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1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把红旗迅速插遍全省各个角落
山西开展共产主义思想大宣传
让人们想的、干的、说的、唱的、谈的、论的、听的、看的无一不是社会主义
本报太原9日电 记者冯建伟报道:中共山西省委5月下旬在安邑县运城镇召开宣传工作现场会议,根据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八大二次会议精神,决定开展共产主义思想大宣传,把社会主义的红旗迅速插遍全省各个角落;同时进一步加强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以配合推进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巩固和扩大整风成果。
为了很好地开展宣传工作,会议还总结推广了万荣县乌停村、安邑县三路里创建的“三校(夜间党校、夜间团校、业余政治学校)、三日(党日、团日、三爱日)、一部(俱乐部)、一室(展览室)”组织活动的经验。
会议经过传达讨论,进一步明确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精神,提出开展一个大规模的运动,普遍而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达到从城镇到乡村,从干部到群众,人人心情舒畅,个个奋勇争先,大灭资本主义,大兴社会主义,使资本主义臭不可闻,使社会主义深入人心。人们想的、干的、说的、唱的、谈的、论的、听的、看的,无一不是社会主义,无一不是多快好省,以便从思想上消灭阶级,从精神上解放生产力。会议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宣传工作干部首先要解放思想,切实做到虚实并举,以虚带实,并且端正工作方向,经常研究工农业生产发展规律,经常汇集研究人民群众的思想情况和变化,使宣传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于生产建设。在宣传教育方法上,还要善于抓政治形势、抓关键问题、抓思想对立面、抓好坏典型、抓宣传队伍、抓鼓动口号,真正作到抓的准、转的快,大事不漏,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和新的事物,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
为了保证作好总路线的宣传和政治思想教育,会议特别组织一次现场参观,推广万荣县乌停村、安邑县三路里创建的“三校、三日、一部、一室”的经验。采用这种办法,可以把九种宣传教育组织结合成一个整体,在党的指导下,协同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它有五大好处:一、由于“三校”有正规的教学计划和制度,使政治思想教育更加系统和经常,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思想性。二、由于九种组织结合成统一的整体,形成一个社会主义思想的“天罗地网”,便利掀起宣传运动,使新的思想意识很快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三、由于“三校”、“三日”结合进行,使政治思想教育和日常生活的检查评比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思想工作推动中心工作的作用。四、便于锻炼和培养各种人材。两个村都拥有一百多名政治教员、宣传员、编写、美术、音乐、戏剧工作骨干。五、简单易行,既不需要花钱投资,也不耽误生产时间,一般农村、厂矿都可以推广。
出席会议的地委、县委、厂矿党委会宣传部负责人和新闻、广播、出版干部四百多人,都从实地参观和座谈总结中学会这套组织经验,当场纷纷制定计划,安排推广步骤。夏县、新绛、安邑等县已组织数千干部和农民前去参观学习,准备普遍推广。


第4版()
专栏:

  十三陵水库开始修建的四个多月中
三十多万人参加了义务劳动
新华社9日讯 北京十三陵水库开始修建至今四个多月来,已经有三十一万七千多人来这里参加了义务劳动。
在这支劳动大军中,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官兵、机关干部、大学学生,有中央各部的许多部长,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的许多负责人和驻京部队的高级将领,有外地来京开会的代表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的许多负责人。
毛泽东主席和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中共各省、市、自治区委员会以及部队党委的负责人,也先后参加了义务劳动。这些领导人都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在工地上,和水库的建设者们一起铲土抬筐,运料搬石,休息时说笑谈天,给了水库建设者们极大的鼓舞。
首都很多作家、诗人、画家、摄影师、演员、歌唱家等文艺工作者,也先后来到建设工地,他们一面参加劳动,一面从事创作。演员、歌唱家在休息时间内,就为劳动者表演节目。先进的操作方法和各个单位的优异成绩一经出现,工地上的广播电台就立即广播,文艺工作者就立即把它编成快板、歌词或举着喜报前来祝贺。整个工地日日夜夜充满了紧张愉快的气氛。
参加义务劳动的人们表现了高涨的劳动热情。从水库开始建设到现在,有成千上万的集体和个人得到了工地指挥部的奖旗和奖章,荣获奖章的人们中有不少是人民解放军的将军。
目前,这个水库的主要工程——拦河大坝快要完工了。很多没有轮得上到水库参加义务劳动一周或十天的人们,最近纷纷涌向建设工地去进行一天到三天的义务劳动。一些工作很忙的人就利用夜晚或星期日的空隙赶到工地,参加一夜或一天的义务劳动。在北京通往十三陵水库的公路上,这几天运送参加义务劳动的人们的车辆,日夜川流不息。不论白天还是夜晚,工地附近到处可以看到参加义务劳动的人们,排着队,扛着红旗、唱着歌曲,交错着走向或离开工地。人的洪流和工地上紧张忙碌的景象,交织成了一幅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图景。


