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安徽四川河南抓当前地方工业关键
加速发展骨干工业
本报讯 安徽、四川、河南等省,抓发展地方工业的关键:大力生产钢、铁、煤炭、耐火材料、水泥等原材料;加速建设骨干机械工业,尽快解决当前缺乏原材料、设备的困难,为今后地方工业发展作准备。安徽省委决定首先增加生铁产量,除加速建设八立方公尺以上的一百零二个炼铁炉,争取部分投入生产外,主要依靠土法炼铁,决定全省三立方公尺以下的小型炼铁炉由原计划建设四百一十一个增加到二千多个。这些高炉全部建成后,每年可生产土铁一百多万吨。钢的产量则由原计划今年生产三千吨提高到二万吨,正在兴建的年产五万吨钢材的安徽钢厂将加大五倍,发展为钢铁联合企业,争取今年就能生产钢材一千四百吨。在芜湖、蚌埠、淮南、铜官山等市的炼钢厂也要加快建设,争取芜湖、蚌埠钢厂今年生产钢材六千吨。在水泥生产方面,省委要求社社办低标号水泥厂,做到自产自用。目前全省已建成低标号水泥厂二百一十四个,还要县县办一到两个中标号水泥厂。安徽省还正在兴建机床厂、锻铸厂、水轮机厂、电机制造厂、矿山机械厂和三个通用机械厂,这些厂对今后发展工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煤炭工业方面安徽省除扩建淮南煤矿外,还要发展闸河煤田,建设十一对矿井。皖南十七个县也开了三十三个小煤窑。
四川省今年要建设五百多座炼铁小高炉,争取生产能力达到一百二十一万吨。把原来初步确定今年的生产计划提高到六十到六十七万吨。在江油、成都、乐山等地将建设四个年产十五万吨至二十万吨钢的中型炼钢厂和十六个年产六千吨钢的小型炼钢厂。在有条件发展各种有色金属的地区,要尽量用土办法去搞。今年全省将大力发展小煤窑、搞土法炼焦,要把原订生产八百三十万吨煤的计划,提高到一千一百万吨。
河南省到5月中旬止,两个多月的时间,建成投入生产的各种小型厂矿有十六万四千五百八十多个,其中机械、钢铁、肥料、煤炭、电力、水泥等工业项目就占80%以上。
中共河南省委在召开的全省地方工业会议上,曾规定机械、钢铁、化肥、煤炭、电力、水泥等工业为发展的重点。各地为了使这“六马”当先,在投资上、人力上首先作了安排,并且采取了以“六马”带全面,以典型带全线的办法,使地方工业的发展势如破竹,一日千里。如登封县建成第一座土高炉以后,立即召开战地会议推广,不到一个月全县建成土高炉一百多座。偃师县诸葛乡农民创造出的土制高标号水泥的经验在各地推广后,全省水泥工业便遍地开花结果。


第3版()
专栏:

争取短期内设备自给
合肥将建成机械工业基地
本报合肥15日电 把合肥建设成全省的以机械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基地,这是中共安徽省委最近为实现全省技术革命采取的一个重大措施。
合肥城郊,机械工业中心的工厂区,成千上万的基建工人和技术人员,日夜不停地进行施工,许多协作区为这个机械工业中心制造的设备,部分已运到合肥。肥东、肥西两个邻县主动派出了两万民工,由副县长亲自率领前来支援工厂区的建设工作。
这个机械工业中心包括二十多个项目,1961年基本建成。这些项目中有能年产五十万瓩水轮机的水轮机厂,年产四万吨重各种矿山运输设备的矿山机器厂,年产各种机床六千台的机床厂,年产十万纱锭的纺织机制造厂,有较大型的通用机械厂、锻铸厂、汽车厂、拖拉机厂、电机厂等。其中水轮机厂和电机厂建成后就可基本解决全省中、小型水电站所需要的设备,拖拉机厂和汽车厂每年可生产上万辆的拖拉机和轻型汽车,通用机械厂能制造化肥厂所需要的主要设备。
为了加快建设速度,规划中的许多厂,都以老厂的设备为基础,采取边建、边产的办法进行兴建。如机床厂利用原合肥机床厂的设备,在今年内就可生产一千三百台机床,供应省内各地。矿山机械厂、拖拉机厂、汽车厂都是以边生产、边建厂的办法进行扩建,汽车厂及拖拉机厂今年将要生产五十到一百台拖拉机和汽车,现已制成三台拖拉机。在人员配备方面,也主要从原有工厂进行培训。这个机械工业中心的几个中、小型厂,建厂和扩建速度都很快,有的已经投入生产。
为了及时供应原材料,保证机械工业中心的基建工程迅速进行,合肥新建的耐火材料厂、高标号水泥厂、小型炼钢炉、二十多个小型炼铁炉、土焦厂等都在加快施工,争取7月份全部投入生产。


