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敢想、敢说、敢做!

钳工张秉礼和王文煜大胆革新
工作效率猛跃二万八千多倍
本报西安23日电 记者李茜报道:西安市青年钳工张秉礼和王文煜大胆设想,刻苦钻研,试验用冲床代替手工生产电动机“磁场冲槽工具冲头”成功,使生产效率猛跃到二万八千八百倍。
张秉礼和王文煜都是西安市公私合营中兴电机制造厂工具组的钳工。过去他们完全靠手工操作生产冲电动机转子和定子线槽的冲头工具,生产效率非常低,一个高级钳工十二小时才能锉出一个。今年工厂大批生产电动机,冲头工具供不应求。如何提高这种工具的生产效率,就成了生产中的关键问题。青年工人张秉礼、王文煜、沈民才,青年技术员邓名清和老师傅胡松民等五人,自动成立了技术革新小组,在业余时间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张秉礼首先想出了把毛坯加热以后,用冲床代替手工加工的办法。这样生产一个冲头工具,只用二十二点五秒钟,比用手工操作生产效率提高一千几百倍。接着,二十二岁的青年钳工王文煜又提出了改热冲为冷冲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张秉礼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他们又一起请教了八级老技工朱兴宽,也得到了技术上的帮助。他们经过三、四个不眠的夜晚的试验,终于试验成功冷冲冲头工具的办法。用这个办法生产一个冲头工具,只要一点五秒钟,比用手工操作效率提高二万八千多倍,比用热冲的办法提高工效九倍多。
中共西安市委和陕西省工会联合会分别写信给以张秉礼、王文煜为首的技术革新小组,祝贺他们在技术革新运动中的成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就。共青团西安市委也授予张秉礼和王文煜以西安市青年技术革新突击手的光荣称号,并号召全市青年职工向他们学习。


第3版()
专栏:

西安中兴电机厂工人王文煜(前)创造了“磁场冲槽工具冲头”的先进操作方法,使生产效率提高二万八千多倍。这是他正在用这种操作方法加工零件。 新华社记者 杨绍夫摄


第3版()
专栏:

混凝土压力灌浆机改装成功
杨德重小组的创举使混凝土施工可以不用搅拌厂和震动器
新华社武汉23日电 武钢工地著名的杨德重抹灰工小组,最近把砂浆输送泵改装成了混凝土压力灌浆机,用在混凝土浇灌工程上。这是我国混凝土技术上的一项革新创举。
历来,混凝土工程都是先在搅拌厂里把混凝土搅拌出来,然后运往施工现场,填进建筑物的模型板内,由混凝土工人用震动器进行捣固。而杨德重小组所改装的混凝土压力灌浆机,从根本上改革了混凝土工程施工程序,施工过程大大简化了,只需先把石子放进建筑物的模型板内,然后用压力灌浆机把事先配好的水泥砂浆压挤进石子的空隙中就行了。
混凝土压力灌浆机改装成功以后,曾经在武钢工地作过两次操作试验;试验的结果表明,用这种机械浇灌混凝土,有五个好处:(一)设备简单,便于移动,搅拌厂、震动器都可以省去不用了;(二)浇灌速度快,每台压力灌浆机八小时可以浇灌四十到五十立方公尺混凝土,大大超过通常的浇灌速度;(三)可以节约水泥和混凝土施工时的操作台、脚手架;(四)大大减轻了混凝土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五)能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
杨德重是共产党员,从十四岁开始当学徒,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工龄,没有念过一年书。他领导的抹灰工小组,受教育最多的人也只不过念过五、六年书。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杨德重和他的伙伴们用了两年多时间,才研究成功混凝土压力灌浆。在钻研过程中,党组织帮助他们战胜了保守者的热讽冷潮和种种困难。
杨德重抹灰工小组是全国建筑界最早出现的先进小组之一。从1951年到现在,他们在东北和武汉,已经连续四十四次被评选为先进小组,创造和改进了二十二种先进建筑工具,基本上实现了抹灰操作的机械化。现在,他们是武钢工地上一面光辉的旗帜。


第3版()
专栏:

消除电话故障方便了
都本正改装自动电话交换机寻线机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23日电 呼和浩特市邮电局青年机务员都本正最近改装成功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寻线机,消灭了因一部机器发生故障而造成全台寻线机不能起动的严重障碍,并且大大缩短了消除故障的时间。
一部机器发生故障而造成全台寻线机不能起动的严重障碍,是我国邮电技术人员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去年11月呼和浩特市邮电局领导人员提出消灭这种障碍的号召以后,共产党员、二十四岁的机务员都本正便开始苦心钻研,反复绘图试验。在老工人帮助下改制成功的这架寻线机,不但消除了上述严重障碍,并且在发现和寻找障碍的时间上,也由过去的四、五十秒钟缩短到一秒钟左右,大大提高了通话效率。


第3版()
专栏:

好像一杆大红旗
武钢工人 蒋育德工地来了个新徒弟,袖口卷得高高的,满脸洋灰像泥人,带头干活不啃气。哟,这个新徒弟,见人总是笑嘻嘻,技术熟练动作快,评模定属他第一。这个新徒弟,好像哪儿见过的,仔细将他瞧一瞧,呵,原来是我们总经理。哟,这个新徒弟,袖口卷得高高的,站在高炉最顶上,好像一杆大红旗。


第3版()
专栏:

保证提前出铁
——武钢工地写生(国画) 关山月


第3版()
专栏:

千方百计向半机械化机械化挺进
手工业者动员起来大闹技术革命
据新华社23日讯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和轻工业部20日到23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手工业合作社技术革命会议,号召全国五百多万手工业劳动者发扬敢想敢干的独创精神,大闹技术革命,在两三年内把落后的手工业转移到新的技术基础上来。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副主任邓洁在会上作了“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干,手工业大闹技术革命”的报告,副主任田坪作了关于合作工厂问题的报告。到会代表经过反复讨论,一致认为手工业实行技术革命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工农业同时并举的结果,农业生产出现了空前大跃进的局面,要求手工业供给各种农具、农业机械和农田水利机械,特别是县乡工业的遍地开花,也要求手工业供给各种机器设备。同时手工业也是发展地方工业的良好基础。目前全国二千多个县中,约有60%左右的县绝大部分工业就是手工业,1957年专区、县以下的工业产值中,手工业占80%以上。因此在发展地方工业时,充分利用手工业合作社作为基础,有计划地进行扩建和新建,就能达到多快好省的要求。但是目前手工业的状况却与这一任务很不相称,1957年全国平均只有
3%左右的手工业合作社实行了机械化,绝大部分还是繁重的手工操作,劳动生产率很低,一百人以上未实行机械化的合作社,每人每年平均产值只有三千到四千元,相当于国营现代化大工业每个工人每年平均产值的十分之一。因此手工业要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必须实行技术革命,向半机械化和机械化进军。
会议认为手工业系统实行技术革命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打掉自卑感,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独创精神。会上许多代表都检查了过去轻视手工业,怀疑手工业能否机械化、能否出产重大产品。经过这次会议前的参观,这种自卑感打破了。这次会议附设的一个小型展览会展出的二百多种产品说明,不少地区的手工业合作社或合作工厂已经制造出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龙门刨床、鼓风机、空气压缩机、锅驼机等大型机械;有的合作社还制造出千分卡钳、罗盘仪、电子高温控制仪等精密仪器和滚珠轴承。这些都说明手工业中“能人”、“土专家”很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社会主义建设将会作出惊人的贡献。会议要求各地手工业领导机关要充分关心和支持手工业者的发明创造,并帮助他们总结提高加以推广。
关于手工业实行技术革命的步骤问题,会议认为,从一个手工业社来说,技术革命应当从生产最薄弱、体力劳动最笨重的环节做起。从全国范围来说,必须以大中城市的机、电、铁、木四个行业带头,把这些行业中有条件的合作社先武装起来,使他们能制造专区、县以下的小型地方工业和手工业所需要的机器设备;这就是先培养“母鸡”,然后让“母鸡下蛋”。但是要使这些行业的手工业社生产出机器设备,首先还必须自己解决机器的原料——钢、铁等问题。因此,会议要求各地迅速调查资源,大搞原料基地,争取1959年全国手工业系统能生产灰生铁三百万至五百万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小型炼钢厂,要逐步做到不但能满足手工业本身的需要,而且还能拿出一部分钢铁和机器设备交给国家。
会议通过交流经验,认为手工业在实行技术革命时必须注意三点基本经验,这就是:依靠群众、自力更生(但重点工厂的少数重要机器设备仍离不开国家的支援);千方百计,不离勤俭;土洋结合,各方面协作。参加会议的代表们干劲很大,许多地区提出了逐步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的规划。
这次会议在召开之前,各地代表曾到北京、沈阳、旅大等市参观访问了十多个技术革命开展得较好的手工业基层社和合作工厂,得到了很多启发。