第4版()
专栏:

  传筐(十三陵水库工地速写)
阿老


第4版()
专栏:

香港同胞争购“红旗”
新华社香港9日电 中共中央主办的“红旗”杂志创刊号受到香港同胞热烈欢迎。
自从中共中央决定出版“红旗”半月刊的消息公布以后,香港各界人士都日夕盼望它早日在香港发行。负责发行这份刊物的“新民主出版社”每天都接到读者询问的电话和预订的要求。
当这份刊物7日下午在各书店公开发售的时候,读者争着购买,到8日为止已发行五千多份,是全国杂志中在香港销售量最高的。


第4版()
专栏:

李济深、沈钧儒等三百多位民主人士
到十三陵水库参加义务劳动
新华社9日讯 政协全国委员会负责人、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三百多人,8日在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了劳动。这支劳动队伍中,有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李济深、沈钧儒、黄炎培、陈叔通等人。


第4版()
专栏:

  宁蒗彝族自治县土地改革完成
两万六千多名奴隶变成土地主人
新华社昆明9日电 云南省小凉山上宁蒗彝族自治县用和平协商方式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已在最近完成。
获得解放的两万六千多名彝族“娃子”(奴隶)变成了土地的主人,有些“娃子”是过去奴隶主用武力从各地抢上凉山的,在人民政府帮助下,有一千多人已回家和亲人团聚。每一个人都分得了三至五亩耕地。人民政府还帮助他们每人一套农具(锄头、砍刀等)、毯子、衣服、蓝布长头巾。妇女们得到了百折裙和针线。每家都得到了一整套锅盘碗盏、足够的粮食和食盐。每三家得到了一头耕牛。
得到解放的奴隶发挥了惊人的生产积极性。他们夜以继日地和其他的彝族人民一起兴修水利。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这个自治县就完成了可灌五万多亩耕地的水利工程,平均每人一亩多,超额完成了计划。他们还准备再修可灌几万亩田地的水利工程。过去小凉山上的彝族从不种水田,今年大种水稻,要求粮食亩产量由去年的一百二十斤提高到四百五十斤,每人收入粮食五百斤以上,基本上达到自给。
土改进行得早的地区,解放了的奴隶现在已有一万多人参加农场,二千多人加入了农业社。


第4版()
专栏:

四川革命残废军人演出队
举行晚会招待驻我国外交使团
新华社9日讯 四川省革命残废军人教养院课余演出队今晚在政协礼堂举行演出晚会,招待驻我国各外交使团。
残废军人们今天演出的十九个节目,都受到了客人们的热烈欢迎。客人们特别喜爱切去双手的黄天然和独手易如元的乒乓球表演。黄天然用切去双手的残肢夹着球拍和易如元打球,他能连抽连扣,异常勇猛。在表演中,易如元常抵挡不住黄天然的连续进攻而输了球。表演结果是二十一比十八,黄天然胜了易如元。
演出结束后,外交使团向残废军人们献花篮,并赠送手风琴。


第4版()
专栏:

  朝鲜两科学家到北京
新华社8日讯 根据中朝两国文化合作协定来我国参观、访问、考察的朝鲜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吕庆九候补院士和朝鲜科学院工学研究所所长金德模副教授,于6月8日乘火车抵京。


