几天以前,参加修建定州朝中友谊水库的成千名官兵,才从工地回来。这支部队从今年2月20日开始,先后在这个水库工程中,投入了近十三万个劳动日,完成了全部工程的50%以上。施工初期,志愿军官兵们把烧酒喝在肚里,擦在腿上,在零下八度的冰水里,昼夜不停地艰苦劳动。许多人两个肩膀都红肿出血,手上磨满了水泡,或者是因过度劳累得了病,仍然用他们当年坚守阵地的英雄气概,奋战不息,一直坚持到部队回国前夕撤离工地为止。
这只是志愿军部队连年来支援朝鲜人民生产劳动的无数光荣事例之一。远在金城反击战之前的1953年5月间,美国侵略者曾疯狂轰炸朝鲜各地水利设施,企图破坏朝鲜人民的春耕生产。正处在紧张备战工作中的部队,先后出动了三千多人,参加修复石岩、林源、马岚三个被炸毁的水库。停战以后,官兵们身上战斗的烟尘还没有消失,又立即投入帮助驻地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的另一种战斗。单是在已成为一片废墟的昌道邑,就盖起中小学校舍各一处,医院一所,电影院一所。昌道郡政府为了感谢志愿军部队,特地在当地建立了一座抗美援朝建筑纪念塔。
志愿军官兵们在和平劳动中的英雄业绩,使人联想起金城反击战时一个小通讯员的豪语。这个小通讯员名叫苏俊,他同一个排一起扼守在一座新占领的山头上,敌人在猛烈炮火协同下,多次反扑都被打下去了,可是在剧烈战斗中这个排也打剩了寥寥几个人,其中,有负了伤的苏俊。这个年青的通讯员,在危急万分的时刻,说出了这样的话:在这个山头上我们就是和平民主阵营的代表,一定要战胜敌人。苏俊和他的战友,果然成了胜利者。再没有比他的话能更好地说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如何成为力量的源泉。
在金城反击战中,还有比这更动人的英雄事迹。这支部队所属某团二排长麻俊坤在率领全排战士在坚守一处新占领的阵地时三次负伤,还是坚定地指挥战士们先后打退了敌人十二次反扑。后来,他的两腿又被敌人的炮火打断了,而他仍然以非凡的勇敢和毅力,继续在阵地上爬来爬去指挥战斗,又打退敌人七次反扑。在最后的时刻,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和冲上山头的敌人同归于尽。像麻俊坤排长这样的英雄,在这个团里,就有八、九个人。那些身负重伤,坚决不下火线的英雄们的誓言是:只要心脏不停止跳动,就能战斗到不看到敌人的尸体铺满阵地前沿也不下阵地。
停战实现以后,志愿军部队为了加强保卫和平的力量,几年来在紧张的军事训练中也发挥了金城反击战中智勇双全的英雄本色,取得了光辉的胜利。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保持着坚苦朴素的作风。他们在荒山坡上自己动手建筑营房。建筑材料除了水泥木材等由祖国供应外,他们自己烧砖瓦烧石灰作土坯,用汽油桶和炸弹壳等废铁制成三角铁;真正的作到了不动朝鲜的一草一木。为了要减轻祖国人民的负担,从将军到士兵人人动手开荒种菜,还自己养了猪。在去年一年中,他们种植的蔬菜就够全体官兵整整吃一年,所饲养的猪可以自给肉食三个月以上,连同粮食、炊事用煤、牲口饲料和办公杂支费用等,全年节约所得可以购买战斗机八架。
这些就是抗美援朝的英雄所作所为的最可爱的事。在记者到达的一天,正是这支部队在召开青年积极分子大会。会后,我访问了其中的几个代表,并问他们归国以后准备干些什么?他们的一致回答是在祖国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决心到最艰苦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参加祖国建设事业,永远保持最可爱的人的荣誉。这就是说,他们在回国以后,仍将高高地举起共产主义的红旗,永远保持在朝鲜战场上的最可爱的风格。


第4版()
专栏:

他们是普通劳动者
——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领导干部十三陵水库工地集体劳动散记
本报记者 袁木
烈日当空,热风炙人,脚下的砂粒都被晒得发烫。周恩来同志领先打着一杆鲜艳的红旗,一支由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领导干部组成的劳动队伍,这时正在迎着十三陵水库的拦洪大坝,向着他们的劳动现场进发。
