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夏收捷报处处传 一处更比一处高
王明进创小麦亩产4353斤
红光赶过卫星,一亩亩产3650斤
永胜胜过红光,五亩亩产3664斤
新华社武汉15日电 湖北省谷城县星光社一点零三一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四千三百五十三斤又十二两五钱多,比河南省遂平县卫星社创造的小麦亩产三千五百三十斤又七两五钱还多八百二十三斤又五两。
这个惊人的丰产纪录是二十二岁的共青团员、生产队副队长王明进在试验地里创造的。参加验收的除中共襄阳地委验收工作组外,还有谷城县副县长李宪靖,华中农业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文畅、县农业技术站站长周志忠,以及乡社干部和许多社员。他们仔细丈量了这块地,并且亲自打场、过秤。
这块地紧靠汉水边,五年前还是一块荒地。去年乡党支部号召人人种高产试验地后,王明进便在这一亩多地里种了小麦,规划亩产二千斤。当时谁也不相信,种地很有经验的刘积斗老汉带着不信任的口吻向王明进说:“你能收两千斤?”从这以后,决心高产的王明进就不再提规划的事,埋头苦干起来。他认真学习和发展了本乡1956年创造小麦千斤高产的劳动模范蓝世江的经验,把这块油沙地用双铧犁直耕一遍,横耕一遍,前后耕了四次,耕深七寸以上。去年秋天,这块地的玉米、豆子都被水淹了,他把玉米、豆子翻作底肥,因为已经很肥了,再没分层施肥,只是随种下了五十担牛栏粪作为种肥。播种采用交叉条播的方法,四寸宽的播幅,两寸多宽的行距,下了三十四斤经过泥选和赛力散药剂拌过的南大二四一九良种。小麦拔节前后,又追施了两次化肥,第一次硫酸铵十斤,第二次过磷酸钙十二斤,并且每次还锄了草。因此,这块地的小麦长得特别好。
经验收人员测算,这块地的小麦达到了一百二十多万株,最大的麦穗有一百二十多粒,平均每穗有四十五粒,不仅麦粒多,而且籽粒饱满,经过实秤,一万一千多粒就有一斤,结果打出麦子四千四百八十八斤十二两。
王明进创造小麦高产奇迹的消息传出后,中共襄阳地委第一书记赵修,谷城县委第一书记沈汉民,都特地赶往星光社向王明进和社员们祝贺。现在王明进正在总结增产经验,进一步挖掘潜力,争取明年亩产达到五千斤。
新华社天津15日电 河北省临漳县城关镇红光农业社第七生产队的一亩零一厘麦田,共收小麦三千六百八十七斤四两,创造了亩产三千六百五十斤以上的高额丰产纪录,比河南省遂平县卫星社的“卫星”还高一百二十斤多。这块丰产田是由第七队队长杨庆丰、副队长孙慎秀和村支部书记孙慎连培养的。13日收割打场时,中共临漳县委副书记刘文卿、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唐暄和城关镇委书记、红光社主任、副主任、技术干部等都到场验收。他们丈量土地,进行单收单打,并到场上过了秤。
去年杨庆丰曾在这一亩零一厘土地上培养了亩产双千斤的高额丰产纪录:麦季每亩收小麦一千零九十五斤,麦茬谷子亩产一千零六十斤。去年小麦播种时,杨庆丰等决心要在这一块地上创造亩产小麦一千五百斤的产量。这块地去年是丰产田,土质较肥沃,小麦播种时又施底肥一万二千斤、饼肥五十斤。土地采用套耕的方法,深耕到八寸多。麦种是平原五零良种,并用信石拌了种,共下种二十五斤。行距一尺二寸,播幅四寸。麦苗出土后,他们看到棵数较少,行距太宽,又在原来的行距中加播了一行,播了十斤种。在麦田管理方面,年前年后根据土质和麦苗生长情况浇了十次水。冬季追施粗肥六千斤,灌人粪尿六十担,发青时施化肥三十斤,提苗、孕穗时又各追饼肥五十斤,孕穗时并加施了化肥三十斤。还突出地解决了小麦不倒伏的问题,在麦苗拔节时追钾肥三千斤,扬花时喷磷一次,在春节后掌握了浇小水。所以到小麦收割时没有发生一点倒伏现象。小麦成熟时每亩合一百一十万株,株高三尺左右。秸秆虽然不很高,但是穗头很大,平均每穗五十五到六十粒。
杨庆丰等创造高额丰产田的经过,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土地潜力无穷,要想创造高额产量必须时时刻刻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原来杨庆丰在搞这块试验田时,计划亩产一千五百斤。收麦以前社与社开展评比时,评产为二千斤。小麦成熟后社内评产时又评为亩产二千八百斤。可是现在实打的结果,每亩却产三千六百五十斤以上。这一生动事实使他们的思想大大解放。打场以后,他们立即制订了夏种计划,准备把这块土地进行深翻,施底肥三万斤,种上二马牙玉米,间作甘薯,保证玉米亩产二千斤,甘薯亩产六千斤(折粮一千五百斤),共计产粮三千五百斤。收了玉米、甘薯以后,再种小麦,明年要求小麦亩产五千斤。
新华社武汉15日电 湖北省光化县崔营乡永胜社第一生产队有五亩小麦,经过中共襄阳地委、光化县委联合验收组详细验收,平均亩产量达三千六百六十四斤又十五两。
根据测算结果,平均每亩有一百一十万零五千九百五十穗,平均每穗三十八粒。这五亩小麦获得高产的主要经验是:(1)在耕作上贯彻了深耕细作,三犁三耙,随犁随耙,深耕六寸以上。(2)匀播密植和适时早播,每亩下种三十斤,全部经过赛力散药剂拌种,寒露前两天播种。(3)底肥充足。(4)加强田间管理工作,普遍锄了四次草,年前两次,年后两次,保证了麦苗生长旺盛。


