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打稻、碾米、切薯、发电
潘振纯创畜力万能转盘机
湖南省邵阳专署农业局生产技术科长潘振纯,创制畜力万能转盘机成功。
这种畜力万能转盘机能在一切有牛力的地方安装,每部只要三个半劳力掌握,带动一部打稻机,每天即可打一万斤稻谷或切两万斤红薯,相当于二十个整劳动力一天的工效。它还可以同时带动一千多瓦的直流发电机,发电量可供七十盏十五支光的电灯照明。其次,主要是用木料造成,原材料一般能就地解决,全部工本费约一百五十元左右。邵阳地委已决定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潘振纯在邵阳县陈家桥农业社帮助办社,看到农业生产大跃进后,社内劳动力缺乏,但牛力利用率却很低,犁完麦田后就空闲下来了。潘振纯就考虑用湖区牛拉水车原理,利用牛力带动打稻机节省劳力,解决夏收中劳动力缺乏的困难。这个主意当即得到木工王龙书的支持。从5月16日开始试制,经过十天日夜赶制,花了四十个木工,终于在5月25日将畜力打稻机制成。由于畜力万能转盘机带动打稻机的转速快,又使他们进一步考虑到利用畜力万能转盘机作动力发电的问题。为了取得发电所需的每分钟一千转的高速,他们又在万能转盘机大齿盘边套上一个小齿轮,在小齿轮轴的另一端又安装三尺直径的皮带轮,由皮带轮带动直径四点五寸的小轮,小轮轴的另一端是直径三尺的大轮,再通过这个大轮用传动带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试验很成功。它可以发动一部每分钟转速一千四百三十转、发电量一千三百瓦的直流发电机。发出的电力可以供应七十盏十五支光的灯泡照明。至此,畜力万能转盘机就发展成为万能动力机械。


第2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小麦新品种——“全椒一号”
安徽全椒县南屏农业社的社员们,今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全椒一号”。这种小麦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比当地小麦增产一倍以上。
“全椒一号”小麦株高三尺到四尺,穗长两寸半到三寸,每个麦穗上还有十三个到十八个小穗,每穗有二十六粒到三十六粒,籽粒饱满,出粉率高达90%。无芒、茎秆坚硬、耐肥。今年社里将“二九○五”小麦和“全椒一号”,种在土质、肥料条件相同的地里,结果“二九○五”小麦发生倒伏,而“全椒一号”小麦则屹立不动。去年冬季“全椒一号”有旺苗现象,但气温下降时,却没有受冻害;今春小麦生锈病和赤霉病时,“二九○五”小麦受害较重,而“全椒一号”感染很轻;1956年小麦发生锈病时,“全椒一号”没有发生感染。
从1953年起,南屏社引进了这种小麦种,当时生长并不好,由于该社几年来不断选种和培育,现在这种小麦成了当地适应性最强的一种小麦。中共全椒县委非常重视这个品种,把它命名为“全椒一号”。


第2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出芽快 产量高
杨朝横用新法栽培甘蔗
云南省曲溪县红星社青年生产队副队长杨朝横平时注意到人们吃甘蔗时丢掉的甘蔗皮往往会发芽,在去年社里扩大种植面积感到蔗芽不足时,他便和队长商量,试种了四分。但是,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举行的甘蔗生产会议上,一位研究甘蔗的专家却引经据典地反对说:“翻遍甘蔗栽培学也找不出这种做法的根据”,说他们是“违反科学的规律”。青年们没有被这位专家吓住,他们回答说:“不管你什么栽培学,只要能增产,我们就坚决干”。他们的无畏精神终于取得了胜利。今年,全县用这种新方法栽种了一千多亩甘蔗。
这种新的栽培方法简单易行:把原来栽种整节甘蔗芽的方法,改为把甘蔗芽剖为两片,一节顶两节用。栽种时剖面朝上,其他方面与老的栽法相同。这种新方法的好处是:出芽快、幼苗壮、产量高。他们去年种的四分甘蔗没施肥,就收了一万斤。


