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文化翻身 能武能文
十四个省市四千六百万文盲参加学习
新华社5日讯 各地农村扫除文盲工作呈现出一片蓬勃的兴旺气象。领导决心大,群众热情高,参加扫盲工作的队伍日益壮大,参加学习的人数与日俱增。
根据北京、江苏、安徽、山西、河北、黑龙江等十四个省、市的统计,已有四千六百多万文盲参加学习。不少地方现有青壮年文盲几乎全部入学。江苏省七个市和七个专区已有八百四十七万二千多人入学。河北省保定、容城、定县等三十五个县、市都有90%以上的青壮年文盲参加学习;徐水县已有六万九千多名青壮年文盲入学,达现有文盲总数的97%。
到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已经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河南省已有五十四个县市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山西省新绛、安邑、临猗、芮城、稷山,山东省莘县,辽宁省金县和旅大市等县市也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此外,哈尔滨、齐齐哈尔、吉林等市已经基本上扫除了职工中的文盲。
各地在扫盲工作中,出现了许多亲教亲、邻教邻、夫妻同上学、全家学文化的动人景象。群众的学习劲头越来越大,他们提出“春耕、扫盲齐跃进”,“田间、工地当课堂,生产、学习两相当”。山西省平顺县组织了一千多个工地学习组,有两万一千人坚持学习。福建省龙溪县农民把课本和识字牌带到田间,边车水、边学习文化,岩石上、树木上都写满了字。群众在春耕生产繁忙的情况下,结合生产坚持学习,打破了过去“冬学到过年,民校到耕田”的常规。他们说:
“文化翻了身,办社不求人,生产有本领,能武又能文”。
各地识字的有文化的人广泛地动员组织起来,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扫盲大军。山东省聊城专区组织的十七万人扫盲队伍,包教了七十八万文盲。江西省五万多名下放干部热情地帮助山区农民学文化。井岗山农民居住分散,不便集中学习,垦殖场下放到井岗山的干部便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就地在农民家里和小队所在地办起农民夜校和读报组,受到山区农民热烈欢迎。广大教师的共同行动口号是:“跟上山、送下地、搬上河、送上门”,文盲在哪里,教学就跟到哪里,包教包扫,负责到底。
许多省、县、乡、社还相互“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就地参观,就地辩论,就地推广经验,修订规划,广泛地开展竞赛活动。许多地方党委都是领导生产同时也领导扫盲;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结合春耕生产,通过现场会议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扫盲组织发动工作,收效很大。为了取得结合生产开展常年扫盲的经验,许多地方还组织力量搞了“试验田”,及时总结扫盲工作的系统经验,随时介绍推广。河南、山西、江苏等省及时组织了扫盲工作检查组,进行深入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就地解决,帮助落后,带动一般,赶上先进,并要求掌握扫盲标准,保证质量,强调在扫盲工作中贯彻多快好省的方针。
为了进一步促进扫除文盲运动全面大跃进,教育部、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今年8月间召开第一次全国扫除文盲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将包括职工、手工业者、农民和城市居民等方面的扫除文盲先进单位、优秀工作者、教师、学员的代表。许多地区已经召开或即将召开扫盲积极分子代表会议,迎接这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第7版()
专栏:

地头扫盲 张平良


第7版()
专栏:

文化是庄稼人的宝
安徽省九百多万青壮年文盲已全部入学
八十万扫盲毕业农民打开学习技术大门
本报讯 记者秦聿震报道:安徽省八十万农民扫盲毕业后,积极参加研究农业生产技术,学习和传播农业生产先进经验,对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改革起了很大作用。
这些有生产经验又识了字学了文化的农民,不但在社里担任记工员、统计员、会计,而且积极组织农业技术研究小组、生产改革突击队等组织,在农业生产战线上作出很大成绩。阜南县顺河农业社生产队长姜维坤,扫盲毕业后,积极学习通俗的农业知识书,他学会了红芋密植、红芋苗的培养和选种的技术,他栽培的红芋,创造了每亩产一万斤的纪录。阜南县田堂社大王庄生产队,有七、八个扫盲毕业的社员,组织了技术改革突击队,学习了水稻栽培技术,改种了四亩水稻,每亩平均产量达一千二百二十斤,打破了当地农民说“漏风土”不能改种水稻的说法,给这个县旱地改水田树立了榜样。萧县黄口镇农业社,有七个扫盲毕业的社员,组成了一个农业技术研究小组,在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进行了红芋、马铃薯、大头菜三级复种,亩产达九千七百多斤,折合粮食九百七十斤。现在,这个小组正在试验复种小麦、玉米、南瓜、甘薯四熟作物。来安县姜家湖农业社的扫盲毕业生们,也成立了生产技术研究小组,学习和推广了用泥水、盐水、小苏打浸种和选种的技术,对这个农业社提高产量起了很大作用。六安县后郢子民校有七十七人扫盲毕业后看过说明书,就会使用播种机。社员们说:“文化是庄稼宝,有了文化就能生巧”。
扫盲毕业后的农民们,很多人仍在继续学习,有些人进了高小班,有些人进入了民办农业中学,继续深造。
又讯 目前安徽全省农村九百三十七万多青壮年文盲已全部入学。现在虽然处在春季大生产的繁忙季节,安徽由于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使学习紧密结合生产,因此解决了生产和学习文化的矛盾。学员们不但晚上学习,而且白天带着课本、识字牌、小黑板到水利工地和田间,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在学习方法上,把班级学习、见物识字和包教包学三者结合起来。学习组织也和生产组织相适应,生产小队就是学习小组。在教学内容上,先教日常生活和农活有关的字,教社员记工分账,这样一面学习一面就可以应用,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学习情绪,因此学习进度很快。


第7版()
专栏:

广西僮族自治区
扫盲形成高潮
本报讯 扫盲高潮正在广西僮族自治区形成。到3月中旬,全区入学人数已由去年年底的五十万人激增到九十多万,其中学僮文的将近五十万。文化乡、文化社、文化队开始成批出现。
扫盲工作开展较快的容县专区和推行僮文较好的邕宁专区,入学群众都比两月前增加一倍左右。苍梧县的一百六十七个共青团支部,保证在“五四”青年节前后,全乡摘掉文盲帽子变成文化支部。这个县在春耕生产中,组织五十多个青少年扫盲队,共一万四千多人,深入工地、田间,运用识字卡片、识字墙、识字牌、工地黑板报等多种多样形式,帮助群众在田间和工地上学习。


第7版()
专栏:

文化是钥匙
山佳
没有文化,没有科学技术,生产的跃进是有限度的。使成年的劳动者摆脱文盲状态是当前生产跃进的重要条件。安徽省八十万摆脱了文盲状态的农民积极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就是证明。
这个事实说明什么呢?它告诉我们:要提高农业产量必须进行农业技术改革,而技术改革的一个前提是农民要有文化。但是,关于这点,还不是所有的人都理解的。有人认为农民学文化同生产有矛盾,因而往往注意了生产,挤掉了扫除文盲工作。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黑龙江等地的扫除文盲工作,都是贯彻群众路线,发动群众,“以民教民”,把生产、工作和扫除文盲相结合。只要安排得好,生产和扫除文盲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必须认识,生产同扫除文盲是相辅相成,相互为用的。生产的发展,刺激农民学习文化的要求,推动了扫除文盲工作;而扫除文盲,人民文化程度的提高,又给生产以积极的影响。
还有这样一种论调,说什么只要小学教育普及了,新的文盲不再产生就行了。成年文盲会自然淘汰的。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他们没有认识到,我国现有文盲中青壮年文盲占了很大比重,他们有比较多的生产经验,他们是农业生产中的主力,一旦他们掌握了文化这把钥匙,就能够学习和很快的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且能够立即用于生产,对于改革农业耕作和经营管理,对于提高农业产量,就有立竿见影之效。那种文盲“自然淘汰”论,放松成人扫盲工作的说法显然是不对的。
扫除文盲是实现我国文化革命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技术革命不可缺少的条件。从长远来说,不扫除文盲,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随着生产高潮的到来,各地党和政府的领导者,不但要抓生产,还要抓文化教育工作。


第7版()
专栏:

长春农学院成立
新华社长春5日电 长春农学院1日在长春市成立。
这个学院是由原长春畜牧兽医大学、黑龙江省北安农学院、长春农学院筹备处合并而成的,现在设有农学、土壤、畜牧、兽医四个系,从明年起,还要根据吉林省的需要增设果蔬(园艺)、农业经济、林业等专业。
这个学院今年暑期将招收大批工农家庭出身和工农成分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约占新生比数50%以上,五年内工农学生要逐渐增加到80%以上。
学院开学后还将开办农牧业干部训练班,为本省培训农牧干部。


第7版()
专栏:

各地青年纪念“五四”
据新华社5日讯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青年,在3日、4日举行各种活动,纪念“五四”青年节。
北京一千七百二十八名青年在4日晚举行了火炬接力比赛。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五一”观礼代表,4日应邀参加了首都许多单位共青团组织举办的纪念活动,同首都各界青年一起欢度了“五四”青年节。在北京体育馆举行的纪念大会上,七千多青年听取了解放军观礼代表、长征老战士赵文昌上校的报告。赵文昌上校二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红军战士的艰苦朴素作风和忠诚于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他的报告使到会青年深受感动。归国志愿军代表在向首都各大中学校学生作报告时,谈到志愿军在撤离朝鲜期间受到朝鲜军民深情送别的生动事例,到会的人都深受感动。
3日下午,上海市举行了二千多人的纪念大会。会上,共青团上海市委表扬了八十个共青团员,决定把他们的先进事迹载入团市委的光荣簿。晚上,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上海青年宫等单位在青年宫举办
“鲁迅奖章读书运动”活动日。许多工厂的青年,把“五四”作为青年技术革新活动日,展开了检阅技术革新成绩、表扬先进、交流经验等活动。
广州青年在3日、4日分别举行了纪念会和文艺大检阅晚会。珠江区的五百多个共青团员和青年,4日还到东湖进行义务劳动。
福州市的青年们4日举行了横渡闽江等体育活动。下午,四百多个青年水上健儿冒着毛毛细雨,在两岸数千观众的欢呼声中,精神百倍地一批批跳入水中,在数十艘小舢舨的护送下,迅速地横渡过六百多公尺宽的闽江江面。
哈尔滨市4日举行了包括伞塔跳伞、航空模型、小口径步枪射击对抗赛、猎枪泥鸽射击等项国防体育项目的表演。矫健的青年男女从六十多公尺的高空进行跳伞表演,这在哈尔滨还是第一次看到。