第4版()
专栏:

广泛展开宣传活动力争继续向前跃进
总路线的光芒普照新疆各地
本报乌鲁木齐9日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和伊宁、喀什、和阗、克拉玛依等地出动宣传大军,广泛开展宣传总路线的活动。
在乌鲁木齐市,宣传总路线的活动已进入高潮。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王恩茂、书记赛福鼎和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员会第一书记任戈白,从5日开始先后分别向自治区、市级机关单位、厂矿企业的四千多名党员干部,作了有关“八大”二次会议的传达报告。目前,各民族干部和职工都已经开始学习总路线的有关文件。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调处在乌市的八百多名各族职工和一千多名家属在学习总路线的期间,还根据总路线的精神,贴出了上百张大字报来检查工作,检查自己,并在重新修订跃进规划,力争上游。
在喀什、和阗的维吾尔农村,总路线的宣传也普遍开始。喀什专区各县正结合总路线的宣传,掀起一个全民性的大辩论。辩论的内容是:多快好省地进行夏收好,还是少慢差费好?这个地区,往年夏收的时间,一般要拖长到二个月左右;许多农业社通过大辩论,都鼓足了干劲,决心缩短夏收时间。岳普湖县一区各农业社,决心苦战四昼夜突击收完,十天打完,而且寸草不丢,粒粒不撒。为了支援夏收,专区供销社正将二千多个石磙运往农村。数以万计的大车、驴拉车、手推车正在赶制。今年,全专区决心实现打场磙子化,有的县还提出要拉运车子化,扬场风车化。
在伊宁市举行的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二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来自全州各地包括十二个民族的二百多个代表,学习了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文件后,都坚决表示要遵循党的总路线,带动全州八十多万各族人民努力实现以农牧业生产为中心的全面跃进指标。伊宁市的厂矿企业和附近的农业社也都举行了座谈。
活跃在克拉玛依油田的一万多名职工,在总路线的鼓舞下已经掀起了一个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油田的新高潮,许多井队为了实现月进一千公尺的目标,曾在最近的三天暴风中一直坚持在井台上工作。


第4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第二副总书记
约多在我国参观访问后回国
新华社9日讯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第二副总书记约多和中央宣传鼓动部工作人员沙玛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参观访问之后,已经在今天上午离开北京回国。
前往机场送行的有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王稼祥,中共中央机关负责工作人员李启新等。


第4版()
专栏:

  一个健全的社会主义教育网
  ——万荣县乌停村“三校、三日、一部、一室”经验介绍
  本报记者 冯建伟
山西有一个村庄,两年之间,政治思想面貌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变化,这个村就是万荣县的乌停村。1956年,这个村“丢了灵魂”。社员作活不讲质量,不爱惜合作社财物。膘壮肥大的黄牛一连死了八十三条,大小农具坏了一百三十多件。全村三百八十五户,有二百多户吵闹缺粮,要求供应。有六十多人不务正业,有的背估衣下兰州,有的贩兔子跑外县;村里生产衰落,文化和卫生工作也很落后。1957年,歪风邪气烟消云散,丢掉的“灵魂”找来了,人们由歧路转向正道。大黄牛不但没有死伤,还添了一群小牛犊,农具损坏大大减少,搞投机生意的人洗手不干了,不务正业的改邪归正,村里的生产蒸蒸日上,文化卫生工作也在全县遥遥领先。
为什么在两年之间竟然会发生这样急剧的变化呢?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找回丢掉的政治灵魂
还在1957年的春天,中共乌停村支部就从连二接三的死牛、坏农具事件中受到深刻教育,体验到任何时期都不能放松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的真理。当时,支部曾通过民校或群众大会,进行了一些工作,但是资本主义思想始终占居统治地位,冲不动,打不烂!在复杂艰巨的思想斗争面前,党支部决定从整顿健全组织,开展全面系统的教育入手,来进一步加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于是,便学习安邑县创办夜间党校的经验,建立一座夜间党校,规定每月逢十上课,向党员进行有关党的知识、政策和任务的教育。接着,团组织也仿照党校的样子,建立了团校,向团员和青年积极分子进行系统教育。原来的民校政治教育,也经过整顿健全,变成有正式课程、班次的农民业余政治学校。一年来,党校系统地教学了党章、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使党员清理了“三头”(革命到了头、革命没有头、革命革到自己头”思想,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团校进行的团章、共产主义道德和劳动态度的教育,也使许多轻视劳动,不安心农村工作的团员得到改变。民校进行的个人和集体关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勤俭办社和勤俭持家教育,使全村的涣散状况,开始有了好转。但是,当时也发现“三校”只能进行正面的系统的教育,联系实际较差,解决具体问题不够。如果使教育结合党员、团员和农民的实际生活,那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个愿望终于在不久建立起党日、团日和“三爱三勤日”制度后,完满实现。这种“三日”制度,是以党章、团章和“三爱三勤公约”为准则,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为活动方法,开展群众性的互相批评监督,达到提高思想,改善作风,从思想认识的角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效果很好。为了在政治思想教育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好宣传鼓动工作,继“三校、三日”建立之后,又建立和健全了俱乐部和展览室,这两种组织通过实物展览和快板、戏剧、歌咏、舞蹈、读报、读书、黑板、广播等多种宣传形式,配合中心工作,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这样,不仅达到鼓励干群斗志,推动当前生产,而且和“三校、三日”结合起来,向资本主义思想残余展开全面冲击,一时,全村人们想的,干的,说的,唱的,听的,看的,随时随地,无时无刻,无一不是社会主义。
“三校、三日、一部、一室”的组织,对于乌停村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是巨大的推动力量。这种组织的作用使政治思想教育比从前更精确更系统,而且还能使思想教育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有效的提高人们思想觉悟,推动生产建设。乌停村党员干部原来对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认识很模糊,长期以来就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害怕矛盾,躲避斗争,采取消极退缩的态度。如党员李天海当了六十天合作社主任,害怕社员闹粮,辞职不干了。一种是不分敌我界线,一律用强迫手段待人处事。如党员干部尉明伦干什么也靠命令,不说服教育。对于这两种倾向,过去在党内虽然都作过批评,但因为就事论事,思想认识提不高,而转变很小。党校建立后,便针对思想问题,系统地讲解有关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矛盾性质、发生根源和正确处理方法,使大家闭塞的思想豁然开朗,自觉地检查问题,批判错误。原来消极退缩的李天海等四个党员,立刻积极起来。犯强迫命令错误的尉明伦,也转变了领导作风,被社员选为领导副业生产的干部。就是用这种理论联系实际、正面教育和生活批判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某些党员的“三头”思想,团员的不安心农村生产,社员的依赖国家和合作社等等错误思想,都得到彻底清除。
