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解放军经过整风进一步发扬了光荣传统
领导干部深入连队 官兵关系更加亲密
战士们说:整风效力大无边,军官作风大转变,兵不入睡官不眠,兵不吃饭官不咽
本报讯 经过一年来整风运动的洗礼,人民解放军各级干部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许多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并以普通军人的身份与士兵同住、同吃、同劳动、同操作。今年以来,从各总部以至团的机关都分别订出了每人每年至少下部队四、五、六个月的规划。下部队人员中以领导干部比例最大,时间最长,一反过去领导干部下去少、时间短的状况。所有下部队的领导干部都尽可能利用时间去抓取第一手的材料,有的还作到了五亲
(亲自去看,亲自去听,亲自去想,亲自去写,亲自去做思想工作);仅仅依靠助手和下级机关汇报的情况已经不存在了。各级领导机关下连队的干部,大多数都已改变过去那种“溜溜看看,问问说说”的情况,而与士兵一起住宿,一起吃饭,一起劳动,一起操作了。战士们说:“过去干部是指手划脚,现在是亲自干,动手动脚了”。不少单位在训练和施工中,从将军到尉官,都同战士一起摸、爬、滚、打、抓、钻、操、演。现在部队出现了这样动人的故事:师长下去当连长;师政委下连当兵,跟班训练;后勤处长下连当炊事员,研究怎样节约煤粮改善伙食;医院院长当护理员;军区司令员同战士一齐修场地、打扫卫生;师政治部主任代士兵站岗值勤,换士兵去看电影。某师师长何云峰、副师长张华民以当兵的方式到连队搞试验田,他们着士兵服,带上等兵军衔住在班里。开始时士兵感到很惊奇,有的还有些害怕,说:“这要好好照顾才行”。但是他们完全以平等的态度和战士一起,在太阳下尘土里滚爬操练。实际行动感动了全体官兵,很快就由怕变成爱,并且建立了亲密的感情。不但鼓舞了官兵的革命干劲,而且从中体会许多士兵的思想感情和许多过去不了解的问题,并根据这个连的经验向全师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向军区提出了有关训练工作的许多有益建议。领导干部深入班、排的行动,使士兵深受感动,从而大大密切了官兵关系。战士们赞扬说:“整风效力大无边,军官作风大转变,兵不入睡官不眠,兵不吃饭官不咽”。有些过去对干部有意见,发牢骚的士兵现在也转变了认识,他们说“当干部真不容易”“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关心别人,忘了自己”。
领导干部深入部队,就地指导,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第二军医大学过去机构庞大,经费浪费较多,但在双反运动中人员、经费都减不下来。总后勤部长洪学智上将亲自前往检查,并在那里发动群众组织辩论,结果订出了削减人员42.8%,节约经费50%的指标;随后又召集各医大领导干部到这个学校去召开了现场会议,立即推动了各个学校的双反工作。领导干部下到部队后,不仅发现和纠正了过去坐在办公室中作出的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决定指示,而且发现了过去由于工作不深入而长期被埋没的许多先进经验和创造,并加以总结推广,使之成为推动工作的力量。海军在1954年以前,机关干部下去检查工作时,发现舰艇部队自修潜力很大,曾经口头和书面提出过扩大自修项目和范围的意见。但由于当时没有很好地调查研究,提不出切实的措施来,因而未能执行,慢慢地也就没有人再提了。直到双反高潮中,东海舰队登陆艇五支队十四大队提出舰艇小修不进厂的倡议之后才得到领导的重视,并派出修造部副部长率领工作组前往了解,进行试验,结果证明这个建议完全可行。