第7版()
专栏:思想评论

谈矛盾的转化
丕之
先进和落后是对立的两极,在一定条件下,先进可以转化为落后,落后也可以转化为先进。在大跃进中,先进和落后的互相转化,表现得更加明显和普遍。湖北天狮乡过去在生产上一连落后了八年,在这次大跃进中,由于认真转变了领导思想和作风,充分发动了群众,便一跃而为宣恩县的先进乡。长辛店机车车辆修理厂,在整风运动中,经过“为谁劳动”的讨论,再加上受到全国大跃进的鼓舞,许多落后工人一跃而为先进工人。类似的事例,各地都有。矛盾的转化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事物都有正面和反面,都有好和坏两种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正面的东西和反面的东西可以互相转化,好事和坏事也可以互相转化。矛盾的转化的问题就是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问题。毛主席在“矛盾论”中说:“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由于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转化有了可能;由于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转化得以实现。在这里,条件是很重要的。离开了一定的条件,就不可能发生矛盾的转化,因为离开了一定的条件,就不可能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就不可能由矛盾的一极飞跃到另一极。这说明只要条件彻底变化了,矛盾的性质也就跟着变化。提高政治觉悟,鼓足革命干劲,是变落后为先进的决定条件;骄傲和松懈,是先进变为落后的决定条件。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是促使落后转化为先进的最好的方法。这一方法具有极大的群众性和战斗性,充满了革命的集体主义和竞赛精神;它既能推动一切工作飞跃发展,又能防止人们发生骄傲情绪和松懈现象。
正确和错误之间是没有一道不可越过的鸿沟的,正确和错误之间也是有斗争、有转化的。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没有错误,也不会有正确。只有不断和错误作斗争,才能得到锻炼,处于正确或比较正确的地位。正确和错误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因此,条件变了,正确就可能变为错误,错误也可能变为正确。由于事物是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的,所以人们的看法和做法也必须随着有所变化,否则,就会落后,就会犯错误。所谓正确,就是能够按照事物的规律和情况办事,即主观认识和客观情况一致;所谓错误,则恰恰相反。要想使主观认识和客观情况一致,没有虚心体察情况的态度是不行的,所以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认真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努力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是变错误为正确的决定条件。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新的剧烈的伟大变革时期,并且正在进行全民整风,这是一个大好锻炼的时机;我们一定要自觉地大破大立,从思想上灭资兴无。一切错误和缺点都是可以转化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觉悟,是否有决心。
我们是革命的乐观主义者,不害怕任何困难,我们有勇气有信心来克服一切困难。这不仅是由于伟大的理想赋予我们伟大的力量,并且是由于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者,相信矛盾是可以转化的。在我们看来,困难的发生和困难的克服是存在同一性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敢于和困难作斗争,是否努力创造使困难转化的条件。只要我们敢于斗争,肯于努力,就会把困难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在除“四害”运动中,许多走在前头的“四无”模范,往往出现在原先的卫生条件特别困难的地方(例如福建的澄歧村、山东的程家峧村、广州的金花街等等)。乍听起来,这似乎是不可理解的怪事,其实,这是合乎唯物辩证法的。因为他们原先的卫生条件特别困难,大吃其苦,大遭其殃,所以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一旦觉悟过来,便会特别顽强地来改变他们的处境,而光荣地走在前头了。前头和后头是对立的两极,只要条件具备,二者便互相转化。盲目的乐观主义者,不是辩证地看问题,而是形而上学地看问题;他们不懂得矛盾转化的辩证道理,不懂得矛盾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转化;他们不肯脚踏实地地努力。因此,他们由于盲目乐观,不善于运用有利条件,有时连有利条件也会变成困难条件。列宁在“从破坏历来的旧制度到创造新制度”里曾经尖锐地指出:“谁若是害怕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那他就不是社会主义者。”并且强调无产阶级要有“善于千百次来尝试和千百次来加以改正,无论如何非达到目的不可”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无产阶级一定胜利的保证,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牢记的。加强列宁所提倡的这种精神的锻炼,就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定条件。
矛盾的转化是多种多样的,从大的方面来看,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向促进方面转化,一种是向促退方面转化。我们革命者的责任,是促进而不是促退,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矛盾的转化法则,有意识地争取向促进方面的转化,避免向促退方面的转化。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努力学习唯物辩证法,认真克服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不使自己的工作发生方向性的错误,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毛主席所教导我们的:“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矛盾论”)


第7版()
专栏:文艺列车

农民闹创作
四川西充县出现了两百三十多个农民业余文艺作者。
他们多半是农业生产战线上的青年积极分子。由他们组成的创作小组,一般附设在当地农业社的俱乐部里。这些农民作者一般是小学文化程度,有的识字不多。他们根据农业社里的真人真事,创作出为当地群众所喜爱的话剧、歌剧、川剧、评书、山歌以及当地民间流行的灯戏、扯闹子等。去年一年,仅西充县文化馆收到的由这些创作组寄来的大型作品就有一百一十多件。
农民作者创作的作品都随时拿来在农业社俱乐部里演唱,不但丰富了俱乐部的活动内容,并且推动了工作。


第7版()
专栏:文艺列车

两个放映员
当你看电影的时候,有时会看到影片突然断了,银幕上出现跳动的线条,过几秒钟之后,影片才恢复正常的放映。这是换片的现象。最近上海两家电影院的放映员姚亮、黄福生创造了一种“电影放映机自动化设备”,紧张的劳动被机械所代替,换片的准确度达到几百分之一秒,原来两部放映机需两个人管理,现在只要一个人,而且节省大量电力和炭精,按上海五十个放映单位计算,一年可节省三万多元。放映机自动化设备的成本却只有一百六十元。


第7版()
专栏:文艺列车

声震宇宙 压倒唐宋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拨弹乐器教研组的古琴家吴景略为了让古琴艺术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决心改进古琴乐器,使它能发出较洪亮的声音,使之能在更大的场合演奏,提高这种古老的乐器的表现力。
在音乐学院领导的关心下,得到有多年经验的乐器工人高双庆的协助,吴景略经过两星期的试验,初步制成的素琴的音量比现有的从唐、宋流传下来的著名古琴的音量还要大。这张新制成的古琴经过许多古琴家的鉴定,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古琴家们高兴地说,过去所谓“不与众乐为伍”、局限在书斋中的古琴,今后将要“声震宇宙、压倒唐宋”了。(韦明)