第1版()
专栏:

冲天干劲征服天寒地冻
内蒙古水地翻一番
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已拥有水地三亩
现正利用农忙间隙掀起新的水利建设高潮
本报讯 记者赵永西报道:内蒙古自治区各族农牧民在去冬今春兴修水利运动中,鼓足革命干劲,大干特干。到5月底止,已经完成农田扩灌面积一千零五十万亩,连同原有一千二百万亩水地,全区六百八十五万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已经有三亩多水地;牧区饲料基地和牧场的灌溉面积也由三万亩扩大到五十二万亩,解决牲畜供水头数由三百一十万头增加到四百六十万头。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乌兰夫说:从今年开始,无论天旱雨涝,我们都可以有余粮向国家上缴,支援祖国社会主义建设。
从去年10月开始到今年5月底,内蒙古农业区各族农民共付出将近一亿个劳动工日,完成土方二亿三千多万公方,共修成大小渠道三万二千多条,打新井和整修旧井四万八千多眼,修建各种小型水库二千二百多座,塘坝工程五千三百多处,挖泉一千二百多眼,以及其他许多透河井、伏流水等工程,共可扩大清水灌溉面积一千零五十万亩,提前并超额5%完成了年度计划(一千万亩)。一冬一春八个月时间所完成的灌溉面积等于1957年以前二百年来的灌溉面积总和的87%强。与此同时,各地还扩大洪水灌溉面积一百六十四万多亩,改善原有灌溉面积三百一十一万亩,完成排涝面积七十七万多亩,水土保持初步控制面积四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牧区,打水井达二千九百多眼,掏泉三十个,可以解决一百五十万头牲畜饮水,并扩大饲料基地和牧场的灌溉面积四十八万亩。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冬季天寒地冻,能否全面施工?过去从来没人敢想过。去年冬季,在水利建设高潮以前,各地党政领导机关通过全民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采取各种会议形式,就这个问题组织群众展开大鸣大放大辩论,把中共中央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农田水利的“以蓄为主,小型为主,社办为主”方针一直贯彻到农业社和牧业社的生产队,大大解放了群众的思想,各地党委书记普遍亲自挂帅,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广大群众勇敢地提出:“雪大挡不住有志人,地冻赶不上决心硬”、“地冻坚如石,人心似钢铁”等等战斗口号,普遍采用“铁锤打冻块,木夯夯化土”和“人闲工具不闲,日夜轮班干,不让土冻坚”等办法,与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展开了顽强的搏斗,到处出现“白天一片红(旗),夜晚一片明(灯)的日夜施工景象。昭乌达盟干旱地区没有地表水,群众就打井,修蓄洪库,利用雪水灌溉;有些山区没有水源,群众想尽一切办法把水引上了高山;哲里木盟半农半牧区,沙垛子多,群众就砍断沙垛子,开渠引水,大量发展了稻田。牧区牲畜饮水不足,牧民就打井、掏泉。西辽河两岸,解放前年年防洪,年年被淹,解放后开始治洪,而从去年开始,群众不再怕洪了,他们联合起来,在通辽到开鲁间兴修一个规模很大的滞洪库,他们要蓄洪用洪,引洪灌溉。黄河后套灌区水源充足,可是灌溉方法很落后,引起土地碱化,粮食产量不高,当地群众在党政领导机关领导下展开大规模的平地打堰活动,终于使全区实现畦灌和沟灌,改变了大水漫灌的现象。
原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部门制订的1958年扩大灌溉面积指标是二百万亩,结果被群众的冲天干劲一再突破,由二百万亩到三百万亩、五百七十万亩、六百六十万亩,最后跃进到一千万亩,争取一千二百万亩。现在一千万亩的计划又被突破了。最近,内蒙古自治区水利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舞下,一个新的水利建设高潮,最近又在内蒙古各地农村出现了。从5月下旬开始,从鄂尔多斯草原到阴山南北山区,直到大兴安岭东南麓的松辽平原,数十万各族农民,利用春播后到夏锄前约四十天的空隙,以更大的干劲继续向水利进军。估计到今年9月底,全区农业区可以完成扩灌面积一千五百万亩,其中当年受益面积约可达到一千二百万亩。谈到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建设发展远景时,这位负责人说:现在看来,到1960年,农田水利发展到四千五百万亩到五千万亩,基本实现水利化;牧区五年全部解决牲畜供水,消灭无水草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附图片)
内蒙古黄河后套灌区解放闸引水渠口附近的黄河里,有一个似桥非桥的“导流浮箱”。它导流排沙,可减少引水的含沙量。北京、河北、山西和内蒙古联合组成的水利评比参观团正在参观学习。新华社记者 赵永西摄


