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马克思著作影响深远
“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机会主义”将出版
新华社4日讯 照耀着人类解放道路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在目前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发生着愈来愈深远的影响。据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的初步统计: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起到1957年底,全国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已有七十一种,销行达四百七十五万二千册。其中“共产党宣言”销行达六十三万册,“资本论”销行了四十三万多册。最近还正在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机会主义”一书。
早在1921年以前,中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和先进的知识分子就开始通过刊物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4月在上海第一次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便开始被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陆续出版了许多比较完整的马克思著作的译本。1921年9月1日在广州成立的“人民出版社”,曾订出了出版“马克思全书”(十五种)的计划。以后,广州、上海、北京相继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入门”、“工资劳动与资本”、“价值价格与利润”、“哥达纲领批判”等书。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虽处于物质条件极端困难和白色恐怖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仍翻译出版了十二种马克思的著作,其中有“资本论”、“哲学的贫困”、“政治经济学批判”等。
193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全党普遍深入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延安及各解放区大量地出版了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书信”、“法兰西内战”、“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从未在中国翻译出版过的著作。
从1945—1949年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出版发行更加扩展了。1949年初,中共中央为提高党的政治理论水平、迎接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规定了十种干部必读的理论书籍,其中“共产党宣言”列为第一本必读的书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为了系统地编译出版马列主义著作,在1953年2月成立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已先后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二卷。不久的将来,全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将和中国的读者们见面。
新华社4日讯 人民出版社将在5月10日出版发行“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机会主义”一书。这本书搜集了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反对机会主义的九篇论文和三十七篇通信,约十几万字,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的。
“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机会主义”一书的论文部分,有“真正的社会主义”、“反对克利格的通报”、“哥达纲领批判”和“论住宅问题序言”等;书信部分有马克思、恩格斯致“社会民主党人”编辑部、马克思致恩格斯及马克思致当时欧洲各国一些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家的书信。在这些论文和书信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尖锐而幽默地驳斥了普鲁东、巴枯宁、拉萨尔等派别否认阶级斗争、放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革命的斗争方法等机会主义观点,指出机会主义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在工人运动中的表现,它沮丧无产阶级的斗志、麻痹劳动人民的革命意志,对于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危害性很大。
苏共马列主义研究院编辑出版的“列宁反对修正主义”一书,已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出,也将在5月10日向全国各地发行。


第7版()
专栏:

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开始实验性广播
本报讯 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已经开始实验性广播。北京地区备有电视接收机的观众以后每逢星期四和星期日十九点到二十一点可以经常看到电视台的实验性电视节目。
北京电视台是去年8月开始筹备的。今年4月电视台已完成全套电视广播设备的安装工作。在5月1日晚和5月4日晚试播,北京地区收看情况良好。今后在实验广播期间,北京电视台将进一步从技术上进行测试和提高质量,为正式播送电视节目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北京电视台实验广播使用的频率是:图像载波频率为57·75兆周,音伴频率为64·25兆周。


第7版()
专栏:

加强理论教学工作
重庆各学校把理论教育和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本报讯 今年以来,重庆市的高等、中等学校重视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质量。
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学院和西南师范学院等大、专学校的党组织都加强了对中国共产党党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理论教学工作的具体领导。西南政法学院的党委负责人除分工领导教研室外,院长和党委书记都亲自担任中共党史和哲学的讲授。西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也在加紧备课,准备亲自讲授政治经济学。
重庆大学和西南政法学院还将理论教育与政治思想工作结合,以便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这两所学校的理论教员走出了办公室,深入到学生中去。重庆大学一方面把理论教员下放到系、班去担任各级团组织的副书记,一方面也将各系专职的党总支书记和党委、人事部门做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的党员干部进行培养,争取两年以后讲授理论课。这样,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可以做到既管教学又管人,既管理论又管思想了。
重庆市百多所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也把二百多名政治课教师分批送到中共重庆市委初级党校专门举办的短期训练班去进修。第一批正在进修的百多个政治课教师,已经开始学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文件。


第7版()
专栏:

北京大学六十年
本报记者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12月,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1953年全国各高等院校调整时,北大的工、农等院系分出去而和燕京大学文理等科合并成为一个新型的综合性大学,定5月4日为校庆日。
北京大学为国家培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人才。现在全校设有十四个系三十七个专业,有学生七千八百多人,还有来自二十一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二百五十七人,教师一千二百人,从兄弟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聘来的外国籍教师二十四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已经培养了四千多名毕业生和二百二十五个研究生,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正在全国各地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北京大学是在斗争中诞生,斗争中成长的。它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就是戊戍维新改良运动的产物。这个学校一成立就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教学方针下,展开了维新和守旧的斗争。到“五四”前,这个学校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知识分子主持下,推行了某些改革的措施,聘请了一些进步的教师,树立了学术研究的风气,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
那时,李大钊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和一些进步教师在这里提出了“打倒旧礼教”“打倒孔家店”的革新口号,向封建主义文化进行了攻击。“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期间,广大师生站在斗争的最前面,和封建军阀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炮声传来我国后,李大钊等人迅速地接受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在我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我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1918年、1919年间曾两次来到北京大学,钻研马克思主义,并进行了宣传活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北京大学进步师生就在党的秘密领导下自觉地有组织地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我国杰出的革命活动家邓中夏,当时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他在这里创造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典型。1921—1926年这个期间北京大学的进步师生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军阀的斗争。1926年军阀统治对北大的进步势力加以摧残迫害,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迫害,但革命的势力并没有因此消失,而锻炼得更坚强了。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了中国,对进步势力的摧残迫害日甚一日,北京大学的进步师生在党的地下组织领导下,对黑暗势力始终没有停止过斗争。在1935年伟大的“一二·九”爱国抗日运动中,北京大学的进步师生也起了先锋的作用。在1945年的“一二·一”反内战、争民主的学生运动中,在1946年反对美军暴行的运动中,北京大学进步师生都以大无畏的精神,前仆后继,在祖国的解放事业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解放后,北京大学为人民所有,它得到了新的生命,进入了空前大发展的时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在1952年,教师们初步地进行了自我思想改造,调整了院系、改革教学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使北京大学性质起了根本变化,已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它的规模也比解放前扩大了很多,近九年培养毕业的人数等于解放前五十年的总和。国家在1957年用于这个学校的经费,就等于解放前1947年的一百九十倍。实验室由解放时的二十个增加到一百二十七个,图书馆藏书也由一百二十万册增加到一百九十万册。
现在北京大学正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批判的革命的精神,坚决彻底地破除资产阶级思想,为建设一个共产主义的新大学,为赶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水平而斗争着。


第7版()
专栏:

让各民族生活更加丰富多采
云南各地建立一批农村俱乐部
本报讯 为了满足各民族农民的文化需要,云南省各地建立了一批农村俱乐部。这些俱乐部大多采取小型多样的活动方式,在各族农民中开展看书、读报、展览、幻灯、唱歌、跳舞、扫盲、学习技术和体育卫生等各项文化活动。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俱乐部在开展活动中注意采取各族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彝族的“梅葛”(山歌)、傣族的“赞哈”(民歌)、白族的大本曲(说唱词),汉族的花灯等,都很受群众欢迎。许多俱乐部还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创造了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娱活动形式。如创造了大树报、石板报、流动大字报、鼓动牌、土广播等,这些活动在田间地角、会前会后,在火塘边、月光下都可进行。
这些活动都紧密地结合各个时期的政治任务和生产活动,以真人真事为题材,及时反映现实。因此,既丰富了各族农民的生活,又能很好地为工作和生产服务。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之滨的永福农业社俱乐部,在今年春节用春联、喜报、漫画在水利工地上进行宣传鼓动,民工的劳动劲头更大了。
通过五千个俱乐部的活动,在各个民族中培养了许多艺术人才。在约七万个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中,产生了各族农民的诗人、作家、歌手、画家和许多优秀演员。傣族民间歌手康郎师,他创作的有些诗歌曾经被五个国家翻译转载。白族老艺人杨汉,演唱“大本曲”(说唱词),可唱几天几夜,群众百听不厌。
(黄昌禄)(附图片)
这三位老大娘是湖北天门县小庙乡农业社的社员,这是她们在晚会上演出。
湖北天门县小庙乡农业社俱乐部的业余演员演出的情形。
新华社记者 于澄建摄