一条绳牵起八条线
“三校、三日、一部、一室”的另一优异作用,是能够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环环相扣,联合作战,集中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还在它刚刚建立,初试锋芒的时候,就针对当时某些社员任意损坏农具、牲畜,不积极在社内劳动的现象,进行一次联合统一的宣传教育活动。当时,“三校”着重从道理上讲“爱社如家”和个人与集体利害一致的道理,提高社员们的思想认识。“三日”便以农具损坏、牲畜死亡为中心内容,开展群众性的大辩论。在提高认识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对一贯损坏农具和虐待牲畜的社员尉边则、李百槐等人,进行了严厉批判。对爱护公共财物、积极劳动的社员阎春章、阎武寅等作了表扬。俱乐部及时编写“黄牛诉苦”和“牲畜就是庄户宝”等二十二个快板,在街头巷尾演唱。展览室还利用真人实物,举办死牲畜和坏农具的展览会,用图表、漫画、实物,告诉人们农具损坏、耕牛死亡的原因和害处,原来不少社员对社内财物漠不关心,认为“官鼓坏了众人补,轮到自己头上不值几文”!看了展览会上的具体计算,才知道死的八十多头牛,价值一万四千多元,每户社员平均损失近二十元,体会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一致性,纷纷提合理化建议,要求加强责任制,改善饲养和使役制度,从此牲畜瘦弱、死亡和农具损坏现象,便迅速停止。
在进行粮食问题的教育上,“三校、三日、一部、一室”,也是采取事前研究社员思想情况,抓住“多吃粮食是个人生活问题,与国家无关”这个典型的思想倾向,集中力量进行批判。“三校”提出节约不节约粮食的问题,实质上是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把粮食问题提到社会发展道路的高度来认识。“三日”通过节约用粮的陈荣智和浪费粮食的尉富贵、尉印珠、李胜耀等人的事实,掀起对比大辩论,使大家进一步明确浪费粮食对国家、合作社和个人的危害。俱乐部又通过各种活人活事作思想教育,如对翻身忘本带头闹粮的尉富贵,俱乐部就组织老年人陈述他幼年丧失父母给地主放牛忍饥挨饿的痛苦生活,启发他回忆对比,使尉富贵从迷梦中醒悟过来,痛哭流涕的检查错误。展览室则用实物展览和现场参观的办法,推广陈荣智节约用粮的经验,使大家学会粗粮细作、采用代食品的办法。全村很快形成一种服从国家供销计划的新风气。这一年虽然比1956年每人平均少吃了六十五斤粮食,从没有一个人叫喊缺粮的。
  曲折的道路丰富的果实
创造经验困难,长期坚持经验也不容易。乌停村在创建“三校、三日、一部、一室”的过程中,就曾发生过许多波折。创办之初,“三校”缺教员,有课没人讲。后来勉强开了课,人又到不齐。不是这个被叫走开会,就是那个被拉去工作,还有许多农民不习惯,经常迟到早退,缺额虚席;对于这种不景气的状况,党支部清楚地了解,最根本的原因是党员干部思想上没有搞通,没有引起重视。因此,便决定在党内讨论“不作政治思想工作行不行?”“学习是为了什么?”等问题,同时,又以1956年埋头生产、忽视政治,结果造成粮食减产、收入降低、农具损坏、牲畜死亡的惨痛教训,教育党员干部,全党认识很快取得一致,大家都表示要克服困难,决心搞好政治思想工作。此后,支部委员分工领导“三校”,兼任教员,组织教研组,定期收集和研究党员思想情况,集体备课,轮流讲课,及时解决具体问题,使党校逐渐走向正轨。对于缺乏人材的困难,采取缺啥补啥、政治和业务并重的办法,由下放干部、复员军人、初中毕业学生中选择和培养,迅速解决。另外,还严格制订教学制度,统一安排学习和工作时间,解决了学习和生产的矛盾。这样,“三校、三日、一部、一室”便坚持了下来,村里人都养成学习习惯,永没有间断过。
最近,乌停村举行一次盛大展览会,检阅一年来创建“三校、三日、一部、一室”的成就,邀请出席山西省委召开的宣传工作会议的四百多代表实地参观,交流总结经验。展出的实物、图表、漫画,琳琅满目,摆满了两个院子和一个大房间。无数件展品证明,乌停村“三校、三日、一部、一室”的鲜花硕果。这里最突出的收获是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据中共乌停村支部统计,全村党员在一年之间,一类党员由六人增加到十四人,二类一般党员由四人减为二人,原来五个落后党员,已经全部转变为好党员,广大农民的政治思想状况,也与一年前迥然不同,一类社员已占社员总数的94%,只有少数未改造好的地主富农分子,才表现落后。乌停村地处干旱高垣,自然条件很差,但是,全村生产逐渐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改善。今年喜逢小麦大丰收,又出现基本扫除文盲,基本消灭“四害”等六大新气象,使旧日肮脏破烂的乌停村街头面貌焕然一新。高大的墙壁粉刷的雪白,到处有色彩鲜艳的壁画和美术标语。街道每天打扫清洁,还设置土造垃圾箱,宽敞的马路两旁有了走水道,长起成行的小柏树。整个村里像一座香郁四射的大花园,到处呈现新生气象。


