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柏拉图的“地穴”
章沛
柏拉图的名著“理想国”中,有这样一个有名的“地穴之喻”。
他说,试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着无数的人。他们的头和脚都有锁链锁住,既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自由转动,向四旁顾盼。在他们的后上方,有着掩映的火光照耀,但相距很远。在火与人之间,有一条凸起的过道,围以矮墙。这样,这些囚徒就只能看到矮墙上的人映射在地穴对面墙上的活动的影像,有如看傀儡戏。由于这些人从来没看过阳光下的真实东西,他们也就完全相信影像的真实。假如其中有一个囚人获得释放,出了地穴,那时,他虽然得到自由,但对巨大的光明将感到非常痛苦。他将相信,光明与真实的东西,并不比影像更舒适可爱。他将相信影像的真实,直等到他认识和习惯了一切事物真相。
这个“地穴”,是柏拉图借了苏格拉底的嘴巴用来嘲笑那些害怕真理,安于错误和愚昧的人的。
柏拉图的所谓“真理”是骗人的,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真理”只是“地穴”中的火光,绝不是阳光。不过,柏拉图的“地穴”却也画出了阶级社会中的思想统治的实际。说实在,在旧社会,在资本主义国家,这样的“地穴”,这样的戴着思想镣铐的人们有的是。
在这些“地穴”中,闪耀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火光”:有柏拉图,也有尼采;有马赫,也有杜威;也有着罗素,维特根施坦,卡尔纳普,爱丘尔等等一丘之貉。……人们带着“自私自利”的锁链,带着“个人名利”的镣铐。因为没有阳光,所以分不清黑白,更分不出敌我。
旧社会的“过来人”,看到这个“地穴”,谁又能免于触目惊心,感慨系之呢?我们多少人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倚靠了党和同志们的大力帮助,经过自己的艰苦搏斗,才最后挣脱了镣铐,钻出了“地穴”的。
然而,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获得了自由。原来这个无形的“地穴”上不在天,下不在泉,却在人的灵魂深处。因此直到今天,资产阶级的思想、学术,以致个人名利观念,也还会“阴魂不散”地缠在某些旧知识分子身上。
有人死抱住各式各样的资产阶级学者的思想残骸不愿放弃,或者还不愿意用“批评”的手去碰一碰。有人分配到不高兴干的工作要开小差,碰到与个人兴趣不符的研究题目就不愿动手。工作最好单干,大概是怕“泄漏”了自己的“天机”,因此虽然在一室办公,但却老死不相往来。集体写论文要先谈好谁排头名,徒弟少带以免妨碍写作,减少稿费收入。教学与研究据说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了“一本书主义”,最好少担课。……总而言之,资产阶级思想、学术很重,个人名利第一,社会主义建设大事“管他娘”。
这样一来,离开“红透专深”“十二年赶上国际科学先进水平”“多快好省”等等社会主义方向也就十万八千里了。
然而,祖国在一日千里地跃进。工业正向技术关大进军,农业正向水利关大进军。生产中的技术革命在萌芽、冒头。在这样一个年代,谁不跃进谁就要从历史的车子上栽下来;如果谁还不下决心爬出柏拉图的“地穴”,那谁就得打算永远葬身在那里。
在思想大跃进当中,让我祝福那些尚留在柏拉图的“地穴”中的人们,那些资产阶级思想镣铐已松未脱的人们,那些还有点害怕阳光而在“地穴”口探头探脑的人们,赶快进行“脱胎换骨”的“一跃”吧。这样做,失去的是“地穴”和镣铐,得到的将是共产主义思想大解放。


第8版()
专栏:

县委会下乡
朱敦源
自从县委会搬到咱们乡,远乡近村,都管他们叫干将,有的干脆喊他们神将。事情多着呢,一时说不完,我先挑几个谈谈。
下乡的那天
前些天,咱们光听到县委会要下乡,可是谁也没理会,总想忙不了,也不一定啥时候来,即使来,少不了前三天就接到通知,县委会?,搬家那是件大事,起码套上三辆大胶车。谁知道,人家背着铺盖,风不吹草不动的,一个个都下来了。咱乡可算全部抓瞎了,买的鞭炮也没有放,夜晚还瞎人摸火的调了一批人在路口等,这不是白搭功夫,人家早在灯笼火把底下活动开了。
这怎么办呢?乡书记马上向县书记作了检讨,县书记哈哈一笑,半开玩笑的说:“不忙,这笔账,秋收一定要算清。”
新来一个剃头的
咱乡新来一个剃头的。
我家东院小春明,晚上歇工回来,一刹眼就把头剃光了,这多方便,剃头也不用上城,真可心。
公平点说,头是剃得不怎么好,轧刀上的齿耙子印还留着呢?头发长长短短,也没个看,可人家小春明却很满意,他气愤愤的说:“八分钱,你还要啥样?”
真是,八分钱,管他好赖,总算把头发剃掉了。第二天,我打发大孩子先去试试。
好家伙,一字长队排半里,我在东北沟挑粪,老远就看到,可是一阵功夫,队伍短了很多。
挑粪的李四,瞪眼问我:“真有人才啊!县委会里还有会剃头的。”
一提县委会,我就愕住了,可不,大伙都排在县委会的收发室门口。
我着急了,老盼太阳快些落。
下工了,大孩子光着头在门口等我。
我赶紧问:“傻孩子,谁替你剃的。”
他比手划脚的说开了。“那个长花白头发的人,爸,他真有意思,老问我痛不痛。”
“呵!那一定是宣传部的蔡部长,要不,谁的头发还花白?”大孩子说完,我心里马上想到他,可是蔡部长早先受过伤,右手不是不好使?还能剃头?
前天,蔡部长带着一大笔款项来咱乡政府,说要全部投给咱乡社里搞跃进。这下,我才明白过来,新来一个剃头的、那真正是蔡部长。听说早先他不会剃头,完全是现学现卖。大家都搞生产大跃进,他身体不便,可是又不甘心,终于抓住了剃头这一行,痛下苦心才练成的。
一粪箕子大粪
县委会下来第二天,有一个乡长找上门来了,一开口就是困难,乡里粪源找不到,一垧地一万六千斤粪保不了。进门就急得直跳。
县书记也在,当场没有表示态度,等乡长一走,他找熟人画了一张地图,背上粪箕子,跟在屁股后边撵去了。
角脚、胡同、墙根、树边、一些坑坑洼洼的地方,县书记高一脚低一脚都走遍了,沿着地图各处找粪源。不到晌午,粪箕子拣满了,拣的全是大粪。
乡长坐在办公桌上发愁呢,一粪箕子大粪背来了。县书记没有生气,就说了一句话:“不能躺着跃进啊!”


第8版()
专栏:

暖泉乡(街头诗三首)
徐迟
暖泉乡的过去
鬼子兵扎在永定桥,
地主还剥削,土匪来骚扰,
国民党、还乡团,
更把果园破坏和摧残,
多亏八路开辟了根据地,
坚持革命斗争到胜利,
从来没有一顿吃细粮,
姑娘们都嫁他乡。
暖泉乡的现在
他乡姑娘来嫁我们的青年,
劳动日分红冠全县。
除夕夜吃过饺子就动手,
花果要丰收,粮食也要大丰收,
要把缺粮乡变成余粮乡,
林业利大更要大扩张,
沙营开深井,暖泉修小坝,
夹河开大渠,全乡水利化。
暖泉乡的将来
出工收工看手表,
飞机喷洒杀虫药,
葡萄架里电灯装,
红葡萄送进本乡的制酒厂,
白葡萄用自家汽车运天津,
西边五道防风林,
从此风沙不飞扬,
俱乐部里歌声响。


第8版()
专栏:

抗起镢头上高山
学农
抗起镢头上高山,
脚踏云雾头顶天;
镢头挖开云中土,
种子撒在云下边。
抗起锄头上高山,
脚踏云雾头顶天;
锄头拨云除莠草,
禾苗穿云到天边。


第8版()
专栏:

话说走路
枚屋
在城里会走路的,初下乡有寸步难行、不免摔跤之感。作为事实,或作为比喻来讲都可以。至少我是这样。
这里惯称的大路,就是田埂塘埂,经人走多了,成了白花花的一条路,倒不难认。不过有点迂迴曲折,明明要朝东,先得向南拐,只有循着群众走出来的路走,才是正路,也抄近。不慎在三岔路口走错一步,就会走不少冤枉路,甚至迷失方向。第一步是很重要的,这一步没有走对,也许同样走上了白花花的道路,但却会背道而驰。走熟了,熟能生巧,尽管越过闲田,跳过小沟,自找捷径。
赶长路要一鼓作气,勇往直前,不能时走时歇,一歇一坐,腿酸、脚痛都来了。打尖、宿店等适当休息不在此例。集体行军,走得慢一点的最好跑几步,迎头赶上,不然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最后会成了蝺蝺独行。
过去看过一幅漫画,是长方形的墨黑一块,题曰:黑人夜入黑森林。我初走夜路,似有这等感觉。伸手不见五指,有点怕跌斤斗,又想称能逞强,于是乱走胡闯,一味蛮干,结果掉进田沟,弄得泥泞满身。只得解放思想,脚踏实地,老老实实走它几回,才学会了走夜路。慢慢知道逢白是路,逢黑是沟。由于村村兴修小型水利,白花花的路上铺上了新泥,面貌改变,夜行更易迷途。急于回家,却转来转去转不出去。猛抬头,见前面有灯亮的窗户,急忙上前敲门问路,原来已经走进邻村,距家不出百步之外。一经指点,豁然开朗,连连称谢,挑起铺盖就走,不觉就到家了。吃一次亏,学一次乖,下回就有经验,心情还是愉快的。


第8版()
专栏:读者谈书

简评“我们的师表”
熊瑾玎
我与徐特立同志住在一个乡里,是他的学生,跟随他工作了很久,因此,对徐老的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情况比较熟悉,也比较了解。很久以来就想把徐老生平的品质、模范的事迹、有关教育、政治各方面的言论,系统地整理出来,以广流传而资模仿。可是因为我年老多病,力不从心,以致年复一年,终未实现。忽去年冬,北京出版社将“我们的师表”一书之校样送给我看,并嘱我提出意见。我详细看过后,觉得这本小册子已真实地、朴质地把徐老早年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勤俭办学、为革命办学的事实记述了一大部分,而这些事实多半是作者耳闻目见,因此写得比较详尽、具体而生动。记年月,叙原委,也比较明确无误,具有史料的作用。这是由于作者周世钊也是徐老的学生,又在徐老所办的学校里作教员,他也是搞了几十年教育工作,现在还在搞教育工作的人,所以对徐老尽瘁于教育的精神,既有感性认识的基础,这方面的材料也比较收集得多,因此有东西可写,写来也有感情。至于写徐老致力革命斗争就不如写教育生活那样详细了,也没有把徐老三个第一(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全貌写出来。但是也写到了一些,特别像“一本没有字的教科书”,“长征队伍中的老英雄”,“坚强的老战士”诸条,都是足以表现徐老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的。因此,我很高兴地看到这本小册子,我多年在盼望着有这样一本小册子。我更愿意向革命干部、人民教师和青年学生推荐这本小册子。因为它对培养革命的人生观,鼓舞革命的干劲,促进大家忘我劳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是有很大的意义的;对于帮助教师和学生贯彻勤俭办学,勤工俭学的方针,以培养德才兼备、手脑并用的新型劳动者,也大有所启示。
当然,这本小册子并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的。我认为最容易看出来的缺点是:一,作者对材料的掌握不够全面,所以有些应该写上的东西没有写上。二,重点不够突出,有些不一定要写的东西却又写上了。三,虽然基本上做到了据事直书,但还有个别的地方由于只注意文字的润饰,不免把事实的过程有所省略。这些都希望作者将来加以修订补充。更希望有很多人来写徐老,写出很多更充实、更全面的小册子出来以供大家阅读和效法!