第2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竹制人工降雨站
四川省内江县史东乡顺江农业社最近用楠竹建成一座人工降雨站。
降雨站的输水管和高坡上的水库相连,把水库里的水引入管内,不需使用机器,就会在下面另一端固定的地点喷射出来。制成输水管的楠竹,约可使用二十年。


第2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用人工方法使母羊一胎产双羔
用人工方法让绵羊多产双羔和三羔,这个办法已在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敖汉旗羊场试验成功。这是我国畜牧业生产大跃进中的一项重大创举。它打破了有些人认为“畜牧业不能像其它生产一样迅速跃进”的迷信思想。
敖汉旗羊场创造使绵羊多产羔的办法是:用妊娠马血清给母绵羊注射。去年羊场职工们用这种办法注射的一千九百六十一只母羊,最近已产下羊羔二千五百多只,其中双胎的五百三十多只,三胎的八只,繁殖率达到127.7%的高峰。
给母绵羊注射妊娠马血清来提高产羔率,在这座羊场里曾经连续试验了三年。实践证明:不论杂种羊或是本地羊,都可以采用这种办法提高产羔率。他们三年来都是采用历年不怀双胎的发情母羊同妊娠已四十天到一百二十天的健康母马做试验。注射时间是在母羊发情前三天到四天,在羊的后腿里皮下注射,每只羊注射十二到十五西西,注射后五天到六天进行人工授精。


第2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夏天吃到鲜广柑
夏天能吃到新鲜广柑,真是一件稀奇事。可是就在四川开县出了这件奇事。
在拔海四百五十公尺左右的铁桥乡,有一个黄龙社,是个盛产广柑的地方。在今年5月中旬,这个社有三株广柑树结了十个鲜嫩的广柑。质量很好、味道香甜,一个有四、五两重。
提起这5月的广柑,很自然的要想到培植的人。黄立银是黄龙社的一个普通社员,是个培植广柑的能手。他发觉每年9月间广柑成熟时,树上早就开出了秋花,他想:能不能叫秋天开的花也结果呢?去年秋天,他开始作这样的试验:当秋花盛开的时候,施一次追肥,越冬时又施一次,今年初又施了一次,都是施的热性肥。在冬天还用稻草把树的主干包扎好,帮助保温。同时还细致地进行修剪工作,在2月就打老枝、干枝、徒长枝和细弱枝条。由于他辛勤的劳动,从来不结实的秋花,终于结成了饱满的果实,夏天人们可以吃到鲜广柑了。
黄立银的这一创举,给很多果树一年结两次果开了先例。


第2版()
专栏:在技术革命中创造奇迹

肖显成创造产茧最新纪录
湖北省罗田县河铺乡新路二社养蚕员肖显成创造了全国养蚕产茧最新纪录。根据县里有关领导部门的验收,他养的三张蚕种共产茧四百六十八斤三两,平均每张产茧一百五十六斤一两。这比他所在县的全国养蚕模范林淑英在去年创造的全国纪录(一百二十一斤六两)高出三十四斤十一两,比今年安徽省阜阳县李文英的新纪录(一百二十九斤多)约高二十七斤。
肖显成始终如一地贯彻了各项技术措施,如像“良桑饱食、稀放勤喂”,“提蚕不掉蚕、上簇不损茧”等。在蚕儿将开始“三眠”时,他守候在养蚕室里,每昼夜换桑喂蚕达十八次之多。因此,他养的三张蚕种,不但成活率高,而且蚕壮茧大。


第2版()
专栏:

一次完成全年粮食交售任务
山东许多农业社提前交公粮超额卖余粮
安徽肥东县农民四天完成夏粮征购计划
本报讯 获得小麦空前大丰收的山东省农民,在党的总路线和粮食包购五年不变的政策的鼓舞下,迅速展开了前所未有的踊跃交售爱国粮的活动。据有关部门1日到15日的统计,全省入库小麦已达一亿七千多万斤。
今年各地交售夏粮显得特别活跃,许多地区和农业社纷纷决定在夏季要尽快尽好地完成公粮任务和多卖小麦给国家。济宁、菏泽、聊城等专区的许多乡、社都提出在夏季一次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的征购任务。菏泽专区准备把全年的包购任务在夏季一次完成或超额完成。金乡县由于小麦空前丰收,决定在扩大农业社生产投资、增加公共积累,并适当照顾社员口粮的情况下,一次完成全年征购任务。据汶上县各乡、社的计划,全县全年五千九百多万斤的征购任务,也将在麦季一次超额二百余万斤完成。
今年各地交售夏粮的情景十分令人感动,不但数量大,而且时间集中,在通往各粮站的道路上,不分昼夜,车水马龙。入库最早的地区竟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许多农业社都是随收随打,晒干扬净,把最好的头遍粮卖给国家。聊城专区十七个县市、二千四百多个社,八天内即交售小麦七千九百多万斤。其中有一千五百六十七个社已完成夏粮征购任务,有二百四十七个社已一次完成全年征购任务。
各地粮食部门与供销社、商业系统、银行等实行全面协作,克服了任务挤、人员少和工具不足的困难。各地粮食征购工作人员一切从便利群众,服务生产出发,做到了提前下乡,深入农业社验粮接粮。许多粮站实行随到随收,昼夜不停的办法,不让群众排队等待。各个收粮站并搭了凉棚,准备开水,热情接待送粮群众;有些接粮站还设立了医疗卫生机构,以保证送粮群众的健康。
本报讯 安徽省肥东县农民四天完成了夏季交公粮、卖余粮的任务。6月1日到4日的四天中,全县入库粮食达三千六百二十万斤,超过了全县夏粮征购任务的3.43%。农民自豪地说:“交公粮、卖余粮,支援国家建设,我们一马当先”。据检查,这些粮食质量很好。
肥东县今年夏季大丰收,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比去年增产近一倍。正当全县农民欢庆丰收时,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宣传使农民受到了一次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快收、快打、快晒、快交售”的口号成了农业社员们拥护总路线的实际行动。许多乡、社在一夜之间就超额完成了交售任务。为使生产、送粮两不误,农业社合理安排了劳力,有的白天生产晚上送粮,有的分成两套班子,一班生产一班送粮。往年要两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今年四天就完成了。


第2版()
专栏:

河北安国县伍仁桥乡奉伯村农业社在丰收中随打随交,名叫“跃进公粮”。图为送交公粮的队伍。 新华社记者 时盘棋摄


第2版()
专栏:

云南抗旱栽种取得胜利
山东省委号召压倒干旱争取丰收
本报昆明23日电 云南各族人民击退了历年罕见的大干旱,抗旱栽种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截至19日止,云南全省水稻已栽64.9%,薯类已种75.2%,烤烟70%,包谷和甘蔗都超过了计划。目前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雨季,各地农民正本着“有雨突击抢栽,无雨坚持抗旱”的原则继续战斗着。预计水稻栽插可在本月底基本结束,比去年提早了一个多节令,其他作物的播种也要比去年提前结束。
去冬以来,云南有九个月没有下雨,有些从来不干的河道都露了底。据老农说:这是四十年来没有见过的大干旱。
根据气象预报,云南今年的雨季要比往年推迟一个多月。等雨栽种,推迟节令,就是减产。因此领导机关决定:提前节令抗旱栽种,争取大丰收。各族人民从困难中看到了有利的因素:旱天水热、地热、阳光足,秧苗长得快,更坚定了抗旱的决心。在广大农村中,70%多的劳动力都投入了抗旱斗争。工人们夜以继日的赶制提水工具。商业部门“变门市部为货郎担,变田埂为柜台”,保证了农村生产上生活上的需要。各机关学校也都抽人支援。
在抗旱斗争中,群众进一步发挥了集体的力量。杞麓县组织了八路大军共两万多人,用一万五千张水车戽杞麓湖水和地下水,一天灌田三、四千亩。华宁的糯租乡戽水一百三十道,把盘江水引上了山岗。干旱在英雄的人民的面前,不得不退避三舍。
由于天气热、底肥足、栽种质量好,各种庄稼长得都不错。
据新华社济南22日电 中共山东省委20日晚再次举行抗旱抢种保苗广播大会。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谭启龙在会上作了报告。他说,现在全省大部地区都呈现旱象,有一亿多亩耕地入春以来未下过透地雨,其中有三千多万亩从去秋以来二百多天未下过透地雨,加上这几天风吹日晒,地温增高,春苗枯萎;全省六千万亩夏茬地才播种了一千多万亩,而今后的宜种时间已不足二十天。在这短时间里,如不能把夏茬地全部抢种好,不能保住已经播种的春苗,全年增产计划的完成就要受到严重威胁。谭启龙说,我们必须正视当前的严重情况,从最坏的方面着想,向积极的方面努力,准备在今后更多的时间不下雨,甚至出现一年不下雨的大旱灾,也要压倒干旱夺取丰收,保证全年生产三百五十亿斤粮食的计划实现。


