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利用沼气促进甘薯增产
广西僮族自治区玉米丰产模范韦绍裘,在罗城县怀群乡建江农业社青年生产队试用沼气种红薯。他和他所领导的青年生产队,将一亩红薯地开成三个大厢,每厢上用木头搭一个人字塔形的架子,架高一丈五尺,架下堆满牛粪、肥泥、杂草等混合物,再用肥泥混合基肥,从两边沿着木架往上堆,堆成像水库坝首一样的高畦。然后在这高畦的两边,从底到顶都种上红薯,一层层摆成楼梯形,共摆十四层。木架顶上,插一根竹管,从竹管淋下水去,使里面保持湿润。再在畦头的木架底下留一条人行道,经常将新鲜牛粪换出里面已腐熟的牛粪,架内便会源源不绝地向四面发出沼气。红薯根部吸收沼气之后,既能抗旱,又能保持适当的温度和养分。这样一亩地能种三十六万株薯苗,如每苗结薯八蔸,以每苗收薯十二两计算,那么,每亩田约可收二十七万斤。


第2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多穗小麦
河北成安县徐村乡温家庄村,最近发现了多穗小麦。这种小麦株高一百四十五公分,比其它小麦高出一头。每株有穗七至十一个,穗长八至十公分,有效分蘖二至三个。秆粗秸壮,抗风力强,不倒伏。这种麦是“佛手麦”与其它小麦的杂交品种,成熟期较晚,适于种到丰产地里。(附图片)


第2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陆财和“陆财号”水稻
“陆财号”是福建省目前正在全面推广的一个早熟丰产的早籼稻优良品种。它耐肥、耐旱、耐涝,能抗病虫害和御寒,不易倒伏。它原产在仙游,是仙游县王墩乡山尾农业社社员陆财(省劳模),从早稻良种“南特号”田中选择变异的单穗培育出来的。
陆财今年六十二岁,他从小就种田,喜欢钻研耕作技术,对选种工作很认真。1948年陆财在他的一块三分大的“南特号”秧田的埂边,发现一株长得特别好的秧苗。这株秧苗和“南特号”有些不同,植株矮二、三寸,茎秆粗壮,叶片阔大,基部紫红色较深,当时他就把这株秧苗留下来,让它继续生长。到抽穗时,这株稻苗共抽了六个穗,每穗有一百五十多粒,谷粒圆大。夏收时,他单独收获了这六个穗,共得种子八百九十多粒,晒干后,用布包好,藏在缸中。以后年年培育,年年扩大播种面积,到1952年春,“陆财号”就在陆财自己参加的陆得秀互助组种了三十亩。1956年春,全县“陆财号”面积已扩大到一万二千多亩,并引进晋江、永春、德化、南安、惠安、同安等县试种,结果都大大增产,并定名为“新南特号”。晋江专署为了鼓励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决定将“新型南特号”改为“陆财号”。去年春,“陆财号”除在晋江专区各县扩大种植外,并在全省各地进行试种,今年“陆财号”已在全省各地推广,种植面积约有十五万亩。