第3版()
专栏:敢想 敢说 敢做

王学锐制成小麦脱皮机
新华社济南15日电 济南市一位五十七岁的老工人王学锐,制成小麦脱皮机,首创小麦先出麸皮的先进制粉法。这是小麦制粉业中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
王学锐是公私合营济南成记面粉厂的工人,他试制的小麦脱皮机投入生产以后,小麦出粉率由平均每百斤出八十七斤多面粉提高到九十二斤多;而且粉色比不脱皮的洁白,营养成份也高。更可贵的是,它能使生产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王学锐过去听说张家口一个面粉厂曾经试验过小麦脱皮后磨粉,于是他提出要求试验,得到了工厂党组织和公方代表的支持。但是要小麦先脱皮,就必须有脱皮的机器,而这种机器现在还没有,要全靠自己摸索。当时厂里的技术人员认为“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但王学锐坚持试验。1954年4月,他和其他一些工人在省合作总社的支持下,安装了五部小麦脱皮机进行连续性的生产试验,但生产出来的大批湿麸皮,不仅容易霉烂,而且容易起火。原来的“观潮派”就说:“我看就是不行,美国研究了十几年还没有成功。”王学锐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外国人研究不成功,我们就不能成功吗?他抱定志气,在大家的帮助下,经过五十多次大小试验,最后终于试制成功。


第3版()
专栏:敢想 敢说 敢做

小厂制成小轿车
据新华社重庆15日电 重庆市地方国营新建机械厂苦战一个半月试制成功一部小轿车。
这部被命名为“先进”牌的小轿车,除了轮胎和电气、机械上的个别部件以外,其余引擎、牙箱、底盘、车身等主要机器和结构,全部是这个厂自己制造的。这部小轿车设计的马力很大,每小时最快速度可达一百二十公里。
新建机械厂是一个规模很小的汽车修配工厂,设备陈旧,大部分机器都超过了使用年限。开始试制小轿车的时候,没有任何正式资料,工厂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参考了一些画报杂志,就自己设计,大胆制造。设备不够,就用手工操作,像车身、大梁等许多重要部分都是手工制造的。


第3版()
专栏:敢想 敢说 敢做

焦振安制成高压探伤仪
据新华社西安15日电 一种检验工业搪瓷品的高压探伤仪,最近由西安人民搪瓷厂青年电工焦振安制成。用这种仪器检查产品质量,只要把一只通电的铜刷在瓷面绕一下,有疵点地方就冒出火花。
西安人民搪瓷厂今年开始生产的工业搪瓷,是一种要求严格的耐酸产品,目前一般搪瓷厂都用放大镜检查质量,效率低,也不能保证绝对可靠。搪瓷厂党委书记邸林杰参观制药厂时,看到用一种通电的仪器检查制药器皿,便想到制造类似的仪器检查工业搪瓷品。他回厂以后把这个想法提了出来,焦振安用很短的时间便试成了。


