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农业生产进入大跃进的年代
吴芝圃就河南省小麦丰收发表谈话
本报讯 我国主要小麦产区之一的河南省,今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夏季大丰收。全省八千三百三十五万亩小麦、大麦总产量达到二百零六亿斤,其中六千七百六十五万亩小麦(收获面积)平均亩产二百五十四斤,总产量达到一百七十一亿斤,比去年增产一点二九倍,比丰收的1956年增产一倍多。有六十六个县、市增加一倍到两倍以上。其中,孟县、偃师、博爱等九个县市、七十六个乡、一千七百七十八个社一季收获的粮食就实现了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中规定的粮食生产指标。这种增长速度是河南省过去从来没有的。根据河南省统计局资料,河南省的小麦在解放后八年来,平均每年只增加三亿斤多一点。在发展较快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每年也增长不到四亿斤,而今年就增加了九十六亿斤。今年夏粮(包括大、小麦)合计比去年增产一百一十四亿斤。
农业生产进入大跃进的年代
记者最近就河南省小麦大丰收的意义和如何取得这一丰收的有关问题,访问了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同志。吴芝圃说:今年河南小麦大丰收,标志着全省农业生产已经进入新的大跃进的年代,也是河南人民苦战三年、从根本上改变面貌的一个良好开端。小麦大丰收,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河南的伟大胜利,它不仅使全省人民更清楚地看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的英明正确,而且进一步鼓舞全省人民鼓足更大的干劲,更好地为保证胜利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大大提前实现“四、五、八”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接着,吴芝圃批驳了那些对于农业大跃进抱怀疑态度的“悲观论”者。他说:在去年,不少的“悲观论”者,曾引用“河南地瘠民贫,耕作粗放”、“小麦是低产作物”等“论据”,断言今年只能增产百分之几,绝对不能增产百分之几十,但今年全省不分山区、沙区、平原和灾区到处丰收,小麦亩产千斤,已成为普遍现象,最高的遂平县卫星农业社创造的亩产纪录每亩达三千五百三十斤。事实雄辩地证明了:小麦不仅不是什么低产作物,它已经迈进高产作物的行列了,只要我们认真贯彻总路线,不论在什么地方,生产都能大跃进。所有的“观潮派”和“秋后算账派”,他们在河南永远也看不到他们的“潮”算不出他们的“账”了。
思想大解放
谈到小麦丰收的原因,吴芝圃说:首先是全党全民认真地贯彻执行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不断地和右倾保守思想深刻地尖锐地斗争。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党内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和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整党、整社的深入发展,为今年的小麦大丰收打下了坚固的思想基础。