随着领导作风的转变,工作方法也来了一个跃进。在整风运动中,各级干部都纷纷学习了解剖“麻雀”、种试验田、开现场会议、抓两头带中间、抓典型立标兵、评比竞赛等一系列的新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这些现在都已在部队中普遍施行,并且已被广大干部初步掌握,在许多地方开花结果。据北京部队和南京部队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九百三十七个“试验单位”;仅某军,军、师、团三级就有六百四十八人到连队搞各种试验田。人们的口号是:“哪里有困难,就向哪里去试验”。现场会议已经遍及每个角落,人们形容说是:“哪里有先进,那里就有现场会”。仅某师在3月份下半月内就召开现场会一百次,会上推广的经验有节约油、布、煤炭,教学方法,技术操作,工具改革,养猪种菜,反锦标主义,干部住班与战士四同等等,各样问题都有。现场会议的普遍召开,使许多部队出现了“一处有问题,处处注意”;“一地有先进,遍地开花”的局面。许多部队现在都已树立了第一批乃至第二、第三批标兵,做到了从班到师以至各个业务系统都有自己的标兵。人们把这种情况叫做“各有旗帜,各有奔头”。连队中的五好运动已在全军范围内展开,干部之间,单位之间都根据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内容展开评比。福州和南京部队政治部已决定今年分别搞十至十二次政治工作评比,有的还要求军、师每一个训练阶段评比一次,营连每个训练课题评比一次。这些方法实行后大大促进了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运动,使部队出现了“后浪催前浪,一浪高一浪”的雄伟局面。
领导作风转变的另一个标志,就是不相信群众的右倾保守思想得到了扭转,使许多干部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加上群众觉悟提高和内部关系的改善,就鼓起了群众的无比革命干劲。许多以前认为办不到的事情现在办到了。“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做到,人家做不到的,我们试试看”,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的口头语。
现在,人们可以普遍地看到,同是一件事情,在整风以前和整风以后,许多干部有着两种不同的看法和作法。在训练方面,过去有人总认为“内容多、任务重,时间少”,不好办;今年则多数部队都提出了训练任务可以提前完成,训练内容可以增多,质量可以提高。陆军部队战术训练内容,有的部队今年计划进行的战术题目,比1956年和1957年的总和还多10%以上。计划进行合训的部队也比去年多近二倍。过去有些干部接受任务时,总是伸手向上级要人要钱,认为人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办事,因而造成许多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事情却办得不一定好,有的反而办坏了。整风、双反运动打破了这种看法。人们认识到政治挂帅的深刻意义,在各种工作中充分发挥了人的积极性,钱少人少反而把事情办好了。
过去有些同志企图单纯依靠制度来办好一切事情,不懂得制度应当依据工作需要而制定、修改甚至取消的道理。这种情况不仅高级领导机关有,某些下级机关也相当普遍。例如某团过去实行集体门诊制度,门诊时排队很长,一年中士兵因看病而缺课的达二万人次。整风初期,群众贴出大字报说:“医生看病不出门,坐在家里等病人,门前排成长蛇阵,不是治病是治人”。但是有些人却认为这是制度不能改变。经过领导上发动大家辩论:“制度为人服务,还是人为制度服务?集体门诊与医生下连哪个办法好?”结果,人们的认识改变了,医生走下了连队,这样就使缺课率减少了90%以上,发病率降低了34%,治愈率提高了35%。
(附图片)
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上将,深入海防前线了解情况。图为他和新战士洪鸿荣谈话。洪鸿荣在很短时间内,利用训练空隙时间学会了一千字。 沈 彧摄
空军某部政治委员张杰中校,参加了喷气式歼击机的维护工作,他计划一年内达到机械师水平。这是他正和机务人员一起工作。 曹长栓摄


