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群众团体和舆论支持政府声明
号召加强团结制止美国干涉
苏迪比约指出美政府无法推卸支持叛乱的责任
新华社雅加达5日电 印度尼西亚和平委员会在今天发表的声明中呼吁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作出努力,制止外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干涉和侵略。
声明说,印度尼西亚国家主权正遭受着巨大的威胁,外国正在用武装行动对印度尼西亚内政进行粗暴的干涉。声明希望全世界善意的人民支持印度尼西亚人民。
雅加达的退伍军人、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学生等十七个群众团体4日举行联合会议。会上一致通过的决议表示支持朱安达总理关于谴责美国和蒋介石集团帮助印度尼西亚叛乱分子的声明,并且决定举行反对外国干涉运动,号召全国各地的群众团体组织开展这个运动的行动委员会。
决议还呼吁其它国家,特别是亚非国家的人民共同谴责外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干涉行动。
据新华社雅加达5日电 印度尼西亚各地的群众团体继续表示支持朱安达总理谴责美国和蒋介石集团干涉印度尼西亚的声明。
印度尼西亚农民阵线在4日代表它的三百五十万会员发表声明,对美国政府提出抗议,并且要求美国政府立即制止美国人对印度尼西亚所进行的敌对活动。农民阵线还要求政府采取明确行动,来对付在印度尼西亚的蒋介石集团分子,并且要求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驱逐出联合国。
印度尼西亚妇女运动协会4日致电联合国秘书长,对美国干涉印度尼西亚的行为提出强硬抗议。
据新华社雅加达5日电 雅加达报纸今天纷纷发表社论,指出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干涉已经构成侵略行动,并且号召印度尼西亚人民抵抗侵略者。
“独立报”说,我们在国内应当动员一切力量来抵抗侵略者,在国际上应当采取行动使侵略者及其支持者遭到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制裁。
“人民日报”呼吁印度尼西亚人民紧密地团结起来抵抗侵略行动。这家报纸指出,应当首先把国内的敌人清除掉。
据新华社雅加达5日电 据安塔拉通讯社报道,印度尼西亚情报部长苏迪比约在4日表示不相信美国的这种正式保证:美国政府对某些美国公民参加叛乱分子的武装部队这件事决不负有责任。
苏迪比约在说明外国干涉印度尼西亚的问题时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国家集团感到愈来愈陷于绝境,它想要把印度尼西亚纳入它的势力范围。自从印度尼西亚革命开始以来,这个国家内总是有一些分子奉行同这个集团合作的政策。这些分子企图使印度尼西亚放弃独立的道路和谋求世界和平的外交政策,他们现在正在设法使印度尼西亚参加以美国为首的国家集团。(附图片)
美国的“中立”政策 江有生


第6版()
专栏:

伊朗当局不顾世界人民抗议
竟图杀害爱国者鲁兹贝赫
罗保匈公众愤怒谴责这种野蛮行为
据新华社5日讯 德黑兰消息:伊朗当局不顾国内外人民的抗议和各国舆论的谴责,计划在本月5日至10日间将霍斯劳·鲁兹贝赫处死。
霍斯劳·鲁兹贝赫是伊朗著名的爱国者。1957年7月6日,他被伊朗当局逮捕。今年2月25日,伊朗军事法庭判处鲁兹贝赫死刑。现在伊朗当局决定把鲁兹贝赫处死,再一次表明伊朗当局不肯放弃其摧残民主和镇压进步人士的非人道的行为。
据新华社5日讯 据塔斯社4日报道,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的人民团体、知名人士和舆论强烈谴责伊朗当局准备处死伊朗著名爱国人士鲁兹贝赫的野蛮行为。
罗马尼亚米尔库院士在“布加勒斯特消息报”上写道,我同我们的同胞和全国文化、社会各界著名人士一起要求取消对这个伊朗爱国者判决的死刑。“火花报”写道,进步人类要求拯救这个伊朗爱国者的生命。匈牙利“人民自由报”发表题为“鲁兹贝赫应当活下去!”的社论。保加利亚“工人事业报”指出,伊朗当局准备执行对鲁兹贝赫判决的死刑是对民主和进步的犯罪。它写道,保加利亚劳动人民极其坚决地要求取消对鲁兹贝赫判决的死刑。