第7版()
专栏:文艺列车

各族人民欢唱跃进
一个五百万人五歌运动正在云南省的工人、农民、学生和干部中蓬勃开展。
这五支歌是:“拿出革命干劲来”、“红色的祖国奋勇前进”、“东风压倒西风”、“社会主义好”和“青年工人进行曲”,在农村还要唱“歌唱农业纲要四十条”。
现在,水库工地上,人们可以听到农民一边唱着“拿出革命干劲来”,一边推土上坝,劳动得更加快活。


第7版()
专栏:文艺列车

39部电影投入生产
北京、上海、长春、“八一”电影制片厂4月份正在拍摄或即将开始拍摄的故事片共有三十九部,占今年故事片计划生产数字(七十五部)的一半以上,并接近了去年故事片的总产量(四十部)。
今年新摄制的故事片中,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当前现实生活为主题的,将占60%左右。在已开拍或即将开拍的故事片中,反映工农业生产和大跃进中新人新事的有海燕电影制片厂的宽银幕彩色片“老兵新传”、天马电影制片厂的彩色片“布谷鸟叫了”等。


第7版()
专栏:文艺列车

这是上海江南造船厂木工车间的歌咏队在练习唱歌。 新华社记者 赵成摄


第7版()
专栏:

勤学勤练 乘胜前进
黑龙江出现群众性学习文化技术新高潮
新华社哈尔滨5日电 我国第一个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的黑龙江省,开始出现群众性的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的新高潮。全省各地群众兴办的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正像雨后春笋般出现。群众兴办的业余中学、业余小学和各种职业中学已达一万六千六百多所。已经有八十三万多脱离了文盲状态的青壮年工人、农民和一部分高小毕业生进入这些高小、初中、职业中学以至高中业余学校,继续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
这些民办学校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有半工半读的农业中学,有晚间学习的业余中学和高小,还有六百多所农业机械化、林业、手工业等专业的职业中学。在全国完成扫除文盲任务最早的宁安县,早在1950年和1954年就分别试办了业余高小和业余中学,现在这个县不仅乡乡有简易农业中学,而且还作到了社社有中学班,队队有高小班。哈尔滨师范学院并在宁安县一个乡试办了高中班。
根据过去十年积累的扫盲工作经常化的经验,黑龙江省兴办的这些业余学校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学习组织和学习形式。比如农业中学,几乎全是半工半读的形式。一般夜间学习的业余中、小学,就采取白天种啥,晚上学啥的办法。他们的课程,除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外,各校都设有生产技术课和社会主义教育课,既提高文化,又提高政治和生产技术水平。同时,各校除有集中学习的班以外,还利用在扫盲时采取的包教保学、家庭小组和炕头组等学习班和学习小组等形式,以达到男女青壮年“人人都学习,个个都提高”的目的。在学习时间上也采取了扫盲的经验,“不忙多学,小忙少学,大忙保本”。许多地方规定春耕和挂锄期间学习一小时,夏锄和秋收期间学习四十分钟,冬季学习两小时的办法,做到“黑天学,白天练,春夏秋冬不间断”。
关于师资和办学经费,也是依靠群众想办法解决的。教师由下放干部、优秀的中学毕业生、农村中的年纪大的知识分子,或过去的扫盲教师担任;经费普遍采取每个学校都种“文化田”的办法解决。他们的口号是:“校有文化田,不向社要钱,缺灯少油全不怕,群众办学力量大”。


第7版()
专栏:

浙江师范学院开办工农预备班
本报讯 浙江师范学院为了保证学生中工农成分的迅速增长,除决定在今后统一招生中优先录取工农子弟与工农干部外,目前已决定开办工农预备班,招收文、理科学生各一百名,预备班学员将经过半年或一年补习后,正式升入该院学习。
今年的入学考试已于4月初举行,并定于4月下旬正式上课。
(孙延生)


第7版()
专栏:

北京师范大学下放的助教舒鸿锦(后站立者)在晚间帮助“妇女英雄先锋队”的扫盲小组学文化。 新华社记者 楚英摄


第7版()
专栏:

走了文化革命的第一步
——黑龙江省基本扫除文盲的经验
本报记者 韩云非
我国一向被认为文盲最多的黑龙江省,已基本完成了青壮年扫除文盲的任务,全省86%以上的青壮年工人和81%以上的青壮年农民都认识了一千五百字以上,普遍作到了“四会”,即会读、会写、会讲、会用,他们都能看懂通俗的报刊,还能够记账、写信、写短文,有不少人还学会了写工作报告。目前他们为了巩固提高,正在开展读百本书,写一万个字的活动。普遍开办业余高小班和中学班。紧密地和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结合进行。
黑龙江省的扫盲工作是1948年开始的。在解放以前,全省人民中,85%以上是文盲,许多村屯,在几十里之内就连一个能够当文书的人都找不到。还是在解放战争年代,当时土地改革运动刚刚完成,党就提出了开展识字运动,各地冬学相继成立,许许多多祖祖辈辈没有读过书的男女农民,第一次上了学。当时领导上虽然缺乏举办民校的各项经验,有些地方也曾出现过“冬学、春散、夏垮台、到了秋天就不来”的现象,但从总的趋势看,那就是以后大规模开展群众性扫盲运动的序幕。党在领导全省扫盲运动上由于紧紧地与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农业生产和各项运动相联系,曾出现三次扫除文盲的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在1952年推广速成识字法时,那时,全省各地普遍建立了民校,参加学习的人数达到一百二十万人。第二次高潮是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广大群众把学习文化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联系起来。党在这个时期,根据农业合作化以后,不论从人力、物力、学习时间上都便于群众学习的特点,加强了扫盲工作的领导,加快了扫盲速度,这时期参加学习人数达到了二百零一万人。第三次高潮是在去冬今春的生产大跃进中,掀起了学习文化高潮,特别是在今年2月总结和推广了我国第一个完成扫除文盲任务的宁安县的经验,全省城市和农村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全民性的扫盲运动,参加这个学习运动的达二百零四万人。
从黑龙江省扫盲的各个阶段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有一条红线联系着,就是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扫除文盲是文化革命的重要部分,它必须通过群众性运动才能实现。黑龙江省在扫盲过程中,不是采取只限于聘请几个专职教师的办法,而是采取“以民教民”的群众性运动。认识字的教不识字的,初中毕业生、高小毕业生、在学校念书的“小先生”,以及这次下放的大批干部,组成了群众性扫盲教师队伍。收到极大效果。泰来县在扫盲中,曾调动一切识字人,为加快扫盲献计献策,形成了一人教一盲,手拉手前进的局面。全县发动了二万名识字的人投入扫盲运动。在全省扫盲后一阶段中,曾达到三百万人的扫盲大军。包教二百三十万文盲,由过去一人教数盲到一人教一盲,有的甚至数人教一盲,大大提高了扫除文盲的效率。在扫盲的学习组织和方法上,根据季节不同,对象不同的特点,在学习组织上推广了集中班、炕头组、生产学习组、包教保学组等形式。形成了课堂有人教,下地有人教,在家有人教,出外有人教,开会有人教,干活有人教,吃饭有人教的局面。同时,各地在扫盲中,都掀起了人人赶先进、学先进的高潮,许多地方采取哪一户扫除了文盲,就可以得到“文化之家”的光荣牌,那个人识完一千五百字,不再是文盲了,就发给“识字人”牌,造成了识字光荣,无盲荣誉的气氛。这样,使全省扫盲工作,在最后这次高潮中,仅半年的时间就扫除了一百万文盲。从而完成了全省扫除文盲的任务。
各地在扫除文盲中,遇到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学习、生产和工作之间的矛盾。各地对这个问题是按着党提出的以生产为中心,做到扫盲和生产结合的办法。具体措施是各项工作统一布置,统一检查,统一汇报的全面安排的方法。这样就使学习、生产和工作之间互相矛盾的局面得到了扭转。例如宁安县经过县委深入基层,发现学习和生产虽然存在一些矛盾,但也存在互相推动的内在联系。如当时在农村推广肇源丰产经验,县委要求96%的人要学会这个经验。农民便白天结合生产到地里学习肇源密植的耕作方法,晚间开小型训练班,看起来好像学习文化会被挤掉。而恰恰要学习好肇源丰产经验就得懂些技术知识,就要有文化,宁安县委根据这个情况,就确定了把肇源丰产经验加以通俗化,当成了学文化的课本,让农民去读,既学习了肇源经验,又学习了文化,一举两得。至于在农忙期间如何解决生产和学习矛盾的问题,宁安县也在深入群众中找到了经验,县委发现农民在铲地时午间休息二小时,上下午各歇气半小时,他们就把生产小组和学习小组合一,每组配备识字辅导员,利用歇气、午间休息时间在地头学习,从而解决了在大忙中生产学习两不误的问题。
黑龙江省的扫盲工作一向是采取以点推面的工作方法,省领导扫盲工作的部门,几年来就以宁安县为主,取得经验,及时推广。而宁安县又是以范家乡联合农业社和榆林乡为典型,运用突破一点,推广全面的办法。在1956年10月1日,范家乡联合社一马当先扫除了文盲,县委立即组织了六十多名农业社主任、党支书和四十多名扫盲干部去参观,从而全县掀起了乡乡社社赶先进的热潮,紧接着榆林乡也在1957年告捷。上述这一个社和一个乡扫除文盲的捷报,像一声春雷一样震动了全县各乡社,终于在今年2月1日全县达到遍地开花。宁安县扫除文盲的事实,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全省扫盲工作已接近成熟时期,省扫盲领导部门在这个时期就大力推广了宁安县的扫盲经验,各地纷纷提出,“乘卫星,坐火箭,赶上宁安县”的口号,于是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扫盲大跃进的高潮。经过三个月的苦干、实干,全省的二百三十万青壮年文盲中,已扫除了80%以上,基本上完成了扫盲任务。