第3版()
专栏:新技术 新产品

新技术 新产品
铸造工业史上新的一页 壳型铸造
据新华社14日讯 用壳型铸造代替砂型铸造,最近在北京农业机械厂试验成功。这项重大的技术革新揭开了我国机器铸造工业史上新的一页。
用甲醛树脂等粘结剂和砂子烧成淡黄色的薄壳模,然后把铁水倒在模里,就能铸出各种铸件。采用这种壳型铸造方法铸出来的铸件同砂型铸造比较,没有气孔和砂眼,不必进行机械加工就能装配,还能节约大量金属材料。最近北京农业机械厂职工用壳型铸造法翻铸联合收割机的链环、链轮等六种部件,经过技术鉴定,都很精密,不需再加工。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过去铸一个链轮需要一百六十二分钟,现在只要五十分钟就够了,成本也降低了39%。
壳型铸造法操作方便,容易掌握。还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它对一切金属铸造都适用。
化肥工业的重要设备 高压反应筒
据新华社旅大14日电 高压反应筒最近在大连工矿车辆厂试制成功。它是生产合成氨(制造硫铵、硝铵、尿素等化学肥料的原料)的重要设备,过去都依靠进口。现在试制成功,对于发展我国化学肥料工业有很大意义。制造高压反应筒的技术要求很高。筒体是由十四层钢板包扎焊接成的,要能够承受三百二十个大气压。生产这项产品用的钢板,首先要经过超音波探伤,焊好后还要进行X光透视和热处理等。
世界橡胶轮胎的新技术 钢丝轮胎
新华社天津14日电世界橡胶轮胎的新技术——钢丝轮胎,已由化学工业部橡胶工业研究所试制成功。
随着汽车发动机能力的增大,行驶速度和载重量的不断提高,要求有更坚固、耐用的轮胎来装备汽车。采用金属帘线代替纺织帘线制成轮胎,强力可以增加四倍到五倍,负重能力可以提高20%以上。一条轮胎采用金属帘线只要两层到四层,而采用纺织帘线却要八层到十四层,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橡胶,还由于帘线层减薄,可以延长轮胎的寿命。
我国钢丝轮胎是由橡胶工业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在12日制成的。试制时间只用了一个月。


第3版()
专栏:

国务院命令公布
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暂行办法
新华社13日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十七次会议原则批准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暂行办法”。这个办法已经由国务院于1958年6月13日命令发布,确定自1958年起开始实行。这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制度上的一项重大改进,是贯彻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个办法的发布和实行,将进一步发挥各民族自治地方管理财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适应工业和农业、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的方针,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办法的主要内容是:划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支范围,扩大他们的财政管理权限,以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这个办法的要点如下:
(一)民族自治区的财政收入,包括原有地方企业的收入、地方事业收入、七种地方税收(印花税、利息所得税、屠宰税、牲畜交易税、城市房地产税、文化娱乐税、车船使用牌照税)、中央指定与地方实行分成的中央企业的收入和地方各种零星收入。除了这些收入以外,还将商品流通税、货物税、营业税、所得税、农业税、牧业税、盐税等收入全部划给自治区,作为自治区的收入,而这些收入在一般省市是作为中央对地方的调剂分成收入的。对自治州、自治县,也比一般专区和县划给较多的收入项目,作为地方收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这些地方的财政能够有较大的机动范围,能够更好地安排本地区的收支。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支出,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全部经济建设支出如工业、农、林、水利、交通、邮电、商业、盐业、城市建设等支出,全部社会文教支出如文化、教育、科学、通讯、广播、体育、卫生、优抚、救济等拨款,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支出。
上述财政支出,包括自治区的基本建设投资在内,这和一般省市的基本建设投资由中央专案拨款是有不同的。因此,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支出的范围,也比一般省市要大一些。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范围,按照上述项目划分以后,收多于支的部分,采取定额上解的办法,五年固定不变,五年以内,经济发展收入增多的部分全部归地方。按照上述项目划分以后,收少于支的,由上级拨款补助。上级补助的数额,按照民族自治地方建设事业发展和扩大的需要,每年予以变动。上述做法,可以使民族自治地方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多收多支,有利于扩大本地方的收入来源,统筹安排本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四)民族自治地方的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如果遇到重大灾荒,可以由上级机关拨款救济。此外,凡由上级指定新办的事业或者由地方提出经过上级批准的建设项目,也由上级拨款补助。
(五)为了适应自治州、自治县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央对辖有自治州、自治县的省,在计算支出基数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提高他们的基数,即是,在全省的支出总额以外,对自治州的支出总数增加7%至8%,对自治县的支出总数增加4%至5%。这样,就有利于省对自治州和自治县的某些特殊需要作必要的照顾。
(六)在税收管理上,也给予民族自治地方较多的灵活处理的权限。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国家税法的时候,对于某些在税收上需要加以照顾或者奖励的,可以减税或者免税,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根据税法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地方的具体情况和民族特点,制定本地方的税收办法。
此外,办法中还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应该加强财政管理,逐步健全财政制度,认真培养管理地方财政的民族干部。上级机关也要经常了解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管理情况,给予必要的帮助和监督。