第2版()
专栏:

九龙江畔早稻丰收
黎明社创亩产1560斤纪录
综合新华社消息 福建省九龙江两畔的龙溪专区一百七十万亩早稻已经普遍黄熟,并已比往年提前一个节令开镰收割。据最先收割的七千多亩早稻产量统计,一般都比去年增产七、八成,并且发现许多亩产千斤以上的高额丰产田。到19日止,仅据龙溪、海澄和漳浦等县的十个乡镇不完全统计,有八十八亩一分九厘早稻亩产达到千斤以上,经过验收过秤和土地丈量结果,其中最高亩产量达一千五百六十斤零一两,最低亩产一千零六十一斤四两。
这些早稻亩产量所以能跨过千斤,主要是由于广大农业社社员在生产大跃进中,鼓足干劲,不断与保守思想作斗争,大胆实行技术革新的结果。
新华社福州22日电 福建省海澄县黎明农业社火炬青年生产队,17日收割了二亩零七厘试验田的早稻,翻晒了两次后实收干谷三千二百二十九斤六两,平均亩产达到一千五百六十斤零二两,创目前这个省已收早稻的最高纪录。
收割的那一天,乡长黄野贞、县农业局干部洪德修和农民一起参加了验收。20日中共龙溪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秉仁等到达这个社再次检查,并丈量了土地。
这块早稻试验田,是中共海澄县委副书记颜德隆和火炬青年生产队队长潘阿铁、技术员潘大目以及乡社干部、老农等共同种植的。冬耕时曾二次翻土晒土,春耕中用干河泥八百担、鸭粪一千斤、草木灰三百二十斤、人粪肥三十五担。播种时用单本繁殖的南特号良种直播,密植为6×6.25。播种后十日,进行了整苗补苗,保持每丛八至九株禾苗。百天以来,进行了四次中耕,三度追肥,三天湿二天干的连续烤田近四十天,防止了倒伏,扑灭了病虫害,终于创造了比去年早稻亩产九百二十五斤增产六成八的高产纪录。


第2版()
专栏:

小社已经成了农业大跃进的绊脚石
辽宁结合生产完成并社工作
本报讯 记者杨绍山报道:辽宁省广大农村最近一个多月来,结合当前生产广泛进行了农业社的合并工作。这是各地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技术革命和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的飞跃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
目前,各地并社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全省农业社社数已由过去的九千二百九十七个并成了一千五百五十一个。合并后的社平均户数为一千八百五十五户,基本上实现了一乡一社。农业社办社规模的普遍调整和扩大,使蓬勃发展的生产力进一步得到了大解放。
辽宁省的群众性并社高潮,是在几年来各地试办大社取得了重要经验和成就以及今年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基础上,为了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而掀起来的。在过去两年中,全省试办了三百七十五个一千户以上的大社,每个市、县一般都有几个或十几个大社,这些大社在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效能上,都显示了它比小社独具的优越性。许多小社根本办不到的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农田基本建设和其他增产措施,大社都办到了。盖平县太阳升社在1956年合并为两千四百户大社以前,原河南村小社有两千多亩适合开成水田的土地,几年想开都因为人力、物力不足,而没有开成。并社以后,头一年就开了一千八百多亩,这些地的粮食产量当年就翻了一番。这个社,由于在其他方面也充分发挥了大社的优越性,仅仅两年的时间,全社的生产和社员生活,就全部达到或超过了过去当地富裕中农的水平,成为全省办大社的一面旗帜。因此农民都认识到小社已经成了进一步发展农业大生产中的绊脚石,他们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有一个适应的生产关系。特别是在今年3月初,中共辽宁省委提出全省一年实现“三自给”(粮食、猪肉、蔬菜)和“五年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号召以后,这就更加鼓舞了农民们合并大社、为机械化铺平道路、为电气化筹集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潜力的热情。他们为了实现这一愿望,纷纷选派代表、联名写申请书和在会议上、口头上,三番五次地请求上级批准他们并成以乡为单位的大社。黑山县在批准全县办大社以前,中共县委每天都接到很多次来自乡、社的电话和申请书,要求批准他们办大社。许多小社一面申请并社,一面作出了并社以后的生产规划,并提出保证一定要把大社办好。有的社甚至还提出如领导方面不批准他们并社,他们就联合办黑大社。群众迫切要求并社的热情空前高涨。
各级党委根据生产需要和广大群众要求,批准了并社申请。
各地的并社工作,都是密切结合当前生产进行的,一般都是在乡党委领导下,采取了统一合并建立上层领导机构,生产劳动组织基本不动,并社后的具体问题由专门机构逐渐处理。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并社期间的工作量,大社并成后便可以把主要力量集中到搞好当前生产上去。营口、朝阳、盖平、辽阳等县的合作社都在并社同时,号召社员以搞好当前生产的实际行动做为并大社的献礼,大大推动了当前生产。营口县并社后经过合理组织劳动力和充分挖掘资金潜力,全县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修较大型水库八十一座,新打深井一百多眼,扩大水旱田灌溉面积五十二万多亩。另外,还新开荒地四万五千亩,建小型发电站六座。


第2版()
专栏:

山东出现亩产小麦3175斤纪录
新华社济南22日电 山东省寿张县台前农业社第二十二生产队有二亩零六厘小麦高额丰产田,共收小麦六千五百四十一斤半,每亩平均三千一百七十五斤半。中共寿张县委、城关乡农业技术指导站的干部同社员们一起,仔细丈量了土地,并参加打场、过秤,证明产量完全确实。
寿张县历来是小麦低产地区。这块高额丰产田是驻社干部高金良、中共台前社支部书记刘伦玺等共同培植的试验田。他们的主要经验是:播种前土地深翻二尺多,细耙十一遍,每亩播种四十斤;从种到收分期施肥七次,浇水七次。


第2版()
专栏:

小麦大王
新华社成都20日电 四川出现一棵小麦大王,它是威远县护农乡新春一社社员邓吉成种植的。这棵小麦分蘖发了一百六十九个分枝,枝高一般都在四尺以上,有的还超过五尺。这棵小麦共结了一百六十九个穗,结子一万八千零八十串颗,净重一斤十三两。
这株小麦的麦秆已送到内江专区农业领导部门保存。


第2版()
专栏:

永康农民新创造
利用小塘沤制人造尿
本报讯 浙江省永康县从春季积肥运动当中就大力推广制造人造尿,到目前为止,一共沤制了四亿四千八百二十一万担,占全县积肥总数的60%。
人造尿是这县桥下乡前黄社首先试制成功的。制法很简单,利用田边、地角的小塘当尿池,把树叶、青草、绿肥、栏肥、石灰或绿矾放在池里使它腐烂。天热二十天就能全部发烂成为液体速效肥料。肥效高的相当于人尿,一般的也有人尿三分之一以上的肥效。配料比例是一百担水加树叶、青草或绿肥十担,栏肥一担,人粪一担,绿矾一斤半。原料放好后就进行封闭,防止肥分散失和雨水冲进。人造尿用到水稻田里,效果比较好。这县李店乡李店社有四亩落后苗,施上八十担人造尿,十天后秧苗就长得嫩绿旺盛,提高为一类苗。古山镇荣丰社小农场有被水淹过的二亩半三类苗,施上三百担人造尿,五天就转青。
永康县委最近又全面总结了制造人造尿的经验,认为今后推广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小塘、高沿塘、死水塘可以沤制人造尿,大塘、靠溪的塘、有流水的塘不宜沤制人造尿;②造肥与用肥结合,防止造而不用,浪费原料;合理选定人造尿塘的地点,节省运肥劳动力;③推广人造尿坑,提高肥料质量。


第2版()
专栏:

滨海的农业社肥源广阔
惠阳专区找到八十七种海肥
本报讯 广东省惠阳专区沿海六个县正在把辽阔的海洋变为一个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肥料仓库,给农业用肥开拓一条广阔的道路。该区宝安、东莞、惠阳、惠东、海丰和陆丰等县,提出了“向海要肥、以海养田”的口号,目前,有四百九十四个大小单位在大量生产各种肥分很好的海肥,许多渔民、盐民、农民及城镇居民都家家户户动手制海肥,各地还将重点建立中、小型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制肥工厂,大量制造海肥。
惠阳专区背山面海,海洋的肥源十分丰富。根据初步调查,现在已经开始采集和试制成功的海洋动物、植物、矿物及海水海坭等海肥有八十七种,其中有六十种经过科学化验与实际试验,肥效很好。


第2版()
专栏:

苍术造肥
一斤抵五十斤人粪尿
本报讯 江西省九江县燎原二社社员积极学习湖北省的先进经验,也已试制成功苍术造肥。一斤苍术造肥原液可抵上五十斤人粪尿,肥效实为惊人。
苍术造肥的主要原料是苍术(药用植物)、硫酸铵和水。作法是:先用苍术一斤,烘干研碎,加入十斤硫酸铵、五十斤水,充分捣拌,再盛入瓦缸或水桶中,封闭十二至十八天,取出使用。使用时,每两斤苍术造肥原液掺水一百斤,进行点施或泼施。


第2版()
专栏:

羊板粪肥效很高
青海积极提倡使用
本报讯 青海省大力提倡施用羊板粪。
根据科学的化验分析,羊板粪是农家肥料中肥效最高的一种。按所含的氮、磷、钾元素计算,每吨羊板粪的肥效,相当于一百五十斤硫酸铵,一百斤磷酸铵,八十斤过磷酸钙等化学肥料,而羊粪价格(西宁市价格)比这些化学肥料还便宜11.9%。据有经验的农、牧民介绍,大小山、绵羊每年每头平均可积净羊粪约七百斤或圈肥一万二千八百斤,除去夏秋季节放牧和部分地区交通不便不能被利用,或因其他原因暂时不能被利用作肥料外,今年若能利用20%至25%,仅此一项,全省一年则可积净羊板粪十八亿至二十二亿市斤,或圈肥三百亿至四百亿市斤,全省平均可亩施净羊粪二百四十至三百市斤或圈肥四千至五千市斤(按全省七百万亩播种面积计算),能增产相当多的粮食。


第2版()
专栏:

水上乡渔民支援农业生产
船上挂粪桶积肥数量大
本报讯 福建省霞浦盐田水上乡住居在船上的渔民,过去大小便都拉在水里。今年当地供销社为支援农业大跃进,发动渔民在船上挂粪桶积肥,经过宣传教育后,现在全乡四百三十二条渔船均已打破迷信思想和不积肥习惯,全部挂上粪桶积肥。据二十天来的统计,已积人粪尿二千多担,以此估计全年能积三万六千多担。