在这个思想基础上,我们解放了思想,进一步批判了农业生产上的保守思想和悲观论调,展开了农业生产大进军,事实证明:具有右倾思想的人,往往就是生产上的懦夫。当去年秋天小麦播种时,全省遇到百日无雨的严重干旱,具有保守思想的人,不是鼓足干劲,振作精神作大自然的主人,而是哭丧着脸,精神萎靡当大自然的奴隶,主张靠天等雨播种。在这个紧要的关头,党领导群众开展了是靠天等雨呢,还是抗旱播种的群众性大辩论,通过辩论破除了迷信,树立了“人定胜天”的思想,做到了种早种好。以后又接着组织了小麦生产能不能跃进的大辩论,通过辩论批驳了所谓“地瘠民贫、山区、沙区和灾区不能增产”的谬论,提出了比先进的指标和措施。以后在小麦生产的每个具体环节上,如冬浇、施肥、消灭三类麦、加强小麦后期管理等,开展了两条路线和两种方法的大辩论,一方面体无完肤地批判了形形色色的右倾保守思想,一方面鼓舞了群众革命干劲,充分发挥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保证了在小麦生产中各项措施的具体贯彻。
吴芝圃说:今年全省小麦大丰收,是和全省人民苦战一冬,大干一春大搞水利积肥运动分不开的。这是全省人民继1955年冬和1956年春第一次水利建设高潮后,又一次更大规模的为着改变自然面貌的大进军。经过这场苦战,全省水浇地已扩大到一亿一千七百多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6%以上,基本上消除了一般水旱灾害。在积肥方面,不但改变了过去许多地方“人没厕所,猪没圈”不注意积肥的旧习惯,并且社社队队普遍建立颗粒肥料厂,大量地熏制土肥和人造尿及发展土制化学肥料,因而在全省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一个依靠群众自力更生的“肥料网”共积肥三万三千亿斤,平均每亩可达二万五千斤以上。而这些在过去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水利积肥运动的开展,大大增强了人们“向土地要粮”的信念,促进了人们思想大解放。此外,又加上在水利和积肥运动中,我们采取了基本建设与当前生产相结合的方针,响亮地提出“库成渠通,水到苗长”。积肥要边积、边送、边施,直接推动了麦田管理,这是争取小麦丰收的重要条件。
做自然的主人
吴芝圃说:自始至终坚持不懈地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也是保证今年小麦丰收的一个重要关键。今年在小麦由种到收的整个过程中,曾经受到连续不断的灾害袭击,其中有的灾害是近几十年少有的。例如播种时的旱灾,严重程度超过1942年“赤地千里”的大旱灾;冬季雨雪奇少,其中豫北部分地区二百天没下透雨;春季又连续战胜几次严重的霜冻,全省在5月间又普遍遭受寒流袭击,温度突降并且出现七、八级大风,造成许多小麦倒伏危险,部分地区还下了过去罕见的“五月雪”;小麦灌浆时,二千四百万亩麦田上又发生了吸浆虫。淮河两岸的一千多万亩麦田在麦收前阴雨连绵达一个多月,全省人民以冲天的革命干劲,和灾害连续不断地展开了顽强斗争。他们提出:“要做自然的主人,不做自然的奴隶”“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的豪迈口号,旱时抗旱,霜来防霜,风来防风,有虫治虫,在灾害到来之前,便着手预防,灾后再及时检查抢救,因而基本上保证麦苗没有受到什么灾害,有力地保证了丰收。
