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3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一个出色的少年农场
黄岩下陈小学培育新品种成绩优异
本报讯 记者张济生报道:浙江省黄岩县下陈乡中心小学少年农场的孩子们,几年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麦分枝、高粱花粉与水稻杂交、马铃薯和蕃茄嫁接等培育新品种的试验,获得了优异成绩。
这个少年农场采用盐水选种、变温浸种、点播、条播、移植和日光浴等方法,在1955年培育出一杆五穗的大麦,得到了同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少年儿童科学技术和工艺作品展览会的特等奖和一百元奖金。1956年这个农场又培育出一杆八穗的大麦,被教育部选送到民主德国展览。这个消息传出后,广东、广西、四川、河北等省的许多学校和农场都写信来向他们祝贺,要求赠送种子和交流经验。
两年来,少年农场还培育出十多棵分为三枝的玉米;用高粱花粉和水稻杂交后,使晚稻变为早稻;把蒲瓜和南瓜嫁接,培育出五十斤的南瓜;他们还用浙江萧山鸡同澳洲黑鸡杂交,所生的子鸡成长后体重达五斤半。
这个少年农场是由下陈小学在1954年成立的“少年园艺小组”发展而成的。全校四百多个学生都参加了这个农场的活动。全场共有三亩半田地,划分为水稻、柑桔、蔬菜、少年林和实验园地等五个种植区,还有一个“动物饲养角”,分别由八个班级和十一位教员负责。孩子们经常由教师们带领到农业社和农民家去访问,了解当地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和家禽家畜的饲养情况,结合从书本上学来的科学知识在农场上进行试验研究。孩子们还从老农民那里学到用针扎、喂食大蒜汁等防瘟知识。由高年级儿童组成的“米丘林实验中心小组”,经常与温州专区的农业试验站和黄岩县农场通信联系,并且订了“农业科学”等多种杂志进行学习。
少年农场创造性的活动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怀和支持。黄岩县文教局为他们盖了一间饲养鸡、兔的小屋,附近的农业社经常把耕牛和农具借给他们使用。少年农场用奖金添置了农具、兔舍和鸡笼。农业社的社员们常到少年农场参观,并且索取大麦和水稻的种子在社的试验田里试种。社员们对少年农场培育出的新品种赞不绝口,说这个农场是“村里的农业试验推广站”。
经过在农场的实践,现在下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学会了选种、浸种、播种、耘田、施肥、整地、治虫和复杂嫁接等操作技术,以及鸡、鹅、鸭、兔的饲养和配种方法;低年级的学生也学会了浇水、拔草等轻微劳动。不少学生还在家里的自留地或瓦盆里进行大麦分枝的试验。现在,少年农场的孩子们已经把大小麦收割好,准备在今年进行大豆与绿豆、柑桔与蔬菜的套作试验,还计划在田旁的小塘里养五百条鱼。


第7版()
专栏:

高举火炬,永远向前!(招贴画) 张汝济


第7版()
专栏:

哪里有红领巾 哪里就讲卫生
杭州市“少年卫生岗”受到赞扬
本报讯 记者屠正峰报道:杭州市少年儿童建立了“少年卫生岗”,孩子们积极参加除害灭病、讲卫生运动,他们的活动受到人们的赞扬。
“少年卫生岗”的行动口号是:“哪里有红领巾,哪里就有少年卫生岗”,“哪里有少年卫生岗,哪里就没有痰迹”。少先队员们不怕烈日、暴雨,始终以无比的热情严守着自己的岗位,注视着每一个行人。他们见到吐痰的人,就上前有礼貌地劝阻,不少的少先队员还掏纸擦去地上的痰迹,或递纸给有病的人吐痰。他们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受到广大群众的赞扬,文艺工作者还将“少年卫生岗”的事迹作为创作题材。
两个多月来,杭州市“少年卫生岗”的组织已发展到四千五百多个,参加的少年儿童达五万多人。仅据下城、拱墅两区统计:共出动宣传八万八千多人次,受到宣传和劝阻的达三百多万人次。全市居民现在走到街上,很少随地吐痰和随地乱丢果壳、纸屑,并且出现了许多基本无痰街和无痰巷。
“少年卫生岗”的活动也教育了少年儿童自己。他们不仅增强了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的观念,而且也改变了自己不讲卫生的坏习惯。一般少年儿童已养成了讲卫生、爱清洁、勤洗脸、洗澡、换衣服的卫生习惯;过去有“泥冬瓜”、“大花脸”等绰号的孩子们,现在也爱清洁了。