第3版()
专栏:

“百项节约”——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统一的结晶
——介绍隆化县张三营供销社“百项节约”的经验
中共河北省承德地委会
河北省隆化县张三营供销社是1949年建立的。这个社有五个门市部,三十名职工,其中党员四名,团员七名,有二十九人是建国以后参加工作的。
这个社在两年前,政治工作薄弱,社内损失浪费很大。仓库长期无人检查,糕点被鼠吃、虫咬、黑枣烂成泥,扫帚堆里老鼠絮了窝,鸡蛋损失了15%。两头骡子无人经心管理,成了“长期病号”。干部思想也比较混乱,有些人闹工薪、闹补助,工作不安心,而勤勤恳恳的人反受到某些人的讽刺。
人人勤俭 事事勤俭 时时勤俭 处处勤俭
1956年,这个社根据当地党委和上级社的指示,认真贯彻了“勤俭建社”的方针,整顿了党的基层组织,建立了单一支部,配备了专职支部书记,进一步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尤其是经过整风运动,充分发动了群众,从而使这个社两年如一日地坚持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树立了人人勤俭、事事勤俭、时时勤俭、处处勤俭的优良风气,创造了“百项节约”的模范事迹,给国家节约了七千五百二十九元的财富。乡总支部书记说:“现在我们的供销社和过去大不相同,过去是‘官字号’,现在是勤勤俭俭过日子的人家。”一提到供销社的勤俭,群众都称赞说:“人人搞节约,处处挖财宝;垃圾当金银,废品变玛瑙。不浪费半文钱,不糟踏一泡尿。人人克勤克俭,不怕艰苦风暴。”
一切自己动手
从1957年起,这个社一切装卸搬运、物品修配和简单的基本建设,完全是自己干的。去年全年职工自己动手装卸车一百六十多次,共四十万斤,没花一点装卸费。夏天伊逊河洪水暴发,桥被冲断了,各地来往的车辆都要摆渡,物资都是雇脚行搬运。而这个社的全体职工坚持自己扛运,洪水暴发三个月,坚持了三个月,没花一点钱。
1957年,他们修了两间盐库,修了门市部的护墙板。院内的篮球架子是职工在业余时间用箱子板钉成的。一套防火设备也是职工用拣来的废品修配成的。
去年收购了十一万斤药材,一切装卸、晾晒全是职工自己动手。他们还用废箱板修理窗户、做水桶,自己用锡焊油抽子。自己动手炒栗子,炒瓜子。炉篦子烧坏了利用废铁片自己做。车夫陈明自己修理大车、补里带、换滑杠。去年他们还用破麻袋片加工了二百多斤麻刀,满足了当地修建学校的紧急需要。因为他们一切都是自己干,群众称他们是“万事通”。
千方百计降低商品损耗
职工们创造了很多方法降低和消灭商品损耗。为了改变常年陈列商品退色变质的现象,他们每周更换一次陈列的商品。他们自己动手做了大批商品保管箱。副食品由混合保管改为分类包管。凡是怕虫咬、鼠吃的商品,全部悬挂起来,怕潮的全部腾空保管。怕折腾的商品实行“一次包装”。1957年商品损耗由千分之三降到千分之零点九。为了减少损失,增加社里收入,职工们处处动脑筋。大桶煤油用抽子抽不净,他们用木棍缠上破布条擦油桶,一年擦出三十多斤油。包糖的竹叶,都攒起来,从竹叶子上熬出二斤糖。二千二百个面袋里扫出了五十多斤面粉。1955年社里卖粉条时出了三十多斤碎粉头,风吹日晒粘了很多土,每斤由四角六降到一角钱还没有人买。副食部刘发同志把粉条洗干净,用油炸了,然后用卖糖球剩下的渣子熬浆,把粉头制成点心,起名叫“粉头糕”,香甜清脆,几天就卖完了。
爱社如家