第2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手推式木制收割机
比镰刀收割提高效率十倍
广东省钦县那丽乡湴塘农业社的木工们最近制成了一种轻便的手推式木制收割机。这种收割机既可用来割麦,又可收获水稻。经过几次试验,效果良好。两至三个人操纵,一天能收割水稻十五亩,比用镰刀收割提高效率十倍左右。
收割机共有四个大转轮,在大转轮中间有十个小转轮,分列两边,每边的大、小转轮都装上互相联系的轮带,而大转轮又和地轮衔接着。圆盘割禾刀横装在前面两个大转轮中间的底层,离地面约数寸。整个结构就是:地轮带动大转轮,大转轮带动小转轮和圆盘镰刀。地轮一转动,大、小转轮和镰刀也跟着转动。这时候,抄禾板把禾拔进里面(一次四行禾),圆盘镰刀旋转着把禾割下;禾割下后被轮带转送到捆绳轮的绳上时(绳横放在禾的入口处),由于绳子是活动的,被禾一冲就逐渐放松,一直到捆禾架上装满了禾为止。(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大家出题目 大家来回答
促进大跃进的一个倡议
编辑同志:
我建议人民日报辟一个“大家点名出题目”的专栏。在行业与行业之间,例如农民对工业,工人对农业,顾客对商业以及居民、学生等都能把他们的正当要求和合理愿望写出来,这就可以提高在工农业战线上的人们的想像力,增加他们敢想敢做的创造力和责任感。
人们或者会想:出题目,难难人,能起个什么促进作用?不然。在大跃进高潮中,党向全民出了总题目,提出总路线,起着旋转乾坤的作用。但是下面某些分行分业的具体目标还不够细致,不够高瞻远瞩,不能符合全民的愿望,因此,就可能使党中央、毛主席的向自然大进军的伟大号召的实现遭受部分影响,而不能达到最圆满、最无遗憾的境地。通过报刊的号召,集中多数人的智慧,是十分必要的。
我现在举几个例子。拿农业来说:
如果人们看到群众已经发动起来采集山果酿酒和树籽榨油,这是极大的好事,也是人们学会向自然夺取富源的第一步。然而这仅是第一步,因为即使群众在这方面的热情能够持久,仅是自然产什么,我们收什么,有时费力多,不能集中利用,甚至得不偿失。这就要改造自然。如果在造林的时候想到并且利用米丘林学说,把某些一般用的林木,经过“嫁接”使它变成有更高经济价值,这才能较根本的解决酿酒和榨油的原料来源问题。也许有人说这是要由植物学家先在试验园中研究好了,才能拿到群众中来的问题,不好与群众性运动混杂起来。然而不然,近代科学一定要一开始就在群众中生根,才能赶上客观形势。就拿嫁接、插条来说,我们厂现在研究生产一系列的植物生长刺激素,使用了这种药物,就能帮助植物生根,使移栽的树苗成活率大大提高,这就使这方面的技术复杂性显著降低了。因而如果我们提出:“怎样迅速改良利用北地野生果树,和使油料作物北移”这样一个课题,就是非常现实而且重要的问题,值得有关部门和人员下点功夫研究的了。
又如,野生经济动物问题,我国目前还是停留在积极除害兽和多生产珍贵皮毛的阶段。而在这问题的另一面——保护和积极培育生物资源方面,注意的就还不够。(譬如我们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先进的有关狩猎和珍贵动物保护的立法。)这样,不要多少年,有些动物就将濒于绝种,某些珍贵的皮毛的产量也将逐年下降。因此开展一个以繁育经济生物为主,以消灭绝对害兽(这种动物只有豺、狼等很少几种)为辅的全国性的运动,应该是适时的了。大量生产和供应现代化的猎具、弹药问题,就相应地被提了出来。
总之,伟大的总路线的号召是需要有千千万万不同方式,细致精工的具体行动来体现的。为了充分发挥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希望上述建议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你报登高一呼,全国报刊以及通俗科学刊物,都来搞“出题目”的群众运动。 孙纪昌


第2版()
专栏:

希望介绍养鸭经验
编辑同志:
我是去年下放在上海东郊金桥乡瞿家桥金联社二号鸭棚劳动锻炼的饲养员。人民日报上的农业知识,对我有不少帮助。参加养鸭生产劳动以后,很自然地对畜牧方面报道更注意了。但是我觉得你报上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不多,尤其关于养鸭方面的经验介绍更少。我曾经去上海新华书店等地方买业务书籍,结果也很少。
从现在来看,发展养猪是主要方向,但饲养蛋鸭既是畜牧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那它的产量增长与否也会影响到国家生产和社员利益。为了这一原因,我建议你们除了经常刊登些畜牧专业方面的文章,介绍些畜牧业生产方面的先进人物、事迹和经验;同时建立一个专栏,互相提出问题,介绍经验,例如我提出“如何养好出蛋鸭”问题,在报纸上提出来,让读者发扬协作精神帮助解决。这样既解决了我的问题,也帮助了和我有同样问题的同志。 冯新


第2版()
专栏:

依靠群众整理鉴定和推广良种
广东经验很好 值得各地学习
据新华社广州24日电 由农业部组织的全国种子工作参观团决定在全国掀起学习和推广广东省采取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普及良种的成功经验。
广东省从开始整理和利用农家品种到为摸清品种适应种植地区而进行的品种区域鉴定和大量繁殖推广工作,都是一环扣着一环地依靠群众进行的。1956年开始整理水稻品种时,这个省就训练出六万多农民种子技术员,并组织了五十多万人的评选良种工作队伍。在这一年内,全省整理出六千七百多个品种,其中发掘出一百六十九个优良品种。整理品种时,一面调查评选良种,一面发动农业社制订良种推广计划,开展了大规模的选种、留种和换种运动,因而在1957年全省基本做到良种普及。在完成整理主要品种——水稻的基础上,1957年接着又进行了群众性的整理甘薯、小麦、花生等品种的工作。
在进行品种区域鉴定工作时,广东省有关部门放手地交给农业社去做,还组成区域鉴定网,迅速掌握了新品种的适应性和特性。现在,广东省内各个重点农业社都有了试验场和试验田,这些试验田除了作丰产试验外,还进行品种区域鉴定和品种比较。他们还特别设有留种田,作为自己的选种基地,并且组成专业种子队,专门负责全社的良种繁殖工作。
全国种子工作参观团提出在全国推广广东省的种子工作经验时,还要求各地做好下列几项工作,使良种推广工作适应当前农业大跃进形势的发展。
一、普遍进行一次品种评比复查工作。各省市在今年夏秋收获季节之前普遍开展一次品种评选复查工作,查清品种分布、优种劣种、田类和栽培技术,评选良种后及时加以利用。二、学习广东省的经验,开展群众性的品种区域鉴定工作。各县可以选择三、五个有代表性的农业社设立试验点,各点再设一二个附点。做到“点多、面广”。试验期中,更要组织群众参观评选,以县为单位进行审定。三、做好农场繁殖良种工作。根据“繁殖良种、增产示范”的方针,使农场真正成为良种繁殖基地,对农业社起核心作用。四、健全农业社选种留种制度。农业社建立种子组织,掌握全社的种子工作,一般要求能建立起种子队,专责搞留种田等工作。留种田播用的种子尽可能在播种前提倡穗选。要求有条件的合作社今年在社内建立试验农场。五、积极培养农民选种家。尽可能把他们的材料,以省为单位,编印农民选种家的小册子。


第2版()
专栏:

人人发问 个个献策
·编者·
在农具改革运动中,福建日报前些时建议用“出题目做文章”的办法组织群众创造当前迫切需要的新式农具。闵州鳌峰社社长王茂玉出了一个题目,要求创造收割机。截至本月12日,已经有十三处应征。其中有罗源县农具厂创制的一种手推收割机,易制易用,一天一人能割稻二十亩,工效提高十九倍,而造价只要三十元(原料主要是木材,重量不到百斤)。现在这部收割机已经送到福建省农具展览会,请群众鉴定,提出意见,以便继续改进,提高。
这件事告诉人们:当某一事物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的时候,这一事物的出现就为期不远了。当某一矛盾已经成为当前突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的时候,解决这一矛盾的客观可能性就也同时出现了。这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准备和创造必要的条件,使可能性向着现实性转化。
农业生产合作化以后,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是高速度地发展农业生产,这就要兴办许许多多的工程和事业。又要搞大生产,又要搞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这就发生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是去年冬季以来全国各地普遍出现的矛盾之一。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是改革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改革工具,创造新的工具,也为了解决其他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福建日报建议采用“出题目做文章”的办法,已经收到效果。现在孙纪昌同志建议本报也来号召大家点名出题目,这是很好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把广大群众最迫切的要求和最关心的问题,提到广大群众的面前来,引起广大群众的研究和探讨,集中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解决矛盾的一个根本办法。
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由于广大群众在经济利益上的一致,现在能够引起广泛的共同兴趣的事情大大地增多了。改革工具和创造农业机械,则是广大农民的共同兴趣的集中点之一。而由于农民都摆脱了充满灾难的小农经济的束缚,所以就有非常多的人能够来参加创造和改革的运动。至于工人群众,那是更富于创造精神的掌握着现代生产技术的劳动者。只要把题目出到了他们头上,他们是决不会退缩的。科学技术界呢?他们经过整风和思想改造,也打破了不与实际结合、不与群众结合的资产阶级思想倾向。在劳动人民需要他们贡献自己的学识和技能的时候,他们一般是不会拒绝的。
这些,就是我们发动点名出题目运动必然能取得收获的社会基础。
亲爱的读者:你们有什么迫切的要求,就来出题目吧。直接点某行业、某工厂、某合作社的名也可,一般地提出自己的要求也可。我们将发表这些要求,请全国人民来研究和回答你们的问题,满足你们的要求。


第2版()
专栏:

小麦良种单一化对生产不利
陕西推行小麦多品种组合
本报讯 为了便于对小麦生产进行经营管理,并在小麦产量上获得稳定而高额的收成,陕西省各地农民正结合选换良种工作,大力推行小麦多品种组合工作。
1951年,陕西省开始在关中平原推广“碧蚂一号”小麦良种,由于这个品种的增产效果显著,适应性大,因而受到群众欢迎,迅速得到普及。根据陕西省农业厅统计,七年来全省累计种植面积共四千八百余万亩,共增产小麦二十四亿斤。但是,由于集中推广这一小麦良种而形成的品种单一化的局面,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例如1956年夏收期间,阴雨成灾,小麦因成熟一致,收割不完,因而普遍出芽,全省共损失小麦约两亿多斤。1957年关中地区的渭河两岸,“碧蚂一号”小麦普遍感染黄锈病,损失的小麦也在一亿斤左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陕西省农业厅从去年秋季,开始推行小麦多品种组合工作。首先在关中渭河两岸小麦黄锈病严重的地区,大力压缩碧蚂一号的种植面积,推广抗黄锈病的“6028”号等小麦良种。今年这些麦子都生长良好,产量比去年提高50%到90%以上。
为了进一步开展小麦多品种组合,陕西省今年在关中十六县八十四个试验点和七个国营农场,大力繁殖新的抗锈品种“134”和“612”良种;同时,在华县、郿县、城固、南郑、蒲城、三原、泾阳等十五县的农业社里,大面积繁殖“6028”、泾惠26号、30号和齐头红等良种。目前,上述各县农民对今年繁殖的良种已进行了去杂去劣,片选、穗选,有些地区已开始边打边运,保证及时把良种运往各地。
6月初,陕西省农业厅分别在渭南,武功和洛川召开会议,对全省明年的小麦多品种组合工作,作了进一步的布置。全省今年要把现有的一千四百多万亩碧蚂一号面积缩减去四百多万亩,将推广6028号良种三百八十万亩,泾惠26号、30号和齐头红等良种七十九万多亩。
为了顺利地开展这一工作,各地农业部门的干部除向群众宣传小麦品种组合的好处外,并以当地历年来各种小麦品种示范对比的事例,说明各种小麦品种习性及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教育群众正确掌握当地小麦品种的习性和地区特点,做到因社因队因地制宜选择小麦良种,按照不同的自然条件,进行多品种组合,以便在常年与灾年的情况下,都能保证小麦安全增产。


第2版()
专栏:编后

接受陕西的教训
“碧蚂一号”是小麦的优良品种。陕西省七年来,由于推广这个品种,共增产小麦二十四亿斤。但是,陕西省集中大量种植“碧蚂一号”的结果却也吃了一个大亏——1956和1957两年共损失小麦三亿多斤。实践证明小麦良种单一化对生产不利。
我们接受陕西省的教训,不仅在推广小麦良种时要防止单一化,对已经推广的良种还要进行经常的考察和鉴定;同时,应该把依靠群众发现和培育良种,作为经常的重要任务,只有新的良种不断出现、不断推广,才能使旧的良种不断得到改造或淘汰。


第2版()
专栏:

消灭螟害 提高三类苗
安徽早稻丰收有把握
本报讯 安徽省各地在获得小麦丰收后,又把力量集中在争取秋季大丰收的工作上。由于全省十分重视田间管理,使六百三十万亩早稻大都长得秆粗叶阔,已有两尺多高,有的并已抽穗,丰收在望。
这些早稻在栽秧前施的基肥比往年多,一般都达到了“每亩千担肥”的要求。由于今年普遍推广了“三六寸”、“四六寸”的栽秧方法,每亩株数也比往年增加很多。栽秧以后,各地又普遍追肥、耘草一两遍。因此,今年早稻绝大部分都长得很好。
最近,根据各地检查,发现部分稻田发生螟害,并有部分稻田由于施肥不当或施肥不足等原因,还有三类苗。为了力争早稻丰收,各地又开展了以消灭螟害、提高三类苗为中心的田间管理。
现在,各地消灭第一代水稻螟蛾已取得很大成绩。仅安庆专区点灯诱杀的螟蛾就达两万多斤。庐江县出动四万三千多人在一个“治螟突击日”中就防治了六万两千多亩。目前,各地正预测第二代螟虫羽化时间,以便彻底消灭螟害。
各地正积极进行消灭三类苗的工作。芜湖专区在两百七十多万亩早稻中,查出三类苗三十四万多亩,号召农民消灭三类苗、提高二类苗、培养一类苗。中共庐江县委召开了全县广播大会,发出苦战三昼夜消灭三类苗的号召,会后就有八万多人连夜对一万五千四百多亩稻子追施了肥料,现在全县六万多亩三类苗已经要升为二类苗。泾县浙乡东组织两套班子,一套由干部老农组成,深入田间,逐丘检查评比,分别在一、二、三类苗地里插上红、黄、白旗,白旗插到那里,由社员组成的另一套班子就跟到那里施肥,一天中就对五百四十二亩三类苗进行了追肥。