第7版()
专栏:

首都青年举行火炬接力赛
本报讯 昨晚在首都举行了有一千七百二十八名工人、战士、学生、干部参加的“‘五四’青年体育大跃进火炬接力比赛”。这次比赛是共青团北京市委为了纪念“五四”和鼓励全市青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而举办的。
晚八时十分,六十四个接力队的一百多名运动员擎着火炬和红旗自天安门出发,沿着电车的环行线前进。竞赛的行列像一条火龙似地向前急驰。锻炼有素的北京体育学院运动员一开始就跑在最前面,清华大学和航空学院等单位的运动员紧跟在后面。跑过第二个接力站(共设八个接力站),头尾已相差三、四百公尺。沿途马路两边站满了观众,他们不时地为运动员们鼓掌加油。火炬队的行列,为北京的节日夜晚带来了异常欢乐的景象。
北京体育学院的运动员们,一直领着先。他们在二十四华里的全程中,没有被任何一个对手超过。他们用了四十二分四秒八的时间第一个跑回到天安门。接着到达终点的是清华大学、矿业学院、航空学院、地质学院的运动员们。水银灯把天安门前照耀得如同白昼,成千的观众,向这些优胜者们鼓掌欢呼。
接力赛结束后,在天安门前广场上,召开了包括所有参加这次火炬接力赛的运动员的大会。按照规定获得第一名的北京体育学院运动员点燃了广场上的大火炬。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副市长张友渔和国家体委副主任荣高棠都在会上讲了话。他们号召青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练好身体,为社会主义多工作十年。
“‘五四’青年体育大跃进火炬接力赛”今年是第一次举行,以后每年“五四”都要举行一次。


第7版()
专栏:

马思聪等为首都群众演唱
本报讯 昨晚,音乐家马思聪和女高音歌唱家刘淑芳等到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和游园的群众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在人群中,马思聪表演了小提琴独奏。演奏了他自己的作品“思乡曲”和“塞外舞曲”。刘淑芳演唱了“?子花儿顺墙栽”、“桔子熟了”等歌曲。听众们一再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表演。人们还欣赏了钢琴家和琵琶演奏家的表演。
在文化宫里,今天结束的纪念“五四”青年节的“书市”上,作家郭沫若、叶圣陶、老舍、杨沫,诗人臧克家等曾分别在2日至4日和读者见了面,并且为读者在书上签名留念。


第7版()
专栏:

爬山队开始攀登镜铁山主峰
新华社兰州3日电 我国爬山运动员和地质工作者第一次合作组成的镜铁山爬山队,4月27日轻装从道龙要公玛出发,攀登镜铁山顶峰——道龙上瑞。
支援地质队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五名职工运动员——许竞、刘大义(运动健将)、刘连满(运动健将)、彭淑力、张俊岩和随来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到达镜铁山后,受到地质人员的热烈欢迎。这些运动员曾经征服过“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山,他们到达地质队以后,作了必要的准备,就同地质人员区品端、阳裕德、李继荣、杨永祥和摄影师开始爬山。
镜铁山顶峰——道龙上瑞,同祁连山主峰遥遥相对,在雪线以上,拔海五千多公尺,地质人员曾企图攀登没有成功。


第7版()
专栏:

匈牙利乒乓球队再战广州队
女子三比0获胜 男子二比三败阵
据新华社广州3日电 匈牙利国家乒乓球队2日晚和广州市乒乓球队作第二次友谊比赛,匈牙利队在女子团体赛中以三比○获得全胜,男子对抗赛则以二比三败阵。
女子欧洲冠军高基安2日晚轻松地以二比零战胜广州队戴佩美。高基安和莫沙奇在双打中,也以二比○打败了广州队的胡克明和庞娴。另一场女子单打,莫沙奇以二比一胜广州胡克明。
容国团2日晚以○比二败给福尔迪。但容国团和梁志滔合作双打时,却以二比一战胜了别尔切克和福尔迪。
其他各场结果是:蔡明枢胜欧洲亚军杰特维,二比一;梁玉海胜布尔尼,二比○;别尔切克胜麦荣柏,二比○。
又讯 3日晚上,匈牙利国家乒乓球队对广州队在最后一次比赛中,男子团体赛以五比三胜,女子单打以三比一胜。
广州队男子女子虽然都输了,但在男子团体赛中容国团以二比一又胜别尔切克一场。在女子单打中,广州队杜国瑞以大跃进姿态,二比○击败了世界双打冠军选手之一、匈牙利队的莫沙奇。


第7版()
专栏:

黄志勇 李孟林
创五千公尺长跑和铁饼新纪录
据新华社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田径选手黄志勇、李孟林,3日在参加北京大学六十周年校庆田径举重运动大会的表演赛时,分别打破了男子五千公尺长跑和男子铁饼的全国纪录。
黄志勇用十五分三秒四的时间跑完五千公尺全程,刷新了傅生海在去年创造的十五分九秒六的全国纪录。这是他今年第三次打破五千公尺全国纪录。
李孟林把铁饼掷到四十五点八五公尺的远处,打破了李秉诚在去年创造的四十五点二○公尺的全国纪录。


第7版()
专栏:出版消息

“毛主席在群众中”已出版
“毛主席在群众中”一书搜集了最近期间报刊上发表的毛主席在各地参观、访问、视察的报道和通讯二十一篇,并附有照片,已由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
“毛主席在群众中”一书,生动地描绘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群众、联系群众的光辉榜样,相信这本书的出版,一定会给正在社会主义大跃进中的全国人民以最大的鼓舞。 (石见)


第7版()
专栏:出版消息

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新文学四十年集”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整理四十年来新文学创作及理论上的成果,使我们能更好地接受“五四”以来的新文学遗产,以繁荣创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编选一部“新文学四十年集”及一套“现代文学论争资料丛书”。
“新文学四十年集”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分为文学革命时期、革命文学时期、抗战文学时期、解放区文学、建国后十年等五个部分。各时期中再按照不同的文学形式分卷编选。初步拟定二十八卷七百多万字,预计从明年五四开始,陆续在二年中全部出齐。
“现代文学论争资料丛书”是按照四十年来两条文艺路线斗争的主要论争的资料编选的,拟分六个时期,十五个主要部分。现已成立丛书编辑委员会,约请有关文学研究单位和专家学者分别着手编选,争取明年五四以前出版一部分。


第7版()
专栏:出版消息

“工业企业节约用电技术经验汇编”
电力工业部用电监察处汇编的工业企业节约用电技术经验汇编是按工业类别分编为采煤与石油、钢铁、机械、化学与水泥、纺织、轻工业六册出版。
书中介绍的这些节电技术经验都是与企业生产密切结合的。如一些改进热加工工艺的措施,中温盐浴炉在溶液面上盖一层高溶点石墨粉可以减少保温用电40%,快速淬火法及改进电阻炉热源装置等,都能在节约电力的同时提高产量,此外,还介绍了夹具及刀具的几项改进。
但是,有些措施的做法还不够具体,需要结合各厂具体情况进行研究。有些措施的效果虽是肯定的,也曾经过有关工业部门进行审查,但作法还不够完善,希望今后在实际试验推广中进一步改进;也还有些措施的效果和对产量、质量的关系不一定适合于每一企业。但对于开展节约用电工作,研究挖掘节约用电潜力来讲,仍然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第7版()
专栏:出版消息

