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马克思的风格
林陵
马克思喊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并且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创立了科学的基础——科学的共产主义。
创立这样的科学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所以全世界无产阶级都称赞马克思是人类伟大的革命天才。但是“天才就是努力”,只有超乎常人的精力与工作能力,孜孜不倦地钻研,才能成为天才。马克思一生毫不倦怠地工作,往往是废寝忘食地工作,所以他成为给人类做出天才贡献的伟大革命科学家。
创立革命的科学,首先自己要有科学的态度。一切都经过科学论证,事事寻求科学根据,这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马克思的工作态度。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科学是劳动人民革命斗争的指路明灯,是无产阶级为共产主义进行斗争的精神武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进行不调和的斗争中,发现和发展了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和恩格斯终生献身于革命,刚强坚毅、从不动摇,数十年如一日,就是由于对历史发展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对共产主义时代必然到来有坚定的信念。这种基于科学的信仰而产生的刚强和乐观精神,是我们应该向马克思学习的重要风格。
马克思具有这种刚强乐观的精神,从年轻时候起就充满朝气,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他二十一二岁所写的博士论文里就初露锋芒,二十四岁主编“莱茵报”就大胆攻击反动派,热烈捍卫人民利益,接着写出(有的是和恩格斯合作的)“神圣的家族”、“费尔巴哈论提纲”、“德意志思想体系”、“哲学的贫困”等巨著,勇敢地进攻当代哲学权威。当他和恩格斯合写使整个资产阶级世界发抖的“共产党宣言”时,还只有二十九岁。
马克思的一生是革命家的一生。无论是当时各国反动政府的迫害,资产阶级报刊的诽谤或故意对他的著作毫不理睬,无论是生活上的颠沛和贫困,都不能使他对于革命事业有丝毫动摇。
敢作敢为是马克思的一贯风格。据李卜克内西回忆说,马克思在任何场合总是毫无顾忌地充分表露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不善于作假,在客观情况需要他掩饰感情时,他会像小孩子似的显得手足无措,朋友们看了都要发笑。他的夫人常常把他唤做大孩子,也是因为他不善于掩饰自己,有时面红耳赤地完全像个小孩。
凡是和马克思接触过的人,都喜欢听他学问渊博、逻辑性很强和言简意赅的谈话。他的讲话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他为了说服对方,总要旁征博引地提出许多科学根据,他所引证的任何一个数字或任何一件事实,都是经过最可靠的原始材料证实的。
马克思的优良风格不仅在于他能一丝不苟地拿出真凭实据说服别人,还在于他能够勇敢地抛弃自己的意见。据李卜克内西回忆说:“除了崇拜真理之外,他不知道还要崇拜别的,他可以毫不犹疑地抛弃他辛苦得到的他所珍爱的理论,只要他确认这些理论是错误的。”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学习的榜样很多,他那种勇往直前,刻苦钻研,永远充满朝气,不怕任何权威,敢于破除陈规旧说而创立有科学根据的新学说的革命风格,绝不动摇地坚持自己正确意见和毫不犹疑地放弃自己错误意见的以真理为依归的科学风格,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第8版()
专栏:

无处不见诗,无人不歌唱
中共湖北红安县委宣传部长 童杰
走进红安县,遍地是歌声。从祖父到孙子、从祖母到少妇少女,从县委第一书记到所有干部,大家都在唱。对唱、独唱、合唱样样有。山歌、快板、顺口溜,相声、大鼓、莲花落……说说唱唱,真是热闹。
大家唱的是社会主义远景和人间幸福,唱的是生产跃进和技术革命,唱的是表扬先进批评落后……真是心情舒畅,斗志昂扬。
数不尽的诗篇,写在墙上、田岸上、塘埂上、肥堆上、石头上、山坡上……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红安县的大地真是五光十色,琳琅满目。
光荣的红安县已经是:无处不见诗,无人不歌唱的歌唱县了。
这诗的洪流,是随着生产大跃进出现的。今年春天,大跃进的声势,席卷了红安,男女老少都参加了向大自然斗争的行列,大家不分白天黑夜,战斗在高山、洼地、沼泽、平原,声势浩大,激动了所有的人们。大家都要唱。
我们县委会早在去年冬天就作出决定:所有农村干部必须学会运用一种文艺宣传形式。县委第一书记程鹏同志带头学会“莲花落”;副县长萧林山学会了快板;县委办公室主任蔡正中学会了相声;我学会了湖北大鼓。我们和群众一道生产或检查生产时看到新景象新问题随时编、随时唱,鼓舞了大家的情绪,又指导了工作。县委第一书记程鹏同志在新建乡检查生产时,看到“上徐家”十来个妇女忙着积肥,马上编词说唱:
不要吵,不要闹,
听我说个莲花落,
新建乡,春光社,
生产搞得挺热闹,
无论男和女,不管老和少,
生产都是呱呱叫。
积肥队妇女真不错,
半天积肥一大垛,
全村妇女都来了,
双千斤一定有着落。……
说唱后,这十来个妇女干的更积极,一贯不参加生产的十九个妇女也参加生产了。有一次我在曾家乡跃进社编唱的一段也很起作用。我是这样唱的:
跃进社妇女真正行,
生起产来赛男人;
别的妇女暂不讲;
单讲一讲叶少清。
提起这人大家都知道,
劲头赛过穆桂英;
三个月做了工分九百整,
刮风下雨也不停。
勤俭持家好典范,
省吃俭用度光阴;
她的好事迹言不尽,
再说一个懒女人;
不提这人还罢了,
提起来全塆老少怒气生,
白天在床上睁眼睡,
到半夜起来炒饭大口吞;
叫她生产她不去,
还说是:“皇帝的老子叫我也不行。”
奉劝一声懒女人,
快点改掉坏毛病;
下次如果不改正,
说书人就要点你的名。
这个社的妇女,听了这段鼓书后都下地生产了。
广大群众的智慧丰富无边。大跃进以来,群众创作的诗歌有一万多首。这些诗歌感情洋溢,成了鼓动工作、激发人民的伟大力量。我随便背几首群众的创作,这都是他们见景生情脱口而出的唱词。花果社社员陈正国、王叶山、周明友在田头休息时,合编合唱一首歌:
优胜红旗满天飘,
到处生产是高潮;
婆媳双双把畈下,
新婚大姐把粪挑。
八旬老人不下阵,
儿童积肥搞卫生;
人人都为大跃进,
个个都要逞英雄。
我们县学习技术的浪潮传开了以后,不分男女老幼都参加了学习农业技术的斗争行列。出现了夫妻同办试验田,老俩口辩论技术革命三天三夜的佳话。遇到不好好学习技术的人,也运用诗歌进行批评。像杏花乡煦光社有九个青年拒绝上技术夜校,每天晚上三三两两玩朴克、下象棋、串门子、说笑话。生产队长秦茂生就在群众大会上向他们这样提意见:
江水滚滚向东流,
光阴一去不回头,
青年不把技术学,
转眼不觉到白头。
他的宏亮有力的歌声,感染了到会的人们。不仅这九个青年上了技术夜校,连七十三岁的老人秦基生也上了技术夜校。
随着生产高潮的到来,全县迅速掀起了文化学习高潮。在一年实现文化县口号的鼓舞下,不分男、女、老、少,无论刮风下雨,民校里总是座无虚席。边生产、边学习,你教我、我教你,真个是识字课本口袋装,到处是课堂、互教又互学、师生大家当。不寻常的文化生活,怎不产生许多优秀的诗篇呢?
我们就是这样:书记带头,全党动手,自编自唱,人人开口。形成了创作诗歌、朗诵诗歌的热潮。促进了生产大发展,促进了农村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的大跃进。现在我们的红安真是:家家户户喜盈盈,人人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8版()
专栏:

奇妙的事实
石竹怕“听”吵音。如果将它放在收音机附近,不久就会枯萎。
铃兰不可以和他花混放一瓶。因为它能把毒质分泌在水中,使其他花卉中毒死亡。


第8版()
专栏:观众的话

下绣楼出花园走上街头
章秀
作为观众,我有过多次这样的感受:当一出戏演到了化境的时候,坐在台下不但屏息静气,全神贯注,而且仿佛已经弄不清是人在戏中还是戏在人中了,只觉得台上台下,一脉相通,随着剧中人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直到幕落下来,才恍如大梦初醒,不及抹掉激情的泪痕,禁不住立即迸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来。
这回杭州越剧团带来的几个现代短剧“十分钟”、“一日千里”、“关不住的姑娘”等,不但让我又一次感受到这种滋味,而且还感染了一股奋发振作的力量。原先我对这些剧目和演出的期望并不高。一则听说这剧团的演员大都很年轻,想必艺术表演不会怎么成熟。二则据节目单上说明,这些剧目大都是速成的,恐怕难免粗糙。更重要的原因是我怀疑和耽心,越剧能不能毫不勉强地反映出当前沸腾着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生活来?
越剧曾以“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古典名剧,闻名中外,赢得了千百万观众的喜爱,我也由此迷上了它。越剧以它那哀怨凄切的唱腔、细腻温柔的表演、优美动人的舞蹈、绚丽飘逸的古装,构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但叫人感到这是它的特长,也是它的限制,它几乎都是表现古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除却儿女之情还是儿女之情,看得人回肠荡气,不免“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我一面隐隐感到,这恐怕是越剧发展中的一个偏向;一面又认定:脱下了古装,除掉了爱情,大约也就没有了越剧。
不料正是这些年轻的演员所演的这些现代剧目,作出了有力的回答:脱下了古装,除掉了爱情,不但仍然有越剧,而且还是好的越剧。它的唱腔一变而为清新刚健,表演的细腻和动作的优美则依旧,服饰自然及不上古装华丽,却是我们所熟悉的,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演员年轻,可是扮演的老太太老头、中年汉子和妇女、小孩等角色,维妙维肖,有些还相当深刻地演出了角色的精神面貌来。当她们在天安门广场演毕后,有位观众老太太拉着戏中老太太再三问:“你是真老太太还是假老太太?”然而这些短剧之所以具有这么大的魅力,我以为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紧紧把握了时代的脉息,和人民共呼吸、同命运。那令人难忘的美丽热情的农村姑娘,善良慈祥的老太太,正直风趣的老农民……等人,从他们的行动里表现出了对待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努力。这都是我们现实生活里到处可见而又典型化了的新人新事,怎不叫人感到特别亲切和可信?
我希望越剧下绣楼、出花园、走上街头从此开始(当然也还要继续发掘和演出好的古典戏)。我也在想:既然越剧可以这样做,为什么别的剧种不更可以这样做?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从兰花谈到食虫植物
周建人
浙江与福建都出产兰花,但种类大不相同。福建产的兰花叫建兰,叶色较深,较平滑,略呈革质状。我见到的一些建兰都是九节的。也没有见到梅瓣,水仙等品种。它们一般开花较迟。
浙江产的兰花有春兰和夏兰。春兰亦叫草兰或单叶兰。一干一花(亦有二花的,但很少见);叶比较柔软而短。夏兰又叫九节兰或蕙兰,一干七、八花或十余朵。现在春兰已谢了。夏兰正在开始开放。
兰花是单子叶植物里花形变化得最特别的植物。不,或者包括双子叶植物在内也可以这样说。它的六片花被分作内外两层,与其他单子叶植物相似,但内层的三瓣里,左右对称的两瓣是向前的,兰谱上称为“捧。”向下的一瓣称为“舌”,呈舌头的形状,向下卷屈。这是指花正开时的位置而说的,未开时,舌在上方,即向花干生着(九节兰)。
兰花的舌呈白色,带绿色,或微带黄,普通有红色斑点。有的红色鲜明,有的带紫色。舌上没有红点的称为素兰或兰心兰。开红花的植物,常常又有开白花的,不过少见些。例如草子(即紫云英),石榴,等等,都有开白花的。水牛一般呈黑色。亦有全白的。中国鸡也有纯白色的。人里色素缺乏的叫杨白人。杨白人并不被看作特别高贵,白牛也是这样,但白色的素兰则被看作“贵重”些。被种兰花者看作更珍贵的还有梅瓣及水仙等等。
还有须要提到的,兰花的两捧中间有一个短柱,兰谱上叫做“鼻”。它是雌雄蕊的合体。顶端生着花粉块。下方就是花柱。受粉后,花柄部分并胀大起来,结成果实,俗叫兰荪。
夏兰的花将开时,花柄的苞叶下方分泌出一点花蜜(每一花柄基部生一片狭长苞叶)。植物学者叫产花粉很多的花为“花粉花”,产花蜜的花为“花蜜花”。花蜜对于植物有用处。昆虫来采蜜时,容易把花粉带到他花的雌蕊上去,容易获得受粉与结子。但九节兰的花蜜产在花外面,苞片的基部,昆虫来采蜜时怎么把花粉带去的还不大清楚。
兰花有芳香,许多人喜欢它。最近杭州岳坟的庙旁房子里开了花卉展览会,独辟一大间兰室,陈列着许许多多兰花,不少梅瓣及荷瓣(春兰)。
但兰科植物的花并不是全都有香气。有的花形也变得很特别。例如东北有“狗篮子花”,便是长得更特别的兰科里的植物。这类花,西洋叫“夫人的拖鞋”(译意),因花形很奇特,也栽培了供观赏用的。
讲到兰花时,它的根是不应该忘记不讲的。它是胖胖的,像指头的形状。嫩时白色,后来带黄色。你如果切一片薄片,放在显微镜下看,能看见根里细胞里有一条条的东西散布着。这是一种菌类植物。
菌类生长在兰花的根里显然是有利的。因为那里有水份等物质可得。但是对于兰花是否也有利呢?据植物学者说,兰花根的细胞有时在消化菌丝供营养之用。因此,植物界中不但有食虫植物,还有含菌植物这名称存在。
既提到食虫植物,这里不得不附带说几句。绍兴山中树下常有嫩绿色的小植物生着,约莫数寸高。它的叶呈半月形,生着腺毛。腺毛能分泌出粘液。如有小虫停立叶上,腺毛即向里卷屈,把虫缠住。虫身就被渐渐消化掉作为营养。到了容易消化的部分消化掉后,只剩下翅膀等坚硬部分时,腺毛又展开如前了。因这种植物的腺毛能分泌粘液,所以名叫它毛膏菜。
食虫植物种类很多,名字比较熟识的有毛毡苔,捕蝇草,猪笼草等等。毛毡苔捕食小虫的方法像毛膏菜。捕蝇草的叶子能对折拢,能把小虫合在里面。猪笼草的叶子和叶柄部分变成瓶子的形状,上方有一个小片,像盖子掀开着的样子。瓶子里有水液,小虫如跌进去,便淹死。听说广东生产这植物。去年看到北京植物园里也有栽培着。