张三营供销社职工从上到下都是勤勤恳恳爱社如家。他们对社内的一切物品,像忠诚勤朴的家庭主妇那样的经心。油灯上的罩子都做了“保险架”。支部书记无意中碰打了一个茶碗,立即赔了新的。尹庆连业余时间给学校割玻璃所得报酬十一元多钱,全部交给了社。车夫陈明每次出车,在路上遇到石头总要先用脚踢开,有小坑都是先填平或者绕过去,出车回来不论多累,总是拉着牲口蹓一趟;夜间喂牲口经常喂到三点多钟。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早睡,他说:“马不得夜草不肥,陪着是我的本分。”因此去年三匹牲口都没出毛病,药费比过去下降了三分之二。群众说:“连供销社的车夫都爱马如命”。
人人找窍门,废品变财宝
职工们个个争先找增产节约的窍门和积攒废品。一切用过的包装纸、纸盒、绳头、钉子,都抢着拣起来。宰羊按老规矩是不要羊尿胞心的,他们却从羊尿胞心上刮了三十多斤油。为了节约用煤,去年他们把烧过的煤灰全筛一遍,一年筛出煤核九百四十斤,炭末八百多斤。他们看到农民把大头菜根全扔掉,觉得很可惜,就收购了五百斤,剥了皮和其他菜掺在一起做成小菜出售,起名叫“赛锦州”,很受群众欢迎。更动人的是职工从屠宰的一千八百只鸡嗉子里扒出一百六十斤粮食,解决了一千多只鸡的饲料问题。这件事传出后,农民给编了个快板:“供销社真可夸,死鸡身上把财发;鸡嗉里扒粮食,人人听了都惊讶!”
少花钱多办事 不花钱也办事
职工们处处精打细算,不肯浪费一文钱。他们充分利用废纸包装货物,九个月没买包装纸和办公纸,四个多月没买一点办公用品。门市部从来不买新笔尖,会计使剩下的磨磨再用。一支复写笔一直使了八年,现在仍然用着。保管账和卡片都是自己印,从不找印刷厂。去年用的四十多包火柴都是用积攒骨头的钱买的。大车跑隆化,一年四季总是自带草料,不在店里买。鞭子用的鞭梢是废皮子,缰绳是利用旧物编的。职工宿舍利用旧蒲包做炕席。为节约纸绳,捆钱用破布条,交款后还带回来,常年使用。县里规定的电话旬报,他们总是提前作表,由大车或找便人捎去,一年节约电话费六十元。炊事员高永生每次做完饭后,用余火温水制碱,去年用这个办法制了一万多斤碱,节省了大量燃料。
去年社里试制大玉术酒时,需要七个发酵池,都是他们利用废箱板自己做的。主任坐的凳子是装货用过的旧箱子,包装货物用过的箱子又当了书记、主任的文件橱。门市部用的五个火炉子,都是用收购的废铁凑成的。
由于他们处处节约,1957年行政管理费降到二千一百零三元,比1956年节约一千四百元。
职工们不仅善于节约各种物资,而且善于节约劳动时间,处处为群众着想,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
去年社主任与卖布的职工,共同研究创造了“手摇卷布机”,并在布卷上计尺,做到了营业盘点两不误,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他们创造的液体商品盘点计量尺,适用于油、酒、酱、醋的盘点工作。对零星商品,都根据群众习惯,事先“化整为零,分斤劈两”。车夫陈明每次出车都是前一天晚上就装好,到县和采购员联系好,一切货物都是自己去各处提取和装卸,减去了过去装卸货物都等采购员而浪费的时间,使行车效率提高了一倍,全年节约了二千一百七十二元运费。
克服各种困难 一切为了生产