第4版()
专栏:

关怀战士生活副军长动手修改炉灶
进行生动教育团政委讲述战斗故事
解放军某部守备连,进入海防前线某岛已经二十多天了,但炊事员同志还不习惯用煤煮饭。加上锅灶造得不好,做的饭不是生就是糊,战士们还没吃过一顿如意饭。
董鸣春副军长听到这个情况后,不顾山高路远,立即带着检查组到这个守备连去研究解决。他一到伙房,就脱下衣服,蹲在灶门口,仔细观察锅底下的情况。他发现锅底离炉条太近,灶膛太小,炉条太平,添上煤后不起火;即使前面有火,后面的火过不去,煤火上升的面积不大,所以烧饭费煤费时间,前面生后面糊。他叫检查组的同志把锅拿掉,自己用手把灶腔内的炭渣、煤灰掏掉,把灶膛内臃肿的地方砍掉,把锅底适当抬高,不到两小时,就把灶初步改好了。经过试验,锅灶很好烧,烧煤量比过去降低一半,时间也缩短一半,做的饭香喷喷的,不糊又不生。
教练场上,超越障碍第二综合练习开始了。团政委邓桂宗提出要和陈名正竞赛。陈名正是少尉军械助理员,高中毕业生,双反后才下班当战士的。政委要和他比赛,引起了同志们的惊讶。
比赛开始了。第一次,两人不相上下。可是到第二次的时候,陈名正心里发慌了,满头冒汗,手脚也松软了下来。这时,忽然有人喊了一声:“向政委学习!”陈名正抬头一看,见政委又开始作第三次练习了。他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劲,一翻身,便跟了上去。
练习完毕,战士们和政委坐在一起,这个问政委累不累,那个问政委要不要喝水。政委笑着说:“先别问这些吧,我给你们讲个战斗故事好不好?”接着他就讲起来了。1940年打日本鬼子的时候,邓桂宗当班长。在一次战斗中,一个新战士发了慌,手榴弹没有拉弦就投了出去。结果敌人又把手榴弹扔回来,他自己也受了伤。战士们听了都笑道:“这位新战士吃了冤枉亏,只能怨他自己。”政委说:“大家不要笑话那个新战士,刚才我们练习投弹时,不是也有人不拉弦么?”一个战士说:“我们刚才投的是教练弹,没有弦呀!”政委说:“没有弦,也应该认真地做出拉弦的动作来。平时不养成这个习惯,战时是会吃亏的。”
218医院院长孟继曰脱下少校军服,穿上隔离衣,到该院外科当护理员了。
他一下病室,在生活上就和护理人员打成了一片。他把行李卷搬到护士宿舍,在职工食堂吃饭,和护理员一块扫地、打水,给重病员倒便器、擦背、修指甲,事事都争着作。在短短的二十多天中,他就和外科医护人员一起研究解决了三十四项问题。比如为肛门部位患者配的坐浴水,过去由护士放药,过锰酸钾的含量不到万分之一,不能灭菌消毒。由于军医没注意、护士长不检查,领导上一直不知道,这次被他发现了。
在孟继曰的影响下,外科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医生白天诊断,做手术,晚上开会、学习以后,还要补写病历和手术记录。其他医务人员,对病人的照顾也十分周到。
(附图片)
孟继曰给休养员刘树廷检查伤口 孔繁有摄
萧林插图


第4版()
专栏:

一致的认识从哪里来?
宋琤
在整风运动中,有一个部门的干部曾经给领导上贴了一张以“真难呀”为题的大字报。这张大字报说:这个部门的一位负责同志从国外回来指示下边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技术装备标准要高些;另一位负责同志也是从国外回来,却指示要尽量因陋就简;而这个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说在这个问题上他是“中间派”。三位负责同志有三种看法,真使下边的同志难办!这张大字报的确反映出过去这个部门领导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这个部门的领导之间的不同意见,长期未能在领导成员之间展开争论,求得一致认识,而是避开这些不同意见,或者是调和折衷,冲淡了认识上的分歧。现在这个部门的领导已经改变了这种状况,讨论问题的时候,能够把各种不同的意见都摆到桌面上进行辩论,最后求得一致的认识。
整风运动中,很多单位都学会了怎样认识对待同志之间意见不一致的问题。整风运动结束后,在日常工作中仍然会经常碰到这个问题。如何吸取整风运动中的经验,求得大家思想和行动的一致,这对于保证同志之间的团结一致,增强集体的战斗力量,有着决定的意义。
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来不会一般齐。我们的同志们虽然都是想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和党的方针政策办事,可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经验不同、所掌握的情况不同、思想方法也不一定都完全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因此,对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制定某些方针计划的时候,各个人都会有各自的看法,正像上述那个部门的几位负责同志对技术装备问题看法不一致一样,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要求同志们在问题没有经过集体讨论和决定以前就有一致的看法,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的。同志之间不但对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而且因为各人的修养、作风不尽相同,彼此之间便不免会经常有些意见,因此,同志之间的意见一致是相对的,不一致则是经常的、绝对的。
不能否认不一致,不必害怕不一致,决不是说大家对于当前正在或即将进行的工作可以各有各的看法和各行其是,而不必去求得一致。所以要有领导,所以要开会来讨论问题,正是为了保证在重大问题上大家思想和行动的一致。没有这种一致,任何组织都会陷于涣散无力状态。既说不一致是绝对的,又强调需要一致,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并不。辩证法的最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矛盾经过斗争就可以达到统一。不一致经过争辩讨论就可以达到一致。但是,决不要希望一劳永逸。开一次会议经过一次辩论,可以解决在这个问题上的不一致而达到一致。可是,过不多久,在另一个问题上的不一致就又发生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发展有变化,就会不断有新的不一致产生。因此,领导者就需要经常地注意自己的队伍中不断发生的新的不一致,不断组织辩论,开展批评来解决这些问题。那种企图一劳永逸而不经常注意这个问题的想法,是一种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否认矛盾的绝对性的形而上学的想法。
求得一致的关键在于认真严肃地展开辩论。要展开辩论,首先需要把不同的意见摆出来,让矛盾明朗化。有些同志恰恰在这一点上认识模糊,不但不愿意树立对立面,甚至害怕正视对立面,更不敢放手让对立面进行斗争。这些同志往往一听到有些人的意见不一致,就大惊小怪起来,以为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恰恰相反,倒是这些同志把正常的现象当成了反常现象,如果大家对于未经集体讨论决定的问题,看法都完全一致,如果几个同志长期相处而彼此没有任何意见,那才真是反常现象!要求大家的看法没有分歧,这正像要求十个手指一般齐,希望事物没有矛盾差异一样,是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其实,不一致正是一致的基础,这二者是互相矛盾又互相依存的,没有不一致也就无所谓一致了。不愿意承认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就不可能对不同的看法进行讨论和争辩,而得到一致的看法。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害怕不害怕,不一致是客观存在,不经过斗争使它们统一起来,它们就依然存在。这样,同志们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语言和一致行动。
有些同志所以回避斗争,是害怕伤害同志之间的团结。党的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中早已指出,党的团结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团结,是在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的基础上的团结。害怕斗争、害怕批评,不分清是非,不辨别正确和谬误,所得到的只能是庸俗的一团和气,而不是党所要求的团结。实际上,分歧的意见不统一起来,思想没有见面和交锋,大家就很难心情舒畅地合作共事。上述的那个部门的领导同志之间本来没有任何个人嫌隙,就只是因为对有些问题的看法不一致而又没有得到解决,彼此之间就有点不够自然、不够愉快。最近,争论多了,不一致的意见经过争论一致起来了,领导干部彼此之间反而更加融洽了,尽管争论时弄得面红耳赤,争论后却都轻松舒畅。相反地,如果不一致的意见积得很多,工作中不免有不谐调以至互相掣肘,久而久之就使同志之间发生误会,在原则争论之中夹杂上无原则纠纷,甚至发生严重的不团结现象。这种教训在整风运动以前并不是个别的。尽管这类问题最近已经得到解决,但是,教训却不可不牢牢记取。
也还有这样的情况:对立面已经出现了,主持会议的人也要求大家展开争论,但是,大家却沉默了。原因何在呢?主要在于不少同志还缺乏和别人争论问题的习惯,还缺少敢想敢说、不怕错误的气魄。有些同志总不大好意思针锋相对地去批驳别人的意见,辩护自己的意见,好像这样做多少有点“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味道。当然,我们是坚决反对从个人主义的立场出发去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但是,在思想问题上却不妨“打击”一下别人,“抬高”一下自己。这里要“打击”的要“抬高”的自然都是论点,而不是人;而所谓“打击”和“抬高”也无非是据理争辩而不是其他。所以要这样说,是希望能够形成一种勇于维护真理,不轻易苟同别人看法的独立思考、敢于争论的风气。当然,这决不是说一个人可以固执己见而不从善如流。这里所说的争论是为了坚持真理,在充分地考虑了对方的意见以后,而确实感到它是不正确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不反复地冷静地考虑对方的意见,或者是已经发现了自己不对而不愿承认错误,而还要无休止的辩论,那就只能说是诡辩争吵,而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争论了。
争论本身并不是目的。经过争论作出决定以后,大家的责任就是保证行动的一致,保证切实贯彻执行决议。这时候如果还有人因为个人保留有不同意见(这是允许的),就不执行或者违背集体的决定,那就不是敢想敢说敢争,而是无组织无纪律和分散主义的行为了。在问题未决定前放手组织对立面进行争论;在问题决定以后,就坚决维护决议的严肃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一个组织仍然不可能团结一致和富有战斗力量。