第6版()
专栏:

中苏门答腊叛军老巢完蛋
政府军收复武吉丁宜
新华社雅加达5日电 据印度尼西亚陆军当局今天上午宣布,政府军在5月4日上午收复了中苏门答腊叛乱集团“政府”所在地武吉丁宜。政府军已经开始扫荡当地的残余叛军。


第6版()
专栏:札记

骷髅披新装
美国正陷入经济危机的泥淖,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和他们的家属没有面包、没有牛奶、付不起房租、交不起孩子的学费,在这样的时候,美国的大人先生们居然为中东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担起忧来了。共和党参议员弗兰德斯最近建议实行一项“新马歇尔计划”来“提高中东的生活水平”和“赢得中东的友谊”,以便对付美国“在阿拉伯世界势力的衰退”。
马歇尔计划,这个名词人们是记忆犹新的。它用西欧国家人民的眼泪和痛苦给美国经济带来表面的繁荣,它也终于以“可诅咒的”同义字成为历史上的不祥的名词。弗兰德斯这个美国政界的老狐狸,所以又想把马歇尔计划从坟墓中拉出来,为骷髅披上新装,是因为他迷信着,不,也许是幻想着能够从阿拉伯人民的餐桌上夺去最后一块面包,来祭祀如今已经紧紧缠绕着资本主义的幽灵——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自然,这只能是幻想。不过,这恰恰反映了病入膏肓的资本主义无法可治,美国统治集团只好病急乱投医而已!


第6版()
专栏:札记

尼克松的“错误”
据美国通讯社报道,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在会见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教职员和学生领袖时说,“美国过去在对拉丁美洲的政策中犯过错误”,而且他还说,美国“在今后也可能犯错误”。
这是两句实话。眼前证据之一就是:尼克松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国赞成把拉丁美洲经济合并成一个和欧洲共同市场相类似的共同市场的步骤”。这对拉丁美洲各国人民说来,就是美国犯的“错误”之一。这种有美国参加的、减低关税甚至没有关税的“共同市场”,只不过是更便于美国转嫁经济危机,并使拉丁美洲各国的经济更加从属于美国的利益罢了。
看来,美国是很愿意继续犯这种“错误”的。