第7版()
专栏:体育运动

摩托车运动在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的摩托车运动在重庆市是有名的。他们自1955年开始办第一期摩托车训练班,到现在已办了九期,共训练了五百多名摩托手。其中有二十多名运动员可以作过独木桥、翘翘板,隐蔽驾驶、双人互换、钻火圈等技巧表演。在重庆市大专学校摩托车技巧比赛中,他们几乎包办了前六名。
1956年,重庆大学成立了一个摩托运动队,运动员们经常在重庆市的运动会上作表演。他们并曾长途驾驶到成都和贵阳去作示范表演,受到当地的热烈欢迎。在四川和贵州一带,人们都知道重庆大学的摩托车运动。他们不仅自己勤学苦练,并且积极帮助别的单位开展这项运动。他们常到重庆的大专学校和一些基层单位去辅导。
在重庆市开展摩托车运动中,重庆大学的摩托运动员们起了很大作用。(附图片)
重庆大学的摩托车运动员在作双人互换驾驶动作 刘先修摄


第7版()
专栏:体育运动

王德奎孙久远创竞走和铁饼新成绩
新华社南京4日电 在今天结束的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应邀参加表演的北京田径队中有两位运动员打破了两项全国纪录。
运动员王德奎在十公里竞走比赛中以五十分十一秒的新成绩打破了关绍英保持的五十二分十一秒六的全国纪录。比他自己今年4月在上海体育学院举办的春季田径运动会上创造的五十分二十九秒四的成绩又快了十八秒四。在男子铁饼比赛中,运动员孙久远今天的成绩是四十五公尺三十八公分,打破了李秉诚去年创造的四十五公尺二十公分的全国纪录。
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是5月2日开始举行的,全省十六所高等学校的七百多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田径、体操和举重比赛。


第7版()
专栏:体育运动

杭州居民做广播操
杭州小营巷的居民积极地响应了全市提出三十万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号召,已经组织起来每天坚持做广播体操。每天上午九点钟,四十多个居民就集合起来做刚学会的第二套广播体操。居民主任,卫生委员,业余扫盲教师全都带头参加,参加做操的几乎大部分是有几个孩子的妈妈,其中还有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老爷爷。杭州市目前除了小营巷外,还有毛竹弄和营门口居民区的居民们,也都开展了广播体操活动,经常有七十多人参加做操。居民开始做操,这是杭州市召开了体育跃进誓师大会后出现的新气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