第8版()
专栏:

再寄小读者
冰心
通讯五亲爱的小朋友:
在上一封信中,我曾提到了西西里岛的访问。这个岛,我从前没有到过,因此我对它的印象也最深。这个被称为意大利靴尖上的足球的西西里,面积有两万五千平方公里,居民在五百万以上。在这里的一段旅程,我们和海结了不解之缘!我们住的旅馆,都是面临大海的,我们和意大利朋友聚餐的饭店,也都挑选海边名胜之地;枕上听得见鸥鸣和潮响,用饭的时候,仿佛也在啖咽着蔚蓝的水光。一路乘车,更是沿着迂回的海岸,一眼望去,不是无际的平沙,就是嶙峋的礁石,上面还有耸立的碉堡,而眼前一片无边的海水,更永远是反映着空阔的天光,变幻无极,仪态万千!在斜阳之下,海水是绛红的;月光之下,海水是银白的;在晴朗的天空之下,更是像古诗上所说的:“水如碧玉山如黛”,光艳得不可描画!那颜色是一层一层的,远处是深蓝,稍近是碧绿,遇有溪河入海处,这一层水色又是微黄的。唐诗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写得极好,因为它不但写出斜阳,连江上的微风,也在“瑟瑟”两字中,表现出来了!
车窗的另一面,不是长着碧绿庄稼的整齐的田地,便是长着上千盈百的杏树,桃树,橘柑树,橄榄树的山坡上的果园。陌上花开,风景如画。在这片丰饶美丽的土地上的居民,是使人艳羡的!
但是,昨天早晨,我在翻阅罗马“中东和东方学院”送给我们的一本意大利摄影画册,读到上面的序言,里面有:西西里岛,四面被海中海所围抱,也被希腊人,腓尼斯人,撒拉逊人聚居过,被德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占领过……西西里岛上,曾是罗马帝国的军队骨干的农民,失去了他们的自由,在重利盘剥之下,他们丧失了土地,又被招募成为一支无地产的农奴队伍。地主住在城市里,只在夏天,才到他的田庄上来避暑,朝代更迭,土地易主,而直到今天,在意大利土地上辛苦劳动的,都不是土地的主人!
这是多么悲惨的境遇!这个意大利靴尖上的足球,在外来的统治者脚上,踢来踢去,虽然在文化艺术上遗留了些精美的宫殿和教堂的建筑,里面都有最精致的宝石嵌镶的图案,和颜色鲜艳神态如生的壁画,而当地的农民生活,却永远停留在半封建半开化的状态之中。
“四海无闲田,农民犹饿死”的惨状,在这里是还存在的!
在罗马的一个晚餐会上,意大利最著名的诗人卡罗·勒维坐在我的旁边。他滔滔不断地告诉我,在意大利南部,尤其是西西里一带,农民的受压迫被剥削的生活。意大利北部的工业,是比较发达的,而南部的资源,却从未被开发过,于是南部饥饿失业的队伍,就成群地被招送到北方去作工,痛苦流离,成了他们千百年来的命运!
当诗人说这些话的时候,神情是激动的,眼光是悲愤的,使我的回忆中的西西里的水光山色,蒙上了一层阴沉的暗影!我又回忆到在岛上的一个小市镇——巴格里亚——的农民欢迎会上,另一位诗人卜提达,向我们致了最热烈的欢迎词。卜提达是巴格里亚市穷苦人民的儿子,他用西西里方言写诗,强烈地揭露了当地人民的黑暗生活。他送给我一本他的诗集:“面包就是面包”的法文译本,上面有卡罗·勒维写的序,说卜提达以钢铁般的坚强洪壮的声音,叫出了岛上人民的不幸。可惜我不懂得法文,只好等将来请人读给我听了。
广大的人民是广阔的天空,人民的诗人就该像天空下透明的大海,它永远忠实地反映出天空的明暗阴晴,呼叫出人民的苦乐和希望。这样,他的诗里才有颜色,才有感情。勒维和卜提达都是大海般的诗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今天是复活节,一早醒起,就听到从四面传来的悠扬而嘹亮的钟声。罗马城里,大大小小有五百多座教堂;登高望时,金色,绿色,灰色的圆顶,在丛树中层层隐现。这几天来,罗马街上,尤其是商店的橱窗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金彩辉煌的巧克力做成的大鸡蛋,到处都是。今天上午出去走了一走,因为明天要到佛劳伦斯去,先给你们发出这封信,罗马的古迹,等以后再谈吧!