第7版()
专栏:

艳丽的花朵在成长
——鄂伦春少年儿童过着幸福的生活
本报讯 生活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的鄂伦春人的新生一代,正在过着有文化的幸福生活。
目前,鄂伦春自治旗的绝大部分学龄儿童已经入学,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并且有十三人正在旗外初中、师范、高中和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学习。
解放以前,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使鄂伦春民族没有自己的学校,人民群众几乎全是文盲。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给予了深切关怀,在鄂伦春自治旗人口较集中的小二沟和大杨树建立了两处小学,其中有一所是完全小学。对学生们的衣、食、住、远途上学旅费和学习费用等全部由国家供给。他们生病了,也由国家免费医疗。学生们多数集中在学校住宿,教师们像父母一样亲切地照料着他们。孩子们喜欢吃肉,学校就经常供给肉食。有一次有两个小朋友生病了,需要吃牛奶,教师们每天轮流到八里以外的村落去买牛奶,遇上狂风骤雨天也不耽误。当地鄂伦春老乡感动地说:“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学校,才会这样爱护我们的孩子啊!”
在教学中,照顾了民族特点。基本上采用鄂伦春语言教课。现在孩子们不仅会鄂伦春歌舞,还会描绘自己民族的生活,如骑马打猎和优美的山林等。
鄂伦春小朋友们的性格勇敢、活泼、爱好歌舞。学校在教学中注意发扬他们的这些优点。在校园里或晚会上,经常可以看到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跳着优美的快乐舞、鄂伦春舞和熊斗舞;也经常可以听到他们唱着“歌颂毛主席”和“鄂伦春小调”等歌曲。每逢星期日或假期,大一些的学生就骑马背枪打猎去了。恩米生、春林和青山是优秀的小猎手,他们常常可以打到麅子、猂和野猪。
学生们在各方面的进步都很快。多数学生已带上了红领巾。他们热爱国家和领袖。每当春、秋防火期,他们就常在课余协助政府作森林防火工作。有两个学生合写过这样一首诗:
谁领导我们翻了身?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的恩情不能忘掉,
他让我们有了乐园——小学校。
毛主席,我们想念您我们热爱您,
像爱日月一样!
小朋友们还养成了尊敬老师的习惯和同学们之间互助友爱的精神。有的同学生病了,别的同学就帮助他抄笔记。小同学病了,大同学就帮助老师把他送到医院去。
大一些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美好的理想。我曾访问过十几名学生,他们大部分都明确地表示将来要为人民服务。吉登巴图说他将来要当一名解放军战士,保卫祖国。白成瑞说,长大要学习开火车,为了使大兴安岭交通方便。十二岁的鄂伦春小女孩普础将来要去卫生院工作。有的小朋友要当教师,有的要学农业,还有的小朋友很天真地说,他将来要用自动步枪打猎,多多猎获野物。
几年来,从旗内小学毕业升入中等学校和进一步升入中央民族学院的学生,或参加了革命工作的人,已有五十多人。其中,何其英贵在被选为全旗模范青年团员不久,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正担任中共努图克(区)委员会副书记的工作。 (白皓)(附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四区英买力乡小学在造林运动中每人要植树一百五十—二百五十棵。这是夏德汗·托乎地和她的同学托乎买提·埃尔在植树。
新华社记者 李义芳摄


第7版()
专栏:

作一个敢创造的少年儿童
湖北各中小学学生掀起向马家和学习的热潮
新华社武汉30日电 湖北省各中小学学生正在掀起一个向少年模范马家和学习的热潮。许多儿童提出要努力学习,刻苦劳动,大胆钻研技术,争取作一个马家和式的少年儿童。
马家和是武昌县的少年特等劳动模范,今年才十四岁。去年冬天他利用寒假参加兴修武昌县三潭印月大水库时,看到民工们全部用担子挑土,工作效率很低,劳动强度大;他想起几年前在纸坊镇看到有人用推车运东西的事情,就决定试制一个手推车,用车子来运土。
他在工余时间一面收集一些材料来安装试验,一面向老农请教,经过三十多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制成了一个轻便耐用的小狗头车。这种小狗头车一次就能推土二百斤,比肩担提高工效三、四倍。这一先进经验经中共武昌县委的支持和推广后,在工地上就出现了一个大规模的工具改革运动,几天内就由民工们创造了几百部各种形式的运土车,提高工效三倍多,使水库工程的工期缩短了二十五天,并为国家节约了一万八千四百多元。马家和这种大胆革新创造的模范行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扬。共青团湖北省委最近发出关于组织全省少年和中学生学习马家和的号召,得到了全省广大少年的热烈响应。


第7版()
专栏:

红领巾肥料厂
本报讯 “粪上增产,水上起家”,这是辽宁省新民县实现万斤县的两个奋斗目标。少先队员们人小雄心大。他们在支援水利化的同时,决心要在粪肥上更有力地支援农业生产。因此,他们请教了辅导员,访问了服务站的农业技术员叔叔,终于克服了困难,建立了一座红领巾颗粒肥工厂。这座厂在4月1日正式投入了生产。
这座工厂每小时能生产三百斤肥料,有原料发酵、粉碎、拌料、制成品、晾晒五个车间和能藏五万斤成品的储藏室,这些都是少先队员们用自己的双手建造起来的。厂内有消毒用具;休息室还有儿童的报刊读物。现在,小工人们都熟练地掌握了生产技术。各种原料的比例,拌料的稀干,制成品的时间,他们都能运用自如。 (赵洪涛)


第7版()
专栏:

为建设祖国献出自己的力量
重庆建成“红领巾水电站”
据新华社重庆30日电 重庆市少年儿童正在为建设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重庆市的少年儿童们早就有这样一个理想:要用自己开展小五年计划活动所得的收入,支援农业合作社建设红领巾水电站和红领巾水库。从去年冬天开始,他们就在屋角、路旁种植向日葵、蔬菜和收集橘柑皮、废书废纸、破铜烂铁等,把劳动所得的钱一角一分地积存起来。现在,他们的理想实现了,他们已经用积存的钱建成了一座红领巾水电站和红领巾水库。他们并在水电站的蓄水池上边,培植了一片红领巾果木林。“六一”儿童节以前,全市还有五座红领巾水电站要建成发电。
全市少年儿童们在今年四个月内还拾到了九十一万多斤废钢铁,不久以前利用这些废钢铁已经炼出了第十炉“少年钢”。
在除四害、植树护林等方面,少年儿童们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市有十万多少年儿童参加了“卫生监督岗”的活动。孩子们还经常帮助事情忙和缺乏劳动力的居民打扫和布置房间。