吴芝圃同志说:书记挂帅,全民动员,密切结合农业技术革命,认真改进小麦栽培管理。由省到乡各级组织都有一个书记、副书记或委员专门领导小麦生产,专区和县建立麦田管理委员会,社社建立麦田管理专业队,从种到收,贯彻到底。其中主要抓以下措施:
一、推广“三肥五水”经验,普遍开展春浇、冬灌与增施追肥。根据大体估算,冬、春共浇小麦一亿多万亩次,用水量四十亿公方,比去年增加了三十五亿公方水,有两千多万亩过去根本不施肥的“斋公田”今年也都普遍施到了肥料,全省一般麦田追肥从过去每亩二、三千斤增加两万斤以上,比去年增加十倍。有的丰产田施肥还达到五万斤、八万斤、十万斤。偃师、孟县等一部分丰产田,并发展了这一经验,达到了“六水六肥”或“七水七肥”,小麦生长更加健壮。
二、消灭三类麦。春季适时提出了“扩大一类麦,提高二类麦,消灭三类麦”的口号,争取小麦平均发展。挑选党员、团员、干部、积极分子或有经验的老农,专责管理,缺水浇水,缺肥施肥,因而使全省原有的一千四百多万亩三类麦,由于管理细致,肥大水足,全部变成了第一类、二类麦。
三、“麦不收割、管理不停”认真加强小麦后期管理,防止倒伏,改变了往年小麦一过清明无人问的旧习惯。
四、推广良种,密植,做到种早种好。为保证这些措施实现,各地普遍运用了参观、评比,开展览会,和那里先进就到那里开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以先进带动落后,以事实教育群众,干部普遍建立了试验田,深入群众,钻研技术,以生产领导生产,发现先进总结经验,开展学先进,比先进,超先进运动。同时还不断学习与运用湖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安徽等兄弟省市的麦田管理先进经验,并根据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战斗口号,如“麦不收割,管理不停”以鼓舞群众干劲。由于共产主义思想空前高涨,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大协作,在抗旱种麦中,有三百万人相互支援,麦收中,有五百万人离开了本县、本乡、本社,支援邻区收麦,因而保证了小麦种好,长好,收好。
增产潜力还很大
吴芝圃同志最后说:河南小麦生产潜力还大得很,今年能跃进,明年也能跃进,我们要在总路线的鼓舞下,坚决开展农业生产的技术革命,组织小麦丰产的连续跃进。去年我们在小麦的底肥、密植、良种、深耕土地等方面,还做的不够,因此今年小麦生产还很不平衡,高产与低产之间悬殊很大,有的竟达几十倍,这些情况说明,只要我们认真执行毛主席不断革命的指导思想,继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认真开展农业技术革命,克服过去的缺点,普遍推广今年高额丰产经验,继续学习兄弟省、市的丰富经验,明年河南小麦生产前途大有可为。现在我们除继续组织今年秋季农业生产大跃进外,已经着手为争取明年小麦更大丰收进行准备工作。各地在麦收前,普遍开展了小麦参观评比,进行了田间选种,总结丰产经验,并制定出明年的小麦增产计划,省里最近将举办小麦丰产展览会,推广先进丰产经验。我们初步确定明年所有麦田全部换用良种;播种前深翻土地一尺以上;并且要平整土地,保证灌溉;每亩施底肥二万斤,追肥三万斤;普遍推行窄行密植,扩大大面积丰产田,并且在播种前采取措施防止三类麦田的产生。只要不骄不懈,兢兢业业,努力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明年小麦连续大跃进是完全有把握的。