第1版()
专栏:

适应生产大跃进需要
铁路电气化建设速度加快
新华社15日讯 我国将加快铁路电气化的速度。电气化铁路的试验田——宝成铁路宝鸡凤县段,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即将动工兴建。今冬明春开工的还有丰台沙城线和北京东郊环形试验线。我国铁路已确定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标准——单相交流五十周波二万五千伏高电压作为电气化的标准制。
近几个月来铁路电气化的计划随着思想跃进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一再修改。去年底还只打算在三条线路上进行一些试点工作,一条是宝成路的宝鸡凤县段、一条是丰台到沙城,一条是北同蒲线上的太原到宿县段。到今年3月,增加了若干线路,比原计划增加三倍以上。最近,铁道部正在拟定一个十五年铁路电气化发展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前进速度将更快。
铁路电气化速度加快和全国生产大跃进有密切关系。从4月和5月以来,各方面大跃进的结果逐渐反映到交通运输方面,各个单位要求托运的货物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急。车站上、仓库里待运的货物成山成海,以致各铁路管理局每天向铁道部告急。面对这个新形势,铁路部门又是喜又是愁。喜的是货物多了,说明各方面生产跃进的真快。愁的是嘴大肚大脖子细。货物越多,对交通运输的压力越大,而且预计今后还将更加紧张。
根据全国大跃进客观形势的要求,和我国地方大、山区多、水电资源丰富的特点,我国铁路决定今后将以电气化为发展的主要方向。铁路电气化的好处很多。电气机车力气又大又持久,它最适合用在山坡大隧道多和运输大的地方。而且运输量越大,它的经济效果越好。在一般线路上,采用电气机车和“调度集中”设备,运输能力相当于修三条平行的铁路。采用电气机车可以节省大量燃煤,一台电气机车每年大概可以比一台蒸汽机车节省七千吨煤(指火力发电,如水力发电,节省更大),在投资方面,电气化比修复线省得多。一般电气化铁路每公里投资不超过二十万元,宝天、宝凤、北同蒲线的太原到宿县、丰沙这四条线,若修复线,需投资五亿多元,电气化只要两亿多元就够了。电气机车在管理上也比较方便、安全。铁路管理人员大约可以减少20%到25%,运输营业费可以减少40%左右。
工业农业大跃进为交通事业带来了光荣的繁重的运输任务,同时也为交通运输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去年还有些人怀疑我国是否能自制电气机车,是不是能自己设计电气化铁路,电力能不能供应得上。那时候许多人认为铁路电气化技术太复杂,搞不了。甚至在技术政策上也有摇摆。今年3月,铁路部门制定了一个跃进计划,还感到困难重重。近来,形势却大变了。原来以为自己不能制造的电气机车,已由第一机械工业部和铁道部合作试制;电力供应基本不成问题;原来没有专家指导就不敢动手的宝凤路初步设计已经完成。设计部门还要提前在今年内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全部电气铁路的设计任务。
就全世界范围来说,电气化铁路已有八十年历史。不过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铁路电气化速度并不快。直到现在,全世界电气化铁路总共只有六、七万公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极快,到今年1月1日已有七千七百公里,成为世界上电气化铁路较多的国家。英国电气化铁路到现在不到二千公里。