“我国十五年赶上英国”
十五年内我国在钢铁工业和其他重工业的产量方面能赶上或超过英国吗?
在科学普及出版社4月底出版的“我国十五年赶上英国”一书作了肯定的回答。
这本书是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撰写的。它首先从理论上较全面地分析我国十五年赶上或超过英国的可能性;其次介绍了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中担任先行工业使命的煤炭工业的产量,在五年内就能赶上英国的重大意义。在钢铁工业方面十五年超过英国应采取哪些重要措施,书里也作了介绍。最后,为帮助读者了解英国工业的情况,书里用对比的方式分析了英国工业水平和发展历史、现状以及不利因素;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工业生产的先进性也作了分析。
(俊杰)


第7版()
专栏:出版消息

大面积防治病虫害的经验汇集出版
农业部植物保护局将各地大面积彻底消灭主要棉花害虫和主要稻病虫害的经验选编成“大面积彻底防治棉花害虫经验”、“大面积彻底防治水稻病虫害经验”两本书,已由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这两本书着重介绍了开展大面积防治病虫害的组织领导和技术措施的经验,以及农业社解决治虫劳力安排和资金困难的经验等。 
      (阳)


第7版()
专栏:出版消息

“棉花大面积跃进增产典型经验”
农业部经济作物局为了配合组织今年棉花生产大跃进,已将这些经验选编成“棉花大面积跃进增产典型经验”一书,供各地参考。书中选集了十九篇典型材料,包括两熟棉区、一熟棉区、灌溉棉区、旱地棉区、低产棉区等不同类型棉区的跃进增产经验,着重介绍了在组织领导和技术措施方面的具体做法。这本书已由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阳)


第7版()
专栏:出版消息

“水井工作经验”
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四十条公布以后,全国各地为“在十二年内,基本上消灭普通的水灾和旱灾”,保证农业增产,都进行了兴修农田水利的规划工作。水利部农田水利局为了交流经验,适应各地大力开发地下水利资源工作的需要,特自各地水利部门编印的小册子上选择了一部分比较成功的经验,编成“水井工作经验”一书,分两辑出版。第一辑已由水利出版社于最近出版。水利部农田水利局为满足各地农业社和县乡领导机关迫切需要学习有关水井知识,特编了一套“水井挂图”,已由科学普及出版社于最近出版。挂图中介绍了地下水的知识,水井种类和结构,改造半成井扩大井水量的办法,打井安全事项和井水灌溉几方面。   (舒文)


第7版()
专栏:

革命斗争史的悲壮一页
——评话剧“红色风暴”
  张颖
最近,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集体创作、金山编导、演出的以“二七”工人大罢工为题材的话剧“红色风暴”,是一出值得推荐的好戏。
三十多年前的中国,正处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境地。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在帝国主义、封建统治和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下,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但也开始锻炼成为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很快就和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结合起来,把工人阶级带上了政治斗争的舞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面貌。1923年发生的“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就正是中国工人阶级参加政治斗争动人心魄的序曲。虽然,这次大罢工由于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而暂时失败了,但工人阶级的优秀儿女——这一页斗争历史的领导者林祥谦和施洋等烈士所表现出的宏伟气魄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确曾使敌人胆寒,并鼓舞了人民前进的力量。
“红色风暴”是正面描写“二七”工人大罢工革命历史的一部戏剧,因此人们就有理由要求它能够真实而又准确地反映这段历史的全貌。应该说,“红色风暴”是做到了这点的。观众在短短的几小时内,重温了这段革命史;看到了这场阶级斗争的复杂、尖锐和残酷,以及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他们的英雄气概,并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贯串全剧的事件是工人阶级为了争人权争自由,要成立自己的工会,而统治者则千方百计地阻挠、破坏。作者通过这一历史事件,从各方面揭露了统治者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让尖锐的阶级斗争场面,紧紧地吸引住观众。戏一开始,人们便看到铁路工人悲惨生活的图景:江有才的妻子抱着重病的婴儿,不但没有钱治,赚的钱不能糊口的位子还得时刻担心老板的开除和狗腿子的威逼利诱。可是,觉悟了的工人林祥谦一家却对他表示了深厚的阶级友爱与同情。在这一场戏里,作者集中地写出了当时正在酝酿着的一场剧烈的阶级斗争前夜的复杂情景:一方面是敌对阶级之间的冲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林祥谦正在团结工友们成立自己的工会,而统治者却在工人当中进行挑拨,用“传习所”来分裂工人。另一方面是工人阶级之间先进与落后的矛盾,江有才、黄得发对林祥谦还存在帮派的猜疑。特别是第二场,京汉铁路局警备处长魏学清借着他父亲被火车撞死的事件,想公开地在群众中挑起湖北工人对福建工人的仇视;林祥谦却很巧妙地利用了敌人布置好的圈套,揭露了敌人的阴谋。作者用了这样合情合理而又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反映了工人运动发展过程中从自发到自觉的规律性;并又迅速地把戏剧冲突集中在尖锐的阶级斗争上,使这幕戏既有紧张的斗争场面,也有一定的思想性。但第一幕戏并不是没有缺点的。作者对工人之间的帮派矛盾以及统治者利用这一矛盾似乎描写得过分了些;这样容易使人感到工人阶级和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不够强烈和鲜明了。另外,作者所用的精选突出的写法固然是长处,但从第一幕来看对人物事件的具体描写都显得不够丰富。
第二幕第二场是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普乐戏园开成立大会的场面。作者把斗争最尖锐的这一段史实,正面地放在舞台上,真是很大胆的作法。一般来说,在舞台上表现开大会这样的场面是比较困难的;然而从整个戏的要求来说,这场戏却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不把这一伟大的群众斗争场面表现出来,那就会使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斗争历史失去光采,也很难反映这一历史的全貌。“红色风暴”中所写的这一场戏是相当精采的,开始,作者便描写了一些富有戏剧性的细节;军阀统治的警察和军队间的矛盾;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白坚武、赵继贤那种如临大敌又束手无策的样子;这样既活跃了舞台气氛,也表现出当时斗争的真实情景。虽然,统治者的力量是强大的,他们用军警包围了会场,想以武力来阻止工人阶级的正义行动;但他们在工人阶级面前却心惊胆战。而觉悟了的工人阶级虽是赤手空拳,却无所畏惧。同时,作者把敌对两面的代表人物都摆在矛盾尖端上,林祥谦和施洋正面和白坚武说理不成,就行动起来。通过这些描写,表现出林祥谦和施洋等英雄人物的勇敢机智。最后,工人代表们冲进了会场,宣布总工会成立。这时,在舞台上便形成了一幅气势雄伟的画面:工人阶级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在政治斗争上击败了统治者,普乐戏园门前红旗招展;党和工人阶级的代表施洋的声音激荡着,使观众好像也进入了那样伟大的斗争行列中,感受到工人阶级的无比力量。