为了开发山区,支援生产,去年夏天,社主任和统计员戴月披星奔走了一个月,踏遍了附近五座大山,发现了三十七种大量出产的药材,组织了很多农民上山挖药。1957年收购了十一万斤药材,给农民增加了七千多元的收入,对解决当时农民吃粮和生产困难起了重大作用。1957年,他们还从公益金中提出九百零三元借给农民中的困难户,发展生猪生产,并积极供应仔猪,使九十户无力养猪的农民养上了猪。为给农民增加肥源,全社职工常年背粪筐,并提出不糟踏“一泡尿”的口号,每个职工都买了夜壶攒尿。两年来共送给农业社八十万斤杂肥,被评为全乡积肥模范单位。冬季,他们又广泛组织编织、打猎等副业生产。1957年,共计给农民增加收入三万四千元。
为使农民集中力量搞好生产,他们坚持常年送货。下雪就冒雪送,洪水暴发就泅水送,农忙就夜间送。去年春天,张三营附近下了一尺深的大雪,群众堵在家里出不来。党支部书记王焕卿带头领着大家踏雪送货到门。在路上职工时常被滑倒,他就讲革命烈士的事迹,教育大家把送货当作战斗,坚持到最后胜利。有一次五个人送货回来已到深夜,在山上迷了路,被人领下后,仍一直情绪饱满地坚持送货,直到半个月后雪化了才回来。又有一次,山洪暴发,伊逊河桥被冲断,河东的群众不能到河西来买卖,职工李文魁、王作舟等就主动地泅水送货。在十多天的洪水期间,给群众送去油盐五百多斤,生产资料一百多件,收购药材七千斤。这个社全年送货达六百四十八次,以款计算达一万一千多元。这种坚强的群众观点,深深感动了群众,在他们送货时群众都强留吃饭,并称赞他们说:“洪水阻不住供销社,风雪挡不住送货挑,只要是我们需要的,供销社样样都送到。”
关键何在?
这个社的增产节约运动所以能够开展得那样广泛、深入、持久,主要是发挥了党的领导作用。各级党委经常具体地指给他们工作方法,并对他们的工作不断地进行检查;上级业务部门,也加强了对增产节约运动的领导。特别是党支部在对企业的领导中,用政治思想工作的红线,贯串在全部经济活动之中,认真地贯彻执行了党的方针政策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在增产节约运动开始时,党支部组织职工学习了有关勤俭办企业的文件,发动群众检查损失浪费,厉行增产节约。当时,许多职工积极地响应了党的号召,但也有些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领导上说,社里浪费太大。有的职工在背后却说:“他没到百货公司去,百货公司的浪费比这还大呢!”营业员尹庆连见到一根绳头、废纸盒、碎玻璃片都拾起来,领导上表扬了他,但有的人却管他叫“尹小店”。党支部为解决这些思想障碍,组织全体职工进行了专题辩论:(1)我们社应该不应该贯彻勤俭办社的方针?(2)社内能不能增产节约?(3)尹庆连的作法对不对?通过辩论,职工的思想明确了,都认识到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勤俭办社,人人都应该学习尹庆连。在这个基础上,党支部立即开展了对损失浪费的检查,并组织职工自报自查,用事实来教育自己。随后组织了一个商品诉苦展览会,展出七十多种残损商品,标出原价,写出扼要说明,组织职工参观,并进行了讨论。这对职工的教育是很深刻的,大家都主动检查了自己的缺点,积极地投入了增产节约运动。
抓两头 带中间