第2版()
专栏:

又一个油菜高产县——南汇
五万多亩油菜平均亩产菜籽258斤
本报讯 江苏南汇县五万多亩油菜已经脱粒完毕,平均亩产二百五十八斤,约比去年增产二倍。其中亩产三百斤以上的有一万多亩。横滨一社八队队长陆叙连栽培的一棵油菜王,身高五尺,周抱十五尺,根粗三十二公分,有四十四个大枝,四百零四个小枝,二万一千多个荚子,单这一棵油菜王就可产油菜籽一斤半,等于普通油菜六十棵的产量。
过去,这个县的油菜产量一直很低,平均亩产不到八十五斤,条件论是油菜低产的根本原因。去年,自上而下地批判了条件论,加强了领导,采取检查粮食生产也检查油料生产,布置粮食生产也布置油料生产的措施,全面安排,一起部署。在技术措施上,紧紧地抓住了改良品种、密植、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因而获得了空前大丰收。
油菜的高速跃进给全县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和鼓舞,思想大大解放。中共南汇县委正在总结今年的丰收经验,作好明年生产准备,争取更大丰收。


第2版()
专栏:

实干细作的常熟农民
本报记者 古平 孙振 周哲生
英雄的常熟人民,今年战胜二十多年未有的严重的赤霉病和秆锈病,获得夏熟作物翻一番的大丰收,平均产量三百一十斤。他们的干劲越来越大,越加敢想敢说敢作敢为了。记者最近随中共江苏省各县县委书记到常熟县参观,这种夏季新形势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感染了所有到这里参观的人们。
担担包装颗粒到仓
我们到了塘桥乡南北农业社,麦田里放了各色新旧被单、麻袋、竹匾,这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的新景象。我们就问“为什么把被单拿到田里来了?”五十多岁的女社员庞阿宝骄傲地告诉记者说:“这是我们大家想出来的办法。”在夏收开始的时候,很多社发动社员献计,如何丰产丰收,颗粒归仓,许多社员提出“担担包装”,他们拿出被单、麻袋包住麦穗,包一担挑一担。南北农业社妇女们连夜找麻袋,缝被单,有的把棉被里子拆下来。庞阿宝说:“我们想得出就做得到,连新娘子的新被单也拿来了。”正在旁边割麦的新娘子唐荣娣抬起头来高兴地说:“新被单有什么稀奇,多收粮食,什么都有了。被单用旧了再买新的。”他们说用被单包麦,每亩可以多收五斤粮食。我们还看到一个老年妇女拿着扫帚在田埂上扫麦粒,她仔细地用指甲把嵌在泥里的麦子一粒一粒剔出来,放在淘箩里。队长告诉我们,她是社里的五保户,每天她把拾到的麦子淘洗干净交给队里。
在常熟县到处可以看到多种多样新颖的精收细打的动人情景。很多农业社今年做到“场上不见缝,地上不见穗,穗上不见粒”。在收割前,他们细心地填平场地上的每一条裂缝,有些社在田里放了很多竹匾,割一把放一把,避免麦粒抛撒。也有的社不捆不扎,把麦子放在用竹竿做的担架上,像抬轿子似的轻轻地走过田岸和小桥。
丰收的喜悦激动着每一个人。不仅农民,十多万城镇居民、工人、机关干部、学校师生、部队,也都投入了夏收运动。白天家里无闲人,夜晚田野遍是灯。凡是拿得动镰刀的人都争着为夏收出力。碧溪乡第二农业社,八十高龄的殷老爹和吴老太,也相互挑战比高低。殷老爹提出的挑战条件是:保证在夏收中天天出工。吴老太应战说:“天天出工不稀奇,还要保证夏收农活做得快,做得好。“竞赛第一天,天刚亮,殷老爹拿了镰刀下田,心想这下子吴老太该落在后面了。等到走上田头一看,吴老太已经割了一大片麦子。吴老太直了直腰,笑盈盈地说:“殷老爹,你输了吧。”殷老爹摇摇头说:“等着瞧哟!”第二天一早,吴老太赶到田里时,殷老爹已干了半夜。
深耕一寸增产一成