第2版()
专栏:

黄泛区农场的麦收
河南国营黄泛区机械农场五万八千多亩小麦,今年平均亩产量是三百斤到三百二十斤,比去年每亩平均增产七十斤左右。
新华社记者 齐观山摄
今年有三十一台联合收割机参加麦收。由于工人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工作效率空前提高,许多机器在夏收中超过了工作定额的一倍。
在场上加工好的麦子陆续装袋,准备上缴国家。
在农场广大的晒场上,工人们正在抓紧扬场。


第2版()
专栏:

积极解决小城镇、新工矿区和建设工地的吃菜问题
本报评论员
近年来,各大中城市和工矿区的蔬菜供应工作,由于各地党、政领导机关的重视和正确地贯彻了“就近生产,就近供应,按城划片,基本自给”的方针,取得了很大成绩。蔬菜的生产有了显著的增长,全国一百个大中城市和工矿区去年蔬菜复种面积已达四百四十五万亩,今年的蔬菜种植面积还要比去年增加35%。蔬菜产量的增加,就使得供应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零售价格也比去年普遍下降。广大城市居民能够经常吃到新鲜而又价格便宜的蔬菜,都普遍感到满意。因此,大中城市和工矿区的蔬菜供应问题可以说基本上是解决了的。
但是,当前蔬菜的供应工作却也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新情况。突出地表现在若干小县城、新的工矿区和新的工地上蔬菜的供应却比大中城市来得紧张,蔬菜价格一般也都比大城市偏高。例如湖北宜昌专区某些县城今年一季度大白菜都供应不足;在产菜省的山东益都县,今春大白菜的零售价格每斤却要高于大城市50%;辽宁省辽阳县已经发生蔬菜从城市倒流集镇的不正常现象;在一些兴修水利的工地上,人们甚至长时期吃不到蔬菜。小城镇蔬菜供应不足的情况影响了广大群众生活,也影响了他们的劳动效率。可见解决小城镇和工地蔬菜供应问题,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一方面举国上下正在掀起一个热火朝天的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建设高潮。数不清的振奋人心的各项建设工程每天都在大量涌现出来;地方工业遍地开花;地方兴修农田水利的工程更是以空前的速度蓬勃发展。这种情况使得小城镇的人口迅速集中了,而劳动力的大量集中,也必然向商业部门提出了供应蔬菜的问题。这些,都是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以后出现的新情况,也是造成小城镇和工地蔬菜供应紧张的根本原因。
面临着这个新的形势,蔬菜供应工作就不能只满足于大中城市工矿区已有的成绩。还必须提出这样一个新的要求,新的任务,这就是“那里有工地,那里有菜吃”,“那里开工厂,那里就种菜”。过去人们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我们的主张是,“工程未动,蔬菜先行”。我们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都必须是要人来做,保证人们生产劳动的必须的物质基础是粮食和蔬菜,这是许多人容易了解的道理,只注意搞建设而不解决人们必需的物质需要显然是不行的。因此,必须迅速地解决每个小县城,工地,新的工矿区蔬菜供应的问题。
经验证明:解决蔬菜供应不是什么十分困难的事。只要各地党政领导认真的在规划各项建设的同时,对蔬菜的生产加以安排,问题就可以很快的得到解决。因此,问题不在于解决蔬菜供应的本身有多少困难,问题在于许多小县城,或新兴工矿区常常在忙于各项中心工作时,把“萝卜白菜”的问题忽视了,或者在小县城里认为人口少,需要数量小,过去一直是没有管过的,而没有把这个问题摆到应有的议事日程上来。这种认识,显然是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后面了。有些新兴工矿区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张家口北部的庞家堡矿区,去年的蔬菜生产远不能满足当地的需要,每年要从外地调入大批蔬菜,不仅供应没有保证而且价格很高。去年年底,当地党政领导抓了这件事,因而虽然地处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种植蔬菜的条件很不好,但蔬菜生产还是迅速地扩大了十倍以上,今年就可做到自给。最近中共八大第二次会议基本上通过的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城市郊区和工矿区附近的合作社和国营农场,应当按照国家的计划种植蔬菜,充分地保证城市和工矿区的蔬菜供应。”这里说的城市是指大、中、小城市而不是只限于大城市;这里所说的工矿区是指一切的工矿区而不是只限于老的工矿区;这里讲的合作社和国营农场按照国家计划种蔬菜,说的是要充分保证供应而不是少量供应。我们希望各地党政领导、商业部门、农业部门都要根据这一精神认真地规划和安排小城镇和新工矿区的蔬菜生产和供应问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小城镇和新工矿区蔬菜供应紧张的局面,让广大劳动群众吃到新鲜可口而又价格低廉的蔬菜,让千百万劳动大军能够身体健康,精神百倍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第2版()
专栏:

河南人民高唱丰收歌
说河南道河南
河南麦子大丰产
一季收获二百亿(斤)
超过去年一倍三
摘掉小麦低产帽
观潮派无可言
胜利属于总路线
四千八百万人民笑开颜
——郑州
大车载,扁担挑
要与天公来比高
任你倒下东海水
麦子一粒冲不跑
——民权县
蜜蜂采花过南墙,
爹去社里分新粮。
毛驴驮,大车装,
圈里囤里满当当。
俺娘笑的合不住嘴,
奶奶喜的拍巴掌。
爷爷抱住我亲脸蛋,
胡子扎得我疼的慌。
——登封县
丰收之年产新歌
新歌一个又一个
越唱新歌越快乐
心里越乐越有劲
干劲越大歌越多
——安阳县


第2版()
专栏:

解决蔬菜问题要面向六亿人民
蔬菜工作会议提出当前生产供应中的问题和经验
据新华社14日讯 农业部和第二商业部联合召开的蔬菜工作北京现场会议11日结束。会议提出了当前蔬菜生产和供应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总结出做好蔬菜生产和供应工作的几条基本经验。
会议认为今年蔬菜产销情况总的说来是良好的。目前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约有四千万亩,仅次于棉花而居于经济作物的第二位,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小城市、新兴的工矿区蔬菜供应比较紧张,这些地区的领导方面对发展蔬菜生产还注意不够,“就近生产、就近供应”的方针没有很好地贯彻。会议认为在全民办工业的新形势下,小城市人口会大大增加,新兴的工矿区也会不断出现;同时在苦战三年基本改变农村面貌的情况下,广大农民也要改善生活,要求多吃蔬菜。因此今后除继续注意大中城市的蔬菜生产并保证供应以外,要更多地注意小城市和新兴工矿区的蔬菜生产和供应工作,并且要开始注意领导农村和牧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蔬菜生产工作。总之要面向六亿人民,全面解决蔬菜问题。
为了解决小城市和新兴工矿区目前的缺菜问题,会议要求每个地区都应该迅速了解当地新兴工程的发展情况,根据需要,在当地或附近地区建立蔬菜生产基地,安排足够的生产面积,并做好运输、贮存等各项工作;同时要求有菜的地区大力支援缺菜地区。在广大农村应当提倡蔬菜和粮食间作套种,以发展蔬菜生产。
会议在交流了北京、上海、成都、哈尔滨等地的经验并在北京参观了一些蔬菜生产单位以后,认为做好蔬菜生产、供应工作有以下几条基本经验:第一,必须播种足够面积的蔬菜,同时千方百计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蔬菜的质量。会议认为在发展蔬菜生产面积的同时,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产量和质量。现在看来提高蔬菜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是很大的。如这次会议上介绍的河南固始县大白菜每亩产量达到七万五千斤,而东北地区每亩只产三、四千斤,产量极不平衡。会议总结了发展蔬菜生产的一套完整的经验,这些经验概括起来有十个字:“水、肥、土、种、密、套、排、防、化、贮”,也就是兴修水利,增施肥料,改良土壤,选育和推广良种,合理密植,实行套种,排开播种,防治病虫害,机械化电气化,做好蔬菜贮藏。
第二条基本经验是消灭淡旺季的矛盾,保证城市蔬菜比较均衡地得到供应。过去经营蔬菜的商业工作人员是“怕旺季,愁淡季”,旺季菜多了怕烂掉,淡季菜少了又愁供应不足。会议认为北京等城市解决淡旺季矛盾的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这些城市在蔬菜生产上采取“排开播种,分期上市”、“增种快熟菜”等措施,使一部分蔬菜提前上市,一部分蔬菜推迟了上市的时间,避免旺季上市量过分集中;同时又增加了秋菜的生产和储存,以保证淡季的供应。
第三条基本经验是必须加强产销双方的密切协作。搞好协作的关键是:商业部门必须对农业社生产出来的蔬菜全部包下来,并保证生产者有合理的收入;对于农业社生产上的困难要给予支援。农业社也要按照需要进行生产,做到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送货。
这次会议是6月5日开始举行的,参加会议的有全国有关人员共二百九十多人。


第2版()
专栏:

提高领导干部的重要方法
云南开展写千篇文章运动总结大跃进中实践经验
据新华社讯 中共云南省委决定在全省县委书记以上的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一个以总结大跃进中实践经验为中心的写作千篇文章运动。
省委指出:这些文章的内容,可以反映思想工作和工业、农业、文化教育、财经贸易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由各级领导干部选择自己在大跃进中感受最深、体会最多的方面或问题作为主题。文章既不要局限于就事论事,也不要空发议论,力求材料与观念的统一。省委认为:理论来自于实践,又要服务于实践;必需打破干部中对理论的神秘观念或糊涂观念,要通过实际工作来讲辩证法。凡是能够说明和解决实际问题、并符合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就是理论。要破除迷信,提倡思想解放,只要方向正确,一切为着实现总路线,就应放开胆量,加以发挥,文章也就可以有自己的语言,生动活泼。
省委要求:书记要亲自动手,党委和宣传部门应加以具体组织,保证在今后三个月内,按规定的数量,分批把文章写给省委。这些文章除由省委有选择地交给将出版的理论刊物和在云南日报上公开发表外,并将汇编成册。省委认为: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及时总结经验、写作文章形成一种习惯和制度,把这项工作看作是工作跃进的一个方面,一个提高自己领导能力的重要方法。