第3版()
专栏:

四川省成都进军皮鞋社工人张世荣(左)和陈思章等研究试制成功一种“破皮机”,摆脱了繁重的手工操作,提高工效四十八倍。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第3版()
专栏:

南京木器厂用木料做成机床
一个月实现半机械化
本报南京讯 南京木器厂木工们大胆创造各种木制机器代替铁制车床,在一个月内就把手工操作改成半机械化。
这个厂是江苏省较大的一个木器工厂,去年全年完成二万件成品,而今年却要在不增加劳动力的情况下,完成比去年大七倍(十六万件)的生产任务。工厂党总支在4月底就号召全厂职工把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都尽可能使用机器来代替手工操作。方针是解放思想,打破迷信,自力更生,自己用木料创造机器。
用木料自制机器的方针,开始曾在木工中间发生过疑虑,老工人说:咱们干了半辈子木工,没有见使用机器的。青年工人说:要机械化很容易,只要买十几部车床来,一个车间安上几部就行了,何必自己造?也有人说:鸡蛋碰不过石头,木头抵不过铁头,用木头造机器能行吗?所有这些怀疑都是瞧不起自己的力量,过分迷信铁机器。
首先响应号召行动起来的是三车间的老师傅汪称尧。他第一次刻苦钻研试制成功一架木制平刨床,效率就提高了三十倍,立即得到了领导上的鼓励。接着他又试制出一架四眼钻床。最巧妙的是他所创造的自动线脚刨,机器上一百七十多件零件全部用木料做成。这个事实,生动地教育了全厂木工,鼓动了他们的创造热情,接着各车间工人纷纷开动脑筋,几天之后,各种创造、改进像泉涌一样冒出来。


第3版()
专栏:

机床加工方法的重要发展
上钢三厂用小机床做大活
新华社上海23日电 上海第三钢铁厂正在采用的用小机床加工大工作物的办法,引起了在上海参加全国轧钢生产促进会议的各地代表很大兴趣,改变了人们认为只有大设备才能制造轧钢机的旧观点。
上钢三厂的办法是把大工作物——薄板机的大机架立在地上不动,用几台改装过的小机床围绕着它进行切削。这个厂新建的薄板车间需要十几只大机架,这种机架每只重达二十七吨,全上海只有一家船厂的一台大机床可以加工,不能满足需要;上钢三厂的所有机床,不要说加工,大机架一放上去就会把机床压垮。在这种情况下,上钢三厂一批工人出身的副总机械师、工段长、老工人们,集体创造了这个打破机床加工常规(工作物放在机床上加工)的巧办法。
在上钢三厂空地上临时搭起的竹棚里,人们可以见到这种加工的情景。小牛头刨床的上半截安装在车床的台面上,一边向立在地上不动的庞大工作物进行切削,一面向前移动。另一台小牛头刨床的刀架,安装在龙门刨床的机架上,紧傍着工作物往返切削。更妙的是镗床的镗排、齿轮等机械,就像一种镶嵌物一样,干脆安装在工作物中间的空隙中进行工作。这些机床已经改变了原来的形状,工作物比它们要大得多、重得多。它们围绕着巨大的机架,有的向上啃,有的在旁边咬,有的钻在里面去剥皮。
各地的代表们认为:这为我国用小机床加工大工作物打开了大门,为国内自制轧钢机解决了一个大困难。
冶金工业部的同志说:这是机床加工方法的一个重要发展。他说,随着工业的发展,加工的工作物总是越来越大,重型机床的制造总是赶不上需要的。因此这种采用小机床加工大工作物的办法很有推广价值。