第8版()
专栏:

新邮票
今天邮电部发行马克思诞生一百四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共两张。面值八分的是马克思1867年半身像;面值二十二分的是马克思正在伦敦德国工人教育协会上作报告。(附图片)


第8版()
专栏:小常识

不要随意服用消炎片和维生素
消炎片(又叫磺胺噻唑片或消治龙片)是一种比较普通的药物,有退热功效。可是在应用这种药物治疗病人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用量。因为这药对病菌的作用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菌的繁殖,如果药量用得不当,日子一久,病菌就会产生抵抗力,使药物失去作用,甚至有的病菌还产生依赖性,把药物作为它的生活资料。这样,不是引起中毒,就是产生抗药性。有时病人责问医生说为什么吃了这药无效,可是当医生一再追问,往往原因就是病人在找医生之前自己服用过这药了。
维生素也不能滥服。我们体内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量是很少的,每日只需几十毫克(一克等于一千毫克),甚至几十微克(一毫克等于一千微克)。我们每天吃下去的食物所含的维生素量,一般都是够需要了,没有必要再补充维生素制剂。水溶性维生素(如乙种维生素、丙种维生素、抗癞皮病维生素等)吃得太多,对身体毫无用处,结果白白排泄掉。脂溶性维生素(如甲种维生素、丁种维生素等)吃得太多,就要引起中毒,如发生眼炎、毛发脱落等。   
  (吴运东)


第8版()
专栏:为什么?

晒太阳皮肤发黑
太阳光中有紫外线和红外线,少量的照射对人有益,多了会使人体深部组织、内部器官受害。于是,皮肤就来想办法抵御这种损害。表皮里有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细胞,受紫外线和红外线一刺激,就会增多,使皮肤变黑。这一黑,就能阻挡这种损害。
(峰)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道路”
“青年共产主义者”丛刊第四集“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道路”已经出版了。这一集丛刊介绍了我国农业建设几年来的成就和经验,讲解了我国当前农业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有关的重要措施。重要文章有邓子恢的“论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和正确处理矛盾的方针办法”,陈正人的“乘风破浪,为争取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斗争”,王光伟、房维中的“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等。        (翔)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屹立的群峰”
这是作者立高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斗争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里,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支具有伟大国际主义精神的部队,怎样在危险万分的关头战胜优势敌人;可以看出英雄们怎样排除万难,克服弱点,成长为一支无坚不摧的现代化部队。作品塑造了团长、政委、副团长、参谋长、指导员等等英雄人物的形象。他们在铁、火和血泊里战斗着,他们的故事凝结着爱和恨、血和泪,集中地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          (人)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高原牛的家”
英国女作家多丽思·莱辛写的“高原牛的家”,是写现代英国人在非洲殖民地的生活的小说。一个年轻的英国女人玛丽娜随她丈夫到了非洲。发现英国殖民者统治下的非洲人民的生活,比英国本土人民的生活更为贫困;她的丈夫菲力普是个土壤学专家,虽然他有改善当地生活的愿望,但他并不了解殖民奴役政策是非洲人生活贫苦的根源,因而他的努力多半落了空。作者在这部小说中一方面揭露了殖民
主义的罪恶,改良主义的虚伪,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被压迫者应该走的道路。        (白)


第8版()
专栏:

列宁的葬礼〔木刻〕 苏联 克拉甫钦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