第4版()
专栏:

美化家庭服务组
新华社记者 邓国庠
记者跑过了很多城市,但很少看到一个县的市镇有如新会城这样美丽清洁。家家户户门前摆着的芬香鲜花,吸引着行人。所有的楼房都粉刷一新,雪白的、奶黄色的墙壁,衬着绿色的窗格子,格外显得柔和。许多家庭陈设的家具都很整齐,有些看来像新的一样。从主妇们的谈论中,记者才知道商业工作已在这里创造了奇迹。他们组织的“美化家庭服务组”为创造这样幽美的居住环境尽了最大努力,使许多主妇不花一分钱就能把家庭美化起来。
“户户美化家庭”的动人口号,是广东新会县城——会城镇人民委员会在今年初的爱国卫生运动中提出来的。美化家庭服务组通过收购废品把美化家庭与勤俭治家的矛盾统一起来,并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所以极受群众欢迎。这个工作从会城镇开始,现在已遍及全县。全县四十七个美化家庭服务组,现在已经把八千四百八十三户家庭美化起来,今年要求达到美化五万户家庭。“清理废品,清洁卫生;家庭用具,整齐美观;房屋无漏,阳光充足;户户美化,人人健康。”是美化家庭的目的和内容。
会城镇有两个“美化家庭服务组”,每天早晨,人们就可以看到他们背着工具箱,分头到各街坊去,上门帮助居民美化家庭。他们有的是收购废品专家,有的是木匠,有的是建筑师,有的是油漆匠,有的是五金修理工人。
记者经过一条街道时,正遇着工匠钟稳,他正为何玉甜修饰房子。何玉甜的楼房梁柱被白蚁蛀坏了,不能居住,木匠正在为它换梁,还准备把她家的窗框、桌子和屏门油漆一新。听工匠钟稳说,何玉甜美化家庭是因为受到邻里谢群馨家的影响,谢群馨有一间漏雨的房子,服务组不但替她修好了,而且还把她家破旧的枱椅、书柜和门窗修理如新。服务组修饰了这许多东西,完全不需要她付出一分现钱,只是把她家清理出来的废品收购起来,折算换取工费。
记者访问了好多经过美化的家庭,他们对服务组称赞不已。李双用家的中堂有一对朱门,是用屏门改装的。她指给我看客厅上摆设着一副新枱椅,怎样也看不出它原来是堆在屋角积满灰尘的破旧东西。她寝室里的梳妆台,已油成紫红色。李双用愉快地对记者说:“服务组的工价便宜,手艺又巧,政府关心人民真是无微不至。”
服务组的人员很善于鼓动居民改善居住条件。会城镇有一座经过美化的古老大屋,住有七户人家。原来室内肮脏、杂乱不堪,大家对美化不美化,意见不一。后经与服务组研究,服务组详细教他们怎样拌灰水粉刷墙壁,怎样布置,怎样把后园快塌的墙拆来砌花圃。在服务组的指导下,现在这古屋已是窗明几净了。居民钟树庭要结婚,又没有钱购置洞房的家具,服务组就帮助他把他父亲用的一张床、一个衣柜、一张书桌,修饰成淡黄色。这样,一共花了五元多工钱,他用废品来折付,一个钱都不用花。这件事大大感动了他的父亲。这老人家说:“现在政府什么都讲勤俭,多得服务组的帮助,给我家办的喜事增添了不少光彩”。经过美化了的家庭,居住环境都起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屋顶漏雨的不漏了,房子阴暗或空气不畅通的,换上了明亮的玻璃瓦或开了窗子。主人劳动了一天,回到舒适的家里,就感到心旷神怡。他们感谢政府的好主意,感谢服务组的操心。
“破变好,旧变新,无用变有用,一用变多用。”服务组的职工很懂得运用辩证观点,为社会创造财富。他们替各家美化时,处处从俭着眼,使各家废置的东西,全都动用起来,为生活服务,为生产服务。服务组的负责人林柏对记者说:“什么是废品?有时要看环境而定。同样一个东西,在甲家是废物,在乙家就变成为宝物”。
服务组属“废物利用商店”领导,废物利用商店除了美化家庭任务以外,经常将从各家收购起来的废铁供应给农具厂生产出各种农具。有的原料还可以供应外地,前几天从上海来的采购员,就在这商店购买了三千多元旧木材。