第2版()
专栏:

广西普降喜雨
本报南宁13日电 长期干旱的广西僮族自治区,在6月7日至12日普降喜雨。全自治区除桂林专区降雨量较少外,其余五个专区的大部分地区,降雨量一般都在五十毫米以上,旱象已经缓和。罗城、隆安、凌乐、北流等十多个县,降雨量达到一百毫米以上,干旱威胁基本解除。
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连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抓紧雨后时机,全力突击抢插中稻、抢播晚稻,大力蓄水保水。罗城县在7日有二十个乡出动了四万八千多人,抢犁抢耙旱田六千四百多亩,抢播晚稻种子四十七万多斤,一天的播种量相当于雨前十天的成绩。
落雨较少的地区,各族农民仍在拦江堵河,挖掘地下水源,继续坚持抗旱防旱,力争完成中稻插秧和晚稻播种的任务。


第2版()
专栏:

庆丰收 话新事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毛主席、共产党
关心百姓像爹娘
领导咱们修水利
征服自然万民康
过去的水浪变麦浪
贫瘠土地成粮仓
男女老少喜洋洋
收麦好比上战场
镰刀就是冲锋枪
那管天热太阳晒
不怕汗珠湿衣裳
黑夜白天没两样
一气战到大天亮
丰收的麦子进了场!
这是河南农民歌唱今年小麦丰收的情景和他们在麦收中的干劲。在那万民欢腾,喜庆丰收的日子里,记者们分头访问了黄河畔的孟县,豫西黄土高原的偃师,黄河故道的豫东沙区,中岳嵩山脚下的登封,伏牛山区的鲁山和著名的黄泛区,到处目睹丰收新气象,耳闻新故事,现在选择其中几个小片断,汇报给读者。
五保老人也要割几棵
在偃师县亩产千斤小麦的岳滩农业社里,记者看到这个社伊河两岸的麦堆像许多屏风那样地树立在那儿。伊河渡口的一只能容纳五、六十人的渡船,正在夜以继日地把二百三十多亩丰产小麦运往对岸。他们整整在这里运了三天三夜还剩下很多,最后迫使社里又挑选一批强劳力,淌水搬运了一天一夜。记者曾问他们今年的小麦为啥这样难运,他们回答说,如果像往年那样的麦子,每亩收一挑子,有这么大的船只需一个上午就可以运完了。今年的小麦长的好,也就难运了,今天从清晨三点钟运到现在的十点钟,才运回七、八亩麦子。
这里的小麦丰收,激动了每个人的心弦。这个社的五保户刘狮子,今年七十八岁了,他看到小麦这样好,苦心要求社里让他参加麦收。中共社支部书记刘应祥认为他耳聋眼花,不适宜下地割麦,便对他说:“今年外地来到咱这里参观小麦的人很多,你在家里烧点茶水,招待招待客人吧!”党支部书记的话,气恼了这位老人,他说:“我长这么大年纪,从未割过像今年这样好的麦子,无论如何也要割几棵。”说罢,抖抖擞擞的拿着镰刀走了,谁也劝阻不了他。
老农的经验不灵了
记者在“一季过黄河”的孟县,听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历来估产的时候,都以老农为圣人。人们说:“老农的眼睛是杆秤”,这话似不差,老农们在地头一站,两手一拢麦棵,再握一下麦穗,低头盘算一番,一张口:打一百八,看吧!打完场一过秤,保险上下不差三、五斤。可是今年,老农普遍反映自己的经验不灵了。在孟县东关社,记者看到赵庆令、张合军等几个老农在估产,这里的麦高过肩,一棵麦有五、六十粒。几个老人把麦棵拢来拢去,东握一把麦穗,西捡一把麦穗,嘀咕了半天,还是估不出个边来,旁边的干部和群众都等急了,一再催他们快说出个数来,老头们没办法,只好说:“我们虽然活了六、七十岁,但是从未见过这样好的麦子,我们的老经验能估低产,像这样高产,我们估不灵了!”