这是一面标志着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的红旗。一个多星期以来,五百多位领导同志完全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在这里紧张地劳动,流下了他们的汗水。
每天下午三时,银笛一响,人们立刻从比比相连的地铺上一跃而起,列队出发。不论总理、部长、副部长、司局长以至工地技术员、卫生员或行政管理人员,大家一起徒步八里去上工,一路上谈笑风生。直到夜间十一时,人们才背着水库大坝上的万盏灯火,回到驻地。有时,这支队伍在路上同青年水库建设者们迎面相遇,调皮的年轻人就故意高声地挑起战来:“黄忠队,唱一个吧!”“老头儿”们也不示弱,老远地看到年轻人就争取主动:“小伙子们,来一个!”在这互相挑战的热情的呼唤声和欢笑声中,愉快的歌声就在热风中荡漾起来。
这里没有首长
第一天,水库指挥部沙西工段政治委员白寿康同志被请来向大家分配任务,指示工作。他刚刚说出“我们欢迎首长们……”的第一句话,周恩来同志立刻纠正他说:“这里没有首长,没有总理、部长、司局长的职务。在这里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王震同志紧接着对白寿康同志补充说:“现在你是首长,我们是你的部下。”
要想如实地表达出工地上愉快欢乐的沸腾气氛,表达出我们敬爱的领导同志们热爱劳动的感情和他们的干劲,那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炎热的太阳晒得石头烫手,人们不但不加理会,反而快乐地把大石头称做“西瓜”,把小石头称做“香瓜”,一面有节奏地高喊着这样的呼号:“嘿!来了一个大西瓜!”“又来一个小西瓜!”一面飞快把石块运向料堆。几十辆独轮车装着石块在工地上轻捷地转动,人们担起石筐健步如飞,这支平均年龄在四十五岁以上的劳动队伍,几乎个个都想在劳动中赛一赛干劲。
周恩来同志在大家的集体劳动还没有开始时,就一个人推起一辆小车练习起来。我们敬爱的总理在过去的革命战争中骑马摔坏了右臂,至今他这支胳臂还不能完全伸直,虽然人们一再劝阻,他在干了装料、拉车等活儿以后,还是坚持推了几车石料,要学一学这种劳动。罗瑞卿同志再三告诉大家要注意安全,干起活来要量力而行,稳步前进,而他自己一到工地就忘记了自己对别人的告诫,越干越猛。第一、二两大队的队长、陈国栋同志和余光生同志身体健壮,穿着短裤,脚登球鞋,是工地上的“少壮派”,他们不仅指挥得好,并且带头劳动得好。中央国家机关党委书记龚子荣同志在这里担任着支队政治委员的职务,他同连贯同志是工地上出名的一对“矮胖子”,他们俩人一直坚持抬石筐,始终不懈,人们都称赞他俩坚持劳动的毅力。李葆华同志被石头砸破了手,流了血,但他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包扎一下以后,干得越发起劲。
永不忘怀的形象
有几个在工地上使人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形象是:早年就失去了一支胳臂的王兴让同志,他一会儿用一只手提着几十斤重的石筐,同别人一起装车卸料,一刻不停;一会儿担起一副石筐,又快又稳;一会儿又帮助别人拉车,一往直前。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他一面劳动还一面同别人大声谈笑,或者低声哼起歌曲。平凡的劳动给这位不知疲倦的人带来了多大的乐趣啊!工地上大家都尊敬地称他是“独臂英雄”。章夷白同志1926年在江西参加北伐战争时,被军阀孙传芳的部队打伤了两腿的关节,后来他在艰苦的白色恐怖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又曾在1931年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长期生活在敌人的监狱里,因而多年来留下了双腿不能弯曲的残疾。章夷白同志这次不仅不顾别人的多次劝阻,一定要来工地,并且拄着一根拐棍坚持徒步上工,在劳动中和大家一样干得起劲。金明同志幼年得过肋膜炎症,没有能很好医治,后来,许多年革命的艰苦生活又损害了他的健康,因而他现在半边肺已经萎缩,左边的胸脯显然地塌陷下去。就是他,却不仅始终是全队保持推车最高纪录中的一个,并且当不少人推车还需要一个人帮着拉时,他却一个人推着往来快跑。有不少比较年轻的司局长同志曾经一再地对我说:“在这些英雄们的面前,我们多劳动一些又算得了甚么呢!”