第4版()
专栏:

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力量
临猗结合农村整风改造懒汉
农村大多数游手好闲的人已积极投入生产
本报太原电 记者冯建伟、杨义报道:山西省临猗县在农村整风运动中,集中地进行了一次反对懒气、树立社会主义劳动观点和态度的运动,使一部分染有懒惰、流氓习气的人得到基本改造,把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消极因素,变成当前农业大跃进的积极力量。
目前,全县农村这种游手好闲的人,绝大部分已经有了明显的转变。据南姚、嵋阳等二十七个乡统计,在五百多个比较懒惰和不务正业的人中,已经有80%到90%的人参加了农业劳动,积极生产,开始出现“人人劳动好,社社无闲人”的新气象。今年春季全县劳动出勤率,已由过去最高的88%达到了经常满勤。同时,由于懒汉、二流子得到改造,使农业社内部更加巩固。过去社干部和先进社员对懒汉、二流子非常不满,现在社员高兴地说:懒汉大转变,生产一定能发展,农业社一定能办好。有的说改造懒汉二流子是利国、利家、利社、利己的四利政策。过去由于劳动不平衡而分配食粮相等引起的社员之间的纠纷,因为懒惰、不务正业引起的家庭不和现象,也随着解决。
临猗县农村整风运动开展以后,许多农业社社员在鸣放会议和大字报中,要求对染有懒惰、流氓习气而不积极从事农业社生产的人,进行教育改造。中共临猗县委根据农民的意见,调查分析了全县的情况。发现当前农村懒汉、二流子等,大约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5%左右。调查证明,在经过土地改革和实现农业合作化后的农村里,懒汉、流氓等不务正业的人,已经很少见,已经不是属于一种社会阶层,而仅是一少部分人染有轻重不等的这种恶劣习惯,主要是旧社会遗留下来没有得到彻底改造。但是,由于这种人的存在,已经给农村带来许多新的问题。这就是在生产大跃进中劳力不足和懒汉、二流子不劳而食的矛盾。如果把懒汉、二流子改造过来,这个矛盾就可以得到解决。因此,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群众性的反懒气运动。
在开展反对懒气、改造懒汉的过程中,各地都通过社员大会、民校和政治夜校等,着重进行了劳动光荣、懒惰羞耻的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并且针对少数人懒惰和流氓习气时间较久的情况,用勤俭和懒惰对比的事实,讲明勤俭劳动的意义,懒惰和流氓行为的危害。特别是有些地方一针见血地指出,懒惰是靠剥削生活,合作化后已无寄生条件,再不改造就必然害国、害社、害家、害己的时候,使许多懒汉大吃一惊,原来认为勤俭和懒惰是个人问题,现在认识提高,深感自己错误的严重性,自觉地要求改造。
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各地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的思想大辩论,使广大农民进一步认识改造懒汉、二流子等的重要意义和应该采取的态度,使广大农民对懒汉、流氓由卑视、冷淡、讽刺,到关怀、帮助和积极批评监督,随时随地注意改造工作。北马村旭升农业社针对懒汉、二流子的不同心理和脾性,发动干部和亲友上门规劝,并且在生活上帮助,根据体力分配适当农活,耐心传授给他们技术。稍有转变,就及时表扬鼓励。结果,全社十三名懒汉、二流子,除两人有病外,都得到改造,劳动数量达到一般社员水平,收入也和全社社员平均数量相等。许多人一跃而成了有余钱的人,这些人和帮助改造的干部成了知心朋友,至今还保持联系。
中共临猗县委会最近派人检查了七个乡改造懒汉的工作,并且总结了全县反懒气运动的情况。县委认为反对懒气是一项移风易俗、改造人们思想作风的长期任务,这次改造仅仅是个开始。为了巩固改造成果,继续帮助懒汉、二流子等树立社会主义劳动观点,彻底改变为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新型农民,根据各地成功经验,正在全县推广以下几种制度:把改造工作列为“三爱”公约的内容,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和确定专人,经常结合生产向他们进行劳动教育,定期检查评比转变情况,及时批评表扬。对少数懒惰、流氓习气较重的人,实行每季每月订劳动计划,由社、队监督按期完成,并且设立青年监督岗,长期考察他们转变情况。有的社还规定在分配制度上奖励勤俭、鞭策懒惰的办法。这样,使改造懒汉的工作保持经常化。