第7版()
专栏: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品德
上海市组成一支“绿化近卫军”
本报讯 上海市二十多万少年儿童组织成一支以植树护树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绿化近卫军”。
“绿化近卫军”是在3月10日在上海全市少年先锋队代表大会上由塘子泾小学少先队倡议发起的,随后在全市许多中小学中都普遍成立。各学校的“绿化近卫军”组织一般都是一种战斗队的形式,以全校少年先锋队大队部组成绿化近卫军司令部,以中队为单位分别成立“战斗团”。
“绿化近卫军”的战士们向园丁伯伯学习了护树的知识,他们适时浇水、除虫、松土、施肥。有些“战士”轮流记养护日记,细心的观察小树的生长情况。这数十万棵小树在孩子们的培养下,成活率都很高。提篮桥区中心小学等绿化近卫军战士种的树全都活了。
过去,许多学校儿童喜欢折树、采花或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树上,现在,孩子们看到自己亲手种植的小树嫩芽已绿满枝头,他们对树木变得格外爱护。很多“绿化近卫军”战士在巡逻时发现小树将要被风吹倒,立即用棍子把树撑起来,并在他们自己管理的小树周围圈上篱笆。他们在市区很多人行道两旁的小树下,插上“爱护树木人人有责”的宣传木牌。“绿化近卫军”还深入到里弄活动,把自己编的诗歌、快板、活报剧等向里弄儿童和居民们进行护树宣传。
 (张蕴秀)


第7版()
专栏: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作家
为儿童创作新歌曲
本报讯 “6月的天空鸽子在飞翔,鲜红的领巾迎风招展,我们在迎接愉快的节日。
“继承了革命的爱国传统,怀抱着宏伟的理想,我们祖国的儿童在前进!”
这是最近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流行的六十多支儿童歌曲中的一支,名叫“六·一之歌”。2月初,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满足朝鲜族儿童对新歌曲的迫切需要,曾动员会员创作大量社会主义儿童歌曲。不到四个月,就有上百名朝鲜族诗人、作曲家和文艺爱好者写了一百五十多支歌曲。 (金昌范)


第7版()
专栏:

一切为病儿着想
——记北京市儿童医院
姚堤
西出复兴门,沿护城河往北,可以看到一幢幢相连的十分美丽的灰色大楼,这里就是北京市儿童医院。
北京市儿童医院分内科、外科、五官科、中医,有一百多位大夫,六百张病床。病房设备都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设置的,墙壁上挂有小熊洗澡,小象当大夫,小兔子吃饭等色彩鲜艳的图片。每间病房都朝南,阳光充足。大孩子的病房里有连环画和浅近的书籍。在一间精致的游戏室里,还有木马、小脚踏车、扑克、棋子、泥人等各种玩具,走进去就好像到了托儿所。
这所医院从1955年成立以来,已经为十五万儿童治疗了各种疾病。有一个双胎早产儿,入院时体重只有一千一百五十克,又患肺炎,病情危急,经过医务人员耐心地治疗和护理,病儿出院时体重增加到二千八百克。有个朝鲜小孩,身上患了四处大褥疮,医务人员非常细心地护理他,为了增加他的食欲,还专门给他做出他又爱吃又有营养的食物。不少医务人员在治疗和护理病儿时,表现了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怀。护士刘玉芬看到夜间门诊病人太冷,就把自己的被子盖在病孩身上。一次,有个病儿喘蹩得很难受,她就用嘴把病孩的痰吸出来。护理人员俞掬珊,为了使病孩早日痊愈,把自己的奶喂给病孩吃。
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经过整风,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诊疗制度也有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使病人家长们感到满意的是,现在他们带孩子到儿童医院看病,不管是在白天还是黑夜,在一天二十四小时内,可以随到随看。过去每天上午门诊时间,挂号的人总是很多,往往一等就是半天。现在,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时间带孩子看病,医院里不拥挤了,来了就看病。
为了保证病儿的营养,儿童医院原规定喂奶的母亲可以陪住医院,但是由于母亲喂完奶就要走开,因此妈妈们实际上不能亲自照料孩子。至于不吃奶的孩子,一般是不让家长陪住的。经过整风,这一制度也改变了。现在医院规定三周岁以下的幼儿住院,家长都可以陪住,而且除休息外,可以一直陪侍在病儿身旁。这样一来,由于家长亲自照料,孩子痊愈得更快了。为了使家长住院更方便,院里还专门为家长们盖了一所食堂,并且把原来的陪住费由四角五分减到二角。
过去,一个病儿住院,从初诊、住院,一直到病愈出院,往往要经过好几个大夫的手,而每一个大夫初看时总要翻一下病历,无论在时间上、人力上都有些浪费。现在,医院规定了大夫一贯负责制,即一个病儿从入院到出院,一直由一位大夫负责。这样加强了大夫的责任心,克服了过去遇有问题时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对病儿的治疗发生了良好的效果。
最近,儿童医院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经过交心运动,更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觉悟,树立无产阶级的医疗思想,将更好地为祖国第二代服务。