第2版()
专栏:

海南琼东县塔洋农业社人人大显身手,参加运肥的社员每人都拉两、三车(每车有六、七百斤)肥料。 王德深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一夜筑成拦河坝
本报记者 石正章
一夜功夫,就在“淤泥十尺”的涡河上打起了拦河坝,叫河水为夏种服务。这个奇迹出在安徽省怀远县的东庙社。这个社只有一百九十多户,在整社前还是个落后的三类社。
淮北平原长久没有下过透雨了,抗旱抢种成了当前最迫切的任务。东庙社因为地势高,多数沟塘挖得浅,没有接上地下水,旱象特重。
社里一千多亩改种水稻的田已经整好,但没有水插秧;一千三百多亩山芋也因缺水栽不下去。社员们苦战了四昼夜,抢先把二千多亩小麦收到家后,立即集中劳力投入了抗旱抢种。所有能提得起水罐的小孩,也都被动员了起来。尽管这样,但由于水源缺乏,仅有的几条深沟的积水和几乎枯竭的井水,只够用来保活水稻秧苗和山芋秧苗的命。本来以为在涡河边挖条引水沟就可解决问题,但河水又老是往下跌。当社员们挖了六天六夜,快要把引水沟挖好时,河水已猛降得不能进沟了。
这是全社的一件紧急大事。6月11日,社里便开会商量对策。党支部提出了一面继续修引水沟,一面拦河打坝,抬高水位,以便引水灌田。这个建议得到了干部和群众的拥护,下午作出决定,晚上就动手。
记者赶到涡河筑坝工地时,已是晚上十点多钟了。汽油灯把河滩照得通明,一辆辆牛车把打坝用的草包、木桩运来了,男女社员也陆续赶到工地。他们有的是刚打完最后一场小麦(一天要打三场)又特地赶来的;有的是趁夜浇了山芋秧刚放下水罐就来的。在坝址的上首,六十个社员仍然在连夜挖引水沟。这里的淤泥很大,前边挖后边就塌,可是大家都不灰心。他们已进入第七个夜晚的挖沟战斗了,谁也没有叫一声累。十七岁的女青年队长金开英,一身都成了“泥人”,她还是唱着山歌,鼓励大家加油干。社员们都提出要向金开英学习,不管淤泥有多大,它塌得快,我们挖得更快,不开好引水沟,誓不下火线。
十一点钟了,筑坝工程一开始,就和防汛抢险一样紧张。成百个抬土的人,一呼一应地哼着劳动的号子,一筐筐的土往河里倾泻。在他们的行列里,有些人在整社前对合作化还是三心二意的,少数人还闹着要退社。社员潘明福入社后只顾搞私人副业,还申请退社。今晚他来得最早,劲头十足地抬着土筐来回快跑。整社后被社员新选出的生产队长张根福,他第一个跳下了水,带领社员担负了最艰苦的任务——打桩。
坝身从河的两边同时向中央伸展着,每前进一尺,就给社员带来几倍的紧张,个个都不敢松劲,怕两边越筑越往当中靠拢时,当中的缺口越小,水的冲力越大,稍一大意,就会被水冲毁而前功尽弃。每当一个草包投入河中时,就有十几个人跳下去用身体压住草包,一直等几十担土把草包压服才敢离开。就这样没有间隙地战斗了一夜,天亮时,坝身已合拢而且已筑出水面了,河水提高了一尺多,正顺着新挖的引水沟流去。这时,社员们欢腾起来了。有的说:“苦战一夜,叫河水为我们服务”的口号实现了!有的说:“不靠天也能照样种水稻了”。社员丘玉盛和张和云当时就编出山歌来歌唱胜利:“社员抗旱大跃进,个个干得真高兴;一夜到亮不睡觉,大坝日出就完成;水稻山芋都栽上,每亩能收千万斤……。”


第2版()
专栏:

水库工地广播员 杨先让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