三麦获得丰收的事实,进一步鼓舞了常熟人民的干劲。水稻增产指标进一步跃进,各项措施都在加码。辛庄乡一社原计划水稻单产八百斤,后来上升到一千斤,一千三百斤,最近又提出保证一千五百斤争取二千斤的行动口号。这样,深耕、密植等要求也随之提高了,原要求深耕五寸,现在要七寸了。为了保证亩亩深耕,社里组织强劳力成立了深耕大队,下分三个中队。四十头耕牛分配在三个队里。社员们说现在没有拖拉机,老牛加新式犁,也要干过拖拉机。他们自己命名成立了三个“拖拉机站”,牛棚门口都挂上了“第×拖拉机站”的牌子,保证深耕任务的完成。牛力不够,就加上人力。一星期中,他们翻耕了五百二十亩田,其中三百五十亩耕过两遍,大都超过了七寸的标准。
在田野里,到处看到农民吆喝着耕牛,耕牛牵引着双轮双铧犁或新式步犁在翻犁土地。耕田手们高唱耕田歌:“耕地耕得深,稻根扎得稳,养分吸得足,双千斤有保证”。
走进辛庄一社,写着“深耕突击队”字样的大红旗在田野上空高高飘扬。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们在红旗下面使劲地举起钉耙,一耙下去五寸深,再加一耙,八寸,有的竟深达一尺有余。突击队员们不时地用尺量一量土的深度,互相检查督促。
“深耕一寸,增产一成,加油干啊!”队员们彼此欢快地呼应。
插秧赛过描龙绣凤
秧田里每隔一公尺拉一根绳。身上配着“莳秧战斗员”大红胸章的男女社员们在精心地栽秧。他们像灵巧的“绣花姑娘”一样,在乌光发亮的秧田里绣上了整齐的绿色图案。每人手边还有一根一公尺长的尺,他们不时地量一量,是否栽足了规定的株数。栽完一趟,就在田头插上一根写有自己名字的竹签,让验收员来验收。社员们把这竹竿叫做责任牌。责任牌、绳、尺、红色胸章这四样东西是每一个莳秧手经过训练、实习毕业后的光荣证件。
少年们最喜欢抢着做移绳的工作了。他们量了又量,一分一厘也不放松。老农们在田岸边不断地赞叹:现在种田啊!真是描龙绣凤,产量怎能不提高!
插秧以前都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为了保证每亩基肥三百担,深耕六寸到八寸的规格贯彻到每一块田,各乡组织了检查评比验收大队。经过检查验收,合标准的发给验收证,不合标准的立即再行加工。戽水机站凭验收证才给打水栽秧。在插秧以后,社里的放水员就在稻田里插上白底红线的量水标尺,并每天到田间检查水位。田里水少了,立即开闸从灌溉渠里进水;田里水过多了,及时排水,做到浅水勤灌。我们看到许多稻田,水深都在标尺的六公分到七公分之间。
全县四十万亩早稻满田秧禾,七十万亩晚稻正在紧张栽插。常熟农民要把水稻产量比去年提高一倍以至三、四倍。
充分利用“十边”
在紧张的大忙季节里,我们在常熟县看到一些老人和少年儿童,身上配着“十边管理员”的胸章,在路边、沟边、渠道两岸和家前屋后栽种和培植瓜菜。已经出苗的南瓜、黄豆、向日葵及芝麻等作物,都用绳子拦护起来,旁边插有写着各项作物的株数及管理人姓名的牌子。常熟县人民实现了古圣先贤“尽地利”的远大理想,把场边、坑缸边、田埂边、山脚边等“十边”的闲土隙地充分利用起来,向土地索取更多的粮食。他们的战斗口号是:“寸土不漏,一点不空”。达到“瓜藤豆夹遍地,高粱玉米成荫,葵花蓖麻衬色,芝麻小米争艳”。群众纷纷把用作副食品的杂粮交给社里,作为“十边”种植的种子。支塘乡二社社员拿出豆种七千多斤,他们说:“现在省一口,将来吃一斗。”练塘乡宅前、东镇等八个农业社的上千个社员,在夏收夏种前夕,突击一天半,在境内长达四十华里长、三尺宽的公路两旁荒地上种植两百万棵玉米、黄豆和高粱。很多农业社在大路两旁搭上几里路长的架子,让蔓藤的瓜豆向空中发展。全县人民近一个多月来利用“十边”和田间套种复种面达二十多万亩。今年利用“十边”和套种复种面积要达到八十万亩,单这一计划实现后,可增产粮食、饲料和蔬菜十亿多斤,这将大大丰富人民生活,增加牲畜饲料。
夏熟作物丰收以后,常熟县人民的革命干劲越加旺盛,他们在以水涨船高之势,乘胜而进,奔向更上游。