第4版()
专栏:在各地报纸上

  在各地报纸上
六路出发万人检查
7日的山西日报一版头条消息报道,中共山西省委派出强大的检查团,分赴全省六个地区,宣传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检查和推动全省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大跃进,进一步掀起工业生产和建设的大高潮。检查团由各级工业部门人员组成,共有万人参加。省委认为6、7两个月是决定全省工业生产大局的两个月,如不加一把劲,就会给今年工业跃进计划的实现造成困难,这次检查要切实起到促进新高潮的作用。
一个专区建立了一万个工厂
6日的甘肃日报报道:甘肃平凉专区一跃而为万厂专区,全专区十三个县、市已经建成一万零三十五个厂矿,其中有三百五十多个骨干厂,形成了一个既有肌肉又有骨胳的工业网。平凉地委办工业的基本经验是大破迷信观念,解放领导思想,贯彻了依靠群众大办快办的方针,各县通过广播会、誓师会、座谈会、现场评比会等进行广泛宣传。平凉县并提出了“不通就辩,不懂就看,边辩边干,边看边建”的口号。在大办工业高潮中出现了三书(县、乡、社的党的书记)挂帅,三长(县长、乡长、社长)抓点,三套人马(一套宣传、一套建厂、一套进行检查和抓生产),三条战线,互相连环的领导方法。
纱布质量的新高峰
陕西全省纺织工人奋战四十天,实现全年跃进指标,赶上无锡,超过郑州,主要纱布质量跃居全国最高峰。6月7日的陕西日报和西安日报都以第一版将近整版的地位,报道这个振奋人心的喜事。陕西日报的通栏总标题是“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光辉时代里”,西安日报的报头左边是“驳倒条件论,打掉自卑感,要当全国纺织工业模范!”的大字标语。两报都登载了各厂奋战四十天的综合报道和报捷新闻、省委和省人委的贺电。两报都发表了社论,并且特别介绍了大华纺织厂“三老”(人老、机器老、设备老)变“三宝”的先进事例。
一个塘三种用途
6日的江西日报有一条新鲜的消息:新村社“一塘三用”。萍乡县新村农业社发挥创造性,把一个臭水塘变成了水中养鱼,水面种水浮莲(作猪饲料),塘边搭棚种瓜三用池塘。在开始时,因为水浮莲繁殖满塘,影响鱼的生长,养鱼的社员和养猪的社员为此还发生争执。后来大家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在塘中央用竹竿架一个四方空格,空出一定水面,让水浮莲在这个空格外边繁殖。这办法成功后,全社有二十三口塘做到一塘三用,增加收入近四千元。中共萍乡县委正准备用参观展览办法,在全县推广这个经验。


第4版()
专栏:

锡兰政府纺织代表团到北京
新华社9日讯 应邀前来我国参观访问的锡兰政府纺织代表团团长、锡兰工业渔业部工业局代局长埃·克·斯·保罗偕团员克·维·艾耶在9日下午由广州乘飞机到达北京。另有团员一人将于6月11日到北京。
前往机场欢迎的,有我对外贸易部成套设备局副局长杨威、中国技术进口公司副经理汤光德等人。


第4版()
专栏:

  社会主义的一朵红花
  ——介绍农村“五保”户的养老院
本报记者 王濯非
在全国优抚救济社会福利事业生产展览会上,观众们对展览会上介绍的农业社举办的“五保”户养老院很感兴趣。人们用“社会主义在农村又开放了一朵大红花”这一句话来赞美它。
展览会告诉人们,“五保”是按照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第三十条的规定,由农业社举办的一种社会福利事业。现在,全国有三百一十三万多户、五百一十九万多鳏寡孤独的社员享受着农业社的“五保”待遇。其中有一部分“五保”户是分散居住的,农业社指定专人照顾他们;还有一部分“五保”户在养老院里生活。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以后,特别是今春的农业生产大跃进以来,农业社为了更好地照顾“五保”户和适应生产大发展的需要(指可以多抽一些分散照顾“五保”户的人参加生产),大量举办养老院。陕西省“五保”工作做得很好的镇安县,已经把二千二百二十五户“五保”户、三千五百九十八人全部送进了养老院。河南省登封县已成立了一百二十二个养老院。
“五保”户进养老院(或幸福院、幸福队)完全根据自愿原则。许多养老院内有集体伙食,也有小锅灶;有集体宿舍,也有单间房。有些养老院还设有保健箱。每逢假日,特别是过年过节时,乡干部、社干部、共青团员、少先队员都要去看望老人,妇女们还到养老院帮助做饭做菜。老人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温暖大家庭中,无忧无虑地过着幸福的晚年,那种“老了没人养,死了没人葬”的鳏寡孤独者的悲惨生活是一去不复返了。
展览会向观众介绍了一个“五保”户养老院。
这是河北省抚宁县景峰农业社举办的一个“五保”户养老院。在成立养老院的那一天,全村敲锣打鼓,一片欢乐。老人们穿上了农业社给他们做的新衣服,高高兴兴地进了养老院。养老院的大门口贴上了新对联:“有依有靠,共度社会主义;无忧无虑,欢庆幸福生活”。养老院里住着三位老人:给地主当了六十年佣人的九十三岁的田老太太,当了一辈子长工的八十三岁的李老汉和八十一岁的仇老汉。农业社对他们照顾得很周到,生活标准和一般社员一样,每人每年八十二元,秋收后准备提高为一百零二元。老人们的衣服都是农业社替他们缝的,粮食和烧柴都由农业社定时定量供应。在日常生活上由农业社会计负责安排,过年过节由农业社派妇女给他们包饺子吃,农业社党支部还专门派了一个女共产党员马凤玲负责养老院的卫生工作,帮助老人洗衣服。展览会还展出了介绍这个养老院的一套照片,人们从这些照片上看到了这三位老人笑容满面,过着幸福的晚年,看到了农业社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田老太太常对社干部说:“我过去想早些死了好,少受点罪;现在又想多活几年,享享老福。”
在其他地区的农业社里,“五保”户受到的关怀和照顾,也和在景峰农业社里的“五保”户一样。例如在安徽省寿县爱国农业社规定:“五保”户每人每年四百八十斤原粮、一千二百斤烧柴、一套单衣、两双单鞋,两年一套棉衣、一双棉鞋,五年一床棉被,每人每月一元零用钱;芜湖县鲤鱼农业社规定:
“每人每月生活费四元九角,三年发两套棉衣,两年发三套单衣。因此,登封县的“五保”户,这样歌颂自己的新生活:
孤寡苦,孤寡难,
千年万代没改变,
共产党领导把社会变,
幸福院里度晚年。
享受“五保”待遇的鳏寡孤独的社员进入养老院以后,比分散居住的条件要好得多。他们看到大家都在紧张的劳动,也想参加一些劳动,农业社在他们再三要求之下,答应他们参加一些轻微劳动,如看果园、种果树、养鱼、养鸡、养兔、养鸭、种菜等。他们参加这些劳动以后,不仅增进身心健康,还增加了收入,使生活更加富裕。展览会向观众介绍了安徽省寿县爱国农业社的“五保”户老人参加养猪、养兔、养鹅、种菜等生产的情况。这个养老队一共三十六家“五保”户、四十三人,1957年收入六千六百多元,生活大大改善,有些“五保”户还有了积余。去年,这个队里就有二十四户“五保”户储蓄了二百七十五元。这真是奇迹,这些人有些解放前是讨饭户,解放后是救济户,合作化后是“五保”户,现在居然成了富裕户!
最后,人们看到了一张大幅照片,这是河北省藁城县兴安村农业社“五保”院的三位老大爷在自己种植的西红柿园地里看着丰硕的果实在欢笑的照片。他们生活得是多么幸福啊!观众们不断称赞养老院好,说这是社会主义给这些无依无靠的老人所创造的乐园。(附图片)
河北抚宁县五保养老院的三位老人在愉快地吃饭
安徽省寿县爱国农业社的五保户生产休养所的两位老奶奶利用空余时间养鹅。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