妇女破规忙上场
鲁山县马楼乡的小麦丰收,使妇女上了打麦场。这简直是这个麦收中的奇闻。因为往年这里的妇女根本不能上场,一来就被男人赶了出去,他们说妇女有“骚气”,会使小麦减产。可是今年小麦丰收了,活多了,光靠男人便忙不过来了,就打破了旧规,不能不让妇女上场了。记者在幸福农业社的一个妇女打麦场上参观的时候,一个中年妇女告诉记者:她们那天打的一场麦,原来估计亩产三百斤,可是她们却实打了四百多斤。接着她打趣地对在这里指导她们打场的一位男社员说:“妇女上场,麦子倒打多了,你看你们以前估计的产量多保守。”这位男社员一声不响,只是发笑。另一个妇女拿着一把麦籽对记者说:“你看,第一场麦子多么好,我们一定要晒干扬净,另外放着缴公粮。”她说,这样,一来是为了报答共产党领导咱获得了大丰收,二来是为了感谢毛主席使咱男女思想得到了大解放。
中共马楼乡党委书记李廷钧对记者说,今年究竟缴多少公粮和卖多少余粮,群众都不争吵了,今年争吵的问题是谁该腾出多少房子来作仓库!乡里为这个问题已经开了几次会,到现在还没有妥善解决,有些社还在愁着小麦没地方存放呢。
儿童拾麦赛老虎
“鞋磨烂,腰累弯,不让一穗留在田”。这是长葛县共同第三农业社儿童拾麦队的决心和誓言。共同社的儿童拾麦队共有一百二十多人。他们和成年人一样,在麦收期间,每天鸡一叫,就下地,提着篮子,一边拾麦穗,一边唱着歌,一个个好像小老虎。大人割一块,他们就拾一块,割一亩,拾一亩,哪里有麦穗就到哪里去突击。有一次,几十个小队员到后双庙生产队的田里去拾麦,受到这个队社员的阻拦,他们就编了一首快板唱道:后双庙,真是糟,麦子撒了一大片,叫你拾,你不拾,人家去拾你发急,真是厚脸皮。后双庙的社员听了,当场作了检讨,并保证提高割麦的质量。这支儿童拾麦队,在五天里,就拾了五千多斤。
最后一个单干户要求入社
孟县梧桐农业社的大片麦田里,一块好似一块,麦高四尺,穗长三寸,一眼望不到边,据估计最低也能亩产八百斤,奇怪的是在这大片麦田中间,夹着一小块稀拉拉的矮麦子,穗小秆细,穗子不过寸把长,麦秆只有二尺来高,据估计亩产顶多不过两百斤。党支部书记党修国告诉记者,这块麦田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春季,全县评比参观消灭三类麦苗的时候,因为这块三类麦总是消灭不了,好几次给插了黄旗。原来这块麦子是单干户党修忠的。他自己有一头牲口和一辆水车,还有两个劳动力,自以为满可以比过合作社。社里搞熏肥时,他一家人又脱坯又围窑,忙碌了一阵子,社里麦子上肥三万斤,他才上了七千斤;合作社麦田浇了七次水,他两个劳动力推水车,一人改畦口,费了很大劲才浇了三次水;他既不相信密植,又不补苗,总是抱着老种麦的办法不放,结果他的麦子不像样,给全村的人丢了脸,合作社曾出人帮助改造三类麦,但因为基础太差,还是没长好。这样,他这个全村的最后单干户,终于服输了。现在,他正式向社务委员会申请,要求入社,社里已经批准他入社了。
全省农民们在丰收的日子里,无不喜形于色,他们情不自禁地高歌:
总路线万丈光芒,
咱们村庄大变样,
金黄麦子仓仓满,
幸福日子乐无疆,
感谢毛主席,
感谢共产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