第2版()
专栏:

新疆饲养珍贵的野生动物
在天山和阿尔泰山的丛山密林和河流湖泊中,生长着种类繁多的珍贵的野生动物。其中有几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已开始加以人工饲养。
紫貂
在阿尔泰山区,自治区对外贸易局开始兴建一座紫貂饲养场。紫貂是世界上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它的皮毛质轻柔、绒厚而细、毛长如针,极为名贵。我国仅有新疆和黑龙江两地出产。这种动物性喜寒冷,大多穴居在高山悬崖峭壁的夹缝里;胆小而狡黠,穴旁发现稍有异状就搬家,有时一天搬几次,所以不易捕捉。自治区对外贸易局将动员有经验的哈萨克猎人用雪地追踪等办法捕捉。紫貂场今年准备根据捕捉情况,饲养一百只到二百只。
麝鼠
新疆额尔齐斯河和伊犁河两岸到处都有麝鼠生长。为了满足国内和出口的需要,自治区对外贸易部门正在伊犁和库尔勒地区选择一些苇湖,捕捉麝鼠实行散放饲养,大量繁殖。麝鼠的皮毛很贵重,捕捉较易,饲养十分简便,不需很多人工和技术设备,可以散放在一个或几个湖泊里,任其繁殖。这种动物繁殖力很强,每年生两胎到五胎,平均每胎生七、八个小鼠,最多达十六个。有了固定繁殖的湖泊,每年取皮时节,捕捉就更容易。
鹿
在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靖县的草原上,最近又建立了一座养鹿场。这是自治区卫生部门为了发展鹿茸等名贵药材生产在新疆建立的第二座养鹿场。今年,两个养鹿场豢养的鹿,将达到四百只,并开始大量繁殖。新疆是我国主要产鹿地区之一,天山丛林区和塔里木河两岸野鹿成群,估计有数万只,每年附近农牧民在鹿群出没的地方都可拾到一百多吨自然脱落的鹿角。但是自然脱落鹿的角,远不如养鹿场锯下的鹿茸名贵。


第2版()
专栏:

吉林仔鹿和鹿茸空前丰收
吉林省各国营养鹿场的仔鹿和鹿茸空前丰收。截至6月初,全省十个养鹿场已产仔鹿一千一百五十五头。今年各场仔鹿都很壮实,成活率普遍提高,十个鹿场仔鹿平均成活率是91%。各场鹿茸生长也很肥大。龙潭山鹿场的一个二杠锯茸水重五十三市两,创全国最高纪录。十个鹿场共已收锯鹿茸四十四副,平均水重三十两,比去年提高七两。
鹿是十分胆小的动物,特别是临产时,一点小的声音就能使母鹿受惊引起难产。因此护理母鹿产仔是一件极为细致的工作。鹿场职工们经过整风运动教育,在总路线的鼓舞下,今年的护产工作有很大改进。在母鹿临产中,各场领导干部亲自参加助产,发现问题立即就地解决,使事故大大减少。
目前,各鹿场职工一面紧张护产仔鹿和收割鹿茸,一面通过研究辩论,总结前一段工作的经验教训,争取即将产下的八百多头仔鹿达到更高的成活率。
(新华社讯)
(附图片)
吉林龙潭山鹿场出产的三斤多重的鹿茸角,名为三岔砍茸,每副价值一千五百多元。公鹿在夏季生出美丽的茸角,长出后五十天就可割掉。
新华社记者 胥志成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