我久久地凝视着总理和许多久经考验的领导同志,凝视着他们在劳动中那样平易近人而又闪耀着无限光辉的形象,好久好久不能平复自己的激动心情。
老当益壮的英雄
许多年老长者也都表现了“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他们在共同的劳动和生活中显得年青了。七十二岁的陈其瑗副部长是全队的长者,他不仅干劲十足,并且两天之后饭量就几乎加了一倍。年近六十的史良部长拣几块小石头以后,就要给别人送一块大的,人们称赞她是“既会抱西瓜,又会拣芝麻”。潘震亚副部长和庄希泉副主任同岁,今年都已过七十。我在工地上时常发现他们天真地堵着嘴在生气,原因就是别人老去“干涉”他们,劝他们休息。叶圣陶副部长、郑振铎副部长、胡愈之副主任等人,虽也已年近六十或者六十开外,他们都表现出始终不懈的十足干劲。李德全部长一向是有名的“人老身心不老”,她在一到工地的头一天就大声疾呼地让大家注意健康,三申“禁令”,不要猛干,而她自己却不知疲劳,越干越欢。地质部的孟宪民同志听说别人说他老,他赌气地说:“怎么,是不是你们嫌我胡子多?”第二天,他已经把脸刮得精光,精神更加焕发。
工地上有一首颂扬长者的诗,它实际上也生动地体现了这次领导干部集体劳动的整个气概:“工地争传老黄忠,日车顽石气吞虹,童颜鹤发身犹健,无数英雄指顾中”。
从劳动中吸取“养料”
我越是留神观察,领导同志们以真正的普通劳动者的态度对待劳动的精神,就越加使我感动。他们虽然因为工作太忙抽不出更多的时间,但即使在短短一星期内,还是那样认真地不放过劳动中的任何细节,并且从劳动中吸取丰富领导思想和改善领导作风的养料。刚来到工地的第一、二两天,人们本来是排成三条长龙,徒手传递石头。后来运输线拉长了,并且各人体力强弱不均,挨个儿传递使效率降低,第三天完成的石方由第二天的一百三十多方降到九十多方。这时,马上就有不少人提出实行车子化的建议,并且立即在两个大队试行,成功后又普遍推广。有不少人还写了大字报,指出这是“两种方法,两种效果”,说是他们“从切身的劳动经验中,深刻地认识到在今后领导生产时,要时时注意调整劳动组织和大力推行技术革新。”我在工地上还曾看到一位署名庄稼汉的领导同志写的大字报,他用“顺口溜”总结了推车的经验:“手把车辕端的正,腿要蹬直腰不弓,走路谨防一边倒,两条路线作斗争,正确全凭掌握好,左右摇摆可不中,众英雄都是治国经纶手,要善化矛盾求平衡。”我想,假如不是全心倾注于自己的劳动,谁能这样具体地总结出推车的经验,又从如此思想原则高度悟出自己的体会呢?
吃晚饭的时候,大家就在工地上抓起几块咸菜,一头大蒜,津津有味地吃起干粮。这时,也是工地“俱乐部主任”荣高棠同志最活跃的时候。在人们正咀嚼着香甜的大块丝糕时,就可以欣赏到他的诗歌朗诵、京韵大鼓和陕北民歌。史良部长有一天也在三百多人面前学起鸡叫、猫叫和狗叫来,有些早年同她熟悉的人,也还是第一次听到她的绝妙口技呢!抗战时期在陕北南泥湾领导过大生产运动的王震同志,不仅至今还是劳动能手,他讲的讽刺孔夫子犯教条主义的故事,也逗得大家捧腹大笑。每天上午的休息期间,人们有时开个小会,有时三三两两去洗自己那浸满汗渍的衣裳。有的人诗兴大作,就用民歌、新诗和古体诗词等各种形式来写大字报,抒发自己在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中的体会与感情变化。连贯同志一口气就写了一首一百零四行的长诗。在这种亲密无间的生活气氛中,许多老年人都变得年青多了。劳动思想健康三丰收
“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深刻改变着人们之间的关系,许多人的思想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有人说这次是“劳动思想双丰收”,有人说还应加上“劳动医百病”,大家健康都有增进,因此是“劳动思想健康三丰收”。人们都说这次是在“十三陵大学”受了劳动教育,并且认为十分光荣,临别时都互称“同学”。年近六十的马锡五老同志写了一张大字报,他说没有经过劳动锻炼的人应该在劳动中改造思想,就是经过战争和劳动锻炼的人,日子久了也应该“回炉”,以免“身心生锈”。许多人都提出要把这种集体劳动制度化,每年组织几次,使党的光荣传统在今天更加发扬光大。对外文委的一位司长鲁明同志有一天悄悄地把我拉到工地上一个休息用的席棚里。他态度严肃认真,但又抑制不住激动的感情。他对我说:“一星期的同吃同住同劳动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我们有许多领导同志原来就出身于劳动人民,或者即使不是劳动家庭出身,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同劳动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只要党的光荣传统认真发扬起来,你就可以看到,像在今天这样完全出于高度自觉的劳动中,你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完美地显示出平凡而又高尚的劳动者本色!”听了他的这番话,我再回过头来凝视那支由领导同志组成的劳动队伍,我是又激动而又不安,我怎么样才能体会到孕育在他们心里的那种劳动人民的感情,而又确当的把它表达出来呢!?
“凭君查遍高史五千载,那见尚书侍郎同劳动”。这是纺织部副部长陈维稷同志写下的诗句。的确,不论古今中外,有谁见过这样一支“普通劳动者”的队伍?那些胡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新的极权国家的人,那些胡说甚么社会主义制度将不可免地产生官僚主义的人,他们决不敢在这支队伍面前抬头正视!
(附图片)
紧张劳动后的休息时刻。 新华社记者 冀连波摄
体委副主任荣高棠唱歌给大家听。 新华社记者 孟庆彪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