第3版()
专栏:表扬

新社会到处遇好人
我是一个七十三岁的老人。4月5日由福建龙岩起身去江苏镇江看望女儿。先由龙岩乘汽车到漳平。因年老体衰,被汽车颠得头昏,下车后就不能行动。正当我坐在车站里为难的时候,一位同志走来很和气地问我:“老大娘,你到哪儿去?”我把女儿写的路线递给他,他接过一看,“啊,赶火车!”有些着急地说:“火车站离这有一里多路,再过半小时车就开了。”我一听,心里更急,刚想请他帮助找辆车子,他已跑出车站了,并回过头对我说:“你等一等,我喊车子去。”
不一会,他又满脸流汗的跑回来,手里推着一辆运货的小车,急忙的拿起我的行李说:“外边车子都走光了,来,我送你去。”到了车站,又嘱咐列车员同志要照顾我。
火车开动了。过了鹰潭,忽然混身冷一阵、热一阵,最后发烧起来,躺在座位上一声一声地哼,邻座上一位同志走过来问我:“老太太,怎么啦?”我心里发慌,说不出话来。这时,列车员同志也赶来,用手一摸我的头说:“呀,发烧!请你们照看一下,我去找卫生员去。”
不一会,一个穿着白衣服的二十多岁的姑娘来了,安慰我说:“老大娘,不要紧,是感冒。”接着就给我吃药、打针,并在我身旁坐下来看着我。第二天早上,我醒来一看,那个卫生员同志,还坐在我的身旁。在他们的殷勤照顾下,我的病下午就好了。车到镇江了,那位女列车员帮助我把行李拿下车,又叫车站上的同志替我喊了三轮车,一直把我送到家门口。
编辑同志,我长了七十多岁,没见过像现在到处都是好人。 孙吴氏口述、秀珠记(肖林插图)
(附图片)


第3版()
专栏:来信

我们的工厂升级了
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刚刚胜利闭幕,我们公私合营三盛合工业试模厂因为用破旧车床制成了牛头刨,光荣地升为机器制造厂。
我厂原是小厂,只有一百四十七个工人,设备简陋,过去只能生产工业试模和搅拌机等简单仪器。最近,我们听了党的总路线的传达,打破保守思想,人人决心要做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人。这时,中共宣武区委员会要我厂试制一种新式刨床——牛头刨,并且要一星期完成。我们勇敢地接受了这一光荣任务。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头一天,厂里派了六个老工人去北京机床厂参观、学习制造牛头刨的方法。第二天我们就开始苦战。因为设备不好困难很多,没有镗床和铣床,就把旋床车头垫高代替镗床加工出牛头刨大身上的大眼,把车床改成铣床或用刨床代替,没有工具就动手自做,人力不够就昼夜不停的干。厂长、党支书和两位老工人连夜把从厂外临时借来的龙门刨安装起来。许多青年突击队员连夜帮助做试制准备工作。这样,在全厂职工的苦干下,终于用六天半的时间提前完成了牛头刨的试制任务。在这次苦战胜利的基础上,全厂职工提出了在今年下半年生产三百台牛头刨的保证。我们的成就得到了上级的重视,于是宣布我厂由工业试模厂升级为机器制造厂。
现在,上级又要我们试制一种新型六角车床。这种车床虽然比牛头刨还要复杂、精密得多,但是我们有决心完成这个任务。目前,大家正鼓足干劲,争取尽早完成这一新的试制任务。
北京市公私合营三盛合机器制造厂 葛锡燃


第3版()
专栏:来信

苦战七天收获大
5月下旬,我们公司只完成了月施工计划的50%,这时,公司党委传达了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激起我们全体职工的革命干劲,经过七天苦战,以超额3.8%完成5月份的施工计划。
在短短的七天内,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革新技术、创造机械和改进工具的事例一个接着一个。第一工段技术员那治强同志创造了双动打夯机,代替了手工打夯,提高效率一倍。预制厂工人改进了操作方法,由每天打三十块预制板,提高到一百一十三块。第二工段青年电工周景荣和第三工段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第四工段水暖工冯俊良小组等创造和改进了工具,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现在,我们全体职工正在胜利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人人都信心百倍保证超额完成第二季度的施工计划,并要在6月份实现技术革新一万五千件,为党的生日——“七一”献礼。 太原第一建筑公司 赵辅臣