第6版()
专栏:资料

武吉丁宜
武吉丁宜座落在西苏门答腊的群山之中。市区面积不大,依山起伏。在印度尼西亚文中,“武吉丁宜”就是“高原”的意思。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凉爽。
武吉丁宜是西苏门答腊自治区的首府和全苏门答腊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铁路和公路在此交集。它西南距巴东九十八公里,东北距苏门答腊最大的城市棉兰七百余公里。人口约十万,在战略上居于要冲。
武吉丁宜的名字在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斗争历史上占有光辉的位置。在十九世纪反抗荷兰殖民者的斗争中,武吉丁宜附近地区的人民在民族英雄端古·伊曼·本佐尔的领导下,进行了历时十六年的顽强战斗。在日本侵略军占领印度尼西亚期间,武吉丁宜人民对日本占领军又进行了英勇的反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1948年12月,武吉丁宜遭到妄图卷土重来的荷兰殖民军的袭击。武吉丁宜人民用焦土政策、游击战和巷战来回答侵略者。在这段斗争期间,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曾经把武吉丁宜定为陪都。由于印度尼西亚人民的英勇斗争和世界人民的支援,荷兰不得不接受停战,并撤出它在武吉丁宜的军队。
近年以来,印度尼西亚国内的反动势力,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力图颠覆年轻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56年12月,叛乱分子侯赛尼集团公然在武吉丁宜发动军事政变,实行分裂割据,今年2月,从各地聚集到这里来的叛乱分子又在武吉丁宜宣布成立自封的“革命政府”。他们妄想把武吉丁宜地区作为他们盘踞的基地。
有着光荣斗争传统的苏门答腊和武吉丁宜的人民,激烈反对叛乱分子的卖国行为。1957年年初,中苏门答腊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在武吉丁宜举行会议,会议表示不支持以侯赛尼为首的法西斯军事集团
“雄牛师委员会”。去年8月21日,武吉丁宜人民又举行反对“雄牛师委员会”非法统治的大示威,叛乱分子们逮捕了示威的领导者。
武吉丁宜还是苏门答腊有名的文化城。这里有著名的文物馆和动物园。市内富有民族风格的建筑物和特种手工艺品,经常使来到这里的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据新华社)(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民主德国外交部发表声明
哥本哈根会议策划原子备战
西德社会民主党致电会议反对西德原子武装
新华社4日讯 据塔斯社柏林4日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为将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北大西洋集团成员国外交部长会议发表声明。
声明强调指出,西德统治集团力图消除西德武装力量在军备方面的一切现有的限制,并加强他们在北大西洋集团中的影响。西德代表本着这个目的,支持美国在今年4月北大西洋集团国防部长会议上提出的主张用原子武器武装这个集团的军队的要求。
声明接着说,由于5月5日在哥本哈根开幕的这次北大西洋集团会议将重新研究这个集团的成员国原子武装的问题,西德统治集团及早匆匆忙忙促使西德联邦议院反动多数通过了关于西德原子武装的决议。西德统治集团的这种政策是违背西德大多数居民的要求的,他们坚决要求停止原子军备竞赛,主张建立无原子武器地区和逐步缓和当前的国际紧张局势。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指出,挪威外交部捏造关于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上设置苏联火箭的谣言,这只能被认为是企图转移各国人民对欧洲真正的危险策源地的注意,从而策划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武装力量拖入北大西洋集团的原子战争政策中。
声明最后说,在北大西洋集团哥本哈根会议将要召开的时候,各国人民正在密切注视着为了在高级会议上使最迫切的国际争执问题(其中包括停止原子军备竞赛的问题)尽快求得解决而作的努力。
新华社柏林5日电 波恩消息:西德社会民主党执行委员会4日从西柏林打电报给5日开始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外交部长会议,呼吁不要给西德军队装备原子武器。
电报指出,代表九百多万选民的西德社会民主党确信它坚决反对以原子武器装备西德军队的立场是受到绝大多数人民的支持的。电报要求就建立中欧无原子武器区问题开始进行认真的谈判。
电报还指出: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核武器试验是有助于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的。


第6版()
专栏:

西方经济衰退恶果不断蔓延
马来亚原料出口急剧下降
大批锡矿公司关门 五分之一矿工失业
据新华社5日讯 吉隆坡消息:在西方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下,马来亚今年第一季度的对外贸易显著下降。据马来亚官方发表的统计数字,马来亚今年第一季度进出口贸易总值只有马来亚币二十亿七千三百一十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一亿五千六百七十万元。其中出口总值减少了一亿零八百九十万元;进口总值减少了四千七百八十万元。由于出口贸易下降和其他原因,今年第一季度马来亚对外贸易入超额达一亿三千八百九十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8.5%。
马来亚一向主要依靠输出橡胶和锡来维持国家经济。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锡的消费量减少和锡价下跌,国际锡业理事会在去年年底采取了削减锡产国输出量的措施。这就使马来亚今年第一季度锡的输出(连同从其他地区运来再转口的在内)只有一万四千九百多吨,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0%。国际锡业理事会决定在第二季度中进一步削减锡产国的输出量,预料马来亚在第二季度还要把锡输出量再减少20%。在这种情况下,马来亚在第一季度已经有一百四十九家锡矿公司倒闭或暂停生产,失业矿工估计已达六千四百人,占马来亚矿工总数的20%。


第6版()
专栏:

马尼拉集团开始第二阶段海军演习
据新华社5日讯 东京消息:远东美国海军当局宣布,参加东南亚条约组织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巴基斯坦这五个国家的舰队从今天起开始它们举行的大规模海军演习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演习将在从新加坡到菲律宾的海面上进行。


第6版()
专栏:

美国垄断资本进行残酷掠夺
哥伦比亚经济严重恶化
据新华社5日讯 据塔斯社蒙得维的亚4日讯: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出版的“政治文献”公报说,哥伦比亚经济严重恶化:物价不断高涨,工业发展落后,咖啡出口困难,职工工资很低,城乡失业增加。
文章指出,哥伦比亚经济落后和人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哥伦比亚经济中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截至1957年初,外国人在哥伦比亚的投资总数达七亿一千万美元,其中美国资本占一半。白金、黄金和各种有色金属的开采几乎完全掌握在美国大公司的手里。


第6版()
专栏:

阿联同前苏伊士运河公司股东
就补偿问题达成协议
据新华社讯 罗马消息: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代表同前苏伊士运河公司股东代表4月29日在罗马就对前苏伊士运河公司股东的补偿问题达成了协议。
协议规定,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将总共补偿前苏伊士运河公司股东二千八百三十万埃镑,在六年内分七期偿付。


第6版()
专栏:

美国解冻埃及在美资金
据新华社2日讯 美国政府4月30日宣布,从5月1日起解冻埃及在美国的美元资产。
财政部的公报说,这个措施是根据国务院的意见采取的。它说,美国政府所以采取这个措施是由于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政府和前苏伊士运河公司最近缔结了协议。
美国宣布解冻的埃及资金实际上只有二千八百万美元。


第6版()
专栏:美国黑幕

猖獗的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
群魔乱舞
据3月初美国“国民前卫”周刊报道,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该院附属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1958年经费:三十万零五千美元。美国“斯通周刊”说,众议院讨论该案时,只有一名众议员对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活动表示反对。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委员之一、众议员戈登·沙勒尔(俄亥俄州共和党人),在众议院开会时发出了疯狂的反共叫嚣。为了制造紧张的气氛,沙勒尔宣称:“美国正在与苏联进行着一种战争。”他把许多略带自由主义色彩的团体与报刊一概称为“共产党阴谋的核心。”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主席弗兰西斯·华尔特(宾夕法尼亚州民主党人)使用了另一套手法。他在众议院宣读了飞机制造商人、国防工厂经理等人写给他的信。这些信歌颂了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贡献”。
疯狂的迫害
华尔特宣布,1958年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将对六个所谓重大案件进行调查。2月中旬,该委员会在印第安纳州喀利城对第一个案件进行了传讯。十五名钢铁工人被控为“渗透入钢铁工业的共产主义分子”。出席作证的两名主要证人,一个是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雇用的特务、臭名昭著的职业告密者约翰·劳特纳,另一个是被美国报刊所称为联邦调查局十五年以来的眼线的约瑟夫·拉弗勒。在传讯过程中,两名主要证人的证词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在被讯问者的反驳下,两名证人哑口无言,狼狈不堪。出席旁听的美国公民自由同盟喀利分会的主席说,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讯问与杂技表演简直没有分别。由于证人无法自圆其说,讯问进行了两天就草草收场。但是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对其他各案的“调查”、传讯还在热烈地进行着,极端反动的美国退伍军人组织美国军团还在到处为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吹嘘捧场。
抑止不住的呼声
尽管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活动日益猖獗,美国公众要求取消这个组织的呼声毕竟是抑止不住的。不久以前,芝加哥城六十一位知名的社会人士联名致函众议院说:“……我们要求众议员们认识:该院所属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所据以活动的特权过于广泛,而这种特权往往与立法的目的无关。我们要求众议员们认识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活动危害了美国人的价值,该委员会工作方法所产生的结果有损众议员的尊严与职责。
我们要求取消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
(乐山)(附图片)
“不要问我为什么——这是老规矩呀!”
(原载美国“华盛顿邮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