戏中有两场完全是描写统治阶级的场面的:二幕一场和三场在吴佩孚的顾问白坚武的公馆和英国领事馆里。这两场戏非常精练集中地从另一个侧面来反映当时的斗争情景,作者集中地描写了统治阶级的主要代表者白坚武这个所谓“赛诸葛”式的人物。他一面是对待工人阶级阴险毒辣,诡计多端;收买叛徒梁成武那场戏正突出地表现了他性格的这一面;可是,在英美帝国主义者的面前,他又完全是另一副依赖投靠的面孔。他们正是拿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去换取帝国主义的垂青,又依靠帝国主义的力量来压榨人民。这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统治阶级的真实写照。作者正面突出地点明了英美帝国主义事实上是主持军阀屠杀中国人民的罪魁。剧中对白坚武这个人物和帝国主义者作这样比较具体细致的描写,我觉得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只有看到了敌人的奸险恶毒,才能衬托出工人阶级斗争的正义性和获得胜利的艰难与可贵,也才能让观众更深刻地从多方面看到这场斗争的意义。
从作者选择描写的这些戏剧场面中,我们能看到作者是正确地掌握了这一段复杂的阶级斗争历史的。而他又采用了非常冼炼而集中的艺术表现手法,突出描写了几个富有思想性的重要场面,从这些突出场面的描写中,表现了相当的思想深度,艺术上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统一的风格。
人们看完“红色风暴”以后,也被历史中的英雄人物深深感动。这里,首先谈谈施洋。我们知道一点近代革命运动史的人,对“二七”大罢工中的工人领袖林祥谦都是熟悉的,但对施洋却比较陌生。“红色风暴”里,作者着重刻划了这个人物不是没有理由的。施洋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不仅对当时武汉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有过很大贡献,“二七”以后,他光荣地牺牲在军阀的屠刀下,正是值得人们纪念的一位烈士。从他奋斗的一生,我们能看到一个革命知识分子所走的道路;他早年为了救国救民曾追求过种种学问,从事过各种职业和参加过不同的斗争,历尽了艰难,但可以说一事无成。直到“五四”运动以后,受到俄国革命胜利的影响,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才投身到工人阶级革命队伍中来,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自己的一生。从他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党成立的初期,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情况。在戏里,施洋一出现就已经是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优秀的共产党员,作者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这个人物,把他当作党和真理的代表者,这是应该的。在描写这个人物的时候,也和处理其他的戏剧场面一样,作者抓住重要的核心作了突出的描写,施洋每次出场都是在革命斗争遇到困难,或是斗争最残酷尖锐的时候。他的戏并不多,但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由于作者一面抓住了作为一个能言善辩律师的性格特征,更主要的是作者在全剧的发展中,处处给这个人物留下了足够的伏笔,因此虽然在斗争的进行中,他并没有在舞台上出现,但在观众的感情里,他却始终没有离开正在进行的斗争,所以戏剧发展到重要关头,观众就自然引起对他的悬念,只要他一出场就引起人们强烈的感受,造成每场戏的高潮。而他那些长段的讲演,也显得是戏剧发展的必然结果,深深地激动人心丝毫不觉得枯燥。这个人物之所以能如此活现在舞台上,当然是和金山特出的表演艺术分不开的,他完全掌握了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和戏剧中对这个人物的塑造描写;通过他精炼而准确的舞台动作,有强烈节奏感的语言,使这个人物活在舞台上,活在观众的记忆中。
戏剧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林祥谦是工人阶级中觉悟的先行者,是群众斗争中锻炼出来的英雄,他和施洋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人物。作者具体细致地描绘了他深厚的阶级感情,和对革命事业的信心。他把身上仅有的破衣裳脱下来给贫病交迫的工友换药,自己一家子饿着还要帮助那些比他更困难的同志,当罢工遭到武力镇压以后,他还表现出乐观主义的精神和对工人阶级力量的自信。因此工友们那样敬重他信赖他,最后他从容就义宁死不屈的精神就更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在戏中,他并没有以英雄人物的姿态出现,但观众却不能不被他的英雄事迹所激动。于村扮演的林祥谦也是成功的。于村没有去突出这个人物,而是让他自然地生活在群众和斗争中,使观众相信他爱戴他。我觉得于村在这个戏里确是显著地跨进了一步,突破了他创造出栗晚成(“西望长安”中的主角)那样一个鲜明形象以后所遗留下的某些不良影响,而创造了另一个崭新的舞台形象。
围绕着林祥谦这个人物,作者还描写了林祥谦的父亲,一个有革命血统的老工人,和受到林祥谦父子的感染而有深厚阶级感情的陈桂贞。这是一个使人敬仰的革命家庭,观众完全能够相信作者这样的设想,林祥谦的家就应该是这样的。也许这样的描写并不完全符合生活真实,但作者为了丰富这个英雄人物的精神面貌,为了更集中笔力去写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而作这样的处理,我想是无损于艺术的真实的。
“红色风暴”演出的舞台装置也很值得一提,当我们看惯了陈设得五光十色、富丽堂皇的舞台以后,看到如此简洁朴素,而又富有真实感的舞台面时,会自然地产生一种喜悦的感情。我觉得在舞台美术中,这是值得提倡的一格。
反映我们党和工人阶级革命史的戏剧太少了,“红色风暴”可以说是良好的开端。我们盼望着在全国人民大跃进的巨浪中,剧作家们将写出更多反映革命斗争的史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