第3版()
专栏:批评反应

我们已经改变制度了
4月14日李希平批评我门市部“十天内不能买两次粮”的制度,我们诚恳接受批评。由于我们有严重的保守思想,在大跃进中对一切不合理的陈旧制度没有及时废除,特别是个别业务员服务态度简单生硬,不能处处为群众着想,一味的强调陈规旧矩,给群众造成了不应有的困难。这一切充分表现了我们在工作中的官气和暮气,必须改正。我们除了当面向李希平同志道歉并致以谢意外,并已把“十天内不能买两次粮”的陈旧规定废除。
太原北城粮食局中横街门市部


第3版()
专栏:批评反应

大明打字机行原来是个违法户
见到5月5日你报“来信”栏内刊登孙其连批评前门区大明打字机行余款不退的来信后,经查明这户原来是个体经营户,去年因有违法行为,这个行的经理已被前门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该犯不服判决,现已上诉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我们特将这个情况转告孙其连,并希望他向前门区法院提起控诉。
北京市文化用品公司


第3版()
专栏:来信

王阿毛救了孩子
5月20日,江西赣南公路运输局第一汽车队司机王阿毛同志驾驶宁赣班车,车子开到三门滩塔山下的时候,看见有两个小孩在河边玩水,其中年纪小的一个(四岁左右)忽然失足落水,水流很急,转眼的工夫就把小孩卷到河心去了。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阿毛马上把汽车停住,奋不顾身的跳下河去。因河水很深,小孩已沉到水底去了,王阿毛也随着潜入水中寻找。车中的旅客看见两个人都沉入水中,都纷纷下来想法急救。就在这时候,王阿毛从水里钻了出来,一个手拖着小孩,一个手划着水,几下子就游到岸上。这时,村里赶来救人的农民也来到河边,大家都被王阿毛英勇救小孩的行动所感动。王阿毛连湿衣服也没有换,继续开动汽车,正点到达赣州。
赣南公路运输局 胡华谱
(附图片)
(余右凡插画)


第3版()
专栏:消息者的话

电灯开关应该能配零件
拉线的电灯开关,里面弹簧很容易坏,坏了电料行不能配零件,非重新买一个开关不可。买一个开关要花五、六角钱,而旧开关因为坏了很小的一个弹簧就全部没用,这不仅增加了用户的负担,也浪费了国家的物力。建议制造电灯开关的工厂除改进质量外,还应制造一些零件供市民配用。 吴懿玲
(编者按:吴懿玲同志的建议我们转到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八局技术处考虑后,他们回信认为这个建议很好,为了节约电工器材,各电工器材制造厂应生产部分零件,通过五金器材公司系统供应用户配购。)


第3版()
专栏:意见簿

不顶用的铡草机
我站由辽宁省地方国营朝阳县农具制造厂买来三十多台铡草机,给各个农业社使用,发现这批铡草机中没有一台顶用,连茅草都铡不断。各农业社纷纷退回铡草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曾多次给这个厂去信,要求修理或换货,但是他们一味推辞。对朝阳县农具制造厂这种对产品质量不负责的态度,有关方面应检查处理。
辽宁省凌源县供销社 陆化民 凌青


第3版()
专栏:意见簿

不结实的脱粒机
最近我们从安徽省合肥市农具制造厂购进人力脱粒机一千三百台,经转售给各农业社使用后,普遍反映脱粒机不结实。如城北乡光明农业社买去的两台脱粒机使用不到一天,一台因踩板上的螺丝松脱和脱粒齿弯曲不能使用,另一台因为轮轴折断而不能使用。类似情况每社都有。希望这个厂迅速改进产品质量。中共湖北省安陆县委会 王长义


第3版()
专栏:小言论

既要多又要好
某些农具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普遍的是:农业生产高潮以来,农用机械的需要量大大地增加,农具制造厂的生产能力虽有增长,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数量和质量的矛盾就出现了。
在某些人看来,农用机械需要量既然很大,就很难保证质量,这个很久以前就遭到否定的老观念又复活了。这种道理,在大跃进的形势下,更无法站住脚了,因为许许多多的事实都说明,只要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动员起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既多快又好省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毕竟数量和质量、需要与生产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还是有矛盾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上面所说的要有全面的多快好省的观念以外,还必须十分重视当前企业中的技术革新运动。发动群众改革工具、改进技术,只要认真地把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发动起来,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也能保证质量。
今天本报发表了两件读者来信,批评朝阳县农具厂等工厂对产品不够负责的态度。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也不是十分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用总路线的精神来检查自己的工作,千方百计地想出改进质量的措施,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