第4版()
专栏:

罗马尼亚政府贸易代表团到北京
新华社23日讯 前来我国商谈长期贸易的罗马尼亚政府贸易代表团团长、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贸易部副部长安娜·托马,已经在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代表团团员、罗马尼亚对外贸易部第三局局长罗宾希坦已先期到京。另一团员为罗马尼亚驻华经济参赞维强努。
前往机场迎接的,有我对外贸易部副部长林海云、第二局局长贾石等人。
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巴什基洛等人也到机场欢迎。


第4版()
专栏:

苏联国家交响乐团在我国访问结束
在哈尔滨举行演出闭幕式后回国
新华社哈尔滨23日电 苏联国家交响乐团于22日晚间在哈尔滨举行了来我国访问演出闭幕式。
在闭幕式上,黑龙江省副省长于天放代表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致闭幕词。他说:苏联国家交响乐团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哈尔滨等城市访问,他们除了举行剧场演出外,还深入到工厂、工地、农村演出。苏联交响乐团在我国的演出,给予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和力量,增进了中苏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苏联国家交响乐团团长——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艺术家阿诺索夫致答词。他说:这次访问演出,如果说对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所裨益的话,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闭幕式结束后,苏联艺术家们进行了在我国访问的最后一场演出。每个节目都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在演出结束时,文艺界人士上台向苏联艺术家们献了花篮和鲜花。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强晓初,副省长于天放,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市长吕其恩等上台祝贺苏联艺术家们演出的成功。
苏联国家交响乐团是19日到达哈尔滨的,在哈尔滨演出了三场,22日中午还到哈尔滨锅炉厂进行了访问演出。苏联艺术家们23日在哈尔滨游览风景优美的松花江后即乘车回国。


第4版()
专栏:

欢送朝鲜战灾孤儿回国
我保卫儿童委员会代表团在辽宁举行欢送活动
新华社沈阳23日电 以沈兹九团长为首的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欢送朝鲜战灾孤儿回国代表团和以李青为首的辽宁省分团,17日到23日在锦西、营口、熊岳城等地朝鲜初等学校和初级技术学校进行了欢送战灾孤儿回国的活动。
代表团和辽宁省分团在各地分别举行了欢送大会和宴会。当地党、政府、军队的负责人,有朝鲜儿童实习的工厂负责人等参加了这些欢送集会。沈兹九团长代表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在这些集会和宴会上发表了热情的讲话,她一再对即将回国的朝鲜小弟弟小妹妹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欢送,她殷切地希望朝鲜儿童回国后在参加争取自己祖国的和平统一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中贡献全部力量。
各学院的朝鲜儿童在他们的告别讲话中,一再向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前来欢送他们回国的代表团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且一再表示他们在回到自己祖国以后,一定要奋勇当先,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贡献出他们所有的力量,以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实际行动来回答中国人民的关怀。
各地的朝鲜战灾孤儿听说沈兹九团长由北京远道前来欢送他们都非常兴奋,他们纷纷赶制迎接代表团的纸花,写欢迎标语和排练歌舞节目。代表团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代表团从这个宿舍出来就被其他宿舍的学生包围起来,大家都争着请沈兹九团长和代表团人员到他们那里坐坐,和中国的妈妈、叔叔们谈谈。
代表团结束了在辽宁省各地的欢送活动,已经在23日晚回到沈阳。


第4版()
专栏:

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捐款
我国红十字会汇出一万个瑞士法郎
新华社23日讯 中国红十字会负责人今天宣布,中国红十字会应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要求,在6月14日通过北京中国银行汇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一万个瑞士法郎作为中国红十字会1958年的捐款。
中国红十字会在1956年和1957年都曾经捐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各一万个瑞士法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