第7版()
专栏:

工厂开展科普工作的方向
全国科普协会召开现场会议推广戚墅堰车辆厂经验
据新华社讯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26到28日在江苏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召开现场会议,总结推广这个厂破除科学神秘化观念,面向生产,开展群众性科学技术普及活动,从而促进技术革新的经验。
戚墅堰机车车辆修理工厂在今年的三个月中共出现了一千四百七十多件新纪录和先进经验,并且在短期内全部得到推广。工厂在开展科普活动中,首先加强思想工作,在科学技术人员中采取摆事实、讲道理、贴大字报等方法,批判了在科普工作中的少爷作风,破除了迷信书本知识、迷信科学家、看不起工人群众创造发明等的思想;同时在工人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破除科学神秘化的观念,掀起“人人讲科学、个个搞创造”的热潮。
其次,贯彻了科普工作为生产服务的方针,根据生产需要,把群众性的科学研究同普及工作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科普组织帮助工人发明创造;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普及新技术;普及基础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种作法有效地提高了职工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现在这个工厂约有一千五百多名生产工人学会了看公制工作图和掌握了金属材料、公差配合等基本技术知识。过去所谓技术上的“关子”、“秘密”,现在都被大家掌握。
第三,贯彻群众路线,组织工人和技术人员相结合的科普队伍。他们在积极发展科技人员入会的同时,开始大量发展先进工人和具有一定经验的老工人入会。同时,根据生产和群众需要,确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锻冶车间每星期举行五、六次技术示范表演,选题全部来自工人群众,每次表演都受工人们的热烈欢迎。著名先进生产者张金荣参加了科普协会后,同技术人员蒋坤洪等研究推广“一模多铸”、“叠箱浇铸”两项先进经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减少了人工、材料、设备和作业面积,解决了劳动力缺乏的关键问题。全厂的科普工作从少数科技人员参加的冷冷清清的状态,转变为深入到工区、工组的轰轰烈烈的群众性运动。
第四,普及方法采取“三结合”——讲演和表演相结合,课堂和现场相结合,科学理论和工人实际经验相结合。普及的形式有演讲会、讨论会、科技板报、技术示范表演等。这三个结合解决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和普及以及工人和技术人员结合等根本性问题,因而丰富了科普工作内容,打开了工作局面,激起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带动了科普工作大跃进。
第五,党委挂帅,组织协作,共同促进。他们在科普工作中,采取党委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协同作战的办法。党委和行政把科普工作列入整个技术革新运动规划之内。各部门根据规划,按各自的特点作出具体规划。工厂的工会和共青团主要组织动员职工学习新技术和先进经验,科普组织主要抓壮大科普队伍,动员会员广泛开展科学技术宣传活动。
在这次现场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厂内的科普宣传活动和工人的技术革新操作表演,得到很大启发,一致认为戚墅堰机车车辆修理工厂的经验是工厂开展科普工作的方向。他们联系本地区科普工作情况,批判了脱离生产、脱离群众、为普及而普及、科普是科学家的事以及单纯追求大型演讲、忽视群众需要等的缺点。代表们一致表示要把这次会议上交流的经验带回去,在党委的领导下,破除迷信,充分发挥敢想敢作的高尚风格,向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大进军。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秘书长黄哲在会上讲了话。


第7版()
专栏:

身残志不残 堪作好模范
革命残废军人歌舞表演激动人心
新华社30日讯 正在北京访问的四川省革命残废军人教养院课业演出队今天为北京文艺界举行了一场招待演出。手足残废、双眼失明的演员们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的表演使全场观众受到极大的鼓舞。北京文艺界当场向他们赠送的贺词上写道:“你们鞠躬尽瘁残而不已,你们是祖国的好儿女,党的好战士,残废者尚且如此,有胳膊、腿有眼睛的好意思不如你?”
这些残废的“演员”们今天共表演了十九个民间歌舞和器乐独奏合奏等节目。截断了双手的一等残废革命军人苟中玉等演出了“口琴合奏”,截断了双手的一等革命残废军人张家琛用风琴演奏了“我爱我的祖国”,下肢瘫痪的一等革命残废军人何长俊演唱了优美的四川民歌,担任伴奏的是双目失明的一等残废军人杨朝安等。他们演出时许多人激动得流了眼泪,演出结束的时候,全场起立,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
在演出开始以前,内务部副部长陈其瑗讲了话,他说,你们身残志不残,你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真可以做为我们的模范。在演出结束时,文化部副部长夏衍,中国文联秘书长阳翰笙,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等上台同演员们握手,夏衍把文化部的一面奖状赠给演出队。这面奖状上写道:“你们在战场上为党和人民立了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发挥了革命战士英勇奋斗的精神,努力开展文艺活动,为教育人民配合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为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树立了光辉榜样”。
这个演出队共有三十八人,他们是为了向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汇报演出而在最近来到北京的。全队之中大部分人都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负伤的英雄战士,他们之中原先有十多个人是文盲,但是现在大部分已经有了高小和初中的文化水平,并且能自己做词作曲,他们今天演奏的节目中有一部分就是自己创作的。


第7版()
专栏:

在大街和小巷里
本报记者 任志樵 安仲皇
爱劳动是好孩子
一年级小学生王静之正在洗背心。他妈妈看见之后,纳闷地想:这孩子过去口罩脏了吐口唾沫揉擦揉擦,懒得洗,今儿个怎么自己洗起衣服来了。不禁问道:“你怎么自个儿洗衣服啦?”“我们小组大姨告诉我们说,好孩子会学习,也要会劳动。……”
被孩子们称为大姨的北京学院胡同第十一居民委员会治安委员王碧秋在今年4月里组织了有十个一年级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参加的儿童小组。每天下午,孩子们按时到王碧秋家里作功课,完了还看小人书。王碧秋的女儿,六年级学生、少先队员杨牧平还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和作有趣的游戏。
王碧秋经常耐心地教育孩子们要有劳动观点,她发现八岁的小立英爱劳动,她就在孩子们面前夸奖她。别的孩子也帮助家里干活的时候,她也及时进行表扬。她还常常到孩子们的家里去访问,和家庭合作教育孩子。
爱劳动已在孩子们的心里生了根,他们每天向小组报告自己一天干了什么活,小组的记录本上记载着孩子们各种各样的劳动:扫地、倒土、生火、刷鞋等等。
孩子懂得洗了脸才睡觉
不久前的一天晚上,住在真武庙北居民区的大顺子的妈妈搂着二顺子睡觉了。大顺子的奶奶突然听到有人拿洗脸盆的响声。原来是五岁的大顺子用凉水洗脸哪!他妈妈赶紧起来给他加上热水,大顺子洗了脸、脚才去睡觉。
真武庙北居民区的许多孩子都像大顺子一样,养成了早起和睡觉前洗脸、洗脚和不吃脏东西等卫生习惯。连三岁的小孩都知道买了小萝卜要洗干净才能吃。
在全民大跃进的声浪中,真武庙北居民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和委员们想:除四害讲卫生离了孩子们怎么行?他们就把全居民区八十五个三周岁到七周岁的孩子组织起来,成立了儿童卫生组,教育孩子爱清洁,讲卫生。每周星期六上午,北京市儿童医院的医务人员给孩子们讲课,教孩子们怎样洗手、怎样刷牙,给孩子们剪指甲。
孩子们的卫生习惯很快就培养起来了。五岁的男孩郭建国,过去总是两“桶”鼻涕,他妈妈像打架似的拉他洗,他也不洗,现在自己常洗脸,小脸蛋干干净净的。孩子们都知道小摊上的零食不干净,吃了要生病,所以谁也不买小摊上的东西了。
连小仓也开始变了
二龙路的许多居民争相传说:西巷的儿童队就是好,连小仓都教育过来了。
提起曾经因为爬砖堆跌断腿的十岁孩子小仓,街坊四邻没有一个不知道的。他整天打架、骂人、打弹子,爬屋顶,在学校里不尊敬老师,在家里更是无法无天。有一天,学校的老师到黄家来访问,商量如何教育孩子,小仓一见,心里发慌,“老师到我们家来干什么?准是要和我妈妈联合起来整我”。他小脑袋一转,立即计上心头,找了一把锁,把老师和他妈妈锁在屋内,自己逛大街去了。
3月间,西巷热心街道工作的家庭妇女郭俊卿、田玉英,帮助三十多个孩子成立了儿童队,请有三十多年教育孩子经验的退休老教师罗捷振协助,随时随地向孩子们进行做一个好孩子的教育。
讲真人真事,说故事,看小人书,布置劳动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儿童队很受孩子们欢迎,许多淘气的孩子放学以后问田玉英:“田大妈,今天做什么?”
小仓也开始变了。有一次,罗捷振遇见小仓又淘气了,便问他:“作业作完了吗?”
“你管得着吗?!”
“你在哪里学习?”
“在北京!”
罗捷振知道一个“野孩子”转变很不容易,需要长期的耐心的教育,罗老师乘他淘气的时候告诉他:参加儿童队的都是好孩子,好孩子要懂礼貌,不淘气,尊敬老人。小仓瞪着小眼睛动也不动地听罗老师讲话,心里想:淘气真不好,我 要是做一个妈妈、老师都爱的好孩子该多好!小仓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受到街坊四邻的教育,慢慢的开始转变了。
现在,黄大妈再不用因为小仓打架骂人向四邻道歉。每天早晨小仓自动起来扫街、浇树。有空就坐在家里补习功课,不再上街野混了。
小喇叭收听组
“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义达里的二十多个孩子,都聚集到李书兰家的收音机前,睁大了眼睛,静静地听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少年儿童的广播节目。
义达里是一条胡同,又像是一个大院子。不少人家孩子多,照顾不过来,妇女代表余祝青看到这种情况后,就和家中有收音机的家庭妇女李书兰研究成立收听组,李书兰有五个孩子,对成立收听组很热心。她想:让孩子们到自己家里来收听“小喇叭”,对他们进行一些教育是件好事情。她们一商量,几个人具体分了工,李书兰负责组织收听广播,余祝青负责讲卫生常识,李书兰的大女孩教体操,又请来一位韩老太太给孩子们讲礼貌、交通规则和别的知识。
在收听广播前后,小组内还进行各种活动。韩老太太从自己家里拿来了图书,教孩子们看图识字认东西。她们还与附近的羊皮市胡同托儿站建立联系,学习教育孩子的经验。如果发现有的孩子没有来,她们就上他家去找。
每天还不到收听的时间,孩子们就三三两两地互相叫着到收听组去。他们从广播中学会了不少歌谣和歌曲,也懂得不少道理。过去,许多孩子不讲卫生,爬煤堆,常常像个小黑人,现在每个人都是干干净净的,以前随便摘花折木的孩子,现在都知道保护花木了。有一天中午,韩老太太正在看报,五岁的小孩李建生飞跑过来。
“韩奶奶,韩奶奶,有人拔向日葵啦!”


第7版()
专栏:

北京郊区东方红农业社附近的职工家属协助这个社的马连道生产队建立起一个“工农友谊”托儿所。这是大班孩子在作体操。
新华社记者 楚英摄


返回顶部