第1版()
专栏:

双轮双铧犁又有新用途
改装深耕犁效能比双层双铧犁更好
本报讯 山东省平原县用轻型双轮双铧犁改装为“双轮双层双铧深耕犁”成功。这是由平原县供销社技术员张新元同志设计,平原县城关农业机械制造修配厂帮助改装的。6月9日下午在平原县城东试验结果:用二头黄牛拉,耕深八市寸;用三头耕牛拉,耕深一市尺。每天可耕六亩。
河南长葛县创造的双层双铧犁与平原县的“双轮双层双铧深耕犁”的耕地对比试验结果:都用二头牛,双层双铧犁耕深不到七市寸,翻过的土有时有大坷垃,“双轮双层双铧深耕犁”耕深八市寸,翻土均匀、平整;因双轮双层双铧深耕犁的犁铧比双层双铧犁宽,所以它就耕的宽;双轮双层双铧深耕犁有耕深调节器设备,能随时调节深浅;双轮双层双铧深耕犁的操作技术比双层双铧犁好掌握,改装技术也较简单,如不需要深耕时,还可以改装为原来的轻型双轮双铧犁。


第1版()
专栏:

麦海转眼变绿浪
麦浪,麦浪,
金黄海洋,
镰刀刷刷响,
好像大海洗衣裳。
插青秧,
笑嚷嚷,
麦海转眼变绿浪。
(贵州民歌)


第1版()
专栏:

天上地下比一比
天上的银河宽又长,
地下的水渠密如网,
天上地下比一比,
地下还比天上长。
(内蒙古民歌)


第1版()
专栏:

满载而归 新华社记者 齐观山摄


第1版()
专栏:

小麦低产区变成高产区
山西省普遍大丰收,襄阳专区增产一倍多
本报太原15日电 记者冯健伟、武赞庭报道:历来小麦低产的山西省今年的小麦也获得空前的大丰收。据估计,全省小麦的总产量可达三十亿斤左右,超过原订大跃进计划的11%,超过去年总产量的68%,超过丰收的1956年的23%。
山西省产麦地区分散,小麦成熟期在晋南比晋中早一个多月。目前南部已收割70%,晋中、晋东南自南而北次第黄熟,陆续开始收割。据省领导机关目前接到各地电话报告,今年小麦穗大,粒粒饱满,很有份量,一般实收获量超过估计四分之一左右。全省一千八百多万亩小麦收割前估计总产量为二十五亿到二十七亿斤,最近又增加到三十亿斤左右。大面积丰产和高额丰产正在不断出现,据现有不完全统计,平均亩产四百斤以上的有六十四万亩,其中有两万亩平均亩产八百斤,有一万三千多亩平均亩产一千斤。
山西省人民委员会最近召开了小麦流动现场会议,组织各县县长、农学院教授、试验站主任到永济、解虞、洪赵县参观评比,总结交流小麦增产经验。据会议分析,山西省小麦大丰收的原因,除普遍推广深耕、密植、优种、适时播种和治虫等增产措施外,突出的经验是田间管理工作好。今年山西省的小麦在播种时期遭遇一百天大旱,大部是抗旱下种,初期幼苗黄弱,有五百多万亩缺苗断垅,后期还遇到虫、冻、旱等自然灾害。但是,全省农民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口号鼓舞下,实行普浇、普锄、普滚压、普追肥、普治虫。许多地区实行排队再排队,突击再突击,总结再总结,提高再提高的顽强战斗,连续发现和消灭三类麦苗。解虞县实行以领导干部“试验田”为榜样,连续排队,连续巩固一类麦田,提高二类麦田,消灭三类麦田,终于使三类麦田赶上一般麦田,全县三十九万亩麦田齐获丰收。
经过五个多月的紧张斗争,全省终于扭转了小麦历年来低产的局面,取得普遍平衡的大丰收。在各类产麦地区内,也出现水地丰收,旱地也丰收,正茬丰收,回茬也丰收,一类麦丰收,三类麦也丰收的新气象。解虞县丰收农业社有一百亩“下等”地,过去每亩只产五十六斤,今年由青年突击队尽力培育,每亩预计可产九百到一千斤,低产田变成高产田。
本报武汉15日电 湖北省襄阳专区一千万亩夏季作物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大丰收。根据最近各地实打验收的情况看来,全区夏收总产量达到三十亿斤以上,比大丰收的去年夏收总产量十四亿三千万斤翻了一番还多;全区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也由去年的一百五十四斤跃增到三百斤以上。
襄阳专区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是全省出了名的低产区。解放前小麦平均亩产只有七、八十斤。合作化以前,一般年成全区夏收总产量也只有五、六亿斤。随着农业逐步合作化,产量上升很快,到了去年,全区夏收总产量已经激增到十四亿三千万斤,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到一百五十四斤。据初步了解,这个专区的襄阳、光化、枣阳、竹溪、襄樊等五个县市,今年麦收产量不仅比去年夏收翻了一番,而且还赶上和超过了去年全年粮食总产量,实现了“一季捞全年”的口号。谷城、襄阳、随县、枣阳、宜城、南漳、光化和襄樊八个县市,小麦平均单产都超过三百斤,其中谷城县二十六万亩小麦亩产达到五百斤以上。所有这些事实,就把所谓“低产区”的帽子摘下来了,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与大面积丰产的同时,各地出现了大量的高额丰产纪录。去年,这个专区房县创造的小麦最高纪录是一千五百四十斤,今年这个专区小麦亩产千斤以上已成为大量现象。据初步了解,全区亩产一千斤以上的小麦约有二十万亩。去年,这里还没有一个小麦千斤社,而今年全区却出现了近百个千斤社,其中仅谷城一个县,就有五十多个千斤社和二百七十多个千斤队。高产达到4353斤的是星光社王明进试验田就出现在谷城县。
蚕豆、豌豆、大麦等夏收作物也出现了不少高额丰产典型。襄樊市郊区幸福之路社二十四亩四分蚕豆,平均单产一千零六十四斤,其中有一亩五分单产达到了一千二百八十七斤四两。襄阳县张坡社十五亩(岗地)豌豆,平均单产八百二十五斤,这个县永久、方冲两社十亩大麦,平均单产一千斤,宏伟社二十二亩(岗地)大麦亩产达到了一千二百零四斤。这些高额丰产纪录,在全国来说,都是罕见的。
襄阳专区夏季大丰收的事实证明,不管岗坡旱地还是山地水田,只要精耕细作,小麦就可以获得高额丰产。保康、竹山、竹溪等县都是大山区,今年就出现了不少高额丰产典型。竹溪县今年光千斤社就有十一个,还有五十亩小麦平均亩产二千斤以上。
襄阳专区的夏收作物虽然取得了大丰收,但根据检查,这个专区增产还不平衡,大约有一百万亩小麦亩产仍在一百斤左右。因此,早在麦收前一个多月,各地便组织干部和群众到麦田里实地参观、鉴定,总结高产经验,寻找漏洞,进一步克服保守思想,研究今年冬播措施,从而在思想上、技术上为明年夏收作物更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