今夜罗马大雷雨,电光闪闪,雷声大得像巨炮一般。现在祖国已是早晨,小朋友们正走在上学的路上,向你们珍重地说声早安吧!
你的朋友 冰心
1958、4、6夜,意大利、罗马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香料小史
 古筝
希腊诗人荷马在史诗“伊里亚特”中描写了人们在安葬一个英雄时,在他的伤口处抹上珍藏多年的香料;古埃及人保存木乃伊时,也广泛地用了各种香膏,那时人们已经知道香料的防腐性能了。
在中国,古人还常以香臭拟善恶之辨。屈原的离骚中,常以兰蕙杜蘅喻君子,粪壤萧艾喻小人。
人类一开始也只是先认识兰蕙椒桂等香草,以后才学会从植物的花、种子、根、茎叶中提取植物性香料,或者利用天然的树脂,然后逐渐学会取得麝香、灵猫香、海狸香、龙涎香等动物性香料。从天然动植物中取得香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麝、灵猫、海狸等是很稀有的动物;而从植物中取得香料,也真煞费苦心——过去要得几两玫瑰油就需蒸几万朵玫瑰花。但是到近代,化学家和技师用人工方法制成了许多种香料。它们可以大量生产,价格便宜,而且同丁香花、紫罗兰、玫瑰等一样香气宜人。
香料是在常温下能散发香味的有机物,一般是烃、醇、醋、酮、酚等等,但听说也有一种叫吲哚的有机物,本来颇有一股难闻的粪臭味,但是把它浸在非常稀的溶液里,却反而带花香。许多种香料调合在一起,往往可弥补香味单调的缺点,使人感到非常和谐,但是如果配合不当,反而会使人感到难闻。
在资本主义国家,化妆品工业的大老板都对自己厂家的复合香料配方采取严格的保密,有不少的技师,靠他们的鼻子可以辨别无数种香料,并能配制各种名牌香水和化妆品。由于他们受资本家雇用(说得正确些,是他们的鼻子受雇用),因此对他们说来,再没有比发生伤风感冒更危险的事故了。这样,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存,只能去保险公司为他们所爱惜的鼻子保险。
香料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东西了,试想,糖果、汽水、糕点、烟草……,哪样离得开香料?我们煮菜时,还特别喜欢放些茴香、八角、桂皮等。这就是因为香料可以刺激唾腺和胃腺的分泌,引起人们对食物的好感,又有助消化。此外,香皂、牙粉、牙膏不都含香料吗?它既可使人口腔或皮肤有清凉的感觉,又有消毒杀菌之功,在中国的医书里,还记载用麝香治痉挛、惊风;用灵猫香、海狸香作神经系统的镇静剂。现在,薄荷油也广泛地用在医学上,如作薄荷锭、万金油等,而樟脑又常用作强心剂。香料对人类的用处,将随着科学的发展愈来愈广泛。


第8版()
专栏:为什么?

立正不动反而累
立正的时候,虽然不动,却并不意味着肌肉不在工作。其实这时候全身肌肉(特别是背部、大腿的一些大肌肉)正在紧张地持续地收缩着,才能保持这种姿势,所以容易累。走路虽然是动的,但是肌肉一会儿紧张,一会儿松驰,有工作、有休息,所以不容易觉得累。
从神经系统的观点来说,站着不动,那末管那群肌肉的神经细胞总是兴奋着。老兴奋,也会衰竭,这就是疲劳的感觉。走路的时候,一会儿这群神经细胞工作,一会儿那群神经细胞工作,轮流工作,轮流休息,就不容易疲劳。(景)


第8版()
专栏:

劈地开山〔国画〕 宗其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