在运动初步开展起来的时候,群众热情很高,但苦于没有增产节约门路。党支部发现这种情况后,除由支部书记和党员、团员首先动手动脑,带头克服困难以外,还培养了车夫陈明、更夫鲍文祥和营业员武桂元等积极分子,在各自的工作中作出样子。然后,党支部就在各种场合进行宣传表扬,树立旗帜。这样一来,认为没有门路的找到了门路,认为困难的,见到别人做,自己也作了。但还有一些人认为“人有先进有落后,落后总是落后,中流就是中流”。对争取先进缺乏信心。为打破这种思想,党支部重点帮助了原来不积极的王作舟,经半年多的培养,王作舟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职工看到落后的也能先进,大大鼓舞了干劲。因而,全体职工个个学先进、赶先进,不少过去工作消极的转为积极,落后的转为先进。1957年,全社三十名职工,人人都创造了节约事迹。
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之初,发现有些人存在着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闹工薪、闹补助,没有什么病也吃保养药。党支部针对这种情况就组织学习了有关艰苦朴素方面的文件,号召职工回忆对比,与农民比苦,制定生活计划。职工说:“供销社刚建立时,不挣工资,还得回家吃饭,合作社发展后才挣几十斤小米,现在改为工资制,还有各项福利,我们怎能忘记过去的艰苦生活!”经过这样自我教育后,全体职工明确认识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无产阶级思想战胜了资本主义思想。要求补助的不要了,喊困难的也不喊了,有的还有了节余,大家工作都积极起来。
季季有口号,事事有要求
在领导增产节约运动中,党支部根据各个时期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运动的重点,季季提出战斗口号。如1956年第三季度是“改革保管,杜绝损耗”,1957年第二季度是“人人拣废品,处处挖财宝”,第三季度是“废品变成品,冷货变热货”。由于口号提得切实生动,实现的结果很好。
在各种主要经济活动中,支部对职工事事提出具体要求。1957年第一季度收购废铁时,要求每个职工用业余时间收购五百斤,结果完成了一万五千斤。但在收废铁过程中,有的职工对收购其他废品不积极,支部便及时把每人收购五百斤废铁的要求改为一百元的要求,这样,职工便对所有收购品种都积极了。后来又发现职工对供应商品不积极,虽然群众有换货要求,但职工都愿意带现钱下乡收购。支部研究后,又改为每人购销二百元的要求。这样便全面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满足了群众的购销要求。
支部提出“一人一窍”的口号,发动大家献计。1957年共提出合理化建议二百一十五件。采纳一百七十一件。根据职工的献计,试制成功了大玉术酿酒,创造了“营业盘点两不误”的工作方法和自制手摇卷布机等,提高了工作效率。两年来,这个社还用组织现场参观等办法,推广了二十多项先进经验。
党支部还实行了月评季奖,和“一事一奖”的办法。大大促进了原来落后的人的工作积极性。王作舟、王雅齐、李瑞田等人过去工作消沉,现已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附图片)


第3版()
专栏:

三门峡之夜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已经进入开挖、浇筑、修围堰交错施工的高峰。工程局全体职工在党的总路线的鼓舞下,正在夜以继日为提前一年拦洪、提前半年发电和今冬枯水季节截流的目标而奋斗。
 薛树道摄(三门峡报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